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捷思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捷思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3/04

在咖啡上作畫



這幾年很多咖啡館在咖啡表面作畫,甚至出動了雷雕機,也在杯子底下動腦筋的,喝完咖啡會出現一隻金魚,或是出現老婆的畫像,有人利用杯子厚薄不同,來感覺喝咖啡溫度不同產生的變化,也有人利用咖啡與果汁的密度不同,有了分層的效果,也有利用地瓜焦糖緩慢的融入咖啡中,還有咖啡冰塊加入牛奶,融化時呈現孟克的吶喊,或是巧克力碎片偽裝成盆栽的土浮在咖啡上......。

無論如何的變化,都是美學與味覺口感的多重體驗,而我是喜歡千利休的方式:夜幕低垂,帶著底下有圖案的漆器,盛滿了水,看著倒影中月亮在樹枝中搖曳。

如同組圖左中那樣的方式,我們是否可以在咖啡館創造好拍的倒影呢?提供給咖啡館參考,也如同蔣經國與顧正秋的迷離之情。

Jas Chen 從東京到京都有再版嗎?

2017/05/29

《一百種東京》



最近出書的朋友,開本創新又實用,這樣小的B5開本,很適合隨身攜帶到咖啡館、旅行途中翻閱,尤其是不一定要重頭開始讀到完的散文型態,也可以夾入旅行時的收小品:樹葉、名片、書籤、車票、地圖等等,讓一本書成為一種不只是閱讀的回憶。

閱讀彧馨輕鬆的文字,如同一趟旅行,夾雜著不同時光的回憶,每個人在同一個地方的感想也有所不同,能夠藉由一本實體的書,紀錄每一個人不同的回憶。

一拿到書,我就急切的想要翻閱看看是否有我熟悉的東京,隨手一翻就翻到了築地市場周邊二樓的阿嬤咖啡館,還有許多去踏查的名曲喫茶店,彧馨的資訊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各式各樣的電影、連續劇、小說、散文、名人的聚會場地,搞得一清二楚,曾經在某個咖啡館打卡,後來我們私訊討論了《珈琲時光》的劇情發生地,害我還重看了一次電影,隔天又跑去探訪了相關書店、咖啡館。

這樣的東京,加上了我自己的探訪,在這本書內格外的有層次起來,感謝彧馨花了那麼多時間產出這本書,我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寫出水瓶子的《一百種東京》

2015/08/31

《香港‧澳門‧旅的散策》陳彧馨



很佩服出旅遊書的作者,一直是我不敢挑戰的領域,因為市面上這類的書實在太多了,要不住在當地一陣子,實在很難體會在地的特色,彧馨為了寫《追櫻》這本書,去日本好幾趟,而且停留很長的時間,為了寫咖啡館,也是到處趴趴走,這本香港、澳門,我想也都花費不貲,而且照片都拍得很棒。

我認為的旅遊書並不是資訊完整豐富,而是到了那一地的感受能夠踏實的寫出來。因為旅遊地可以很容易透過網路查詢到,重點是那一個地方有沒有「感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4490

這是我看完書寫的推薦:說香港小,其實玩一個月也轉不完。這本書中看似好像到處吃吃喝喝,其實為香港留下了許多深刻的紀錄。例如,高樓大廈間的街道上行走的叮叮車,作者與友人到灣仔石水渠街看老屋,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景色可能會消失。— 與陳彧馨、傑利、溫士凱 Danny Wen和快樂雲。

2013/04/06

《追櫻》追出日本的賞櫻文化,還有面對地震的不同態度

不知道時間過太快,還是 Jasmine 寫得太快,每本書都好像是新的主題,有電影、咖啡館、吃、旅行,這次的主題是櫻花,唯一沒有變的是旅行,而附加給讀者的,是 Jasmine 的攝影作品。



