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高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高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06/22

【高雄】豆皮文藝咖啡館

第一次踏入這家咖啡館,座位安排在窗邊,約莫只有四十個座位,只佔了這個公寓的三分之一的空間,是一間文青會來的店。有一些年輕人在玩桌遊,大部分是兩兩成對的年輕人來聊天,像我這種打開電腦打字的人算是少數。



中間有些漂流木,還有木造房屋的廢木料,是藝術品,我想,蟲鳴鳥叫自家烘焙的黑咖啡,還有蛤蠣飯、香菇飯,都是我喜歡的吃物。天花板的混搭風:辦公室的鋁框架,配上鐵皮,搭配鐵製燈罩,隨處可以看到一些塗鴉,我覺得已經不是混搭,而是隨興的自由自在,但是不唐突。夜晚這樣的燈光有點詩意,卻有點恐怖,對桌的年輕人有點鬼魅的露出吸血鬼的牙齒,我突然有想有長生不死的想法。

另,對面還有一個獨自專心打電腦的正妹,穿露肩的洋裝,胳膊很細。我會想像是不是報社的記者,正在努力的工作?還是在跟別人聊天?

有些哈瑪星與高雄車站改建的想法圖刊,可是好像是幾前以前的刊物,有的50,有的100元,不知道有沒有新的刊物。

2011/10/24

【高雄】小鼻子小眼睛的插畫展明信片

認識 Croter 是在一個部落客的活動,剛好我們晚上同寢,本來以為回台北後應該可以在更多活動見面,沒想到他就搬到高雄去工作了,而且,還在高雄辦了不少的展覽。



http://www.croter.com.tw

一直要邀請他來集地咖啡館做個插畫展,或許是都忙碌沒甚麼機緣,但竟然在一個雜誌的報導看到他幫青田七六畫的插畫,又收到他寄來的明信片,非常直樸而率真,原始又簡單的『感情』在裡面,表達了平衡又不平衡的人際關係。真希望他能夠持續創作,他的作品讓我想要 reset 一下頭腦的衝動。


《明周》時尚雜誌2011.8月123期報導日式屋舍漫遊

2010/10/05

【高雄】抱著感恩心情跟著「一週大事」到桃源鄉

愛咪和換日線是八八災後隨著旗美社大的志工召募行動中進入旗美地區的志工伙伴,後來協助將台北愛樂的音樂陪伴力量引進了當時在舊和春校區安置的桃源鄉四所國小學童。在活動結束後,愛咪和換日線合力完成了一本影像記錄書,在八八災後滿一年後的九月中旬,他們進入已經返回桃源鄉的四所小學,要把這本書親手送給興中、建山、桃源、樟山國小的小朋友們。

原文刊載: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From 台灣‧高雄‧到桃源鄉送書
每個小朋友都充滿笑容的跟送書的姊姊道謝

上個月隨著《一週大事》的愛咪、阿線到山上送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校長接待我們,他講著2009年8月7日他從小林國小調到興中國小就任,小林村的長老們還來祝賀,但是因為莫拉克風災那幾位長老回村後就『回去』了,聽到這裡我一陣鼻酸,差點飆出眼淚!

興中國小在原民部落中的幾座小學中的風景是最好的,校長帶我們繞校園一圈,經過涼亭與升旗台,他會說著那棵老樹的故事,或是小朋友需要怎樣的操場等等。校長送給我們部落特有的小禮物,還有掛在牆上的月曆,上面有小朋友天真的笑容,跟《一周大事》的想法類似,希望小朋友回家與父母分享在學校同學好朋友的生活點滴。

《一周大事》記錄著因為八八風災很多學校的小朋友擠在同一所學校一起生活的時光,小朋友的父母有的已經『回去』,有的在平地工作打拼,有的要跟阿嬤一起住,每個小朋友的狀況各不相同,這些校長、老師如何度過那段時光?我想當時的壓力一定非常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風災過後,有太多的團體來拜訪這些學校,老師都已經能夠很快速的了解來訪的團體,並教導小朋友怎樣與客人應對,我不知道怎樣到底是好或是不好?心中留下了一個問號。施與受的界線在哪裡?能夠上山一趟,我總覺得我的收穫比別人都要多,為什麼小朋友還要跟我們說『謝謝』,這個『謝謝』應該要有更多的互相認識才對。

記得去柬埔寨的吳哥地區義診,當地的小朋友對外國人來也非常的熟悉,總是面帶微笑很有禮貌的接受禮物,雖然缺少了指揮的老師、校長或是村長之類的,我親眼看到一個當地負責旅行的導遊,看到場面有點失控,居然拿起麥克風指揮現場的小朋友與村民,過了一會秩序就恢復了。而台灣呢?我們在風災發生過後,指揮體系到底是政府?還是慈善團體?宗教團體?還是學校的主任、校長?還是民意代表?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答案,而且要有演習,而不是等著下次災難來的時候再來責難誰!

