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梵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梵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6/08

《高更》

早年的高更在印象派中被排擠,梵谷邀請他一起成立南方工作室,但是兩位大叔都不是那麼好相處,離開失敗伊甸園的高更,而跑回祕魯這個小時候長大之處,企圖在大溪地幫助原住民獲得人權,但終究在熱帶島嶼變成了野蠻人。

高更帶著馬奈的畫作--《奧林匹亞(Olympia)》,應該是複製印刷品或是明信片,大溪地的女孩問說這位美麗的女人是你的太太嗎?

文化差異與保守,這句話含有多層的意義:

1. 這幅畫的女性並不漂亮,馬奈刻意的描繪粗糙的線條
2. 畫裸女,應該是很親近的人
3. 把畫掛在自己的房間,應該也是很思念的人

高更在死前並不怎麼知名,但是過往後卻越來越紅,到底是甚麼樣的原因呢?

2020/11/01

《梵谷與日本》原田舞葉虛構真實小說《浪擊而不沉》所做的文史研究說明書

《梵谷與日本》原田舞葉虛構真實小說《浪擊而不沉》所做的文史研究說明書

歐洲有關藝術史的虛構真實小說已經行之多年,《梵谷傳》算是其中的經典,利用大量的書信與田調虛構的作品,也改拍成電影。

原田舞葉寫作相當多有關畫家相當多的作品《黑幕下的格爾尼卡》書寫畢卡索,《畫布下的樂園》描繪盧梭的畫作《夢》的推理偵探小說,《浪擊而不沉》則是聚焦在梵谷與日本浮世繪的關係。

有些人會很害怕閱讀這樣的小說,因為只要一個虛構的起點是錯誤的,那麼整本小說就會偏離史實,歷史猶如好像瞎子摸象,有可能摸到的犀牛而不是大象。

台灣目前已經有《紫色大稻埕》描寫1930年代,一群年輕的台灣畫家在大稻埕交流的故事,出現了眾多的畫家群像。而《陳澄波密碼》則是從潘玉良的源起,中日兩國爆發松滬會戰,當年台灣畫家陳澄波(日本籍)不被上海接受,而離開祖國,潘玉良:我愛祖國,可祖國並不愛我。而後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在嘉義火車站被槍決。

《浪擊而不沉》的故事點是巴黎的城市博覽會與明治維新的交會,也是巴黎鐵塔興建好之後,印象派畫家活耀的年代,畫商林忠正把日本的浮世繪販賣到法國,生意成功後也大量收藏法國的畫作。

作者有個大膽的假設,梵谷當年為何要前往南方的亞爾,就是受到了日本主義浮世繪的影響,《梵谷與日本》裏頭有更為深入的說明。

不免俗的這本書末有跟著梵谷去旅行的章節,幾乎所有與梵谷相關的書籍都有這個章節,梵谷本人應該沒想到自己寂寥的繪畫人生,竟然成為另一種米其林指南。

2018/03/04

《梵谷:星夜之謎》



藉由郵局局長的兒子,去探查梵谷的死因,也藉由梵谷在死前所遇到的人所畫下來的作品,做了一些推測。

有關梵谷死之前的割耳案,有人說是高更不小心割傷了梵谷,所以急忙逃離。這部電影懷疑梵谷被小孩霸凌而死,中間有不少的推理。

無論梵谷的死因為何?他在死前短暫的時光,留下來的作品都是最知名的,從27歲開始畫畫到死亡這十年間,他畫了九百多幅油畫,一千一百多幅素描。

創作,成為他生命中唯一的出路。

這部電影有幾種不同的畫風,黑白的代表梵谷生前,彩色的代表後人的解讀,不同的角度,也剛好把梵谷不同的畫風給呈現出來。

2010/10/09

有關《梵谷》個性的幾項辯正

從各種梵谷的傳記、畫冊與書籍上來看,似乎很多梵谷的病症都會被放大,在相關的電影或紀錄片都會依照這樣演出,所以一個歇斯底里、不講道理、衝動、作畫迅速、固執、貧困、自殘、不理性,都是梵谷的代名詞。

From 荷蘭‧阿姆斯特丹
1888年12月/畫向日葵的梵谷/高更/73*92cm/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問題一:梵谷與高更是非常好的朋友?

