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城市書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城市書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6/07

《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

最近新逛的咖啡館不多,有些也可能不符合心中的期望,我非常龜毛:生意太好太吵不喜歡,沒插座無法上網的少介紹,口味不合的不介紹,當日心情不好也不寫,所以導致目前要繼續進展遇到了瓶頸,那就來介紹咖啡館的書吧!

From 台灣‧台北

不是主流出版社的書,又不是有名的作者,在大型連鎖書店不容易露臉,這樣的書應該很多吧!可是往往這樣的書一出版就被打入冷宮,一個作者從默默無聞到成為知名的作家,又要出幾本書,打多少知名度呢?

作者的部落格:River's island

無意中在二手書店挖到這本書,介紹台北市咖啡館的歷史,在日本時代的波麗路西餐廳,還有在歌星純純開的巴西咖啡館,那個時代的音樂、文學與藝術,在日本殖民背景下居然是蓬勃的發展,一直到二次大戰開始,受到了限制。而國民黨統治下的時代,人文咖啡館消失,老一輩的人們對咖啡館的印象居然是色情、吸毒與不良幫派的聚集地。作者從大量的社會新聞報導資料來分析,一直到藝文界人士的訪談資料整理,商業咖啡館的激烈競爭,只是這二十年的事情。

小時候印象中咖啡館,是煙霧繚繞,總覺得咖啡與雪茄的味道是同一類,第一次喝咖啡是哥哥帶我去西餐廳,國中第一次嘗到咖啡酸澀的味道,那時候不知道品嘗,總覺得跟菸酒一般,應該保持點距離的食物。如今,在許多電影的推波助瀾下,咖啡館應該是暨民宿之後最多人想要自己當老闆的行業吧?!複合式與多角化的經營模式已經是咖啡館的必走之路,要純走一個定位,恐怕真的很難存活,更別說要收支平衡了。

推薦序╱ 重返咖啡館的美麗時光
引言╱不只喝咖啡,也要酗文藝
第一章 打開咖啡館的人文扉頁:從咖啡館元年到咖啡傳入台灣
阿拉伯世界裡的「智慧學院」
歐洲在咖啡桌上「甦醒」
咖啡杯底翻升而起的革命狂潮
漢人飲茶空間
台灣文人的品茗生活
咖啡館到台灣
郁達夫造訪台北的咖啡館
日治時代的咖啡館藝文活動
西方的理性思維與東方的性靈追求
第二章 台北文人咖啡館的時代溫床(1949 ~ 1970)
一場迎接祖國的荒謬劇
思想箝制下的出版言論空間
清貧年代的咖啡管制
台北??現代都市生活的展演地
圍繞於中山堂的藝文氣息
咖啡館的色情現象與情色形象
第三章 迎向靈光乍洩的年代:1950 ~ 1970年代的台北文人咖啡館盛宴
中西思潮撞擊下的文藝風
流淌在字裡行間的無聲反叛
文人咖啡館風景
構築在想像世界裡的咖啡館
咖啡館裡的文人絮語
一個消極抵抗霸權的文化場域
第四章 狂飆的時代,消逝的氛圍:告別1980年代
咖啡館的艱難歲月
西區凋零與外來文化的入侵
消費時代裡的人心變異
第五章 嬉遊當代人文咖啡館
眾聲喧嘩的九○年代
咖啡館新浪潮
溫羅汀之光
在咖啡杯裡翻騰搖滾
援引材料
附錄


以上的咖啡館圖引掃描自吳美枝的《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一書(2007/3出版),要去拜訪前請先確認有營業

2010/05/31

捷思敏《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

這是捷思敏的新書出版,從很久很久前就看她去大城市寫的咖啡館文,很羨慕她的外語能力,可以到處哈拉,明明在國外,在星巴克也有不少美女坐在我前面,我就是不敢開口。

From 奧地利‧維也納

因為Before Sunrise 與Before Sunset,旅人踏上環歐旅程,寫了一本書。

她結合多次在巴黎與維也納居遊的記憶,以電影軌跡為主軸。

從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開始,走入純粹咖啡館(LePure Cafe),探索電影中經典場景;以公寓居遊融入茱莉˙蝶兒與伊森˙霍克的浪漫氛圍,淡淡熬煮出巴黎味,伴隨塞納河畔漫步與似有若無情愫,交織成如電影短暫的浪漫生活。來到維也納,她仿如大偵探搜尋電影路線前進,卻不小心被傳奇咖啡館裡的傳奇咖啡客拉住腳步,忍不住就此窩進咖啡館。從而沉浸在一個個咖啡館故事裡。

請來這個滿是咖啡香的浪漫講座,聽她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配上一杯情意所釀造的咖啡。

捷思敏在 GeoCafe 的講座,6月18日(五) 19:30開始,點入報名

去年維也納之旅,透過捷思敏的介紹,我住在這本書中經常出現的『希波』先生的家,他帶我去窮學生每星期一最愛去的牛排館,還一起去逛了一家博物館。在維也納的晚上,沒有多少店開著,剛好我去的那幾天是假日,商家更是下午五點就休息了,白天逛博物館已經夠累了,晚上又沒有店裡讓我窩著,想起來就有點悲哀的感覺。有天晚上我孤寂的在街上漫步,走到《愛在黎明破曉時》所拍攝的摩天輪旁,怎麼拍就是拍不出浪漫的感覺,我只好想個藉口,就是沒帶腳架吧!

