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1

【瓦拉那西】20141231@2:恆河祭

1. 德里飛瓦拉那西



2. 鹿野苑博物館與遺址:重回此地似乎比當年多了一點感覺,阿育建造的柱子還有舍利塔遺址,佛陀第一個講道的地方, 一個宗教的文化遺址,我想也只有印度人的死生觀,才會把這個地方這樣的處理,要是中國人來經營,應該修復起所有的寺廟,可能玄奘的足跡與孫悟空的神像都會出現吧!


這樣的雲霧,才會有金色與銀色的太陽吧!

3. 坐大巴士看印度的人, 寶萊塢應該有馬路人生的劇碼吧!這幾年來印度幾回,一點變化都沒有,還真的是十分難得又不可思議的地方

4. 坐了三輪車,已經沒有第一次乘坐時候感受到的刺激,這樣的體驗還是讓我覺得有趣。對於導遊說:印度不需要紅綠燈,有了紅綠燈太慢了還要等。我突然之間頓悟!


5. 重回恆河,在不同的時間看到了熟悉的人潮,恆河上停滿了船,船上的人,看著岸上七個人的祈福。也看到焚燒屍體,恆河的永恆是什麼,印度教的死生都在不遠處,這一塊聖地創造了印度教的輪迴,無論是業,法,道,門,這一切都在模糊中有了清晰感,但離開這裡應該又無感了

2014/12/29

【台北】青田茶館的一個午后,閱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青田街的雙數巷子內,在1930至1940年代興建的時候,居住的大部分是高等學校(台灣師範大學前身)的老師,在茶館點了一杯茶品,打開電腦,在原有的木造房舍內,目前是敦煌畫廊。

突然很好奇曾經是哪位教授居住過,上網查了一下是『庄司萬太郎』,曾是高等學校與台北帝國大學西洋史講座的老師,再進一步搜尋下去,發現這位教授的的研究很多,有關近代的外交史、台灣史等等。甚至是後來的學者所寫的帝國、殖民、邊陲文化等論述,都參考了這位教授的論文。我一直查找看資料,竟然兩個小時的時光就消逝,從高等學校的成立,興建校舍、搬遷等等,又看到當年放蕩不羈的高中生照片,這些老師怎樣教育英才,其實還是十分模糊,後來發現高等學校教育出了不少名人,前台北市長、高雄縣長、大法官、醫師等,還有前總統李登輝,也是這裡畢業的。最近出版的書籍,也有很多討論當年的景況。

當然除了台灣人外,更多當年在台灣出生的日本籍,稱為灣生,有幸在青田街散步的時候,會遇到一些老人家佇著拐杖緩慢的行走,有一次朋友的日本同事的父親,竟然就是在青田街(當年為昭和町)出生,帶這位老先生在附近散步,看他在老屋前駐足良久,不好意思打斷他的情緒,那個房間是他小時候的房間吧!後來問了一下他為何那麼年紀那麼大了才回來看他的出身地?他的回答其實有點出乎我意料,他說他其實害怕回來,因為童年在1945年後,身為獨子的他非常不解為何他與他父親還留在台灣,四周的親友同學都回日本了,住在台灣的日子非常害怕,原來他父親的研究是具有經濟價值可生產生質燃料的細菌微生物,當年政府逼迫他留下來交出研究成果。

如今,我們很難體會戰爭的恐怖,但更難體會的是國家間的仇恨,或者種族間的疏離,台灣身處在各國間,從航海時代以來,就是各國必爭之地,我們很宿命很認命的生活在這裡,但很少去生根了解在此生長過各地的人內心真正的想法。換一個角度理解,有時候紛爭不會那麼多。

在青田茶館看著傳統漢式三合院的大門,進入後是日式的木屋,在屋內有時展出西洋畫作、各種特色的作品,坐在板凳內泡著烏龍茶,圍著大桌子聊天,欣賞庭院景致。透過閱讀,了解了以前此地發生了甚麼事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更近了。

2014/12/28

《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的第二場導覽

今天上午是新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的第二場導覽,講完後,終於我的場次都結束了,剩下兩場是鄭勝吉、邱董老師的場次(不過,活動當天我也都會到場),一家出版社願意這樣另類打書的模式,很感恩!

