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西班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西班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2/15

《高第》 #逐工一本冊 No.010

《高第》 #逐工一本冊 No.010

現在很喜歡看有插圖的書,甚至插圖的資訊量都很大。

這一系列的傳記其實已經把名人從生老病死的重要里程碑都寫清楚了,我個人的重點並不在於如何創造出聖家堂,而是他成為建築師初期的創作,拜訪一趟巴塞隆納,好像就可以深刻的走過高第的足跡。

高第年輕時有參加踏查社團,經常一起參觀古老建築,到巴賽隆納旅行時參觀他設計的豪宅,其實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古老建築的痕跡,我最喜歡的是米拉之家的屋頂,可以說是他年輕時代創造的巔峰,但在那個時代的酸民並不現代還少,有了許多不好聽的名字--採石場、蜂巢、飛船庫房等。

加泰隆尼亞地區在高第年輕時並不平靜,而且還被禁止講在地的語言,高第因此還被抓過。最後被電車撞傷穿著破爛如同窮人,醫院還不認識這位畢生奉獻興建教堂的建築師。

2026年,要趕在高第過世後百年完工的聖家堂,這座還未完成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很有眾多的世界第一,或許要了解高第這個人,才可以破解這些密碼。

2019/10/20

2004年阿莫多瓦《壞教慾》


這部片看中文的電影片名,一直沒有慾望想看,但是秉持著所有他導演的片都要去看得心情,果然又多認識了阿莫多瓦。

同性戀,變性,毒品,神父,這一次少了一點描述母親,以三個時間軸,故事中的故事來講這個故事,看到一半感覺好像又跟他其他的作品一樣,最後還是令人十分驚訝這樣的結局,角色的比重滑到了神父這個人身上。

阿莫多瓦的電影,道德尺度有無限的可能,這把尺在觀影後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

最後想想,整部由男性來詮釋愛恨情仇,還真的沒有女主角啊!

2019/10/07

1995年阿莫多瓦《窗邊上的玫瑰 La flor de mi secreto》



看阿莫多瓦的電影有種尋找拼圖的快感,故事中的故事又是另一部電影,或者是許多橋段又在其他電影中是幾句話而已!

此外,阿莫多瓦片中的演員,與小津安二郎一樣,有固定的班底,而"安東尼奧"就是固定會使用的名字,無論是不是男主角,總是要出

所以各式各樣的排列組合,兜出了阿莫多瓦的電影,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各種解說圖表來說明阿莫多瓦詮釋的方向呢?

這次以夫妻相處為題,原本女主角言情小說的才情始終被出版社埋沒,但沒有曝光的小說卻被改拍成電影,這篇小說被佣人的兒子偷賣給電影商,另一個出版社老闆看到了女主角的才情,原本身陷失敗的婚姻生活,突然出現了曙光。

這部片佣人與佣人兒子是非常知名的現代舞蹈家,卻在女主角幫佣,強烈的對比與故事的對照性相當有意思,我們經常深陷於自己所處的習慣領域,其實要打開另一個領域,只要從身邊的人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2019/09/10

《戀上海明威》



這部電影的資訊量大得驚人,我應該已經看了第三次以上。

第一次,買了一堆海明威的書來看。
第二次,想要看完海明威小說改編的電影。
第三次,看不完這些海明威的書,於是放棄全部賣到二手書店去。
第四次,想要了解 Gellhorn 這個作家,她親自到了戰地,西班牙內戰、芬蘭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抗日戰爭、越南戰爭等,1989年已經81歲,還報導了美國入侵巴拿馬事件。

此外,我也想要看完妮可基嫚主演過的電影。

非常奇妙的電影,每次看都會睡著,然後看完了都覺得這麼沒看到上次覺得重點的地方,然後又覺得又有新的重點啊!