當然,我們要感謝很多慈善團體長期對風災過後的受災民眾的關心與資助,但是,彼此互相的了解與尊重更重要,由這位來自平地的校長能得到原民長老的祝賀,我看到在原民的小學老師與校長都能一個個叫出小朋友的名字與個性,教育真的是要因才施教。而風災過後,我們能不能也對各地文化有所了解,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之前的記錄:【高雄】上桃源鄉等四所小學送書《一周大事》

2010/09/26

【高雄】橋頭糖廠

在颱風的前一天的大熱天中午,天空沒有白雲,我走入了橋頭糖廠,高雄有了捷運之後,雖然初期很多點沒有串接起來,但是現在做高鐵到高雄,坐捷運已經可以去玩很多地方。

From 台灣‧高雄

臺糖高雄廠,又稱橋頭糖廠、橋仔頭糖廠,位於高雄縣橋頭鄉。1901年成立,原名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第一工廠,為臺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於1999年停止製糖,2002年9月高雄縣政府公告為古蹟,至今製糖廠、日式木屋、防空洞、紅磚水塔等昔日古物保存完好。糖廠也轉型成為休閒觀光產業,目前廠區已整建為臺灣糖業博物館,並進駐一批藝術工作者,作品與糖廠景物融為一體,糖廠假日亦有行駛觀光五分仔車,終點為高雄花卉農園中心。

維基百科:臺糖高雄廠
台灣糖業博物館

雖然是大中午,可是園區中的樹很多,我最喜歡的是社宅事務所,融合了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有歐式又有荷蘭殖民東南亞的熱帶型態,我躺在迴廊下方,四周的風吹得涼爽,靜靜地聽著樹交談的聲音,除了蟬鳴還有鳥叫聲,樹葉拍打的聲音此起彼落,雖然中午遊客不多,我在這裡閉目養神,四周太熱鬧,想打個瞌睡都不行。

除了糖業博物館與一些用機械器具打造的裝置藝術品之外,另一項個人認為最刺激的活動,就是大中午一個人走入空無一人的諾大工廠內,雖然不是三更半夜,可是風吹的屋頂的鐵皮轟隆轟隆作響,巨大的生產設備:齒輪、巨桶、精神標語等等,剛剛在工廠外看到一些機器人的裝置藝術品,一個人在裡面想著變形金剛的電影情節,心裡還是有點毛毛的。



我一個人在橋頭糖廠晃了快三個小時吧!看到的東西很多,吃著紅豆酵母冰,這個園區雖然已經不生產有關糖的相關產品了,我想後續發展藝術創作的空間應該很有潛力,這部分要請高雄市民多多支持。

2010/09/22

【高雄】台灣鞋故事館@彪琥鞋業

台灣鞋故事館位於PUHU公司生產線的一樓,一踏進館內,就先看到大型布幕以時間軸的方式展示西方鞋子發展歷史,及台灣鞋業發展史,接著介紹鞋子的靈魂--楦頭、製鞋皮革的取用、兩百多道的製程,並介紹PUHU發展歷史光廊。高雄在地製鞋工廠「PUHU彪琥」設置的「台灣鞋故事館」,是一個可以輕易喚起共鳴的地方,除了可以瞭解製鞋過程,遊客在PUHU人員的熱情導覽下,瞭解如何挑選一雙適合自己的鞋。


「一雙好鞋會帶妳走向美好的地方。」嗜鞋如命的愛德蕭這麼說著。

PUHU選出六雙對公司別具意義的鞋子。約十五年前引領風騷的第一雙大頭娃娃鞋,就是由PUHU代工製造;較難能可貴的是,PUHU也展示了七年前讓他們慘賠的鞋款,當時由於嘗試全新的鞋材與製程,即使從日本派員指導仍無法解決鞋面與鞋底接縫多處開口的問題,造成退貨損失三百多萬元,PUHU從中得到教訓,讓他們愈益鑽研開發更舒適、耐穿的鞋款。

PUHU追求鞋子的結構力學,講求平衡、舒適、健康,以女鞋來說,傳統平底鞋為了外觀美感,採用一種稱為結幫式的製鞋方法,但這種方式會做硬梆梆的大底,讓女性們走久了很不舒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PUHU開發了車翻鞋結構,將一體成形、舒適感極佳的大底和鞋面直接車縫,讓鞋子既好看又好穿,成為店頭銷售長紅的鞋款之一。

經常被人以為是運動鞋品牌PUMA的山寨版。總經理薛永昌表示,公獅與母虎生下者稱為彪,當時取名時想以老虎象徵尊貴、速度,便取名彪琥,英文名也盡量以相近音來表達,根本沒有想到日後會與PUMA雷同。

在參觀完台灣鞋故事館後,二、三樓是製鞋廠區導覽的部分,二百多個工作站員工各司其職,成千上萬個鞋楦訴說著PUHU用心走過的歲月。為了讓民眾瞭解鞋子的生產過程,PUHU毫不吝嗇地展示公司的生產動線。我去參觀時,公司內部正在趕工製造國軍穿的迷彩軍靴,不管是品質、重量或造型,都比早起笨重的大頭軍靴好上太多,我想這款軍靴在市場上販售,或許會有漂亮的銷售量呢!

彪琥鞋業官方網站:http://www.puhu.com.tw

From 台灣‧高雄

圖說:(照片已經被打散了,所以沒依照次序)

1. PUHU彪琥台灣鞋故事館就在彪琥公司的一樓
2. 參觀過程包括故事館導覽與廠區導覽,彪琥公司以實際行動展演一雙鞋子的生產過程。
3. 從古自今各式各樣的經典鞋款,帆船鞋和瑪麗‧珍鞋都已經流行超過一百年。
4. 鞋子的靈魂—鞋楦。塑膠鞋楦目前被廣泛使用,因其可重新塑形。
5. PUHU挑了六雙公司發展史上最具意義的鞋款展示。
6. 改良女鞋硬梆梆的大底,PUHU自行研發舒適的車翻鞋,一體成型的大底和鞋面直接車縫,讓平底女鞋好看又好穿。
7. 一雙休閒鞋的表面至少需要22種素材。
8. 1977年,PUHU的前身是以做大底加工的東冠行,故事館一角重現當年「客廳即是工廠」的景像。
9. 進口通常都是以一整隻動物為一單位,再由製鞋公司向皮料供應商提出需求。
10. PUHU獨家以人因工程研發出世界級規格的防水戰鬥靴,採用SINGTEX透氣防水膜,完全不進水又防風,同時兼具排汗功能。
11. 以幫浦打氣,展現防水布料的超強透氣功能。
12. 在製鞋過程中的最後檢察
13. 鞋帶打孔需精準無誤。
14. PUHU正在趕工國軍軍靴,質量輕巧,與過往笨重的軍靴大相逕庭。
15. 左為正常足弓,中間為扁平足,右為高弓足。扁平足和高弓足都可透過量身訂做專屬足弓墊放入鞋內,以改善不適情況
16. 彪琥PUHU自德國引進MINISTER電腦足部掃瞄系統,開發講求平衡的足弓鞋墊,針對鞋子五大區塊進行客製化的鞋弓墊服務,與鞋子做最好的結合、達到吸震、舒適、健康的效果。
17. MINISTER足部健康管理中心展示著人類腳掌的骨頭模型。
18.「腳是人類的第二個心臟。」正確的足部結構可加強心肺功能。
19. 廟會建醮團總是穿著幾無彈性鞋墊的功夫鞋,大底讓傳統廟會鞋靴變好穿,而且可以團體製作。
20. 皮雕小老虎是民眾可買回去的DIY手工藝品,十分可愛。

