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台北】Y字路


地址:晉江街x晉江街18巷,長慶廟後方百年老樹

去聽了《在台灣尋找Y字路》作者的分享,看到一路是水溝蓋的小巷子,以前就是水路囉?但,這個案例原來不是水路。

台灣的建案很多在Y字路,得天獨厚後的受光照,理論上是開咖啡館、商店的好地方,若是私人住宅,應該也是社區互動的好地方,但是走到這樣的Y字路總是高牆隱蔽,不然就是放顆大石頭當成石敢當,就怕路衝破壞風水。

《我就要你好好的》(英語:Me Before You)


麻雀變鳳凰,但是王子缺席了的版本!

2017/02/26

【台北】十一點就開門的永樂座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這城市彷彿到了十一點才剛剛甦醒,猶太人一天的起點是剛剛日落時,婚禮也從這時開始,星期五的日落,全家不開伙點了蠟燭,思考生命與精神層面,陪伴家人的一天。

台北的假日,其實是從日正當中開始的,家人一起在餐館用餐,彼此睡眼惺忪的划著手機,然後朋友相約在咖啡館,也是台灣人的安息日,聊天八卦度過了精神層次的一天,星期一就要上班。

而我此時在書店翻閱著書,星期日,應該算是一個星期的第一天,還是算是最後一天呢?

翻閱著黃以曦的《謎樣的場景》,我突然想起了上午對中山女中的日本文化研究社的導覽,居然沒有把馬場教授兒子來訪的事情說的明白清楚,而另一團體想要問我們為何要經營這樣的空間,我也回答的不夠透徹,所以電影是一個自我戲劇的迷宮,導覽人生也是如此嗎?

我仔細的拍著書店的書架,宅急便的貨車辛勤的送貨司機,巷子對面可愛的玩偶,伴著一個陰濕的早晨,一周的開始是哪天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當下吧?— 在永樂座台大店。

2017/02/25

《異星入境》Arrival:到底是抵達了,還是離開?


附圖:這幅畫到底是青年男女剛要去島上聯誼玩樂,抑或是已經玩得醉醺醺依依不捨準備要坐船離開呢?
華鐸/塞瑟島朝聖/1717年/巴黎羅浮宮

這部打破因果時序的電影,是預知了女主角的一生,還是她想要突破的一個起點?耶穌十二個門徒,上帝創造人類花了七天,外星人的手有七個手指頭。外星人派來飛行器的是 Nike 的標誌,還是勝利女神的羽毛?

我們從小到大所學都是線性的,整部電影的概念,是一個圓,所謂的因果是不存在的,剛好這樣的前提,把抵達同時含有開始、離開這兩個概念連結起來,從《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到《接觸未來》(Contact),與外星人接觸的電影,或是神、人接觸的議題《普羅米修斯》,在在的說明了人類追求『我們從哪裡來?』的這個議題,這部片討論了『我們是誰?應該要往哪裡去?』

答案是不是在我們的心中呢?

突然想到《快樂的結局》(Happy End)這部捷克片,逆轉的線性思考要進入無因果的世界,的確很難。

《今天也是吉日》



本以為是描述寬鬆世代(台灣是草莓族)的日劇,原來是教導寬鬆世代如何參與政治學習言演講的勵志片。

演講技巧在我們的學生時代老師都有講過,可是沒想到現在已經不教了,我喜歡條列的內容,但真正要使用上,真的是要了解精神才是,這點的體悟在人生上的確不容易。

但這部片也點出了擁有良好的家世,才是成功的出發點(#畫錯重點)

2017/02/24

2004年,伍迪艾倫《雙面瑪琳達》



在沒有事先看影評就看了這部片,又以為看了很多伍迪艾倫的電影,應該很輕鬆可以明瞭,原來瑪琳達演出的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喜劇與悲劇,雖然搞外遇劇情是一樣的,但是一方是喜劇收場,另一方是悲劇。

所以這是電影是很好的練習,觀察角度的不同,造成不同的結論。

伍迪艾倫的電影節奏與好萊塢商業電影大不相同,他的創新不少,像是劇中人與觀影者的對話、編劇跳出來擅改劇情,雖然目前來看.......

我們習慣看有『起承轉合』的單線發展電影,也或許習慣雙線發展但是結局融合解題是的電影,但這種同一批人好像在同一時空的雙線發展還蠻少見的。

我在想若是重新剪接,放在左右兩個螢幕同時放映,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2017/02/23

20170223《國語日報社的中學生報》No.224:新形態閱讀空間

放學後,有些人會換一個地方念書,像是外面的圖書館、K 書中心或速食餐廳等。除了上述這些場所,近期還出現了許多新形態的閱讀空間。即使花一天的時間在這些地方念書,都不會覺得無聊。下次不妨走訪這幾個新興空間,讓自己轉換不同的心情吧!