雖然海明威與瑪莎·蓋爾霍恩,西班牙內戰的採訪而熟識,兩人在馬德里熱戀,後來回美國結婚,婚姻只維持五年的時間(1940-1945),兩人的婚姻是伴隨著戰爭,戰爭一結束就分手。

海明威與瑪莎·蓋爾霍恩兩人都是在病痛下自殺而死,一個舉獵槍自盡,一個是吸毒過量而死。

2019/09/07

2011年阿莫多瓦《切膚慾謀》



這是改編法國作家1984年的小說《狼蛛》,看了幾幕的細節,一看就是阿莫多瓦的風格。把企圖強暴男主角女兒的男人監禁,實施變性換膚手術,把外表改裝成為男主角的老婆。

男主的老婆因為與同母異父的兄弟出遊而被火紋身,後來看到自己被毀的容貌驚嚇跳樓自殺,所以男主角用基因改造的換膚後可以不怕火,也不怕被蚊子咬。

這部電影經常使用透過監視器與放大螢幕來代表一種"被觀看",一種單向的愛慕,單純的用外貌就能引發"慾望"。

弔詭的結局,本來身為男性的年輕人,回到媽媽的服飾店,原本女同志的店員居然會對這個變性者有了興趣。

聽說這部片與原著小說差異甚大,1984年應該無法用大螢幕監視被監禁的人,而原著比較強調蜘蛛用毒液把獵物殺死的過程。

2019/09/03

1997年阿莫多瓦《顫抖的慾望》



阿莫多瓦的電影,經常發生在聖誕夜,這齣電影主要的角色才五個人,但這五個人相互之間,頗有螳螂捕蟬的關係,到底是誰引發了這場災難,

手槍代表權力,但是有手槍的人經常不負責任的借刀殺人,1970年馬德里的獨裁政權,到了這部電影的結尾的 1997年,馬德里已經不同了,不再戒嚴!

2019年的香港,也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

維多在獄中熟讀聖經,大衛擊敗了巨人歌利亞,電影內人物的名字,也頗諷刺。

2019/09/02

1987年阿莫多瓦《慾望法則》



玩美女人幾乎全是女性演出的電影,而這部片子,除了小女孩之外,全部都是男性。

我想這部應該是阿莫多瓦比較複雜的電影,角色多重除了男同志間細膩的愛恨情仇之外,還有父子亂倫居然兒子變性後成為父親的情婦,交織著阿莫多瓦小時候在教會獨唱的一些回憶,阿莫多瓦這部片許多小細節,在他導演的其他部電影也出現,比現在漫威系列電影的彩蛋還要精采。

《高跟鞋》的海螺,《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的打字機,《痛苦與榮耀》的神父。從電影剛開始男子拍攝A片的橋段,結束時在聖誕樹旁最後一次做愛,演變成一個爆笑喜劇,是許多電影模仿的經典。

2019/08/24

《玩美女人》



整齣戲幾乎只有女人演出,每一個人背負著不同的情感壓力,是基督教的"原罪"嗎?

最後每個女人原諒與包容了其他的女人。那我有一個疑問,原本的愛恨情仇,都是為何產生的呢?

阿莫多瓦的片子後座力很強,經常觀影後兩三天還在想每一個人的關係,片中除了鬼魂之說,出軌與亂倫,母女之間的關係,世代對照,永遠是無解的輪迴。

2019/08/15

破碎的擁抱



阿莫多瓦表面上平舖直敘的說一個故事,每每看完沉澱幾天,每個人互相的關係,張力大的說不出所以然。

沉默的富商,只能透過讀唇語來探知太太的真心,失明的導演,最後只能靠著強大的編劇能力維生,而照顧導演的女製片,因愛而背叛照顧他後半生,沒有父親的女製片兒子,突然其來的有了一個父親。

破碎的擁抱在實質上,因為現實的悲劇,導致真愛的人無法在一起,但真愛的人互相擁抱後,會有真正的幸福嗎?

2018/05/17

《悄悄告訴她》與《縮小人生》,追尋烏托邦或是活在當下



雖然是不太相同的電影,但是探討社會上許多類似的案例,有關男女之間的親密接觸問題。

《悄悄告訴她》其中有一段默劇,男性縮小後自願成為女性的一部分,這與《縮小人生》的男主角遭遇有點異曲同工之妙。探討兩性間的孤獨、寂寞、私密、浪漫、秘密、美麗、痛苦、悲傷的愛情故事,很多跨越道德的界線,我覺得跟《縮小人生》有很多探討的事情類似,而且後勁很強。

《縮小人生》追尋烏托邦或是活在當下

只要有人的世界,就會不斷的造神運動,本來只是研究縮小的博士,變成了烏托邦的造物主,他創造縮小世界是要維護地球的資源,但他發現貪婪的人類根本無法解決這類的問題,為了躲避下一波地球生物的大滅絕,科學家們想出了遁入地底的辦法,猶如聖經中諾亞方舟,也像是地底人的傳說。

