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印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印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9/29

《西藏生死書》

其實,這本書我翻完了,有讀沒有懂,很像國高中背一堆東西,然後聯考也考過了,可是沒甚麼感覺,我想是我這輩子體驗太少吧!

From 中國‧西藏

人生無常!

輪迴也是宇宙萬物的一種常態,既然如此,生死也是在一種循環,人世間的得失,一切都是一種平衡,體認了這個,對死就沒有那麼懼怕,這是我自己的了解,說的簡單,要放得下應該很難吧!

看了書中的一些對六道景象的描述,其實跟舊約聖經的經典所描述的還真的雷同,我沒讀過埃及法老王的生死書,是不是也是類似呢?我想我目前沒有能力分辨,還是交給宗教信仰專家去解釋。1970年之後,塞斯的人就是神的理論,開啟了新時代身心靈的發展,這些,跟宗教都沒有很大的牴觸吧?

西藏生死書,描述了死亡世界與轉生時期的景象,是另一個世界的『旅行』指南,而這個旅行者是沒有肉身的意識體。

2010/09/06

《TO'GO雜誌》印度瓦拉納西‧菩提伽耶

今天收到這本九月號的雜誌,才想起幾個月前接到該雜誌社的記者說要採訪,印度之旅,於是找天中午跟他聊聊,就產生了這篇文章。嚴格來說,這篇文應該不算是專訪,是記者收集整理印度古城之旅,與我去的一點點經驗分享而已。

From 台灣‧台北

依照慣例,三個月後再把該文內容貼上來

我還一直說跟他說,我可以接外稿,只要發給我,我馬上就可以生文字照片出來。沒想到現在雜誌社經費那麼緊縮,不過相對來說,記者寫出來的品質比發外稿較好控制吧!而且他也整理的真的不錯。

2009/08/19

【新北市】編好點點印第二本平溪線,收到第一本印度的文庫本

今天收到了印出來的點點印的成品,質感不錯,字並不會太小,照片的顏色也沒有偏掉,可是整本『書』太小太薄,這是我覺得唯一的缺點,或許以後能夠製作64頁,或印大的文庫本比較好。


點圖進入電子書

《平溪線》鐵道之旅


點點印的實際大小比較,點圖進入電子書

《印度》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2009/08/12

【印度】點點印開站,與我的驚異行腳文庫本

前陣子點點印有辦活動,可以把照片藉由線上編輯排版,廠商就會輸出書寄給你。很幸運地被抽到一本免費試印,我把我前年去印度的照片與遊記編排出來,還沒收到成品,不知道效果如何?


點圖可進入電子書

點點印預計8月14日會舉辦線上首印的書展,目前國內這種服務的廠商好像還不普及,價格也有點高,大部分都是以相片為主,文字美編為輔的角度,而我編排的這本文庫本因為文字太多,可能文字會太小,我的編排不花俏(因為沒甚麼sense),照片選得也不多,等收到書再跟大家報告品質了。

希望點點印開站成功。

相關網站:
點點印 http://www.tintint.com/
好感動‧相簿 http://www.ingtouch.com/
Hypo http://hypo.cc

2008/06/27

【瓦拉那西】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交通工具

到印度去旅行一定有討價還價的經驗,這些嘟嘟車的駕駛可以賣的服務很多,彈性也非常大。我們在瓦拉那西的街道上叫車,最後選上了這個五顏六色的車子。


2008.4.3 嘟嘟車上的印度教小神像非常多

那天中午當我們一出現在瓦拉那西的街道,想當然爾很多司機就圍了上來,最後我們出的價太低,沒有一個司機肯載,於是我們就在街道上走走,最後遇上一台五顏六色的嘟嘟車,很奇怪的,他好像不太有意願載我們的樣子,我們表明只要不要亂載我們去買東西,他出的價格我們就接受。於是乎我們上了車,當然這傢伙又開始說要延長時間包車可以算我們多便宜之類的話,但是只要不鳥他,他也沒什麼辦法。

