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1

捷思敏《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

這是捷思敏的新書出版,從很久很久前就看她去大城市寫的咖啡館文,很羨慕她的外語能力,可以到處哈拉,明明在國外,在星巴克也有不少美女坐在我前面,我就是不敢開口。

From 奧地利‧維也納

因為Before Sunrise 與Before Sunset,旅人踏上環歐旅程,寫了一本書。

她結合多次在巴黎與維也納居遊的記憶,以電影軌跡為主軸。

從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開始,走入純粹咖啡館(LePure Cafe),探索電影中經典場景;以公寓居遊融入茱莉˙蝶兒與伊森˙霍克的浪漫氛圍,淡淡熬煮出巴黎味,伴隨塞納河畔漫步與似有若無情愫,交織成如電影短暫的浪漫生活。來到維也納,她仿如大偵探搜尋電影路線前進,卻不小心被傳奇咖啡館裡的傳奇咖啡客拉住腳步,忍不住就此窩進咖啡館。從而沉浸在一個個咖啡館故事裡。

請來這個滿是咖啡香的浪漫講座,聽她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配上一杯情意所釀造的咖啡。

捷思敏在 GeoCafe 的講座,6月18日(五) 19:30開始,點入報名

去年維也納之旅,透過捷思敏的介紹,我住在這本書中經常出現的『希波』先生的家,他帶我去窮學生每星期一最愛去的牛排館,還一起去逛了一家博物館。在維也納的晚上,沒有多少店開著,剛好我去的那幾天是假日,商家更是下午五點就休息了,白天逛博物館已經夠累了,晚上又沒有店裡讓我窩著,想起來就有點悲哀的感覺。有天晚上我孤寂的在街上漫步,走到《愛在黎明破曉時》所拍攝的摩天輪旁,怎麼拍就是拍不出浪漫的感覺,我只好想個藉口,就是沒帶腳架吧!

我在這兩個城市也仔細遊晃過,雖然走過相同的景點,但是我拍不出捷思敏這樣角度、這樣有凝結感與黑白分明的照片。至於在這些城市的咖啡館,捷思敏的感動不完全來自咖啡館的歷史感,而是在這兩部電影中男女主角心靈的偶遇,加上許許多多的巧合。

這兩部電影也都是我愛看的片子,但我說不出為什麼一直不斷重複的看?

博客來購書《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
《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專屬部落格



(↑我可以收集到這兩部電影所有的景點嗎?)

2010/05/30

【神戶】阿貝之有馬溫泉@炭酸煎餅本家

我很喜歡木頭的日式建築,尤其是一整條街道都是,走進這樣彎彎曲曲的街道,就好像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古代。

From 日本

日式建築在台灣上應該很多,很少有整條街,或是整個聚落保存下來的。現存的老街,多是清末的洋樓,重修之後,賣著全台都一樣來自中國製作的紀念品。我想我們之所以去日本的京都、神戶、大阪、高山等地,就是因為日本各地的街道都有不同的特色,所賣的土產也都不同。經常會在九份的階梯中遇到來觀光的日本人,或是平溪線的火車站遇到日本的背包客,他們追尋的是不是就是懷舊的氣氛?


檢視較大的地圖
居然在 Google 地圖的 Street View 找到明信片上的實景

我原以為這張明信片上的街道太小,Google 的車子應該進不去,沒想到一搜尋就找到,而且還跟明信片上一模一樣,因為攝影機比較高,角度有些不同。

阿貝說:有馬溫泉有兩種,一種是像金瓜石黃金瀑布那樣含有鐵質的金湯,另一種則是炭酸溫泉,稱為銀湯,土產則是用炭酸泉做成像法蘭酥的薄餅,我在明信片中的這間試吃了很多片。(石田 步 有馬溫泉 湯本坂)

From 日本
攝影/阿貝

2010/05/29

【台灣】好米,吃米樂、呷飽咩?我吃富麗米與禾家米的心得

阿公那輩都務農,爸媽那一輩幾乎都是從事公家機關的工作,到了我們這一代,雖然每天吃米長大,但我們已經遺忘了台灣這塊土地帶給我們每日的溫飽,土地荒廢休耕與廢棄的老房子,都再再的讓人心痛。


