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淡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淡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3/03

【淡水】淡水警官宿舍

經過了多次的改建,這棟房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同時代不同人居住的痕跡,不過最後一次的改作多了一個閣樓再修復時並沒有留下來。

客廳因為流行洋式而改過、走廊因為屋主喜歡跳舞而加寬,不同時代的潮流所留下的足跡,這才是這些房子有趣的價值啊!

後來的警官曾有女兒是作家,不過參觀當日並無看到細節。

2021/04/01

《歡呼撤離基隆》

《歡呼撤離基隆》

我們知道有清法戰爭,發生地是淡水與基隆,當時清政府的主帥是劉銘傳,但到底是哪一個軍隊把法國人打跑的呢?

這本書主要以法國人的觀點,還有法國阿兵哥的見聞改編的繪本故事。

這讓我想到了電影《1917》,我們到底了不了解我們這塊土地發生過甚麼事情呢?

2021/01/01

《淡水新政記》一個文明的接收與開端

《淡水新政記》一個文明的接收與開端

這本書除了福島的日記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 王佐榮 老師的後記,一萬四千公里歐亞大陸與西伯利亞橫渡。

每一個時代都有喜好旅行的人,除了紀錄那個時代之外,透過情報的收集,他騎馬橫渡歐亞大陸前,其實已經受到歐洲許多國王頒發勳章,本來是要默默的橫渡西伯利亞,但一個人單騎從柏林出發,花了一年多回到了日本。

我們熟知中國的郁永河、徐霞客、周達官、玄奘、鄭和,還有馬可孛羅等,這些旅行者或許多少都有點情報收集的任務,1895年也來過台灣的明石元二郎,當年在俄羅斯擔任外交官,列寧革命、日俄戰爭的成功,明石多少發揮了策反的工作。

台灣的外交關係,我覺得旅行者應該發揮最大的效益。

《輕描淡水:速寫水岸・山色與街廓》

《輕描淡水:速寫水岸・山色與街廓》

因為想多找一些老屋寫生的畫家出版的書,意外的看到了小南方的作品,翻看了內容其實對於淡水古蹟的描述還蠻完整的,目前陳列在青田七六小書房,有興趣的朋友請來翻閱,你我都可以描寫在地生活喔!

***

第一本全彩速寫淡水的深度導覽。
  「畫畫是我的專業,唱歌是我的副業」南方二重唱之小南,
  第一本用水彩速寫,帶路遊淡水的遊記。

  • 隱匿山中步道、花園、小農市集與農莊
  • 在水岸碼頭,欣賞天使吻過的暮色
  • 搭乘輕軌,山河景色自由串接
  • 走進古時官紳宅邸,喝一杯自家烘焙咖啡
  • 看馬偕建築,回顧北台灣百年歷史
  • 打開台灣廟宇彩繪大師的收藏寶庫
  • 無法抵擋的傳統滋味:阿給與豆花
  • 文化愛好者不能不追,老屋新生的各種傳奇

2020/11/01

《梵谷與日本》原田舞葉虛構真實小說《浪擊而不沉》所做的文史研究說明書

《梵谷與日本》原田舞葉虛構真實小說《浪擊而不沉》所做的文史研究說明書

歐洲有關藝術史的虛構真實小說已經行之多年,《梵谷傳》算是其中的經典,利用大量的書信與田調虛構的作品,也改拍成電影。

原田舞葉寫作相當多有關畫家相當多的作品《黑幕下的格爾尼卡》書寫畢卡索,《畫布下的樂園》描繪盧梭的畫作《夢》的推理偵探小說,《浪擊而不沉》則是聚焦在梵谷與日本浮世繪的關係。

有些人會很害怕閱讀這樣的小說,因為只要一個虛構的起點是錯誤的,那麼整本小說就會偏離史實,歷史猶如好像瞎子摸象,有可能摸到的犀牛而不是大象。

台灣目前已經有《紫色大稻埕》描寫1930年代,一群年輕的台灣畫家在大稻埕交流的故事,出現了眾多的畫家群像。而《陳澄波密碼》則是從潘玉良的源起,中日兩國爆發松滬會戰,當年台灣畫家陳澄波(日本籍)不被上海接受,而離開祖國,潘玉良:我愛祖國,可祖國並不愛我。而後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在嘉義火車站被槍決。