我在這兩個城市也仔細遊晃過,雖然走過相同的景點,但是我拍不出捷思敏這樣角度、這樣有凝結感與黑白分明的照片。至於在這些城市的咖啡館,捷思敏的感動不完全來自咖啡館的歷史感,而是在這兩部電影中男女主角心靈的偶遇,加上許許多多的巧合。

這兩部電影也都是我愛看的片子,但我說不出為什麼一直不斷重複的看?

博客來購書《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
《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專屬部落格



(↑我可以收集到這兩部電影所有的景點嗎?)

2010/02/21

張子午《直到路的盡頭》與海豚飛發起的光陰地圖

過年在家除了看日劇、電影、睡覺外,意外地收穫就是看了好多好多書,這本書出版前很多噗友與臉書上的朋友轉寄,很有特色的要一頁頁自己割開來看,裡面還夾雜作者旅行的票根、明信片與路上與人交流的便紙等。


不知道何時收藏的冰棒,在讀這本書發揮了極大的效用

有次演講,聽到子午簡短的述說自己不知道目的的旅行方式,我就不知不覺地佩服起這個人,看了他的部落格,然後在看完了這本書,我實在很難具體的介紹這本是怎樣的旅行書,作者自己也都說這段旅行到了終點,就好像回到了起點一般。書末每個知名人士的說法也都不同,而我卻覺得子午的這本旅行書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每個人的渴望與想望。

我喜歡在哈薩克與子午住在工廠的那幾篇紀錄,藉由一個會說中國話的老人指引,去了中國勞工跑到哈薩克來工作的工廠,短短的幾天的相處,子午與那邊的工人成了好朋友,為了高工資到異鄉工作的中國人,在全世界滿滿的都是,但在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下,為何這些人願意拋開熟悉的環境前來這個語言不通,又歧視中國人的國度呢?

子午的旅行方式是自行車,有時會搭巴士、火車或大卡車,很有彈性又隨性的方式,但是自行車被偷過,背包也被竊,而且也經常遇到壞人無理的要求。種種的事件,讓我看了都會覺得子午這個人怎麼遇到了這些事情都不退縮,依然對這樣的旅行模式繼續下去,這是一種『熱誠』嗎?還是渴望想要『理解』這個地球上所有種族國度的人們,我覺得更精準的來說,應該是這些地方、這些人、這些事,讓人活生生的感受到,這就是『現實』,無論你喜不喜歡。

我的佩服,是佩服子午能夠走去我不敢獨自一人走去的世界。我曾經做一個夢,地球儀踩在我的腳下,我就這樣用一雙腳走過了歐亞非大陸,那樣真實的夢境,醒來時我竟然覺得心慌的有點恐怖的再也睡不著,這本旅行書就像一面鏡子一般,照出了每個人的渴望與想望,而我,也不例外。

直到路的盡頭:目錄

序章 遺失的拼圖

第一章 逃離與追尋.中國
起點,終點(0630 / 台北)
緩慢的騎行(0702 / 西安)
一個人的長征(0707 / 六盤山)
清真寺的下午(0712 / 武威)
蛇屋的溫暖與哀傷(0717 / 哈密)
我也想像你一樣(0719 / 烏魯木齊)
意外插曲(0725 / 烏魯木齊)

第二章 歐亞的交界.哈薩克
入境儀式(0726 / 霍爾果斯)
阿拉木圖之夜(0726 / 阿拉木圖Almaty)
I will survive(0728 / 阿拉木圖)
聖地的聲響(0803 / 突厥斯坦Turkestan)
老頭的指引(0805 / 突厥斯坦)
另一個家(0805 / 突厥斯坦)
異鄉,故鄉(0806 / 突厥斯坦)
火光與烈焰(0806 / 突厥斯坦)
兩個世界(0808 / 阿克托貝Aktobe)
歐亞交界(0811 / 烏拉爾Ural)
夢想的馬戲團(0812 / 烏拉爾)
星空下(0815 / 卡緬卡Kamenka)

第三章 南國的夕陽.俄羅斯
穿越邊界(0817 / 奧津基Ozinki)
再次遇上勒索(0822 / 薩拉托夫Saratov)
在夜晚,一間公路餐廳(0824 / 卡梅申Kamyshin近郊)
貨車驚魂夜(0825 / 卡梅申近郊)
忽略的渴望(0830 / 克拉斯諾爾達Krasnodar近郊)
最溫柔的風景(0902 / 新羅西斯克Novorossiysk)
高加索的邊緣(0904 / 索契Sochi近郊)
出航(0907 / 索契)

第四章 旅人的天堂.土耳其
心蕩神馳初體驗(0908 / 特拉布宗Trabzon)
如呼吸喝水般自然(0909 / 特拉布宗)
土耳其麵包之夜(0910 / 戈瑞里Gorele)
千年一次的翻動(0911 / 烏爾都Ordu)
齋戒月第一天(0913 / 巴弗拉Bafra)
從阿塔突克到帕慕克(0913 / 巴弗拉)
白紙(0913 / 巴弗拉)
money、money(0914 / 亞卡肯Yakakent)
海濱小屋(0915 / 西諾普Sinop)
夜路(0917 / 阿延契克Ayancik)
一股鳥氣(0918 / 阿延契克)
同在(0918 / 阿延契克)
不願長大(0925 / 杜切Duzce)
歡迎來到伊斯坦堡(0926 / 伊茲密特Izmit)
祕密基地(0930 / 伊斯坦堡Istanbul)
A的來信(1004 / 伊斯坦堡)
最後一夜(1007 / 伊普薩拉Ipsala)

