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北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北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2/10

【台北】歐巴桑、觀光客的聚會@蜂大咖啡

踏入蜂大咖啡,跟隔壁南美咖啡有股一樣的氣味,在門口先買個手工酥餅,然後進去點一杯冰滴咖啡。門口一袋袋還沒烘培好的咖啡豆,還有在壓克力透明箱子裡烘培好的豆子,門前紅男綠女逛街來來往往,一進門到了店裡面,所有景像大不相同。


二樓望出去蜂大咖啡有著跟南美咖啡一樣的景致

地址:台北市成都路42號
電話:02-23719577
網站:http://www.fongda.com.tw

時光彷彿凝結,一群白髮歐巴桑用台語話家常,一下是討論自己年輕的時候多會穿衣服,一下又跳到兒孫媳婦的話題,像極了小時候母親在雜貨店門口的話題,我想像這樣的話題能夠講三十年而不膩,除了喜歡湊在一起的人之外,還要有這樣適合的場地與氣味。



這裡最有名的應該算是冰滴咖啡,用冷水慢慢地滴過磨好的咖啡豆,需要10個小時,好喝的冰滴咖啡不但咖啡因不會過多,也不傷胃、不酸澀,冰滴咖啡很不好控制品質,有時會發酵或產生酸味,有時味道又太淡,來這裡點杯冰滴咖啡,或是冰淇淋咖啡,都是很棒的選擇。另外,在一樓門口買綠豆糕、鮑魚酥,中式點心配上西式咖啡,別有一番風味。

1956年,第一代的老闆曹志光先生本來事經營「蜜蜂大王」養蜂事業,賣蜂蜜蜂王漿等,把蜂巢養在成都路公寓的陽台上,然後外銷到國外的公司工廠加工。後來因為被蜜蜂咬到住院,又很辛苦,所以轉經營咖啡館生意。曹志光的小兒子曹世華回憶,那段養蜂的歲月是難忘的童年記憶。現在,曹世華是蜂大咖啡的第二代老闆。

也是學音樂的老闆曹世華曾經實驗過放一些音樂,但是音樂放得越大聲,客人聊天聊得越大聲,放音樂好像沒有甚麼用處,至於二樓有貼一些音樂的磁磚,我想是老闆想要傳遞的氣息吧!

老店的故事說也說不完,有每天都來報到的退休軍人老伯,那個誰談過戀愛的椅子,摔不壞的咖啡壺,說也說不完......。如今,拿著觀光地圖手冊的外國人,進門來感受咖啡香,希望能帶回老台北的歷史感回去。

如今蜂大咖啡館一樓二樓都有重新裝潢過,一陣陣的咖啡香,窗明几淨不失當年的氣味,仍維持著傳統跟任何服務人員都可以點咖啡,咖啡上桌收錢,員工與老闆的信任關係,還有長期在此工作的服務人員是老店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吧?

2010/12/23

【台北】老朋友見面聊天的所在@南美咖啡

總覺得西門町這個地方是國、高中生來玩的地方,反而忽略掉了存在這裡很久的老店。南美咖啡,進來品味的大多是有點年紀的人,往往是老朋友坐著聊天,或是獨自看報的老人,搭配著有點年紀的歐巴桑服務人員,這裡有一股濃厚回家的味道。

台灣‧台北

我想是一種習慣吧?一個人來的大叔,把所有報紙前前後後都看完了,坐在窗邊好像坐在家裡一般自然。兩個大叔面對面坐在二樓聊往昔,兩人似乎許久沒有見面,但是對這裡十分的熟悉。三位大嬸好像是來開同學會,那要的笑聲好像回到少女時代,但有時候又東家長西家短,好像在少女與歐巴桑間擺盪。隔壁桌一個大叔與一個大嬸閒話家常,但是似乎不像是夫妻,好像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或許年輕的時候曾經是男女朋友吧?