不知道為什麼在印度那麼大塊的土地上,街上的人車會那麼多,這傢伙的喇叭聲也非常具有特色,紅燈一停下來,街上的小朋友好奇的看著這車,但也或許是看我們這些觀光客,有個小孩子衝過來大概是要跟我們要東西,結果他爸爸一巴掌把他打下去,讓我看了很心痛,印象非常深刻。

印度人非常的具有彈性,那種沒有彈性一板一眼的司機反而成為我們最愛搭乘的車子。短短的幾天,遇上過喝酒意識不清亂鬧的司機,帶我們去免稅店的司機,帶去其他旅館的司機,朋友很多的司機,家門不幸的司機,不找錢的司機,除了這些,其實還是有很老實的司機。

2008/05/30

【瓦拉那西】甘尼許神

在印度的街上、車上、旅店、餐館到處可以看到神像,印度神話的神明眾多,印度人會隨著自己的喜好,把這些照片帶在身邊,就像偶像明星一樣崇拜。


2007.4.2 印度瓦拉那西的旅館

我最常看到的就是這個大象神,有時是以象頭人身來表現。甘尼許神是濕婆神和帕瓦蒂(雪山)女神的兒子,身兼富有與繁榮的象徵,擁有智慧與學問,能去除障礙帶來成功的現世利益之神,是印度教中膜拜偶像的第一入門首選。甘尼許是個矮胖、大肚子的男人,黃皮膚,四隻手臂,而且只有一跟象牙,手上拿著法螺、輪寶、棍棒、狼牙棒和睡蓮,有時會騎著老鼠。

有關這個象頭神的來歷有很多,最戲劇性的故事如下:濕婆神離家去修煉,雪山神女生下一個兒子,幾年後,濕婆回家見到有高大英挺的小夥子,誤以神女偷情,心中充滿醋意,把兒子的頭砍了下來。後來濕婆神知道闖禍後,去求毗濕奴神,毗濕奴神說:只要明天一早出門,看第一個動物將頭砍下,就可以安裝在他兒子的脖子上,他兒子便可復活。

這便是甘尼許的由來。

【吳哥】保護神毗濕奴 Mahavisnu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mahavisnu.html
【吳哥】濕婆大神的毀滅之舞 Siva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siva.html
【吳哥】濕婆大神修行娶妻與凱拉薩山的修煉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blog-post_27.html

2008/02/28

【德里】第一眼

前往印度的第一個早晨,一打開旅館的門口,撲鼻而來的牛糞味道,到處飛來飛去的蚊蟲讓我馬上又關上了門。


2007.3.31 來到印度德里的第一眼

然後我拿出了相機猛拍,沒有焦點,沒有主題,只要按下快門就好像完成了旅行的目的。走在街上滿滿的各式各樣的人,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一起生活,此起彼落的喇叭聲就是他們溝通的模式,叭啦叭啦的交談聲,微笑的臉到處可以看到,還有脫光腳ㄚ想要融入這裡生活的西方長期背包客,坐在餐館發呆一整天的觀光客。

印度應該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階級制度的傳統一直到現在還無法打破,人口眾多教育無法普及,語言眾多大家各自表述,而確確實實地這些人同時存在這塊土地上,而且彼此還生活在一起。街道到了晚上變成一個大通鋪,天一亮就變成市集,牛到處亂跑,但主人就是會找到擠牛奶賣錢。

在回台灣的機場,遇到一個剛退伍的台灣背包客,用著流利的英文述說著這一星期的觀察奇蹟,我跟他一樣,心中充滿了問號,是怎樣的政府可以管理這樣多樣的人民,而怎樣的人民可以透過選舉制度選出這樣的政治人物?