PS. 此為工研院觀光工廠手冊專案。

2010/09/18

【高雄】上桃源鄉等四所小學送書《一周大事》

前一陣子看到阿線在網路發起《一周大事》,請兩位發起人到集地咖啡分享這段進行式的活動,剛好有機會參與了送書的這一小段旅程,對艾咪與阿線來說,這是一個結案,但對這些災區的小朋友與師長來說,或許是一個心靈雞湯故事的起頭。

From 台灣‧高雄‧到桃源鄉送書

到復興鄉樟山國小的路,叉路分為兩條,左邊是只有四輪驅動的車才能上去的石頭路,我們的車根本上不去,右邊是只有天氣好才能走的河底路,住在裡面的人笑稱這段河底路比起產業道路可以稱為高速公路。正前方的那棵樹的堅強獨立,生長在斷路的旁,有強烈的對比。

我們這次預計要送書到樟山國小、桃源國小、興中國小、建山國小,這四所國小是八八風災時被集中在一所學校共同生活,當時每周台北愛樂交響樂團的朋友每周會來這裡給小朋友上音樂課,而這本《一週大事》就是那幾周的紀錄影像書。

樟山國小:是這本書內最多小朋友的照片,接待我們的原民老師,頑皮的小朋友看到這本書後都安靜了下來,然後討論這個是誰?那個是誰?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色。

桃源國小:主任跟我們描述當時的情況,很多事情真的都要互相了解。每個小朋友他都可以叫出名字,還有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圖書室的老師讓我感覺很親切,因為我小學時的老師也是負責圖書室。

興中國小:應該這幾所小學中最美麗的小學,校長及主任最讓我印象深刻,容後一些時日再描述。原來校長已經做了有小朋友生活照片的月曆,我們的一周大事,也是給小朋友留下"記憶"的一種方式。

建山國小:我們找了好久,每個學校的老師都有無比的愛心,才能在這裡教學下去。

跟著艾咪、換日線送《一週大事》到桃源鄉
當日的行車軌跡(用googel earth打開),可以看到有一段是河床。

這篇只是一篇流水帳,每一小段遇見的人,都是一篇心靈雞湯的小故事,台灣這塊土地的小世界,有說不完的感動。

2010/09/17

《酷馬》寫實描述當前台灣的家庭問題,充分激發年輕人的力量

看完《酷馬》後,我想了很久,這部片帶給我們熱淚盈眶,我們能如何改變社會現狀?給目前似乎無望的年輕人,怎樣的力量?



這部片為何會刺中台灣人的心?我想很簡單,導演王小棣描述的就是當前台灣的家庭問題,除了教育體制、教養問題、父母離異、工作難求、貧富差異、兩岸經商、司法不公等林林總總的問題外,年輕人不知道未來的生活與工作目標,整天渾渾噩噩,永遠無法獨力完成一件事情,因為找不到任何『成就感』。

於是,透過跑馬拉松,年輕的女主角汪語唐,找到她的出口,也是唯一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我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問題,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靠我們自己的察覺,去了解別人的想法,而關鍵,還是在我們自己。

雖然這部片的結構非常混亂,有時好像在看紀錄片,有時好像看電視劇,有時又回到電影的敘事法,有時第一人稱,有時旁觀者角度,或許是導演故意的刻意表現。但,無損於該部片想要表現的精神,目前在高雄看這部在高雄拍攝的電影有半價的優待,希望大家多多進電影院觀賞這部真的屬於台灣社會的專有電影,除了點出目前的社會問題,我想我們還能改變自己來拯救這個世界吧!

PS. 感謝小魚的朋友小龍,帶大家進去三立電視台內觀賞該片試映。

2010/08/15

《一周大事》換日線與艾咪送給桃源鄉八八風災學童的照片書

上個月在網路上看到換日線的部落格有這本書出版的緣由,八八風災過了一年,政府用政府的角度來看事情,慈濟用慈濟的方式蓋社區,媒體用媒體想要的方式來報導,在野黨用在野黨的模式來催促,大家都是自己的角度,誰知道在山上部落缺乏的是甚麼?我想我們離真正的公民社會還很遠,這本書的愛與關懷只是小小的一小步。

集地咖啡:《一週大事 Dear Notes 》影像書及影像展分享會←9月3日星期五19:30-21:00

From 台灣

於是我很快的連絡上阿線(換日線)與艾咪,希望他們能在台北金車文藝中心展的時候,順道來集地咖啡分享這些活動的過程,回想一年前,台北有很多點募集物資,剛好又是暑假,在網路號召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就出現在募集點整理,然後一車車的卡車就這樣到了南部,民間的力量無論在實體與網路上都發生了超快速的動員力。可是,災後的心靈重建,我們又花了多少的心力呢?