我先選了這兩包米煮來吃,黏稠濃郁的香氣,細嚼慢嚥不配任何醬菜是種幸福的體驗

我很少在部落格接甚麼廣告行銷的案子,可是對於台灣農產品,總有那一份割捨不掉的情感,若是時間許可,都會去報名相關的活動。當果子咖啡要堆台灣好米的時候就很想積極的加入,有一日經過果子咖啡,老闆與店長剛好就在門口,很幸運的我手上就多了幾包米,非常熱心的小可愛一直講這個案子的原由,當場聽的霧煞煞,雖然我也常跑農村,不知道『碾米廠』在整個產銷的過程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稻米開放進口之後對我國稻米產業所產生的衝擊,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積極進行稻米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期望有效區隔進口與國產稻米的市場,突顯產地及品牌特色,自94年起透過「稻米產業結構調整計畫」的「強化良質米產銷供應體系計畫」,積極輔導優良稻米產區。

台灣好米:台灣良質米的聯合行銷網站

我先吃的富麗米,產地是花蓮,咀嚼的時候,我會想到去花蓮羅山村的那個時候,嘴裡吃著手工豆腐的那種感覺,當時那裡的導覽大哥說羅山的米很難買的到,一收割就被日本人收購走了。那裡的天空很閒緻,浮雲朵朵飄過,能吃到在那邊生長的米,好像就在那邊住了三個月的感覺。

【花蓮】羅山有機村(泥火山豆腐與炒的爆米香)

後來吃了芳榮的禾家米,是當年拍無米樂紀錄片的男主角崑濱伯所種的冠軍米,吃米的時候看到純白的米粒,雖然沒有很特別的米香,可是咀嚼之中彷彿有淡淡地稻香。看到米袋上打著『溪流潺潺,滿眼青翠,老農,稻米,輝映著黃昏的夕陽,交織出一幅與世無爭的田園之樂......』,以往政府收購的年代,米價都是固定,沒有競爭,無論米好不好都是一樣要繳交出去,但經過WTO的衝擊,我們可以種出更好吃的米,做出市場區隔,而不是一昧的讓農地荒蕪,領著廢耕的錢,吃著冠軍米,我會想到那部紀錄片裡崑濱伯寫的:末代滅農!是不是我們都已經忘了謝天了?

《無米樂》紀錄片

若是好米需要品牌故事,我想我們就去聽去說吧!用『吃』來愛台灣這塊土地,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2010/05/28

【台北】我看《家住青田街》,老房子承載了多少的鄉愁

今晚去倉庫看林木材主辦的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影展與導演座談《家住青田街》,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一個小時的討論,我想參與的人面對自己的身世,應該都久久不能自己,有趣的是大家所提的事情似乎還停留在自己的論點。


影片出處:《家住青田街》-2010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預告(長片組)

一座城市要有怎麼樣動人的故事,才值得人們前去探索?
一棟建築要目擊多少歷史,才能成就它的不朽?
一群人的生命要有怎樣的傳奇,才能顯出它的雋詠?

原先對住處週遭陌然的導演,在溜狗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棟美麗的日式建築。她感到好奇,開始學習以攝影機紀錄下這一切,一段穿越時空,跨越國籍的特殊情誼於是悄然上演著。一座城市要有怎樣動人的故事,才值得人們前去探索?一棟建築要目擊多少歷史,才能成就它的不朽?一群人的生命要有怎樣的傳奇,才能顯出它的雋詠?

「想以紀錄片的形式,捕捉生活場域裡的故事,因為越是在不確定的年代裡,歷史文化上的飽滿度,就越會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對童年及土地的眷戀,不會有人種的差別,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曖曖含光的在心底深處閃爍。希望觀影者對城市發展型式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期待拋磚引玉,激發更多人投入社區歷史文化的發掘。邀請您來青田街,一起行走在歷史的銜接點上!」─游雲霞(本片導演)

上面是這部紀錄片的說明,在看片的過程中,我當然不斷地想起那年921,在南投的老家傾倒的紅磚古厝,雖然我從小就在台北長大,整座城市就拆了又蓋,因為不斷的移居,都忘了自己是哪裡人!在日本時代住在台灣的那些日本人,對於他們來說,台灣就是他們的故鄉,而我的故鄉在哪裡?【台北】一座失憶的城市

看完紀錄片後,本片導演游老師講著當年老兵光榮回鄉的故事,現場還有不少人有感而發的講著他們家的故事,有外籍新娘的問題,還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我想只要了解歷史,這種論述就沒完沒了,最後,還有一個中國學生感動的哭著他想家的鄉愁。一部描述日本人對青田街老房子與當年住在一起的情懷,居然讓日本、台灣、中國、東南亞各地區的人想到小時候美好的回憶。