《東京白日夢女》與《慾望城市》




我不喜歡《慾望城市》,總是物化男性,只為了自己的戀愛,但《東京白日夢女》這齣東方的《慾望城市》卻表現得極好。

看了劇中這個完美的配角,帥、調酒師、會做菜、有潔癖、喜歡看法國電影,電影中不要討論劇情專心看片,整個是我的菜啊!我都愛上了著個男人。

到底適合不適合重要?還是結婚重要呢?

2017/02/2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69-文學故居1



散步到文學家的住所,台北市南邊,永康、青田、雲和、泰順、溫州街一帶的城南區域,水瓶子帶我們去文學故居導覽囉!

「青田七六」,地質學家馬廷英教授的住所,他有個知名的作家兒子馬國光-筆名亮軒,從小住在青田七巷六號的亮軒,寫了二本關於這棟房子、馬廷英教授和家族的故事—《壞孩子》《青田街七巷六號》。而文史家楊雲萍、臺靜農也住在附近,水瓶子在台大圖書館找馬教授的書,竟然找到從前文人間收藏書籍的交往痕跡呢!

探究梁實秋故居,先來到師大路,1945年以前這條路不存在,總督府擔心美軍轟炸,台北建築密集將陷入一片火海,於是下令拆除一些街區作為防火巷,師大路便是其中一條。梁實秋因太太程季淑有嚴重風濕,搬過幾次住所,一開始是德惠街1號,後來雲和街11號,再搬去安東街(現在瑞安街),買了一百多坪的地,房子只佔十幾坪。水瓶子來跟大家說梁實秋與程季淑間動人的故事!(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222《國語日報》城市美學04:求新求變的威尼斯



以下是未校稿前:

還未去過威尼斯前,重商貿易、小島海國、東西文化交流、封閉與開放、貢多拉、鬼魅神話、錯綜複雜、嘉年華面具節、貴族獨裁、十字軍東征等等關鍵字詞,在我心中懷想。

*逃避戰爭形成的海上城市,後來卻集結十字軍東征

西元421年,當義大利各城邦因為羅馬帝國的衰敗,在北方的蠻族入侵後,有一小群的流亡人逃到幾塊瀉湖所組成的威尼斯,這種逃到海上遷徙的情感,逐漸成為威尼斯人的情感跟生活方式,進而在697年選舉出第一任總督。因為威尼斯共和國是由平民百姓所建,建城的歷史中並沒有英雄的傳說,就因為共和國的獨立運作,而威尼斯又剛好位在東西方交流的航海重要點,成就這個水都的重要性。

威尼斯對外跟拜占庭有緊密的關係,當時世界的中心是君士坦丁堡,威尼斯人不甘海上的貿易活動被拜占庭帝國壟斷,於是經由選舉產生的寡頭共和體制起來競爭。

西元1202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大量的傭兵在威尼斯集結,準備進攻埃及,當成反攻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暫時根據地,但是貴族無法付出大筆的傭兵費用,於是改變戰略直接進軍君士坦丁堡,成功的攻佔、洗劫這座城市,並建立了附庸國拉丁帝國(1204-1261年),也讓威尼斯成為東西交流的主要地區。

*嘉年華面具節

來到威尼斯最有看頭的,就是每年的嘉年華面具節,嘉年華(Carnival)這個字是聖經中魔鬼試探耶穌的故事,耶穌被困在野外四十天沒有吃東西,雖然非常飢餓,但並沒有受到魔鬼的誘惑,所以為了紀念耶穌,所以在復活節四十天之前,舉辦嘉年華會盡情吃喝。

威尼斯的嘉年華會,特色就是每個人都戴上面具,因為在威尼斯有貴族、商人、外國人、藝人、平民、勞工階級等,當大家戴上面具之後,社會階級的角色就可以模糊掉,短暫的逃離現實的壓力。而威尼斯各式各樣的面具,也代表了當地的歷史,例如很像鳥嘴的勾嘴面具,是專門治療黑死病的醫生。

如今的面具節,來自世界各地的面具造型,甚至有電影星際大戰的黑武士,或是到中國各地旅行的馬可波羅,或是中國的京劇面具,都說明文化交流的意義。

*威尼斯畫派

去過威尼斯的人,馬上可了解威尼斯畫派的作品的特色,藍的不能在藍的天空,寶藍色的海水,藍綠色的大運河,天氣好的時候,水面反射的波光粼粼,陰天時水上矇上了一層霧氣氤氳,下雨時海天共一色。

從文藝復興之後,威尼斯畫派不只是南北的交流,更多是東西的交流,比起以宗教畫為主的羅馬、佛羅倫斯更顯得對於人文的重視,尤其是活著比較久的提香,除了色彩鮮豔的精進外,也經常在畫作中重要位置畫出低下階層的平民,教會勢力因為重商而式微,天高皇帝遠的教宗也拿他沒有辦法。

