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30

【台北】洋式陽光室的英語教學



同事非常好學,日語課之外,還有英語課,金髮帥哥老師很用力的教學,在陽光室曬太陽吹冷氣,是人生一大樂事。

只要不考試就好!

今天的導覽是我最害怕的小小朋友與小朋友,年輕的父母最辛苦,要抱小孩,還要專心聽講,多囉說了我的老師的研究、教學態度,也多囉說老師的老師馬廷英教授的生平,今天一點都沒有說八卦,只能說現代父母實在非常難為,平日努力上班賺錢,假日還要一邊陪小朋友,一邊來上課。

學習,永無止境,一門老房子的使用學。— 在青田七六。

2017/04/29

【台北】文博會店家導覽,最後一場



今天是同事導覽,我來押隊,心情輕鬆,看到了整個街區不同的景象,還有知道更多的"現在",我們對於"市場"的發展實在太粗暴,一直以來都希望百貨公司、大企業可以有公共精神,但,這樣的政策是不可行的。

從日本時代的墓園、公園、市場的發展來看,還是要公部門來執行規劃才可能有"公共"性,甚麼都外包,即使社會再進步,所有的規劃怎樣的完善,過程如何的考慮防弊、開放、公共性,最終的結局還是私人考量。

企業賺錢無可厚非,但是目標不同,結果就不同。整條路,看到小店努力的發展地方特色,但藉由導覽這樣的媒介,以文化精神來連結,路還很長。


感恩朋友來參加


路上遇到朋友騎 UBike


整天都非常有佛緣


可能是上午的演講題目有關


在巷弄遇到了奇怪的建築

2017/04/26

【台北】農禪寺歷史建築與關渡保存區的因緣際會



1971年,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山農舍,1975年蓋了兩層樓的閱經樓,1989年因關渡濕地保護區的成立,法鼓山在當年的台北縣金山鄉找地,成就了目前法鼓山的規模。

2004 年指定為歷史建築(照片右邊有椰子樹的地方),2012年蓋好了這個水月道場。

我們對於宗教建築與古蹟的關係,通常不會太過要求,宗教團體是人的集合,也是協助人們心靈的出口,或許是時候能在古蹟保存與美學教育上來點因緣際會吧?— 在法鼓山農禪寺。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8-臺灣的百貨店


走~逛百貨公司,臺灣第一間在哪裡,這一世紀臺灣的百貨公司如何演變?

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西化學習歐美,於是在東京銀座開百貨店,建立日式管理模式,台灣承襲日本的經營規則,日治時期也稱為「百貨店」。1932年台北「菊元百貨」、台南「林百貨」開幕了,這年可以說是台灣的百貨元年!接著,台灣各地開啟區域或連鎖百貨公司,例如東帝士、圓典百貨、遠東百貨等蓬勃發展,到了1980年,有些與日本合作,例如新光三越、廣三SOGO等。

現在台北信義計畫區內百貨公司,建築間常有空橋連接,以前在太原街、延平北路一帶,當年也是有七八樓高的天橋連接著百貨店呢!聽水瓶子談1932年首家百貨之爭,搶先開幕的「菊元百貨」興衰,創辦人台北州議員「重田榮治」從榮町開始做生意,當時第一部民間建築設置的電梯,引來爭相造訪。而晚開幕幾天的台南「林百貨」,每層樓的配置,唯一有頂樓的神社、鳥居的百貨公司,後來接收為台灣製鹽總廠,現在古蹟再造非常值得造訪!台灣百貨店歷史,都在這集節目!(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426《國語日報》城市美學08:【柏林】深沉的意志力,柏林博物館島



建築與文化的結合,柏林的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時光回到十九世紀初,普魯士帝國連年戰爭,英、法早就把皇宮改作成公共博物館,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這時普魯士帝國尚未統一,一邊打仗一邊規畫博物館島,一棟棟古典大型建築慢慢地興建,自由、平等的人權思想傳遍了歐陸,回頭想想德意志民族究盡是懷抱著怎樣的意志力要追趕上英法這兩個國家?