我點了肯亞AA,期待聞到花香的滋味,但是這杯初喝下去感覺不出來這樣的濃厚味道,慢慢地沉澱後,那種沉靜的花香味從喉嚨中透露了出來,原來這杯咖啡跟這家店一樣有歷史的口感。

我在一二樓的閣樓間看著一位大嬸忙進忙出,另一位很熟練的把豆子丟到磨豆機後,用虹吸式咖啡壺煮咖啡,然後端上桌,這過程不到一分鐘,看了許久,離開前,我忍不住買了一個電動磨豆機,老闆很細心的教我怎樣操作,以往我都是用手轉磨咖啡豆,享受磨豆期間的咖啡香,這回我終於要進階到電動時代了。

地址:臺北市成都路44號
電話:02-23313689

1959年王振富先生和妻子開設麵包店,友人介紹咖啡事業,於是1962年在成都路44號開業的南美咖啡,堅持自己烘焙咖啡豆,如今已快50年了,老闆王智傭承接父親事業,在原地方保存著同樣的咖啡香,店內還賣煮咖啡的所有器材,我在別的咖啡館問磨豆機的時候,都叫我到南美咖啡來問問看,可見當年這種時髦摩登的玩意,南美咖啡可是非常札實的走來,始終如一。

2005年末,懷念南美咖啡香--台灣咖啡第一達人王振富先生過世

2010/06/28

【台北】《武昌街一段七號》簡錦錐說不完的故事@明星咖啡館

上星期 Eureka 接了一篇雜誌稿要以文學的角度來介紹明星咖啡館,我其實很少做人物專訪,會寫的人物都是多年的好友或網友,要採訪這樣有特色與故事性的傳奇人物還是第一次,不過主訪是 Eureka,所以我就在旁邊搭腔就好。

From 台灣‧台北‧台北城

簡錦錐先生的母語是台語,可能我們都用北京話跟他對談,看他很吃力的轉換一些日本時代的日語,有時他又會落許多的『英文』,可見這家咖啡店的主人翁在年輕的時候學習能力非常強,能夠開這家具有『俄羅斯』風味的咖啡館與麵包店,他非常感恩當年出資的俄國皇族後裔,並照顧他到老死,並常常去他墓地回顧。

簡先生是非常會做生意的人,做生意不求做的大,但都要存有社會責任,非常的實在。曾經有幾家俄國餐廳經營不下去想要他去經營,他都拒絕了,因為他覺得經營特色餐廳太累,凡事要自己親力親為才會成功。談話的中間他說了好幾次『以下講的這些話,請不要寫出來』,真的講了好多秘訣,真是行行有行行的訣竅。

在我問到在1970年代咖啡館的經營多半帶有色情的色彩,問他如何讓人擺脫這樣的印象,他說咖啡館的椅子很矮,而且燈光很亮,窗戶透明,這樣的空間誰還敢在裡面摸來摸去亂來。他對來此寫稿的文人特別的禮遇,這些人經常點一杯咖啡就坐上一整天寫稿,他也不在意,而緣份就是這樣的奇妙,曾經有位畫家在此過生日受到簡先生送的蛋糕招待,至今蛋糕盒還收藏好好的,簡先生的孫子柏毅因為辦畫展無意間又遇到那位畫家,剛好送去明星麵包店做的蛋糕與餐點,讓這段歷史被重新翻了出來。而明星咖啡館在這些文人的眼中,是不是可以媲美巴黎的雙叟、花神咖啡館呢?

後來到了 1980年代,台灣股市狂飆,在台北城中眾多的號子,投資族中午就來明星咖啡館用餐喝咖啡聊天,當時的黑道看這裡門庭若市,就來賣茶葉索取保護費,簡先生一點都不緊張的拿出白紙寫下合約,約定這家店願意頂讓給黑道經營,但是前提是要照顧當時創辦咖啡館的俄國人,並且按時發多少薪水給員工,後來黑道就放棄不再來索取保護費。這家在城隍廟前的咖啡館,是當時做生意人忌諱開店或是居住的地點,在簡錦錐先生的堅持下,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More about 武昌街一段七號

【台北】《一閃一閃亮晶晶》與明星咖啡廳的故事

今年暑假,簡先生就要去俄國考察,未來明星咖啡館改建後的地方重新經營時,可以更有俄國當地的特色。

2010/04/19

【台北】《一閃一閃亮晶晶》與明星咖啡廳的故事

上個星期去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試映會,是講述自閉兒與家庭的故事,剛好帶到明星咖啡廳創辦人簡錦錐的外孫,李柏毅雖然是自閉兒,但是畫畫的天分卻是個天才,雖然是個沉重的記錄片,但也讓我們探究到了自閉兒活在自己的異想世界中。