學院美術館展出眾多威尼斯畫派的作品,各處教堂也有不少收藏,非常值得買門票進去慢慢欣賞,除此之外在藝術學院的學生經常在周邊創作,島上更有古根漢美術館分館。剛到威尼斯的時候,曾經誤解這裡是個大型的拍片場,但其實在各式建築內,都可以找到這城市恆久的藝術性格。

*工業生產創新概念的發源地

威尼斯不只是當貿易中心而已,還是把生產中心的觀念帶入城市經濟的一環,設立造船的工業區、製造玻璃、軍火的區域等,好像今日我們的進出口工業區,有稅賦優惠。

威尼斯在16世紀的勞動人力曾經多達一萬六千多人,可以打造高達三層樓高的有槳帆船,也是歐洲最早把船的生產作業線化的工廠,可以在24小時內打造出一條配備完整的戰船,在1570年土耳其攻打塞浦路斯的威脅下,發揮了很大的防禦作用。

歐洲各小城邦對於外邦人普遍有敵對的態度,只有威尼斯容納各色的人種,不但日耳曼人、猶太商人或是東方來的東正教教徒,更是世界的一個縮影。

西元1846年火車進入威尼斯的那一剎那,這個海上城市已經註定要用陸地人的思考,1931年汽車堤道完工後,威尼斯的地位仍然屹立,這跟威尼斯人的性格有關,能夠時時求新求變的威尼斯,這百年來搖身一變觀光旅行的世界中心。


圖說:



聖馬可大教堂在威尼斯中心的聖馬可廣場旁。 西元829年建,曾是中世纪歐洲地區最大的教堂,威尼斯藝術之作,內有豐富的藝術收藏品,建築有拜占庭風格到處有希臘十字造型,加上上面有五座圓頂,更有歌德式與文藝復興等各樣的建築式樣與一體,又稱之為金色大教堂。



美麗又一致的貢多拉造型,應徵船夫要通過考試,體力、技巧、講故事樣樣不能少,全部都在維持傳統。



同樣的面具不同的色彩露出不同的表情,掩蓋了階級顯露真實內心,這樣的嘉年華會代表在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

2017/02/20

曹俊彥老師的書,台北印象


這次去書展最大的收穫是在玉山社買到這兩本書,也遇到了曹俊彥老師本人,雖然只談幾句話,感到無比的溫暖。學習藝術的人,對於周遭環境的感受很深刻,看了這兩本書,對於台北市的變遷又從我小時候的記憶反推三十年了,這類的書要多多出版啊!

2017/02/19

《健忘村》與《小城之春》



去荒野電影社看 施昇輝 大叔的選片《小城之春》,雖然兩部片講得事情不太一樣,不過我覺得有點類似的場景設定。

1. 都是一個封閉系統,闖入了一個外來者
2. 都是傳統與現代化的拔河
3. 對於中國歷史的細節多半不會探究
4. 對於中國象徵性的物品,應用在隱喻上
5. 很多話劇的對話型態,但是這些對話經常刻意的不合邏輯
6. 從女性的角度來探討出軌

《健忘村》

蠶絲被當成記憶體,腦中的記憶可以被觀看、修改、刪除,甚至還可以回復,這樣的創意被應用在片中,我想雖不是創新,但是應用在目前的社會,真是非常的諷刺,一次次的選舉,是不是這些事情都似曾相識呢?

台灣的電影可能因為要觸及中國的電影市場,所以刻意的拍攝的十分中國化,但是在細節中,置入了很多台灣社會的細節,這點可能台灣人看影片的時候不自覺,我認為仔細推敲,也是很值得學習的一個方向。

整體來看今年的賀歲片剪接流暢,電影分鏡細膩,多機多角度與慢動作的技術提升了不少,主題故事性很強,細節也都塞滿了梗,只是這些梗還不是很成熟,期望明年賀歲片會更進步。

《小城之春》

根據大叔的說明,他認為女主角旁白是事後加的,若全部取消掉的話,可以去看田壯壯重新拍攝的版本,我覺得也更讓人反芻回味,最後那個象徵西方進步的志忱,到底有沒有把安眠藥換成維他命,這個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1948年拍攝的電影,必須要回到那個時代中國的電影工業,還有觀影者的角度,才能了解是非常突破的一部電影,今日來看這些運鏡與技巧都十分稀鬆平常,但是到當時,這樣的隱喻,大部分人應該是看不懂,所以才會加上了那樣的旁白。

1945-1949年之間中共預備建國,右派、左派的電影應該是劍拔弩張的,這部片主要以女性的角度來探討家庭倫理,可以說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頹廢的傳統城牆,何時能夠再造並不重要,劇末打破內心的隔閡之牆才是重要的。

【台北】EMBA同學的永康青田溫州文創店導覽


照片:中研院台北百年歷史地圖,1945年美軍航照圖

本來這條路線是永康x潮州街,結果現在變成這三條街的導覽了,有幾個種類的商店在此蓬勃的發展:茶店、咖啡店、書店、工藝、藝廊、骨董等。

看來,每一種特色商店都可以開一個導覽路線,那麼下次可以讓客人用挑選的,任選兩種走兩小時,再請老闆做比較深度的說明,這樣是否吸引人呢?而這些行業的聚集地變遷,隨著我的年紀越來越老,能講古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只是都不是八卦,好像很難引人入勝啊!