《浪擊而不沉》的故事點是巴黎的城市博覽會與明治維新的交會,也是巴黎鐵塔興建好之後,印象派畫家活耀的年代,畫商林忠正把日本的浮世繪販賣到法國,生意成功後也大量收藏法國的畫作。

作者有個大膽的假設,梵谷當年為何要前往南方的亞爾,就是受到了日本主義浮世繪的影響,《梵谷與日本》裏頭有更為深入的說明。

不免俗的這本書末有跟著梵谷去旅行的章節,幾乎所有與梵谷相關的書籍都有這個章節,梵谷本人應該沒想到自己寂寥的繪畫人生,竟然成為另一種米其林指南。

2019/11/17

【新北】淡水紅樓,分享淡水古蹟慢步



這幾年淡水的古蹟修復非常緩慢,很多古蹟長年圍起來,沙洲與白鷺鷥消失的速度隨著我們與淡水河爭地,每次來淡水都覺得大不相同。

我很厚臉皮的請寶寧老師安排我的分享,我就淡水目前修復的多田榮吉與警察宿舍分析一下格局,還有1920-30年代的日式建築演變,來觀察淡水也在這樣的潮流中,而不只是官方的宿舍這樣的概念而已。

我拿淡水與伊斯坦堡、廣島的尾道相比,反而這區漢人街區更為多元多樣化。

尾道上上下下的階梯,像是一個大廣場,連結了社區居民,甚至是神社每年神轎從山下衝上去,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資產,吸引眾多的觀光客前來朝聖。

伊斯坦堡舊稱新羅馬,與羅馬一樣擁有七個山丘,不同時代的伊斯坦堡有著不同的政權,不同的宗教,淡水不也是如此的更替嗎?我最喜歡伊斯坦堡山丘上的皮耶羅迪咖啡館,殖民與被殖民時代的文學故事,木下靜涯、鹽月桃甫、高更、陳澄波,這些故事,或者原達觀樓主人洪以南的故事,也可媲美伊斯坦堡啊!

從大漢溪、新店溪、景美溪、基隆河匯集的淡水河,最後到用觀音山總結,淡水區可是集大成啊!— 與 Paoning Yin 在淡水紅樓中餐廳 Red Castle 1899

2019/08/26

【淡水】木下靜涯與郭雪湖



看過了眾多郭雪湖的作品,早期充滿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特色,又看了木下靜涯的作品,有許多的相同之處。

大正年間,日本畫家有許多大正浪漫風格,把傳統長軸畫作加入了西洋元素,包含女性穿著洋服,或有頹廢的美感,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可是,在木下靜涯的畫作中,完全沒有這樣的元素,在台灣留下的作品,盡是台灣常見的植物、動物與風景,非常具有台灣色。

節錄維基百科
*************************
木下靜涯1918年,他與畫友相偕前往觀摩印度石窟壁畫途中,順道來臺拜訪同胞,不料某畫友罹患傷寒,他因此自願留下看護,以至盤纏用盡無法返日。滯留臺灣的他愛上淡水郡的風景,遂於1923年落籍淡水街三層厝26番地(今淡水區三民街2巷2號),並將妻兒接來同住。他的房子為兩層磚造瓦蓋樓房,可眺望淡水河。他取名此樓為「世外莊」。

********************
上圖:木下靜涯,江際一景
下圖:1969,郭雪湖,淡水群舟

鄉原古統曾跟郭雪湖說:「一定要堅持成為專業畫家的理想」,而木下靜涯無論在台灣、日本,無論生活多麼困苦,都是堅持持續創作。

當然,郭雪湖在戰後去日本,後來定居美國,持續的創作後,有了自己的風格,細看後期的畫作,尤其是有雪景的作品,似乎有點木下靜涯風。

2019/07/20

蒲公英閱讀分享計畫、七天七本我愛的書


《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x《臺灣淡水埔頂及鼻仔頭地區歷史建築空間變遷》

通常我們的古蹟只是一個點,要把這些古蹟串聯起來也只是一條線,那麼要把歷史空間變遷講的十分清楚的,也只能看這類的書。老實說,有點硬,希望我能吸收100%


《世界絕美住宅解剖圖鑑》《直探匠心》

同樣的剖面圖,不同地點與不同時代的建築、住宅,我們可以從其中探知甚麼呢?