From 台灣‧台北‧台北城

去年也看了《武昌街一段七號》這本書,就是描述簡錦錐在1949年認識俄羅斯皇族後裔艾斯尼先生,合夥開設 ASTORIA 明星西點咖啡廳,1961 年獨資經營後陸續研發各種蛋糕與麵包。因為簡錦錐先生早年考上第一志願的大學,因為經濟問題不能繼續求學,因此對來咖啡廳寫稿的文人特別好,許多文學家都到此伏案寫作。

1987年,處於股票號子附近的咖啡廳來了很多追求金錢的股票族,簡錦錐毅然決然的把二三樓咖啡廳停業,這時柏毅剛好出生,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四處求醫,希望柏毅的自閉症能夠有所改善,接觸過各種的治療方式,騎馬、游泳、唱歌、彈琴、國台英語都會,並且在畫畫上創造了一片天地,我看到記錄片中他在明星麵包店打工,很快速的折著放麵包的紙盒,很有禮貌的喊著歡迎光臨的聲音,不知道柏毅的出生,對他們家來說是否是份禮物呢?



或許每個人都有時會有自閉的現象,看到片子一開始三個自閉兒的母親互相取暖成為好朋友,而三個小孩自閉的現象又那麼不同,看到三個小朋友要成為好朋友,又要提早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心裡其實非常不捨,一般人不需要那麼早社會化,有時候會選擇逃避不想要接觸的人事物,可是自閉兒好像就要更勇敢的去面對,家庭的成員也無可避免。

我在明星咖啡廳的二樓,自閉的看著電腦,也伏案寫著部落格,看著對面的城隍廟的香火,想想簡錦錐這一輩子的遇見,2004年在一堆文人與鄰居的連署下,2005年咖啡廳重新開張,現在又面臨樓房的改建,我不知道這樣的包袱是不是太大?在明星咖啡廳留下了許多故事,而這故事中還有許多人繼續寫下不同的故事,想想這樣也真夠感人的了。

更多故事:
葉倫會的部落格:現存台灣最早的西點麵包店-明星麵包店
李柏毅的彩虹世界
明星咖啡廳

More about 武昌街一段七號

2009/09/18

【台北】紅樓的探戈

繼上次去拍攝佛拉明哥舞後,有朋友在跳探戈,我又厚臉皮的跟去拍攝,這次可是國際性的探戈嘉年華,一系列活動要連跳八天,今晚主題是中國風舞會在西門町的紅樓。



我從沒進去過紅樓的二樓,紅色的燈光打在紅磚上,整個場地都復古了起來,阿根廷的舞會跳舞時由男士的帶領,隨著節奏很即興的隨著音樂起舞。現場不少外國人,不用透過言語,就可以很有默契的跳舞,一段舞是不是就知道對方的心情故事呢?

問 : 阿根廷探戈與一般大家認知的國際標準舞中的探戈有何不同?
答 :
(1) 音樂不同 : 標準舞的探戈音樂可以說是伴舞用的音樂 , 特別強調節奏 , 但卻少了旋律的變化 . 阿根廷探戈的結構非常完整 : 一首探戈會先有個前奏 , 之後進入主旋律 . 中間一定會有一段抒情的慢板 , 最後以快速的變奏結束 . 這音樂的豐富性都可以反映在舞蹈上面 , 以即興的方式詮釋出來 . 因此跳阿根廷探戈 , 對音樂的詮釋很重要 .

(2) 目的不同 : 學習國際標準舞的朋友多半著眼在表演跟比賽 . 為了達到更好的表現 , 也往往會找固定的舞伴做練習 . 阿根廷探戈雖然有 show tango 的選擇 , 但絕大部分的人 ( 我指全世界的阿根廷探戈舞者 ) 都喜愛 salon tango 遠勝過 show tango , 原因是 salon tango 可以讓男人與女人之間產生非常細膩而深入的溝通 . Salon tango 的舞姿是非常親密的 , 男女的上半身是緊緊依靠的 , 即使不認識的人也是如此 . 在即興的過程中 , 男人的帶領 , 女人的跟隨 , 都是靠身體的接觸來傳達的 . 這種舞蹈的方式可以帶來的感動 , 不論 show tango 或是標準舞的探戈都無法達到 .