第五章 疏離之海.歐洲
隔絕的風景(1008 / 亞歷山卓波里Alexandroupoli)
空白的地圖(1010 / 卡瓦拉Kavala)
追逐A之信(1012 / 帖薩羅尼加Thessaloniki)
在水裡泅泳(1013 / 立托奇洛Litochoro)
無家之人(1015 / 雅典Athens)
浮木(1020 / 帕特雷Patra)
水都日與夜(1023 / 威尼斯Venice)
寂寞的夢(1026 / 曼托瓦Mantova)
小小的奇蹟(1031 / 熱那亞Gonoa)

第六章 站在路的盡頭
回到原點(1103 / 維果Vigo)
忘記自己(1107 / 維亞納堡Viana do Castelo)
真真實實地活過一遍(1124 / 羅卡角Cabo da Rocha)

後記

有次旅行,跟在海豚飛與一群朋友坐在巴士最後頭,剛好需仁聊到與一群朋友在玩每日要po照片來紀錄與練習攝影這檔事情,引發了海豚發起來『光陰地圖』的這個活動:『光陰是時間,地圖是空間,時間和空間要怎麼串連,可以串起2010的日記呢?』,這就是海豚的構想,從一月一日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人報名,治好了很多人的懶病,不知道要寫甚麼的人突然找到了救贖,喜歡碎碎念的人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出口,我真的要佩服海豚上人,不但有號召力,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有那麼多人報名參加,還努力的去實踐。

海豚說:不用固定的主題,不拘型態,每日照張照片幾句話貼上去就好,紀錄的是『自己』的生活,不用特別有甚麼目的。

這句話,怎麼跟子午的旅行那麼類似,我被海豚問了好幾次,為什麼要弄每日一搞笑?為什麼要寫咖啡館?為什麼要寫一百座城市。其實,我答不出來甚麼大目的,就是想寫出來證明我還有些許觀察力,而我今年的事情做完,應該還可以訂更多的目標去做沒甚麼目的性的事情吧!這是活在當下嗎?

相關:
2010光陰地圖(最後入學日228):快去報名,希望衝破228人。
直到路的盡頭:寫在出版前夕

2010/02/19

陳柔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台博館土銀展示館與日劇《華麗一族》

陳柔縉這本《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我一看再看,也讓我多少了解台灣在日本時代的生活。圓環工作室辦了好幾場導覽活動,自己都沒有寫文紀錄很過意不去,大年初三在細雨綿綿的台北街頭,我們一群人逛了兩個博物館,這些從清代經過日本時代再到國民政府來台,國民黨與民進黨政黨輪替後,很慶幸可以看到有些建築依然存在。



導覽最後一站是台灣博物館的土銀展示館,他的前身是日本第一勸業銀行,曾經看過日劇《華麗一族》的朋友應該有印象,有一幕來台北取景在總統府旁的台灣銀行建築外觀與大廳。而我印象更深刻的是銀行的大廳,整整齊齊的辦公桌好幾排排開來,十分的壯觀,這跟二十年前傳統大報社的排列方式很像,中間沒有隔板,沒有一點隱私。銀行的老闆就在二樓的窗邊監看著員工是否努力工作,若是跑一趟土銀展示館,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窗戶。

不過,因為一些建築技術的失傳,土銀展示館的修復還請了日本的老師傅來教導,但仍有很多並沒有辦法依照古法修復,於是就放在展示館內。過年期間參觀的人潮實在太多了,等過陣子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去參觀。

只是我不太了解銀行展覽為何要放置古生物展?身為地質系畢業的學生,我是很希望大家多了解台灣的化石,台博館這方面的收藏的確不少。但是銀行業的歷史在這一百年來,有巨大的改變,日本人在1974年就可以認真的面對自己拍出《華麗一族》的電影與連續劇,後來在2007年又重拍,把家族企業與銀行併購的醜陋面給拍攝出來。我最近看了《官僚們的夏天》也有同樣的感覺,希望台灣的電影或是連續劇,可以真正的面對自己拍出檢視自己缺點並反省的劇,不要再歌功頌德政府官員的施政,更何況這些建築古蹟不是都還在嗎?

維基百科:華麗一族
維基百科:官僚們的夏天
台博館之土銀展示館(內有當年老照片)
《第二十四次導覽報名》台北,遺忘的角落(活動已過)

陳柔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裡面有不少日本時代建築的老照片,我很佩服作者翻出以前報紙的研究精神,一篇篇新聞去讀,除了挖出一些名人仕紳的華麗生活,還找到了市井小民參加馬拉松比賽氣走日本人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都發生在台北老城內與大稻埕周邊,並具體描述了當時台灣國際化的程度,每篇考古都可以拍成一部電影,不但當時的場景人物俱在,還加上比對法,讓大家很容易想像故事的發生原因與背景。作者每篇文末一兩句發人深省的加註,一直是我想要努力的目標。

這個農曆年,我們整整放了9天的假,但是就在日本時代,農曆年放假幾乎要被取消,這段過往這本書也有紀錄。

很高興因為學妹認識作者,幫我要了一本簽名書當生日禮物,這樣下次圓環工作室的活動又可以把我買的這本書當抽獎禮物送出去了,真感謝!

