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北慢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北慢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2/02

龍瑛宗的台北慢步,勁風與野草 01

龍瑛宗雖出身新竹北埔客家,但自從到台北的商工學校(現開南商工前身)念書後一直到過世,生活最長最了解的城市就是台北市區了。

1911年8月25日出生,此時B051號颱風剛好掃到台灣南部,沿著西海岸一路向北,整個南臺灣受到影響,而後8月30日 B052號颱風又帶來大雨,造成北台灣大淹水,這兩個颱風造成290人死亡,兩萬多間房舍全倒。《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1年9月3日,日刊2版〈臺南颶風詳報〉報導部分內容:

「臺灣未改隸以前,颶風年年有之。其起風時,至猛至烈,不過二十四點鐘之久,或三五點鐘不等,總以一晝夜為限,不逾刻也。自改隸以來經十七年星霜,罕有颶風壞人房屋若是之多。有之自今年八月廿六日二點鐘時候颶風之大,為改隸後所僅見。其壓力之巨,雖高堂大廈亦為動搖。屋瓦鏡窗,或飛上天或破而粉碎。」

這個世紀大颱風,也造成了後來總督府將台北城大改造,整個街道翻轉成為歐洲的街道,街屋前有騎樓(亭仔腳)遮風避雨,二樓有陽台,屋頂有圓頂、鐘塔或馬薩式高大體面,立面裝飾每一棟大不相同,表町(館前路)、本町(重慶南路)、榮町(衡陽路)成為台北的"銀座",而都市的許多道路軸線有了意義,街屋好像人一樣有了表情。

1927年,龍瑛宗以最高分考取台灣商工學校,十六歲的年輕學生進入了這個現代化的街道,經常在榮町的書店立讀,1930年畢業後經由老師的推薦馬上到台灣銀行台北本行服務,而後調到南投分行。

本次慢步大約從台北城西門到東門,完全引用1982年的作品《勁風與野草》以作者龍瑛宗本人的親身經歷,化身為杜南遠,並與一位日本灣生鶴丸五郎,兩人互為對比,從家庭出身、學業、工作經歷凸顯種種的不平等,面對戰爭這些不幸,細膩的人格分析,不只是龍瑛宗個人出生到終戰的自傳,而是從1895年到1945年這五十年台灣人的命運,分析日俄戰爭、滿洲國的成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盧溝橋事件、珍珠港事件與美軍的台北大轟炸,短篇小說字字珠璣。

我想透過杜南遠在這些街道的慢步,與目前的地景地貌結合,隨著龍瑛宗人生的帶領,了解當年的背景。

「台北城的黃昏,不知什麼時候飄著毛毛細雨,榮町溼漉漉的柏油路,輝映著橙黃和紫丁香花色的朦朧霓虹燈影。已經夜幕沉垂了。杜南遠與鶴丸五郎並肩行走於亭子腳。抬頭一看,對面的文明堂書店,明亮的燈光下擺滿著書籍,店內有不少台北高等學校的學生凝神看書。這些學生無論文科和理科,都喜歡看文學和哲學,他們愛讀夏目漱石、志賀直哉的作品和德國的哲學類,以備將來當指導者時,思想免於偏差而維持平衡感覺。」--第一章第一段

照片紅色框由左至右分別為杉田、文明堂、新高堂書店,是龍瑛宗經常去看書的地方,店員都認識,也都讓這些學生站著把書讀完,有時候一天讀不完,隔天繼續來讀。

其中杉田書店是新書、古本書都有販賣,可能是窮學生可以在此買到比較便宜的書,這三家書店也都在榮町(衡陽路)上,其中許多古本書店分布在新起町,只要往西越過縱貫線鐵道,在西門市場後方就是書店聚集區。(參考:1939年版全國主要都市古本店分布圖集成)

文中的文明堂書店是老店,原本也在新起町而後才搬入榮町。如今,龍瑛宗最常在此立讀的建築物還在,曾有茶館、咖啡館進駐,可惜目前沒有店家經營呈現閒置狀態(2023年)。

整個書街的領頭羊是新高堂書店,也是龍瑛宗站得最久的書店,1898年以「新高堂」做文具等買賣,1900年更名「新高堂書店」,開始涉入出版,當年這些書刊還要審查是特許行業,新高堂也承接許多總督府的出版品,並且承接學校的圖書採購業務,算是教科書市場的霸主。

故事的開場白有現代化的道路柏油路,還有天氣、顏色的描述,更有當年學生努力的背影,加上兩個主角的出場,以及對於第一次世界戰後國際多元思潮的知識吸取,有清楚的闡釋。

參考資料:

1.1911年世紀大颱風:臺南市區災情實錄 https://southen.cwb.gov.tw/inner/Gglx1634607217OCfh

2.《植民地時代の古本屋たち: 樺太・朝鮮・台湾・満洲・中華民国》沖田信悅

3.龍瑛宗全集:勁風與野草

2018/12/01

《台北慢步》焙思書房



今天去書店分享新書《台北慢步》,老闆的老公在書店內外忙來忙去,開書店的夢想,還真的需要夫婦兩人都支持才能持久啊!