買書去→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4117

日本人應該是最能夠享受『一剎那』的特殊人種吧?每年櫻花盛開,就是那一、兩個星期,而且因為氣候的不同,開花日期又會誤差個一、兩個星期,在櫻花盛開馬上就飄零的這幾天,大家清晨也賞櫻、大中午也賞櫻、到了晚上也賞櫻,我看完了這本書,默默地感受到不同地區的日本人,表現出賞櫻的態度有細微的不同。佛陀說的『一剎那』,我相信是時間的單位,對於短暫時光的珍惜,到底是櫻花的魅力,還是日本人對生命的看法呢?要是在中國,可能會搞個假櫻花讓大家永恆的賞櫻;在台灣,可能要來個基因改良,讓大家三百六十五天賞櫻。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那年的櫻花也開的很不一樣,台灣人捐了不少錢,而且旅客銳減,日本觀光業者不只是對觀光客特別的好,對台灣來的人也特別的友好。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中大家對台灣921大地震的那一個場景特別有感覺,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也是描述因為地震而結婚的夫妻生活。我想發生在櫻花盛開的季節,那場大地震震出了各式各樣不同的問題:觀光客減少、核電政策、是否要遷都、防震措施等等,可是日本人仍然努力的活在當下安靜地過著日子,每年還是要賞櫻。

人生中有很多的變與不變,我們可以無限放大的來觀察,櫻花盛開的那一剎那,我們也可以放大的來檢視,那是一種由生到死的過程,賞櫻彷彿只要了解了櫻花的美,最美後就是死亡,這一輩子也就值得了。

有一年到京都,天氣冷的我一直想往室內走,卻看到一群人在戶外排隊,然後排的隊伍只是要吃一小小塊的豆腐,後來我才知道,『寒冷』、『排隊』、『一小口』是吃這個好吃豆腐的一個儀式,若不排隊在室內暖和的空間就可以吃到同樣品質一大塊的豆腐,那麼這豆腐也就不好吃了。我想追櫻、賞櫻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2011/12/22

《從東京到京都我的珈琲時光》陳彧馨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從東京到京都我的珈琲時光》也在年底出版。還記得當時為了要寫序,把整本書稿印出來,進入家裡的浴室灑了日本的溫泉粉,想像自己好像在日本旅行途中,泡完澡也讀完了書稿(我有速讀術),煮了一杯咖啡後,很快的把推薦序寫完,個人覺得還蠻有人味的。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7192



我彷彿是從彧馨的文字與照片中去認識她的,我習慣稱呼她的英文名字,捷思敏 Jasmine。

捷思敏寫了兩本在不同大城市游晃參觀體驗珈琲館的書,我自知無法像她這樣的敏銳,在旅行中找尋珈琲館的歷史,找到相關的電影、小說、名人的記錄,然後與老闆、店員、客人打成一片留下足跡。不然就是在珈琲館中尋找家人的身影,尤其羨慕她有一個如電影「珈琲時光」中陪著她到處逛珈琲館的「肇」,希波先生。

看她第一本書《愛在日落破曉時》的時候,原以為必須要事先做功課,看過書中所提的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才能深入讀懂這些珈琲館,事實上沒有那麼複雜,進入捷思敏的書不用講求次序,也不需要前情題要,你可以坐在台北的某個珈琲館,來杯維也納珈琲,想像去了維也納與老老闆攀談了一個晚上,哈維卡老先生。

我沒去過日本大城市多少回,但要我自己安排行程,會如同書中的「日本通」,博物館、寺廟、書店才是我安排的重點順序,對於珈琲館,我總認為是工作的場所,在工作之餘才會體驗一下珈琲館的空間與背後的故事,而捷思敏的珈琲館是旅行的一部份,也是生活的一部份,甚至是看電影、讀小說、散文的一部份,舒國治與村上春樹。

讀這本書時,就好像跟著捷思敏一起去日本逛珈琲館,點了一杯厚實的維也納珈琲,除了濃厚的牛奶香,中間一層的珈琲香,喝到最後還有醉人的酒精。看完書,從珈琲館老闆看到日本職人的用心,也從珈琲館客人讀到當地風情,當然,最後還有一種讓自己心情沉澱的味道,會想到老爸與老媽,是一杯真實的維也納珈琲。

離開工作享受旅行、享受珈琲館,也享受生活的捷思敏,真的在這本書說出了她的生活態度,那是我們最想要,但也最沒有勇氣去執行的一個體驗計畫。她認真的去執行、實現,相信在收藏那麼多世界各大城市的珈琲館之後,會過著更有味道的人生。

與維也納珈琲相較之下,我喜歡單品珈琲的單純。於是,我在家裡慢慢磨好珈琲豆,很帥氣的手沖一杯珈琲,把大燈關掉留一盞小燈,看著阿部‧寬演出的日劇,想像身處日本的珈琲館,享受一個深夜的珈琲時光。(水瓶子的推薦序)