這是高更所畫唯一一幅有梵谷身影的畫,高更輕描淡寫的把梵谷的向日葵計畫記錄下來,引發後續的爭議,似乎是梵谷割耳事件的導火線。

1887.11.梵谷與高更在巴黎初次見面,互相交換畫作
1888.5.28.梵谷寫信給高更,提議他一同來阿爾加入他的行列。
1888.10.23.高更抵達阿爾。
1888.12.14.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必須返回巴黎。大約就在這幾天,高更完成了〈梵谷畫向日葵〉。
1888.12.17.高更與梵谷同往蒙德波利爾暢遊一整天,並參觀當地的美術館。
1888.12.18.高更寫信給西奧,表示他先前說的「希望能回巴黎」是「幻想」,並要求西奧將他最近寫的一封信當作是「一場惡夢」。
1888.12.23.梵谷在黃屋中割下左耳的下半部,並將它送給妓女拉歇爾。
1888.12.24.高更發電報給西奧,通知梵谷的狀況。西奧於當日抵達阿爾當地的醫院探視梵谷。
1888.12.26.高更與西奧一起返回巴黎。
邱建一:高更對梵谷割耳的描述

由以上的記錄來看,梵谷與高更並非是那麼熟的朋友,從見面到同住、分手,不過短短一年,1888年那年,高更正是離開非常優渥的股票市場工作後非常低落的一年,或許是這樣才答應到法國南方與梵谷共同創作,而且,高更是有收西奧的薪水與免費的住宿。對梵谷來說,高更或許是一個可以共同創作的好朋友,但是在高更眼中,梵谷可能只是一個過客,後來高更1901年在大溪地畫了《扶手椅上的向日葵》也算是某種程度的紀念與道歉吧!

From 英國‧倫敦
1888年/向日葵/梵谷/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向日葵是梵谷因為高更希望梵谷能送他現成的畫作所重畫的,這幅畫有14朵向日葵,簽名落款在畫的中央,用梵谷最喜歡的寶藍色(也是當時最昂貴的顏料),12幅12朵的向日葵計畫之外,這幅14朵的向日葵送給高更,可見高更在梵谷眼中的地位。

問題二:梵谷作畫非常迅速,構圖很隨興,而且經常用手指快速塗抹?

這個答案顯然是錯誤的,看過梵谷的畫作的人應該知道厚重的顏料,清楚而對比強烈的顏料要調出來並非那麼容易,我實際用油畫顏料來塗抹,經常顏色就糊掉了,梵谷的畫作每幅的構圖與顏色雖然透露強烈的對比,可是基本上這幅畫作還是很平衡的,所有下筆的方向與角度都是經過思考才下筆的,也是同樣的畫作梵谷都練習了好多次,這次或許改了背後的一個顏色,或只是一個小改變,雖然平均下來梵谷作畫的速度非常快,我想應該是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而不是很隨興的塗抹。

問題三:梵谷畫下『麥田烏鴉』後就自殺?

1890年7月,梵谷作畫的筆觸似乎變快了,這或許是另一個嘗試,也或許是心理真的負荷不了,無論是烏雲下的麥田或是獵人獵殺烏鴉的畫作,他都一反過往一筆一畫的習慣用很快的方式畫完。梵谷是不是衝動看到烏鴉將死,然後畫完後就舉槍自殺?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根據酒店女兒的回憶錄,梵谷在7月27日傍晚外出散步,很晚回來,雙手撐住肚子,看到地上的血跡,才叫嘉舍醫生來。

梵谷的弟弟是隔日才趕來,經過一整天,在7月29日梵谷才死亡。

以上這些問題,有好多書討論,其實,我跟梵谷也沒那麼熟,或許等我有一天去走一趟梵谷創作的旅行,會有更深的認識也說不定?

2010/08/06

【法蘭克福】梵谷與嘉舍醫生@斯德爾美術館

梵谷自殺前,照顧他的舊是嘉舍醫生,他給梵谷的藥,是油畫顏料、畫布與畫筆。

From 德國‧法蘭克福
1885年/努南農家/60*85cm/梵谷/法蘭克福斯德爾美術館

上面這幅畫是收藏在法蘭克福斯德爾美術館,梵谷1883年12月,回到他父母的家--努南,在那邊畫了不少農村的生活,也描繪了不少農人與婦人,這時的畫風跟米勒很類似,而這段時間梵谷並沒有賣出任何一幅畫。

From 德國‧法蘭克福
1890年/嘉舍醫生/68*57cm/梵谷/私人收藏

梵谷在精神病院的時候,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不斷地畫畫,而且也幫他的醫生畫下肖像,手上並拿著治療憂鬱症的毛地黃植物,在這幅畫中看到了憂鬱的神情,或許真的是嘉舍醫生的心情,也或許是梵谷心裡的鏡射。這樣的畫風在梵谷的心中已經定型,透過不斷地練習,一筆一畫的塗上顏色,所以梵谷的畫經常畫了很多幅,有時換個顏色,有時會修飾一些細節。