目前焙思書房可以用悠遊卡、信用卡結帳,而且書籍還打折,的確讓第一次踏書書店的客人可以很輕鬆的買到書,非常佩服這樣的作法,不過如何賺錢維生呢?麵包烘焙教學為輔,是蠻好的做法。

離開時收到老闆的高粱酒,讓在金門度過當兵歲月的我十分懷舊,冬天晚上站崗前小喝一杯,可以維持兩個小時身體的暖和,等等就來小喝一杯。— 在焙思書房。

2018/11/11

【台北】金車導覽進入蒲添生故居

今天帶金車的導覽,剛好插入了蒲添生紀念館館長的空隙時間,本來是沒有安排進入紀念館內,讓參加我這組的朋友,有一點意外的收穫,也對另一組的朋友真是不好意思!


攝影: maggie

安排這類型的活動本來就不容易,主辦單位的規畫,加上路過的各種經營單位不同,要串在一起,而且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都能走到,尤其是各館都會有各自的活動,參觀的模式又非常不一,多年來舉辦這樣的活動,光是給台北人就難得可貴了,未來若要能夠做到國際化的旅客,或是給身障人士來體驗,又是難上加難,但這次金車規劃了身障團的導覽。

看到帶身障團體的導覽老師幸如仔細的規劃,我想日式建築本身就經常高高低低上上下下,營造符合氣候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模式,或是對於美學或美感的空間,在身障者反而成為一種障礙,我們年老時都會面臨這樣生活空間不方便,要如何克服,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如同文化資產的再生,其實付出的代價極高,這個"極高"不是金錢的支出,而是全民的認同與共識,希望有一天台灣可以到達這樣的水平,全民都認識文化資產,都可以跟外國人介紹我們的資產。

本次路線在《台北慢步》有完整說明,請捧場買書喔!

2018/10/21

【台北】裕仁皇太子到大甲?#女文青30



雖然經常不經意的在很多演講現場巧遇女文青,但這位女文青跟我說《時空旅人》那本台灣專輯的雜誌,可能內容有錯誤。

她說: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行啟,乘坐縱貫線的路線應該是山線不是海線,可是照片中卻出現了"大甲"的看板,這不是非常的奇怪嗎?然後在拿給我看"彰化"站的照片,那張有大甲二字的車站還真的非常神似。

有幾個可能:
1. 裕仁皇太子專車真的繞到海線去了
2. 那個"大甲"的看板是大甲人帶去的,表示大甲人很愛戴皇太子
3. 以前的"大甲"站,跟現在的"大甲"站不同地方
4. 照片可能不是1923年那次,或是其他事件的照片

對大部人來說這可能不重要,支持購買《台北慢步》比較重要

2018/09/15

《台北慢步》警廣現場



很開心去上雅琪的節目,每次都玩到很瘋,今天是講到一半耳機掉下來,我再也帶不上我的耳朵,雅琪從對面的錄音室跑到這邊幫我戴上,現場的節目總會有許多驚奇。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w9Fgl7N_CSAO23i4Z7D4JmpeEx1A88D/view

以下是雅琪的訪綱:

今天邀請到喜歡享受各咖啡館的獨特印象、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著濃厚的求知慾、而且經常在台北街頭導覽解說穿越歷史時空的《台北慢步》作者水瓶子,來聊聊如何慢步走出台北的文化厚度。歡迎水瓶子,您好。

*幾個月前,偶遇在台北街頭,當時說正在拍攝新書要用的照片,隨即一口氣出了2本書。打開不同時代的地圖、航照圖、照片,找出古地名、都市紋理的演變,從道路、鐵路、水圳道、古蹟、遺跡,每個角落都隱藏著許多的歷史故事。

*我們常常會特別飛到國外,想近身觀察當地歷史的紋理;但對於自己生活的城市,卻經常只是放空路過,對於自己身旁的歷史脈絡,反而輕忽覺得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聊聊寫作《台北慢步》的起心動念,如何透過親身慢步其中,讓更多人貼近台北建城百年的歷史,增加城市發展的文化厚度。