這部片能夠引發這樣的迴響,的確讓我意外,我以為下星期即將放映的《綠的海平面》會跟貼近這個問題。不過,這總是好的開始吧!至少我們能開始面對歷史。

這個讓人感動的力量是甚麼?所有的主因都來自青田街的這些老房子,我希望這些老房子都能永遠的留下來,但在台灣可能是天方夜譚,我們能做甚麼?游老師他說剪接了這部紀錄片,改變了她長久不變的生活,也改變了片中幫助她的日本老先生的生活。對我來說,若不斷地紀錄台灣存在的『日式建築』能夠改變我的生活,這也就足夠了。

2010/05/27

【柏林】猶太區蘇菲教堂的歌聲

蘇菲街(Sophien)是一條很小的街道,在地鐵 Weinmeisterstrabe 站附近,也是我幾乎在柏林每日都會到的博物館島很接近的地方。有時坐地鐵一站轉來轉去,還不如用步行的可以欣賞柏林的街道。


在蘇菲教堂意外聽到高水準的歌聲(是我的手機錄音效果很差)

走在蘇菲街,有看到一些公共藝術品,我想大概是描述猶太人當年被屠殺的意象,看起來很慘。在圍牆內的一個空間,有很多幼稚園的小朋友在裡面愉快的玩耍,戒備森嚴的有保全人員守在大門。我在這邊繞來繞去,要找一所小學內的紀念館,是紀念55000名被送進屠殺的猶太人,原來是17世紀的猶太墓園,但是我找不到,看到一個很像的地方,鐵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看旅遊書上有說這墓地有哲學家孟德爾頌(1729-1786)的仿造陵墓,他是音樂家孟德爾頌(1809-1847)的爺爺,繞來繞去就是找不到。

或許是烈日當頭,也或許猶太社區內戒備森嚴與對遊客不是很友善的警語,搞得我對這區很沒好感,有些小巧的精品店,門口掛著精緻的小品,也讓我覺得高不可攀的不想進去。在整修的蘇菲教堂,我找不到入口,本來想要放棄進去。

還好我走得頗累,就想無論如何既然來了,進去休息一下也好,這是我在義大利與法國各教堂的習慣,進去教堂總會有不少的驚喜,可是在德國的教堂就沒甚麼好看的,我的腳不聽使喚的走進去後,聽到了高水準的歌聲,一個人唱歌,一個人拉小提琴,一個人彈奏教堂的管風琴,短短的十分鐘在教堂內,讓我心靈重新得到了休息。

蘇菲教堂的鐘樓是巴洛克式的,1712年建。

2010/05/26

【敘利亞】第六世紀的亞美尼亞基督宗教的修道院

西元301年,亞美尼亞國王定基督教為國教,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宗教國家。

From 敘利亞

參觀完克拉克堡,我們到了一個亞美尼亞教派的修道院,這座教堂是敬奉聖喬治。在教堂裡面到處看到聖喬治騎在馬上屠龍的圖畫,另外聖喬治還有救少女的故事,都強調消滅獸性與拯救弱者的概念,是值得欽佩的犧牲與成就聖潔的精神。

亞美尼亞教會,與基督教的主流教義強調神的「三位一體」和「兩種屬性」不同,他們信奉「單一屬性」說。西元451年,基督教迦克墩公會議上「兩性說」獲得勝利,成為基督教的正統,於是亞美尼亞教派就比較少。




這座教堂內還有教堂,最外層是12世紀加蓋,而第六世紀的教堂就位於地下的秘道內。我在教堂出口聽到聖歌播放,感覺很好聽,買了張CD回來聽,怎麼聽都沒有當時的氣氛,可能還是要在教堂內播放才會有那份空谷迴盪的聖音。

2010/05/25

【台北】泰順街巷弄裡的獨書時光@ Alone Cafe

幾次去 Alone 咖啡館,特別都是想自己一個獨處的時光,有時是從台大一路逛書店走過來,背著重重的戰利品,全身痠痛,這時走入木質地板的陽台,真想躺下來睡一大覺。



小小的咖啡館只有10個座位,我每次來剛開始都只有我一個人,於是就開始端看老闆的藏書,我喜歡的藝術類、社會、哲學的書頗多,可惜有蠻多是簡體的,老闆說若是喜歡的話可以用三折買回家,可能是我眼光太好,還是跟老闆有致一同,雖然我已經背了兩大袋在二手書店買來的書,離開前還是挑了三本書要跟老闆結帳。但是呢?第一本老闆說他很喜歡不想賣,第二本老闆說他想收藏,到了第三本我想應該可以吧!沒想到老闆說他正在看。哈哈!所以我想我應該跟這些書無緣,改天再來這裡讀書就好。

有次來到這裡,剛好有一對即將要準備婚禮的新人,我覺得兩個人都很成熟,表面上看起來EQ也都不錯,但是講著講著居然女生就哭了起來,整個空間就僵了起來,男生其實也很清楚狀況,也試著化解與溝通,但他不願意低頭哄哄女生,讓我越待越害怕......。我開始回想我當年到底是怎樣籌辦婚禮的?