剛好我問了艾咪有沒有影片可以讓大家更清楚當時的狀況,阿線的回答,剛好解答了我上面的這個問題,以下是阿線的回信:

前幾天,我跟amy是這樣聊天的,
我跟她說,集地咖啡那場我的開頭要怎麼講?
我要說:
我永遠記得2009年8月20我在台北的心情。
那幾天台北街頭有很多關於八八風災的晚會,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樣的晚會沒有一點災後的心情。

在旗山那場活動人雖少,
說真格的,會關心的人差不多都到了。XD
(當然有很多沒來的,我們知道原因的那些人,也當然,跟父親節有關。)

網路的參與度不高,
現場的參與度不高,
其實都在遇料之內。

這早在我們還沒進旗山時,
就有這樣的現象。

如果你還記得,
風災後的半個月內,
網路的資訊炸得人腦爆開,
那你一定也會記得,
約莫八月二十日以後,
網路上除了重建、大愛屋、回山上之外,
大概就沒有什麼消息了。

有趣的是,如果你長在南部,
你大概還可以聽見親朋好友對話裡有以下:
我媽媽去林邊當志工,結果被分到去切菜,因為她太瘦小了,
我鄰居做水電的,去災區組組合屋,去了大概一個月,
我同學,我姊姊的同學,去桃源鄉、去旗山當志工。

我比較想說的不是南北的問題,
而是一種急速熱情與急速冷卻的狀態。

amy沒有經過八八風災那種媒體與網路的夾擊,
頂多是莫拉克後面的幾個風災,
一度搞得人心惶惶的,
但是就是沒有八八風災的那種媒體、網路效應。

我們也曉得,
媒體就是抓著他們想要講的去講,
網路的力量沒有我們想像的大,
除了真的去關心以外,別無他法。

就像我們認識的旗美社大,他們每天仍然與這些事情為伍,
在八八以後認識的許多人,不是深入災區幫忙,
就是在生活上實踐一些對於人、對於天,自己還能做的那部分,
還有的,就是持續的關注自己腳下的那些歷史、文化。

當然我們也有認識那種,其實他們大可不管八八風災是什麼,
但是可能因為我們,因為身邊的人,他們就多關心一點點。

這些很多很多,是網路上、媒體上看不到的事,
有些很小很小,但是看在眼裡,每一點點都是一點。
後來,我不太聽信網路了。
我只相信我看見的、我感覺的。

有一個人關心、有一個人想知道,
那這個人就是一個力量。
人少沒關係,他們感受得到,
比眾人當聊天,一哄而散,而遺忘,還要重要。

八八風災啊!或許也是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痛。
(痛什麼,這我就不清楚了。)

呵。

多話的阿線。

P.S
其實應該是很多人默默的在做他們的事,
或許是他們都很有默契的低調也說不定。:)



跟著艾咪、換日線送《一週大事》到桃源鄉
換日線:我和我的那本書《一週大事》

我能為我們同胞做甚麼?我自己也不知道!

2009/08/07

《不能沒有妳》與《白之春》、陳文彬與阿部寬

昨晚去看了《不能沒有妳》的首映會,前陣子看了日劇《白之春》,這兩部片都是描述父女親情的故事,卻因為某些原因讓父女不能在一起。

(以下內容會有部分劇情,恐影響觀看心情,請斟酌閱讀)


《不能沒有妳》2009.8.14 上映,請大家多多捧場支持國片

《不能沒有妳》描述一個父親在高雄港做沒有執照的潛水拆船工作,因為老婆生下女兒後跑了,於是他就跟女兒一起生活,住在港口無人辦公的廢廠房內。因女兒『妹仔』已經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於是父親(陳文彬飾)就帶妹仔去報戶口,卻遇上了媽媽(監護人)要親自來才能辦理的窘境,同時陳文彬也發現了原來妹仔的媽媽在跟他同居前已經結婚的事實。

面對明明就是從小與他長大的女兒不能報戶口念書的問題,他只好騎機車北上求助立委國小同學,雖然立委助理也幫他找了一些公務機構協助,可是同樣回鄉後又面臨到了龐大的官僚體系,陳文彬再次落入無法解決問題的狀態,同時戶政單位也連繫了社會局,準備對妹仔進行安置。

令人諷刺的是第二次他到台北求助立委同學時,路上到處在抗議,他同學也在電視上說要保護弱勢族群的利益,在平常人眼中看起來這樣平常的事情,卻落得陳文彬要到總統府去抗議,並想抱著妹仔一起跳下天橋引人注目。諷刺的畫面對白很多,女記者完全不理陳文彬,只重視關心面臨危難的新聞事件,或許她停下來關心一下他,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求生存,只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但是我們卻這樣的誤以為這父親不能撫養小孩,要從他身邊帶走妹仔,以為這樣對小孩比較好。

這齣電影所有的人物都在很安分守己,都做好了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錯在哪裡呢?我想只是少了一分『同理心』,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評量別人的事情。

這齣電影用黑白來表現,我覺得非常適當,每個場景就像一張張的老照片,明明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卻還在我們身邊上演,高雄港口高對比的光影,明亮的白雲藍天,與台北的下雨天,在這樣的表現下更令人感嘆。水車經過的大街,無情的水潑在陳文彬好友的身上的那一景,本來不應該被潑到的水,卻因為無人的關照更顯得心情的無奈。看完了這部片,也讓我覺得無力感。



同樣也是描述父女不能在一起的日劇《白之春》,男主角阿部寬為了替女友籌措治癌的醫藥費,去殺了另一幫的黑道老大。入獄九年期間,女友為他生了一個女兒,但是女兒被一個麵包店老闆所撫養,並已經快樂的長大上學。這時阿部寬出獄,知道了這一切的過往,與麵包店老闆由恨而知的過程,明明就是自己的女兒,卻不能相認。