今天因為是上午開始,永康街很多店家都還沒有開,所以我調整了一下路線,不過這路線沒有走得很順,可能跟我最近頭腦有點卡卡的有關,最近的喉嚨也很不好,真的需要休養一陣子。

1. 台北監獄北邊圍牆
2. 教廷大使館那一個農場區
3. 青田七六
4. 彰藝坊
5. 永康公園
6. 秋惠文庫

結束後,我都忘了是新書的活動,還好還有人記得要找我簽名。

2014/12/27

入塔

今日是阿公、阿嬤入塔的吉日,從土葬、撿骨到入塔,每年清明掃墓都去很多墓園、靈骨塔掃墓,到今天過後,所有祖先住到了同一個地方。

每年難得的叔叔、姑姑們會齊聚一起,中午一起吃飯時,三姑缺席,因為她在家親自做桂圓米糕,到了下午在燒紙錢的時候,對著我們說:

『小時候媽媽做桂圓米糕,我跟二姊很調皮,會不時的去打開鍋蓋看桂圓熟了沒,因為一直開了開去,所以很難熟,四妹比較聽話,乖乖地在房間等米糕好,而二哥經常跑過來說不要偷吃,要留一些給阿爸!』

此時,我彷彿感覺到阿公、阿嬤的微笑,還有二叔調皮的樣子,我想二叔當時應該是想要偷吃吧!而這幾個掃墓日,唯一缺席的,也是二叔,終究是浪蕩子,離開世間後,不知何時才會回來。

2014/12/26

【台北】串門子茶館,與國中同學的《茶日子》相遇

永康街鬧中取靜的角落,非假日觀光客還是很多,但是每次進入這間茶館,客人總是在庭院,可能是需要抽菸的角落,整個茶館非常有茶道氣質,但播放的卻是英語慢歌,又感受到另一種溫度。

在櫃檯發現了國中同學寫的書,書內小小的照片讓我確認再三,這幾年來一直有聽到同學的消息,跟我一樣在 IT 產業,但他又研究茶道、禪修等,而且可以融會貫通也談氣、呼吸等,這實在太厲害了,老闆描述著他的長相與精氣神,十分符合我的想像。回頭想一想這個同學小時候口條很好,邏輯能力強,身體感知非常敏感,這樣的書用科學的態度分析,才能夠寫下這些心得。

突然想起來,國中的一次校外教學,我跟同學說想在雲深不知處寒冷的山中居住,每天寫毛筆字,保持手柔軟度。如今,我的書法比國中還要退步,倒是在網路上不斷地碎念,也算有做到當年心願的一部分吧!

書、閱讀、串門子,總會激發出甚麼來!今天的奇遇,在串門子閱讀同學的書《茶日子》,算是大收穫,那麼,應該來找找這位同學一起喝杯茶了!

2014/12/25

馬桶上的閱讀時光

有天接受廣播節目 Callout 採訪,鄰居在裝潢打牆,心想說在哪裡最安靜,於是蹲在廁所馬桶連線講了半小時,講完了之後,小水瓶終於來反映,全家都是便味。希望節目播出時聽眾不要聞到臭味。

在馬桶上讀甚麼樣的書最好?當然是短篇的散文,讀兩三頁就可以告一個段落,讀完了再用力擠出便便,很有成就感。當然閱讀極短篇是極好的選擇,兩、三段文字,交代完一則小故事,結局或許莞爾一笑,有時與人生匆忙的經驗互相驗證,記起了新仇舊恨,來也匆匆去也沖沖,是極好的消遣。

當然有便秘之苦的人,適合拿本短篇小說,不用三天就可以消化完畢。至於金庸、太宰治、海明威、沙特、費曼、卡夫卡等人的作品,則千萬個不適合,而那種數獨、解題的書,適不適合則見仁見智,有時解題解不開,還真的不願意離開馬桶呢!

閱讀法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的歷史,舉凡《製作路易十四》,或是《挖鼻史》、《擦擦史》之類的書,也非常適合放在廁所閱讀,羅馬帝國從泡湯,還有公共廁所,很早就使用了馬桶,還有地下排水道等衛生措施,而且這些馬桶還一排排,有時面對面兩排,羅馬人除了廣場,浴廁真的都是社交場所啊!

逛逛文創賣店,有專賣廁所專用的掛鉤,調在繩子上,避掉廁所的潮濕,也不需要在廁所訂製書架,十分方便。

我在泡溫泉時閱讀齊邦媛的散文《一生中的一天》

十幾年前的冬天,第一次去北海道旅行,每天下榻的旅店,都可以泡熱騰騰溫泉,我帶著齊邦媛的散文書《一生中的一天》,每天讀一兩篇,旅行結束後竟然也讀完了,至於有沒有全讀到腦袋裡面,實際並不清楚。

多年後,同學帶我進入位於青田街七巷六號一棟日式房舍,是我們老師的老師馬廷英教授故居,在這邊聽到了齊邦媛老師也曾經短期暫時居住,也聽了亮軒(馬國光)老師在《壞孩子》書中描述的『錦娘』,一時之間感覺似曾相識,人與地的連結,竟然是透過幾本書串起來,齊邦媛老師書中的第二章『初見台大』,讓我驗證了這幾年閱讀到帝大到台大的故事,也有些竟是在青田七六是故事發生處。

