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古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古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6/10

【南投】懷舊的紅磚古厝

小時候寒暑假,總會有幾個星期住在這裡,是阿公的家,爸爸是家中老大,從大學就離家到台北念書,家中有七個兄弟姐妹,每次到這裡過年過節,就會有姑姑、叔叔陪我們,堂弟妹也會聚集在此玩耍,我在這裡的回憶也真的很多。


紅磚古厝已經在921大地震傾倒

印象最深刻的是照片右邊那台三輪車,每次回去除了堂弟妹有來之外,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一個人,我會在三輪車上做白日夢,幻想是部飛天車,上天下海,而這個幻想時刻居然是我一天最嚮往的時刻。我可以在此看到農夫牽著水牛下田耕作,中午時會把水牛牽到池塘泡水,來來往往的人走在路前的泥土便道,有時會有腳踏車叮叮噹噹的騎過,是伯公來串門子,或是姑婆去菜市場回家經過這裡。

下午或許會拿著阿公幫我挖的蚯蚓去釣青蛙,慢慢地青蛙放在臉盆,貓咪就會圍過來亂抓亂玩,光著腳丫在田埂間奔跑,或者自己做風箏到處亂放,看到遠處燒磚瓦窯的煙囪裊裊的煙在夕陽紅色雲端互相輝映,這時的蚊子從樹叢飛了出來,燕子低飛在空中,是時候回去吃晚飯了。吃完晚餐,長輩會拿板凳到院子泡茶聊天,這是仲夏夜看星星的好時節,有時躺在院子上就會閉上眼睛睡去,姑姑會講有趣的故事。

晚上最怕的是出去尿尿,所以房間都會擺著尿桶,不過大便就沒辦法了,還要走到後面的茅坑,我最害怕的就是萬一跌下去,可能就臭昏在那邊了。直到凌晨四點,廚房又會有煮菜的聲音,天色微亮,農家又要開始辛勤的一日。

之前買這台掃瞄機就是要來掃描負片與幻燈片,還有老照片,可是買來了4年,這些老照片還是沒掃瞄幾次,要不是這次做夢夢到,還真的不會想到我要把老照片陸續掃描成電子檔分享給親朋好友。


2009/05/28

【台北】蔡家古厝@嶺腳寮

白頭翁不老童一直來寫嶺腳寮的景,古道西風瘦馬之類的,端午節的午後時光我想開車只要40分鐘就可到,於是再度驅車前往,看看可否堵到下棋的老翁。


2009.5.28 蔡家古厝

這次到了嶺腳車站,有些不同了,房舍依舊,但整個社區的地上都鋪上了紅磚道,對觀光客來講是比較好走了,於是我就到處散步,過節時嶺腳來的不是觀光客,而是回來陪伴阿公阿嬤的小孩,火車站邊學步走的嬰孩,籃球場上打球的小孩,雜貨店旁出來聊天的鄉親,往上走,聽到雞的叫聲,還有麻將的聲音,應該是一家團圓所做的活動吧!

蔡家古厝是二次戰後才建,卻有一種文藝復興拱門的樣式,還保有一點日式風,屋前有一些人在整理菜園,大叔還起身跟我微笑。再度往上走,有一間很有特色的房舍,一樓是舊式磚瓦古厝,屋頂拆除後加蓋木頭屋頂,很有歐風感,同樣也是住在當地的大叔微笑的問我是否來散散步,可以感受台灣人對人噓寒問暖的熱情。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3)嶺腳漫步
拍婚紗照→【台北】嶺腳瀑布
去年寫的→【台北】嶺腳寮

本來以為靈巖寺的滴水觀音應該在附近,走了一陣子沒看到,於是回去開車前往,這裡的馬路也重新鋪過,看到指標走路需要45分鐘,開車也要15分鐘。到了山頂有棟石頭蓋的公廁,旁邊的涼亭內還有許多神像,應該是人們丟棄聚集在此,沒想到棄嬰會丟到托兒所,丟棄的神像就丟到寺廟旁邊。



到了靈巖寺有黑狗在守候,其實不太敢進入,駐廟大叔出來指引我們到屋頂看到山壁的觀音象,他披著一條紅布。這幾年來此往往是下著毛毛細雨只有老人的蒼涼景象,端午節來此,天氣涼爽,不少人在屋外烤肉,全家和樂融融的氣氛感染了旅人的心情。

2009/05/20

【府城】草祭二手書店

一到了二手書店,我是一整個黏在那邊的,繼上次坐高鐵去高雄逛書店的一天旅行後,這次經過孔廟旁的草祭二手書店,說甚麼都要進去逛逛。



我對這個地方的許多名詞存著許多的疑惑,既然是草祭二手書店,為什麼會有草祭水又中心?又有隱意商號的小牌子,讓我一時搞不清楚,問了店員原來『艸祭』合起來是『蔡』字,『水又』合起來是『漢』字,而『中心』合起來就是『忠』字,老闆的名字正是蔡漢忠,所以這個地方又叫做草祭水又中心,也是草祭二手書店。不過,這個隱意商號不知道是誰封的?