老闆是個畫家,牆上掛著他的作品,書架有他喜歡讀的書,放著他喜歡的音樂,能有這樣的小店,若營業額真的活得下去,我想應該很愜意了。

From 台灣‧台北
Alone Cafe 適合一個人來看書

Alone Cafe 的部落格(營業時間要點進去看)
地址:北市泰順街16巷9-2號

Alone Cafe 刻意不提供上網,也沒插座,對我來說就是安靜的享受,一個人孤獨的看著書,或是安靜的享受樹下徐風宣洩的陽光,在頹敗的城市中,找回一絲絲的自我。

2010/05/23

【新竹】南埔錦繡堂,一顆巨樟樹蓋好的房子,還有金剛寺與金鑑堂

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的莊屋錦繡堂,當年整個宅院的建築用料都是用一顆巨大的樟樹所建成,從上方看下來像兩個日字型,合起來就是昌。

From 台灣‧新竹‧南埔‧水保農村再生

這顆大樟樹是莊家到大南坑一帶的山裡(我也不知道在哪裡?)找到的,巨大的樟木是用了兩條牛與很多很多的酒跟原住民換來,把樟木鋸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順著大坪溪流下來,再靠著一隻力大無比的牛拖回家,據說那隻母牛還會自動往返河邊與蓋屋的兩處,就這樣搬了三年才把建材(石材與木材等)運完。

為何叫『錦繡堂』?原由是祖先有功,被宋光宗封為錦繡,就用這個為堂號。在祖先牌位隔扇後有一秘密通道,可通左右兩房,發現這種建築都有防禦措施,應該是防盜匪,所以在庭院內有點密不通風的感覺。

另外,在南埔村還有金剛寺,我們這次並沒有去拜訪,看得遠山雲霧飄渺中有一座寺廟,好似山中有得道高僧,開山住持妙禪法師就是當地人,張煥年,生於清光緒12年(1886),從小就學雕塑、建築,然後到中國進修,回台後創建了不少寺廟,有獅頭山金剛寺(1903)、獅頭山梵音寺的水濂洞(1914)、南埔金剛寺(1922)、台中寶覺禪寺(1927)及新豐鳳山寺(1937)。

不過金剛寺在921大地震的時候倒了,所以目前看到的新建的。而建於1908年的金鑑堂也是一棟古厝,也是妙禪法師所建,雕樑畫棟都是出於妙禪之手。

PS. 這次活動是農委會北部水土保持局邀請,由碩泰公關主辦參訪農村再生行程,以社區團結解決當前問題來看農業發展,整理環境呈現美麗的農村景象,相信自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

2010/05/22

【桃園】大溪和平老街與三坑老街@觀光巴士

前幾年父親在大溪老街買了一棟小公寓,他說老了要過去養老,在大溪老街附近有蔣介石的行館,可見那邊風水應當不錯,空氣又好,只是假日的觀光人潮多了一點。

From 台灣‧桃園
在桃園客運總站的觀光巴士

From 台灣‧桃園
大溪和平老街的繁華牌樓,點圖放大

大溪老街為大漢溪河邊的內陸港口,在日本時代稱『大科坎』,大台地的意思,明、清時代可以從淡水、大稻埕、艋舺行船道這裡,曾有『崁津歸帆』的風光,到了日本大正14年(1925年),桃園大圳完工,大溪作為河運港口的歲月就結束,留下老街巴洛克牌樓在此憑弔。

大溪老街的牌樓上有一些圖案,代表著一些成語,各家族無不暗自較勁,這真是有錢人的遊戲,例如:孔雀開屏、獨佔鰲頭、平(瓶)安富貴、瓜蒂綿延(多子多孫)、三腳金蟾(意指招財搶錢)等等,有得取台語的諧音,有的是北京話的諧音。有機會研究的朋友在台灣各地的古厝或是廟宇都可以看到這有趣的圖案。