最後黑道老大的兒子來報復,刺傷了麵包店老闆,阿部寬為了救女兒的養父麵包店老闆,因而失去了性命。

日劇最擅長的就是挑動人性,阿部寬的演技在表現這樣的親情,還有這樣的無奈,臉部表情的抽動,簡直是整齣戲的靈魂。《不能沒有妳》的陳文彬,這樣的一個大男人,在社會局長官面談的小房間內,談及妹仔的個性,突然嚎啕大哭,比起阿部寬,我覺得更多了那一份真。

《不能沒有妳》劇照
原子映像部落格:《不能沒有妳》

2009/03/22

【內門】南海紫竹寺

實在不知道為什麼內門這個地方會有兩座紫竹寺,有個傳說是問佛祖是否可以在內埔地區建廟,連六個允筊。



1968年的佛祖節慶,神轎在過火儀式之後就奔向石坑村的龍山寺,後來轉往南海紫竹寺的現址,擲筊決定地點並標上記號,後來實際量測廟址,原來的標示座西向東,無絲毫誤差。(不過,我上 google earth 觀察,廟的座向並不是地理上的東,或許風水正東跟地理上的正東不太一樣?)

南海紫竹寺簡介

一般而言,迎神繞境的節慶遊行,都只會派出報馬仔探路。但是在內門的南海紫竹寺觀音佛祖繞境時,出現一個相當特殊的角色,就是宋江陣的探子,這應該算是很地方性的特色吧!

南海紫竹寺的主委站在廟的門口跟我們講這座寺廟未來的建設方向,左邊要蓋甚麼,右邊要擴建甚麼,內心充滿了對未來願景的期待。老實講我是感受不到擴建對地方有甚麼幫助,不過寺廟在民間的信仰中,真正是有極大的影響力!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內門宋江陣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

2009/03/18

【內門】紫竹寺

高雄內門有兩座紫竹寺,一個叫內門紫竹寺另一個叫南海紫竹寺。


2009.3.7

我們去參訪的時候雖然天候不佳,天空下著大雨,可是來此寺廟參加慶典的人絡繹不絕,我躲到廟裡面,只看到要遊行的人進進出出,有些人整裝待發,阿嬤帶著好像報馬仔的帽子,老老少少共同參與。我則是被在旁邊摺蓮花座的阿嬤吸引,於是也開始幫忙摺起紙來,摺了五六個之後,阿嬤跟我說我摺線摺錯了,雖然外觀一樣,可是就是不對,我只好重來。想想摺這些蓮花座雖然就要燒掉,可是還是要一步一步來,心存恭敬,佛祖自然會保佑。

紫竹寺拜的主神是觀音佛祖,供奉的觀音佛祖由郭家渡海來台已經三百多年,農曆二月十九日佛誕、農曆六月十九日得道、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家,這三個日子都會盛大的慶祝。

西元1732年(清雍正10年),傳說在郭元興家中的香爐不翼而飛,幾天後在現在紫竹寺的石榴樹上找到,而香爐依然香煙裊裊。多次飛爐事件後,香爐一直飛到此地來,於是鄉民請示佛祖,共同在此建寺,隔年就完工。

觀音佛祖本來應該是佛教的菩薩,但是道教所稱的觀音大士就是觀音佛祖的化身,經常在農曆七月擔任普渡法會的工作。這個由來是因為觀音的弟子阿難為餓鬼念誦經文『焰口經』解厄,之後觀音佛祖就代表為亡魂超渡的代表。

內門紫竹寺官方網站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內門宋江陣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

2009/03/16

【內門】遇到熱情專業的人們

去內門不過短短地兩天,卻遇到不少奇人,有些人身兼數職,有些人退而不休,在地方為大家努力,這樣的景況讓我看了很感動。


2009.3 陳聰賢老師(努爾古麗攝影),教師退休後成立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培育學生成為導覽解說員,並研究內門(羅漢門)的歷史。


2009.3 溝坪國小的年輕校長,參訪期間他從頭到尾說明他教學理念,全校的學生他都叫的出名字,也知道學生家裡的狀況,在內門鄉怎樣教育出有特色又有自信的學生,我想是他在此最大的努力目標吧?


2009.3 大叔很熱情的說明他修習草藥的過程,並公開他的配方,內門鄉親的餐廳或辦桌都跟他叫貨。大叔的牽手,大嬸一直倒青草茶給我們喝,晚上到了宋江陣演練的那個地方,仍看到他一貫的熱情笑容倒茶給鄉親喝。


2009.3 南海紫竹寺的主委林明政先生,不但熱心地方事務,還擔任內門鄉調解委員,家傳萬能薯草藥。


2009.3 旗山與美濃的導覽黃森蘭老師,上次去美濃拜訪兩代米家也是黃老爹帶我們,他一直說在退休前的生活是混混噩噩,一直到定居美濃之後,開始導覽的工作,才覺得人生有了莫大的意義。老爹準備了很多照片讓我們看這些歷史的痕跡,非常認真。

這些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內心充滿熱情而專業,無論做哪樣工作,就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理念,持續的去實踐理想。

2009/03/15

【內門】宋江陣之探館

我們一群人來看內門在地的宋江陣演練,聽說今天是別得鄉鎮來此探館,鄉民準備了好多香菸、檳榔、飲料,還有自己煮的青草茶來招待大家。


2009.3.6 辛苦演練流下汗水

聽到轟隆隆的炮竹煙火的聲音,把宋江陣演練的廣場點綴的異常的熱鬧,鑼鼓敲打的震天響,看到鄉民扶老攜幼在旁邊的椅子上靜靜地觀賞,小朋友在旁邊拿橡皮筋跳高,亦或是學著宋江陣的大人跑來跑去,這樣的景象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回鄉下逢年過節的景象,在台北難得看到這樣的場景。