*博物館島的歷史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想在施普雷島上建造一座博物館,展出藝術珍寶。1810年,腓特烈·威廉三世正式頒布法令將興建公共博物館。傑出建築師、都市計畫師與藝術家們無不摩拳擦掌,提出了在島的北部新建一座博物館建築的規劃圖,除了建築之外,聯外的橋樑與現代化的排水設施也都在規畫之列。

1830年,博物館島上的第一座建築老博物館(Altes)建成,它同時也是普魯士的第一座公眾博物館。

1870年代末期,這塊區域被正式命名為「博物館島」,就此宣告了普魯士王國仿效巴黎、倫敦建造大型博物館的決心。後來更進一步決定,在博物館島上將只展出「高貴的藝術品」,在我們眼中或許是掠奪而來的寶物,但是當時在國際殖民時代,能夠大量進行考古研究,代表強盛的文化力。

博物館島上各分館逐步完成,有普魯士皇家博物館(現為柏林新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還有位於博物館島最北邊像船頭的腓特烈國王博物館,後改名為「博德博物館」,1930年,完成了佩加蒙(Pergamon)博物館。

*普魯士帝國世界的中心

從目前博物館島的建築物來看,位於中間的柏林大教堂,也是國王的陵墓,想像是帝國的國王與上帝的聯繫,旁邊的大廣場,提供給人民集會討論的場所,在教堂旁是第一棟蓋好的老博物館,象徵通往古代歷史之路,隔著運河旁邊的軍事閣廈象徵武力,但是在旁的洪堡大學,就是知識為後盾。

這樣的規劃,博物館島收集來至世界各地的考古寶藏,不只是帝國的中心,包含了上帝(神權)、王權、軍權還有知識、藝術這幾個領域,企圖成為世界的中心。

*博德博物館的命名

博物館島北邊的博物館,原來命名為腓特烈國王博物館,1956年才改名博德(Bode)博物館,是為了紀念第一任館長--博德。

有天才頭腦的博德,兒時念書時連跳兩級,長大後成為藝術鑑賞專家,與貴族關係良好,當年法國羅浮宮高價收購寶物,他透過這些皇族相互的厲害關係,讓寶物得以留在博物館內,或許是這樣的關係,一座紀念國王的博物館,因此改為他的名字。

博德的身體不好,腳部行動不便,在興建博物館時為了監督工程,搬到了博物館不遠處,要下屬每日回報進度,並利用人脈收藏寶物,堅毅努力的行事風格,有了「博物館界的俾斯麥」的稱號。有一任館長曾說:「博德把柏林的博物館推到了世界舞臺,沒有博德,就沒有今天的柏林博物館島。」

*二次戰後的重建

二次大戰後的柏林幾乎全被摧毀,繼之而來的東西德分裂,但博物館島的修建一直沒有停止,儘管柏林圍牆倒蹋後德國統一後的經濟蕭條,博物館仍持續修復,德國人將博物館島定為世界文化的中心,這個強大企圖永遠沒有消失。

為了迎接西元兩千年,巴黎與倫敦花了大筆的經費修建整座城市,重點都擺在博物館的整合與重新規劃,羅浮宮廣場的金字塔入口,大英博物館中庭的玻璃天頂,都顯示航海帝國的博物館,邁向二十一世紀重新定位,將這些文物融入為自生文化的一部分。

鴨子划水的柏林博物館島,逐步實現了這兩百多年來的規劃,若把整個柏林各式各樣的博物館與大型公共建築一起來欣賞,可以感受到德意志民族強大深沉的意志力。


博德博物館像一艘船頭,引領著博物館島前進


柏林博物館島的主要建築_掃描自DM



2017/04/25

《貴族偵探》



看到這個卡司,實在太強了,但很奇特的,越老越會演戲的明星,戲份與身分地位,不一定成正比,這在台灣的連續劇界,是不太可能出現的吧?

所以到底演藝圈是要求演技,還是只是鎂光燈曝光率,非常欣賞日本演員對待戲劇的態度,要演戲就要尊重整個戲劇的呈現,不搶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就好了。

到底是要重視"過程",還是重視"結果"?