我在裡面晃了大約一個小時,只看到店員一直很用心的擦拭著書的封面,書架上很多書看起來就像是新書,這裡的書甚麼類型的都有,我是比較喜歡藝術與小說類在後面,而旅遊類的書比較少,起初不知道怎麼要跳到後面的書架去取書,以為是老闆的祕密書架,後來才知道是要走到地下室然後在走上樓梯到後方。

地下室與一樓的鋼筋外露,有個書架從地下室往上延伸六公尺高,一角放著老闆珍藏的古書,有個小門鎖著,一般客人進不去,不知道是還沒整理好,還是老闆的珍藏品。浴缸的彈珠、以前印刷中文字元組成的鉛版,小時候存在的空間元素意象,一直在這間店裡環繞,不複雜的古老感,又具現代感。

覺得在這裡辦新書發表、討論會、讀書會之類的應該很有 fu 吧!讓我不知不覺想到在羅馬的一個傍晚,應該是星期五,有家書店的二樓擠得水洩不通,可能是新書簽書會吧!人不多,約莫20人,可是就讓這家有四層樓的書店幾乎不太能營業了,而草祭這個地下室空間應該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吧?

我想著我父親也曾經有很多書,可是至今沒有留下來,總在搬家的過程被犧牲掉,前陣子他還拿了僅有的幾本書給我,說要給他孫子看,我看了一下竟然是我小時候最愛看的畫刊,現在藏在我書櫃的深處,我想哪天拿出來又要落入無境的回憶裡。

這裡的空間與藏書每每讓人驚奇,黃色的燈光打在書架上,打在書上,看著這些書,有股說不出的古味,不是氣味,而是那種氣氛,若是能夠坐在躺椅上看上幾本書,休閒的午后,凝結的時光,那該有多好?



中午有人問我未來想書寫的題材有哪些?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博物館、老房子、小學、古蹟,而我居然忘了書店這檔事情了,補一篇書店的文來懺悔一下。

草祭二手書店部落格
「新台風」台南人│草祭二手書店,蔡漢忠(為什麼黃小黛小姐可以拍照啊?)

2009/05/10

【府城】大菜市布料批發市場裡的老房子謝宅

到台南大家多半會想到小吃,然後就是很有歷史的古蹟,對我來說,想看到的倒是老房子。



小時候到外婆家的雜貨店,窄窄小小的店面,可是縱身很長,上了二樓還別有洞天,日本式的老房子,房子兩側用紅磚築牆,樓層的樓板都是用木頭建成的,在二樓跑來跑去好像就是會搖動,總被大人罵不要跳來跳去。

二樓的前面是外婆一個小小的剪髮燙髮的工作室,偶而會有客人來電頭髮。除此之外,外婆還會做旗袍,還要在這小小的空間裡面做衣服,這樣的一家雜貨店在外公早逝後撐起了一家人的生計,也是我小時候滿滿地回憶,總在店裡面數著在街上走過的馬車牛車有幾輛。小小的屋子裡還有許多秘密的閣樓,還有秘密的窗戶可以往外看,這就是我對老房子喜愛的原因。

昨天中午,到了位於西門路與正華路口的布料市場,據說這裡以前是最大的布料批發集中地,比台北迪化街的永樂市場那附近還要大。原以為大菜市應該是菜市場,沒想到是賣布的地方,隔壁才是菜市場。在這裡散步,很多人抱著笑容跟我打招呼,頓時感受到很多溫暖,熟悉的閩南語口音讓我有點回到小時候的錯覺,我拿出相機說我只是來拍照的。

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木頭屋頂,令人懷念的木門,拉開門軌道上拉動厚實的聲音,或是鐵門拉開鐵皮摩擦的聲音,這是在高興西服老闆開店的一剎那,此時此景就好像時光凍結了30年,瞬間眼淚都要掉了下來,我在布店周邊亂逛,老實講,無法細看這一磚一瓦,或是店裡面的東西,只能拿著相機亂按快門,因為,我實在無法整理這裡看到的一切。

不一會,游智惟一拉開位於西門路商場1號旁邊的鐵門,這鐵門沒注意很難知道樓上還別有洞天,宛如吳哥窟寺廟坡度80度的階梯出現,一群人一階階旁上去後,只聽到幾聲『哇』的聲音,二樓是書房,有鋼琴還有一個小閣樓,小閣樓只能坐著或躺著看書,我很喜歡這樣的空間,很像當兵時住在金門的坑洞裡面,彈藥的木箱到處放來搶空間的感覺,窩在這裡看書,居高臨下,可以很安靜的看著書,也可以躺著睡覺休息,而這種設計也是日本式閣樓的意象延伸。

三樓是客廳兼餐廳,裡面的空間是舊式的,擺設著舊時的木頭家具,外面有個廚房,這個廚房是重建的明亮廚房,屋頂是透明的,然後搭上竹子來遮光,那排廚房的工作台是洗石子,老師傅慢慢磨出來的,一看到原以為是以前留下來的東西整理的,沒想到是設計的廚房,以前廚房燈光都很差,這個設計讓陽光灑下來讓人很喜歡在廚房做菜。另一邊有天台,放了些花草植物,很適合一群人坐在這裡聊天喝酒,這個空間很特別。