《想為台灣做一件事》《墓誌銘風景》


《台灣民主印象》《臺北歷史‧空間‧建築》

平凡無奇的書名,卻道出了一個台灣多重平行世界的認知。


《東京復古建築散步》《東京建築散步》《東京建築散步》

我到底還有多少同名的書啊?


《東宮行啟》《大滿州帝國史話寫真》

佐榮老師寫出了我們不知的另一面歷史,到底歷史有幾面呢?


《直島誕生》《城鄉創生魅力台灣》


《綠色推土機》《臺灣皇漢醫道復活運動》

這兩本書是有很深的連結,希望未來大家能夠廣為周知。


《日劇時期的台灣圖書館事業》《日據時期台灣嘉義蘭記書局研究》


《10頁漫畫讀完知名文學作品》《羅生門》

要從10頁漫畫了解一本文學作品很難,但是若要複習,是蠻好的工具書。PS. 羅生門是個例外。

2019/03/23

【台北】星球水美春酒



資深老人隊參賽百萬小學堂與比手畫腳,居然贏得第一。我只能說我好狗運,舉手答題的速度總是贏不過人家,剛好別隊都答錯,所以輪到我就對了。

「分道揚鑣」的「鑣」字是指馬口中所銜的鐵環。這誰會知道啊?

很喜歡經典魷魚螺肉這道鮮湯! 和江巧文和林婉美。

2019/01/23

【新北】郭雪湖(1908-2012.1.23) 淡水泊舟



甚麼可以代表台灣呢?船、玉山、一零一大樓?

當時的畫家經常以觀音山為背景,舟已經不在,淡水河景也變了,只有觀音山還在。


2018/04/01

2018.04《TaipeiWalker》No.252,水瓶子城市漫步18:淡水紅樓,瀛社詩人洪以南的達觀樓



從淡水福佑宮走上陡峭的階梯後,在重建街旁,矗立了一座三層樓高的紅樓,在廣場眺河景,海天一色,夕陽照在人的臉上,紅通通的好像喝醉酒一般,回過頭來看這座紅樓,以為是官方所屬建築,但其實是私人所有。

三樓視野風景極佳,不輸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樓頂咖啡館。一樓是餐廳,氣派的圓拱迴廊,挑高的地基,底下有防潮通風口,仔細觀察大門兩側柱子下方的裝飾,左右兩邊堆疊紅磚的樣式不同,為這棟房子製造一些趣味。

紅樓與紅毛城內的英國領事館建築風格類似,有人推測可能是同一個建築師所設計規劃,利用紅磚與石頭,加上藍綠色瓶子形狀的護欄,融合漢式與洋式的外觀,反而比領事館更具特色。

1895年,富商李貽和經營船運行,在此購地蓋屋。除了中國進口的紅磚、石材外,屋內使用北投的唭哩岸石,洋式的壁爐,可以安然度過冬天。

1913年,李貽和的船公司因為兩艘自家的船對撞沉沒,經營發生困難,剛好當時當任台北廳參事的洪以南的太太生病,需要較好的環境靜養,於是買下了紅樓。隔年,洪以南升任淡水區長,同時也擔任傳統詩社瀛社的社長,經常邀請文人來家裡作客,在庭院吟詩作對。台灣總督曾經視察淡水,參訪紅樓,取名為達觀樓。

1916年3月3日,洪以南以「達觀樓即事聯句有序」發表一篇漢詩,以下節錄部分,可以一覽當年風情。

滿帆春雨淡江濃。流水綠溪映遠峰。
飲罷晚來晴更好。澄光廟裡一聲鐘。
白雲歸岫夕陽紅。水色山光一望中。
款乃歌聲歸棹念。綠楊惆悵負東風。

1927年,洪以南過世,兩年後,兒子洪長庚使用「達觀」之名,在大稻埕創立的達觀眼科醫院。

1963年,在淡水賣魚丸洪許俸女士聽說紅樓要出售的消息,馬上找到屋主買下來,當時一樓外面的欄杆傾倒,紅磚上有被子彈掃射過的痕跡,隨時有崩落的危險,整修房子時用黃色沙漿將紅磚包覆,外觀變成了黃色系,也因此被稱為「黃樓」。