*分享《台北慢步》的10條主題路線,每個主題搭配一幅手繪地圖(栖來光)。搭配簽書會舉辦講座活動,談談讀者的回饋。

*林安泰古厝的原址在四維路141號。40年前古蹟因遷移而失去「場域精神」,文化資產不敵交通建設與都市更新。城市博物館。

*透過10條不同的慢步路線,看見你所不知道的台北。

2018/09/13

《台北慢步》愛吃愛生活 news98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eat

應該是今天 news98 20180913 10:00-11:00 有水瓶子的聲音吧?

http://cast.news98.com.tw:8000/news98

聊了一下大稻埕與艋舺的美食老店,發現大家英雄所見略同啊!除了咖啡館、書店,原來我也可以聊美食啊!意外發現有無窮的能力。

2018/09/12

《台北慢步》與偵探大叔的對談



我希望上廣播的行程沒有結束的一天,但實際上已經快到了尾聲,每次跟不同主持人聊天,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出現,清志老師說我可以寫一本『網美咖啡館』,這才發現許多的議題老師都在專欄的文章書寫過了。

跟老師才進錄音室,然後突然就錄完了,嘰哩咕嚕講了一堆,對於這座城市空間的使用,還有轉換、再生,或是前世今生,清志老師可是老手,每次看到老師在咖啡館打卡,就好想到這樣的空間。

視角的不同,我們有更廣視野。

2018/09/10

【台北】村上大叔與華盛頓小姐的台北慢步#女文青29



這位女文青學了幾個月的北京語,被派來台北上課,村上大叔負責接待,這位文青堅持我們一定要跟她講北京語,不能跟她講英語,十分有學習精神。

結果,還是我們村上大叔厲害,完全聽得懂她講甚麼,還負責教學起來,原來要聽的懂需要把她的北京語翻譯回英語,然後才能了解,真是十分佩服這位村上大叔,念了五所大學(若我沒記錯的話),不斷的努力才有這樣的成就,我就沒有這樣的能力。而我自省跟我聊天很辛苦,因為會扯到很多地名、專有名詞,也幸虧這位大叔可以幫我翻譯過去。

我問了這位女文青喜歡甚麼電影,她一時想不出來,不過她說在飛機上看了 The Post 郵報:密戰,很喜歡梅莉史翠普的這個角色,的確目前川普總統在美國涉入新聞自由的議題,還蠻多人有感的。

話說回來,女文青也真的很厲害,獨自就跑來台北跟大叔們碰面啊!— 與 Michael JF Chen 在欒樹下書房

2018/09/07

【台北】遇到桃園來的女文青與溫州街女文青#女文青28



師母開過咖啡館:綠逗豬式會社,當時去咖啡館遇到講話非常有氣質,卻在廚房煮義大利麵,有時在吧檯煮咖啡,又要端盤子,整個大跳痛!師母影響我最大的就是整個充滿了熱情,永遠不畏懼面對未來。

今天她帶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去看畫展,先來這邊用餐,剛好被我遇到了,師母被我半強迫買了一本《台北慢步》送給朋友,然後又被我強迫合照。

剛剛在磅礡大雷雨的時候, google 這位農民藝術家的作品,十分細膩,下次要去拜訪一下。— 在欒樹下書房。

《台北慢步》台灣Y字路的作者栖來光女士來拍攝寫作過程#女文青27



日本的攝影團隊只拍一個鏡頭,就花了一個小時,顯得台灣的團隊馬馬虎虎?只能怪台灣的經費比較少嗎?中間應該有甚麼眉角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這個團隊前幾天來,從台灣北海岸拍到高雄,主要是拍山口人嫁來台灣,尋找台灣與山口種種的連結關係,重要的有林百貨、菊元百貨等等,今天來青田七六,送了一包蓬萊米給團隊,感謝磯永吉教授把日本米種改良在台生長,磯永吉教授晚年回山口縣擔任農業顧問,可見山口與台灣的關係,除了人之外,土地的連結性也非常強。

這個節目預計十一月份會在民視播出,是山口縣的地方電視台第一次的嘗試,所有內容都是日本電視台製作,以在地出發連結到世界各地,我期待未來也可以跟台灣的電視台合作,互相支援,這樣或許不同的工作方式可以激盪出更多火花。

栖來光女士這次也支援《台北慢步》的插畫地圖,除了《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在玉山社也出版了《台灣Y字路》中日對照的文字,嫁來台灣十幾年,從學中文開始到寫作出版,除了這兩本書,還在許多雜誌與網站有專欄,能夠有這樣的成果,只能說非常厲害!— 在青田七六。

【台北】欒樹下書房,台北慢步簽書會



感謝書店老闆的支持,舉辦了這個活動,星期五晚上的活動其實很難,因為到處都是活動,誰會來辛苦的慢步場子呢?