陳柔縉
台灣雲林縣生(1964),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1986)。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專欄作家。
著有:
《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1993)
《總統是我家親戚》(1994)
《總統的親戚》(1999)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2005)
《宮前町九十番地》(2006)
《囍事台灣》(2007)
《台灣摩登老廣告》(2008)

目錄
自序
一.人的日本時代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跑啊!林和
王永慶的兩百圓有多大
辜家豪門鑽石失竊記
台灣最貴單身漢
美國鳥人到台灣
明治元勳欠錢記
禁吃大蒜迎親王

二.愛與死事件簿
戀愛?亂愛!
台灣人殉情記
少年仔愛看電梯小姐
煙草女工眼裡的蔣介石
台灣第一個母親節
懷念的鐵路便當
最愛仿冒「味的素」
烤鴨該怎麼吃
不是功學社的山葉鋼琴
愛鄉愛土全民票選台灣八景
1933年雙十國慶在台北
捨不得不愛的農曆年
怪怪小偷和大盜
海角七號的那張相片
老藥房的推銷術
鐵達尼船難消息在台灣
豪華世界郵輪初體驗

三.台灣歷史因緣地
.上海
台灣銀行「重返」上海
.東京
東京火車站的呼吼
早稻田的咖啡店
松泉閣給的問號與答案
第一波青春壯遊
第三國人
.台北
撫臺街洋樓身世之謎
不存在的古蹟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
繪圖模畫來源

More about 宮前町九十番地More about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More about 囍事台灣More about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More about 台灣摩登老廣告

2010/01/29

《經典》雜誌

又到了國際書展期,水瓶子要推薦大家可以去會場訂閱《經典》雜誌,雖然是慈濟成立的雜誌社,可是內容完全沒有宗教性,而是人文關懷,與對土地生態的敬重。

經典雜誌官方網站



剛好有個老同事是馬來西亞柔佛州的華人,跟他同事那麼多年,只知道他從馬來西亞來,不知道他家在柔佛州。那天開完會跟他聊天,才知道柔佛州與新加坡的密切關係,他還講了新加坡獨立的過程,政經的變化,還有鄰國印尼群島、馬來西亞與麻六甲海峽的關係,著時上了一堂馬來西亞的政治制度與東南亞的國際概關係概論。

一回家翻了本月138期的《經典》雜誌,剛好講的就是柔佛海峽的故事,還真是巧合。

從小到大訂閱了無數的雜誌,高中時期訂閱了電子天地,也經常投稿;大學時期訂閱了《影響》電影雜誌、聯合文學、旅遊雜誌等等;在金門當兵還訂了 RUN!PC、PEOPLE 等打屁時尚雜誌;開始工作後訂閱了天下、遠見雜誌,最近幾年訂了國家地理雜誌、探索雜誌與經典雜誌,隨著年歲的漸長,我的口味還真的差異頗大。



經典雜誌是少數不隨著時間潮流而改變的雜誌,內容越陳越香,不像一般雜誌容易有過時的感覺。有關南島文化的介紹,當時看了台灣玉的紀錄片有些興趣,在網路搜尋讀完覺得收穫頗多,然後隔日去逛二手書店就意外的翻到了那個專題(在37,38期)的雜誌,真是幸運,永遠會有適時的機緣出現。

2010/01/28

老查的《愛上老相機》

參加各類活動,遇上老查總是話不多,知道他有在收集老相機,不過看了他的新書之後才知道,要玩老相機還真的不簡單,很多時候都要DIY自己想辦法修理這些老東西讓他可以RUN。



老查的部落格:我的新書《愛上老相機--與老查走進老相機的世界 》出版了

我喜歡收集某些東西,收集某些書、某些雜誌、明信片、某些導演的電影,一時興起會收集小丸子的公仔,但是總是五分鐘熱度。因為收集東西需要地方擺,還要花時間精力去維持維護,更何況是老東西,雖然老查說收藏老相機的人大有人在,藉由收藏老相機了解相機發展的歷史,並且愛上攝影,我想老查應該在其中獲得不少樂趣!

每每到一些咖啡館,都會有一些令人懷舊的老東西放在架上當擺飾品,感覺時光的流逝。我也是非常戀舊的人,我的第一台電腦 APPLE ][ 雖然是光華牌的,但是陪我好幾年的時光,放了好幾年不時的還會去開機打些字,但實在太佔空間,有天我依依不捨的丟到門口讓資源回收的阿桑去撿,我還一直打開窗望著是否已經被回收了,那樣的心情至今我仍沒有忘懷。

數位相機風行的現在,偶而拿起底片機回味拍照的感覺,不那麼速食,對洗出來的底片照片有些期待,令人懷念的老相機,有時抓回的不是拍出的照片,而是那種按下快門當下的感情。

More about 愛上老相機More about 竊取蒐藏家們的回憶 — 跨領域蒐藏家的故事More about 為台灣蒐藏回憶的人— 老台灣懷舊藏品大集合

2010/01/11

《慢漫京都》再見!我還會再來

距離上次推薦傑利與馬蘭達的第一本書《京都岔路》已經一年多,我依然還沒有重回京都散步,沒想到傑利那麼有毅力,這次還是出京都,市面上寫京都的書那麼多,他們要怎樣殺出一條血路呢?