【德里】舊城區 Main Bazar 大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4/blog-post_601.html

2008/02/22

【印度】大吉嶺的火車與紅茶

剛收到這張明信片還不知道是大吉嶺來的,木馬這回過年跑到印度去了。


2008.1.31 木馬:大吉嶺的登山火車令人興奮不已

紅色旋轉木馬:來自大吉嶺的汽笛聲
http://red-pony.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2.html

大吉嶺?我只想到紅茶,剛剛寫在網路上查一下大吉嶺有甚麼來頭,不小心花了90分鐘看了一部美國人在印度大吉嶺拍的片《穿越大吉嶺》,描述三兄弟為了找回親情與父母的懷念,在前往大吉嶺火車上的一些見聞,這部片得到2007年威尼斯影展競賽、紐約影展開幕、倫敦影展閉幕片殊榮。

《穿越大吉嶺》官方網站
http://www.foxsearchlight.com/thedarjeelinglimited/
大吉嶺 -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5%90%89%E5%B6%BA&variant=zh-tw

大吉嶺的茶葉和鐵路聞名,茶葉種植是19世紀由英國人發展起來,培育出優秀紅茶雜交品種和發酵技術。英國殖民開發的過往,讓我想到了台北大稻埕茶業。

2007/11/22

【倫敦】南亞印度@大英博物館

今年去了吳哥窟與北印度,所以對印度這一區的文化特別有興趣,不過整個看下來,印度神話比希臘神話更難懂,翻譯成英文讀音更難了解,看下來還是一頭霧水。


約西元1000年/哈里哈拉的雕像,是毗濕奴(Vishnu)與濕婆神(Shiva)的合體

【吳哥】保護神毗濕奴 Mahavisnu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mahavisnu.html
【吳哥】濕婆大神的毀滅之舞 Siva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siva.html
【吳哥】濕婆大神修行娶妻與凱拉薩山的修煉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blog-post_27.html

印度在西元前8000年前就有人居,但一直到西元前3000年才發展出多樣的城市文明,發源地是印度河流域,目前還有一些印章上面的文字還沒有被解密。西元前1900年印度河文明衰弱,往西北印推進,有些部落使用的是印歐的語言。西元前500年,比較東方的恆河文化崛起,釋迦牟尼從瓦拉那西地區崛起,成為佛教世界的發源地。

印度的三個主神是毗濕奴、濕婆神跟梵天,這個雕像是兩神的合體,那就是非常無敵,經常看到日本卡通有合體的概念,不知道是不是緣自於印度?

2007/08/20

【印度】火車站與機場

到達印度國際機場的第一眼,就看到蒼蠅滿天飛,連坐下來都不趕坐,腳抖動不停怕被蚊子咬,然後終於了解為什麼剛剛飛機降落前要噴殺蟲劑了。


2007.4.5 阿格拉火車站 Jenny 攝影

機場是到了一個國家的門面,不知道為什麼印度人故意把入境的門面弄得那麼慘,灰暗的燈光、破掉的沙發椅,還有很多蒼蠅飛來飛去。

機場還有一些管理,把很多人阻絕在外,去印度的旅行都要體驗坐火車,坐夜車還好,晚上沒有那麼熱,但是白天熱得要死,電風扇吹出來的都是熱風,我們依照時間表到阿格拉的火車站去等,但是等了5個小時,看到睡在火車站的人們起床,折好棉被,然後在刷牙梳洗,全部在車站內完成。這一段在我看《深夜特急》這個DVD的時候特別有感覺,男主角還體驗了一晚睡車站,基本上蚊子蒼蠅是最難克服的,我們在車站等車期間把所有防蚊液都塗在身上還是沒有用。

而意外地,到了印度國內線的機場,裡面窗明几淨,沒有蚊蟲,比我們的國際線還要明亮,讓我有莫大的錯覺,以為離開了印度。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幾年印度的航空業崛起,很多有錢人用飛機旅行來節省時間,對我們來說,國內線的機票費用比台灣的國內線還要便宜。上了國內線飛機的廣告,也是航空公司的老闆打扮的時尚前衛親自出來代言。

最後要離開德里的時候,我們從國內航廈轉巴士到國際航廈,想說省一晚的住宿費用,就睡在機場的椅子上就好,沒想到好像天堂掉到地獄般,雖然出境比入境大廳好得多,地方也很大,我們故意找了冷氣很強的地方以為蚊蟲會少一點,但是怎樣換地方都一樣。

這就是印度!