還好多年老友十分支持,在大雨磅礡的夜裡踏入書店,結束後大家都還滿意的離開!

我準備的內容其實跟書中的內容沒有重複,但是精神是相通的 Amy Lin 說可以出台北慢步II,感謝日語老師 Kanae Nakamura ,我說了日本人真的是一個很奇怪的民族,非常喜歡散步。也感謝 高素寬把先生給拉來一起參加,我已經習慣每兩年就要重新開幕的畫室,也讓我有理由送一下地址牌。

這本書《台北慢步》行銷活動結束後,大概我的男性朋友都不會再來參加這類的活動吧?(因為只有女文青可以合照)

長年在文青店工作的馮哥 Darren Feng ,還有從圓環工作室每次活動都有參加的 Glen Lee,一起去高加索旅行的 王慶中 (David Wang),最近出版的《走入大絲路高加索段: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世界遺產紀行》內的照片都是他的攝影作品,如何在十幾天的旅行團中的一瞬間拍攝照片,其實非常困難的,需要快手與長年經驗才可以達成。

最後,還是要感謝欒樹下書房的老闆 Irene Chao Johnny Jiang 支持,大家要多去書店消費,支持文青夢,雖然我們都已經不是青年了。— 在欒樹下書房。

2018/09/04

真的帶書去慢步的女畫家#女文青26



看到 mina 在臉書上貼的照片,背景是我熟悉的圓環與森高砂咖啡館那個路口,這兩個地點我的感慨最深。

1. 圓環從日本時代的圓公園,變成小吃攤這是我童年的難忘的回憶。目前露出了台北大轟炸前的消防蓄水池,重慶北路的拓寬,不適宜的玻璃屋,間接形成了目前寧夏夜市。

2. 南京西延平北這個十字路口,日本時代有兩家重要日人經營的店面,菊元百貨店、光食堂支店,這兩棟建築都已經改建大樓,而另兩家台灣人開的店面,老房子依然存在。這說明了甚麼?是不是跟永康街有點神似呢?我們從來沒有論述過,我沒有更多戶籍資料不敢妄下分析,這跟迪化街的立面保存,也可以拿來分析一番。

老房子的保存,蓋新大樓的經濟利益衝突,我們有沒有辦法把文化利益放在更前頭呢?

感謝這位女文青,讓我更有力氣繼續寫慢步!— 和高素寬。

2018/09/03

《台北慢步》書店#女文青25

女文青指定到33巷咖啡館拍照,我們到達現場才發現暑假期間店家休假,於是轉戰附近的書店拍照



到達書店的時候,樓上已經有一組網美拍文青照,該攝影師的鏡頭很多,換來換去很努力的想構圖,麻豆身材姣好而且動作已經媲美專業模特。還好我們阿寄薑是老的辣,硬是把年輕辣妹當成背景拍出美照。

重點還是鼓勵閱讀,這樣的書架與燈光,雖然氣氛好,但真的很值得大家來看看書,更重要的是順便買一兩本書回家。— 和 Candy Anegi 。

2018/09/02

【台北】女文青常來的店,很正的阿正廚房#女文青24



今天先貼一下很漂亮的擺盤,阿正師父的料理很猛,除了味道能夠互相相襯之外,顏色也要很搭,甚至是擺盤是擺好擺滿,高低有層次,比西洋藝術繪畫中的油畫還要講究。

傳統法國料理講究擺盤,但是總有很大的留白空間,要擺滿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然大家可以自行試試看。

阿正師父也寫了一手好字,大家去吃飯後,趁師父有空的時候,多多跟他討論,無論是台菜或是世界各地料理,能夠融會貫通施行在餐廳,真的非常不容易的。

連穿著都很有味道。— 與黃守正在阿正廚坊 Chef Show Time

2018/09/01

《台北慢步》女文青#23



本日文青是這兩位,這兩位都很會趴趴走,一下日本,一下韓國,一下彰化,一下又回到家裡拍日出。

不過,手上拿著,剛好少了最新的《台北慢步》

我也很想寫世界各大城市的旅行書,但是總覺得無法深入,怕只是浮光掠影,所以就只寫台北。

我想是時候打開任意門了,或許可以用台北 vs 東京,台北 vs 上海,台北 vs 伊斯坦堡,台北 vs 紐約,台北 vs 巴黎,台北 vs 馬德里,台北 vs 阿姆斯特丹等方式來試試看啊!