星期日這樣走下來,我只覺得 emba 的同學,都很有效率!

2017/02/18

【台北】緯創資通的溫羅汀書街導覽



溫州街的書街看似越來越多書店投入了,今天從茉莉二手書店出發,緯創資通公司所舉辦第三場的導覽活動,很感恩大企業有這樣的人文慢步的路線。

本來其實很擔心大家對於逛書店沒有興趣,因為資訊業是以前我從事的行業,所以我每次都會多講一點,還有次超出太多時間,這次主辦單位最後安排在欒樹下書店,給大家喝下午茶,但是因為書店都小小的,非常難以快速的出點心,主辦單位已經非常貼心的先請大家點餐了,再出餐的同時再讓我囉說的用簡報檔說明我的書店旅行。

今日有踏查的書店,感謝這些書店的老闆、店長、店員,每次都來個即興採訪,應該有讓大家對這個產業有更深入的了解。

今日有踏查的點:
1. 茉莉二手
2. 唐山地下
3. 永樂座
4. 台灣ㄟ店
5. 河邊生活
6. 欒樹下

沒有進去但是有提及或是經過的點:

1. 校園書房
2. 薄霧圖書室
3. 胡思二手
4. 古今書廊
5. 雅舍二手
6. 南天書局
7. 雅博客
8. 女書店
9. 舊香居
10.伊聖詩

大致上主題是以台北市書街的發展跟大家報告,也提及了眾多已經消失的地方,會後有朋友跟我討論我簡報中出現的一個APPLE ][ 的破解遊戲的那一個畫面,談及了 6502 組合語言,讓我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感恩大家的參與。

PS. 談咖啡館發展好像大家比較有興趣啊!

2017/02/17

《不思議的海岬咖啡屋》吉永小百合、阿部寬(真情快遞有點類似)



看似所有不幸福、不美滿的人全部回到海邊的小鎮,老人家每天到咖啡館去聊天,喝著好喝的咖啡。

時間緩慢度過,道出了每個人在人生某個階段的悲情,每個人都走不出親人、朋友的過世,只想停留在某一個時間點。

最後,每個人都還是改變了,互補的這些人守護著這家咖啡屋,還是這樣的咖啡屋守護的這些人呢?

2017/02/15

【台北】剪髮蔡


到這裡剪頭髮最划,不但剪完頭髮後三個月都不用再來光顧,而且頭髮超好整理,睡醒隨便撥一撥就出門。

今天,設計師還附送了一堂如何穿搭衣服的方法,誰能看出我的大肚子,把扣子解開後,露出每件衣服的層次,不但遮肚也可以掩蓋肥胖,一舉數得。

尤其是每次剪完看到自己的書陳列在書架上就很開心, 王詩鈺 (Wang Shih Yu) 你應該要來剪髮囉!有看到你的書。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68-里斯本的故事



聽水瓶子在里斯本逛書店遇到的趣事,以及巧遇電影「里斯本的故事」。

幾年前,水瓶子在仁愛路誠品書店買「里斯本故事」DVD,打算下午坐咖啡廳翹班看電影,竟然巧遇導演文溫德斯,因此擁有大導演的簽名。提醒大家跟名人合照,記得要用自己的手機,給名片請助理回寄照片,通常都沒下文啊!

在里斯本旅行,水瓶子同樣以雙腳、捷運、公車在城市中漫步,下午四點傍晚時光,里斯本的公車在路邊停著,做什麼呢?原來是行動書車,等小朋友放學來看書。水瓶子找了一間獨立書店,樓上可以觀賞木電車,著名的噹噹車,店裡書架上有七種語言的書!