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許許多多在泡湯時的摺痕、水痕,是我在一生中的某一天獨一無二的閱讀紀錄。那個閱讀地點北海道,竟也是移居來台灣研究農業最多的北海道帝國大學教授,從寒冷的北方,要全家移居到亞熱帶的台灣,是怎樣的心情?當年只是抱著來台灣觀光的齊邦媛,竟然就在此教書、退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慨。除了書與書、人與人的連結,地方與地方也神秘的互相連結著。

我喜歡在泡溫泉時閱讀,讀了一半放下書思考,有時候書中內容忘記了,在人生的某一瞬間,書中的內容突然被喚起,有時以為只是巧合,其實是上帝藏好的一條線,讓我們每一天都可以慢慢地循線解開人生的結,摩西真的在西奈山遇到耶和華才訂下十誡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認真的度過每一天。

2014/12/24

【台北】衰神@Blue Notes

這是一個衰神的一天,過了這天,希望衰神跑走。

1. 中央廣播電台錄音,聊得很愉快
2. 輪輪咖啡,兩個店員男的帥,女的可愛貼心。
3. 找朋友來,剛好在附近,吃完要付錢,才發現皮夾掉了,衰!還好回去找回來了,錢沒少!
4. 朋友找朋友,來了,接到警察電話,說剛剛被機車撞到,要回警局做筆錄,衰!
5. 全景快樂電台錄音,存檔一直有問題,衰!還好最後有解決。
6. 去小玩子的義賣會送書,希望書可以賣掉。
7. 後門咖啡,台北捷運散步手帖,分享會,一進門又覺得椅子排太多啦!主辦人被我念了一下,還好,不少朋友來捧場,謝謝,希望今天的主題,讓大家有點收穫。
8. 滷味,小魚接到電話,又趕快跑回家,又一衰事


9. 聖誕夜,臨時決定去 BLUE NOTE 藍調,很愉快!衰神 bye bye 囉!久違的爵士協奏與競奏!

PS. 昨日遇到我被我帶衰的人,可以自動來對號入座,我都承認是我的問題,最近太忙碌的恍神了,我要放慢腳步放慢腳步放慢腳步!

2014/12/23

【台北】台北書院,書法課與讀書會

這是從國小畢業後,再次去上的書法課,地點就在中山堂的台北書院。應該有三十多年沒有再拿毛筆,李蕭錕老師的書法課簡直就是人生哲學的藝術課,強調要從『寫』中去體會領悟,短短兩小時,非常受用!

印象中課本中的中山堂,多是日本軍人投降的照片。從公會堂到後來的中山堂時代,大家可能很難得去注意到門口還有個洗腳池,以前進入公共場所,怕把塵土帶進去,要先用水清洗才能進入,另外伊斯蘭教的教徒,進入親真寺參拜必定要洗手腳淨身,這樣的衛生教育在今日稀鬆平常,但公會堂蓋好之初,大家還不是很習慣。

有次跟著小水瓶的校外教學到中山堂參觀,導覽老師在前面解說周邊發生過甚麼事情,但小朋友跑來跑去大聲喧嘩,這點讓我非常看不下去,大怒罵人,整班才安靜下來。從歷史來看,從清領時期這邊就是政府辦公室所在,不同階段的政府統治著台灣,總希望能夠從歷史中吸取經驗,邁向更現代文明。

或許從小到大的權威式教育,每次進入中山堂都要尊敬輕聲地進入,幾次的到台北書院去參加海豚飛舉辦的讀書會,每月有一主題,要大家自己找書並分享讀書心得,有時候帶一些牌卡來給大家抽,喝茶配著小點心,能夠在妝點古意的茶空間內與朋友無負擔的分享,實在難得可貴。

在中廊看著黃土水的水牛作品,在這樣生硬有公共建築內,一座古蹟能夠這樣的給眾人使用,除了來看表演,裏頭還有咖啡館、茶館,我覺得裡面若有書店、旅客中心應該會更棒,每次離開時看到大門口練習滑板的年輕人,時光從眼前滑過,從昔日黑白到今日彩色照片,人生一瞬,活在當下最重要。

【台北】雅博客二手書店,巷弄間看人來人往

台大公館附近的書店很多,二手書店這幾年也慢慢往這邊聚集,而且除了實體店鋪,也在網路上賣,甚至有建立資料庫方便大家搜尋想要找的舊書,一般來說,二手書店要到某個規模才能這樣經營,表面上資訊系統好像花費不大,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要維運這些資料與設備,所費不貲。

從雅博客開業開始就經常光顧,本以為這個招牌是賣包包的商標,沒想到這人頭頂上頂著是書,仔細了解後是『愛書人、藏書人到玩書人』,頂著書在歷史漫步的人,應該就是玩書人,要到這樣的境界也真的不容易。