From 法國‧巴黎
1890年/嘉舍醫生另一版本/68*57cm/梵谷/巴黎奧賽美術館

1911年這幅畫曾經被這家博物館所收購,1933年被藏了起來,然後二次戰時被德國納粹認為是個墮落的畫作,1937年趕緊賣到阿姆斯特丹去。畫作畫好的100年後,1990年這幅畫在紐約拍賣價,是7500萬美元,加上10%的佣金,整幅畫的價值到了8250萬美元,在1990年是歷史上拍賣價最高的一幅畫。獲得這幅畫的日本人齊藤曾經快破產,揚言要把這幅畫燒掉陪葬,他1996年過世時就沒有人知道這幅畫的下落了。這百年來從一文不值得畫作到如今這樣的高價,背後都有瘋瘋癲癲的故事呢!

2010/01/27

《梵谷》普羅旺斯色彩的追尋與自創畫派的企圖@燃燒的靈魂

這是阿貝去看梵谷燃燒的靈魂畫展所買的明信片,並當場在夜間的咖啡屋的星空下書寫寄來的,別具有意義。

阿貝的萬里無雲萬里天



從巴比松畫派開始大量的風景寫生,梵谷離開烏煙瘴氣的巴黎後,到達了阿爾,他應用了大膽的黃色顏料,大量的描繪他生活周遭的環境,梵谷是很有企圖心的,大力的邀請高更一起成立南方工作室,他租下了咖啡館樓上的房間,還把比較大的房間讓給了高更去住,這時期他畫下了著名的作品『阿爾的房間』,這個作品他畫了很多次,在奧維的安養院還一再的重畫,可見他多懷念那時期待發展的心情。

1888年9月,梵谷畫下了『夜間露天咖啡屋』,看看天空孤獨的星光,其實整幅畫作的感覺是種疏離、旁觀的寂寞。1888年12月23日,發生了割耳事件,高更嚇得離開了梵谷,然後整個村的人都開始排擠梵谷,後來梵谷同意住入聖米雷精神療養院。

1889年6月,梵谷的在離開巴黎後,開始獨創一格的風景畫,絲柏樹彷彿也有生命在燃燒。樹下的那兩個女人是後來才畫上去的,不知道是不是描寫他生命中熱戀的兩個女人,或是他母親、妹妹就不得而知。絲柏樹代表著死亡,也代表著生命的綿延不斷,一種神聖的象徵,是梵谷很喜歡描繪的植物。

看了上面這個在聖米雷所畫的絲柏樹,讓我想到了柯洛所畫的風景畫,雖然技法差異很大,可是都是用了大量的顏料來產生不同的立體感。然後在看看莫內的光透過樹影逆光照到我們的眼裡,印象派雖然都是談光影,可是所有畫家表現的模式就不同,這時的梵谷這樣螺旋線條繞圈圈的畫法,應該是第一個,仔細看著畫中的圖案,梵谷是很理性的要畫好他的畫,應該是在畫前就準備要這樣畫上去的。

【台北】柯洛的小鎮沙維爾@故宮博物院印象畢沙羅展


1890年5月/星空下的絲柏路

最後,梵谷回到巴黎附近的療養院治病,醫生所用的治療方式就是給他顏料不停的創作,梵谷在1890年的7月畫下了麥田群鴉,一隻烏鴉被獵人打中,7月27日梵谷到了麥田裡拿著槍對著自己的胃開槍,彷彿自己就是天空中的烏鴉,兩日後死在弟弟西奧旁,隔年西奧也自殺死亡。

2010/01/26

【台北】從黑白色的努南到安特衛普,再到色彩繽紛的巴黎@燃燒的靈魂

在努南與父母同住的梵谷,父親過世後,被其他神父看不順眼,『食薯者』的其中一個農婦未婚懷孕,梵谷被誣陷是他搞大的,因而被迫離開努南,到了當時比利時的最大港安特衛普。

1885年11月,梵谷在安特衛普希望能夠接一些肖像、風景畫維生,但是並不成功,後來進入安特衛普學院學習裸體的人體寫生,可是也並不令人滿意。梵谷要省錢而挨餓,因此搞壞了身體。個人覺得這時期的梵谷有點像米勒當年的裸體畫被譏笑一般的低潮,而這個低潮之後前往巴黎,開創了梵谷另一個繪畫的生涯。


1887年/餐廳內

1886年3月,梵谷前往巴黎去找他的弟弟西奧,也認識了不少印象派的畫家,那一年印象派第八次的特展因為畫家的分裂,莫內、雷諾瓦等創派元老都沒有參展,而年輕的秀拉一鳴驚人,上面梵谷這幅畫就是仿秀拉的點描畫法,但可以看出摻雜了梵谷個人的特色。