答案當然很容易回答,就是"過程",推理的過程非常的重要,但我們是不是經常不問"過程",就是看"結果"呢?了解過程的確要花非常長的時間,隨時轉換角色的辯正。

我們也經常說別人換了角色就換了腦袋,也指責別人的昨是今非,推理的過程中,就是用同理心體驗犯人的心理。套用在做每一件事情,請大家多用這樣的心情去思考。

這幾年的推理劇,每種角色都可以當偵探:小學生、高中生、物理學家、心理學家、家政婦、家政夫、書店老闆、每日失憶者、鎖匠、律師、鼻子很靈、按摩師這些人都可以當偵探,當然,貴族當偵探也就不希奇囉!

大家來猜猜上面這些日劇,的劇名是?

2017/04/23

【台北】文博會的串聯好店導覽



這幾場導覽主要描述了建成公園的起源,最後結束點在林森公園的明石元二郎鳥居,也就順便講了一下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希望能讓大家知道台北市都市開發由西向東,剛好看到都市改正的許多設施。

雙連埤、水圳、公園、墓園、改正的街道、公學校、鐵道、大排等等。

經過的點:
1. 小器
2. 中山18
3. miin gift
4. 蔡瑞月舞蹈社
5. 田園城市書店
6. The One
7. 光點台北
8. 安達窯
9. 以覺學
10. 林森公園(三橋町墓園)

《椿文具店》鎌倉代筆店的故事



我喜歡這樣的故事,在鎌倉拍攝的日劇除了古裝劇,倒數第二次戀愛、古書堂事件手帖等現代的故事真的不多。

這齣劇讓我想到了吳念真歐吉桑小時候幫鄉親寫信的事情,真希望可以把歐吉桑的小說改拍成連續劇啊!一定比這部片好看的多。

家樹(椿),老房子,還有毛筆、鋼筆等傳統,在現代化浪潮下就要消失了,除了要會寫字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如何透過文字呈現,剛好在 #世界閱讀日 今天,看看這部日劇,會有深刻的印象。

世界閱讀日的兩個點名活動,推薦閱讀:江文也、台灣工藝、柳宗悅日本民藝之旅

某雜誌的 #世界閱讀日 (四月二十三日)串連活動,我被 Irene Chao 點名了,找到你附近的書,翻開 P.150 頁,閱讀一下,然後拍給大家看看喔!


江文也,知道的人應該不多吧?來看看這個人的創作吧?一下漢奸,一下臺奸,戰爭時代的悲哀!

P.150
江文也把《原野上》題獻給齊爾品夫人--To Mrs. Louisine P.Tcherepnine,又將《祭首之宴》題獻給朋友--To Miss Happy Weekes,樂譜上也附有英文、日文解說。


我點名剛出書《人間書話-藏書家的心事》的 高苦茶 (Wenjen Kuo)


每日閱讀超過兩本書的 Icheng Liu


我推薦了《台灣工藝》、《柳宗悅日本民藝之旅》這兩本書


高傳棋老師推薦了《看不見的城市》

2017/04/22

【台北】《臺灣工藝》、《部落書寫體針路》還有河邊生活的竹家具展覽



一講到工藝品,你會想到甚麼?陶、青花瓷?我想到的是兒時的竹搖椅、藺草枕,若是範圍縮小到原住民工藝,大概就是百步蛇與衣服的圖樣了。

但,針路有那麼重要嗎?

聽晚了昨晚《部落書寫體針路》作者之一的分享,這些圖騰大量的被電繡、印刷複製,早期大家都還把阿美、卑南、布農、排灣等圖紋亂用混用,現在應該或要把編織的靈魂找回來!圖紋搞對部族只是基本,應該要把在地針路找回來,而且把圖紋使用的場合也搞清楚。

文化的深度,在獨一無二的在地性,部落的長輩編織一件衣服、一條頭巾或是一頂帽子,應該有合於身分角色的代表性,或許是巫婆、祭司,或是酋長、貴族、母親、父親、兒女等等,在祭典上的服裝圖紋裝飾,絕對不能亂用。

在地的針路,會隨著地理環境、氣候有所不同,山脈的高低,山間上的雲霧、溪水,也同時反映在針路上,這個是電繡、印刷無法體會,也無法複製出來的文化。

目前河邊生活也有竹家具的展覽,喜歡還可以買回家喔!