雅博客也經常舉辦與書相關的分享活動,在前面不大也不小的庭院,平常我喜歡拿不太確定要買的書在此翻閱,但也經常被人來人往的年輕人所吸引,無論是牽著小手的情侶,或是拍著籃球溝肩搭背的年輕人,有時幾輛腳踏車經過,或是一群大學生的高談闊論,就好像一副畫,在眼前不斷地變換,這跟打開不同的書本一樣,隨時會帶到不同的世界。

裡頭的裝潢乾淨明亮,書櫃不會太高,空間寬敞,所以沒有很大的壓迫感,沒有消毒劑的味道,也沒有霉味,因為一般二手書都會用清潔劑清洗,多少會有些味道。雅博客有寬大乾淨的廁所,我覺得這是書店必備的設備,不然看到一排排的書,興奮之餘就很想上廁所。

我喜歡旅遊與藝術的書,在這裡都可以找的到,有種大部頭百科全書類型的書,這裡也有些,個人覺得價格過高又不可分冊出售,擺在書架上有點佔用太多的空間,不擺出來又怕客人不知道有這類的書,這對書店來說,真是難以抉擇,幸好有網路,讓二手書找到需要的主人。

2014/12/22

【台北】茉莉二手書店台大總店

文化導覽中有一條溫羅汀的書街,帶大家逛逛獨立書店,有不同主題、型態的書店,順便談一談書街的歷史,或請店長、老闆談一下經營的甘苦,與我從小到大逛書店的過往。

有次想假日挑戰帶大家進去逐櫃逛書架,想說茉莉總店很大,應該可以讓三十個人進去,我小小聲地用導覽耳機在旁邊解說,二手書店的困難是收到的書種很雜,分類不易,茉莉居然做得比新書書店還要仔細。大家看完會在丟出來的書,有時太多又不好賣,要如何克服這些,我想在定價策略與擺放上,有一定的經驗,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但假日人潮很多,也只能在書店外面說明,解散後再讓大家進去看。

從小到大逛小書局,總沒有桌椅可以坐下來好好的閱讀,翻了幾頁當下就要決定是否要買回去,但在茉莉很大方的有長椅讓你坐著慢慢看,有一區要脫鞋好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甚至比家裡還要舒服的空間,有時候我就想乾脆在這邊把書讀完就算了。

去咖啡館,經常三、五好友聊天;去圖書館,就是專門要去念書的;去書店,好像就一定要買書,而去二手書店,好像就是有股霉味,書種不多要自己挖寶,分類不怎麼理想要自己找。這是舊有使用空間的思維,打破這樣既定的想法,誰說去二手書店不能好好的讀一本書,只是在這些空間,希望大家還是要遵守店家的規定,別讓小朋友當成遊樂園,談話也要顧及別的客人。

2014/12/20

【台北】中山北路散步

中山北路的發展猶如一杯水洗的耶加雪菲。

上午帶金陵女中的同學走中山北路,從忠孝西路口一路走走到美術館,下午老師還要繼續帶這些同學到天母。
從三板橋,到三橋町,從孫逸仙下榻的旅館梅敷屋,還有1945年被燒毀的吾妻旅館(http://linchunsheng.blogspot.tw/2012/05/blog-post_24.html) ,其實是有點關聯的。以下我就不講太多,把關鍵字打在下面,有興趣的同學,再自行搜尋答案了。

十分感謝蔡瑞月舞蹈社,很臨時的讓我們進去參觀,也感謝中山公民會館,讓我們走上宛如樹屋的新舊融合的建築,可以一覽中山北路的風情。

0. 台北城的建設,台北州廳,考棚,市議會,補習街
1. 國父史蹟館
2. 林田桶店
3. 滿樂門
4. 台北現代藝術館 MoMA
5. 劉銘傳的鐵路路線
6. 瑠公圳的開發
7. 蔡瑞月舞蹈社
8. 台北光點,前美國領事館
9. 三橋町墓園,明石元二郎
10. 中山公民會館,老蔣時期的車隊,憲兵隊
11. 馬偕
12. 楊英風
13. 洗石子,辰野金吾
14. 美援時期,美國大兵,混血兒社會問題,蘋果的滋味,美軍俱樂部,晴光市場,失火
15. 外勞聚集區,又沒落
16. 大同大學,梁實秋在台灣的第一個住所
17. 婚紗,結婚的習俗
18. 圓山,陳維英,學院院長,太古巢
19. 劍潭山,台灣神社
20. 美術館前,黃土水,陳澄波
21. 圓山別莊

第一次講中山北路,總共講了三個小時,其實,有點凌亂,我覺得應該縮小些主題,可能會比較好。總的來說,還算是很輕鬆的路線,謝謝小柳老師給我練習的機會,途中還遇到真理大學的同學,真有緣!

http://taipeisomethings.blogspot.tw/2012/08/blog-post.html

【新北】這是淡水的某家咖啡館



朋友點了玫瑰+菩提,很妙的組合,也徹底融合了朋友的心境啊!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但是加了有刺的玫瑰花,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2014/12/19

《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第一場新書分享會,小case食宴室

感謝小case食宴室提供那麼溫馨的場地,意外闖入幾個本來不是來聽新書分享會的常客,然後就買了書,很感恩!



