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6

【宜蘭】回家生活即將開幕

https://www.facebook.com/comehomestudio

今日上午從羅東前往頭城,有喵到這家很特別的店"回家生活",到了頭城去看偶像劇"閱樂書店"的拍攝地,走到旁邊的 木房子咖啡‧茶館 遇到 roger ,他推薦我來這裡,美麗的書架、上旗文化出版的小旅行系列,二樓的大木桌,一整個進入夢幻的世界,從窗戶看出去是羅東運動公園。

還沒有正式開幕,張姐就忙碌的跟路過的鄰居說明這家店的理念,從出版書本出發,辦公室搬回了宜蘭,打算真正的落實書本中的理念,從產地到餐桌,其實只是最後一哩路。看到新穎的歐式,令人瘋狂的超大木餐桌,有關旅行的書籍,鐵道車站的印章,桌上還放了宜蘭當地小農的產品,出版社下海經營書食小舖,我想是台灣第一例。

在這邊晃了半小時,看到總編輯、社長,還有親切的服務人員,好像看到台北品墨良行幾年前剛開始的熱情,祝福有理想的人順利,我希望可以放多點書在書架上。— 在回家生活。

2014/03/05

【宜蘭】舊書櫃,看見所有人的足跡

宜蘭火車站旁,廢棄的台鐵倉庫現在經營二手書店,本來荒廢的地方,一下子亮了起來。



已經來這裡好幾次,假日是觀光的人潮,一般日是學生路過,大家都會好奇的進來逛逛。幾米公園在火車站旁,吸引大批的幾米迷拍照留影,也因此這裡幾米的書很快的就賣完。

舊書櫃時常舉辦旅行講座、攝影展,老闆小莊年輕有想法,而且實踐力超強。他想要舉辦『書』、『物』的展覽。他覺得除了賣書、文創產品外,可以把這裡當成博物館,指定一個主題,請大家自己的書或物品來分享,等展期過後再送還,這樣的展覽不只讓大家有參與感,也豐富了空間的運用,讓更多人可以閱讀到更多書籍,而不只是一家二手書店。

在此看到小草藝術學院的阿德製作的明信片、木架子、木盒,搜尋網路上的資訊,無論是攝影師、老屋部落客,甚至是咖啡館達人,都在此留下足跡。這些朋友真有行動力,除了臉書打卡外,在此辦演講分享,或是參與展覽。這空間本來就屬於大家,進來舊書櫃逛書架、挖寶,從地上堆起的書架,斑駁的紅磚牆,牆上的老木窗與攝影作品,一直到屋頂木樑,泛黃的燈光,各式各樣的老物在老倉庫內交織,中央的桌上堆滿了書,一個檯燈撐起了這樣奇妙的空間。

離開時,我想到了在里斯本老火車站的遇見,一家書店藏身在火車站內,雖然看起來是廉價的回頭書,但是品項與內容都不錯,很多大部頭的藝術書籍,可惜我搬不回來。書店女老闆一直推薦我買當地的靈魂音樂相關的書籍、CD,可是當我用英文問她哪一張 CD 最喜歡的時候,她因為聽不懂而卻步,不過仍然很熱情的叨絮著當地的特色。這跟我到宜蘭很多地方的小店一樣,以自己人生產的內容而榮耀,尤其在這家書店。

從書店開張到現在滿室書香的空間,所有老東西一路慢慢地生出來,我想都是老闆持續用心的找尋。宜蘭相關的書籍、文創產品在此發光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坐下來讀本書,就好像進入哈利波特的九月四分之一月台,任憑思緒飛翔,歷史的痕跡就有這般的魔力。

【宜蘭】20140305:小間書菜、旅二手概念書店、舊書櫃

1. 青田七六,白髮稀疏長者的回憶



今天上午的導覽是一群60歲以上的大哥大姊來,他們在台灣長大,年輕時到國外打拼,然後到上海做生意,退休後回來台灣生活。

有位大哥一看到馬廷英教授故居,就說曾經來過,指著牆上的照片問說這張是幾年拍的,我說一定是 1962年以後,馬廷英教授娶了日本太太的照片。那時他來的時候還沒有見到這位日本太太。

歲月過得很快,當年幫馬教授打雜的年輕小伙子,現在白髮稀疏的回憶著舊事,一直問我怎樣買到馬教授的兒子亮軒老師所寫的書,我看他的眼神好像沉浸在當年的時光。

2. 小間書菜,遇到好多朋友的書



不知道這些書是不是都是這些農夫以前的收藏,後來拿出來賣。或者大部分來自以書換菜的活動?

