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黎巴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黎巴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10/04

《哈拉夜未眠》與《我的蛋男情人》



《哈拉夜未眠》



最近幾年伊斯蘭世界所拍攝的電影進入國際影展比賽,對於男女、家庭、社會議題的討論,可以讓全世界的人深思,而不是只是一面倒的美國觀點,此外,透過鏡頭我們也可以知道黎巴嫩目前景況。

黎巴嫩產雪松,是製作紙的重要原料,從早期腓尼基人生活在此,歷史上爭戰不斷,1840年埃及撤退,英法兩國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饑荒,然後給法國託管,所以首都貝魯特在 1975年之前,稱為中東的巴黎。

目前貝魯特的建築,除了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之外,很少有新的大型建築,大部分沿用1975年內戰前的建築,即使1990年內戰結束後,新的大樓還是千瘡百孔。

電影的第一幕,這樣混搭的大樓公寓,佈滿了電線的市區,隨時會停電使用發電機的城市,一個現代城市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在貝魯特是稀鬆平常。

我們總認為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這部電影中有了新的詮釋,基督宗教的女人一離婚,這輩子就沒有機會再婚,但是伊斯蘭教至少還有第二次的機會。片中兩位離婚的女人雖然彼此信仰不同宗教,但是生活上可是互相的依靠。

這部片用不同的案例來訴說伊斯蘭世界婚姻的甘苦,而在戶外女性要披上罩衫,在夫妻吵架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有另外的用途,每個社會的發展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面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穆斯林人口,我們有機會的話,也要多理解這個世界。

《我的蛋男情人》



這兩部片類似的地方,開始都是用精蟲來說故事,內容情節大不相同,蛋男情人用了一些幻想空間來比擬,與現實的連結則是透過吳念真與李烈來負責,這部分吳念真串場的很好,但是李烈幫男主角冷凍精蟲那一段則顯得不太合理。或許想要表達『冷凍』的也沒甚麼不好吧?

當前台灣社會的問題,不婚、少子、高齡產婦、疾病、高齡媽媽工作者等,這部片多少有提及,設定議題來說題材不錯,但是對於冷凍精、卵子、食物與幸福連結的正當性則過於薄弱。

細節來說許多的觀察還蠻仔細的,這部分的確是台灣電影比較缺乏的,也很亮眼,但可能又是資金問題,後製就沒有那麼細膩,非常可惜。

蛋男在最後北國求婚那段用了點蒙太奇的懸疑,時間軸亂跳,或許現在小朋友是看得懂,但是這個特色不知道是導演要跟王家衛致敬,還是未來在片中隱藏的個人風格,這留待未來觀察。

2010/05/11

《黎巴嫩》腓尼基人

說到腓尼基人,我就會想到同樣是航海貿易見長的威尼斯人,在地中海的東邊,腓尼基人靠海經商,早在埃及帝國時代,法老王就拿錢請腓尼基人航海繞行非洲一圈,用來宣示埃及帝國的主權範圍。

From 黎巴嫩‧貝魯特

維基百科:黎巴嫩貝魯特

這塊土地的歷史,曾經出現在舊約聖經,也經歷了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阿拉伯、奧圖曼等帝國的統治,是怎樣的民族性甘於受人統治,我其實真的不瞭解,二次戰後正式獨立建國,因為宗教的關係,雖然當年英法離開後建立了一個各宗教的恐怖平衡制度,而今也是因為這個制度,導致了更多的內外戰爭。

我想我是無法更深入了解這複雜難解的政治情勢,但我可以感覺到在貝魯特的座城市的蒼茫,美麗的海岸線,有著許多彈孔的大樓,許多重新拉皮整修後的光鮮大樓,黎南地區有聯合國的維安部隊,也有各類教派所屬勢力的軍隊與圖像。我走在貝魯特熱鬧的大街上,大家享受歡樂的周末在街上笑鬧,仍有貧窮的女孩來跟我要錢,這國家的未來走向哪裡?絕對不是零合的是非題。

From 黎巴嫩

商人無國界,但在世界的黎巴嫩人,肯花錢投資回國內,貝魯特是中東地區的重要金融中心,有不少跨國企業的中東總部都設於貝魯特。在當地,問人信仰甚麼宗教,就好像詢問台灣人的政治色彩一般,這事情不知道有沒有那麼的重要?