獨立書店裡又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呢?自行取用一歐元一杯咖啡,咦...好淡喔,是咖啡嗎?打算訪談的書店老闆到底是哪一國人?是英文老師?是法國人?怎麼寫好的英文訪綱,請老闆回答,也沒下文啊!?里斯本故事中的故事,都在這集節目喔~(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台北】伊聖詩私房書櫃


許久沒來,本來覺得兩個房間的書有減少的趨勢,書房放了一個桌椅,今日來看,感覺這樣更好,而且真的書變多了,人被分散到各區,來喝咖啡用餐的客人彼此的聲音不會互相干擾,而且,擺放書的地方變多了,想要逛書架看書的人,也有更大的空間。

獨立出版與各種特色出版品可以顯露出來,這樣的多樣的擺放方式,無論在吧檯、桌上、書架都可以陳列,能凸顯圖書的多樣性。

傍晚來此工作閱讀,客人很少,音樂很棒,燈光柔和,真的像是天堂了。— 在伊聖詩私房書櫃*Escents Bookcase 。

【台北】台大博物館群的物理系文物館


台大博物館群的物理系文物館,以前是我們做物理實驗的地方,這邊的物理小實驗都好好玩,剛好遇到一個從醫學系畢業的校友,她在這邊擔任導覽志工老師,每一樣東西被她解說後就變得有趣了。

還好我的物理還算好,玩過一次後大致上就了解了那些原理,這個展館主要展示亞洲最早期Cockcroft-Walton型直線加速器,也是日本時代研究原子彈一次就成功的所在。

照片中這老師站得很高,重力把這條小鉛球往下拉,可是相對的也把其他小鉛球往上拋。下次台大的導覽要帶到這裡參觀!

這裡有基本介紹
http://www.museums.ntu.edu.tw/museums_physics.jsp

2017/02/14

剛好在寫威尼斯的城市美學,看看人家的嘉年華會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024

來到威尼斯最有看頭的,就是每年的嘉年華面具節,嘉年華(Carnival)這個字是聖經中魔鬼試探耶穌的故事,耶穌被困在野外四十天沒有吃東西,雖然非常飢餓,但並沒有受到魔鬼的誘惑,所以為了紀念耶穌,所以在復活節四十天之前,舉辦嘉年華會盡情吃喝。

威尼斯的嘉年華會,特色就是每個人都戴上面具,因為在威尼斯有貴族、商人、外國人、藝人、平民、勞工階級等,當大家戴上面具之後,社會階級的角色就可以模糊掉,短暫的逃離現實的壓力。而威尼斯各式各樣的面具,也代表了當地的歷史,例如很像鳥嘴的勾嘴面具,是專門治療黑死病的醫生。

如今的面具節,來自世界各地的面具造型,甚至有電影星際大戰的黑武士,或是到中國各地旅行的馬可波羅,或是中國的京劇面具,都說明文化交流的意義。

PS. 更早的來源,還有古希臘羅馬的神農節、酒神節,這部分我無法體會,如何轉變為紀念耶穌這件事情,這樣的轉化從文化演進來看,應該很平常的事情。

2017/02/11

昭和町導覽


今天是下午的導覽是日本時代的昭和町街區,大約在航照圖的區域,昭和町是預備成立的町,1941年開始才有正式記載。(我是根據文字敘述畫出的昭和町區域,不敢保證正確性)

今天時間沒有調控好,感覺會講不完,所以沒走青田街的十一、十二巷部分,導致有一個重要的脈絡沒有提及,主要是這個街區居住農業教授,與戰後引入的重要人士,引介馬廷英教授入住足立仁宅的推手松本巍教授,戰後這些留用日籍學者受到經費與設備的影響,不得不放棄許多重要的研究。

另一個重要的脈絡是亞熱帶與熱帶建築的調適,到了青田街十二巷的兩層樓建築(羅銅壁),我會提及尾辻國吉宅,這部分絕對不能再忘了。

此外,有關氣象學家白鳥勝義、人類學家小川尚義,這部分是完全沒有時間提及。

主要關鍵字如下,是以今日導覽的順序:足立仁、馬廷英、劉榮標、下條久馬一、許壽裳、張光直、昭和町市場、瑠公圳、庄司萬太郎、洪耀勳、洪伯文、台灣電力公司、馬場惟二、沈剛伯、曾祥和、莊長恭、蔡瑞月、雷石榆、翁通楹、磯永吉、中村種(台灣米身世之謎)、謝兆樞、林朝棨、林瓊仙、廖繼春、雲和畫室、梁實秋、立石鐵臣、日僑學校、殷海光、彭明敏、中村三八夫(溫州街20巷9,11號)、紫藤廬、周德偉、河邊生活、台灣工藝、顏水龍、植物染的編織展

檢討:
未來應該還是把重點放在日本時代加上1945年剛接收之初的事情,殷海光與紫藤廬這部分份量會再減少(請參加自由主義之路的導覽),加強台灣藝術史與台灣工藝部分,也可能要在室內講一個小時再出去走一圈。

2017/02/08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67-書與書店的歷史



愛書的朋友,兒時有沒有做過當書店老闆的夢想呢?水瓶子從小時候看的「中華兒童叢書」開始談起,這套叢書是臺灣省教育廳官方出版的,以前中華民國是聯合國會員國時,聯合國認為台灣應加強教育,因此撥款出版。套書中有一本《小紅和小綠》,來聽水瓶子說人蔘精的悲慘故事。