四樓是榻榻米大通鋪,最多可以睡六個人甚至更多,有很大的蚊帳,這也是小時候的重要回憶。五樓是很大的浴室,若是以前,我想浴室一定沒那麼大,通常會擺上大神桌敬拜神佛祖先。

我在留言本留下了到此一遊,許多藝文界雅士都有留筆,如:吳念真、賴明珠、舒國治、王浩一等等,想想真與有榮焉,昨天只是匆匆來去,真希望未來有機會到此體驗住在這裡的感覺,或許不只一天,可以住上一兩個月,那應該很幸福吧!

帶我們參觀的老房子改造推手游智惟說:這是第一個嘗試,在京都已經有十幾間這樣的改造成功的案例,他會持續的做下去的。

相關網址:
黃小黛:「新台風」台南│老房子事務所 大菜市‧台南謝宅Ⅰ,之老房子就是我家
倫敦男孩 台南‧生活采風:西門路 大菜市 謝宅
老房子事務所←要體驗可以點入

2009/03/13

【內門】洪家古厝

內門的洪家古厝是1870年代所建的土角厝,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


2009.3.6 牆上的盆摘樹根都深入牆內

雖然這古厝有維修過,不過有保留下一些當地特產刺竹、長枝竹來建大樑、小梁,由於歷史久遠,要整個保留原樣的建材是不容易,所以這幾棟的古厝呈現了有些修護一半,有些仍是廢墟的感覺,有些牆面甚至有裂縫,有些門則是用木板擋起來,不同年代修補的痕跡用的建材也很多種,有的用水泥糊起來,有的用紅磚,有的是土角磚,有的又是石塊。或許只有這樣,可以看出這百多年的歷史?

洪家是高雄縣第一屆縣長洪榮華的祖厝,閩式七包三建築(實在不知道甚麼意思?),可以看到隱藏的槍孔,說明當時常有盜匪出沒,家族需要自衛的設計。

後落七開間,前落三開間,兩者又以護龍及過水廊相接之格局,有如老人手抱兒孫之形態,意味承先啟後(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從這裡還有一條茅埔古道可以直通 308 高地,沿途欣賞風景,據說還有一顆百年老榕樹。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內門宋江陣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

2009/02/06

【台北】芳蘭山腳的芳蘭大厝

芳蘭山聽起來是座很美的山名,可能是因為這裡風水好,也成為墓地,所以顯少人來這裡踏青。


芳蘭大厝在芳蘭山腳下,被鐵絲網包起來住在裡面的人很像住在鳥籠裡吧!

義芳居是三級古蹟,旁邊的芳蘭大厝比較小,一座古蹟獨自在鐵絲網內,四周沒有圍牆,後面的山邊蓋滿了房子。過年的最後一天假日中午,陽光很大,我又來到芳蘭山腳,以往走到墓地總不想再走上去,可是不知道什麼力量驅使我走上去,是因為這裡漂亮的風景?還是山邊有些人居的廢墟?

因為是大中午,我就勇敢的走上去 風景真好,想想出國玩的時候,無論是歐洲或是日本,不也都去看名人的墓園嗎? 我放開心慢慢地看了幾個墓碑,想像著那個年代這些先人當年的故事,最後還到了一個非常大的墓地,規模很大,我想應該是芳蘭古厝的先人吧!

在下山的時候遇上了一個阿姨跟我聊天,我問她這裡的房子會不會漏水,她說有些人有整理過就不會,但她家的就會漏水。不過她說住這裡的空氣好,晚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101的夜景,過年放煙火的時候更漂亮,其實沒有攀談太久,總覺得我是外人,好像闖入了人家的住家似的,在這座不太高的山上走來走去,充滿了敬畏之心,對這裡生活的人的敬畏,讓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對葬在這裡的人敬畏,有人只活到四歲就過世,有人是移民來此過世,有人在此開墾過世,有多少墳墓就有多少的故事

最後,我走入的臺大機械系的土地與舊校舍,迎接我的是一隻狗。

或許我們對這些墳墓與這些住在這裡的人們都要多一點尊重與體諒,台北市能在開發獲利的空間已經不多了,保留一些空間給後代,或許能夠留下些什麼文化遺產也說不定?因為這裡是墓園,意外地遺留過往的時光與空間,不知道是好或者不好呢?

寶藏巖現在還圍在那邊,或許兩三年後哪裡就會拆光,歷史就會逐漸被人們遺忘,芳蘭山會不會也這樣呢?