原文:http://www.tangotaiwan.com/ch/ch-culture.html

【台北】米拉索佛拉明哥教室的練習曲
台北‧探戈‧工作坊
第七屆亞洲(台北)探戈嘉年華

舞會結束已經凌晨兩點,看到所有的舞者還依依不捨不肯回家,今天的中國風好像到了1930年代的夜上海。

2008/10/05

【台北】本願寺台灣別院@萬華406號廣場

走在西門町附近的中華路上,可以看到有一處公園,公園內還保有一些本願寺的遺跡,留下來的日式建築還混合歷年來修補的痕跡,可以看出這座寺廟外歷經了怎樣的年代!


1925年,本願寺旁的輪番所

這個輪番所在1924年被燒毀,次年又重新建,這個鄰近西門外的這塊土地從日本時代一開端 1899年起就成為淨土真宗規劃興建傳道的地方,後來慢慢把鐘樓、會堂、寺廟主體等蓋起來,一直到 1933 年才完成,當然這三十幾年的歷史很難查的明白。


1933 年完工的仿唐式建築

整個台北城在二次戰中嚴重的轟炸,日本戰敗後,這裡改為理教總公所,看上面這張老照片,可以知道整個寺廟周邊都成了大雜院,1975年一場大火把寺廟燒毀。後來中華商場拆掉,鐵路地下化,火車在附近的喧鬧也走入了歷史。

歷史的遺跡已經不在,只留下一片遺蹟讓人回憶,告示牌也模糊不清無法細讀,上面寫的萬華406號廣場、台北別院,沒有用任何艋舺或日本時代舊名,是誰在敘述誰的歷史?對於這片土地的歷史,我們要努力的還要更多!

2008/09/12

【台北】《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

這是去年圓環文化工作室舉辦演講活動請到的老師所寫的書,從清領時期的台北到日治時期的台北,蘇老師用很多數據來分析這段歷史的改變。



蘇老師是台大社會學博士,《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這本書,從清朝放任式的統治模式,一直到台北建城的轉變,清朝中央並沒有花錢,而是交給官員想辦法與當地士紳捐款來建設台北的城牆,其實當年西方武器強大,城牆已經沒有軍事作用,而是一個象徵,清朝仍是用傳統的統治模式來建城。日本人來了之後,因為明治維新,把台北這個地方當成殖民統治的一個實驗地,重新規劃了台北城,打掉城牆,中央的高壓統治模式,從上而下讓台北變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城市,可以想像日本官員就好像在玩『模擬城市』遊戲的感覺。

我們想想台北市的出現,是不是佷多人聚在一起而形成?還是現代國家摧毀傳統地方社會的統治能力操演?從清領到日治,國民政府來台統治,選舉制度的民選首長,台北存在的記憶就一直在轉變!

蘇老師功力深厚,透過具體生動的歷史事例,抽象的分析變成活潑有趣的故事。在優美筆調下,全書訴說一個你我所不知道的台北「前世今生」。原來生物學、統計學、地圖、戶口名簿……,這些耳熟能詳的事物,竟密藏著眾多台北的身世!

2008/04/09

【台北】疤面王子

以下是我國中時期的故事,好久以前寫的,轉貼出來:

疤面王子

火來襲的那一刻,我本能的跳到河水裡,只聽到『熄以.....』一聲,就好像熱鍋子放進冷水的聲音,四周的同學嚇得大叫,老師趕快送我到附近的榮總醫院....。那是發生在我國中一年級的事情,同學一起去天母烤肉,我們倒酒精助燃,但是強風猛吹,大火一下子向我臉上撲過來......