2007/08/14

【倫敦】深夜特急

似乎是我第一次介紹日劇,本來在兩三個月前看到這套書出版,很想買下來閱讀,可是一看到厚厚的三本,就打了退堂鼓,但經過光華商場的時候,居然看到有這套日劇,就買了這部十年前拍的影集。



一直沒有時間,於是跑到清境農場的民宿開始認真的看這片,雖然有些人說影集跟原著相差的十萬八千里,但是用幾個小時換取豆子般的小字,還是非常值得的。男主角一個無厘頭的遐想,說要從印度德里一路坐巴士到達英國倫敦,這樣的念頭想起於是就開始行動,沒想到坐飛機到了香港後,一路上漫無目的的遊走,到達出發點德里竟然已經花了五個月。

旅行途中男主角一直想著旅行的意義、目標,看著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越是旅行越沒有答案,遇上中年失業的日本歐吉桑藉由旅行找尋生活的目標,在羅馬遇上護照的竊盜集團,最後得到貴人相助,到法國馬賽意外的女友出現二日,但是旅行一年多的男主角與女友兩人竟然無法溝通一起到倫敦,男主角還是一人走完全程,這樣的轉變,都是那麼的無法預測。而看了這部片的同時,也可以複習自己曾經去過的景點,或者是未來想要去的地方。

下個月的我就要一個人去倫敦流浪了,雖然不能有像男主角這樣的豪情賭注,放下所有的一切出走,但也是一個星期的旅行,我的目標就是去倫敦免費的博物館把頭腦灌爆。

有一些朋友過幾天就要去印度的加爾各達做義工旅行,還有從北京到巴黎騎著單車的 Deray更是現在進行式,無論這些旅行有沒有目標,我相信都會有不少的收穫。

Jessica 隨意想:八月‧印度‧垂死之家
http://blog.yam.com/jc426/article/9415378
Deray 的北京到巴黎 單車旅行 2007年 再次追逐冒險
http://btp.deray.org
《深夜特急》風靡日本二十餘年的自助旅行重量名著
http://www.eslitebooks.com/exhibition/070524_night/index.shtml

2007/07/09

【印度】科技運用在印度旅遊@PC Home life

上個月交了一篇稿給 PC Home 雜誌的編輯,我看到我寫的文字,自己都快睡著了。但是神奇的編輯居然可以把快睡著的文字編成很有趣,我要多多學習。






2007年7月份的 PC Home 雜誌有兩本,文章照片是刊載在 PC Home life 那一小本,賣個關子,其他頁的掃描圖片過兩個月再貼上來,主要是寫科技運用在旅遊上的應用,大家有興趣就去買雜誌吧

《印度》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9132.html

*印度簡介

這幾年來印度的軟體工業發達,又是古文明帝國,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在這裡都有留下建築遺跡,加上英國航海帝國的殖民統治,印度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社會結構,是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原因。

印度的歷史悠久,多半人去北印度玩是欣賞蒙兀兒王朝的伊斯蘭建築。來自中亞的突厥人在16世紀初建立了蒙兀兒帝國,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以阿格拉為首都,並在德里附近建設了許多的城堡,但帝國的統治同樣因地方的反抗和統治者的殘暴而迅速衰落,強大的航海帝國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西方殖民者卻蜂擁踏上印度這塊大陸,為爭奪印度而發生激烈的衝突。1877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帝國的皇帝,1911年,印度帝國的首都由加爾各答遷往德里。

1757年,蒙兀兒帝國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爆發了普拉西戰役,印度戰敗逐步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統治權。

