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9

【倫敦】魯本斯@國家美術館

一抬頭看到這幅魯本斯巨作,就好像看到電影《綠巨人》的情節,英雄最後還是逃不了美女這一關。


1609年/參孫與達麗拉/魯本斯/國家美術館

這是舊約聖經中的故事,達麗拉接受了參孫的敵人非利士人的賄絡,趁著參孫做愛結束後累得睡在達麗拉的的身上之際,請理髮師把他身上的神秘力量來源剪掉,就是他頭髮上的七重金鎖。這幅畫的達麗拉後面那個老鴇就是年老的達麗拉,同樣的臉龐卻有不同的表情,年輕的達麗拉似乎有同情的眼神,而年老的達麗拉貪婪的眼神,手上拿著蠟燭急切的要理髮師剪掉參孫的頭髮,右邊門外的士兵打算活捉參孫,然後參孫抓到地牢雙眼被挖掉。

巴洛克時期的繪畫講究的是光影的效果,這幅畫光的來源有三個。至於達麗拉的肉感,還有參孫的肌肉,大部分是模仿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而牆上有維納斯與邱比特的雕像,暗喻情與慾的事件化身。參孫的身軀幾乎占滿了整個畫作,無論是棉被或是衣服,充滿了濃厚的巴洛克華麗的繪畫技法。

這幅畫是魯本斯去義大利8年後回安特衛普的作品。

【佛羅倫斯】魯本斯的酒神@烏菲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_10.html

2007/11/18

【台北】華麗巴洛克@故宮博物院

本來想一早衝去故宮博物院看華麗巴洛克特展,可以混一整天把翠玉白菜在看一次,但假日偷懶睡太晚起床,在欣賞的時候因故被逼迫要早點離開,真想有時間再跑一趟。


1651年/威廉大公在其布魯塞爾的畫廊/雷奧波德

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來台北的故宮展出67件巴洛克時期的畫作,主要是在宗教、希臘神話、王公貴族及畫家的自畫肖像等,這次的展覽有不少大師級的作品,例如:提香、丁托列多、維洛內塞、卡納雷托、林布蘭、魯本斯、委拉斯蓋茲、米勒等等。從威尼斯畫派到北方文藝復興尼德蘭畫派,雖然在德國奧地利是以學習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為主,但是在風景、靜物、世俗化的表現,更顯出北方的特色。

維也納這些貴族的收藏當時有幸與威尼斯的博物館做了些交換,所以可以看到不少威尼斯、西班牙畫家的作品。有了這些交流讓北方的藝術家有機會到義大利去露臉,整個歐陸經過了文藝復興後雖然還是以城邦國家為範圍統治,但是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活動非常多,區域性的小戰爭也很頻繁,這對這些藝術家的發展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這次的展覽是以家族收藏為分類,可以看出該王公喜歡畫作的特色。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喜歡看這種目錄式的作品,可能是一次可以看到很多畫,也可能是喜歡『畫中畫』的有趣寓意所致。

在精品店買了導覽手冊、拼圖、撲克牌、鑰匙圈等,強烈建議可以收藏撲克牌,每張撲克牌上都有參展的畫作,真是非常划算。

華麗巴洛克-偉大的哈布斯堡收藏家-來自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之鉅作
http://www.mediasphere.com.tw/vieena/zh-tw/index.html

2007/11/17

【巴黎】布拉克的吉他@畢卡索博物館

去巴黎玩,好像是這十幾年來旅人浪漫的方式,有人蜻蜓點水、有人選擇租公寓長住,巴黎的魅力一直不減。


1913年/吉他/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2)/巴黎畢卡索博物館/2007.10.18 小b

我去過巴黎兩次,總以為有了點認識,但是翻了雜誌的介紹,看了歷史的故事,走過藝術家、文學家的足跡,這樣的認識又讓我迷惘了起來,在倫敦文學家的眼中,巴黎是沉淪、骯髒、落後、政治腐敗的城市,但是巴黎在世界的鋒芒,又讓人不得不佩服。