記憶‧台北→芳蘭大厝
Mr. WanT→台北的鄉下(Ⅱ):靠山吃山
Mr. WanT→台北的鄉下(Ⅰ):故事芳蘭
水瓶子→【台北】芳蘭山腳的義芳居

2008/11/22

【新竹】北埔老街

因為老王結婚在新竹請客,所以趁機跑到北埔老街去逛一逛。



當然老街主要的人潮都集中廟前買小吃,當地的特色就是擂茶,我買了一支用擂茶作成的冰淇淋,顏色像抹茶,吃了一口馬上吃的到擂茶的味道,北埔附近產茶,有著名的東方美人茶。因為溪谷的九降風,更是製作柿餅重要的環境,我在攤位前面試吃了好多柿餅,本想買兩盒回家,可是真的太貴就放棄。

北埔老街的小吃有不少客家風情,吃起來也很健康,都是天然的材料,當場製作的苦茶油、肉粽、擂茶等,還有我喜歡吃的蜜餞,光這些就害我口水直流。

北埔的歷史追朔到清代的道光年間,因為盜匪很多,所以淡水廳授權北埔的姜秀鑾與新竹城的富商周邦正可以用武力保衛自己,然後在此設立堡壘隘口,開墾田地。1834年正式成立了金廣福公館,作為收租辦公處所,『金』是指官方,『廣』是廣東,而『福』就是福建,可以知道當年閩南移民與客家人、原住民的歷史關係。這邊的聚落巷道很多,但是走起來有點像迷宮,大的窗戶很少,有櫺窗與鎗眼,在深坑老街的黃宅與台北芳蘭山腳的義芳居都有類似的建築型態。

這邊的古厝修護完整,可惜好像沒有對外開放,只有報名導覽才能進去一窺一二,希望下次有機會能看到當年的丰采。

2008/08/01

【板橋】林家花園與接雲寺

放暑假要往哪裡去呢?若是住在南部的朋友,可以搭乘高鐵來個艷夏之旅!到達高鐵板橋站後,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很快就可以遠離塵囂,享受清幽的花園風景,be there。

林家花園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西門街9號


林家花園內的建築與雕樑畫棟,每個裝飾都是一段小故事

『林本源園邸』名字的由來,是取林家林平侯其中二子的家號『本記』(林國華掌管)及『源記』(林國芳掌管)而來,並非有林本源這個人名,俗稱林家花園是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當年清朝在台北建城,沒有錢的官方向有錢的商人募款,台北城的五個門--東門、西門、北門、南門、及小南門,其中的小南門即是由林家出資搭建。

板橋林家源起林應寅於乾隆49年(1784年)攜長子林平侯新來臺。後來經營米業致富,林平侯曾任柳州知府,後辭官專心營利。死後家產分為飲、水、本、思、源五家給後代子孫,後來分得本、源兩個兄弟合併商號,於是稱為林本源,這一家族至今仍有後裔在板橋一帶居住。

在清治時期林家協助劉銘傳,一躍為『紅頂商人』,再經劉銘傳而得與在北京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盛宣懷等人相識。後代林維源參觀蘇州的花園『留園』,也將板橋林家花園大事增建,磚瓦石木皆由唐山而來,為臺灣庭園的代表。日治時期,林維源在廈門鼓浪嶼興築一座花園官邸,稱為『小板橋』。1896年,傳聞日本有意放棄臺灣,時避居晉江的台灣舉人施炎乃遊說各地富豪欲籌資1000萬兩贖回臺灣,避居廈門的林維源慨然允諾承擔400萬。

在林家花園內散步,大樹林蔭下,絲毫不顯得艷夏的熱氣,小朋友在像迷宮的庭園內到處跑來跑去,園方不但有定期導覽,還時常舉辦小朋友的活動,我星期六在花園閒逛,剛好林中光樂團的演唱表演,好聽的台灣民謠隨興的演唱,也有李天祿的掌中戲展的小展覽,很多青少年在此拍照,而我看到了日治時期與中國江南的遺跡,算是個難得的豐碩午後時光。

接雲寺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西門街10號

接雲寺在林家花園旁,主神是觀世音菩薩,也稱『觀音媽廟』,本來在中和庄石壁湖山的慈雲巖。


大木匠陳應彬的提字

清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彰泉械鬥,慈雲巖被大火焚毀,3年後林本源家族的林國芳提議興建接雲寺,於1867年完成。但這裡也不是原址,本來在崁仔腳新興街,後來才搬到現址。因為是要接續慈雲巖,所以稱為接雲寺。

早年寺外的空地(現柏壽公園),有舉辦搶孤,是全台最有名的宗教活動,但是 1937年停辦後就沒有在舉辦了,來進香的民眾很多,很多時候去拜拜都不會注意看建築還有提字,接雲寺的正殿的藻井是有名的木匠陳應彬所設計,大龍峒的保安宮以及寧夏街的陳德星堂都有他設計的痕跡,木雕非常值得一看,寺廟留給我們的歷史還真是豐富。


備註:本文配合「艷夏之旅˙高鐵˙be there」活動撰寫,景點為水瓶子個人親身前往體驗並挑選,台灣高鐵公司提供艷夏之旅體驗票。

艷夏之旅。高鐵。Be There 徵文活動網址
http://www.pixnet.net/event/thsrc-bethere/

2008/07/09

【澎湖】重要聚落花宅

去澎湖已經是18年前的事情了,除了地質景觀,印象中的就是熱、大太陽、機車、藍天、海洋,以及永遠忘不了的吉貝海灘,那應該是天堂吧!