人們以為創造出另一個大同世界,沒想到縮小世界墮落的更快速,有人靠兩個世界的匯差來賺錢,有的國家用縮小來懲罰,有人是想逃離壓力,男主角則是缺乏自信,總是聽信別人的想法。

這部電影由於包含太多的概念,很多人無法吸收而覺得不好看,但是後座力其實很強,刻意的放緩拍攝的腳步,也學習了很多古典電影的手法,真善美的風景、第一部科幻電影大都會的致敬還有小王子的玫瑰等等,只是出現一隅,卻有無限的遐想。

當然《縮小人生》被大家詬病的就是議題拉的太大太廣,但是若把前後兩段,縮小前後男主角的故事來比對,男主角的覺悟就是對人感覺的改變吧?無論有沒有縮小,擴大自己的舒適圈,接觸更大的環境,關懷更多人與活在當下,我想是這部片的重點。




2018/03/28

2008年,伍迪艾倫《情遇巴塞隆納》加泰隆尼亞的現況



西班牙代表前妻,永遠需要加泰隆尼亞。
法國人心存浪漫,就在加泰隆尼亞的旁邊。
美國人過於理性,但仍然會偶而感性一下。

2017/11/08

20171108《國語日報》城市美學21:【巴塞隆納】加泰羅尼亞,高第與聖家堂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人口七百多萬,面積約三點二萬平方公里,只比台灣小一點點,不但經濟發達,是工業中心,在藝術、建築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達利、米羅、高第都是加泰羅尼亞人,畢卡索長期在此地創作,這些人都留下了很多的作品,高第更將此生全部奉獻給聖家堂的興建。

1882年開始興建聖家堂,第一任建築師與宗教團體意見不合,辭職後由三十一歲的高第接手,高第更改設計圖原本是新歌德式樣式全部為修改為曲線的形式。

高第將一條水平線,平均的吊掛許多有重量的沙包,代表建築承重的能力,水平線彎曲後,再把這個曲線反過來,就變成了建築物中眾多的曲線,用來對抗地心引力。眾多看似不規則的曲線,其實都是經過計算好的。

高第曾說:「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因此他的設計,幾乎全部都是曲線、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曲面等來設計高聳的教堂。聖家堂,還沒有進入教堂前的立面好像是大自然中的鐘乳石洞穴,人們渺小的在底下看著耶穌誕生,並且來人間代替人們受罪,進入大殿之後,好像進入森林之中,一根根的柱子好像一棵棵大樹,頂端透光的曲線模擬茂密的樹葉所產生的光影,這一切都是取材大自然。

聖家堂預計要建立十八座高塔,其中十二座代表耶穌的十二個門徒,四座是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兩座代表聖母、耶穌,未來完工後最高的高塔是一百七十公尺,將會是全世界最高的宗教建築。

十九世紀末,歐洲的新藝術運動,因為鑄鐵技術應用在建築技術上,所有的建築物追求往上的發展,在各國展開了不同的發展歷程,在加泰隆尼亞稱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高第使用曲線設計,強調了加泰隆尼亞以哥德式建築為靈感,使用新的建材與建築技術來實現這樣的民族特色。

高第自從接手聖家堂的設計,不眠不休終身沒有結婚,甚至還搬進了聖家堂的工地居住、監工。1926年,穿著破舊的高第被電車撞倒,送到醫院時還以為是流浪漢。本來是花花公子,後來全心投入這座「奉獻者的教堂」,雖然高第在世大部分都沒有完成,但後來的建築師繼承了他的設計圖,希望在2026年高第過世百年完工。

歷經了百年多的興建,同時在維修舊建築部分、蓋新的部分,同時建築師又在設計未來,絡繹不絕的觀光客進進出出,這項工程也創下了許多世界紀錄,未完成就已經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高第的建築草稿,是紐約在九一一之後重建世界貿易中心的概念。台灣大學的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由伊東豊雄設計的八十八根不規則的樹枝狀的柱子支撐,在裡面閱讀,自然的天光好像置身森林之中,這也是受到高第的影響。

2017/03/2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4-馬德里的書店



水瓶子分享在馬德里逛書店的趣聞,首先,提醒大家西班牙的治安不太好,街上小偷搶劫時有所聞,旅行時要注意喔!