一直以為這一系列的吉他的立體派畫作是畢卡索的作品,一直到小b寄來這張明信片,才知道有布拉克這號人物,在畢卡索博物館的收藏,有不少繪畫的藝術家朋友互贈的作品,有雷諾瓦、高更、布拉克等人的作品,這或許就是活的比較久而且人際關係良好的藝術家獨有的資產。

布拉克起初是色系比較暗淡的印象派畫家,但是受到野獸派畫作的影響,加上與塞尚、畢卡索的會面,促成了立體派的誕生。

草本新鮮‧b » 【法國:2007巴黎‧緩慢】的系列文章
http://basil.idv.tw/blog/?cat=58

不過,很尷尬的是我忘了這幅畫是直擺還是橫擺了?

2007/11/16

【台北】【布拉格】《我明明為妳勇敢了》

文藝青年小六的第一本書,今晚在台北sogo周年慶開賣,一群30歲青年,在 SOGO 忠孝館前大喊:我明明為妳勇敢了,現場人群引發騷動,當場賣出了28本新書。



下班走到 sogo,遇到漂浪跟達爾文,我們這三個老KK的五年級訓導處的同學,與小六的幾位好友,開始賣他的新書,周末的百貨公司人潮湧現,大家膽怯的討論著怎樣開始賣書,會不會被警察驅趕,或是嚇壞購物的人潮,當然警衛有前來關心,不過小六的朋友還蠻大膽地開始跟這邊購物休息的媽媽、時尚的年輕人、大學生兜售小六的文字。我要跟小六說,你這群朋友長的都很帥氣,我想這幾天的業績應該會不錯!按下面的連結有詳細的說明,請大家假日去現場多多捧場。

﹝勇敢第一波﹞三十歲男人的承諾
http://blog.sina.com.tw/aokiinn/article.php?pbgid=51901&entryid=574650

不知道幾年前認識小六的,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去喝啤酒吧!然後就一直默默地在明日報站台欣賞他的作品,這本結合了旅行景點的介紹、給女友的情書加上自己碎碎念的日記,終於在旅行結束的五年後出版了,一個人第一次的自助旅行,經過時間的沉澱,相信跟是跟老酒一樣的香陳。

本人帥氣跟文字老練很不搭嘎的小六,書中的情感卻是青澀的,很不敢相信認識了那麼多年才剛滿30歲,記得幾個月前回台北,來我家搬走一箱漂浪搬家清理出來的聯合文學,開著很趴的跑車,車上有名年輕漂亮的美眉,不斷地旅行工作的小六,真是讓我羨慕這樣的人生。

翻完了這本不知道是不是旅行文學的書,我決定明年去布拉格一趟,看看我跟小六的世界有甚麼不同,我想我一定不會寫下這句話:沒有這趟布拉格旅行,我們可能連再見都沒說,就此別離數年。

作者的部落格:燦爛流光●小六
http://blog.roodo.com/flyaway66/

2007/11/15

【倫敦】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亞述、拜占庭與波斯帝國@大英博物館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是現在的中東地區,包含了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約旦、以色列、黎巴嫩與土耳其等地,有半月形肥沃土地,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在此交錯,也稱為兩河文明。


巨型人面獅身帶翼(-865年)、另一邊的獅子、亞述王宮浮雕
烏爾之旗(-2600年)盒子、彩色的浮雕、人面獅身帶翼另一角度
鳥頭人身浮雕、圓柱形印章、灌木叢中的公羊(-2600年)

【巴黎】羅浮宮的美索不達米亞
http://trip.writers.idv.tw/2004/09/blog-post_22.html

西元前7000年前,在兩河流域就有農業聚落的遺跡,而到了西元前3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開始了全球的首批的城市,開始有社會階層與工業分工的組織,當然統治的權利還是利用神話與宗教,西元前2000年,北方的亞述帝國與南方的巴比倫帝國開始爭奪土地,一直到了西元前1000年,波斯帝國統一了這塊區域,但是一直無法往西的希臘發展,到了西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征服了波斯帝國並到達了亞洲印度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區是人類最早的文字發祥地,採用象形符號及楔形文字,早在西元前3000年前就已經格式化成標準的文字,採用泥板當成紙,用蘆桿當成筆,而楔形文字的解讀一直到19世紀末才完全被解開。