東方有畢昇,西方則是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1448-1457年間古騰堡印了很多聖經,而Bible就是古文「書」的意思。在紙張和印刷術發明之前,古人用竹簡、泥板等等傳播知識,一般人不識字,傳教士則是畫漫畫說故事,我們從廟宇的壁畫中也可以看到。水瓶子介紹文明古國,亞美尼亞,第一個將基督教列為國教的國家,她的「書的博物館」。

何時有書店呢,在1655年時候,書沒有書封書背,而是攤開在書店,客人可以指定章節,書店老闆忙著裝訂成冊送到客人家中;到了1777年,工業革命開始,書本則是精裝本形式,書店老闆可以在櫃檯後看書了;近代的書店多元,老闆更是萬能。一家書店就像小博物館,翻開書頁翻開一個世界!(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202《國語日報》城市美學03:佩特拉,重新發現的失落玫瑰城




以下是未校稿前:

位於約旦首都安曼南部的佩特拉,自古以來就是貿易交通要道,南接紅海,北接死海,並可以到達地中海,沿途串聯許多大城市:耶路薩冷、大馬士革、安曼、亞歷山卓等。這座城市的入口卡茲尼神殿到底是如何興建的?做甚麼用途?至今仍有很多謎團尚未解開。

觀光客從蛇道步行進入佩特拉,高聳的山崖,最窄的通道只有兩公尺寬度,山壁兩側還有陶管水道,走了一點五公里後,突然山縫間看到玫瑰紅的岩壁出現了一座壯觀的建築,卡茲尼神殿三十九公尺高,岩石因不同地質年代的沉積、岩層扭曲,在陽光照射下,形成耀眼的對比,希臘式的建築,居然是從砂岩雕琢出來的。

沙漠的氣候溫差很大,十一月到三月是雨季,其他則為旱季,佩特拉是一個盆地的地形,下暴雨的時候甚至會引發大洪水,這樣的一座城市,如何容納那麼多人,貿易往來的駱駝商隊在此路過休憩,大量的工人在此露天的羅馬劇場、住宅、墓窟等,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水利的建設。

要預防暴雨引發的洪水,納巴泰人在佩特拉山間挖掘了許多排水的隧道,四通八達的水管,並在各個地方挖掘儲水庫,儘量讓每一滴雨水都能保存,並且找尋地下泉水導入這樣的水利系統,使得這個城市的人們四季都可以飲用乾淨的水源。

從西元前六世紀開始開發的城市,最耀眼的建築便是卡茲尼神殿,原本兩側凹下去一個個洞,原先以為是架設木頭鷹架的地方,但考古學家觀察神殿四周的鑿痕,各個山頭都有階梯步道,可以很方便爬上山頭。推論神殿是由上而下一層一層開鑿而成,並且將往內挖出的石塊再利用,成為許多建築的建材,也就是說,挖出神殿之外,這裡還是一座採石場。

佩特拉的壯觀,並不只有卡茲尼神殿而已,還有露天的羅馬列柱大道、劇場、浴場、市場、祭堂等,有錢人的豪華墓窟,又可區分個人或家族等不同的形態。從埃及、亞述、希臘到羅馬時代,不同時代建築並存,貿易、文化、宗教的交流,留下了各式各樣的遺跡。

1812年瑞士人貝克哈特喬裝成穆斯林,說服當地的貝都因人帶他進入這個失落的城市,佩特拉才重新被外界認識。近年的考古挖掘,發現了游牧民族納巴泰人,因為財富的累積,而做起了生意,工程的技術還非常強大。1992年挖掘出了基督教的教堂,2003年還發現了卡茲尼神殿下方有古墓,重新定義了神殿的使用方式。

最近的科學家的研究,更發現了早年在納巴泰人時代,周邊有大量的森林,羅馬時代興建房舍而大量砍伐,該地區逐漸沙漠化,資源不足情況下而遺棄,還有更多的原因留待更多的研究,是地震、火災、戰爭、宗教、貿易變遷等,或許也都有可能。

2005年,佩特拉與祕魯的馬丘比丘締結為姊妹市,同是失落後重新發現,同樣使用岩石作為建材,水利系統也是重要的基礎建設,人類文明得以進步,應該是要有更多的交流。


台大校史館的車寄,石柱也是砂岩雕刻出來的(DSC05148)

2017/02/06

從《隱菊》到《女人中的陌生人》



不只是從日本的文學作品中改拍成連續劇,也從國外的作品改拍,本來這種小說就不太容易讀的進入,改拍成連續劇,前一兩集的步調都會覺得卡卡的,一再重複的細節,剝絲抽繭的拍攝手法,只能說細膩的不能在細膩的內心戲,人與人之間有必要這樣的折磨嗎?

這是所有衰運的總和吧!