天空飄著細雨,因為有點冷,我躲在拜神的棚子下,看到了宋江陣活動的時程表、兵器、符卦等,拜神的小祭壇沒有偶像,只有一張紅紙寫上『觀音佛祖』就代表敬神,香爐燒著檀香,簡簡單單就代表所有人對這樣節慶與技藝的禮節,有錢的人捐錢,家裡賣米的就拿一包米來,有甚麼東西就搬到這裡拜神,然後分享給大家。

似乎是此地宋江陣團的團長,跟我們解釋著所有動作背後代表的意義,無不代表台灣人敬神愛土地的精神,人與人之間的倫理與敬重,團體的榮譽,從宋江陣演練略可以看出一二。

內門宋江陣要你好看
【內門】內埔宋江陣‧探館
[高雄]內門宋江陣-2009「陣義」
內門有個宋江陣
[高雄。內門]到溝坪國小看孩子們耍陣練藝
【內門探勘@溝坪國小】好可愛的小小宋江陣
深刻感受到宋江陣在內門鄉的向下紮根與傳承~參訪溝坪國小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內門宋江陣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

2009/03/13

【內門】洪家古厝

內門的洪家古厝是1870年代所建的土角厝,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


2009.3.6 牆上的盆摘樹根都深入牆內

雖然這古厝有維修過,不過有保留下一些當地特產刺竹、長枝竹來建大樑、小梁,由於歷史久遠,要整個保留原樣的建材是不容易,所以這幾棟的古厝呈現了有些修護一半,有些仍是廢墟的感覺,有些牆面甚至有裂縫,有些門則是用木板擋起來,不同年代修補的痕跡用的建材也很多種,有的用水泥糊起來,有的用紅磚,有的是土角磚,有的又是石塊。或許只有這樣,可以看出這百多年的歷史?

洪家是高雄縣第一屆縣長洪榮華的祖厝,閩式七包三建築(實在不知道甚麼意思?),可以看到隱藏的槍孔,說明當時常有盜匪出沒,家族需要自衛的設計。

後落七開間,前落三開間,兩者又以護龍及過水廊相接之格局,有如老人手抱兒孫之形態,意味承先啟後(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從這裡還有一條茅埔古道可以直通 308 高地,沿途欣賞風景,據說還有一顆百年老榕樹。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內門宋江陣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

2009/03/10

【內門】《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平埔族與木柵教會

內門在清朝漢人大量移民來之前,是平埔族分布的區域,原住民祖靈信仰崩潰,剛好教會傳教士提供了一個精神信仰的力量。


內門的木柵教會有當年傳教士走過的痕跡,教會的展覽室有平埔族的照片(湯姆生/1870年代)

1868年(清同治)木柵教會興建完工,主要是因為當地有個有人到鎮后(旗津)給馬雅各治病,得救後改信基督教,並把家裡改為禮拜堂,然後集資建教堂。當年教堂是土角厝,在展覽室有看到當年的照片,目前這間教堂已經拆掉改建。展覽室除了這些照片,還有存放農作器具有老工具,十分有懷舊感。

1850-1920年《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這本書有大量平鋪族的照片,照片是湯姆生所拍,應該是跟平埔族很熟悉,模特兒都依照攝影者的指示拍攝,湯姆生花了10年(1863-1872)在中國旅行,拍了中國各民族的照片,並採用各種不同角度來記錄,頗有人類學的研究與紀錄的精神。

長老教會的信徒大部分是平埔族後代,為何漢民族的宗教信仰沒辦法與原住民融合,而長老教會為何可以獲得原住民的青睞?頗值得大家研究。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內門宋江陣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還有,這本書是我自己買的。

2009/03/09

【內門】朱一貴的鴨母寮

來到朱一貴紀念廟,這裡剛好有鄉親要結婚,請來了變形金剛卡車變身當作舞台,豐盛的辦桌料理,看了我肚子都餓了,聽到KTV音樂,還想跳上舞台唱幾首歌。


2009.3.6

朱一貴,1690-1722年,祖籍中國福建漳州,漳州人來台較晚,1713年隨移民潮來台,在鴨母寮養鴨,傳說他養的鴨生的蛋都是雙胞胎,為人好客,有人來投靠他,他就殺鴨招待,但是隔天鴨子的數量又恢復如數。1721年(清康熙60年),因為官方提高稅收,引起鄉民不滿,朱一貴帶領當地群眾組織義勇軍叛變,想要反清復明,但最後失敗被抓到北京處死。

朱一貴當年養鴨的地方在高雄內門鄉光興村,興安宮有供奉朱一貴神位,並在廟前有雕像與一些鴨子,據說這裡還有口井是給義勇軍飲水的古井。

在這邊看到一些鴨子,還有鴨母寮這個名稱,就會想到薑母鴨,尤其最近天氣冷,路邊有桌椅就想坐下來點菜,對這個早期就帶領台灣人反抗暴政的人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

2009/03/08

【內門】小朋友表演宋江陣@溝坪國小

前往高雄內門的溝坪國小,才知道宋江陣是甚麼表演,原來是一種民俗技藝,雖從中國傳過來,可是目前也只有在台灣在宗教節慶上保存了這樣的傳統。


2009/3/6 小朋友表演的十分熟練,臉帶殺氣

高雄內門鄉的宋江陣據說出自《水滸傳》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陣,來到溝坪國小這裡的小朋友是必修宋江陣的技藝,無論男女同學都要練習,宋江陣所用的兵器非常多樣,而且還要跟同學培養默契。這項民俗技藝讓同學們除了練身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參與文化節慶,更可以做為各鄉里互相交流競技。我想,在冷漠的社會中培養團結助人才是最重要的。

維基百科:宋江陣

看到小朋友認真的表演,雖然不知道花多少時間練習,團體合作一直是台灣人最缺乏的態度,看到小朋友從小就能有這樣的環境,真是非常的羨慕!