馬德里常看到複合型書店,結合餐廳、咖啡店及小劇場等,以及特別的地攤式書店,一般店家出租柱子作為書架,新書或二手書都有賣喔!當地有類似台灣將攤位集中起來的市集,可惜都是賣衣服、小吃。還有哪些特色書店呢?以費里尼導演的電影為名,「八又二分之一」書店、「J&J Book&Cafe」、高級餐廳「義大利式的馬德里」二樓閣樓有書店,但衣著不夠正式不好意思進去呢,專賣攝影相關的書店,叫「妙不可言」!

小書店為了生存,調整店內空間,容納客人坐下來喝咖啡,室內也沒有禁煙,所以常聚集著歐巴桑放聲聊天。而劇團跟書店結合,安排表演節目,可惜表演或演講時,書店只好暫停營業。水瓶子遇到一位像流浪漢的老伯,穿著不太整齊,帶著看似全部家當-棉被和很多塑膠袋,走進這間書店,後來,老伯發生什麼事呢?打開聲音聽水瓶子繽紛的書店之旅!(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3/12/04

伍迪艾倫《午夜巴黎》西班牙鬥牛士貝爾蒙帝@13

貝爾蒙帝 Juan Belmonte Garcia (1892.4.14 - 1962.4.8),被譽為是西班牙最偉大的鬥牛士,海明威的作品《妾似朝陽又照君》、《午後之死》(Death in the Afternoon)中的重要角色。



電影中男主角吉爾帶著他的作品上了一台骨董車,這是第二次遇到海明威,海明威說怕死就寫不出好作品,用做愛、熱情來比擬超脫生死,並擺脫恐懼,提到了他的好友貝爾蒙帝,也無怪乎後來西班牙內戰時,海明威會一股腦的深入馬德里,除了作為戰地記者外,還投入了影片的拍攝。

貝爾蒙帝並沒有念多少書,從小就開始鬥牛的生涯,並且把鬥牛發展成類似馬戲團的表演方式,鬥牛時也與牛站得很近,因為這樣身體也很多被牛角戳的傷痕。貝爾蒙帝晚年得到肺癌,醫生禁止他喝酒、抽雪茄,在海明威舉槍自殺的隔年,他也舉槍自盡。

2013/12/03

《馬德里》唐吉軻德的城市

曼查有個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著一位貴族。他那樣的貴族,矛架上有一支長矛,還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馬和一隻獵兔狗。

--《唐吉軻德》留下了一句著名的開場白

一直不知道怎麼下手紀錄馬德里這座城市,直到前天剪腳指甲的時候,劃破了一個大膿包,原來前幾天走路時隱隱作痛,就是這個大膿包作怪,擠出了很多白白的膿水,本來不以為意,今天再擠又一大堆,於是我認真的做了消毒的工作。



台北,就好像是一座長膿長到濃的化不掉的城市,等到膿包越來越大無法解決的時候,就立定一個大計畫要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在膿包外面吵來吵去,大部分訴諸於情感,試圖把膿包解決,但問題並沒有解決,兩造還是各說各話,有一天無月風高夜黑,這個膿包上的建築就會被拆除消失,或者過年放鞭炮意外下,這個膿包內部重要的部位就會失火。於是膿包被拆除了,大計畫也很快的進行,過了幾年人來人往之中,大家忘記了這個膿包以前的樣子,甚至是個寶物,因為外表很醜陋,就一股腦就遺忘了。

東京,如何解決這個膿包呢?日本人會提出千百種解決方法,即使一點點不同的想法,也會很仔細的說出來讓大家明白,膿包一刀慢慢地劃下去,有人負責消毒,有人負責善後,有人負責重建,有人負責提出遠大的理想與目標,然後一大群人晃頭晃腦的跟螞蟻一樣跟著達成目標,於是膿包被改良成為一個機能豐富的有機體,大家都不會忘記這個過程。

馬德里,就像是一座到處長膿的城市,西班牙人不會試圖去解決,而是直接在膿包上再劃上一道傷口,就好像鬥牛士的精神,身上沒有一處深刻的傷痕,不可能稱為一個好的鬥牛士。馬德里的街道不是十字交錯,而是許許多多米字形的交會,若不是現代 GPS 定位很方便,我想每一個旅者都會迷失在這樣的街道內。馬德里,是不同時代大大小小膿包的組合,爆發了不同時代所組合而成的創意。