今天下午,在華山 Trio 咖啡館,我點了愛爾蘭咖啡,與捷思敏聊著咖啡與品酒的休閒時光。

2010/05/31

捷思敏《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

這是捷思敏的新書出版,從很久很久前就看她去大城市寫的咖啡館文,很羨慕她的外語能力,可以到處哈拉,明明在國外,在星巴克也有不少美女坐在我前面,我就是不敢開口。

From 奧地利‧維也納

因為Before Sunrise 與Before Sunset,旅人踏上環歐旅程,寫了一本書。

她結合多次在巴黎與維也納居遊的記憶,以電影軌跡為主軸。

從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開始,走入純粹咖啡館(LePure Cafe),探索電影中經典場景;以公寓居遊融入茱莉˙蝶兒與伊森˙霍克的浪漫氛圍,淡淡熬煮出巴黎味,伴隨塞納河畔漫步與似有若無情愫,交織成如電影短暫的浪漫生活。來到維也納,她仿如大偵探搜尋電影路線前進,卻不小心被傳奇咖啡館裡的傳奇咖啡客拉住腳步,忍不住就此窩進咖啡館。從而沉浸在一個個咖啡館故事裡。

請來這個滿是咖啡香的浪漫講座,聽她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配上一杯情意所釀造的咖啡。

捷思敏在 GeoCafe 的講座,6月18日(五) 19:30開始,點入報名

去年維也納之旅,透過捷思敏的介紹,我住在這本書中經常出現的『希波』先生的家,他帶我去窮學生每星期一最愛去的牛排館,還一起去逛了一家博物館。在維也納的晚上,沒有多少店開著,剛好我去的那幾天是假日,商家更是下午五點就休息了,白天逛博物館已經夠累了,晚上又沒有店裡讓我窩著,想起來就有點悲哀的感覺。有天晚上我孤寂的在街上漫步,走到《愛在黎明破曉時》所拍攝的摩天輪旁,怎麼拍就是拍不出浪漫的感覺,我只好想個藉口,就是沒帶腳架吧!

我在這兩個城市也仔細遊晃過,雖然走過相同的景點,但是我拍不出捷思敏這樣角度、這樣有凝結感與黑白分明的照片。至於在這些城市的咖啡館,捷思敏的感動不完全來自咖啡館的歷史感,而是在這兩部電影中男女主角心靈的偶遇,加上許許多多的巧合。

這兩部電影也都是我愛看的片子,但我說不出為什麼一直不斷重複的看?

博客來購書《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
《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專屬部落格



(↑我可以收集到這兩部電影所有的景點嗎?)

2010/03/30

【維也納】Cafe Sperl 送禮記

轉眼去維也納旅行過了一年,那時剛好停止酗咖啡,所以一家咖啡館也沒去坐,成天不是在博物館內就是逛冷門教堂。不過剛好捷思敏要我從機場帶台灣土產去給維也納某家咖啡館老闆,於是給我一個機會跟維也納當地人交談的機會。


2009.3.27

來到維也納的第一天,還搞不清楚東西南北,詢問了民宿老闆這家咖啡館的位置,我想鳳梨酥太陽餅不好久放,準備下午就殺去咖啡館交差。

下了一點雨的下午四點半,路上下班的人潮很多,走了一段路,很順利的找到咖啡館的位置,一進去突然不知道老闆叫甚麼名字,就問了服務生哪個是老闆,有點年紀的女服務生指著一個蠻年輕稍肥胖的男子,於是我走過說明來意,說了捷思敏的英文名字,還有從台灣帶來的土產,我還怕我英文說不清楚,刻意在白紙上寫了一些關鍵字,看著老闆一頭霧水,實在也沒辦法,於是就說捷思敏會用email說明清楚吧!

離開時,看到咖啡館內有兩個撞球檯,煙霧繚繞,人聲吵雜,整個咖啡館幾乎是滿座,跟台北的咖啡館最大的不同,就是這裡沒有一台筆記型電腦,大家真的來此是聊天的,偶有一些獨坐的客人低頭看著書。從1880年就開始營業的咖啡館已經130年,裡面洛可可式的裝飾,昏暗的燈光下暗藏著華麗的銅飾,實在不清楚包容了哪些是傳統,哪些是新的改變?匆匆一瞥竟讓我的記憶保存了一整年。

http://www.cafesperl.at
地址:Gumpendorferstraße 11, 1060 Wien(點入照片有咖啡館的地圖位置)
格拉本的女歌手:維也納咖啡館系列(五):CAFE SPERL 史貝爾咖啡館