日本是個很適合自助旅行的地方,尤其是擁有千年歷史的京都,可以挖掘的商店非常的多,這本書以京都4季體驗+10條私房路線+20家風格浪漫老店+30家京都美食的介紹,看著傑利與馬蘭達在京都亂闖的經歷,有時不得不佩服傑利那種厚臉皮硬要拍到這些老店老闆真誠的態度與敬業的精神。

無論在台灣或是在日本,一家知名的店家往往都是非常低調的,這是我觀察台北圓環與台南小吃的心得,即使有很多客人,他們還是非常的客氣,而他們成功唯一的法則,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到最好,而且有自己的堅持,若是美食店,他們會堅持不外帶,或者是會問你多久以後要吃,會有不同外帶的包裝方式,避免食物變了味道打壞了招牌。



《慢漫京都》再見!我還會再來 - 2010/1/1上市!! 買新書抽相機、筆電、京都櫻花團大獎喔!:內有新書發表會時間訊息,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


這是我下次去京都一定要去逛的書店

而我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更知道了除了寺廟之外,京都可以逛的地方還真不少,真希望有機會可以在去京都漫遊。而以下這幾本書,也是熟識網友所出版有關京都的書,想要去京都的朋友,可以搭配一起做事前功課,或者帶去京都一起玩耍。

More about 京都的走法(增訂版)More about 搭地鐵.玩京都More about 千年京都More about 京都雜貨手創風More about 京都岔路More about 就這樣,繼續往前走

傑利在京都探訪這些店家內感動到眼淚流滿地,或是經常十分驚訝或訝異的感受,可以在台灣也能『遇見』,希望他花一半寫這本書的力氣,用在台北的迪化街、中山北路一帶,或是台南市區,多多介紹台灣知名的老店,比較一下他們的成功與京都老店有何不同?

2009/12/18

鄭治桂《360°看見梵谷》不只認識、看懂梵谷,還要找到最初的感動

昨晚去聽行雲會的演講活動,主講人是鄭治桂老師,同時他也是這次在歷史博物館展出梵谷畫展燃燒的靈魂的語音導覽撰稿者。聽完老師的演講,真是如癡如醉地即使是下雨的夜晚都顯得星空如此的絢爛,好似走在梵谷的畫中。



當我第一次看完這次畫展,唯一覺得不足的是語音導覽只有把看畫的人帶入畫中,卻沒有帶出作畫人的心情,還有當時的背景。聽完演講後我才知道鄭老師的難處,短短一幅畫的兩三分鐘的語音導覽,真得很難描述的那麼清楚一幅畫,更何況梵谷的畫要好幾幅同類型的畫要加上素描,隨著時間攤開一起來比較才有意義,而這本書,剛好補足了去看這次畫展的不足,補了些我對梵谷的認識。

大家會以為梵谷是個非常熱情而意氣用事固執的人,在他的畫中那麼隨性的線條,厚重的顏料,會以為他跟莫內一樣是用瞬間完成這些光影的塗鴉,其實不然,梵谷在很多油畫製作前,已經畫了好多素描構圖,完成油畫的筆觸全部是非常理性的一筆一劃塗上去,沒有修改,配色也是完全事先就想好,這個很多電影描述的梵谷作畫的神經質不像,而且很多畫作梵谷是有計畫的一再重複地練習、反芻,例如:12朵的向日葵自畫像亞爾的房間星空這幾幅知名的畫作,梵谷在他短短地幾年繪畫生涯中,竟然一再的重畫,每一幅都透露出他當時的心境與企圖。

看過了這次畫展的素描,初期梵谷與父母同住習作米勒的農人素描,令人印象深刻的播種者,1888年梵谷在南法居然也畫中同樣人物的油畫,可見農人這個主題還有當年習作的種種深刻的印在梵谷的腦中,或許從他接觸礦區的工人開始,就註定他磨難的一生,短短十年的畫作可以留下百年後我們還不斷地在欣賞佩服與解析,在這本書中不只看到梵谷的人生,也看到印象派後野獸派、表現主義等畫風畫派的大鳴大放。

買書→《360°看見梵谷》

本書目錄

【梵谷事件簿】梵谷……梵谷!

Part I 瘋梵谷——關於梵谷的5個現象
I-1 如果梵谷不憂鬱——躁鬱的梵谷與騷動的色彩
I-2 日本人愛梵谷——現代藝術名牌中的名牌
I-3 梵谷高價迷思——超越百年時空的藝術價值
I-4 梵谷頭號粉絲——梵谷的最大私人收藏家荷蘭女首富海倫.慕勒-庫勒
I-5 生活中撞見梵谷——梵谷的創意商品與紀念創作

Part II 關於梵谷這個人
II-1 少年梵谷——梵谷的第一次藝術接觸
II-2 宗教狂潮——在繪畫中尋求生命真理 
II-3 梵谷的愛情故事——抑鬱無終的孤單靈魂 
II-4 文生與西奧——另一位影子梵谷 
II-5 褐色的梵谷——以畫筆為上帝服務 
II-6 梵谷的畫家朋友們——進入世界的藝術中心巴黎 
II-7 梵谷的日本之戀——浮世繪影響的梵谷 
II-8 最陽光卻最黑暗——南方的亞爾與聖雷米時期 
II-9 梵谷之死——最後的時光:在奧維的兩個月 
II-10 後梵谷——梵谷的藝術影響 