這個特色就是在點描上畫上短筆觸來突出物體的形象,讓整幅畫中的某些景象更為突出,例如花瓶中的花朵,或是帽子、椅子,這些具體的形象並不是用點描的,梵谷在點描的過程中,不同角度或不同切面所描出點的大小與方向是不太相同的。

相關畫家的作品:秀拉畢沙羅

梵谷在巴黎嘗試了多元的畫風,也開始畫自畫像,並完成一些『向日葵』的作品,住在一個屋簷下總是與他弟弟西奧有所爭執,因此離開巴黎前往向日葵的故鄉普羅旺斯去探尋藝術。梵谷也跟他父親的關係不是很好,在梵谷自殺過世後不久,西奧也是自殺死亡的,有人因此推測他的家族都有躁鬱症的病史。

2010/01/23

【台北】努南的梵谷返回父母身旁,一段自殺的姐弟戀@燃燒的靈魂

在海牙待了一年多的梵谷1883年9月離開席恩後,到了德倫特停留三個月,厚著臉皮到努南去找他父母,擔任牧師工作父親這時已從埃頓調到努南,1883年12月離開父母兩年的梵谷重回穩定作畫的環境。


1884年6-7月/紡織機與工人

工業革命後,農業也走大量生產快速收割的模式,辛苦的農民生活越來越不容易。梵谷曾經在礦區擔任牧師,還親自下去礦坑工作,因全身髒兮兮的被開除神職工作。梵谷畫作內呈現的多是社會底層的現狀,這幅紡織機與工人描繪著利用機器,一個工人就可以獨立的織布,去除了以往需要大量的人工協助才能做的工作,這樣家庭式的工廠,敵不過大型人力密集工廠的競爭,工人的收入很微薄。



逆著光,窗外亮麗的景象,還有工人臉部表情的靜訥,顯露出一種認命的沒落,這可能也反映了當時梵谷的心情。

梵谷在此認識了比他大12歲的鄰居瑪歌,她經常陪伴梵谷寫生,但瑪歌家人反對這門婚事而告吹(傳聞是怕梵谷來分瑪歌的家產),後來瑪歌服毒自殺被梵谷所救。1953年梵谷的家族回頭買了瑪歌的房子,命運總是會繞了一大圈!而這樣以死來求婚姻的過程,對於梵谷來說真的十分的沉重,或許也是埋下他之後在麥田內自殺的因子。

2010/01/21

【台北】在海牙的梵谷,照顧席恩一家子@燃燒的靈魂

梵谷開始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海牙的畫廊擔任買賣仲介,之後擔任牧師失敗後回鄉自學習畫,終究還是跟父親不合,1881年12月的聖誕節過後,他就前往海牙,這個他16歲剛出社會的地方。


1883.8/這張沒有臉的漁人之妻,海牙時期的作品,雖然沒有畫出臉,但可以看出一種悲傷淒涼的蕭瑟感

梵谷到達海牙的另一個目的是跟表姊夫莫弗(Anton Mauve)學習,當時也是梵谷的偶像之一。在海牙靠著弟弟西奧的救濟,每個月100法郎為生,梵谷在這裡遇上了大著肚子懷孕的妓女席恩,當時她已經有個四歲的女兒,並與她的媽媽、哥哥、妹妹一起生活。小孩出生後,梵谷有著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類似正常的家庭生活,但這個時期也是梵谷最窮困三餐不繼的時期,畫了許多悲傷系列,有老人與女人。

雖然有時席恩會煩躁焦慮容易動怒,但席恩無疑是梵谷最好的模特兒,眾多的人物畫,有坐在椅子上抱著小孩或是哺乳的作品,也有約五歲的小孩童坐在地上等素描,這個時期的梵谷比在埃頓時期的人物畫,有更成熟的描繪,臉部的表情與姿態更為自然有感情,海牙老人院的老人也都成了梵谷畫下的模特兒。

梵谷喜歡畫小人物,窮苦潦倒的市井小民,畫作中臉部的皺紋、鬍子,都是歷經人生風霜的滋味。

2010/01/15

【日本】浮世繪與梵谷的模仿畫

這是朋友拿給我的桌曆,他說非常非常的珍貴,總公司還有限量配給,別人跟他要還要不到呢!我用了兩年的台灣桌曆,今年就換日本風的桌曆吧!