後來我問了捷思敏,搞了半天老闆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在維也納做咖啡館的田野調查的時候,老闆提供了很多的資料給她,所以想送他些甚麼台灣土產而已。換成是我,我應該不會考慮跟老闆或服務生攀談甚麼,只是靜靜地品嘗咖啡,享受咖啡館的氣氛。

2010/03/17

【台北】貓@克立瑪咖啡館


我不是太熟悉台北的咖啡館。

對於很喜歡咖啡館的我來說,居然不清楚家鄉的咖啡館,老實說是有那麼一點奇怪。不過這卻是事實,一點辦法也沒有。

雖然對於台北咖啡不甚熟悉,喜歡的咖啡館還是有的。雖然說喜歡的原因可能不完全跟咖啡有關係,但是這間名列「台北喜歡咖啡館」名單裡的克立瑪,它的濃縮咖啡還真是確實的好喝,如果來這裡,多半會點雙份濃縮外加一碟新鮮奶油。咖啡總是不一會兒就喝完,奶油留著,在甘苦味將逐漸在嘴裡逸去之際,嚐一口奶油,那奶油會份外的甜。

不過,喝咖啡也好,吃奶油也好,差不多不會花費太久時間,至多四十分鐘內一定可以完成,那麼接下來『混』咖啡館時間會逐漸轉變成「貓觀察」時間。

嗯,貓。

說到貓,貓跟咖啡館「掛勾」好像莫名奇妙就開始了,然後莫名奇妙地變成很「正確」的事。我因之在不少咖啡館遇見過各式不同模樣的貓。貓在咖啡館裡大體都是一副舒服得不得了的樣子,不過那股子舒服大約跟咖啡沒有正相關。我總是感覺貓喜歡在咖啡館不過因為人喜歡貓在咖啡館,貓覺得被喜歡所以在咖啡館裡就舒服自在;貓舒服自在於是分外慵懶,人就更是愛上了份外慵懶的貓。

不過就是這麼回事。

克立瑪的貓兩樣點,它沒那麼在意人喜不喜歡它,感覺上,它比較在意人給不給它喝咖啡。

試著做過幾次克立瑪之「貓觀察」,貓咪只喜歡在「桌上有咖啡」的客人旁邊繞,如果客人感覺好像可能會給咖啡,貓咪就會興奮地繞圈圈;若是沒有客人理睬,貓就會跳上咖啡機窩著,貓下巴靠著排排立好倒扣的杯子,趴搭趴搭的大眼睛渴望地看著一杯又一杯沖出來的咖啡。

到底有沒有人餵貓喝咖啡這我始終沒搞清楚,不過我總是認真提醒自己,下次吧,若是下次在去克立瑪,要忍耐一點,不要急著一口喝乾咖啡,也許下次咖啡貓就會忍不住過來找我。也許唷。貓嘛,這種事情很難講的。

代班版主的小聲抱歉:好像晚了一個鐘頭貼上來呀,水瓶子大哥真是對不住呢!

代班版主的BLOG:一次

2010/03/09

【維也納】一角@德梅爾咖啡館

朋友最近去了維也納,開始跟我叨叨絮絮維也納一間又一間的咖啡館、一家再一家的糕餅舖。朋友說:「都是跟著你部落格的腳步走,真方便!」這樣講著講著,不由得又讓我想起維也納令人思念的風情。(◎陳彧馨)



遠行維也納幾次,次次皆在咖啡館中度過。習慣了維也納非常多種花樣的咖啡,然而每次看到咖啡單,頭還是要發痛。雖然喜歡咖啡,也喜歡嘗鮮,不過每每喝了幾天下來,對於加酒加糖加很多奶的咖啡接近到一種消化不了的地步。再說,加了多種調料的咖啡也貴,如果加了酒,差不多一杯要七歐元,是接近巴黎花神熱巧克力的價位。如果每日每日都在一間間咖啡館消費,老實說也會覺得是種負擔。

不過在維也納,不叫花式咖啡還能點什麼呢?