Part III 10個梵谷印象
導覽◎鄭治桂
III-1 自畫像——36歲的苦澀靈魂
III-2 星夜——令人費解的星空之謎
III-3 向日葵——燃燒的炙陽
III-4 鳶尾花——東方風的木刻油畫
III-5 亞爾的梵谷房間——繪畫的反覆探索
III-6 亞爾,夜晚的露天咖啡座——孤獨眼中的溫暖
III-7 嘉舍醫生——人生終點的知音
III-8 絲柏——梵谷風景的地標
III-9 麥田群鴉——一秒決定的偉大創作
III-10 紅葡萄園——生前唯一賣出之作

附錄
1.親炙梵谷典藏
2.追尋梵谷足跡
3.年表
我特別推崇這本書的 Part III 的解析,只是我覺得欣賞藝術是感性的,猶如巴黎人的那樣的浪漫,那樣的美好,可是分析一個人一幅畫還是要保持些懷疑的態度,鄭治桂老師說他在博物館在一幅畫前可以看好久去領悟,時時歸零去欣賞周邊的事物,真的也是一種體驗與享受。

2009/11/26

蔣勳《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好像畫中的人物跳了出來

聽蔣勳老師的演講或是看他的書,無論是介紹畫作或是藝術品,經常感覺是跳出畫框之外,就好像回到藝術家在創作時的時代背景與當年的環境。


蔣勳老師的照片還真年輕啊!

我上次去羅浮宮,在裡面待了一整天,畫作看得眼花撩亂,還在裡面迷路幾次,認識的除了希臘羅馬的雕塑品之外,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其他的完全沒有甚麼概念。看了這本書的分類,回想看過的書上說明的這些畫作,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博物館要這樣擺,然後進而了解那個時代的背景。或許我不是藝術科系出身,沒有讀過藝術史,看畫作都憑第一印象與感覺,讀過蔣老師的書之後,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書目錄

當我在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看到威尼斯畫派的眾多畫作,回想在羅浮宮角落也有同樣藝術家的作品,在佛羅倫斯看也看不完的文藝復興,羅浮宮的收藏竟然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羅浮宮的確可以看見世界美術,但是要深入的探討一個地區一個畫派,在羅浮宮是很難深刻的了解,看完了這本書,或許多少可以勾勒出畫派的重要作品,想要多了解,我想只有透過更多的閱讀,或是旅行到當地,才能有深刻的體會吧!所以這本書真是給我這種門外漢帶入門藝術史很好的工具書。

書內附有一張羅浮宮的導覽地圖,實在是給不夠時間的旅行者一個很棒的指引,在巨大的迷宮裡面,很快地可以找到著名的藝術品。我每次到國外的博物館,拿到英文的簡介地圖,都很想把他翻譯成中文的衝動,這點日本人就做得很棒,無論到多小的博物館,都看的到日文指引圖,雖然現在中國的觀光客多,有些會有簡體版,可是經常錯誤百出,或許是用語跟我們習慣不同,我還是習慣看英文版。

這本書其實有點大,在家裡看很舒服,若是未來可以出袖珍版,去巴黎羅浮宮遊覽的時候按圖索驥,不用請導遊也可以很愉快的悠遊在博物館內。

相關書籍:
Le louvre 7 visages d'un musee édition anglaise
More about 世界藝術史More about 新約聖經畫典More about 希臘羅馬神話之旅More about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

PS. 這本書是東華書局贈閱,為水瓶子個人讀後心得。

2009/11/12

貓。果然如是《下課後的台灣小旅行》

這幾天看這本書,好像在複習貓的旅行小故事,沒有太多的驚奇,也沒有太大的目的,貓的旅行很隨興、很自然,就像一般人的生活,透過貓的畫筆,在平凡的生活中,去擁有另一份的恬靜,那是攝影感受不到的世界,也是我所不能發現的一片風景。



不知道怎樣在網路上認識貓的,還沒有見面就在獨立書店交換過書與影碟(P.012),然後在許多網路活動中見過幾面,看著貓拿起筆邊吃東西邊畫,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彷彿透過紙筆還看得更深,感覺好像一堆部落客在網路上聊天比當場見面聊天還要 high 的景況,而人與人的互動,本來就不侷限在甚麼形式。

透過這本書,讓我們看到貓對於獨立書店、咖啡館、輕食、旅行、手工等主題的堅持。在這樣平凡的生活中,不斷地用畫筆記錄,顯得非常地不平凡。



曾經,在誠品書店戴上手套,伸入展示櫃用手翻過貓得獎的作品,那是 MOLESKINE 筆記本所辦的比賽,我只要想到得獎的作品曾經旅行過大半的地球(P.184),看著時時刻刻記錄生活的筆記本,是那麼真實又不真實。

今年我獨自跑到台中來趟書店之旅,在網路上搜尋到了不少獨立書店與二手書店,想說就花一整天的時間去逛逛,沒想到第一站東海書苑就暫時歇業,後來新的東海書苑又在國美館旁復活了起來,整個過程這本書有描述(P.026),那次的小旅行很不順利,二手書店不是假日沒開,就是已經不再經營,值得慶幸的是在魚麗吃了一頓好吃的午餐。

要特別感謝貓與小羊在陳綺貞簽名會幫我拿到簽名,當天黃昏我傻傻地就跑去信義誠品,不知道一大早就要去排隊。也感謝貓提供我那麼多獨立書店、咖啡館的訊息。在宜蘭小河文明咖啡館改成民宿的最後一日,幸運地踏入畫裡的風景(P.161)。

沒想到,我跟這本書的交會那麼多,還不止上面寫的這些。也應該會更多人有共鳴才是。來一場《下課後的台灣小旅行》*新書會,在11月21,28日(星期六)的午後都有,希望大家多多捧場!