反推印度的古文明可以追朔到西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創造的文明,這個文明也被稱為印度河文明。不過該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時候突然衰落,衰落的原因在考古界則莫衷一是。

西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北部的恆河與當地人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這一文明相對於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來說晚了幾個世紀。雅利安人為了區別本地土著,實行種姓制度。

西元前325年,阿育王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半島,但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立刻分崩離析。此後印度就進入了一個分裂的時代,各種宗教在這段時期開始興起,包括佛教和印度教。一直到西元8世紀,阿拉伯人開始入侵印度,引進了伊斯蘭文化。11世紀開始,突厥人開始入侵北印,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不過德里蘇丹國的勢力逐漸衰微,無力控制龐大的印度北部,印度逐漸又進入了分裂的時代。

2007/06/09

《印度》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我本來想要挑一張照片來代表這次的旅行,可是居然挑不出來,底下這張是無名一哥 CGS 幫忙找的。這張照片在瓦拉那西的高樓頂上往下拍當地人的屋頂生活百態,我在此地呆了兩天,大部分的時間在發呆,最大的啟發就是『這裡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小孩起床就是要打掃,其次才是梳洗。

這次我們印度自助行程是台北→直飛德里→飛瓦拉那西→火車阿格拉→火車齋浦爾→飛德里→直飛台北。其實短短的八天花在交通的時間很長,尤其是坐火車,不過這也是體驗、觀察的一種方式。

印度有14種流行的語言,鈔票上就有15種文字,到了德里第一眼就看到破爛的國際機場,蚊蟲滿天飛,事後才知道國內線機場都很好,最爛的就是國際入境大廳。第二眼看到滿坑滿谷的人民睡在路邊﹔第三眼看到動物在街上跑來跑去;最後在齋浦爾看到野豬在路上到處吃東西,拉車的駱駝、取奶的牛羊,還有馬、猴、鼠等動物,其實去了印度,才深刻知道人與動物的關係。

這幾年來印度的軟體工業發達,又是古文明帝國,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在這裡都有留下建築遺跡,加上英國航海帝國的殖民統治,印度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社會結構,是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原因。

勉強挑了100張去印度拍的照片,每次看完了還想再去多拍,很多事情難以體驗,或許未來有機會吧?喜歡照片的朋友請進入下面網址在該張照片下留言,留言必須用 gmail 的帳號登入,我會印出照片寄給留言的人。


印度‧精選100
http://picasaweb.google.com/writers.idv.tw/xpQmPH

城市地圖(印度地圖不發達,可以出發前列印出來)
德里: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t=h&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1cefc79f6128b1&z=13
瓦拉那西: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t=h&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1fe1048ad34d8e&z=12
阿格拉: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t=h&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90615ec9e6dd1&z=15
齋浦爾: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om=1&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dcba6f99afc19&ll=26.920233,75.82901&spn=0.203263,0.379715&t=h&z=12

維基百科:印度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B0%E5%BA%A6&variant=zh-tw


2007/06/05

【齋浦爾】琥珀堡 Amber Fort

琥珀堡是齋蒲爾的重要景點,沿著山脊建立的城牆防止敵人來犯,綿延不斷的防禦城牆偶而會有一些城門開放參觀,到了琥珀堡,一股壯觀的氣勢在眼前。


2007.4.6 (點照片進入相簿有更多照片)

這裡有吉普車或大象載客上城堡,不過看起來只有一小段路,不知道為什麼要花錢上去,沿著樓梯上行,原來是艷陽高照,很熱無遮陽的設施,所以比較難行,路程倒是非常短,半途可以看到吹笛子引蛇出來的藝人。

到了頂端往下望,看到這裡真是一個良好的制高點,一邊是蓋滿房子的山谷,另一邊則是綿延不斷的長牆,每隔幾公尺就有一個哨站,琥珀堡內有伊斯蘭的傳統建築元素會客、公眾大廳,也有涼廊等等,但是重要的是這裡像個迷宮似的,據說若是被敵人攻入,軍隊可以藏在密道內而不被發現,我在裡面亂晃拍照,小小的迷路一下。