到了醫院的急診室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躺在擔架床上,就這樣被推來推去,咚隆咚隆的地板聲音,絕望的我真的不知道未來在哪裡,父母親焦急的趕來,一看到我,放聲大哭。我腫脹的頭已變成兩個頭那樣大,聽到在病房外面姊姊啜泣的聲音,我真的不敢再看自己那張焦爛的臉了。

每當午夜夢迴,一片的漆黑裡,總會閃起當時爆炸的火花....,我嚇得不敢一個人在深夜裡睡覺。住院一個星期之後,我終於可以下床走動,雖然醫院裡面的鏡子不多,但是走廊外仍有一面落地鏡,我遠遠看去,鏡子裡面是一個臉部焦黑腫脹的小孩,紗布透著血絲...。走到樓下的時候,別人指指點點的刻意離我好遠,就好像看到鬼一樣驚悚,我再也不敢照鏡子了。我好幾天不敢走出病房,連廁所都不敢去上。

回到了學校,我的功課已落後很多,不會KK音標,不會生物遺傳,本來應該走向陽光的體育課也不能上。為了不讓三度燒傷的皮膚再長出肉瘤來,我就這樣沉默的包著塑布度過了我的青春期。這一層的肉色的塑布囚禁了我整個頭,就好像蜘蛛人一樣,這一層塑布也囚禁了我的心。

自從燒傷之後,媽媽經常帶著我到各大醫院去找名醫,或者到各地尋找秘方,我記不得我們跑過了多少家,只記得當時那些坊間醫生是用一種塗著像面速力達母軟膏和強胃散的紗布,幫我包著整個臉,不過都沒什麼用...每次出門一上計程車,媽媽就要跟司機解釋一次我臉部燒傷的故事,有時我們也會遇到一臉嫌惡的司機,一看到我,馬上拒載....,在那個年代,天天坐計程車出入,可要花不少的錢的。爸媽總是會說,臉部的傷痕會慢慢地消退,因為是男孩子,所以也不用太在乎外表。

我只是一直在納悶,既然外表不重要,為什麼每個假日要去給那麼多的醫生看,也要塗那麼多不同的藥?

國二的時候,由於燒傷的皮膚硬化,每個星期必須要到臺大醫院治療,針打到肉裡面還要轉彎再打,流得滿臉是血,那種不知道何時會結束的痛苦,真不是一個少年可以承受的。唯一的好處是去醫院那一天的下午,我可以不必去上學,那是我在叛逆的年代,唯一有機會外出的休閒活動。我總是先到重慶南路的書店去看電腦的書,那時候還是APPLE當道,看完書後我會再跑到中華商場去買一些磁碟片。當時有些店家不太歡迎我這個包著塑布的小孩到他店裡,可能是怕影響生意吧!後來我就只挑其中一兩家較熟的店去逛,當然還會買一些硬體介面卡來 DIY,這是唯一能使我獲得成就感的事情。

到了升國三的暑假,我動了一次植皮整形手術,手術後動彈不得,也不能講話。躺在病床的那一個星期,鼻子插著直通胃腸的管子....我仔細地想著這兩年來如何任性拖累了家人,他們卻是用愛來包容我,但是我又回報他們什麼?數著天花板一顆一顆的排氣孔,面對一個星期不能動彈的自己,我決定要走出黑暗,更要多多凝聽...隨後的幾天,我找來最愛的電腦書籍來看,就這樣我整整看完了10幾本書,其中有不少是原始程式碼,有BASIC語言、也有組合語言,就在那短短的一個星期,我的頭腦變成一部電腦直譯器,國中一畢業,我已經很會寫程式了。後來我考上了台大,從此也走上了軟體開發的工作,這跟我燒傷的過去有很大的關係。

走到了重慶南路臺大醫院一帶,突然覺得很累...原來,我累的是那些沉重的回憶,那三年竟是獨自一人度過,升學主義加上無法自由揮灑的少年,走過那一個地區就勾起我的回憶...然而在那一個國中的暑假,我雖然改變了一張臉孔,也改變了一個封閉的心,所幸我已打破那一面鏡子,一面被火燒過的鏡子...

2008/03/26

【台北】天后宮

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府城與鹿港的天后宮規模都很大,可是緣於艋舺的台北天后宮規模就小的多,但是麻雀雖小可是五臟俱全。


清乾隆時候的舊鐘

要嚴格說起來,在今天貴陽街二段、西園路口附近,建於1746年(清乾隆11年)的新興宮,與龍山寺、祖師廟稱為艋舺三大廟宇。有一個傳說是有條商船上面載有媽祖像,回程的時候要把神像帶回,但是都無法成行,於是把神像請回岸上,才安然離開,於是行船的商行集資在此蓋了新興宮。