PS. 會後,河邊生活的主人說已經要成立私人的台灣工藝學校了,除了技術,從文化切入的臺灣工藝品,才是永久保存之道。— 在河邊生活 Liv'in Riverside台北。

2017/04/1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7-鎌倉2



細細的談古都鎌倉,訪悠久寺廟,與京都不相上下,一定要造訪的日式庭園。

水瓶子描述古禪寺「建長寺」,天花板的龍畫、法堂,禪坐在大廳,靜心觀照潛心設計的庭園,以及另一個推薦必去之處,有韻味的「明月院」,樹影光影與建築,景致有多美呢?仔細聆聽節目啊!

小津安二郎導演拍出日本不朽的電影《晚春》、《東京物語》、《麥秋》,小津導演在鎌倉的私房餐廳怎麼去,這可是內行人才知道的喔!他搬到鎌倉住在哪裡,與女演員原節子間的故事,60歲生日也是忌日,小津在圓覺寺的墓碑上只有一個字,是什麼字呢?打開聲音聽鎌倉。(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台北】欒樹下書房,快速流逝的閱讀時光



溫州街巷弄的櫻花、杜鵑花,同時的開放,忍不住走入了這條巷子,雖然原本的日式庭院早就消失了,能夠在公寓大樓前看到美麗的花,也是台北難得的風情。

在臉書上看到欒樹下書房引入新進的玻璃杯,就很想來飲用看看,是否會有幸福感。今日聽老闆說明這個坎坷的過程,以及當年原本要落腳溫州街前另一個我也熟悉的場地,原來世界就是那麼小,這些因緣際會下,感覺好事總是需要時間的醞釀,成熟了就自然開花結果。

每次來此,一個下午很快就流逝,翻閱了半本書不到《日本復古新語‧新鮮事》只好買回家慢慢啃,最近流行日中對照的書,這本的中文實在有點小,看得很辛苦。— 在欒樹下書房。

2017/04/18

《我是命中注定的人》



雖然我不相信甚麼命中注定,但最近同學的聚會,還有 LINE 群組內的聊天內容,讓我不得不承認,一個人的命運是很難改變的,因為個性的關係,呈現出後天一模一樣的結果。

例如:A與B一直吵架,C會出來當和事佬,我原以為歲月會讓A與B成熟點,會避開這樣的問題,可是好像它們兩個就是故意要吵架的,這時候C也沒有改變,還是出來當和事佬。

或者:A在大學時代追求過B,可是因為B那時選擇了C,後來B離婚了,A還是有機會追求B,但是後來B現在選擇了D,這不是A或B的問題,而是兩人就是沒辦法在一起,即使給了天時地利人和,結果還是一樣的。

這只是一例,還有不勝枚舉的例子,要改變真的不容易,有人說需要"機會",但我覺得需要經常跳脫自己的舒適圈,永遠接受挑戰,這樣的人生才是美妙的。雖然,遇到老同學,你還是一樣會龜縮到原來的位置的。

2017/04/17

【台北】大眾傳播妹

劉奕成的紀錄



很多不同領域的臉友,認出我大學社團聚餐照片中的人是他們的朋友,還問這些人都是各行各業的認真人物,到底這是什麼社團?我們為什麼會加入?

嗯,我也說不清楚,就是巧合。

照片中,有經營青田七六和野草居有成的水瓶子、電商媒體集團的策略長、有線電視公司的財務長、幾家新創事業的負責人(3355中信兄弟商城、丰巢家居)、《小日子》的創辦人、廣告公司老董兼名校家長會長...。