2008.6 simonlan 寄來的澎湖望安花宅明信片

這裡是澎湖望安的中社古厝(舊名花宅),被WMF列入世界100個瀕危古蹟,據說也符合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條件,很值得親自來看看。

Simon Lan:[澎湖]消暑秘方,冥想麥當當
http://www.simonlan.idv.tw/index.php?load=read&id=376

其實在台灣四周的離島,到處都是優美的海洋景色,這幾年來觀光業的變化,讓我到了每個地方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搭配方便更多國際旅人的便利措施,除了吸引台灣人自己愛這塊土地,也讓世界各國的人了解這邊的歷史。

澎湖的花宅,在當地居民的努力爭取,還有文建會的協助下,終於完成了登錄為『重要聚落』的宣告,要怎樣的保存這樣的文化景觀,我想只是一個開始,很佩服當地人這樣的努力不懈。

花宅人的厝:[看電視囉!] 民視《台灣印記》節目
http://blog.roodo.com/wanganis/archives/6053715.html

2008/04/19

【台北】蘆洲李宅與李友邦

花了一百元的門票進去這座大古宅,工作人員就放一部紀錄片給我看,原以為是縣政府拍的,看完了才發現是中國國民黨拍的。不過這裡是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在經營,屬於私人經營私有古蹟的模式。


1857年就開始興建的蘆洲李宅,四周是高樓公寓與學校

李友邦,1906-1952年,日治時期有參加蔣渭水的台灣文化協會,這個大宅也曾舉辦過協會的聚會,後因抗日逃到杭州,參加黃埔軍校,因為只會台語、日語,當時反而引起孫文先生的注意,後來在福建、廣東加入台灣義勇隊等組織。

李友邦當年在中國大陸,被蔣介石清黨運動而入獄,後來二二八事件又被抓到南京,幸虧老婆嚴秀峰到南京去拜託蔣經國先生後來才被釋放,回台之後擔任臺灣省黨部副主委兼改造委員會委員。但嚴秀峰在白色恐怖下入獄,好像與謝雪紅(台灣共產黨)有關,入獄15年,在獄中的1952年李友邦因匪諜案被處決。

蘆洲李家近代最有名的當然是李友邦與老婆嚴秀峰,古蹟內眾多的印章,說明了對古蹟保存不遺餘力的嚴秀峰,救人醫病的李雲章,還有作育英才的李樹華,李家的人是各方面都有名人。從剛進門的門牌,到了裡面的石碑,到處都有政治人物的簽名與照片,倒是在古蹟古厝中非常難得的現象。

這個古厝的結構十分良好,倒覺得跟大溪的李騰芳古厝,還有圓山附近的林安泰古厝有點神似。

【台北】林安泰古厝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25.html

【大溪】李騰芳古厝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html

2008/01/03

【台北】老師府

這是我第一次進去老師府,因為這裡一直在整修,所以每次經過都不敢進去,這次進去裡面竟然看到不同的世界。


1859年陳維英中舉,朝廷所贈的石旗桿

陳遜言自福建泉州同安隨父來台經商有成,1807年在此地蓋大厝,傳言這裡風水很好,陳家子孫稱為賺錢祖,傳說陳遜言曾經去考秀才(或是舉人?),看到很多人用買官的方式,因此憤而從商。後來陳遜言的大兒子陳維藻考上舉人,陳維英中了秀才,當時有傳言是靠陳家捐了三千兩銀子才買到了秀才。後來大哥陳維藻赴北京考試,長途跋涉積勞成疾客死異鄉蘇州,後來陳維英更被老婆嘲諷,因此陳維英發奮念書,考上舉人,立了石旗桿,目前全台灣也只剩下這座。



陳家的家族公號是『悅記』,目前整修完成的事公媽廳,看起來是沒有開放,從還沒有整修好的公館廳就可以看到不少匾額,書本形狀的窗戶,用石竹子裝飾,放眼望去雖然殘破,可是可以感受到當時書香世家的各式文句教誨。

大龍峒的保安宮有陳維英書寫的對聯,寧夏街的也有一個陳德星堂是陳家的宗祠。艋舺的學海書院、泰山的明志書院、宜蘭的仰山書院,到處都有陳維英的足跡。

仰山書院附近→【宜蘭】楊士芳紀念林園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8/blog-post_22.html
【台北】學海書院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115623368076808563.html

走在老師府裡面,雖然有些慘破,看到許多阿公阿嬤在此生活,有的很年輕就嫁到這裡,當時前面還有小河可以停小船,如今前面是抽水站,旁邊是高速公路經過,我想風水應該大不如從前。