台灣廟會活動很多,宋江陣流傳於台南、高雄,以前在農閒時子弟學習武藝,在日本時代受到限制,就成為廟會酬神娛樂的表演,目前最有名的就是高雄內門的宋江陣。3月21日起在高雄內門有不少比賽,有興趣的朋友可前往觀光遊覽。

高雄內門宋江陣的賽事時間表


小朋友喊殺聲十分大聲而且認真

備註:本文為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處參訪行程活動撰寫,為水瓶子親身前往體驗心得。

2008/08/18

【高雄】遇見歐風劉啟祥

前陣子去高雄,看到日治時期眾多台灣畫家的作品,有當年台灣藝術家百花齊放的感覺。


1938年/黃衣/劉啟祥

這件作品乍看之下有點莫迪里亞尼的味道,應該是那雙沒有眼珠的眼睛吧!不過仔細看來,還是有自己的味道,不完全是模仿的作品。光線灑過她的臉,寬鬆的黃袍子,整個身體的曲線好像很安靜,手上拿著兩朵未開的紅玫瑰,頭上的帽子與手上的手套,非常歐式的模樣。

劉啟祥(1910-1998),生於台南柳營,1923年前往東京,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是他的文學老師,放學時候還學小提琴,1932年前往巴黎求學。他在羅浮宮臨摹馬奈、塞尚等人的作品,受到的影響最大,在四年歐遊的日子,到過了英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等國遊歷,對於威尼斯的風景印象最深。

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看日治時代競賽篇的特展,劉啟祥的作品讓我看到寧靜的風景與淡淡憂愁的人物畫作,那種歐風感,深深地吸引著我。

柳營前輩畫家劉啟祥故宅
http://blog.kaishao.idv.tw/?p=767

2008/08/06

【高雄】文化中心旁的書店尋寶

對高雄這個港都並不是很熟悉,從小到大不知道做了幾次過客,小時舅舅的家庭旅行、金門當兵、同學結婚,高雄總浮光掠影,一點印象也沒有。甚至我覺得去國外某些城市自助旅行,認識的都比高雄還多。今年豔夏之旅到高雄逛書店吧!



高鐵通車後,一日往返台灣各大城市的時間變多了,我試著用在台北步行的方式在高雄行走,住在高雄的朋友卻告訴我,高雄很熱,也沒有人這樣走路,勸我少笨了,但是我卻想要試試看,一早做高鐵下去,在車上補了眠,轉乘高捷到了中央公園,卻只是一下子。在公園有老人帶小孩在此散步,也有腳踏車友的聚會活動,週六上午的熱鬧,看出高雄人的活力。


檢視較大的地圖
紅色圖釘為這次介紹的書店或圖書館(書店或許會搬家,拜訪前請先確認開店時間與詳細地址)

以下的介紹除了圖書館在中央公園一角之外,其餘的都在文化中心附近,只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第一站若水堂,就可以用步行的依序逛書店,也順便享受一下高雄市區內悠閒的巷弄風情。

兒童玩具圖書館與台灣文學館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一般圖書館的印象總是很八股,不是閱覽室就是書籍雜誌期刊開架閱讀的地方,但是高雄的各區的圖書館都有不同的特色,以兒童圖書館來講有許多親子閱讀區與活動區,利用豐富的色彩讓這個地方更活潑。而台灣文學館雖然外觀是棟老建築,也不怎麼顯眼,可是進去後看到辦了不少文學演講座談的海報,並收集典藏了在地的文學作品、作家文物等等。

在公園旁能夠有清幽的圖書館,大樹林蔭下更有詩意,雖然這裡不大,但是安靜的閱讀環境,充分的使用與應用公共空間讓人好生羨慕。

若水堂簡體書店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林德街3號2樓之2

本來不是很想逛連鎖書店,從台中東海大學旁發跡的若水堂,是專賣大陸簡體書的書店,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都有分店,大部分坐落在大學旁邊,賣的書當然就比較屬於研究所學生或教授用書。因為不太習慣看簡體字,而我會買的大概就鎖定在照片多的藝術書籍與旅遊手冊,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地理旅遊相關,若水堂的書籍算是相當豐富。

我在這裡買到了《柬埔寨五月盛放》這本書,裡面把吳哥地區的歷史、印度教、神話故事等解釋的很清楚,除此之外,還加入了現代柬埔寨的介紹,算是非常完整的旅遊手冊,也很適合帶這本書去吳哥窟邊走邊看。

百冠二手書店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青年一路2-6號地下室

走下地下室,心裡會忍不住『哇』了一聲,很大的地方,還有二手漫畫,沒有那種位於地下室舊書店慣性的霉味,也沒有為了清潔書的封面用的消毒水味道。在亂逛的時候,老闆娘跟小朋友在聊天,顯得和樂融融。

在這裡買了一本用塑膠封套包起來的原文《倫敦》攝影集,才170元,算是非常便宜,或許老闆娘看出來我是刻意來逛書店的,結帳時還跟我介紹了其他兩家二手書店。

文化中心書坊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林南街21號(若沒人頂讓,預計2008年9月底結束營業)

遠遠的就看到結束營業2.5折的紅布條,吸引我走了進去,書坊非常的小,書架也離的很近,只要有三個客人來,書店就好像塞滿,找書也不好找了,但裡頭的書非常乾淨,分類也很清楚,除了一般小說外,還有普科叢書,裡頭還有考試用書,不但如此還有二手 DVD,CD等,看了老闆的名片,還有郵票與網拍等服務。這家書店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或許就是這樣,找書不好找,書籍不流通,所以才做不下去嗎?這純粹是我個人猜測。跟老闆問了兩句,可以感覺他是很誠懇不世故的人,要結束書店難免會有些不捨的感情。