這兩部日劇都是表面上一個柔弱的家庭主婦,遭遇困難後改變命運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為何會有壞人的存在?只是因為某個怨念而不能放下,或者只是意想不到的忌妒呢?這樣扭曲的人性醜陋面,為何會被激發出來,從動物身上或許都觀察不出來,也只有人類獨特的特殊情感吧?

2017/02/04

透過他人的眼來觀察台灣的書



再把書架攪動一下,這一類的書籍真的還蠻多的,透過他人的眼來觀察台灣,是一件奇妙認識自我的旅行。

《東北食通信》



訂閱這本日本雜誌《東北食通信》,訂雜誌送食材,不如說是買在地食材讓訂戶知道在地農產品,也知道了地方特色。

這本雜誌相關的組織,已經要來台灣創刊找尋合作夥伴,有興趣可以閱讀《食鮮限時批》一書,或是上網站看看

http://taberu.me/

光有一個組織推廣這樣在地農業已經很不容易,還要能夠聯盟,相信有更多的困難,土地與人的關係,活生生被工業革命抽離開來,要重新癒合,要改變的習慣不少。

向《萬花嬉春 Sing in the rain》致敬?看了《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52Hz, I love you》等等



很多電影的經典橋段,一直不斷的被重複,在這樣的音樂歌舞電影中播放,甚至不是音樂電影,原本好萊塢在攝影棚拍攝,目前的電影拉到了戶外拍攝,但是電腦特效把城市的樣貌打造回攝影棚內的燈光,到底電影是真實居多,還是虛構的多呢?

LA LA land 最後幾幕在天上飛舞的畫面,除了 《Belle of New York(1952)》有出現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伍迪艾倫的《大家都說我愛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1996)》,甚至是最近伍迪艾倫的《魔幻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因為女主角也是艾瑪·史東,讓我覺得似曾相識。




回過頭來看,除了模仿經典電影的畫面構圖之外,到底一部電影的精隨在哪裡?這應該才是最重要的,《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講述原本追夢的年輕人並不適合再一起嗎?,還是《52Hz, I love you》中女主角還要繼續忍受男主角十年呢?

這樣好似浪漫的愛情故事,結局雖美,現實更是殘酷,魏德聖從海角七號至今十年了,他也預知了接下來十年應該還是一樣的工作調性,中間拍了這樣的電影,除了跟經典致敬,也跟台北這座若愛似離的城市致意,范逸臣也終於擺脫了他媽的台北的印象了。

PS. 這是我少數寫電影經典橋段與電影比較的文,我覺得應該還是寫電影中的事情才對。

2017/02/03

【台北】1988級,延平高中同學會



當晚參加完1988級延平高中的同學會,感想太多了,一時之間不知道怎樣描述,就從冬瓜 李浩同 要我寫給老師的邀請函的文字開始吧!
本來隨便亂寫幾句交差,可是感覺文謅謅的,收回重修了多次仍不滿意,回想一下在高中時代周邊的記憶,還有那群沒大沒小到處惹禍的大孩子,我寫下了:

上課時曾經伴隨高架橋的車聲,
老師們的嘶吼是學生們的叛逆,
解除髮禁與解除戒嚴的複雜情愫。
......

高中三年算是我人生思想最自由的時刻,大家面對著我這個身材走樣的同學,髮禁解除可以開始留長頭髮,每個同學抹上髮膠比酷炫,想著當年的對話,只能說記憶力沒有老師、同學好,叫得出名字,記得住在哪個街區,突然想起哪個同學的家裡,或是在哪個籃球場、游泳池、撞球檯、桌球場運動過,又或是在哪裡丟過雞蛋,偷看小本的書被老師發現,如今的中學生也是如此度過嗎?

印象更深的是老師在下課後,除了留下來加強學業之外,還會帶我們去買當時的禁書,這些出版品在今日稀鬆平常,但解嚴前讓我們的思想得以自由,除了課業,至今回想這樣的啟蒙,比甚麼都還要重要。

我跟教務主任張漢鏞老師聊著,原來他也是我姪子的老師,還有把我成績從最後一名拉上了的金條老師,多年後與冬瓜重逢,才知道老師是他叔叔,延平師生像一個現實的小社會,每個人都有著複雜的人際連結。

邀請函最後:

我們,在這裡!

有沒有加兩個字:臺灣,都不那麼重要了,希望明年畢業三十年,可以增加到十五桌同學,請大家幫我們找尋更多的延平同學吧!

2017/02/01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66-唭哩岸石



來探討台北城牆石中重要的材料—唭哩岸石,成份沈積砂岩,是天然的好建材。為了水土保持,1970年代後禁止開採唭哩岸石,它們流落何方呢?地質系畢業的水瓶子帶我們去發現它的蹤跡!