其實這次簡報的內容,大部分跟書中的內容不相同,這些人陪我看了 1945年的美軍航照圖與老照片,講述這些建築在不同時代的變異。更多是在談文化資產搬了家就失去原來的風貌,都市的紋理到底有甚麼重要性,相信應該有點體會。

最後,有人問我我要表達的是甚麼?或許是『根』吧!我們要往下紮根,是段艱苦的旅程。

秀的感想

12/19水瓶子《台北捷運散步手帖》新書發表會紀:
我說:水瓶呀你也算是𣈱銷書作家,理解所有書會大賣的元素,如果重新一次,你還會選擇這麼文史紀錄的寫法嗎?(沒帥哥沒美女沒咖啡⋯⋯)
水瓶子說:我還是會這麼做,還是會花這麼多時間校對地圖,把老台北的脈絡挖出來。

我想,這就是了!今晚多美好多有價值的一夜。

2014/12/18

【台北】那年暑假看的電影紀錄



左上:費·唐娜薇(Faye Dunaway,1941年1月14日-),《我倆沒有明天》、《唐人街》、《龍鳳鬥智》、《小巨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2%BB%C2%B7%E5%94%90%E5%A8%9C%E8%96%87

右上:法拉·佛西(Farrah Fawcett,1947年2月2日-2009年6月25日),電視劇《霹靂嬌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A%B1%E6%8B%89%C2%B7%E7%A7%91%E8%8C%9C

左下:莎莉·菲爾德(英語:Sally Field,1946年11月6日-),電視劇《家族風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8E%E8%8E%89%C2%B7%E8%8F%B2%E7%88%BE%E5%BE%B7

右下:茱蒂·福斯特(原名艾莉西亞·克里斯汀·佛斯特(Alicia Christian Foster),1962年11月19日-),《被告》、《沉默的羔羊》、《接觸未來》、《安娜與國王》、導演《金錢怪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C%B1%E8%BF%AA%C2%B7%E7%A7%91%E5%A3%AB%E6%89%93

2014/12/17

【新北市】淡水碎念



1.
真理大學的工作坊,除了香草街屋的蔡以倫、心波力的許赫,又認識的淡水紅樓與知貳茶館的負責人,也聽了新生北路一家珠寶商的老屋再生案,大家都年輕有為,台灣有救!

雖然我跟朋友討論的時候,一直擔心時下的大學生,上課不專心,問問題完全沒有重點,但是我還是要檢討一下我們的教授、學生、業界問題在哪裡?這是我在聽演講的時候,內心一直在想的事情。

我參加的工作坊,其實是幾個講座組合起來,談餐飲、文創與老房子的關係,很新奇的,大家多以歷史切入,這個應該是好現象,無論是做的研究,或是執行業務的時候,都會想到老東西,也會想到如何與周邊的環境結合。

年輕的世代,與我這個世代的價值觀大不相同,我們或許被教育成工作要穩定,要賺錢,要讓企業好,工作職位往上爬,這樣才是報效社會,成為棟樑。這個價值觀影響了整個世代的行為模式,於是,現在的老師很有心積極的去找這樣的典範來學校演講,也很有心得找企業來給學生機會去實習,然後辦講座最專心聽的也是教授,聽完演講後還幫學生找機會,整理重點,跟理論結合。

哈!結果學生完全沒有反應!或許有反應不表現?還是覺得無聊,或者不敢表達怕被笑?但每次參加這種活動,其實收穫最多的是我,可以認識同好,也可以認識有為的教授,也可以檢討自己內容的不足,還有演講費用可以領。

所以『價值觀』到底有何不同?到底要怎樣補足,小時候就知道打到萬惡的共匪是假的,但是為什麼我們這個世代還可以有共同的價值觀?我覺得是當年有共同『希望』,知道工作穩定後,就可以吃得飽穿得暖,還有房子可以住,但是現在年輕人沒有一個共同的希望。
當我放到一個投影片是卡通無敵鐵金剛、科學小飛俠,當然只有跟我同年紀的人有反應,還一直回憶卡通中的人物,沒錯,這就是我們要傳達的,從歷史的老東西、老回憶、老智慧,去展開所有的事業,而不是要討論商業模式,如何獲利,真個已經太多資料可以去挖掘,身體力行就會知道結果。