作者的部落格:貓。果然如是

More about 下課後的台灣小旅行

2009/11/06

溫士凱的《日本關西私度假》

上次去作家傑維恩的聚會,他要長駐上海,所以在建國啤酒廠內的346餐廳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歡送會,當時溫士凱也去了,剛好坐在我旁邊,由於歌唱的聲音實在太大,雖然坐在旁邊卻是大吼的在耳邊聊。



雖然只是一面之緣,交換了名片,上星期就突然收到了他出版的新書。或許是我很少看電視節目,只知道溫士凱出版了很多旅遊書,沒想到經常他上了那麼多談話性綜藝節目,是個很有名的人呢!這幾天把書看完,除了美食與住宿的介紹原先就是溫士凱的強項之外,這次還融入了當地的節慶與歷史的個人體驗與介紹,看起來整本書是一本沒有計畫的意外旅程,走到哪裡處處是美景,點點有故事,而且很可以親自下海做料理,好像很好玩。

這本書的副標是10條連日本人都愛的私房路線,雖然日本的旅遊書很多,可是到了這些小到日本去除非是懂得看日文,不然到了當地往往不知道到特色景點。日本的電車與火車的連結很方便,要去自助行若多參考心情旅遊書,又是達人帶路,真的非常方便。

溫士凱的部落格

台灣的旅遊最近幾年也開始尋找當地特色的觀光方式,利用社區營造找出地方特色進而讓台灣人自己去體驗玩耍,之後外國人來才能提供更多的服務,並吸引更多的人來。以往地方的旅館都是靠接帶團體旅遊,我覺得可以多學學日本的經營方式,每年我們公務人員有很多機會出國考察,都是旅行社代辦的團體旅行,建議這些政府官員若可以自助行,並透過部落格或是噗浪、臉書之類的方式報告心得,一切透明化也順便跟鄉民互動,不是很好嗎!

2009/10/29

【台南】《eye 戀。西拉雅。》浪漫 Spring

這是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出的一本觀光景點的介紹書,我媽媽是台南佳里人,每到寒暑假都會有幾個星期住在那裡,姨丈或是舅舅會開卡車載著全家大小一群小孩出去玩,那時太小去過哪些地方都沒有印象,可是看完了這本書,居然一點一滴的回憶都回來了。



草山月世界的惡地地形,去關子嶺看泥漿溫泉與水火同源,然後拜也拜不完的廟,在烏山頭的百年挫冰,吃也吃不完的酸芒果,去摘龍眼,這些不是在一次或兩次的旅行都有經歷過。卡車後放著幾個塑膠椅、板凳、長椅、藤椅,一路上一直吃著小吃農特產品,想不到這是三十年前的事情。

如今,風景區成立,路也開的很方便,可以去玩的景點多了,好像拿著書,隨時就可以出發。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點圖放大

我其實很猶豫,在八八風災結束後,反思對於這塊土地的開發利用,我們會不會蓋了太多水庫、馬路,還有我們會不會開拓了太多的農地來種植,恰巧在西拉雅風景區內有五座水庫,對於這樣的風景區若我們過度的開發,大量雨水來之後大自然會從我們手上再搶回去。

西拉雅這個以平埔族命名的風景區,原住民長時間的與大自然的相處模式,是否應該帶入正確的觀光旅遊的教育,我們應該不要再開發大型風景區,大量人潮湧入吃喝玩樂一番的旋風式旅遊模式,然後留下了大量的垃圾與破壞的足跡;而是應該重視小巧有人文氣息的特色小風景點,串連起生活的痕跡。我彷彿記起小時後顛頗的路程,三天的旅行,就只在台南這一小區塊而已。

2009/10/22

Vicky&Pinky《亞洲慢慢來》協力車環中國海紀行與《伊莎貝拉》

今年剛好有機會去澳門,很高興認識了Vicky&Pinky ,她們兩個騎自行車繞過了大半個地球,前年更捨棄了空中旅行的模式,帶著協力車上輪船環中國海一圈花了兩百多天騎了五千公里,這本書只描述了一開始在日本沖繩&九州的記錄。


很快的這本書已經再版,我相信會有更好的成績

前一陣子在蛙咖啡的新書簽書會上,我又再度遇上這兩個作者,Pinky又跟我提了在澳門新華大旅社拍的電影《伊莎貝拉》,我並不了解澳門的歷史,只知道有世界文化遺產,我在澳門逛了幾座博物館,買了幾本書,自以為對於澳門這裡的住民有了一點的認識,但其實並沒有。



在1997-1999年間澳門的人們的徬徨、無根,就向電影中描述的一樣,女主角的母親獨力生下了女兒,男主角從年輕到中年就喜歡拈花惹草,在回歸前還為了長官揹了一個大黑鍋,女主角藉由找尋她的狗伊莎貝拉重新認識了他的父親男主角。我好不容易在網路上買到了DVD,也很快的看完,對澳門留下來的老房子,葡萄牙風的老舊色彩,那樣的光影與過往的歲月,就好像又去了一趟澳門。

沒想到去了澳門看完了電影,故事並沒有結束,Pinky說這部電影女主角梁洛施在真實世界中,拍了這部電影大紅,後來嫁給了香港首富的兒子,現在已經產下一子。梁洛施有個葡萄牙籍父親是澳門名門之後,在梁洛施出生後不久就過世,她從小跟母親與姊姊相依為命,家庭經濟全靠母親一個人支持。

這簡直就是麻雀變鳳凰的再版,在澳門的1990年代,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夢想呢?