從羅馬時期的馬德里就有一些城牆的建設,但是到腓力二世(1527-1598年在位)1561年將王宮遷到馬德里。可是這座城市大興土木直到卡洛斯三世(1716年-1788年)興建了王宮。1805年拿破崙攻入馬德里,1814年的西班牙獨立戰爭,一連串的內戰,在1936-1939年,馬德里的街道又成為戰爭的場地,甚至到了2004年3月11日又受到了恐怖分子放置炸彈攻擊。

於是馬德里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建成了,我在馬德里的馬約爾廣場(主廣場)看到了國家級的交響樂團演奏,雖然都是老伯伯,但是每個人精神抖擻的,我不知道為了甚麼而表演,更多的街頭藝人裝扮著與西班牙相關的歷史人物出場表演,但更多的皇宮貴族人物,沒有頭走來走去跟觀光客拍照,或者躲在嬰兒車裡面裝成娃娃的表情,甚至還有躲在石頭裡面的頭,三不五十聽到驚嚇尖叫聲,這就是馬德里。

也剛好住在馬德里最熱鬧的一條街,二十四小時的人潮不斷,雖然睡得不好,倒也體會了馬德里這幾百年的喧鬧吧?至於唐吉軻德與僕人桑丘在塞萬提斯筆下,正代表西班牙人的荒謬故事,我一直到離開馬德里後,才從這個夢中驚醒過來。馬德里眾多書店,複合式的經營,那個以喬伊斯為名的書店,還有專賣老地圖的書店,永遠會在我心中。

2013/11/06

《巴塞隆納》高第夜未眠

巴塞隆納最快樂的城區遭到抹滅
像畫在海灘沙礫的數字。
當潮水退去之時,這片沙礫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它們是我們珍愛的城市骨架。
他們興建了一座碉堡,
命途多桀和令人痛恨的城堡。
誕生於巴塞隆納
就像一張可愛的臉中央長了丹毒一樣。

--詩人神父,哈辛‧維達格,1880年



巴塞隆納對我來說,是座百年的城市,她跟百年前的台北市一樣只是個海港貿易城市,但走過了舊城區,巴塞隆納已經變成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對外宣告獨立的一個窗口,在各個名勝古蹟旁的名宅外,經常可以看到加泰隆尼亞區的旗幟,這說出了人民的一個想望。

1479年,費迪南二世娶了卡斯提的女王,伊拉白一世登基後終結了加泰隆尼亞的六百年來的獨立,而這個統一的王朝這五百多年來,不斷發生的血腥殺戮,以及西班牙王位的繼承爭戰不曾停止。

原來我看到的巴塞隆納,是被剷平後重建的巴塞隆納,四四方方一塊一塊的新城區,加上靠海邊一棟棟比鄰而起的高樓,我喜歡在小巷子內探險,有如在西門町內優游一樣自在,左邊一家小服飾店,右邊又一家小咖啡館,上面有尤太人住過的痕跡,那邊有防禦的隘口,曾經艋舺也有這般如此的建築,牆面上有榕樹根攀爬過,市場內有舊城牆的遺跡,我在小巷中隨著GPS走動,是自己的節奏,也看到歷史的脈動。

但我終究不明白,今日一團團尤太人來參訪,想要知道怎樣的過去,還有他們會創造怎樣的未來?

1401年的巴塞隆納已經把尤太區清空了,所以那時尤太人就已經不在那邊,距離現在已經六百年,尤太人還是回來找尋他們的足跡,真的不了解這樣的民族性,很是佩服。尤太人早年也控制西班牙的政治經濟,但還是免不了被迫害,這樣的歷史好像一直不斷地重演。我找到了一個希伯來文的石頭,但是找不到尤太教堂的地基。

畢卡索博物館,我看到了畢卡索的少年作品,本以為藍色時期是憂鬱,粉紅色時期轉為浪漫懷春,但是看到了那張張沒有臉孔的人像,才知道那是了解生老病死的少年,超脫了生死的議題,讓畢卡索永存著赤子之心在作畫。而戰爭對畢卡索來說,用立體派來表現,是一場難解的多面向問題,永遠無解。