海豚背後的"昭和",或許也可以來寫一本昭和時代的慢步。感謝部落格時代就一直支持我的好朋友。

#台北慢步女文青— 和曾淨慈和江巧文。

2018/08/29

《台北慢步》央廣的主持人#女文青22



我這輩子上最多次的節目,絕對是她主持的節目沒錯,現在的廣播主持人要三頭六臂,不但要會寫文案,剪接聲音、配樂,還要會寫文章,同時還要人脈廣會找來賓,遇到不太會表達的來賓(如我),還要能夠帶動氣氛。

我想未來的廣播,還要能夠直播吧!

有次上節目聊到菊元百貨,她說有次去大稻埕訪問,知道在南京西、延平北路口,已經改建,當時我並不清楚,回來找資料才找到了原來菊元百貨公司的前身起家厝真的在那邊啊!這才讓我從都市的地緣關係來看這些人發展的關係。

一個主持人的養成不是那麼容易,希望電台有更多人力,可以做為主持人的助手,也能培養年輕人進入廣播世界。

2018/08/28

《台北慢步》女文青慢步到台南去了 #女文青21



有一次淡大文茹老師說要帶幾個老師一起去三峽看李梅樹美術館舉辦的鹽月桃甫展,剛好有空就一起跟去了。

文茹老師說:



這位女文青是在台灣逐漸生根的日本教師,除了日語教學之外,對於台灣深度文化、人文歷史都有高度的興趣。



在三峽老街慢步的時候,這幾位老師用日語很豪邁的交談著,看著許多設施不知道討論甚麼?跟我在日本商店街觀察到的女性很不相同,尤其是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聊天笑聲大得驚人,我幾乎都想要裝作不認識這群人逃走。

後來想想,可能是老師的職業病,音量要大一點學生才聽得清楚。

我很能理解許多日本女性來台灣觀光下飛機解放的心情,彷彿到達了一個自由的國度。但是,這群人是已經在台灣生活好幾年,也在大學擔任教職。我想這應該算是從"入境隨俗"進入"落地生根"的階段吧?

不過,相當佩服來台灣生活、工作的日本人,在很多傳統刻板印象下被我們用放大鏡觀察,其實她只是融入台灣生活而已,是我大驚小怪了。— 與Kanae Nakamura 和 WenJu Lee在奉茶.十八卯

2018/08/27

千人走讀城市慢步導覽,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女文青20



清芸姊這幾年非常支持水瓶子個人的書,每次出版散步相關的書都買百本以上,而且經常找我去帶走讀導覽活動。

從原本便宜又大碗的模式,不但免費還送咖啡包等贈品,時間還是四個多小時,還發給導覽老師費用,真是一家好企業回饋民眾,又能了解在地文化。還好後來這類活動都有收費,時間也縮短為兩個半小時,不然大家都沒有生意做了。

每年的千人走讀活動,要同時找那麼多導覽老師、導覽機,還要把路線錯開,避免大家全部擠在一塊,幕後有一個大功臣 Peter,凡是只要交代他,所有一切都搞定。

要拍女文青的照片,我還特地帶了單眼相機,裝上了把妹鏡,可是忘了帶閃燈,沒想到 Peter 用他雙鏡頭手機,就打敗我高貴的器材啊!

果然有好同事很重要,請關注 金車文教基金會 King Car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參與相關活動。

2018/08/26

《台北慢步》三峽老柴咖啡館,總有個地方等著你#女文青19



#台北慢步女文青
#買一送一的概念

從第一次到三峽老柴咖啡館,倏忽過了好幾年,前幾天到訪,熟悉的裝潢居然令我感動,當晚,又有現場真人演唱會,又讓我感受到老柴的另一面。

以下是女老闆的女文青文:



夜裡,來探班的冠凡和吧檯裡的蓓蓓閒聊著…

一個已經離開老柴,在學校實習的新手老師,開心~累了~便回來店裡看看…

而蓓蓓就像老柴的暖暖包,常常可以給離開的夥伴們支持,聽他們說說心裡的不安或喜悅~

而老柴咖啡館裡,總會有個人等著你來說說故事,也因為這些來來去去的夥伴們,層層疊疊出許多暖暖的故事~



我問女老闆說要不要到台北開另一家咖啡館,她笑著說能繼續把這家店經營好,就功德圓滿了!她翻開了《台北慢步》的第七章,看到了臨沂街的馥園餐廳,往事歷歷浮現以前在附近生活的容貌,下次再去問她那一段往事。

老柴的冰咖啡很讚喔!— 與王冠凡、吳蓓蓓和張若芸在 Lao-Chai 老柴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