琥珀堡之所以稱為琥珀堡,是因為虛什瑪哈勒(Sheesh Mahal)這個宮殿四壁都鑲著琥珀寶石,在黑暗中只要點一隻小小的蠟燭就可以透過寶石的折射而讓整個照的非常漂亮,這裡的建築型態更阿格拉的泰姬陵非常類似。而另一旁的幾何似花園綠意盎然,一點都不像身處沙漠地帶,皇宮裡更有地下水道可以消暑,來訪王公貴族可以馬上去除熱意。難怪城內外需要很多水庫的設施。

1592年此地的王公開始建造琥珀堡,長達125年才完工,18世紀往南11公里遷都齋浦爾後這裡就廢棄,目前有部分還在修復中。可以看到野豬、牛、大象等動物因為受不了酷熱的氣候,整個泡在河水裡。回頭看看多樣的蒙兀兒及卡其哈瓦朝代的精緻建築風,印度真是個什麼都混雜在一起的國家。

2007/06/04

【齋浦爾】風之宮殿

風之宮殿是齋浦爾最著名的景點,整個是紅色的立面,很高很薄。一到了齋浦爾就發現這裡很像沙漠,沙漠之中整個城市都是紅色的建築,而且除了駱駝外,路上還有很多野豬,這是我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個印象。


2007/4/6

齋浦爾的市中心是非常整齊乾淨的平行街道,我想應該是整個皇宮城堡重新規劃的結果,反而是接近火車站、巴士站的區域街道比較像印度風格,歪七扭八的。1876年,當時的番王為了迎接英國王子的到訪,把整個城市漆成粉紅色示好。而這個城市聚集拉賈斯坦省的商人,成為購物天堂。

齋浦爾的主要城區是1728年國王委託孟加拉的建築師規劃,象徵宇宙九大分土的長方形區域,建築風格融合印度廟、蒙兀兒伊斯蘭建築風格及耆那寺廟的特色,而且當時的地下水道系統也是非常先進。主要觀光景點有城市皇宮博物館、天文台、現代美術館、公共花園等。

以上這些知名的景點,我們都沒有去,因為在番王行宮休息太久,到了這些景點都關門了,倒是城牆內有非常多的動物可以合照,駱駝、馬、大象還有樂隊等等,一下嘟嘟車就可以感受到搶生意的力道是來印度最激烈的,但是,我覺得這裡的人應該比德里、瓦拉那西的人還要富裕點。而風之宮殿的周邊有賣不少布料、涼鞋還有設計感的寶石項鍊等等。

風之宮殿是1799年開始興建,主要是宮中的女妃不能讓外人看到自己的容顏,又想要一窺這世界的人來人往,所以站在這些窗戶後面。

2007/05/30

【齋浦爾】番王的行宮旅館

想說旅程的最後一天,就住好點的旅館,所以訂了這家貴族打獵的行宮。從阿格拉坐了快六個小時的火車才到齋浦爾,從熱騰騰的火車跳下來,直奔旅館。


2007.4.5 旅館內的照片翻拍(點相片進入相簿有更多照片)

一進旅館果然就好運氣,因為經理在電話中確認有最低價的房間,但是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沒低價房,於是他給了較好的房間,但用最便宜的價格。我一直很懷疑昨日他根本就沒有紀錄我們的資料,一切都隨隨便便的感覺。

在房間裡吹冷氣真是舒服,然後又在旅館餐廳吃了下午點心及果汁,果然果汁裡面就有蒼蠅,要求換了一杯之後還是一樣,我們很怕頭上包著頭巾的服務員翻臉。在滿是假琥珀的餐廳裡面用餐,四周銀光閃閃,感覺很貴族,是因為齋浦爾此地最有名的皇宮就是琥珀堡吧!