2010/05/05

【黎巴嫩】尼祿時代的巴貝克 Baalbek 神殿

在黎巴嫩的最後一個行程,是最巨大的巴貝克神殿,也是我最期待的一個世界遺產,在黎巴嫩待了兩個整天,看了大大小小的各類古文明遺址,就屬於巴貝克屬於純羅馬帝國的產品:巨大、外來的石塊,還有被改裝成清真寺的痕跡。

From 黎巴嫩

進入巴貝克神殿前,有個第三世紀所建的維納斯神殿(有人稱月神),但是這神殿都沒有完成,主神殿在西元60年尼祿時代所完成,目前主神殿只剩下六根大石柱,而六角形的大廳上的神龕的神像已經不在,窗戶也被石塊封起來,據說是被改成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在拜占庭時代希臘羅馬的神被視為異端,眾多的石材也被移去建教堂。

巴貝克的主神是祭拜朱庇特(jupiter),是當時腓尼基的太陽神,地位就同等於希臘羅馬的天神宙斯,從羅馬帝國來的統治者透過建立這龐大的太陽神殿,在每年的春分的第一道陽光會照射進入神殿裡的神像上,眾多的祭拜天還沒有亮就守在大門外等待進入神殿祭拜(搶頭香?),在看到長達88公尺的單顆地基石,想像著的這樣的場景,是怎樣的帝國有這樣的力量,從各地運來巨石蓋成神殿來達成統治的目的。

維基百科:baalbek(英)

這邊保存最好的神殿就是酒神的神殿,裝飾花紋多樣而細緻,當時剛好是伊斯蘭每日的禮拜時間,念經的音樂不絕於耳,雖然不知道羅馬時期祭拜神祇是配合怎樣的音樂,在巨大的神殿下,顯得人類的渺小。

2010/05/04

【黎巴嫩】亞美尼亞人的第二故鄉@安佳

為何安佳這個地方稱為亞美尼亞的第二故鄉呢?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鄂圖曼土耳其屠殺亞美尼亞種族,當年有五千名亞美尼亞難民被法國政府安排流亡到安佳的貝卡河谷,種植白楊樹、蘋果、葡萄、柿子的農作物。

維基百科: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

From 黎巴嫩

這座古城應該跟亞美尼亞人沒甚麼關係,是阿拉柏歐瑪雅王朝(661-750)的一段歷史中,因為兄弟鬩牆而讓這座城市毀壞,不是因為地震或天災。這座城市有很深的羅馬帝國的建築式樣,有中央列柱大道,但是仔細看又非常細緻,不若羅馬帝國是大塊的石柱石塊堆砌起來,而是一層層大石塊與小石塊相間堆疊,據說這裡是國王的夏日行館。

這裡的特色是灌溉與水道系統特別的發達,十字的列柱大道旁可以容納600個店鋪的商店街,雖然我們沒有看到甚麼雕像,可是據說有發現貓頭鷹、鷹、貝殼、葉子等雕飾,到底是拜占庭的樣式,還是羅馬帝國,亦或是有自己的新式樣?

在這座行館中,國王與人民是平起平坐的,雖然有雄偉壯觀的石柱與大廳,可是在國王的會客室並沒有貴賤之分,這是一座商業交易的城市,也給來此的商人有個休息的地方(三溫暖)。在最近的考古中,發現有座小清真寺。我們的當地導遊是個念考古學的博士生(之前是念地質系的樣子),他解釋了很多目前考古的思考方法,可是他很少講所謂的標準答案,在旅行中的思考,讓人印象深刻。

在這個晴空萬里藍天無雲的安佳古城,看到遠山被白雪覆蓋的神聖之山,利用雪水流下來的灌溉著農作物,井然有序一排排的果樹,加上這座不到40年短命的古城是伊斯蘭的建築師設計,但充滿了濃厚的羅馬風味,有三溫暖與公共澡堂等。而亞美尼亞是最早承認基督教的國家(330年),在這個地方的建築、宗教、種族的混搭,在歷史中充滿了另人玩味的省思。

2010/04/28

【貝魯特】水井之城,中東的巴黎

一到達貝魯特,就覺得是一個非常商業的城市,但因為戰爭的因素,在這座城市的大樓上有著子彈的痕跡,一些大樓因此荒廢著,這跟電影看到的場景就很像了。

From 黎巴嫩‧貝魯特

目前有些大樓已經全面翻修或是改建,新舊的比對下,要佩服腓尼基民族的復原能力。在這裡,除了建築物有傷痛的戰爭回憶外,人們似乎是樂觀的辛勤的工作著。

到了貝魯特的市中心,大清真寺旁有個前總理哈里里 2005年被炸死後,就在這裡放置他的遺體,要破案後才入葬,在這裡我感受到幾許的不安,然後走在貝魯特的市中心街道上,因為清晨沒有遊客,軍人在鐘樓邊放置崗哨,也很難想像這裡在聖誕節、跨年會有倒數計時的熱鬧景象。