剛好中午大夥用餐的時候來此,熱鬧滾滾,穿著雨鞋的年輕農夫男女一個個在書店旁的餐廳吃飯,討論兩百甲的未來。

我一直聽著農夫間講著『兩百甲』如何如何,不瞭解其中的意思,原來他們的組織名稱就叫『兩百甲』,每個人各自契種自己的農田,中午來這邊用餐,旁邊還有一個小朋友讀書的空間,到了假日就會舉辦一些講座。平常這邊也賣蔬果,可以帶書來換菜。



雖然書架不大,書不算多,可是在這邊看到許多絕版的書,本來想要整套掃回家,但我只挑了一本朋友翻譯的『鹽』,結帳的時候老闆眼尖看出來,所有沒有買成。農產品成為經濟炒作的歷史其來有自,現代農夫團結起來,透過網路行銷,有空間可以讓小朋友一起學習成長,城市人假日接觸農家生活,買米買菜與閱讀,十分理想。

3. 旅二手概念書店,宜蘭大學內遇到宜蘭的前世與今生



一來到宜蘭,很快就感覺到進入了幾米的故鄉,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改名為幾米縣?

這櫃書擺放著宜蘭作家的書,乾乾淨淨四四方方的書店,書櫃依著牆壁而起,最上層擺放著老東西,手提式收錄音機、錄音帶、吉他、打字機、油燈、老木箱、地球儀、行李箱、非常巨大的大哥大、珠寶箱、老窗戶等等。

書架上擺滿了二手書,除了旅行為主的書籍,還有教科書、原文書、童書、音樂 CD 等,書店中央還有一些書衣、肥皂等手作品。

有時一波波的年輕學生進來逛了一圈離開,一位老師坐下來看本書,我聽著各個年代的音樂,喝杯茶享受一個輕鬆的午後時光。



4. 舊書櫃,看見所有人的足跡



從書店開張到現在滿室書香的空間,所有老東西一路慢慢地生出來,我想都是老闆持續用心的找尋。宜蘭相關的書籍、文創產品在此發光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坐下來讀本書,就好像進入哈利波特的九月四分之一月台,任憑思緒飛翔,歷史的痕跡就有這般的魔力。

5. 合盛太平,美麗的地磚

2014/03/04

【新竹】【桃園】20140304:瓦當、水木、南崁 1567、書店味道

1. 新竹瓦當書店:

任性的開了家書店又一例

2. 水木書苑

清大湖邊的閱讀好空間,二手書也不少

3. 南崁 1567 小書店

每次看到老闆都很溫馨,一直逗人笑

4. 書店味道,太晚去打烊了

2014/03/03

【桃園】荒野夢二,愛書人的夢想第二店

到了荒野夢二新舊書混搭而成的書店,加上一些可愛的文具產品,兩個多月前來此,比較一下書架,發現書量又增加了,果然老闆銀色快手(以下簡稱銀快)在桃園地區收書的成果豐碩。

[照片]

但這麼多的書,銀快說這比幾年前在台北師大附近所開的布拉格書店藏書還要少,原因是現在的書種類比較多樣化,一般人比較容易找到有興趣的書,這樣感覺就會覺得書比較多。

我去的時候,店員正把書相關的人文類型書籍放在同一個書櫃內。整理書架是愛書人一個重要的休閒活動,以往的貴族有錢人,會用畫作來裝飾家裡的牆壁,不同的畫作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風景,從歐洲貿易興盛後,中產階級興起,請畫家畫小幅的肖像畫掛在自己家裡,也是這樣的心情。

如今,藏書人或是書店老闆,可以依據自己想出來的主題來擺放整理自己的書,如同當年的貴族般。銀快說:這櫃是書名有動物的書,那櫃是有關食物的書。三不五十換了擺放的方式,就好像辦展覽,可以自訂主題,本來一些滯銷賣不出去的書,搞不好就因此賣掉了。銀快小時候也經常整理書架,即使沒有人會去看他的書架,他還是會不時的整理書房,期待有人會去看。

在臉書上看到不少銀快收書的趣事,他說在桃園地區收書,跟大台北有些不同,以往住在桃園的人很少清理家裡的圖書,現在或許居住的空間比較不足了,生活品質也提高,一聽到二手書可以回收,就慢慢地開始接受了這樣的觀念。

他有次收到一堆算命相關的書,本來以為不好賣,沒想到研究命理的人,還真的很需要這樣的工具書,或許我們會認為網路書店發達,但若在家裡附近逛逛書店,用尋寶的心情找書,尤其又可以翻閱內容,評估一下是否自己所需,馬上可以買回家,這樣比在網路上購買要方便得多。