看看旅館四周的擺設,古老的東西特別多,一幅幅的照片述說這個旅館家族的歷史,有英國女王來訪、黛安娜王妃及查爾斯王子的合照,還有貴族狩獵後的照片,一個個頭頂包著頭巾,顯然都是信奉錫克教的打扮。

英國殖民時代的印度為了快速取得政權,曾經大舉的利用討好在地的番王,讓出國營事業的經營權,所以番王貴族的事業很多,本以為這家旅館是因為沒落才把所屬的行宮撥出部分作為旅館的經營,但是我們問了這個經理人,他說老闆正在環遊世界,沒時間回來照顧他的事業。

Bissau Palace 旅館網址
http://www.bissaupalace.com

2007/05/29

【阿格拉】Joney's Place 有台灣味的當地料理

在印度的第三個城市阿格拉,上午中午都是在旅館用餐,晚上實在不知道要去哪裡,同行的朋友出發前有做過功課,走到街上去找這家餐館,對餐館選擇異常小心的我們看到門口本來不敢進去!


2007.4.4

這幾天在印度吃東西,只能挑DK介紹的餐館,經常是特地叫嘟嘟車從觀光點直接坐到餐館,一進去果然都有不少的老外,對於街上的冷飲,實在非常的小心。我們一看到這家餐館沒有客人,門口雖然已經比在瓦拉那西的餐館乾淨了點,可是還是非常的可怕。

老闆看到我們非常猶豫,問我們從哪裡來,當他一知道是台灣來的,馬上拿出台灣人到此一遊的留言本,翻了幾頁都是背包客或自助旅行來此用餐後稱讚的留言,不過會不會拉肚子,我想這些人應該沒有機會留言吧!

老闆非常熱心,不知道為什麼到過韓國一陣子?一個小小的廚房就變出一大堆的食物,而且還具有台灣風味,可能只是不辣而已,或許也是肚子餓,但東西真是好吃!

牆上有他當年當兵的照片、國王的照片,角落有拜印度神祇。臨走前,我在留言板夾了張水瓶子城市旅行的名片。

Joney's Place:Kutta Park, Tajganj, Agra 282 001

2007/05/16

【阿格拉】泰姬陵

這趟旅程最期待的就是到這最美麗的陵寢,清晨從火車上看到河邊霧光後的朦朧建築,然後上午在阿格拉紅堡裡看到沙賈汗晚年眼中的泰姬陵,這希望能快點一探究竟。


2007.4.4

我們等到下午三點多太陽不那麼大才進去,雖然這樣太陽還是很毒辣,走到大門口還沒看到白色的建築,光從前門的紅色城堡看進去,就開始驚嘆,然後一看到白色大理石建築主體,大家都:哇!眼睛睜的大大的。

泰姬陵於1631年開始興建,耗費23年才完工,樣式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亞伊斯蘭教的建築特色,這建築的原料來自亞洲各地,有白色大理石、碧玉、土耳其玉、琉璃、藍寶石等等。鑲崁、浮雕、格子窗、對稱四造型、可蘭經書法等等裝飾元素,讓沒有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即使只看這些幾何狀百看不厭。

究竟是怎樣的女人有如此的魔力,可以讓國王傾全國的財力來建設陵墓,而且沙賈汗在第二任的波斯妻子過世後也沒有再娶,據說難產而死的泰姬‧瑪哈在死前要國王立下誓言幫她遺留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並且終身不再娶,而國王真的做到了,是非常痴心的一個人。

在這裡待到了黃昏,陽光照到白色大理石瞬間變成了金黃色,突然跳出一個印度阿伯,帶我們到各個角度去拍照,雖然陽光的角度都不錯,但是回來挑照片卻沒有一張可看,不是被樹擋到,就是照不到全景。最後阿伯要價盧比200,我們只給了盧比50。