役者繪,著名的歌舞伎為題材

維基百科: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形式,起源17世紀,主要描繪日常生活、風景、戲劇。是版畫的一種,原畫師將原圖完成後,雕版師在木板上雕刻出圖形,再由刷版師在版上上色,將圖案轉印到紙上。

有人說法國印象派的畫家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很深,梵谷曾經很用心的摹擬許多浮世繪作品,他最後的作品星空的構圖,有很多人說是學《冨嶽三十六景》之一的神奈川沖浪。


《冨嶽三十六景》之一


我忘不了去紐約看這幅畫的心情→【紐約】梵谷的星夜@MoMA


左:歌川廣重《大橋驟雨》,右:梵谷仿


左: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龜戶沒屋鋪》,右:梵谷仿


左:溪齋英泉作品,右:梵谷仿

2010/01/07

【台北】埃頓時期的梵谷,狂戀失敗的悲傷@燃燒的靈魂

1881年的4月到12月,梵谷妥協回到了他父母的老家埃頓,這時期開始他大量的臨摹名畫,並開始進行素描農民。這時期他愛上了他表姊。


澄樹風車磨坊/1881年9月/梵谷/荷蘭多德勒克

這幅素描完全感受不到梵谷狂熱的單戀不成的心情,不知道是單戀不成之後所畫的?還是是之前畫的?梵谷的表姊當時才剛剛喪夫,還有四歲的小孩,梵谷熱烈的追求在那小鎮引發了軒然大波。梵谷說:我想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像真正的愛情般,如此喚醒我們去面對生命的本質。

我在這幅畫前站了很久,感受到簡單有層次的構圖方式,風車的倒影像我招手,整個寧靜的讓我說不出話來,也感受到多年前去荷蘭的風車村所感受的的氣氛。這幅畫跟同時期梵谷的畫作大不相同,那時期的梵谷大部分是畫農民,種植的農夫、收割的農夫、火爐邊的老人、在室內坐在椅子上假寐的農夫等,人物的姿態傳神,但是四肢的比例與角度則嫌生澀,但是靜態風景素描就沒有這個缺點。

讓我們回到當年的歷史背景,1880年代的歐洲,許多歐陸內的戰爭才剛平息,其實不是那麼的平靜,1880年法國占領的大溪地,1881年英國建立了發電廠,一連串往世界擴展殖民的年代開始,這時的梵谷其實已經在早年跑過倫敦與巴黎等大城市,能夠待在小鎮習作,奠定了往後作畫的基礎。



這個時期的梵谷除了素描,還嘗試用水彩與油畫,他的表姊夫是畫家,也跟他學習過,歷史博物館這次的展出有一幅靜物畫(有草帽的油畫),是梵谷早期開始有色彩的習作。

2009/12/18

鄭治桂《360°看見梵谷》不只認識、看懂梵谷,還要找到最初的感動

昨晚去聽行雲會的演講活動,主講人是鄭治桂老師,同時他也是這次在歷史博物館展出梵谷畫展燃燒的靈魂的語音導覽撰稿者。聽完老師的演講,真是如癡如醉地即使是下雨的夜晚都顯得星空如此的絢爛,好似走在梵谷的畫中。



當我第一次看完這次畫展,唯一覺得不足的是語音導覽只有把看畫的人帶入畫中,卻沒有帶出作畫人的心情,還有當時的背景。聽完演講後我才知道鄭老師的難處,短短一幅畫的兩三分鐘的語音導覽,真得很難描述的那麼清楚一幅畫,更何況梵谷的畫要好幾幅同類型的畫要加上素描,隨著時間攤開一起來比較才有意義,而這本書,剛好補足了去看這次畫展的不足,補了些我對梵谷的認識。

大家會以為梵谷是個非常熱情而意氣用事固執的人,在他的畫中那麼隨性的線條,厚重的顏料,會以為他跟莫內一樣是用瞬間完成這些光影的塗鴉,其實不然,梵谷在很多油畫製作前,已經畫了好多素描構圖,完成油畫的筆觸全部是非常理性的一筆一劃塗上去,沒有修改,配色也是完全事先就想好,這個很多電影描述的梵谷作畫的神經質不像,而且很多畫作梵谷是有計畫的一再重複地練習、反芻,例如:12朵的向日葵自畫像亞爾的房間星空這幾幅知名的畫作,梵谷在他短短地幾年繪畫生涯中,竟然一再的重畫,每一幅都透露出他當時的心境與企圖。

看過了這次畫展的素描,初期梵谷與父母同住習作米勒的農人素描,令人印象深刻的播種者,1888年梵谷在南法居然也畫中同樣人物的油畫,可見農人這個主題還有當年習作的種種深刻的印在梵谷的腦中,或許從他接觸礦區的工人開始,就註定他磨難的一生,短短十年的畫作可以留下百年後我們還不斷地在欣賞佩服與解析,在這本書中不只看到梵谷的人生,也看到印象派後野獸派、表現主義等畫風畫派的大鳴大放。

買書→《360°看見梵谷》

本書目錄

【梵谷事件簿】梵谷……梵谷!

