2016/11/26

【台北】文學故居導覽,時空錯置的問題?



照片為鹿野神社,能夠恢復很好,但與目前民間信仰並不相同,恢復之後也沒有神明在裡面,鳥居前也經常變成民眾停車的地方,那麼恢復的意義在哪裡?

很感謝當地民眾努力,鳥居前面是道教的廟宇,廟宇前也經常有布袋戲演出給神明看,正可以說明我們對於多元化的宗教信仰的包容,但恢復後若可以多方思考,是否也可以成為我們平日生活的一部分呢?這點就需要靠大家多多努力了。

昨天走文學之路,我念了許多作家的散文與詩,我鼓勵大家多多寫作,把自己生活的場域描述出來,無論好或不好,而不是一直緬懷前人的作品,然後對照消失的場域,或者是修復後,戰前戰後不同的樣貌,怎樣都對照不起來,一種時空錯置的感傷。

以下是昨天有念過的作家與作品的對照,有些可能描述的不清楚或有錯誤補正,有興趣的人可去搜尋找來閱讀:

1. 劉墉,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地點:野草居食屋,長慶廟前
2. 楊照,最初的永恆記憶,地點:南昌街與雙城街
3. 王文興,家變的第一頁,地點:紀州庵
4. 余光中,月光曲,地點:廈門街的巷弄
5.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地點:廈門街113巷
6. 楊佳嫻,雲和,地點:雲和街 53號
7. 李渝,朵雲,地點:溫州街
8. 林文月,溫州街到溫州街,地點:溫州街
9. 梁實秋,槐園夢憶的舊憶篇,地點:雲和街11號
10. 梁實秋,雅舍小品的台北家居,地點:德惠街1號(已經消失)
11. 亮軒,青田街七巷六號的夏屋,地點:青田街七巷六號的後面陽光室
12. 與那原惠,到美麗島,地點:南昌街的1段31巷
13. 果子離,搜尋:廈門街

今天剛開始有點趕,因為梁實秋故居三點有活動,要趕快進入,也很感謝青田七六剛好在午餐與下午茶時段中間,進去坐了陽光室念了夏屋,本來想在紀州庵「離屋」裡面念作家的作品,但剛好在舉辦活動,下次若有時間的話,其實應該走廈門街的,或許可以在挖掘更多前人的作品出來,尤其是日本時代的作品,讓土這塊土地的斷代連結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