米羅的畫作,對米羅來說,印象派已經過時,立體派、野獸派已經成形,那麼米羅要怎樣創造下一個抽象高峰,他把所有形體丟棄,把所有物質解構解構再解構,用很簡單的線條代表一種對談,一個世代,或者一件單純的親情。這種革命,也只有在巴塞隆納可以被接受。

我到聖家堂去找高第,卻進入了一座森林,迷失在其中,只看到耶穌基督乘坐這降落傘從天而降。我到奎爾公園去找高第更多的作品,那隻傳說中的蜥蜴,在人群中了無生機,那個童話世界中的薑餅屋,裏頭沒有小紅帽與白雪公主,滿是喧嘩聲失去了公園的意義。

我好像看到妳的身影消失在人潮中,憶起了當年有關永恆的追尋。

看到了高第謙卑低矮的禱告椅,一座教堂可以變成拋物曲線,這是大自然與數學的結合,也是高第想要挑戰地心引力的方法,看到了高第密碼,也想到了高第晚年孤獨的身影,一個老人車禍後在醫院的悲淒,先行者總是那麼孤獨。

進入了不在奎爾公園的奎爾宮,雖然表面是傳統貴族的豪宅,卻已經有了蜂窩型態的房間規劃,屋頂上一根根煙囪長滿了葡萄、冰淇淋甜筒,增添了許多的童趣。又進入有採石場之稱的米拉之家,一根根猶如星際大戰場景的突尼西亞沙漠的片場,黑武士與矮人族百年前就出現在這屋頂上。

進入音樂廳,看著頭頂的彩繪玻璃,這讓巴塞隆納有了美妙的聲音,外牆的爭戰就用音樂來消彌吧!

再回頭想起巴塞隆納的公共建築史,鐵鑄市場建築第一次出現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新藝術風格進入,不知道高地是否有受到影響?我看著地圖上米羅廣場旁沒有米羅基金會(博物館),奎爾公園內沒有奎爾宮,聖家堂裡面沒有高第紀念館,整個巴塞隆納跟妳玩的捉迷藏,隱藏在一家家名牌的購物商店裡。

我又不斷地追逐石頭路上的光影,即使已經消失去多年的妳,又好像在六角石磚看到妳的影子,是前世的幽靈作祟,還是今生的情緣未了,我一個人進入蠟像館找尋,終究找不到答案。


2013/10/23

【馬德里】20131023@22:世界的起點



1.
上午八點,天還未亮全亮(可能是日光節約時間所致),每天從這個廣場進進出出,大部分看到都是觀光客,這個時間看到的是上班的人潮,找了很久終於找到這個不起眼的標誌,羅馬、伊斯坦堡等大城市都有,都自以為是世界的中心。

2.
馬德里飛伊斯坦堡轉機,花錢進入貴賓室上網休息,後來發現兩年半前也在同樣地方做同樣的事情,當時是去高加索三個國家的旅程。

【伊斯坦堡】飛機上、機場貴賓室@第一天

2013/10/22

【馬德里】20131022@21:再度進入普拉多博物館

1. 由於大前天去普拉多,只有看了三分之二,最後被趕出來的時候精品店也關了,決定今天再去挑戰一次,一早出門到普拉多下著雨,沒想到排隊的人潮依舊。給大家一個建議,若可以在網路上買票的話,儘量就在網路上買,就不需要排隊,也有一個撇步,就是在其他兩家博物館(提森、蘇菲亞)買聯票,然後拿著那張票也可以進來普拉多不需要排隊。


今天把哥雅晚期的作品,從拿破崙入侵,哥雅失去了聽覺,整個畫風遠離的宮廷肖像畫的風格,這種巨大的憂傷,其實看了非常不安。



2. 經過 Cafe Gijon 下著雨,想說就進去吃頓餐歇歇腳,每想到吃了來此旅行最貴,也最撐的一餐,海鮮太大盤了,兩個人吃都吃不完,海明威的力量果然很大。

3. 經過名牌店,發現裡面購物的人,都是亞洲人,有中國、泰國、日本人,裡面都有懂中文的服務人員。

2013/10/21

【馬德里】20131021@20:十家書與咖啡館



* 西班牙廣場,唐吉軻德像,旁邊還有他的僕人,後面是創作他的劇作家米格爾·德賽凡提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1%B3%E6%A0%BC%E5%B0%94%C2%B7%E5%BE%B7%C2%B7%E5%A1%9E%E4%B8%87%E6%8F%90%E6%96%AF