銀快喜歡荒野夢二這個名字,荒野取自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荒野女巫,同時銀快也喜歡一個日本女作家井上荒野。竹久夢二,是日本畫家、詩人,以美人畫聞名,銀快夫婦的第二家夢中的書店就取了『荒野夢二』這個名字。

我一直認為一個社區,或是一所學校旁,應該配置一家書店,或許是一個夢想,但有閱讀交流的空間,才是人類得以增長知識最重要的方式,很期待台灣各地都有在地化的社區書店,不但有主人的風格,也有在地的情懷。

【台北】三民書局


精緻的木書架

2014/03/01

【台北】表弟結婚



眼前霧迷濛但路清晰— 和 Amistad Tseng

【台北】伊聖詩私房書櫃,有賣新鮮蔬菜、水果、麵包、咖啡的書店

進入伊聖詩私房書櫃前的庭院,一顆大芒果樹與盪鞦韆,小小的水池庭院,老公寓內灰黑色洗石子牆面,架上陳列著新鮮蔬果,本土音樂出版品,還大手筆的有台 iPad 可以讓人試聽音樂,隨時可以看到超音波打出的天然植物精油的水煙,暗色系的用餐空間變得非常輕鬆自在,兩個房間的書籍,一個人在此看書可以獨自面對書中的大千世界。



第一次踏入伊聖詩私房書櫃的人,通常會以為是一家麵包店,看到座位、榻榻米包廂,大部分人就認為是咖啡館。但我認為這是一家書店,無法定義的一家店,也正是這一家店具有特色的所在,有時在週末的晚上,門口會擠的水洩不通,有時是演講,有時是小型的演唱會。複合式的商店面臨最大的問題應該是服務人員的訓練,年輕的服務人員針對每樣產品都能清楚的解釋背後的故事,像朋友般非常親切的介紹,十分佩服。我想應該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充滿地熱忱!

這是一家關於環保、自然,土地、生態的綠色書店,不只在兩個房間內的書籍都是這類的主題,就連這邊賣的麵包、輕食餐點都融入了這樣的精神,不但幫助了台灣的小農,也讓我們吃到天然不加工的農產品。我在京都的咖啡館經常看到菜單上有註明在地的野菜,這樣的趨勢已經在台灣隨處可見。這邊的服務生不但年輕高挑帥氣,講話輕聲細語又專業。

從1930年代,這裡是台北城市的邊緣,新生大排從旁邊流過,一旁的水田綿延到六張犁的山腳邊,戰後蓋了這間老公寓,可以想像小朋友在泥巴奔跑玩耍的過往。如今小朋友來這裡就喜歡到庭院看魚盪鞦韆,老公寓的精緻質感,老闆希望打造閱讀的氛圍,午後的陽光照射在玻璃杯反射到牆壁或天花板,我到了這個空間就會落入兒時的回憶。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22巷7-1號
電話:02-23621134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scentsbooks


2014/02/28

【台中】東海書苑,風雨中的寧靜書店

 在台北逛書店稀鬆平常,但出了台北逛書店,最常去的應該算是東海書苑,第一次去想說應該在東海大學旁,查了一下地址用導航系統到達目的地,一出車門卻是金錢豹,半信半疑地走進去,果然是家書店,跟默契咖啡館共生的東海書苑,由於我的時間不多,匆匆地看了十分鐘,主要分類有翻譯文學、台灣本土歷史、人文藝術、社會學、旅遊、詩集等等類型,利用挑高的格局,創造出較多的書架空間,我很想就坐在地上開書,不過這裡並沒有人在逛書架的感覺。



 第二次到東海書苑,一進門就看到空的書架,打包好的箱子,心想帶衰的我總是讓書店、咖啡館倒閉,從東海大學搬到金錢豹附近如此短命。同樣是下著大雨的午後,我坐在吧檯,喝咖啡的人們好奇的看著我拿著相機拍著裝箱的書,也拍下默契咖啡孤獨的身影,我當時一副沒落的心情,想想又少了一家獨立書店。不久後,東海書苑3搬到現址正式營運,靠近美術館附近,門口還有綠蔭大道。

 之後,收到網友『換日線』自製明信片,他記錄了東海書苑的過往身影。另一個好友『貓』,三更半夜去拜訪,整間老房子都是書堆與雜物的狀況,老闆都很熱心的說明書苑的狀況與進度。每次到台中,去東海書苑已經變成例行公事,已經整個開始營業了,我在一樓書架看著熟悉的書,有關社會學、小說與繪本,還有建築、文化與藝術的類型,二樓以上還在整理,書架上的書,透漏了老闆的個性,我只要掃過一遍,就知道書店的氣味,我在那邊僅有的幾座書架上看到這家書店類似的選書,在各個獨立書店的書架上看到同樣類型的書籍,原來書店的個性是很容易辨認出來的。