2007/12/16

【鹿港】古市街與半邊井

鹿港的古市街很長很長,彎彎曲曲的街面不寬,寬的地方5公尺,窄的地方不到3公尺,如今這舊街已經翻新成為觀光要道,假日滿滿人潮,兩側老街景還擁有古老復古的風貌。


2007.10.20 鹿港中市街的半邊井

這條老街的歷史可以回朔到清乾隆,大量來台的移民在此設立商店,這裡的房子跟迪化街的長型結構很像,店面不寬,但是縱身很長,裡面當成住家、店面、倉庫,中央有天井,甚至後面可以直接用船來進出貨,而每間店面的立面與迪化街稍有不同的是這邊用福州杉為主,也有磚造立面或有防禦匪盜的一些設計。

在中市街的瑤林街12號有個大宅,是王姓書香世家,挖了口井有一半在牆外,可供當地居民分享使用,雖然這些清朝的建築設計都有防盜匪的高牆,或是一些槍洞之類的,但是井水的分享或是廟宇前廣場的建設,在鹿港可是清楚可見。

這條老街從南到北一路走過來,街名是大有街,舊稱暗街仔(可能是巷道比較小所以比較暗);瑤林街,舊名楊籃,泉州地名;埔頭街,可能是溪浦的起點,這些街名由來也有不少不同說法。

2007/10/26

【鹿港】首富日茂行

我一直以為小時後有去過鹿港玩,沒想到這次去,發現還真是好玩,我想應該是記憶錯誤,完全沒有到過這個廟宇很多的古城。


2007.10.20

而我當然不能光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到了縣定古蹟日茂行,就隨著指標走了過來,日茂行剛重修完成,完全變成很新的模樣,一點都嗅不出古蹟的痕跡,不過建材的選用看起來都是木頭,圖上鮮豔的藍色,部分柱子是紅色,還有金漆在重要雕刻圖騰上表現。屋裡有一些人在聊天,我不好意思進去觀看。

據傳聞日茂行位置是蝦穴,最怕見紅,後人把屋前廣場的旗桿漆上紅色,導致後代沒落。

日茂行屋以前就是一個小碼頭,創始人林振嵩在清代乾隆就從泉州來台經商,成立『日茂行』,十分熱心公益,我在附近廟宇就有發現有『林日茂』捐助香油錢的記錄。日茂行是當時鹿港八郊之首,一直到了道光年間河道淤積,才逐漸沒落。

我在廣場上亂晃,雖然四周已經建起房屋,但看著許多旗桿,仍可想見當年盛況。

2007/09/14

【台北】十分車站與1922樓仔厝

平溪線的十分車站、老街,這邊的特色是有兩座吊橋,一座已經只剩下橋墩,另一座還完好,以平溪線鐵道各站來說,這邊的腹地較廣,雖然老街沒有平溪繁華,但風景我覺得比平溪好些。



來過十分老街幾回,從沒有進去樓仔厝去看看,1922年義隆煤礦開坑,所有煤礦都要運到十分車站然後再轉運,所以興建了吊橋,並在車站旁建築了兩層樓的辦公室,就是樓仔厝的前身,這個煤礦於1987年終止開採。

而老房子改建層咖啡、餐飲、民宿,以當地的物價來說,在此消費還真是貴,不過站著絕佳的位置,很適合在此點咖啡觀景,老闆很有心,還收集了一些老家具及老日用品,還有不少黑膠唱片的封面,是很適合懷舊的地方。

十分車站距離台灣煤礦博物館及十分寮瀑布風景區都很近,但是這些地方的入門票都不算便宜,我想應該整合一下這幾個觀光景點,進步的空間還很大。這邊的風景怡人,適合一個人去放空心情,或是情侶去爬山走走。

【台北】十分寮瀑布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7/blog-post_17.html

2007/07/06

【金門】水頭得月樓及洋樓

右方得月樓高11公尺,建於西元1931年,料敵、預警、防禦功能為主,建築融合中西。


2006/8/9

站在這個草地,突然覺得腳濕濕的,後來想起當兵時(1992.10-1994.8),這裡好像是爛泥巴,後來酉堂的黃大叔告訴我,這裡的幾個潭,都是有地下水層會自然出水,但是近年來為了避免雜草叢生,也好整理,有些經費把路面都鋪上石頭或是水泥,讓我覺得金門的溫度比當兵時有高了許多。

金門人到東南亞經商有成,返鄉修築祖厝、洋樓,這裡的富裕景象成為海盜覬覦的對象。「銃樓」或「碉樓」成為聚落防禦工事,得月樓是早期出洋印尼的僑商黃輝煌建,內部含地下層共分為四層,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磚,樓板為木樑,上下樓用木梯,地下通道連接洋樓,可作彈藥、物資補給以及逃難的緊急通道。樓旁有棟古厝是三開間中西合璧的「番仔厝」,是欺敵假屋,但外部彩繪裝飾好像是真的有住人。

「得月樓」狀似觀景的高塔,最上方有詩意的題字,火焰造型的窗楣與梅花、很像國徽的銃眼是偽裝。四面外壁有槍架,並有瞻孔可瞭望,屋頂女兒牆有火槍射擊口,是一堅固的防禦性衛塔。