Part I 瘋梵谷——關於梵谷的5個現象
I-1 如果梵谷不憂鬱——躁鬱的梵谷與騷動的色彩
I-2 日本人愛梵谷——現代藝術名牌中的名牌
I-3 梵谷高價迷思——超越百年時空的藝術價值
I-4 梵谷頭號粉絲——梵谷的最大私人收藏家荷蘭女首富海倫.慕勒-庫勒
I-5 生活中撞見梵谷——梵谷的創意商品與紀念創作

Part II 關於梵谷這個人
II-1 少年梵谷——梵谷的第一次藝術接觸
II-2 宗教狂潮——在繪畫中尋求生命真理 
II-3 梵谷的愛情故事——抑鬱無終的孤單靈魂 
II-4 文生與西奧——另一位影子梵谷 
II-5 褐色的梵谷——以畫筆為上帝服務 
II-6 梵谷的畫家朋友們——進入世界的藝術中心巴黎 
II-7 梵谷的日本之戀——浮世繪影響的梵谷 
II-8 最陽光卻最黑暗——南方的亞爾與聖雷米時期 
II-9 梵谷之死——最後的時光:在奧維的兩個月 
II-10 後梵谷——梵谷的藝術影響 

Part III 10個梵谷印象
導覽◎鄭治桂
III-1 自畫像——36歲的苦澀靈魂
III-2 星夜——令人費解的星空之謎
III-3 向日葵——燃燒的炙陽
III-4 鳶尾花——東方風的木刻油畫
III-5 亞爾的梵谷房間——繪畫的反覆探索
III-6 亞爾,夜晚的露天咖啡座——孤獨眼中的溫暖
III-7 嘉舍醫生——人生終點的知音
III-8 絲柏——梵谷風景的地標
III-9 麥田群鴉——一秒決定的偉大創作
III-10 紅葡萄園——生前唯一賣出之作

附錄
1.親炙梵谷典藏
2.追尋梵谷足跡
3.年表
我特別推崇這本書的 Part III 的解析,只是我覺得欣賞藝術是感性的,猶如巴黎人的那樣的浪漫,那樣的美好,可是分析一個人一幅畫還是要保持些懷疑的態度,鄭治桂老師說他在博物館在一幅畫前可以看好久去領悟,時時歸零去欣賞周邊的事物,真的也是一種體驗與享受。

2009/12/16

【台北】在布魯塞爾的梵谷,早期的素描作品@燃燒的靈魂

今天晚上去看了在歷史博物館的梵谷畫展,主要展出的是梵谷初期剛入畫家的素描與水彩的作品,後期在南法之後的畫作並不多,這樣反而更讓我了解了梵谷在習畫的過程,很值得一看。


1857年/米勒/晚禱/66*55.5公分

1880年/梵谷/仿晚禱/62*46.8公分

梵谷剛開始學畫,其實作品很多樣化,除了靠臨摹之外,也有不少中規中矩細緻淡雅的風景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橙樹』這幅(有空再介紹),當然梵谷對米勒的崇拜可以看他的仿晚禱的素描,還有一系列描述農夫的作品,從播種、種植、收割、撿馬鈴薯、紡織的農婦等等題材,簡直就是米勒的翻版。

這次展覽品主要是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的館藏,加上向日本POLA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共展出77幅素描以及21幅油畫,展場有兩層樓,是從梵谷決定開實習畫,一直到他舉槍自殺其實才短短10年,能夠有這麼多作品真是驚人,晚上星空場的人我覺得是剛剛好的人數,這次賣票採用網路與現場購票,都有限量,所以有些人跑去買不到票有點懊惱的與工作人員爭執。



這次展出將梵谷的畫作分7個時期如下:

1.波林那吉/布魯塞爾 1878.12-1881.4
2.埃頓時期 1881.4-1881.12
3.海牙時期 1882-1883.9
4.努南時期 1883.12-1885.11
5.巴黎時期 1886.2.27-1888.2
6.南法時期:阿爾與聖雷米 1888.2-1890.5
7.奧維時期 1890.5-1890.7.29

梵谷從開始工作就不是很順利,先在畫廊作藝術品買賣,從倫敦調到巴黎後被解雇,當老師不成,追女友又失敗,當他熱血的到一個沒有人要去的礦區當傳教士,教會又不續聘,這樣的人生讓梵谷很沮喪,1881年開始回父母家的鄉間開始學畫,以28歲才開始作畫,顯然有點老,不過他很努力,沒有幾年的練習,就把農人描繪的很深刻。

梵谷的作品大部分都以人物為主,或許是在礦區的體驗,讓他對人充滿了關懷,雖然梵谷的人物鮮少有清晰的臉廓,但是看著農人的背影,側身的手,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受壓抑的孤寂與沒落感,每個人物的熱情都是藏在心底的。