日治時期台北城牆拆除後石頭標售給民間,很多利用來當圍牆,比如台北監獄遺跡,位於現在金山南路、杭州南路間的中華電信附近,當初日本人蓋了亞洲規模最大的監獄,現在去看大概可以辨識出砂岩、火成岩等。還有,大同分局旁邊的圍牆,水牢遺址也用到了城牆石,讀雙蓮國小的水瓶子記憶中學校對面公園裡有一些大石頭(現在的蔣渭水紀念公園),也是唭哩岸石呢!

在很多地方,不經意地就能發現唭哩岸石,例如新店寶橋路附近的工業區圍牆也用到唭哩岸石;青田街9巷4號,臺北帝大的馬場教授故居⋯⋯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唭哩岸石粉絲頁,找尋它在台灣哪些地方出沒喔!(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2《Taipei Walker》No.238,水瓶子城市漫步05: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在哪裡?原來今天是陸聯廳



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在哪裡?原來今天是陸聯廳

近年重修好的陸聯廳,在南昌路一段136號與福州街交叉口,圍牆、大門重新整理過,只要大門打開,就可以看到漂亮的和洋混和建築,這棟建築歷經多次的整修,政治的變遷與建築的樣式都十分精采。

今日的南昌街,當年為日本人街道,南菜園(今南昌公園)為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官邸,周邊的官舍多為總督府長官的住所,或者是財團、會社購置的房舍,提供給派任來臺的員工居住,此區成為日本重要官商居住的範圍。

1907年總督府成立水道課,開始規劃興建這一棟建築,設計者為森山松之助,1909年興建完成為「水道課長官舍」,第一代的設計就是「和、洋二館」的格局。

1910年起,該建築進行大規模的修改、增建,由近藤十郎負責。洋館有會議室、吸菸室、圖書閱覽室、書庫、便所等,和館有宿直室、配膳室、食堂、便所、浴室、湯沸所、玄關等,是一個重要的招待場所。1911年,該地方出借給『學租財團』使用,該財團寫的企畫書中說明要推廣閱讀,設立圖書室、舉辦講座等,可見在日本時代就流行讓民間經營公家的空間了。

1915年,這裡曾經短暫作為臺灣總督的官邸,也就是說這裡是僅次於目前臺北賓館最重要的官邸所在地。

1929年,該建築由陸軍建築技師淺井新一修建後,作為臺灣軍司令官官邸。這也說明了1919年後,臺灣總督由武官轉為文官一個重要的分界線,軍事管理權交回日本天皇掌控,行政系統與軍事系統分開。

1940年,有「詩人將軍」之稱的本間雅晴來擔任台灣司令官,曾經居住在此。戰後,此處作為孫立人將軍官邸,1955年,發生孫立人事件,孫立人部屬多達三百多人入獄,孫立人也被革職軟禁,此地轉變為陸軍聯誼餐廳,一直到2001年監察院重新調查才還給孫立人清白。

2004年指定為古蹟,做調查的建築師發現這棟建築在軍方維修時使用木板裝潢,也就是內層若有漏水或是不易維修,就外面再貼一層,使建物保存良好。

住過重要的大官,許多知名建築師的改建,如今重修復原,並使用玻璃屋作戶外餐廳,來此舉辦一場浪漫的婚禮,這樣的歷史記憶,十分有意義。

*市定古蹟: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孫立人將軍官邸)

公告日期:2004/01/15
指定理由:

本建築數度為重要軍事官邸,1929年後至1945年乃臺灣軍司令官官邸,為殖民地史見證;戰後曾為孫立人將軍官邸,後作為陸軍聯誼社,為重要歷史事件見證。
孫立人將軍自1947年來臺訓練新軍,重整戰力,奠定反共抗俄基礎,貢獻卓著。
本建築之樣式為當時流行的洋館及和館併置方式,目前構造及外觀保存日治昭和時期改建之主要狀況。
現在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一段136號

*圖說:

位於南昌路、福州街口的台灣軍司令官邸,為高等官舍第一種,建築面積100坪以下,整個占地約六、七倍。來源:1945年航照圖,中研院。
台灣軍司令官舍平面圖,是當時僅次於總督官舍的豪宅。來源:《台灣建築會誌》第2輯第1號
水道課長官邸時代,當時建築比較小,但已經是洋和二館的設計。來源:《台灣建築會誌》第13輯第5號
左邊建築是古亭庄配電所,中間就是台灣軍司令官邸,當時街道上還有台車道。來源:繪葉書
本間雅晴與家人合照,背景疑似就在此官邸,約 1940年。來源:佐渡人名録網站
目前官邸前加蓋了一座玻璃屋作為用餐空間。
非常氣派的洋館有車寄,門廊玄關的裝飾十分豪華
無論是和館、洋館,接待客人時都可以欣賞到庭園造景。

*參考資料: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滄桑史話/陳信安/臺灣美術2003

https://blog.xuite.net/newansun/twblog/9699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