2005年取得黃家同意,由金門國家公園修繕。

【金門】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10.html

2007/07/01

【台北】芳蘭山腳的義芳居

記得大學時代騎車經過附近,看到市政府的古蹟立牌,還騎進看了一下,今天特地開車進去一覽古厝風華。


現有人居,養了不少狗

義芳居位於台北市基隆路,蟾蜍山的山腳,目前該地是飛航雷達的重要軍事要地,本來依山而建,風水應該不錯,可惜目前山邊都是墳墓,感覺起來有點陰森。

祖先陳振師來台時在艋舺的芳蘭記船頭行工作,因為工作努力獲得老闆賞識,後來老闆因故返中國,把船頭行頂讓給陳振師,經營有成富貴,於是在『下內埔』的王家買下兩進大厝,因王家得罪風水師(好像是敗光財產的人都會把原因怪罪到風水師),所以一拜塗地,只好變賣家產,賣給陳家拆掉古厝後蓋了芳蘭大厝,背後的小山頭因此稱為芳蘭山。陳家無後,回到故鄉認養了陳朝來,後來繼承父業有成,又在芳蘭居旁邊蓋了義芳居。

陳家祖籍是安溪,所以有早年安溪厝嚴密的防禦措施,據傳聞週邊有三座銃樓,但是我今日並沒有看到。而這邊的門窗跟深坑的永安居類似,開口不多,應該也是防禦工式所致。

這裡的風水很好,不但有群山環繞,前面還有瑠公圳流過,風水上稱為『硯台穴』或是『墨盤穴』,也有人說這塊地在龜穴之上。其實若是去除掉群山的墳墓,這裡感受起來還真的像童話描寫的景象。

2007/06/25

【台北】林安泰古厝

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林安泰古厝在哪裡?昨日一遊回來,原來在圓山對岸的抽水站旁邊,後面是吵雜的高速公路,古厝的原址在四維路141號,現址濱江街5號。


2007.6.24

1754年,林欽明移民來台,先在淡水(滬尾)落腳,然後移居林口庄,四子林志能在艋舺開設榮泰行經商有成,於是找到一個好的地方,據說此地『南蛇環北斗穴,蛇頭相七星』就是當今大安區四維路141號,1783年起建,1823年才完成目前規模,1977年擴建敦化南路拆除,1986年原建材格局及方位重建在現在的位置。建材是中國運來珍貴的杉木、鳥心石並聘80位唐山師傳和200個工匠建造完成。

或許是我看古厝看多了,雖然格局及大小地勢等每座古厝都大不相同,也都有其淵源,閩南、客家就大不相同,防盜措施、生活方式其實都有大大的不同,林安泰古厝雖然方位格局不變,其實已經看不到當時的生活狀況了,雖然如此,這裡的木雕的雕工實在非常華麗的驚人,雖然金色的顏料已經退去,但還是可回想當時盛況,目前市政府民政局管理,現有一些民俗的展覽。

林安泰古厝最有特色的是院子地上舖設的紅普石,是以前商船放在船底的壓艙石,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建築木材採用福州杉,石材使用觀音石,牆壁是紅磚、土磚,屋樑上有斗拱可以防震等等。

日治時代從總督府(現總統府)要到圓山神社稷拜時會經過的明治橋(改名中山橋)到底什麼時候要重建?

2007/06/01

【大溪】李騰芳古厝

大溪有個二級古蹟,我們去過好幾趟大溪,卻沒有到過這裡,只知道大溪老街的豆干,在老街旁邊有間日式建築蔣介石的行館,還有慈湖陵寢。


攝影:BART
【Taiwan PaPaGo】思古尋幽~初訪桃園大溪李騰芳古宅
http://www.wretch.cc/blog/bart1&article_id=9119411

李家出了舉人李騰芳(1814),這群古厝並非整個是李騰芳出資,而是兄弟都有出資,因為李騰芳43歲時考上秀才,後來捐得貢生,隔年咸豐10年(1860)開始興建這群古厝,在54歲高齡高中舉人,光耀門楣,在家祠牆壁還留有親筆墨寶,有書法與水墨畫。

李騰芳的父親李炳生經商有成,因為做生意講求公道,所以在大漢溪通往淡水間的李金興商號能夠免於土匪搶劫,奠定了李家在此的基礎。而後板橋林家來此大量購買土地,兩家族偶有間隙,據說還在屋梁放置符以破風水,這類的傳聞也只能當八卦聽聽,並沒有事實根據,而李家子孫後代也有吸鴉片者敗掉祖產,大漢溪航運式微而沒落。

李騰芳古厝大抵是1910年代重建的規模,古厝依傍平緩山勢興建,由於李家是客家族,正廳挑高這裡敬拜祖先,與傳統的閩南建築的佈置不太相同,正廳前的木梁防腐防蛀的工事令人感嘆,門上的精緻木雕,以及屋樑下的雕刻,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這裡假日人潮絡繹不絶,一車車遊覽車帶這阿公阿嬤來來去去,問了旁邊乘涼的阿桑,她說她也是李家後代,子孫多搬往台北或是大陸經商,看這大片古厝的古物幾乎不存在,古厝的經營也是熱情的義工在努力,看著廣場的旗座及石碑,讓我要更珍惜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