碰到沒有英文菜牌的咖啡館,我學著旅遊作家張國立的食指大法,隨便點,點到什麼是什麼。即便有英文說明,很多時候也懶得從實在多到麻煩的種類裡好好挑,光是看到至少寫上滿滿三四頁的名稱就累了,有時候不免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就隨便吧,反正不都是咖啡?』有時候嘛,難免會這樣想。

某天在德梅爾點了熱量看起來實在是不得了的三層蛋糕,很怕不小心又點上甜甜的咖啡,終於認真開始檢視起有附英文說明的菜單。然後看到Hauskaffee。Hauskaffee?菜單上規規矩矩寫著一行字「一小壺濾過的咖啡,可以配鮮奶油或牛奶」

嗯。一壺咖啡?在台灣「壺」這個單位似乎總是與茶連成一氣,我沒有點過一壺咖啡,在台北沒有,在紐約沒有,在巴黎也沒有印象這樣子的點法。一壺咖啡欸。既然好奇那麼就點吧?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跟忙到沒有好臉色的黑衣女侍點上一壺。

我安坐在較為寬敞的二樓,到此一遊的旅人心境要比一樓委身在侷促座位的顧客來得輕鬆。德梅爾的格局整個看上去像是老式宅第翻新,二樓則是打通兩個房間隔間,所以有著舊公寓的高挑,沒有舊公寓的狹長,三樓也有座位。原該是走廊的地方排列了四張長桌,擺著滿滿的各式蛋糕,這是為了方便客人不用跑去一樓選用。不過我初初以為德梅爾也提供吃到飽的自助式。開心地嚇了好大一跳。

「先生們請在這邊坐。」
有點年紀的黑衣女侍依舊板著一張臉,領了大約總有一打的大個兒男士進來,一面努力地將兩人座、四人座的大理石小桌子狼狽地併在一起。看起來開朗得不像奧地利人也不像德國人的中年以上男士群紛紛捲起袖子幫忙。
「喏,這個我們來!」
「是啊是啊,你負責幫我們點東西就好。」
換個場景,假設是發生在巴黎,那麼大約會看到女侍嬌羞作態地感謝,男士溫文有禮含情脈脈地遞眼色,雖然兩邊可能都沒打算要發生什麼,轉頭就忘了也說不一定。德梅爾糕餅舖的對話當然是用德語進行,我並不懂,不過看上去除了上面假設的台詞,大概也很難有別的意思吧?

這群像是鄉間什麼馬球俱樂部觀光聚會的男士們幾乎立刻扭轉德梅爾二樓陰盛陽衰的態勢,笑語不斷,聲若洪鐘,雖然咖啡館原有的優雅氣息完全掃空,不過替換的是熱絡氣氛。每個穿著短袖花襯衫、條紋襯衫、素面襯衫、格子襯衫的先生總都有五十好幾的年歲,臉頰全是蘋果般地紅撲撲,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才過的午餐時段配了太多啤酒的緣故。不過再怎麼說,可都是在維也納終於見到開心得不像話的一群人。維也納人也許是咖啡喝得太兇、咖啡館坐得太久,多少帶著些陰鬱,是沉悶悶的低音鼓,鼕鼕地悶響。這群人卻像高昂的小號,精彩非凡。

一面悄悄觀察,一壺咖啡便遞送上來。女侍是這樣擺設的:銀托盤裡擱著一把精緻小壺,裡面裝了大約兩杯多的黑咖啡;玻璃碗裡放著幾塊方糖,邊上放著裝滿鮮奶的小瓷罐;再來是水杯,上面理所當然的不缺一柄銀湯匙;蛋糕一併附上,放在裝飾著花邊透光紙的白瓷盤裡。而透過咖啡與蛋糕的間隙,嘹喨精采的小號便是背景,在這個德梅爾的舞台上。

我隨手將一個格子衫老先生的側面塗鴉下來,順便對一位好似怕我沒發現、拼命伸長脖子朝著我面前蛋糕猛看的灰襯衫先生點頭示意。用眼神說:「哎呀我看到你了,蛋糕很好吃呢,你也該要上一塊。」

關於更多的維也納或咖啡館,您不妨可以看看代管版主的格子:一次

2010/02/18

【東京】六本木的夜景與捷思敏台北內湖的咖博館

捷思敏年前離開了內湖的工作,於是我們找一些中午的時間到公司附近的咖啡館去坐坐聊聊網路圈八卦,只是內湖科學園區除了很商業化的咖啡館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的選擇。

捷思敏的部落格:一次


東京的夜景很漂亮,捷思敏在『森』美術館頂樓拍的夜景

咖博館是一棟商業大樓的挑高一樓,雖然中午的時候人很多,但是空間的關係,並不會顯得很吵雜,有時候公司同事一起午餐結束,就可以順便在這邊開會節省時間。咖博館採用加盟的模式,所以每一家的裝潢都不太相同,我喜歡吃可以把整個牙齒弄得烏漆媽黑的墨魚義大利麵,整個醬汁黑的可以當成鏡子,跟這邊裝潢風格很一致。