目前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保存這些泥板最多的地方,如今都還在解讀這些紀錄,最有名的應該算是西元前700年前在巴比倫記錄著大洪水的故事,應該也就是聖經中流傳的故事。

2007/11/14

【倫敦】埃及木乃伊@大英博物館

西元前6000年,尼羅河的居民開始發展農業,群居後有製陶及鍊銅。西元前3600年彩繪陶器並用泥土製作神祇。


甲蟲、第19王朝法老美西斯二世、埃及文字
嚇人的木乃伊與拍照人群、木乃伊群、最早的墳墓
色彩鮮豔的長壁畫、貓狗木乃伊、魚木乃伊

埃及的宗教是膜拜制度,建立在農業經濟上,埃及人對動物的崇拜很深切,所以有各類動物的木乃伊,而這些神祇雕像也都有動物的影子。埃及人的國王稱作法老,是以神格化的統治方式來統治人民,法老是太陽神的兒子跟鷹神的人類化身,死後稱作奧西里斯(Osiris),就是冥界之王的意思。


西元前1250年/亡靈書/埃及王室抄寫員/倫敦大英博物館

這個亡靈書是草壓紙,是第19王朝王室抄寫員所畫,主要是提供死者在冥界的保護咒語。很多小朋友趴在木乃伊旁畫下作業,最熱門的就是上面第二行右邊那張有露出骨頭的墳墓。

相關:【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埃及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3/blog-post_111209149594445567.html

2007/11/13

【倫敦】大英博物館

去倫敦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可以參觀眾多的博物館,而大英博物館所收藏的古物眾多,不但可以自由拍照,還是免費進入的。


2007.9.17 大英博物館的馬桶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馬桶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1/blog-post_22.html

到倫敦的第三天,大致上已經了解倫敦整個名勝古蹟的分布,而且前兩天也走得很累,於是安排整天就在大英博物館亂逛,一大早就在門口排隊,準備九點鐘就進去,當然只能在中庭遊走,然後十點鐘就可以衝進去埃及館。

大英博物館的中庭很有看頭,中間的大英閱覽室是2000年重新翻新,而整個中庭用現代建材在大圓頂加蓋,陽光可以透通下來,整個空間寬敞挑高明亮,我覺得比巴黎的羅浮宮中央的金字塔要高明的多,圓形顯然比四角金字塔形要自然。而中庭也展示了大型的各式古文明的古物,巴比倫的浮雕、埃及的大獅子、印加帝國的高聳木雕、羅馬帝國的大理石國王騎馬雕刻等。

不過很可惜的是因為展出中國的兵馬俑展覽,所以整個大英閱覽室的歷史桌椅是封起來的,就為了放置兵馬俑,我在台北的歷史博物館已經看過展覽,不想買票再進去看,以展場的大小來看,搞不好在台灣展出的空間還比較大。

【台北】兵馬俑@歷史博物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02.html

這次無緣接觸到馬克思寫資本論的桌椅以及踏出腳印的地板,當然也沒看到孫中山先生1896年9月在此的苦讀的所在,而列寧也有在此讀書的痕跡,相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下造就出各國的領袖人物。


2007.9.17 大英博物館中庭,看展覽的尼姑

大約九點五十七分,很多人就在中庭的各入口準備進入,十點一到大家就衝進去搶拍照。

2007/11/12

【倫敦】維洛內些《在亞歷山大前的大流士家族》@國家美術館

一看到這種巨幅透視法,然後加上人很多的畫作,想當然就是維洛內些的作品。


維洛內些/在亞歷山大前的大流士家族(局部)/1565-1570年/倫敦國家美術館

傳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打入波斯王國的時候,俘虜了大流士家族的老母與妻小,但是亞歷山大大帝並沒有把大流士的妻子抓來當小妾,而寬宏大量的放了這些家族,這幅畫的右邊是亞歷山大的年輕將領,而穿著紫黑色老母把年輕將領誤認為是亞歷山大。