2007/03/26

【台北】顏松濤@深坑永安居


1990 顏松濤油畫

第一次去永安居是參加朋友父親的喪禮,一群同事前往,從一早等到大中午,政商名流川流不息,停車場也都客滿。

最近利用假日前往,想認真去看看永安居這個三級古蹟,停車場依舊是客滿,進入永安居參觀的客人雖比不上老街廟口的人潮,但還算是有人氣,有專人解釋永安居的建築形式與沿革,進了正房二房等房間,還解釋了木床緣由,床腳的雕刻精緻度表示正房,但是木材的材質較好則表示年紀與地位的大小,化妝台的西式型態,表示當時日治時期台灣有錢人家洋化的程度較高。

永安居用糯米烏糖當成水泥砌起來,跟淡水牛津學堂類似,可以看到日人在台窯烤出來的特製磚,磚上有特殊的符號,跟淡水中學地上的應為同一產地。因為深坑在台北盆地的邊陲地帶,常有盜匪出沒,所以有很多防禦設施,牆上處處可見的小槍口,在外不易察覺,但在宅內就很寬大,容易觀察外面的形勢,兩側較高的銃樓、銃眼還有竹林、圍牆都是防禦設施。

參觀完永安居散步到老街去吃豆腐,人潮洶湧,全部的是賣吃的商店,老街的風華盡失,大榕樹下全是垃圾,雖然有垃圾桶,但是還是髒亂不堪,橋頭上是欣賞溪水山頭的好地方,人車爭道,垃圾也很多,抽煙的人一堆,只好快速的離開。

深坑舊名簪纓,傳說是老街南邊的山脈很像女子簪纓有關。日治時期前以種植茶葉為主,後來開墾為礦區,本來平溪線鐵路要規劃從這邊經過,但被當地人反對所以改道;後來高速公路也想要從這邊經過,也被當地人反對。很慶幸這邊反而遺留下來一些古老的風華。

回家途中經過一家店面(大樹跟永安居之間),門口放了一些明信片吸引了我,原來是當地著名的素人畫家顏松濤,他自己在那邊顧店,很熱心的介紹深坑這個地方,有個玻璃櫃擺著他收集的古物,有深坑老街因為維修拆下來的西式雕花磁磚(閩南語:太魯),木雕等裝飾物,他說他收集了很多,希望能開個文物館給大家看。

顏松濤的畫是靠自己努力自學自畫,他說他是無師自通,現在在國小教小朋友漫畫。本來在嘉義出生,在深坑住了20幾年,對這裡有了感情,所以畫的多是深坑的古厝風景,這裡曾經繁華的過往,甚至還有船隻的渡船口,短短不到幾分鐘的言談,我就知道他對這個地方的感情之深,租了這個店面也是要很多錢,成立的文史工作室,收集古物都需要金錢,看著他的熱情與豐富的經歷,真是佩服。

這裡賣著以他油畫為主的明信片,一張20元,也有很多組200-250元不等,價格不算便宜,但他做了紀念章讓大家蓋,也提供2.5元郵票給大家當場寄給朋友,算是很周到的服務。米飛圖設計工作室是他兒子開的公司,為他設計漂亮的明信片,大家若去深坑也多去捧場一下,寄張明信片給我。

深坑永安居
http://www.hty.idv.tw

2007/02/05

【台北】林家花園


2007.2.3 林中光樂團演唱(點入看相簿)

很早就想去林家花園走走,這星期六終於前往。每次提到林本源園邸,我還跟林家花園連結不太起來。

林本源不是一個人的姓名,而是泛指板橋林家家族的一個商號,源起林應寅於乾隆49年(1784年)攜長子林平侯新來臺。後來經營米業致富,林平侯曾任柳州知府,後辭官專心營利。死後家產分為飲、水、本、思、源五家給後代子孫,後來分得本、源兩個兄弟合併商號,於是稱為林本源,這一家族至今仍有後裔在板橋一帶居住。

在清治時期林家協助劉銘傳,一躍為「紅頂商人」,再經劉銘傳而得與在北京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盛宣懷等人相識。後代林維源參觀蘇州的花園「留園」,也將板橋林家花園大事增建,磚瓦石木皆由唐山而來,為臺灣庭園的代表。日治時期,林維源在廈門鼓浪嶼興築一座花園官邸,稱為『小板橋』。1896年,傳聞日本有意放棄臺灣,時避居晉江的台灣舉人施炎乃遊說各地富豪欲籌資1000萬兩贖回臺灣,避居廈門的林維源慨然允諾承擔400萬。

星期六在花園閒逛,剛好林中光樂團的演唱表演,好聽的台灣民謠隨興的演唱,也有李天祿的掌中戲展的小展覽,很多青少年在此拍照,而我看到了日治時期與中國江南的遺跡,算是個難得的豐碩午後時光。

林本源園邸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E%97%E6%9C%AC%E6%BA%90%E5%9C%92%E9%82%B8&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