大家都會以為異業結合、複合式經營是最近幾年才流行,其實古早的柑仔店就是異業結合的極致,牆上的藥包,有自己的通路系統,還可以記帳月結,比悠遊卡還好用,有時訂貨取貨還代收,比宅急便還方便。互助會急用錢,比預借現金留下卡債還有人情味。傳統書局經營,以往有參考書、漫畫出租、文具與遊戲台各式各樣的複合方式,所以現在書店的複合式,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我們這個世代,沒有給年輕人願景希望,是我們的錯,還經常吵來吵去,感覺都是別人的錯,自亂陣腳,永遠沒有信任也沒有妥協餘地。我們不但沒有尤太人團結賺別人的錢的想法,更沒有亞美尼亞人單純獨一為了環境生存的勇氣,當然沒有摩洛哥勇敢善戰恢復固有語言文字的意識。

往好處想,這是無限寬廣的社會,甚麼事情都可能去做,我願意只往好處想,只記錄我所看見的人生。
2.
終於去有河買了《看電影的人》也請686簽名,值得!加買《蒙兀兒之後》
3.
在有河book看到河堤別上了聖誕節慶的夜光燈,跟朋友聊了一下,第一次感到淡水真正的冷,我也是愛冷之人,心有戚戚!

2014/12/16

【台北】到處跑來跑去的一天,最後遇到最認真的廣播主持人


1.
第一次沖了葉門咖啡,好濃的苦味,不過並不難喝,也不是過度烘焙,但放涼了一點,彷彿感覺到龍血樹、乳香樹的那個樣貌,雖然不若肯亞、衣索匹亞的咖啡豆,但是也具有特色。
2.
中午是大學小型同學會,討論了不少國家大事,因為我們同學的工作,不是公部門的工程單位,就是學校教授,或是有學術計畫等,感覺在公務執行時,大家都很理性,深深地感覺我們國家的亂源真的是媒體啊!
3.
茉莉二手書店台大總店,好熱鬧,也找到以前我覺得太貴的書,果然等待是對的。《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4.
開會,喝了爆多義大利咖啡,一直尿尿一直尿尿一直尿尿。
5.
順路接了人,幫忙搬東西,只講了一句最近的事情。一直工作一直工作一直工作
6.



世新電台,上 倪可 的廣播,我覺得她非常認真,一個作者上節目她要讀完一本書,我們不過聊了半小時,看她的讀書紀錄,上面貼滿了標籤,頓時覺得好有成就感啊!比我讀教課書還要認真,是要準備考試嗎?
以下是他的訪綱,每次上完節目都很汗顏,我都囫圇吞棗的讀書啊!
***************************************************
A. 台北捷運散步選擇紅線出發的因由(紅線.橘線.綠線.藍線.棕線)
B. 象山到淡水的16條私房散步路線(淡水-象山的街道風情與歷史風華)微旅行
有感
C. 建議該如何走這16條路線
D. 書中許多篇章透露出許多的感傷與憂心
1. 從象山篇提到許多與自然的互動~逐漸消失而不自知~這樣的童年永遠
可能不會回來~城市味道與聲音
2. 台北101~四四南村如夢的記憶~文昌街水圳
3. 大安站~那個MTV的年代是一段換不回的時光~林安泰古厝
4. 東門站~台北成為一個綠意盎然的都市已經不太可能,可是我們還有機
會保留多一點老房子1995年~居民成立協會強力保留人民自建的兒童樂

5. 中正紀念堂~牯嶺街的過往只有在楊德昌的電影裡~南海學園~台灣博物
館、二二八.郵政博物館.紅樓
6. 臺大醫院站~從小到大不斷的考試、選舉所為何事監察院.國家電影中