維洛內些所畫的背景建築非常的立體,而人物放在畫作上也非常以層次感,這點應該是受到達文西的影響,在威尼斯畫派中,人稱『銀色維洛內些』,光線與色彩的運用表現得很豐富繁榮,整個畫作中充滿了吵雜的交頭接耳的聲音,其它維洛內些的作品通常都是歡樂熱鬧的場面。

【威尼斯】維洛內些@學院美術館5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7/blog-post_24.html

威尼斯畫派的特色是宗教神話的題材變得比較世俗性,反而比較強調貴族的重要性,這幅畫要突顯的是亞歷山大的仁厚,正是威尼斯畫派作風,而後面的眾多庶民的圍觀,更是貴族要拉近一般平民的方式。

2007/11/11

【宜蘭】開蘭吳沙紀念館與石板橋

星期六午後到了吳沙紀念館,前面有塊大空地,上面寫著吳宅舊址,有條大狗被綁在這裡,看旁邊有個吳沙紀念館的指標。


2007.11.3 吳沙紀念館前

這座古厝應該是吳沙的後代所居住,看起來兩側廂房還有人居住,我大膽的走進去,有些吳沙來此開拓的說明看板,中間的神桌牌位應該每天有人打理敬拜。

吳沙是福建漳浦人,1731年生,1773年渡海來台,從基隆到貢寮,最後想到蘭陽平原開墾,1796年得到淡水富豪的支助,打入葛瑪蘭人開墾的頭城一帶,遭受全力抵抗,改採合作的方式與葛瑪蘭人一起開墾,隔年因為流行天花,吳沙施藥救助,於是整個蘭陽平原就順利的開墾。


2007.11.3 在四城車站旁的石板橋

武暖這邊有條河川,當時這條河還可以走小船,就在四城火車站旁,這邊還保留當時往來宜蘭南北的重要道路石板橋,石板橋不大,但可以感受到當年南來北往的貿易熱潮。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太魯閣號的身影,今昔比照之下各讓宜蘭的魅力突顯出來。

2007/11/10

【巴黎】莫內的睡蓮@橘園美術館

很高興收到雙羊寄來的明信片,是印象派大師莫內晚年的作品。


1914-1926/睡蓮/莫內/巴黎橘園美術館/2007.10 雙羊寄

莫內生於1840年的巴黎,早年是以諷刺畫作得名,就是那種把人頭畫的跟老鼠頭一樣,鼻子很堅挺的漫畫,1860年莫內去當兵然後得了貧血症而回家,回到巴黎後進入畫室創作,但是當時經濟困頓,也進入不了藝術沙龍的主流,1874年展出的印象日出這個作品,被藝評人罵得一文不值,還以印象派來譏笑這些畫家。1890年後莫內有能力買了一棟房子,就在巴黎的近郊布置他的園藝世界,也在此創作非常巨幅的畫作。

在橘園美術館的三幅畫作是莫內生前答應要捐給政府的,他為此還建造了很大的第三畫室,一直到莫內在1926年後去世的隔年才安置到圓弧型的橘園美術館展場內。莫內觀察一片片的睡蓮,透過他的畫法,雖然只看到光與影,但是仔細觀看,也看到了睡蓮與莫內的生命。

《法國 Paris》橘園博物館 (Musée de l’Orangerie)
http://labsente.blogspot.com/2007/11/paris-muse-de-lorangerie.html

小時候在畫冊上看過不少印象派的作品,總是領悟不出甚麼光與影,三年前我到奧賽美術館,博物館逛累了在椅子上打瞌睡,不知道過了多久睡眼惺忪看著窗外,剛好雨後露出了陽光,揉了揉眼睛,突然覺得塞納河景很像一幅畫。然後走到印象派畫室,驚然的發現雙眼只要不對焦到畫作上,那一閃一閃的陽光跟河面的倒影就會出現在我眼睛裡,看久了雖然頭會有點暈,可是可以感受到畫中的大自然溫度,看梵谷的畫就覺得身處很熱的夏季,看莫內的日出就好像寒冷的清晨有一絲的暖意。

這幾年花比較多時間研究文藝復興前後的繪畫,今日重看印象派莫內的一生,在西洋美術史中莫內應該是重要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