貝魯特從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脫離奧圖曼帝國的統治,由法國代管。法國統治期間扶植了基督宗教,當年的人口或許很平均,但經過了那麼多年,因為伊斯蘭教的家庭比較會生,目前變成了少數人(基督教)統治多數人(伊斯蘭教)的景況,黎巴嫩憲法規定:總統為基督宗教,總理為伊斯蘭教遜尼派,國會議長是什葉派信徒。

維基百科:貝魯特哈里里

複雜的宗教與政治情勢,加上鄰國以色列的建國,這百年來的貝魯特充滿了千瘡百孔的戰爭痕跡,但從貝魯特的海邊在3500年前就有文字的記載,這一百年似乎又不算甚麼了!

2010/04/21

【黎巴嫩】泰爾,永不能重建?

泰爾(或翻譯成推羅)這個城市,曾經提過與西頓是母子城,先知以西結曾經預言這裡將受到攻擊,所有的建築物將會被毀,然後被丟到水中,並且不在存於世中。

From 黎巴嫩
左側是大型的賽馬場,後端就是國王所坐的觀眾席

與西頓比較起來,這裡的遺跡顯得更為巨大,多是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建物,在列柱大道的另一側還有鄂圖曼帝國所留下的墓園,墳墓的型態很多種,大抵上可以分為有錢人的獨立家族墓屋、一個個單獨的石棺與可出租隨意放置的區域,現在還看得到骨頭碎片在墓園區內,這個墓園不是在地下,而是一層層放置在羅馬帝國的建物之上。

到了海邊,可以隱約看到當時海邊的城堡所遺留的遺跡,但這裡就沒有西頓幸運,西頓還有十字軍所建的城堡遺跡,但在泰爾海上的城市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希臘神話中的泰爾國王的女兒歐羅巴,就是在這海灘被騙走的

先知以西結獲得耶和華的告知,預言泰爾被攻擊後不久,就被巴比倫帝國圍攻,後來亞歷山大進來後把這些建築所剩下的木頭與石頭丟到海裡,築出一個海堤通到一個島,建立一個不容易被攻破的海上城堡。

看了巨大的羅馬中央列柱大道的遺跡,可以知道羅馬人用了不是當地的石材又重建了城市,但是歷經戰爭,各帝國的輪番占領,撒拉丁於西元1187年奪取耶路撒冷,加冕典禮卻在泰爾舉辦,之後被鄂圖曼帝國統治到黎巴嫩獨立。

維基百科:泰爾以西結書

有人說聖經的預言很準,泰爾永不能重建,這是以今日的慘破角度來看,可是羅馬遺跡在此不也聳立了很久,這點我倒是保持存疑的態度!或許聖經說的是海上的那座城市?

2010/04/20

【黎巴嫩】西頓 Sidon,聖經裡的被上帝詛咒的城市

西頓 Sidon(也有翻譯成錫登),這座城市與南方不遠的城市泰爾(Tyre)經常被稱為子母城,因為這兩個城市充滿了邪惡與犯罪之氣,並且因為崇拜巴力神,泰爾被預言永遠不得重建。

From 黎巴嫩

西頓是古代腓尼基的商港,六千年前就有人居的遺跡,荷馬的希臘神話曾經說紫色的染料與玻璃的製造就在西頓。我們目前用的日本外來語--肥皂,也是出自這個地名 Savon,肥皂的製作原料是橄欖油。

舊約聖經有段以利亞在荒野的故事--列王紀上17,因為西頓連年饑荒,以利亞靠著河水與不潔的烏鴉帶來的食物為生,並且跟一個婦人要來食物,但是婦人的小孩病死,於是怪罪以利亞,以利亞顯了神蹟救活了小孩。這故事我的解讀是即使在非常困頓的環境下,也要懂得分享的道理,另外非常不潔的烏鴉都可以幫上帝帶食物給以利亞,還分甚麼貴賤呢?(後來還有以利亞破除巴力神的故事)。另外,在新約聖經中,耶穌曾經在西頓海邊傳道,保羅也在此出發傳道。

到了羅馬帝國時代,西頓也是個重要的海港,歷經了被拜占庭帝國、阿拉伯人的統治,十字軍東征1228年所建的海上城堡,建材有來自上埃及亞斯文的石灰岩,用了許多大圓柱坎在牆中防震的技術,歷經大地震仍沒有傾倒。還有一座重要的驛站,裡面有很多可以給往來的商人與馬休息的地方。