1998年,重新整修將黃色的沙漿去除,露出本來紅磚、石頭、唭哩岸石等,紅磚牆面還有彈孔的痕跡,木頭地板改以目前較常使用的輕型鋼,2000年,紅樓重修恢復紅磚外牆。

矗立一百多年的紅樓,看盡多少商賈起落、文人吟詩、畫家來去,第一任瀛社社長洪以南命名「達觀樓」,後代把「達觀」兩字擴展到眼科醫院的名稱,第三任屋主洪家成立了達觀樓公司,除了兩個洪家家族記憶,紅樓也是淡水求學的學子難忘的回憶。

2016/10/2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4-淡水重建街、紅樓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四集,繼續講淡水,從二樓書店「有河BOOK」開始,老闆曾做過楊德昌導演的助理,可在店裡找到電影專業的書,插畫師老闆娘在店內的插畫也很美。福佑宮旁蜿蜒的路就是重建街的入口, 百年前的淡水山景河景,從陳澄波的畫作中窺得。淡水是台灣第一個現在化的小城鎮,叫他第一名!第一個通電的地方,第一個自來水的水龍頭,第一個可以打電報到中國的海底電纜。著名淡水紅樓是私人財產,現在洪家屋主是第三任,洪家阿嬤現在還在老街賣魚丸喔,水瓶子的父親是老師,在曾是師專的淡江大學讀書,印象中的紅樓以前是黃樓呢,緣由為何?點開YouTube聽水瓶子談重建街店家在當地做社區改造,還有紅樓歷任屋主的故事!淡水的故事講不完,馬偕醫生登陸、詩人薈萃之地,讓我們以各個角度來理解淡水。(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10/1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3-淡水水上機場周邊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三集流浪到淡水,捷運出站後往右走,水瓶子帶我們去全台灣第一座水上機場,而且是國際線喔,日治時期,飛機從橫濱飛到曼谷,中途需要加油,因此利用筆直的河道興建水上機場。機場位置鄰近氣候觀測所、淡水文化園區也就是殼牌倉庫(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的旁邊,老淡水人應該記得二戰時期,美軍轟炸倉庫二座油槽,火勢熊熊燃燒數天。從河岸往回走,有一處類似東南亞水上人家的高腳屋遺跡,1950年代40多名老榮民落腳河畔,用漂流木和鐵路廢木料搭建起來。沿著淡水河岸走,水瓶子介紹一家獨立書店「有河BOOK」,取其諧音有何不可,書店也賣咖啡,在店裡望著淡水河享受咖啡伴書香時,大家記得也要幫老闆愛惜這些新書喔!點開Youtube聽淡水故事!(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05/12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之九,《不一樣的月光,尋找莎韻》與《靈山》





今天到朋友的研究室,看了書架上滿滿的是滿洲國的研究,還有不少紀錄片,當下就借回了這部描述南澳原住民演員、導演、編劇,號稱是全方位原住民觀點的電影。

我還沒有看完這部片,不過看了DVD 的封面說明,讓我想到了最近在國際紀錄片影展看的靈山,用了 1930 年代開始,官方對於原住民政策的宣導影片,一直到 1970年代,所有的政策都以教化,改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為主,最後一段在 1970年代(我沒有記錯的話),甚至說出了山胞懶惰、酗酒,而政府給予了水泥房舍,讓山胞脫離了半穴石居的生活模式。

用現在的角度思考,我們是在消滅傳統文化,後來,1990年代一連串原住民的正名運動等,《靈山》的主人翁老阿公,在墓園感嘆著年輕人車禍死亡,加上在山上獵捕山豬,或用乳豬獻祭祈求平安等實際的紀錄。

《靈山》表面上原住民導演並沒有加諸很多觀點,但是透過他剪接很多新聞紀錄影片,以及他覺得傳統的紀錄片紀錄了很多節慶跳舞的活動,所以呈現了很多平常人看不到的生活。

每次看完這樣的影片,都會讓我深思,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識,還是非常淺薄的。

2015/07/06

【新北市】九崁二八,隨遇而安的生活,隨處皆美的藝術擺設

此時左邊是山河一角,右邊有閩南老厝,前面一根很舊的電線木桿,三層樓高,電燈、擴音喇叭、電線、隘子、變電箱都在這跟電線桿,鐵皮屋、黑瓦、磚房、水泥房,水塔、各式各樣,各種年代的建築物件,在我視角內都能看見。