日本人1895年來台後建了許多的寺廟並把日本佛教帶進來,到了二次大戰爆發,日本人為了挖防空洞,把新興宮拆了,新興宮的媽祖像暫時安置在龍山寺,一直到戰後1948年才找到弘法寺做為新興宮新址,1952年改名為天后宮。因為本來這裡是弘法寺,所以原來的弘法法師也供奉在側。

台北天后宮在熱鬧繁華寸土寸金的西門町,香火鼎盛,有空來此看完電影可以進去走走,可以跟寺方要本『閱讀台北天后宮』的小冊子,裡面有很詳盡的介紹與說明,雖然不是很大器的寺廟,但是放慢腳步進去欣賞,也會有很多收穫。

2008/02/25

【台北】郭雪湖印象中的西門@歷史博物館

再度去歷史博物館,這次主要去看郭雪湖的『時代的優雅』百歲回顧展,展出日期到2008.3.16止。


1999年/昔日西門情景/膠彩‧紙/郭雪湖

我喜歡描述台灣當年的寫實畫作,這次展覽這類的作品雖然不是很多,但是看到也讓我感動,有《新霽》芝山岩、《早春》八德路中崙、《圓山附近》、《南街殷賑圖》迪化街、《萊園春色》霧峰林家花園等,可以看到目前熟悉的景色在60-70年前的樣子,若是這些地方都拆掉了,我想看這些畫就沒有感覺了。

郭雪湖的夫人林阿琴女士,也是畫家,但是一生支持郭雪湖創作,犧牲自己令人感佩。而他們兒女也都在藝術界有些成就,我想應該是從小耳濡目染。郭雪湖 1964年旅居日本,1978年定居加州,所以後來的作品有不少是中國、日本、美國的風景畫。

老實講,這次的展覽的中國山水畫實在不知道怎樣欣賞,怎樣看都很漂亮,但是要有感受、感動,好像還是要畫出實景才會有感覺。

【台北】郭雪湖的百合@市立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1/blog-post_31.html
【台北】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圖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1/blog-post_07.html

2007/08/28

【台北】撫台街洋樓

這個地區在清朝是統管全台衙門事務的地方,所以叫撫台街,這區域在今日武昌街、博愛路、中華路與北門之間。但這個洋樓跟清代的衙門一點關係都沒有,是個獨棟店鋪。



1910年撫台街區的馬路拓寬,日本人把城牆拆除,所有道路拓寬延伸,而多餘的城牆石塊就拿來蓋屋,這裡的石塊是一樓大部份的建材,一二樓的夾層用木板建造,大部分日式房屋好像都這樣,屋頂有老虎窗,也是木造,簡單高雅的裝飾具古典風味,1911年建成。

當年是日本營造商大倉組所有,酒商的店鋪,戰後為軍券宿舍,此地曾開設中醫師診所。

如今已經維修完成,後棟的建築雖然重新蓋起,但是仿造前棟建築樣式,看到有打燈光,不知道未來這座建築的用途為何?不知道可否租給我開書店呢?也不知道甚麼時候能開放內部讓大家參觀!

地址:台北市延平南路26號

2007/08/27

【台北】阿維的書店

電梯還沒有開,就聽到老闆的聲音,周六中午來逛書店,只有我一個獨享冷氣,坐在乾淨的木頭地板上看書,差點就不想結帳。


2007.8.25 無師自通很喜歡唱聲樂的老闆阿維

阿維講話聲音非常宏亮,跟每個來此的客人很直接的對談,打破我對書店經營者安靜有氣質的刻版印象,在八樓的書店一定有甚麼特殊的專長才是,原來除了好客之外,代客訂書的服務櫃上滿滿的書,老闆有空還會打電話請客人來取貨,我心裡想這個服務應該佔很大的營業額,但矛盾的是上網訂國外的書很方便,為什麼大家還是透過阿維來訂書呢?

網址:http://www.a-wei.com.tw
地址:台北市懷寧街36號8F

後來我遇到了住在附近的海豚飛(我一直想把書店開在她家的二樓,但還在"想"的階段),她說阿維假日都會騎著單車在附近唱歌,聲音很不錯,若是自己 youtube 一段唱歌的內容上傳,會不會讓全世界的人驚艷一下?