在西頓除了上面介紹這些歷史可以看到遺跡之外,好幾座伊斯蘭教的宣禮塔,又稱叫拜樓,上面有許多彈孔,我們在那邊剛好是中午禮拜的時間,唱經的聲音不絕與耳。另外舊城區內的市集,層層疊疊的建築,還有許多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伊斯蘭建築,就在市場的正上方,還有家裡面就有三溫暖的建築設施,對於水的使用與自然光的導入,一千多年前就設想的到,真的非常先進。

黎巴嫩南部多為伊斯蘭什葉派教徒,也是真主黨的發源地,因此,2006年的以黎戰爭中是戰火慘烈的地方,從貝魯特往南走,因為戰爭的關係,氣氛就比較緊張,會看到一些戰車與軍人,還有聯合國的維和部隊駐守,而什葉派精神領袖霍梅尼的畫像也常常看的到。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don

PS. 我開始要寄出自己拍的中東明信片了,每寫一篇就寄給一個人,請需要的人加入我的臉書(點下面這個圖),用發信的模式跟我說您的姓名、地址。

水瓶子 | 建立你的名片貼

2010/04/14

【貝魯特】紫色的秘密@國家博物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電影中的貴族大多穿著紫色的衣服,而發現紫色的染料,就是腓尼基人。

From 黎巴嫩‧貝魯特
陳列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的貝螺

紫螺蝸牛,學名Murex brandaris L.,是供古人做紫色染料的一種蝸牛,這種蝸牛長約2.5到3英吋。紫螺蝸牛屬於軟體動物門。
聖經上也有記載紫色原料的來由,還有耶穌穿著紫色的聖袍等故事。為什麼紫色那麼珍貴,就是因為產量很少,一隻蝸牛的腺體只能取出一滴紫色的原料,而且染色的過程很容易失敗變成藍色。在黎巴嫩南部的古城泰爾據說就是這個原料的產出地。

有關玻璃的起源,有一說也是腓尼基人發明,另外也有從埃及傳出的傳說,在博物館內可以看到一些玻璃製的容器,從西元前六世紀到西元後的都有,雖然顏色不怎麼透明亮麗,可世那麼早之前就用玻璃當容器還真不容易。


左:希臘劇場模型/右:希臘神話宙斯化身公牛誘拐公主

博物館內還有一些小型的希臘劇場的雕刻,就是我們目前樣品屋的精神,先做出模型來給國王看,然後再來決定要不要建,除了大型建築有樣品屋之外,一般平民百姓的房屋也有小型模型。

希臘神話中宙斯被小天使的愛神射中箭,看上了泰爾與錫登的國王阿格諾爾(Agenor)的女兒歐羅巴(Europa),怕被老婆希拉發現,於是化身成公牛誘拐歐羅巴,還在海神波賽頓的幫助下把歐羅巴帶回來克里特島,歐羅巴後悔不已,這時愛神與小天使現身說明,勸歐羅巴別跟命運違抗,他的名字將與世長存,歐羅巴 Europa 就成為歐洲的名字。

2010/04/13

【貝魯特】文化交匯的石棺@國家博物館

到達貝魯特的第二天一早,前往我期待的國家博物館,外觀看起來很新的博物館,絲毫看不出具有甚麼歷史性,建於1930-1937年的博物館主建物,1975年因為戰爭而封館,戰爭期間館方人員還用水泥把古物包在水泥內並藏在地底下。

From 黎巴嫩‧貝魯特
西元前十世紀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從畢波羅士(Byblos)所挖出來的一個石棺,上面的蓋子是來自西台帝國的影響,石棺下部的雕刻則是受到埃及的影響,都是埃及的圖騰,中間有一串腓尼基文字,就是證明腓尼基文字的年代。這個棺木還是重複使用的,蓮花朝下表示死亡,一個開一個閉,表示某種輪迴不間斷。


西元二世紀

有很多石棺刻上希臘神話特洛伊的故事,這是阿基里斯打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後,把屍體在拖回去,特洛伊的國王深夜親自去求阿基里斯並跪下來親吻他的手,希望把屍體歸還的一小段故事。很奇怪的是在這時期或更早之前對於特洛伊戰爭的描述很少有木馬的這個情節,木馬屠城這段情節,一般人研究覺得是羅馬帝國時期後來加上的故事。


1995-2000年重建的博物館,柱頭上的蓮花朝上,表示生生不息。

國家博物館有段影片,短短的幾分鐘,說明了他們如何把古物藏到地下去,戰後挖掘出來後因為很多泡到水,現在還在修復,我偷偷跑到地下室去看他們修復的情形,雖然博物館小小的,但是收藏的古物實在很驚人,也感佩當年保存這些古物的館方工作人員。