 又是一個星期日的午後,外面下著大雨,這時東海書苑已經擴充一樓店面,裡面卻坐滿著人,一桌桌的朋友來此聊天,吧檯客人也用筆記型電腦上網。曾經在中寮山上遇到「溪底遙學習農園」的馮小非在隔壁的隔壁開啟了一家『上下游市集』,每次到東海書苑都會遇到舊友,遇過馮小非,也遇到正在做花生醬的岱樺,更扯得是在非假日巧遇二十年沒見的國中同學,他對東海書苑的歷史比我還要了解。我也遇到一個文學立委躲在角落用紙筆寫作。透過書,人與人的交會分外的值得珍惜。

 幾次跟岱華見面,在青田七六,也在註書店相遇,她忙碌的不可開交,嘴巴說話停不下來,我則是都用嘴巴一直吃東西,但今天我們兩個都很安靜,是因為一張白色的明信片嗎?在這裡終於買到一本風土痣00,跟創辦人合拍搞笑照,一手花生醬、一本風土痣,加上一張新發行的洗耳恭聽明信片,水柱開到最強,沖洗耳壁汙垢,收音清晰不漏字。

 聽到老闆與善雯討論最近國美館的派遣工抗爭事件,還有性騷擾學生的教授,性別意識成長歷程與實踐的議題,對我來說有點硬,或許我真的不是身在其中吧!從東海別墅搬到中港路金錢豹旁與默契咖啡咖啡的合作,然後再搬到現在國家美術館旁,有朋友想要經營這裡,老闆交棒後不久又交回來,不知道在老闆的眼中這算不算是『風雨』呢?

 有次跟老闆廖英良小聊了一下有關獨立書店聯盟,也聊了一下獨立書店的理念,這當中有關人與人之間,還有人與事之間的區分,老闆可是分得非常清楚,也顯見東海書苑可以存活至今的重要理想性格,不會因為小事而有所偏廢,我們存在一個商業化的資本社會,很多理想會被『錢』影響,能夠擁有堅持理想性格的人的確不多了。

 老闆問了很多書店老闆一個題目:你們堅持到現在是為了甚麼?

 這的確是很有趣又現實的問題,若是大家都失去了原來的理念,那又為何要堅持下去呢?這其中一定有一些值得做的回饋吧?我也這樣的問自己,為何我要四處跑去這些書店拍照、買書、坐下來喝杯茶,或是參與活動,這僅僅是少數人的活動嗎?

 很汗顏的是我很喜歡逛書店,也喜歡買書,也喜歡撫觸書的質感,給我充實的感覺。至於喜歡『閱讀』這檔事情,我從來沒有安靜、認真、快速地從頭到尾讀完過一本書,不是看了其中一章就塞回書架,就是遺忘在床頭,或是馬桶前。而我的夢想,就是開一家真的可以讓我定下心『閱讀』的書店,而終究是夢想吧!

 閱讀有多重要?為何我要到獨立書店去買書,又為何每個偏鄉都需要一家書店?圖書館跟書店又有甚麼不同?恐怕很多人都不瞭解,也無法在想去分辨二手書店、獨立書店、連鎖書店了,老闆丟出那麼多問題,其實大家應該都沒有答案。若我們把書店成一個討論的空間,知識傳達的地方,那麼事情就簡單多了,為何公部門所經營的圖書館無法達成這樣的任務,而且圖書館的書大部分是不流動的。偏鄉地區為何需要一家書店?在民主時代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意見表達,可以匯集理念與理想。

 每次到東海書苑,都讓我思考書店存在的意義!也真誠的希望台灣三百六十八個鄉鎮,都有一家屬於各鄉鎮的書店。

五年級訓導處的同學


今天收到一個蛋糕與一個油飯,原來是五年級訓導處多年的網友小孩滿月。

下午在書店翻到某位作家的書,是我沒有收藏到,立馬買了回家,看著他六本旅行手繪的書,從他開始在網路上發電子報,然後談戀愛結婚生小孩,到處旅行的過程中,這一路上,我們好像是一起成長,但卻從來沒有見過面。

我不太算是網路世代長大的小孩,但是從電話魔電連線的 BBS 時代開始,每一個階段每一平台都有參與,有時候在討論區遇見的網友,可能在部落格遇不到,但最後居然在臉書上重逢。

人生或許是不斷地錯過,但網路社群是最多的重逢,找朋友容易了,但我們卻少了一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