阿維的書店主要是經營二手大專用書,除此之外,也有小說、社會人文、史地、藝術等,我非常喜歡剛進電梯的那一櫃藝術類圖書,雖然書不多,但是以二手書來說書況非常好,簡直就是新書。阿維的二手書大部分是打五折出售,書況較好打六折,較差的打四折,還有一區一折隨便賣可以挖寶。

我買了幾本藝術的書,老闆可能是心情好隨便算錢給我,我遞了一張水瓶子的名片給他,他就跟我講同是水瓶座很討厭麻煩的女人,所以不結婚很好,經營書店也很快樂!

電梯門上寫著:阿維,嘉義人,痞子,愛現,愛做夢,崇尚自有,諸法皆空,永遠18歲。

2007/08/09

【台北】逸仙公園及國父史蹟館@梅屋敷

在市民大道與中山南路口有一小塊公園與一個日式建築,是國父史蹟館。因為孫文先生在二次革命後來台下榻的旅館,因而得名。


革命烈士羅福星真的蠻帥的

國父史蹟館原來是日治時代的旅社,原名梅‧屋敷,建於1905年,傳說旅社主人在新竹縣山間得到古柏兩百株,並移植到館前的庭院種植,而這個旅館建在台北城旁,應該是非常高級的旅館,跟金瓜石的太子賓館,或者宜蘭的縣長官邸長得一模一樣,四周有迴廊,中間的房間全部用榻榻米,一進門就看到孫文先生在此寫下的『博愛』二字。

【金瓜石】太子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_11.html
【宜蘭】設治紀念館與九芎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1/blog-post_20.html

1983年為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史蹟館向北搬移50公尺。在車水馬龍的火車站旁,有座幽靜的公園,來參觀的人不多,但是總會看到一些外國觀光客來此,有的會在池塘邊休息很久。感覺上中山北路沿線,與二二八公園這邊若能連成幾個有主題的觀光步道,把這些小的博物館串聯起來,應該是很好的觀光資源,我想未來有空就來用 google maps 做一些路線出來看看。

來此多次剛好都是中午休息時間不能參觀,這次趕在16:30前進去,參觀出來才發現不能拍照的標誌,室內有許多孫文先生毛筆字的真蹟,不過我想應該是複製品。

2007/08/07

【台北】日治時期的台北廳@監察院

目前我們的五權憲法中一權的監察院是沒有院長的,比較諷刺的是這座古蹟應該是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的機關建築,翻開老照片,幾乎一模一樣,樣式沒有被改建過。



這個地點在清代是城牆外,所以空空如也,一直到了日本人把沒用的城牆拆掉改成三線路(現中山北路),所有的機關建築往四周延伸。日治時期的1915年這座建築才落成,作為台北廳的辦公室,1920年改台北廳為台北洲。

一到了監察院的門口,就被這裡繁複的裝飾所迷惑,中間切一半的山牆,希臘托次坎成對圓柱,兩旁衛塔的圓頂,法式屋頂上開了半圓形小窗,還有長方形老虎窗,圓形的牛眼窗兩旁有兩串水果花草雕飾。後面蓋了新的大樓,其實蠻醜的,我在大門口,站了很久實在不知道怎樣拍照。

這裡每周五下午開放民眾參觀,可活動範圍除了外面,還有中央圓頂的部分。只要帶身分證去登記就可以入內參觀拍照。

監察院建築介紹
http://www.cy.gov.tw/build/index.html

2007/07/31

【台北】郵局

在北門旁邊的郵局,以前在對面有個小停車場,開車到那邊經常都有空位,還有個冰宮。不知道何時,北門那邊部分的陸橋拆除,冰宮、停車場不見了,與大稻埕連結的道路變成很寬,車水馬龍的交通,經常會忘了這座古典的郵局。



台北郵局的門面原來是五座羅馬式的拱門,跟台大椰林大道旁的建築有點像,但又不是那麼像,感覺上設計是簡單大方的,可是科林斯圓柱上以及牆面的一些小雕花很雅緻。廳內挑高的樓面,四方型可承受重量的天花板設計,可以感覺到簡單莊嚴的氣氛。