對我來說,就是長長久久的朋友。

我在1988年上大學,學校中沒有大眾傳播科系,我一看到《大眾傳播學會》就很感興趣,而且《學會》聽起來很醒,比什麼什麼社聽起來專業,二話不說馬上加入。

但是大二轉到徐州路的法學院上課,我就不太去社團,新的人我都不認識,我只有偶而開開班帶讀書小組。

大二春節接到一位學長的電話,他表示之前大三的社長不知道為什麼卸任,他們覺得我是最好的接任人選。

「可是新社員我幾乎都不認識」,我推託再三,還是沒有辦法拒絕,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水瓶子來幫我,我們兩個就這樣儍儍地做下去,出力出時間一直到現在。

就這樣而已。— 和蘇琬婷、吳儀瑋、蔡宜玲、Alex Shaw 、廖國助、陳律言、 Shen Jien Hong和水瓶子。

2017/04/16

【台北】 Vegluu-青滷



很早就想來晉江街慢步,從南昌街、同安街、晉江街、金門巷弄內,了解一下前人的步履,特別對晉江街巷弄有興趣,也想像一下李師科當年住居與逃亡的心情。

一進到金門街,就遇到了 陳美桂 老師,然後走到同安街遇到了 釋照勝 老師帶導覽,從廈門街113巷余光中稱為麥管的街道,爾雅、洪範,牯嶺公園有不少的外傭聚集,教會前有家 Love Cafe,年輕人居多,看了我已經不太敢進去了。

本來以為這樣的假日午後應該不會再遇到熟朋友了,躲到很像咖啡館的蔬食餐館,居然遇到了 18% 施昇輝先生從窗外經過,這世界也太小了。

周邊社區到底是住著那些人?前面有小廟的法會,都市這樣的密度還不算高,又是開放型的社區,多元正是我們的特色。。

【台北】新文化空間開幕,金屋藏膠



此膠是黑膠的膠,位於金華街金華公園旁的小店,除了收藏許多的黑膠唱盤之外,還有不需使用電力的蟲膠留聲機,聽過使用物理性發聲的『樂器』,當日的DJ 王信凱,研究歷史的 「古殿樂藏」唱片藝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十分感性的說明,這幾台不只是骨董,應該說是可用的「歷史文物」。

雖然已經多次聽了這台「歷史文物」的運作,好像貓王就躲在裡面唱歌的那樣真實,但我還是聽的如癡如醉。

金屋藏膠的主人 林珮如,不只是收藏黑膠,也收藏許多藝術品,這些藝術品也彷彿配合著這家店的成形,在這些與收藏品相遇的過程,逐步實現了金屋藏膠的理想。

我們經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是這間金屋藏的是一個可留下記憶的『聲音』,還有你我的歲月。

PS. 目前營業採用預約制,歡迎學校團體。

2017/04/15

金車千人同時走讀大安區,基金會舉辦的,實在太強了。



被分配到最短的路線,雖然最輕鬆,可是我想我講的內容應該是最艱深最觸摸不到的歷史,我大部分圍繞在 1930-1950年這中間發生的事件,表面上看不到,實際上隱藏在這些古蹟建築與都市紋理裡面。

事後回來檢討,我居然忘了講梁實秋先生第二任太太的八卦啊!

我這組走的路線雖短,可是我在青田街裡面就繞了一個小時。這幾年這樣的活動多了,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大車子逐漸的也能夠緩行禮讓行人,倒是機車與腳踏車比較不能體會慢步的樂趣,還是比較自我一點。

說到了互相尊重,我們這一個組的路線,都是老房子,庭院室內都很小,又分成四組,經常會相撞,很開心參與者多能互相禮讓,在悶熱的天氣下,是不同世代互相學習的機會教育,我想這也是這社會上最缺乏的一環。

照片為這次活動金車提供— ──和鄭勝吉、高苦茶、唐山、Y.h. Chang 、Alyan Huang 、 Joy Hung、孫啓榕、程華生、 Irene Chao、石芳瑜、周季五、凌宗魁和陳美桂,在師大禮堂。

2017/04/14

《攻殼機動隊》




或許沒看過原來的漫畫,所以覺得拍得還不錯,作為一部暢銷漫畫、動畫,真人版真的不容易,但是看到這樣的卡司陣容,不看真的太對不起了。

有關人的記憶,在生化科學發達之後,靈魂的存在與否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小時候看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與後來改拍的《攔截記憶碼》,都是在討論人的記憶的問題,《銀翼殺手》討論複製人是否有靈魂,在道德、哲學、宗教上做了一些辯證。