咖博館
地址:台北市內湖洲子街70號
電話:02-26270516

捷思敏去年公司改組,整個營運方向有著180度的大轉變,今年終於下定決心離開轉換跑道,一個地方待久了總有些感情,尤其是內湖科學園區原本鳥不生蛋的廢河道,變成今天全是科技公司,現在還有麥當勞與西提牛排進駐,我希望能有更多特色咖啡館進來,晚上能夠辦些活動增加人氣。


虎年的郵票還蠻應景的

捷思敏的照片雖然很黑色調,可是配合文字,那樣濃郁的黑色透露出熟識後的溫暖。雖然我的部落格的底也是黑色的,可是水瓶子的黑色是種說不出的孤寂,好像很不相同。捷思敏的說他新的辦公地點一到晚上黑摸摸的,不過,我相信那附近應該有些特色咖啡館,等待他來幫大家挖掘。

知名的日本夜景全景照片



這篇短文的所有主題,到處都黑摸摸。

2009/01/04

【維也納】捷思敏的城堡劇院一角

彧馨一月底就要去歐洲旅遊了,她參加某旅行社舉辦的部落客甄選,獲得歐洲國鐵票大獎,希望利用春節假期能夠好好玩得夠。


維也納城堡劇院一角

城堡劇院本來是霍夫堡內一座閒置的大舞廳,在 1741年開始成立劇院。到了1888年才改成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型態,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這座劇院的表演廳被炸毀,都如今已經修復。



我今年也要去維也納了,現在想想還真是興奮!

彧馨的部落格→一次

2008/07/30

【維也納】捷思敏的聖卡爾教堂倒影

收到維也納的照片。


2008.7.4 Jasmine

聖卡爾教堂完成於1737年,長80米、寬60米、高72米。1713年黑死病猖獗時,卡爾六世皇帝(Karl VI)發願,只要維也納能倖免,他要建造一座大教堂奉獻出來。教堂建築採用設計競圖,埃爾拉赫父子贏得這項榮譽,設計成一座華麗典雅的巴洛克式教堂。

教堂前的圓柱是模仿古羅馬市場的圖拉真圓柱,螺旋狀的長型戰爭故事圖,不知道維也納的是不是與羅馬的一樣壯觀?

【羅馬】圖拉真圓柱@探索之旅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3/blog-post_08.html

來看看捷思敏的維也納咖啡館旅記

2008/06/25

【紐約】捷思敏的華盛頓廣場

我很喜歡紐約的華盛頓廣場,不大的凱旋門,公園剛好在紐約大學的中央,悠閒的在這裡散步,可以嗅見年輕的痕跡。


2007.7 捷思敏寄來,不知道甚麼時候拍的?

線上攝影展(可以線上對談)

我的澳大利亞‧十九歲的回憶
http://docs.google.com/Present?docid=djdtkqm_2032cp9bdnfc
我的澳大利亞˙荒涼的赤色大地
http://docs.google.com/Present?docid=djdtkqm_1990dn3865hd
一次:我的華盛頓廣場
http://yuhsingchen.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3789.html

全球著名的德國導演,近年來非常活躍,許多作品都為國內影迷所熟悉。戰後興起的德國新浪潮當中,溫德斯就是受到高度注目的新導演之一。早在1982年就以《事物的狀態》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接者1984年以《巴黎.德州》一片,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1987年的《欲望之翼》再次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都使得溫德斯在國際間的動態備受矚目。之後又拍攝了《欲望之翼》的續集《直到世界末日》。而他為人所熟知的作品還包括有:《美國朋友》、《尋找小津》、《在雲端上的情與慾》、《里斯本的故事》。1998年執導的電影《樂士浮生錄》推出後大為成功,讓漸被遺忘的古巴音樂再次躍上國際舞台;2004年,溫德斯傾力再推續集《樂士浮生錄2:名揚四海》,在威尼斯影展上的首映同樣再掀熱潮。最近導演作品則為2004年威尼斯影展參賽影片《豐饒之地》(Land of Plenty)。

捷思敏的部落格名字是【一次】,我想她很喜歡溫德斯的作品吧!在華盛頓廣場的一次,也是我一生一次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