燜熱的無後,颱風快來前的寧靜,我想這一角絕對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美景,隔壁阿嬤的談天聲,母親牽著小朋友放學路過的重建街,這絕對是自古以來生活的要道,如今多了些韓國人、日本人的聲音,揹著相機來取景,任誰也想不到,這樣稀鬆平常的城市角落,都會有值得依戀的故事。

聽到九哥在樓下跟鄰居的對話,自在的跟年輕人的互動,有點混亂的街景,在蟬鳴聲中顯得柔和了許多,整個人融入其中,專心的感受一點點的風吹草動,一回神過來,竟也汗流浹背。

一個盛夏的黃昏,聽到小學生學習英文的叫聲,這樣的小巷街道,應該是小朋友一起打躲避球、跳房子、殺刀的喧鬧聲,但這些是我的童年,如今已不復見,單純的日子已經逝去了嗎?但蟬聲依舊每年迴盪!— 在九崁28 - 淡水重建街28號

【淡水】紅樓,層層疊疊的石牆,述說這裡興衰的過往雲煙。

1945年,戰爭到了末期,美軍瘋狂的轟炸台灣主要城市,淡水這個台灣第一個現代化的小城受到嚴重的衝擊。這時候洪燦星出生了,我想他當時或許不知道母親會堅持買下這棟具有歷史意義的紅樓,後來家族又堅持復原不改建大廈的這段歷程。



在紅樓內見到如今已經七十歲的洪燦星先生與太太,談到他三歲的時候在街上玩耍,被黑頭車撞到彈飛幾公尺,居然全身毫髮無傷,開車的有錢人掏出三百元交給洪燦星的母親,但洪許俸堅持不收,說沒有甚麼事情不應該收錢,倒是撞擊力道之強,車頭燈都破了。我想這是台灣人敦厚的一面。

......


*年表

1899年,開設洋行致富的船商李貽和興建紅樓完工,歷時四年
1913年,前因李家兩艘貨船發生意外,經濟困難將紅樓轉賣給時任臺北廳參事、後任淡水區長的第二任屋主洪以南,
1915-1916年間,台灣總督視察淡水參訪紅樓,取名為達觀樓。
1927年,洪以南過世
1928年,洪以南兒子洪長庚獲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舉家搬遷到大稻埕,開設達觀眼科,紅樓由長老教會郭青年一家居住管理。
1963年,洪炳堅、洪許俸購入紅樓,為第三任屋主,此洪家與洪以南並無親戚關係。紅樓整修時外觀變成黃樓
2000年,洪炳堅的兒子洪燦星整修,敲掉黃色沙漿,紅樓再現,目前洪家第三代洪良鑑、洪偉賓經營咖啡館、餐廳。

一般人到淡水老街,可能就是在中正路上吃吃喝喝,在淡水河畔散步看夕陽。其實,從福佑宮走上重建街這條有點陡峭的階梯,走到有點喘的時候,往八里觀音山方向看著河景,你會注意到原來此地跟九份一般,是座靠海的山城,在重建街旁,矗立了一座三層樓高的紅磚建築。

走進一看,這山城的紅樓前居然有大廣場,夕陽西下,眺望著河景,海天一色,紅色的陽光照在人的臉上,紅通通的好像喝醉酒一般,回過頭來看這座紅樓,會以為是隸屬於官方的公共建築,但其實目前是私人所有。

三樓樓頂上開設咖啡館,視野風景極佳,不輸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樓頂咖啡館。一樓是餐廳,氣派的圓拱迴廊,一樓樓面挑高的地基,底下有防潮通風口,仔細觀察大門兩側柱子下方的裝飾,左右兩邊堆疊紅磚的樣式不同,為這棟房子留下了一些些趣味。

1899年完工的紅樓,與紅毛城內的英國領事館建築風格類似,有人推測可能是同一個建築師所設計規劃,利用紅磚與石頭,加上藍綠色瓶子形狀的護欄,一種融合漢式與洋式的外觀,反而比領事館更具特色。