這些科幻片以黑色為背景,從 1927年的《大都會》開始,黑色背景的都市,到了《銀翼殺手》的大型看板,到了《攻殼機動隊》用了3D的呈現,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拿出來討論。

現在電影流行採用"事件"導向的思考模式,跟以往的電影以時間先後來敘事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懸疑感、流暢度比較好,有時候會感覺因果關係比較混亂,或許也是看這類科幻片會有的思考矛盾吧?

2017/04/12

20170412《國語日報》城市美學07:《祕魯》輝煌的廢墟,馬丘比丘






*第二版

祕魯的馬丘比丘,位於祕魯中部海拔約二千四百公尺的山脊上,四周是河谷地勢險要,興建於西元一四四O年左右,西班牙人於一五三二年打敗印加帝國,實行殖民統治期間,並沒有發現這座城市,直到一九一一年被美國的歷史學家海勒姆·賓厄姆三世重新發現。

馬丘比丘的原住民語意為「古老的山」,當年可能是貴族度假的住所。用石頭蓋起的神殿、住所,牆壁石頭間的縫隙,連一張紙都插不進去,工藝技術令人驚嘆,建築時石頭堆疊起來完全不用灰泥當黏著劑,只使用卡榫的概念互相緊扣,歷經了幾百年來的風吹雨打、地震來襲,還依然屹立不搖。

到達馬丘比丘的路途並不容易,要先搭火車到熱水鎮,行車時看窗外懸崖峭壁、河岸峽谷等地勢險要。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讓這座小鎮異常熱鬧,由於要進入馬丘比丘人潮眾多,清晨五點就要去排隊等公車,當地政府為了控制觀光客人數,限制公車的數量,行車經過了十幾次大轉彎與上下顛頗,終於抵達馬丘比丘的入口。

馬丘比丘的天氣多變,有時整天都是籠罩雲霧之中,下一秒雲霧散開後就可見到壯觀的遺跡,從高處觀察,雖然這些遺跡今日都缺少了屋頂,但發現一整山頭上除了神殿、貴族住所之外,還有採石場、梯田式的擋土牆、排水道等設施。

設計規劃良好的排水設施,類似梯田的擋土牆,由下而上先用大石塊堆疊,然後鋪上較小的石塊,最上方鋪上細沙,可供種植農產品,不但可做山坡的水土保持,蓄水、排水也都設想到了。最近考古學家甚至重新發現了當年建設的地下排水道,可讓雨季的雨水,有宣洩的管道。

印加人並不使用黑瓦,而是用茅草當作屋頂,用木頭當門,目前可看到許多遺跡牆上多有突出的石栓,就是利用繩子綁住屋頂的茅草,或是綁住木門的結構,無論怎麼樣強烈的大風,都不會把屋頂吹走。

難怪智利詩人聶魯達到訪後,寫下了:『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在這崎嶇的高地,在這輝煌的廢墟,我尋到能續寫詩篇所必需的原則信念。』

太陽神是印加帝國的守護神,馬丘比丘的太陽神殿,在每年的夏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六月二十一日)的直射的陽光,會直接照射在祭台上。

這樣精密的天文學計算,也實作在山頂的『栓日石』上,依據周邊的山頭位置,日落西山時,印加人企圖把太陽栓在聖石上永保光明。此外一旁有顆菱形的石頭,根據傾斜的角度還可指引出南十字星的方向。

台灣很多山脈,只要颱風暴雨,就有土石流災情來看,祕魯同樣是多雨的氣候,甚至環太平洋大陸邊緣都是地震帶,後來西班牙殖民時代所蓋的教堂在地震中垮了,為何早期印加帝國的神殿依然屹立不搖?