李騰芳古厝十分樸質的書法

李家出了舉人李騰芳(1814),李騰芳43歲時考上秀才,後來捐得貢生,隔年咸豐10年(1860)開始興建這群古厝,在54歲高齡高中舉人,光耀門楣,在家祠牆壁還留有親筆墨寶,有書法與水墨畫。李騰芳的父親李炳生經商有成,因為做生意講求公道,所以在大漢溪通往淡水間的李金興商號能夠免於土匪搶劫,奠定了李家在此的基礎。

李騰芳古厝大抵是1910年代重建的規模,古厝依傍平緩山勢興建,由於李家是客家族,正廳挑高這裡敬拜祖先,與傳統的閩南建築的佈置不太相同,正廳前的木梁防腐防蛀的工事令人感嘆,門上的精緻木雕,以及屋樑下的雕刻,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永福宮是桃園龍潭三坑的信仰中心

三坑老街並不長,這裡規劃了一些自行車休閒旅遊的車道,古蹟的分散在大漢溪沿岸,有「青錢第」古厝、開庄伯公廟、石門大圳、大平紅橋、老樹與大平聚落等等,日本時代三坑開鑿大圳的時候,附近很多工人、日本來的工程師在此聚集,興盛的老街頭,櫻花啤酒屋保有當年的招牌,這間屋子可說是當年街上的夜店。沒有巴洛克的雕飾立面,三坑老街的房子還保有土角厝,在風吹雨淋的狀態下任時光頹廢。

在三坑的自行車道上,有些年輕的農民辛苦的種著菜,六七歲的小朋友也在此幫忙,夕陽照在過客旅人的臉上充滿著歡笑,對應著這些農民拿著鋤頭除草、水管灌溉菜園,古道老街各樣人的對比,在這塊土地上的時間軸上,刻畫著各樣的歷史故事。


三坑老街的導覽系統做的不錯



*水瓶子建議路線

請先點這個優惠手冊(版權所有屬桃園縣政府,請注意自行列印下來的折價券是無效的)觀光巴士有十幾站。

我建議一日遊的路線是第三站(A3)月眉停車場,然後步行到李騰芳古厝,參觀完後再步行到大溪老街,在附近邊逛邊吃,吃完午餐後從A4站大溪老街搭觀光巴士到A10三坑老街,然後租腳踏車繞一圈自行車道,若想吃活魚的話,可以再搭觀光巴士到A11站文化路活魚街,完成一日的老街古厝之旅。

『就是愛ㄑ桃』,部落格貼紙

PS. 本篇為桃園縣政府台灣好行觀光巴士專案,為水瓶子親自乘坐觀光巴士心得,假日每半小時一班觀光巴士我覺得班次還是太少,希望有機會可以多開一點。

2010/05/21

【台灣】彰化紅心芭樂果醬@在欉紅

上個月參加一個台灣農產品試吃活動,地點是在米克諾斯咖啡館,在那邊居然遇到了上次去參加農業漂鳥網的主辦單位,不知道是世界很小,還是推廣台灣農業的人就是這群人呢?

From 台灣


那次試吃的東西很多,其中對『在欉紅』這家公司的果醬非常有興趣,台灣好呷負責人的幾句話打動了我,他說:台灣的水果那麼多那麼好吃,為什麼我們要吃進口的草莓果醬?果醬要用怎樣的方式保存,來源是否過熟發酵、加防腐劑或基因改造等,對身體的影響實在很重要。看了他們拍攝的製作過程並實地紀錄,發現真的很用心,彷彿看到了台灣農民的希望。

在欉紅產品線上購買

於是我當場買了兩瓶紅心芭樂果醬回去吃,早上出門前塗在吐司上,然後帶著在車上或是到公司吃,不但有小時候去夜市吃紅心芭樂的感覺,邊吃還邊覺得對台灣農產品盡了一份心意,若是有朋友住在國外,或是外國朋友來訪,果醬真是送禮的好產品。

在網路上長期看英維的部落格文章,知道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在國內政策的議題上有267篇文章,每一篇都切中當前政治議題的要害。去年自己創業台灣好呷,幾乎每周都辦活動,在台灣趴趴走找尋好的農產品。他用行動來愛台灣,我想我只要用『吃』來愛台灣,其實是很幸福的。那次活動也看到了他的小公主拿著相機不斷地紀錄,不知道何時可以喝喜酒?

相關網站:
我的小公主
台灣好呷 HOCHA
農業漂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