1960年代,台北郵局將拱型門廊拆除,三樓頂樓增蓋第四層。配色上與圓柱調配上依循舊有建築風格。1970年後廳舍老舊,想拆掉建物,不過該建物頗具歷史價值,學者與部分民眾極力反對。為此,1992年8月14日,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2000年後,台北郵局整修與維持該古蹟原貌,不過外牆剝落漏水非常嚴重,至今還可以看到修復的不是很理想。


1930年的台北郵局(二二八紀念館網站)

假日若要寄重要的郵件或是大量郵件,就要跑來這裡,有時還直接開車從郵務車出入口進入,單位太多還經常迷路,在南海路及重慶南路口的郵政博物館若能搬來此地,我覺得應該非常恰當的。

2007/07/29

【台北】重慶南路古蹟書香半日遊

很久以前就想寫這條路上的書店,可是總覺得這裡賣的大部分是考試用書,比較沒有特色,今日再花半天的時間走走,發現在某些書店還是可以找到與眾不同的特色。



今天我們就從北門的郵局開始,然後到繁華的西門結束,預計時間約5個小時,準備要大肆採購的人請拉有輪子的行李箱或者背後背包,建議選擇星期日下午人比較少。

  1. 台灣商務印書館:
    http://www.cptw.com.tw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7號
    這裡的書櫃頗高,但空間還算寬敞,很適合找些比較學術性歷史人文的書籍,跟中國的上海、牛津出版社有些歷史淵源,所以二樓大部分是放這些出版社的書籍。服務小姐非常親切。這幾年有出版一些旅遊相關的書籍。
  2. 黎明書局: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49號
    這裡的特色是新書蠻便宜的,新書暢銷書一定有,也有自己的選書,分類也很清楚,跟金石堂很像,可惜是走道狹小。
  3. 亞典書局: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49號2樓
    http://www.artland.com.tw
    裡面有設計、藝術、攝影相關的書籍,有不少是大陸進口(可能是比較便宜),歐美進口的書比較少。是很有特色的主題書店,我比較喜歡逛這種書店,內部裝潢很有特色,服務人員很親切,看我拿舊香居的購物袋還問我有沒有去過興隆店,等我下次去逛逛再來心得報告一下,希望她會看到我的部落格。
  4. 三民書局: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1號
    http://www.sanmin.com.tw
    這幾年逛三民書局總以為沒有什麼特色,沒想到這裡有我找了很久找不到的書,還有所有政府的出版品,比起一般的書店顯得什麼都有的感覺,雖然藏書的書名比較樸直點,照片不多,但是內容卻是非常豐富。童書也是三民書局的特色之一。
  5. 天瓏書店: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01號
    http://www.tenlong.com.tw
    雖然這家書店是從進口美國的電腦圖書起家,可是這幾年進口的書都是從中國進來,最近賣便宜的 DVD,還有69元的書為主,店面有好幾間,都在主店的附近兩三間店面,有的甚至還擴張到二樓去。

雖然這次只有介紹5家書店,可是重慶南路一路走來還有不少考試用書,以及綜合性的書店,例如:建弘書局、建宏書局、金石堂書店等,或許個人感覺比較沒有特色所以沒有介紹,但還是可以去翻翻雜誌或是看看書籍的分類,搞不好有所收穫。

另外讓我覺得最可惜的是東華書局,只有賣一些英文圖書以及非常少的藝術書籍,但是卻佔了一二樓的二分之一的空間,另外的空間租給了麵包店及咖啡店,多名店員看我進來逛還非常的驚訝。東華書局還是我大學時代(約1990年)覺得重慶南路一帶變革最大的一家書店,如今裝潢沒變,但是藏書已經大不如前。

正中書局本來是國民黨的黨營事業,整個集團出售後,如今在重慶南路的據點也消失了。整條路走過來有一些小書店在六樓八樓之類的,有賣歐洲藝術電影的DVD或者是藝術書畫的店並沒有探訪太多,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去看看,若有人知道也報馬一下。

大體來說,整個重慶南路城內的書店大抵都被中國的出版品所佔領,其他的就是考試用書以及新書暢銷書,期望能有更多特色書店在此發展。雖然台北城是清代開始規劃建設,日治時期這裡是主要來台日本人的居住地,很多大型古蹟建設都是日本人遺留下來,但似乎中國風還是比較多,日本風可能就是在西門町那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