據傳聞在這座陵墓對河沙賈汗還想建造一座黑色的陵墓與泰姬陵對望,而妹尾河童在窺看印度這本書有把假想圖畫了出來。至今我還經常從衛星空照圖看看這個地方,好像那塊地是有空出來,不過沒有實體建築建在上面。

衛星圖:印度‧阿格拉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t=k&om=1&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90615ec9e6dd1

不知道在月光下的泰姬陵又會是怎樣的顏色呢?據說是浪漫的紫色。

2007/05/15

【阿格拉】囚禁父王的紅堡

到阿格拉進入旅館前,本來想住在在紅堡附近,想說進火車站,走路就可以到,後來還是住到泰姬陵的附近,原來那一區是外國人的旅館區,入夜後是管制當地人進出,在此守衛的是大批的軍警人員。

From 印度‧阿格拉
2007.4.4 阿格拉‧紅堡

於是入住旅館後,我們再叫人力車慢慢地又回到火車站附近的紅堡,一到入門口看,以為又回到德里的紅堡,外觀看起來真是一模一樣,裡面有國王接待外賓的公眾大廳,中央有一個寶座,鑲著孔雀裝飾,整個紅堡內大部分是白色大理石的建築。

阿格拉從 1526年蒙兀兒王朝建國以來就是首都,1565年阿克巴大帝擊退敵人所佔領下的碉堡,慢慢地把行政機關建立起來,所以阿格拉紅堡內有一些皇宮,到了第五代沙賈汗才完成堡內所有的建設。

沙賈汗花了很多人力建築這裡,以及亞穆那河對岸的泰姬陵,更想把德里巨大的紅堡建設完成。但是因為生病,兒子又奪權,最後把沙賈汗囚禁在阿格拉紅堡,每日遙望泰姬陵,於1666年過世,與第二任妻子合葬在泰姬陵。

蒙兀兒王朝國王列表
o 巴卑爾 Bâbur(1526年-1530年)
o 胡馬雍 Humâyûn(1530年-1556年)
o 阿克巴 Akbar(1556年-1605年)
o 賈漢吉爾 Jahângîr(1605年-1627年)
o 沙賈汗 Shâh Jahân(1627年-1658年)
o 奧朗則布 Aurangzeb(1658年-1707年)


來觀光的伊斯蘭教徒‧未婚女生要全身包起來

【德里】沙賈汗國王的鎖@紅堡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4/blog-post_09.html

2007/05/13

【阿格拉】瓦拉那西來的夜車

從瓦拉那西開出的火車,一天一班次,經過阿格拉、齋普爾等,終點應該是孟買(還要查證),計算瓦拉那西到阿格拉的直線距離不過500多公里,居然要開到14個小時的火車,真是有點不可思議!一趟車到達終點就要花三天的時間。


2007.4.4 火車內外的幾個景

體驗過後才知道,印度的鐵路非常的複雜,光是鐵軌的規格就有三種,所以同一種規格的火車就是要等會車才能繼續走,等來等去時間就被等掉了。據說會造成規格不統一的原因就是當時印度統一的時候必須要靠地方的番王的支持,而在地的番王經營很多國營事業,鐵路就是一項很大的利益,導致這些規格無法統一。

既然有不同寬度的鐵軌,也據說在阿格拉的火車站有大鐵軌內有小鐵軌的現象,可是我們觀察了老半天,實在沒有找到這個有趣的景象。

火車內的臥舖是六個人面面相坐兩排椅子,最上層已經有一層床,要睡覺的時候靠背往上拉,用鐵鍊拴住後一排就變成三層可以睡的床,而兩排就可以容納六個人睡覺了。至於另一側靠窗是兩個人的座位,要睡覺的時候上下有兩層供兩個人就寢。頂頭有三個電風扇服務一個區域的八個人。

即使是很大的空間,我的腳還是在晚上踢到不少來來往往販賣食物的人,其中比較可怕的是還有荷槍實彈高大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