看完了亞洲慢慢來這本書,雖然是兩人騎協力車的一段旅程,透過作者的體驗,查詢經過地的歷史,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她們兩人眼中的旅程,我想看到的更是當地人對自己的歷史與文化的看法,沖繩在二次戰前後三不管的地帶,有著很深地矛盾衝突,在台灣何嘗又不是?透過旅行與書寫,讓人們多出了一扇扇的窗,去了解別人很容易,何時我們才能真正的面對台灣自己呢?

2009/10/10

張典婉的《太平輪一九四九》那段被遺忘的歷史

今天翻完了這本書,也看了福爾摩沙事件簿,一直不知道怎樣寫下心裡的感受!



本書作者:張典婉的部落格

1948年,正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年,以色列建國,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興起,歐洲被區分為東西兩部分。中國的國共內戰,1948年11月在最後最慘烈的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國民黨大軍55萬人被共產黨殲滅,導致了後來200萬人的大移民,有人說是大撤退到台灣來。

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超載大批來台的旅客,也帶了大量的六百噸鋼條,有人說船員飲酒作樂,才導致這次的災難,在沒有點燈沒有鳴笛的狀況下撞上了載滿木材煤炭的建元輪,不久後太平輪就沉沒,近千人就這樣死亡在黑夜的海上。

福爾摩沙事件簿:1949一甲子之太平輪沈船1

這本書訪問了一些倖存的旅客,也訪問了亡者的後代,作者說他希望以過去解放未來,太平輪沉沒60年,是一個被遺忘的記憶?還是一些不勘回首的往事?喜歡旅行的張典婉,每次看著台灣,總覺得這是一座孤獨的島嶼。

而我,我總覺得台灣是個沒有身世的人,所有生長在島嶼上的人彷彿都沒有了記憶,看到所有人的臉,就好像帶著一張沒有表情的面具。

我從小就是在眷村旁長大的本省小孩,後來父親撿便宜買下了因賭博輸錢急需用錢的屋主房子,就在四四兵工廠附近的眷區,即使已經到了1980年代,說不出的對立總在我生活中上演,漸漸地到了高中才慢慢了解這段歷史,去理解後心裡更多了一些包容,或許我也該感謝有這樣的過往。

對於歷史,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認識,不要逃避去討論,互相理解,才能機會走出台灣的未來。

More about 太平輪一九四九

2009/10/09

【台北】蛙大的《島內出走》@蛙‧咖啡

來過蛙‧咖啡幾回,大多是參加網路活動或是朋友聚會聊天,很少一個人去感受那黑色的氣氛,享受輕食與咖啡香。


打開我的小筆電,準備寫一篇部落格旅記

某假日一個午後,晚上要去拍個舞蹈表演,剛好有個空檔,開車經過蛙‧咖啡剛好門口有個專屬停車位,於是就停下來進去休息逛網,剛好遇到 Vicky&Pinky 的新書《亞洲慢慢來》的簽書會(容後再介紹),我在松江路的巷弄間散步、亂拍,等活動結束後進去用餐。星期六的下午、晚上,蛙‧咖啡大部分的客人是來包場的聚會。

第一次來蛙‧咖啡,會被牆壁上的攝影作品所吸引,老闆蛙大是個喜歡登山、攝影的人,這家店是他離職後騎腳踏車環島回來開的,很快的在八里又開了第二家分店。店中所有的 Logo、Menu、桌曆、明信片、日誌、招牌、裝飾品大多出於他的設計,有時甚至是自己 DIY,用線鋸慢慢完成。



蛙咖啡松江店
台北市松江路69巷5號 (02)25061716

有次參加路邊社的聚會,自然就在蛙大的蛙咖啡,沒想到路邊社的聚會是沒有固定的時間,只有固定的地點,星期五的晚上人來來去去,還好蛙咖啡的客人不太多,我們用大電視看 google earth 講述個人旅行的趣事分享照片,突然是一群人聽一個人演講,突然就是三兩成群聊天,其實我那天頭腦快要爆炸,整間店都是路邊社社友聊天的聲音,應該也趕走了不少客人吧!



看完了蛙大騎自行車環島的書,我想我有一天也會去環島,不過可能是開車。



蛙大的2010年的桌曆與日誌已經出版,主題是蘭嶼、散漫,很符合他的個性,有興趣的可以去蛙‧咖啡購買,順便享受一場咖啡時光,不過去之前最好打電話去問問有沒有被包場,或者要避開路邊社這群人的聚會時間。

單車旅人:
蛙大的部落格
Vicky & Pinky 的單車環球夢
薛德瑞的北京-巴黎單車旅行日記(剛剛發現他今天生日1980/10/10)
子午的部落格:直到路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