*兩任屋主的機緣,紅樓取名為達觀樓

1860年(清咸豐10年),天津條約,淡水正式開港。各國在此設立領事館,一時之間商賈開啟貿易通商航道,富商李貽和經營船運行,1895年,在此購地蓋屋。剛好清帝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統治,或許是如此,紅樓屋內的建材,不只有來自中國進口的紅磚、石材,除了從中國進口的紅磚、石材之外,屋內使用北投的唭哩岸石,還有壁爐的設計,可以安然度過冬天,紅樓在不同時代被使用,有著多樣的故事。

1913年,李貽和的船公司因為兩艘自家的船對撞沉沒,經營發生困難,剛好當時當任台北廳參事的洪以南的太太生病,需要較好的環境靜養,於是洪以南買下了紅樓,全家搬遷進去。隔年,洪以南升任淡水區長,同時也擔任傳統詩社瀛社的社長,經常邀請文人來家裡作客,在庭院吟詩作對。台灣總督曾經視察淡水,參訪紅樓,取名為達觀樓。

1927年,洪以南過世,兩年後,兒子洪長庚用「達觀」之名,在大稻埕創立的達觀眼科醫院。從洪以南以達觀之名,不只表示這棟樓位於淡水河與出海口,對岸還有觀音山景,海天一色的美景之外,還表示人生必須有豁達遠觀之意。洪長庚去日本留學,與父親還曾經共遊日本,這樣的父子情誼,學習眼科回台後,將自己的眼科醫院命名為「達觀」,這個「達觀」的用義轉移為健康的雙眼,頗具意義。

從第一任屋主李貽和到第二任屋主洪以南過世,洪家的重心就移到到大稻埕,紅樓由長老教會的郭青年使用管理,期間歷經了戰爭期間,紅樓的庭院旁就多了一座防空警報塔,用台語稱為「淡水螺」。

*淡水人共同的記憶「淡水螺」與「黃樓」

我前去拜訪紅樓餐廳的經營者洪偉賓,打開他家的相簿,全家人在「淡水螺」前的合照,他說著小時候就在這個塔爬上爬下,多次颱風吹襲下,「淡水螺」非常不安全,於是政府拆除並且把防空警報器遷移到警察局的樓頂。

我原以為洪偉賓跟洪以南家族有親戚關係,沒想到只是剛好都姓洪。1963年,洪偉賓的阿嬤洪許俸女士在淡水賣魚丸,聽說紅樓要出售的消息,馬上找到屋主議價,原屋主開價二十萬,殺價兩千元成交,但後來洪家卻花了六十萬整理房子。

洪偉賓的父親洪燦星當年剛退伍,進入這棟宛如廢墟的房子,屋內長了樹木,藤蔓攀爬到處都是,曾經有養雞、鴨、豬的屋子,也有流浪漢居住在裡面。一樓外面的欄杆傾倒,紅磚上有被子彈掃射過的痕跡,已經風化隨時有崩落的危險,於是家族整理房子的時候,用了黃色沙漿將紅磚全部包覆起來,整個外觀變成了黃色系,也因此被稱為「黃樓」。

當時一樓出租給大學生,隔成許多小房間,一樓大門入口有個大廳,大廳內放置桌球桌給學生運動休閒,二樓還有撞球桌。二樓是洪家十口居住,木頭地板,走路時還會發出不小的聲響。洪偉賓說,小時候家裡就沒有關過門,學生自由進出,住在附近的鄰居會藉由庭院穿越到重建街,還經常有畫家就直接進入他們家二樓、三樓架起畫架就開始作畫。

洪偉賓的記憶中,從小到大,紅樓就是大家可自由來去的地方,在這棟樓有時風大可聞到市場撲鼻而來的魚腥味之外,魚丸店的師傅工作一天回來,身上都帶有魚丸的味道。由於阿嬤在工作上比較強勢,也經常看到阿公在花園整理,很多人來找老闆,經常把他當成園丁或佣人。

*經濟起飛,阿嬤堅持留下起家厝

1986年,因為小孩長大,二樓木地板毀壞,洪家人搬出,紅樓又荒廢了。這段時間曾經有建商來洽談改建十二樓的大廈,但被阿嬤堅持下婉拒,這幾年一直有建商來談改建,但阿嬤認為這裡的風水好,是他們家的起家厝,而前手屋主洪以南家族產出了多位博士,堅持要保留住這棟紅樓。