以下要感謝網友神燈小姐在百忙之中幫我找了十家書店與咖啡館合體的店,我把他標記在手機的離線地圖,然後用 GPS 走路散步逛書店去。

1. Ocho y Medio (八又二分之一)(Martín de los Heros, 11) 星期一沒開,旁邊是電影院,門口看起來很費里尼。

2. J & J Books and Coffee (Espíritu Santo, 47) 強調一周七天都有開,可是星期一要到下午四點才開,所以只能拍門口。再來之前不知道經過甚麼機關,有不少 SNG 在旁邊等,可能政府有重要的事情要發布。

3. Tipos Infames (妙不可言)(San Joaquín, 3) ,融合了酒、書、咖啡,獨立出版的小說為主,整個看不懂,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攝影集,喝杯咖啡翻完。

4. Italiana Madrid (義大利式馬德里)(Corredera Baja de San Pablo,10),裏頭有書,可是看起來是餐廳客人很多,所以沒有進去

5. La Central (C/ Postigo de San Martín),有一、二、三樓,很像台北縮小的誠品,書種齊全,我逛了超久的,因為一進來覺得怎麼書封面我都看得懂,原來有不少英文書,一樓有附設餐廳,客人也很多。

6. La Fugitiva (逃亡者)(Santa Isabel, 7) ,看不懂菜單,看不懂的書,點了綠茶跟蛋糕,重翻了英文版的小王子,聽兩個非裔歐巴桑聊天,陰陽頓挫好像鐵獅玉玲瓏,兩人還角色扮演,忽男忽女的聲音。

7. La Infinito (無限)(Tres peces, 22) ,在吧台前有一個小場地可以舞台表演或演講用,不過很小,書看起來也不少,只是客人多的話,無法進去翻閱書的。

8. La Marabunta (人群)(Torrecilla del Leal, 32),進去逛一下,有兩個媽媽帶著嬰兒在那聊天,後來有個老人帶著大包小包走進來,當我以為是流浪漢的同時,他拿出大筆電,點了飲料後開始工作,感覺這不就是我嗎?我也是這樣工作的。

其他兩家我找不到,或許鐵門拉下來就看不到招牌。

*. 去了一家 Casa del Libro 二樓有不少塔羅牌

2013/10/20

【馬德里】20131020@19:舊貨市場

1. 舊貨市場,路名叫做 Calle Ribera de Curtidores (El Rastro),本來以為整個街道會都是類似跳蚤市場,都是用過的舊貨拿出來賣,沒想到主要的街道都是賣新的產品,主要以衣服、帽子、裝飾品為主,來自全世界的產品在這裡很便宜的賣,擠壓到原本是舊貨市場的規劃,比較像舊貨的攤子就分布在次要的街道內,我還看到賣運動員卡片、二手書、廢五金、郵票,這些看起來都是阿伯在賣居多,另外還有一類的是舊物翻新,這種店面裡面還蠻高級的,有設計感,這條街上有些老店也不少是中國人開的。

到了下午兩點鐘,所有的攤子已經在整理,不過大家整理得動作很慢。


不知道為何這個賣軍用服飾的店最熱門,是因為這些中年男子都懷念當兵的日子嗎?


2. 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大概下午三點半進入,想說慢慢看到關門七點鐘應該足夠,沒想到到最後還是用趕的。不過我已經學聰明,要把重要作品先看過,剩下的沒看到也沒有遺憾。因為太喜歡威尼斯畫派,看了提香、丁托列多、貝里尼等人,有些並沒有被列在博物館重要作品內,被我看到了就覺得賺到了。

這個博物館可以說除了文藝復興之後大師的作品不少外,我覺得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的收藏非常完整,可以看出這些藝術家受到相同理念而開始實驗而成為一種特色,可以做為西洋藝術史很好的教材之處。

3. 從歌劇院站出來走回住處,這個人行步道通到太陽門站,感覺應該是整個馬德里最熱鬧的地方,連鎖的餐廳、有品牌沒品牌的服飾店,加上書店、咖啡館,在這個區域完全不用坐地鐵,就可以滿足所有逛街購物、參觀廣場、皇宮、看歌劇表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