梵谷‧燃燒的靈魂

2008/12/08

【倫敦】梵谷不同的向日葵@國家美術館

梵谷曾研究收集過日本的浮世繪,有人說他的畫作內也有這樣的風格。


1888年/向日葵/梵谷/倫敦國家美術館

梵谷所畫的眾多向日葵,若全部可以放在同一個展覽室並列欣賞的話,我想應該是研究梵谷心裡最好的方法,梵谷的書信中描述,他有計畫的想畫出12幅向日葵的作品,全部放在一起就會像是藍色與黃色的交響曲。

高更與梵谷交換了一些畫作,梵谷還將這幅畫重新『複製』了一份並簽上名送給高更,高更同時也畫了《畫向日葵的梵谷》來記錄,後來梵谷與高更關係不好,割耳後高更嚇得離開他。高更1901年在大溪地畫了《扶手椅上的向日葵》也算是某種程度的紀念與道歉吧!

這幅向日葵本來是倫敦國家美術館向喬安娜借過來展覽的,後來不想歸還還千方百計要西奧的遺孀賣給博物館,喬安娜本來不願意,不知道為什麼就答案賣給了博物館。而與這幅畫類似的向日葵在1983年的拍賣場上以3990萬美金賣出,買者是日商安田公司,或許梵谷與日本浮世繪的因緣是最好的歸宿。

黃色粗況的筆觸,永遠朝著太陽的熱情向日葵,就好像梵谷的心。

【倫敦】梵谷割耳後的自畫像@柯陶學院美術館
【倫敦】二手藝術書店內又遇見自殺的人梵谷
【倫敦】梵谷的座椅@國家美術館
【紐約】梵谷的星夜
【巴黎】蒙馬特梵谷弟弟的屋子

2008/04/02

【倫敦】梵谷割耳後的自畫像@柯陶學院美術館

1888年,梵谷前往阿爾,邀請高更去同住,12月後來梵谷病發拿刀要殺掉高更,高更逃跑後,梵谷就把自己的左耳割下來。


1889年/耳朵綁上繃帶的自畫像/梵谷/倫敦柯陶學院美術館

後來因為附近居民聯署要求把梵谷關起來,於是梵谷就被關在一間房間裡,而到他自殺死前的這一年多的時間,醫生拿給他畫筆在房間內不斷地創作,這些自畫像可以看到他內心的世界,而這些畫作本身就是一種治療,要畫一幅人像,就好像是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畫出來,當時梵谷面對鏡子中的自我,要把內心畫在畫布上,是多麼不簡單的一件事情啊!

這幅自畫像中,黃色與綠色的大膽基本配色,表現出一股躁鬱無奈的氣氛。

【倫敦】二手藝術書店內又遇見自殺的人梵谷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2/blog-post_07.html

【倫敦】梵谷的座椅@國家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2/blog-post_04.html

【紐約】梵谷的星夜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3/blog-post_111958649196190163.html

【巴黎】蒙馬特梵谷弟弟的屋子
http://trip.writers.idv.tw/2004/09/blog-post_110822567115154448.html

2007/12/07

【倫敦】二手藝術書店內又遇見自殺的人梵谷

因為有人想要跳河,所以我找了一家酒吧靠窗的位置,坐下來一邊休息一邊寫明信片,另外算是湊熱鬧看看那個在千禧橋想要跳河的男子。


2007.9.18 泰德現代美術館旁的二手藝術書店

從酒吧喝完難喝的熱巧克力出來,體力恢復了,那名男子也被警察帶回警局,結束了一場鬧劇。突然看到一家書店的指示牌,剛剛在美術館最大的藝術書店甚麼書也不想買,一進這家書店,看到眾多的二手書,標示著1英鎊、2英鎊或是5英鎊,書況不是很好,有很多年代久遠,大概翻了一下覺得看不太懂,原來大部分不是英文,有荷蘭文或是法文,本來想要放棄走出來,可是這家書店的地板不好,人走在上面一直吱吱叫,很不好意思走來走去,於是我慢慢地在亂翻一些書。

沒想到被我挖到一本梵谷的畫冊,放在1英鎊區,這本書的第一版是1968年發行,但這本書裡面的顏色像是10年不到的印刷技術,我想應該是再版的,裡面有眾多梵谷在死前一年的作品,這些作品充滿了黃綠橘的田間色彩,讓我意外地是這些我們常看到的風景畫裡還有聖母與耶穌的宗教題材,這些畫更顯出梵谷在自殺前所感受的痛苦,還有梵谷這一輩子種種不順遂的集合。此外,還有更多的人物素描,雖然只是幾筆線條帶過,有他早年在礦坑作畫的人物,也有辛勤地農夫、做飯的婦人等等。