在這裡選了馬森的小說集《巴黎的故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一家書店要關門,我也沒多少時間在此挖寶,下次來高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心裡又掠過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馬森這個旅人在書末寫著:『一個作家在對人生的探索上,和讀者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在人生茫原中的探險者』這句話讓我特別有感覺,就買了這本書。

五餅二魚兒童書店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光華一路148-96號

雖然是家兒童書店,一進門還是看到不少旅遊類型書,或是一些精選的暢銷書,地上坐滿了來此看書的小朋友。我想書店主要賺錢的應該不是賣書吧!而是舉辦一些課程,說故事、肢體、聲音、創意等活動,還有與作家對談、說唱藝術與手工書等等。

可以發現來此的母親非常多,她們為了小孩而閱讀,為了小孩的成長自己也學習了很多,為什麼來這裡的沒有一個爸爸呢?於是我也想買本兒童書回家,但是實在太重,而且買回來也是我在念給小朋友,乾脆還是買了本我看的書《徒步到沒有圍牆的邊境》。

城邦書店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廣州一街163號

走進城邦書店就覺得很想坐在沙發上看書,於是挑了幾本書坐下來慢慢翻,這裡面賣的書都是城邦出版集團的書,可以有很大的折扣,與搭配一些 bundle 的方案,每次到城邦書局都會想買很多書,可是今天我克制下來了,一方面是逛到這裡背包已經滿了,另一方面是這些書在台北也都有賣,不像二手書有挖寶的樂趣。

坐在沙發的同時欣賞幾位正妹店員在門口裝飾玻璃門面,偷偷瞄著外面,心裡想著年輕真好啊!我慢慢地坐在沙發上翻著書。走出門口,手上就多了一個大紙袋,裡面裝了三本書:《美濃鍾理和原鄉風景》、《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不僅這樣,還變成了城邦書店的書蟲會員,心裡有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覺。

文化中心旁的藝術市集

地址:文化中心靠廣州街這一側

每週六下午四點鐘後,都會有攤位開始賣個人藝術品,看著很多大人來此擺攤,然後小孩就在一旁的公園玩耍,也有一群大學生來此擺攤,一堆同學來捧場的畫面。每個攤位都有不同的特色,石頭雕刻品、袖珍縮小家居模型、銀飾、小皮包等,形形色色的裝飾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復興二手書店

地址:高雄市新田路85-1號

這家店距離文化中心有點距離,但是從文化中心沿著青年路散步過來,個人覺得非常舒服,高雄市的馬路寬敞,綠樹也多,最後選擇逛完這家二手書店,在步行回到起點中央公園,我就可以坐高捷轉搭高鐵回台北了。逛了這些二手書店,老闆們都有一個特色,有點上了年紀,但是對書都充滿了感情,只要有空閑的時候就是在整理書,或是擦拭舊書,讓書籍保持最良好的狀況。

我在這裡挑了兩本藝術相關的書籍:《抒情‧韻律:劉啟祥》是因為上午在美術館看到他的畫作印象深刻,回家再好好的複習,而這本《高雄市美術推廣協進會1998會員展專輯》裡面有理事長的毛筆親筆簽名。


備註:本文配合「艷夏之旅˙高鐵˙be there」活動撰寫,景點為水瓶子個人親身前往體驗並挑選,台灣高鐵公司提供艷夏之旅體驗票。

2008/08/04

【高雄】遇見禪意的黃土水@高雄市立美術館

這個出身於台北艋舺、大稻埕的窮人,是日治時期到東京美術學校的第一位台籍生,在台北少有看到他的作品,沒想到這次到了高雄美術館遇到了這個藝術家。


1927年/釋迦出山(複製)/黃土水(1895-1930)/高雄市立美術館

在美術館有台灣雕塑發展的常設展,本來想晃過去,沒想到看到一尊吸引我的釋迦雙手合十閉幕沉思的佛像,跟一般廟宇看到的福泰嚴肅的佛像很不同,瘦高的身材穿著袈裟,緊鎖著眉頭,配上很大的耳朵。黃土水以南宋的梁楷的『出山釋迦圖』為藍本,製作出了這個雕塑品,原作在二次大戰的毀壞,廖秋桂女士捐出石膏原模,然後翻製成銅的作品,石膏像目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而木雕的作品放在艋舺龍山寺。


1930年/水牛群像(局部)/黃土水/高雄市立美術館

上面這個水牛群像是黃土水過世前的作品,早在1922年他就研究水牛,因為台灣有很多水牛,能夠充分表現台灣農村的寫實景象,也就只有水牛了。小時候在阿公家看到牛傲著脾氣,因為天氣熱不想出水耕作,農人不斷的咒罵,牛也聽的懂,很不情願的出來,這樣的景象一直烙印在我的心裡。或者在台南的街上,看到牛車來來回回的在街上行走,背後車上的貨品很多,牠們還是盡力的工作。因此很多人用『牛』形容台灣人的個性,也是其來有自。

在美術館的這個常設展展出的東西很多,有各家專長,但顯得展覽的系統架構過大,比較無法聚焦。還有原住民的南島語系雕刻是我比較喜歡的主題,很可惜到精品店買不到相關的作品。此外,目前還有展出『日治時代競賽篇』各名家的畫作,展出的東西質與量的不錯,我覺得是很值得一看的展覽,展到2008.10.12日為止,若能配合更多的演講或討論活動來認識這些台灣的知名畫家(還是因為我走的匆匆所以沒發現有相關活動?),我覺得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