馬丘比丘、佩特拉這兩座姊妹城市,表面上看起來都是用石頭建造,但能夠屹立不搖還是必須先做好水利系統。我們應該多學習這樣的精神,了解大自然運行法則,紮紮實實的做好基礎建設,建立恆久的建築。

圖說:遠處的山頭,左轉九十度,好像一個印加老人的臉

《安慰我的畫》41個名畫故事,在人生疲憊時感受撫慰、得到釋放、汲取力量



推薦序

人生糾結時,走進畫中紓憂解惑
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看畫展欣賞西洋美術作品,最常見的說法就是要了解希臘神話、基督宗教、但丁的《神曲》,並熟知歷史事件,才能看得透徹一幅畫背後的意義。這樣說起來,若要欣賞繪畫,真的非得學富五車,根本不是釋放壓力,而是增加煩惱。

經常聽到很多人會說:「一定要加油喔!」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中承受更大壓力,此類適得其反的想法所在多有。到底去博物館、美術館欣賞藝術展覽,可不可以增加美學鑑賞能力,開拓更美好的人生?到底人與人難解的關係,是否真能在繪畫中尋求答案?

西方自工業革命後,鐵道的鋪設使人類藉由火車得以快速移動,繪畫上隨之而來的改革,就是描繪的主角從天上的神祇、宗教的聖人,改變為平民百姓。畫家更把畫架揹在身上,搭著火車到處取材寫生,田園風景畫於是興起。與保守學院派對抗的印象派畫家們,不只讓光影躍上了畫布,在現代化交通工具、建築與設施之外,畫作背後所刻劃的,更是工業革命後人與人之間的緊迫感。

讀完這本書,會讓你大為紓緩,原來欣賞印象派之後的作品,竟是如此地療癒。作者先是分析人生中面臨的低潮情緒,例如:孤寂、憂傷、疏離、等待、渴望等,並具體描述一幅畫的情境,帶入藝術家生活的背景、或旁徵博引當代大師的名言,默默把眾多資訊無痛地置入讀者腦中。或許這些大師的名字並非重點,重要的是這些話語和繪畫,是否能帶給我們某種啟發,讓我們的人生有所體悟與收穫。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畫作是猶太裔畫家夏卡爾的《艾菲爾鐵塔的新婚夫妻》。或許您還不太瞭解這位畫家,對猶太人來說,日落是一天的開始,婚禮往往是此時才進行,而新人則在宛如帳篷的「華蓋」內,接受大家的祝福。在夏卡爾的畫中,充滿了童年的記憶、傳統的禮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個人都輕飄飄地飛了起來,這樣恆久的愛,一眼就能看出。

以前的人們,往往透過宗教信仰尋求慰藉,到教堂去看聖畫,並由神職人員解說,以暫時尋得心靈的解脫。後來,藝術的普及讓人人都得以欣賞,無須在神話故事、宗教教義上打轉。而這本書的詮釋,進一步開拓了藝術欣賞的視野,在人生打結的時刻,若透過畫作以第三者的視角進行思索,或許就可解開惱人的鬱結與疑惑。

藝術可以不需要那麼嚴肅、專業,只要讓人看得開、放寬心,就有它的價值。請翻開這本書,放鬆、自在地讓畫裡的世界走入您的心中。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6-鎌倉1



來去距離東京很近,交通方便的古老都城-鎌倉。除了鎌倉大佛,水瓶子推薦必訪之地「鶴岡八幡宮」,以及前往參拜時,一定要步行2公里,感受參道「若宮大道」,越走越窄,路上有三個鳥居,以行人的視角回頭來看若宮大道,近寬遠窄,很有意思呢!

跟鎌倉有關的日本文學大師有幾位呢?日本文學家選擇自殺結束人生,作品瀰漫著說不出的悲傷及鬱悶。太宰治跑到鎌倉自殺二次,沒有成功;芥川龍之介住過鎌倉,自傳式作品《某阿呆的一生》、《羅生門》這部經典,寫了當地什麼?以及川端康成,也是在鎌倉自殺過世,與其亦師亦友的三島由紀夫,文人之間的交往以及他們談論什麼話題,都在這集節目喔!