洪偉賓回憶他經常要回來巡查,有次發現一隻狗死在裡面,無論用各種清潔用品,地上都還有死狗的痕跡,當他燒紙錢祭拜,打掃後就不留痕跡了。

*黃樓變回紅樓,風華再現

1998年,洪家重新整理黃樓,將黃色的沙漿敲下,露出本來紅磚與石頭,展露出原來的唭哩岸石,紅磚牆面還有彈孔的痕跡,木頭地板改以目前較常使用的輕型鋼,2000年,紅樓重新開幕,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

現在的紅樓,假日在廣場持續舉辦著市集活動,而餐廳用淡水八景意象入菜色、使用在地食材,非常有特色,三樓的景觀咖啡館可欣賞淡水河景,如今河面上已沒有商船、帆船航行,但有觀光船遊河,欣賞兩岸風光,夜裡的紅樓在燈光照射下,更顯得美麗。

1899年起矗立在此的紅樓也歷經了116年的時光,看盡多少商賈起落、文人吟詩、畫家來去,達觀樓在詩人洪以南經營下,後代把「達觀」兩字擴展到眼科醫院的名稱,第三任屋主洪家第三代更成立了達觀樓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兩洪家家族記憶,紅樓也是淡水求學的學子難忘的回憶。




2015/05/31

【淡水】紅樓

前一陣子去淡水紅樓,問了目前紅樓的主人他們家購買紅樓的始末,九十歲的阿嬤耳聰目明,目前還在福佑宮旁的德裕魚酥坐檯。



洪許俸阿嬤從三芝嫁到淡水來,夫家從事豆腐店生意,公婆本來希望他們夫婦可以在家做豆腐,但阿嬤覺得做豆腐的工作時間太長,實在太辛苦,於是自己出來做魚貨小買賣,後來改賣魚丸。

剛做魚丸店的時候,租了一小間店面的一小部分,請到一個廈門籍的師傅,非常會做魚丸,小魚丸店一夕爆紅,每天店面前都排長龍。當時以為租一小部分做生意不划算,沒想到可以把一間店面都租下來。

到了 1963年,阿嬤聽說荒廢的紅樓要賣,立馬去打聽,並且買了下來,花了很多時間整理,阿嬤的頭家(老公)洪炳堅整理房子的時候,用了黃色沙漿,也因此有段時間,紅樓有段時間被稱為黃樓。

當時一樓出租給淡江大學生,隔了很多小房間,裏頭還有桌球桌,二樓是阿嬤一家人居住,是木頭地板,走路時還會發出不小的聲響,根據目前主人洪偉賓表示,小時候家裡就沒有關過門,學生自由進出,還經常看到畫家就直接進入他們家二樓三樓,因為前面就是淡水河景,可遠眺八里觀音山,就直接在此作畫。

洪偉賓印象中屋旁有一座淡水螺,也就是防空警報塔,小時候經常爬上爬下遊戲,魚丸店的師傅工作一天回來,還可以聞到魚丸的味道,由於阿嬤在工作上比較強勢,也經常看到阿公在花園整理,很多人來找老闆,經常把他當成園丁或佣人。

洪偉賓的記憶中,從小到大他家就是大家可自由來去的地方,台灣經濟起飛、股市蓬勃發展的年代,洪家人搬出,紅樓又荒廢了。這段時間曾經有建商來洽談改建十二樓的大廈,但被阿嬤堅持下婉拒,這幾年一直有建商來談,阿嬤認為這裡的風水好,是他們家的起家厝,而前手屋主洪以南家族產出了多位博士,堅持要留住這棟紅樓。

1998年,洪家人整理老屋,將黃色的沙漿敲下,露出本來紅磚與石頭,展露出原來的唭哩岸石,紅磚牆面還有彈孔的痕跡,木頭地板改以目前較常使用的輕型鋼,三樓也架設了地板,整修了三樓的屋頂。目前一二樓是洪偉賓與姐姐經營的餐廳,三樓是哥哥經營的咖啡館。

假日在廣場持續舉辦著市集活動,餐廳強調淡水八景、在地食材,非常有特色,三樓的景觀咖啡館可欣賞淡水河景,1899年起矗立在此的紅樓,看盡多少商賈起落、文人吟詩、畫家來去,除了遊客外,紅樓也是淡水求學的學子難忘的回憶。

PS. 第三手屋主洪家與第二手屋主的洪以南並不是同一家族,只是剛好都姓洪。

2015/05/06

【台北】淡大、三重社大、師大的演講

1.
到淡江大學日文系去分享:如何設計規劃一場好的導覽活動,舉例了文學故居的導覽、青田七六的定點導覽等。


在走廊看到淡大歷年來學生做文史調查的成果,雖然不是很嚴謹的報告,但是還是有做了不少事情,這個成果好像沒有被"累積",只是在這邊展示,有點可惜,或許可以在網路被整理好,或者是出版也不錯啊!