腓尼基人自古以來就是以貿易專長,又處在東西南北都有強大帝國的交匯,在博物館內可以看到埃及、希臘、西台、巴比倫、亞述、土耳其各類文化的遺跡,而腓尼基除了一種創新文字之外,還遺留給我們甚麼呢?明天就報給大家知。

2010/04/06

【黎巴嫩】哈里薩(Harissa)聖母像與禮拜堂

哈里薩是守護的意思,當初在建造這個聖母像與禮拜堂的時候,還把象徵黎巴嫩的雪松生長在海拔一千至兩千公尺,在哈里薩的雪松是從山上移植過來的。

From 黎巴嫩

我們到達哈里薩的時候,剛好是復活節的前幾個星期,又剛好是周五晚上,所以有眾多的人潮在禮拜趟內集會,禮拜堂內坐的滿滿的,也就是說大約有4000人在裡面。

以下網址有段影片,可以大概知道聖母像與禮拜堂的規模:
http://www.h2onews.org/chinese/167-mary-of-nazareth/224443044-our-lady-of-lebanon-shrine-of-the-east.html

由於我們到達天色已經暗,對面的山頭還有耶穌像對望,但我並沒有看到。望著貝魯特的夜景,跟北海道涵館山有拼。

2010/04/01

【黎巴嫩】古文明的犬河與埃及法老王的留名岩

進入黎巴嫩市區貝魯特,我第一次進入這個尚未跨入的國度,感到十分的新鮮,第一個景點是一條不過十公尺寬的小溪,就是著名的犬河,然後看到羅馬時期的引水道,本來以為也就只有這樣而已。


照片左下的石橋是二百年前,但是右側的引水道是羅馬時期有千年以上的年齡

這條河為什麼叫做犬河?據說是跟埃及的阿奴比斯(Anubis)有極大的關係,他是冥神奧賽里斯(Osiris)的使者,把死人帶領過冥河到達冥界。從這條河的名字與歷史來看,這裡曾經被埃及統治過。

維基百科:阿奴比斯

不只如此,在河的另一岸有很多名人的簽名,是各個王國的國王來統治的紀錄,最遠的是埃及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西元前十三世紀到此一遊,後來還有亞述、巴比倫、羅馬皇帝亞歷山大、拿破崙等等,近代1946年黎巴嫩獨立建國,還有2000年以色列撤軍,都有各式各樣的紀念碑。(不過呢?我們因為飛機誤點而趕時間,只在車上看這些石碑而已)



我在旅遊時想到荷馬史詩奧德賽有提到石灰岩洞的洞穴就在犬河附近,整個就興奮了起來,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好像不過是條河而已啊!

2010/03/31

【黎巴嫩】畢波羅士,各年代混雜的考古遺址

來到了這趟中東行的第一個景點,其實有點震撼。心裡想著:難道這趟旅行就要看著這些遺跡,拼湊出當年的繁華,這跟當年念地質系跟老師出野外一般,要想像哪塊岩石當年在海底,哪些又在潮澗帶,哪些又是被板塊推擠或是火山爆發所導致的結果嗎?


中間的是古城牆,往下挖,城內城外都有遺跡

畢波羅士在黎巴嫩貝魯特北邊的一個小港口,考古的遺跡可以找到七千年前人類生活的過往,距今五千年前,這裡就是貿易港口,當地的雪松木就是透過這個港口出口,雪松木與莎草紙以物易物原料,也因此聖經(Bibble)的名稱就是由畢波羅士(Byblos)而來的。

這裡的遺跡可以看到埃及的方尖碑、希臘羅馬的小劇場、拜占庭的馬賽克、墓園區、城牆、羅馬的三溫暖、十字軍建立的城堡等等,跨越了所有古文明的樣式都可以找的到,一直到近代的東方快車的鐵軌也可以看的到。這座海邊的貿易城市之所以那麼興盛,有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源源不斷的地下水源,還可以看到那水源的井洞口。

而這座城市最大的發現,還是在於腓尼基文字,在這邊發現了一座石棺,目前是放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石棺的故事容後面在說明。腓尼基文字被認為從埃及文字演變而來,然後變成希臘字母、拉丁字母而成為今日的英文字母,從象形轉變為讀音的一種文字。腓尼基天生就是經商,透過簡單的文字來記錄與交易,雖然在別處也有發現更早的腓尼基文字,但畢波羅士已經被約定俗成為腓尼基文字的發源地。

夕陽餘暉,我們看著海港外的十字軍城堡,不知道那是不是當年敘守的要塞。看完層層疊疊的遺址,或是為了考古把遺跡遷移後再往下挖的現象,何謂歷史文化,來中東的第一天,就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