2007.9.18 梵谷畫冊的封面是梵谷的書簡

在書店逛了夠久,好像沒有別人來逛書店,只有我與帥氣的店員在同一個空間,我拿這本書去結帳,沒想到是2英鎊,原來是書擺錯位置了,雖然有點不爽,不過想想也蠻便宜的。今天遇上兩個自殺的人,心情其實是有點低落的。

【倫敦】梵谷的座椅@國家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2/blog-post_04.html
【紐約】梵谷的星夜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3/blog-post_111958649196190163.html
【巴黎】蒙馬特梵谷弟弟的屋子
http://trip.writers.idv.tw/2004/09/blog-post_110822567115154448.html

2007/12/04

【倫敦】《梵谷傳》內座椅@國家美術館

梵谷無疑是一個旅行者,從荷蘭一直往南經過亞耳、安特衛普、巴黎等最後在普羅旺斯作畫,一輩子沒有成名,瘋狂的創作,雖然只活了47歲,最後10年的創作就有800多幅。


1888年/梵谷的座椅/梵谷1853-1890/倫敦國家美術館

梵谷的從事過很多職業,有傳教士、銷售畫作的店員、老師、牧師等,一輩子好像不是很順遂,靠著他弟弟迪奧的支助,目前梵谷的故事都是藉由與迪奧的書信往返得知。梵谷是舉槍自殺的,而他並不是馬上就死去,他弟弟隔日趕到他住的地方,因槍傷痛苦而緩慢地死亡的。

梵谷的畫作充滿了黃色的快樂熱情氣息,但這件在亞耳的創作則充滿了些悲傷,他在此與高更鬧翻,有人用這菸斗來說明梵谷的生命將如煙霧散盡。



最近看了《梵谷傳》這部電影的DVD,是紀錄片的模式,沿著梵谷旅行經過的足跡,拍下當地的美景,配上音樂加上他的繪畫作品,雖然梵谷活的不久,卻留下了一個人眼中世界的真實記錄。

【紐約】梵谷的星夜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3/blog-post_111958649196190163.html
【巴黎】蒙馬特梵谷弟弟的屋子
http://trip.writers.idv.tw/2004/09/blog-post_110822567115154448.html

2005/03/11

【紐約】梵谷的星夜@MoMA



梵谷 Gogh, Vincent(1853-1890),是荷蘭印象派畫家。

在MoMA最有名的畫作是《星夜》,感受到創作人內心影響的作祟,我傳染了梵谷悲劇性的性格。星期五晚上在紐約的現代博物館,已經在外面排隊拿免費票排的一肚子氣,進去後因為我的背包要寄物又排了很久,運氣更差的是我把免費票放在背包裡,要拿背包又再排了一次隊,我今天從下午到進入博物館,排了三個多小時的隊伍。

一進入人數眾多的博物館,馬上衝到印象派畫作頂樓,圍在梵谷的畫作旁的人數眾多,燈光陰暗,實在不容易拍好照片,這張搖晃的星夜算是紀錄了我當時很狼狽的心情。

梵谷的叔叔是國際畫作交易的股東,因此梵谷被派在海牙分公司,1873年到倫敦,追求房東女兒未果,於是開始了梵谷不幸的開端,被壓抑的熱情帶給他的影響太大。1876年回英國擔任學校的助手,然後又擔任牧師,但後來因對基督教教義解釋有異,遭到解除職務。

唯有藝術才能給人性應有的慰藉,梵谷以唯一的信念,瘋狂地創作,經濟狀況很差,身體也不好,甚至自己割下耳朵。他生命中最後十年貢獻出約八百幅油畫。

http://www.vangoghmuseum.nl/

2004/09/21

【巴黎】蒙馬特梵谷弟弟的屋子


梵谷於1886-1888住在這間他弟弟的屋中

蒙馬特地區有一大堆藝術家,來到這裡散步的觀光客來來去去,但是找故居的人不多,而幾家景觀很好的小咖啡店,似乎裝不下那麼多的人。

我看著日本人寫的旅遊書,詳細寫著很多藝術家在這邊的故事,但是走到了這個地點,不顯眼的門牌,毀壞的門,往往不知道這裡以前就住著那麼有名的人,我跟幾個香港人來回的找著,原來看著是同樣一本日文翻譯書,裡面有舊書店簡介,也有二手玩具店的說明,但是找了老半天,就是找不到。

在這裡,真是難以找回十九世紀初的畫家風華,或許在一些賣布的絢爛色彩中,才能找到一絲絲藝術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