今天分享時,我突然意識到我怎麼用了村上春樹的語法在跟同學演講,是因為在座是日文系,又分享文學故居,所以一整個村上大叔上身。

我知道該課程老師最討厭村上春樹,下次我會更換一種語法。— 在淡江大學文館大樓

2.
三重社大:從昭和町到青田街



3.
師大社會教育系:青田七六一棟老房子與文學故居導覽

【淡水】九崁二八,《食尚玩家》20150514 No.318

又來到淡水,還是喜歡走重建街,雖然沒有雲門那邊那麼有設計感,但是喜歡看台灣不同年代的建築物在庶民生活中被混搭的感覺。



看到了老舊的木頭電線桿,我一踏入九崁二八就聽到數位相機的快門聲,走上很陡的木梯,還沒有看清楚攝影師是誰,就被叫了"水瓶子",原來是食尚玩家在採訪經營者九哥。

坐在這條老街最突出的二樓陽台角落,左邊眺望著淡水河景,右邊夾雜閩南式磚房與新、老不同年代的公寓大廈。

我心裡想,老屋裡面應該發生過不少故事吧?

跟九哥點了一杯肯亞AA,清淡的花香味在舌根久久不散,陽台的洗石子裝飾,有表情的鐵窗花,我在重建街最好的位置跟九哥聊著這棟房子的身世。

走在二樓的地板有時會感到一陣搖動,大塊的紅磚地板,少見用在二樓的空間,這樣大器的繁華過往,讓我很好奇以前住的人是甚麼來頭?

附近的住民顯然已經老邁,在周邊緩慢的散步著,所謂淡水老街中正路上已經沒有繁華的立面牆,卻傳來一陣陣難聽攬客的音樂聲,淡水河在夕陽下依舊金光閃閃,重建街應該是找回淡水繁華的最後一條街吧?我想!— 與黃建忠在九崁28 - 淡水重建街28號


感謝食尚玩家的攝影師拍攝



短期內上了三次食尚玩家,我應該心滿意足了,感恩!這一次完全是個意外,因為到淡大去演講,提前先去重建街散步,想要去九哥那邊喝杯咖啡,遇到了記者與攝影在拍照,於是就上了雜誌。

2015/04/29

【淡水】重建街九崁二八的老人家快閃趴

一個人走在無人的重建街,想要走走戀愛巷,經過了香草街屋,準備要去九崁二八看看,前方來了一個蓄鬍大叔,原來是詩人 許赫,帶我進入了一個阿公、阿嬤的快閃趴。



許赫說這些鄰居老人家都很害羞,若提前約說要來下午茶聚會,一定每一個人都找藉口躲起來,於是重建街的店友就私下密謀,準備好了下午茶點心、綠豆湯等,就在街上抓老人家來聊天。

剛好我很高興的進來拍照,二樓的地板是很舊的水泥大紅磚地板,但是應該是用木頭做底,在這樣的老屋內有老人家大聲聊天,整個氣氛就是很高昂。

一個阿嬤說她從小七歲搬到這裡,目前八十歲,所以在重建街也住了七十幾年。問她為何沒有嫁到外地,她很不好意思的說她先生是入贅,從小她幫忙家裡賣冰,一個攤子手搖刨冰的機器,來來往往的人都叫她『刨冰鳳』(台語念音苦力鳳?),她描述那個景象歷歷在目,南來北往挑著農產品來買賣的小工,有時會點碗刨冰加紅豆、綠豆、糖水,生意很好,小朋友更是喜歡吃冰,每個人都很滿足。

阿嬤說那個攤子還在她們家三樓收著,這就請重建街街長去採訪做紀錄囉!

我短短不到十分鐘闖入了老街的聚會,一股溫馨上心頭,高低大小不規則的街道中,吐露平凡的生活日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