從文學作品觀照鎌倉,從古至今的改變並不太多,可以談的非常多,一集不夠,下集接著再談。(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4/11

【台北】圓弧造型的轉角街屋,佛來心的迪化207博物館



今天搶先踏入還沒開幕的博物館,是陳國慈女士自營的老屋博物館,自從他放棄台北故事館、撫台街洋樓的經營,就很期待他可以繼續策展,這次重出江湖,又再度出來燒錢,真的佩服她的精神、毅力。

一踏入老屋,@An-Chi Hua安綺 就跟我說,有關石子的建築工法有三種:抿石子、磨石子、洗石子,然後又說這棟房子有三個洗石子的樣式:人參、葡萄與蜜蜂,採光良好的三層樓的老房子,居然連頂樓露台也開放,相信所有人的童年記憶,都可以喚回來了。

在每一場的導覽中,我把自己當成策展人,即使是相同的路線,因應不同的人,我都會做相當的調整,但導覽只要我自己調整即可,長期作策展活動的安綺,這一路走來想必內心交雜吧?

幸好,看了這檔的老屋相關的展,還是有一部分的人脈可以再利用,也不全然是無中生有,我們要增加文化的深厚度,就是要有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情啊!

我也好想有棟老房子可以開二手書店!前提是不要負擔營運壓力。

1930年代汽車設計流線的造型,主要訴求是風洞實驗圓弧形可以降低風阻,當時的電冰箱、麵包機、黑膠唱盤等流行家電,都傳染上了這樣的造型,美國在加油站旁的餐廳、速食店,好像都有了這樣的流線弧度。

台灣 1960 年代在轉角的街屋,似乎也流行這樣的設計,有時因為水圳道通過,所以轉角就特別用圓弧形,由時候在這樣的路口看到這樣的房子,除了顯出趣味,其實還帶有一絲的品味,但是,現在的房子似乎沒有了這樣的設計,除了盡量隱私隱密點,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包入私用空間。

送了迪化207博物館的地址牌,真心的希望更多人投入老房子再造再生。

此外,經過了"簡單喜悅",掛上了這個橫幅藍底的圖案,好像藝術圖騰,我想大部分人應該不知道,一種有如原子筆頭大小的古生物--有孔蟲,放大到這麼大之後,充滿了感情,簡單喜悅內還掛有台灣地質圖等,經營者是黃敦友老師的女兒。

2017/04/10

【台北】北署→刑警總隊→大同分局→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照片:1933, 2011, 2017年

1933年,這座建物有很厲害的扇形拘留室、水牢,目前遺留部分的圍牆是台北城牆石再利用,原來的面磚是北投窯場所燒出的土褐色面磚。

1976年,我兒時的印象,這個十字路口車流量大,警察局前的廣場有攤販叫賣,周邊許多木材店(可能還有棺材店),三輪車、貨車、摩托車、腳踏車來來往往。

當年蔣渭水因日本皇太子來,用「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團」名義去請願而被拘留,因為多次出入北署,而北署位於日新町,所以他戲稱這裡為日新旅館。不過蔣渭水進出的北署,應該是目前大同分局對面的家樂福位置,1931年過世時,這棟建物還沒有興建。

2017年,這棟建物增建的部分終於移除掉了,也貼回了土褐色面磚,期待能有『新文化』的意義!

2017/04/09

【台北】何醫師台大醫學人文館的導覽



上週去參加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的導覽,三個小時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很累人的,這場融合台北賓館+台大醫學人文館+臺大醫院舊館外的導覽,我其實喜歡後半段,但大家到後面可能都累垮了。

何醫師是牙醫,也是保安宮的董事,保生大帝也是醫師,何醫師的父親也是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也都是這個銅像堀內次雄的學生。

不知道為何念醫學院的學生,多帶有家族傳承的意味,並且很感謝每次來醫學人文館,都讓我驚奇,這次走廊上展出了氰酸鉀的作品,其中李鎮源退休後投入台灣建國推動的工作,很希望氰酸鉀可以發行相關文創產品,有我最喜歡收藏的撲克牌就好了!

以自己所學,導覽自己就學中的歷史,我覺得是最珍貴的活動,真希望各科系都可以有這樣的人出來導覽,也舉辦各式的展覽,讓台灣人可以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