7. 中山站~人潮的絡繹不絕與門可羅雀,有時竟只隔了一小條馬路日星鑄
字行台北當代藝術館(1945台北市政府辦公室)
8. 雙連站~都市更新爭議不斷~第一唱片行.波麗路西餐廳.歸綏街文萌樓.
黑美人大酒樓.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天馬茶房舊址.六館街尾洋式店屋
9. 民權西路~給前來台灣的勞工友善的空間?民主的人權概念?
10. 圓山站~對於150年前文風鼎盛這件事似乎已經沒有人關心保安宮
~1742-1917(過去廟宇的建築時間都拉得很長慢慢興建.文昌祠..)老師府
的石旗竿
11. 劍潭站~基隆河改道之後再也見不到多樣的夕陽美景~舊河道變成華齡
公園.三腳渡的飄浮廟.
12. 芝山站~真希望能夠培養下一代同時重視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的態度~
全台唯一一處擁有七個文化層的地方(1896-2000皆有文物出土)~日本時
期大量種植植物~樟樹.楓香樹.~多樣的植物也讓動物像更豐富~在這樣
的環境帶給我們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甚或是大自然之間互相的尊重學習
與啟發。
13. 唭哩岸~在都市計畫改建的潮流中,未來是否能保留以唭哩岸石和大紅
磚蓋起的閩南式建築~慈生宮1669年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台北的
第一老街(立農街)..唭哩岸的打石歲月
14. 北投站~溫馨接送情還會有下一波的轉型?平埔.漢人.日本人生活過的
痕跡~一個區域多樣的族群遺跡~早年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來台調查~
發現原住民受到西方基督教影響居住環境比漢人還要好~限時專送站
15. 關渡站~只要人們好好珍惜,大自然會恢復生機~300年前是湖泊~1694
陽明山發生大地震~郁永河的故事
16. 淡水站~人潮更多了,卻少了些大自然~水上國際機場
E. 書中提及我們不斷在歷史的潮起潮落中走過,每一個沒落與繁華間,我們
又學到什麼?~政府與民間的差異你的感受為何

2014/12/15

【台北】台大農業陳列館周邊

經常在台灣e書坐在圓板凳上看書看很久,今日翻閱到了前輩林炳炎出版他二叔林木順與謝雪紅當年去俄國念書,然後與臺灣共產黨創立相關的史料,越看越沉重,我對這段歷史的興趣,先買回去有空再閱讀,只是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有空?


找到好東西咖啡館

台大內外最熱鬧的交會處,就是新生南路側門,出了校門有麥當勞、台一冰店、便利商店、咖啡館、餐廳林立,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以前念書時在籃球場、運動場結束後,就會衝出校門去吃冰,或是在考試前坐在麥當勞一整天讀書,貪圖可以無限續杯的咖啡,四周若太吵鬧,還可以拿出隨身聽戴上耳機。

最近附近開有一家在樓上的靈感咖啡,窗外望過去剛好是台大校園內的樹木林立,又有不同風情。

這幾年校門口的運動場下蓋了停車場,門口也多了一個新月台訪客中心,裡面有賣農產品,還有一家『找到好東西』的咖啡館,外觀好像一艘船,裡面動線迂迴,剛好變成一處處耐人尋味的城堡,堡內許多座位很適合一個人來讀書,面對著落地窗外,看著情侶學生一起騎著腳踏車,雖然人來人往十分吵雜,但是置身咖啡館中,聽著音樂,有一股淡淡地甜蜜感。

不過,我覺得最迷人的地方,是隔壁的農業陳列館,四周的涼廊,有挑高的一樓,又可以遮蔭,旁邊的文學院大樓諾大的基地,還沒有開始興建,在農業陳列館的後方走廊視野極好,可以看到四周在帝大成立之初的歐式建築,坐下來好好的讀一本書,即使是夏日中午,還是涼爽,台大校園內的教室已經都高樓化,難得新生南路的喧囂在這裡只剩下一點聲響,看著從帝大發展農業的成果不時更換讓小朋友了解這些發展,其實內容也很適合大人。

這是我靜下來的秘密基地,有時看到大學生在這裡活動,或練習話劇,有時討論功課,看著青春的無拘無束,也想著以前念書的過往,有太多的記憶,我似乎習慣一個人悶著頭專在書堆裡,一起運動打球耍帥的同學,或者捲起袖子經常到路邊捐血車捐血的同學,如今的生活是否順利平安?

2014/12/14

【台北】《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的第一場活動!還有蒙兀兒帝國、帝國玫瑰、亞美尼亞人

*上午

今天算是新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的第一場活動!這條路線的開發,從揪遊台北開始,經過不斷地改良,可以說是巴別塔之路吧!就連我都說不清楚這本書的特色是甚麼?是古今穿越嗎?還是老店介紹,古蹟景點、咖啡館,其實好像都不是,這城市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我好像只是一個引言人,給一個主題起個頭,每個人走在大街小巷,腦中自然就會浮現各式各樣的記憶,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

*中午:

慕哲咖啡

*下午:

聽吳德朗老師講蒙兀兒帝國,晚上回家馬上複習了帝國玫瑰

*晚餐:Galbalin' Cafe

以下是法蘭 Frances 在臉書寫的紀錄,我轉貼過來。


攝影:Frances

和遠自亞美尼亞來的美女喝茶,聽故事。

==查資料,試圖打包昨日記憶,請指正==

亞美尼亞Armenia位在於黑海與裏海間、亞洲和歐洲間的內陸國,自古即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相傳是舊約聖經中諾亞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後著陸抵達之處,也許是天意,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基督教視為官方宗教的國家,但上天並沒有特別眷顧它,地處東、西方兵家必爭地的它,千年來命運多舛,羅馬人、波斯人與蒙古人不停地踩踏和侵略,詳維基百科。快轉到近代史,它被蘇聯統治七十年(1922~1991),1991年獨立,這個二十多頭的年輕國家,有個複雜的老靈魂,和台灣很像,我們被日本殖民五十年,上一代受的是日本教育,他們上一代受是俄文教育,所以現今亞美尼亞的小朋友除了本國語文,小學必修的還有英文和俄文,很厲害吧。亞美尼亞被伊斯蘭國家包圍,但全國沒有一個人信奉阿拉,這和以色列很像。認識這個國家的人不多,如同外國人搞不清台灣Taiwan和泰國Thailand,亞美尼亞一出聲常被兩個國家混淆,注意,它不是羅馬尼亞România,也不是阿阿爾巴尼亞Albania。

亞美尼亞土地和台灣差不多大,但人口只三百萬,這也是他們目前只核發給台灣和香港簽證,但不核發簽證給中共的原因,因為之前陸續發生中共人民跳機事件,累計已有一萬五千人下落不明,他們承受不起這樣的社會衝擊,故寧願不賺中國的錢,也不開放簽證。
亞美尼亞產铜,威尼斯聖馬可教堂上方的四匹銅馬,相傳來自亞美尼亞(過程待考)。

按亞美尼亞的曆法1月7日才是耶誕節,耶誕大餐一定要有魚和白飯,魚和白飯代表耶穌(五餅二魚),白飯佐以蜂蜜,四週圍一圈杏桃apricot和花豆(有些像我們的八寶飯呢)代表信徒,過節前,家家戶戶也會在門口塗上蜂蜜,祈願一年的幸福甜蜜。

這是我查到的一些資料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09/garni.html

這是老夫子姊姊的紀錄

透過Rose,我們就可以從生活形態了解到亞美尼亞與尤太人的民族習性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她舉例的是一種像杏桃樹的水果,亞美尼亞人是農夫家園定點概念收成自食,而尤太人則四處為家,隨時都以經商為概念,有農產都衍生到貿易或交易商品為主。

2014/12/13

【台北】帝大到台大、金車教育基金會的導覽紀錄

*上午:台北帝國大學的農業研究

10:00 在校門口開始,發現有很多年輕人,穿著很炫的鞋子,但是表面看起來就像是大學生,沒有化妝,拉著有輪子的行李箱一直一直進校門,我猜想應該是 cosplay 的活動吧!總不可能大家都要入住台大。

我們今天的導覽比較嚴肅,有太多東西要塞給大家,所以我就負責串場就好了,在校門口先簡單講一下台北帝國大學成立的緣由,提了幣原坦這個人,然後流水帳就打在下方囉!

1. 日治時期的帝國大學,幣原坦
2. 校史館,派出來的導覽老師是最厲害的學姊。我稍微有點時間提了一下『曹永和』,但講的不是很多,大家可以自行 google 一下。
3. 補充一下大家不熟悉的『許壽裳』。
4. 研究生圖書館,陳文成的陳屍處,請到陳文成基金會的龍三 Longson Chang 來講。
5. 馬場教授的實驗室,彈孔
6. 地質系展覽館
7. 磯永吉紀念屋

下次可能要把 7這點往上拉到 5. 這樣可能比較順一點。這條路線已經舉辦了不少次,所以算是蠻順的,感謝大家那麼冷還來,也感謝陳文成基金會的龍三第一次來參與我們的導覽活動。

*下午


金車教育基金會提供,拍攝地點為總督府山林課宿舍前巷道

有興趣更深入了解的,請自行 google 查一下關鍵字,很感謝金車基金會舉辦這場導覽,不但送咖啡包、咖啡券,還送我的新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十分感恩。今天的路線很長,我又私自補了一個台北刑務所的北邊圍牆,所以應該我這組都被我操翻了吧!

1. 大安森林公園,國際學舍,楊英風
2. 霧裡薛圳、瑠公圳、大坪林圳
3. 聖家堂,稍微提了基督宗教分裂成三個教,有提到一點亞美尼亞,可是居然沒有提到土耳其當年的大屠殺。
4. 台北清真寺,提了一天拜五次,可是居然漏講了五功,穆斯林的一些習俗文化,這部分真的時間太少,希望下次能在室內講這些,那當然要請 徐峰堯 來講最到位。
5. 青田七六,日本建築文化,稍微提了興亞式建築,但我發現這樣講很危險,因為這題目太大,我講完之後都很怕大家會誤以為雨淋板就是這樣意識形態下的產物,其實並不是,也是工業化大量生產規格化的一個品項。
足立仁、小川尚義、璣永吉、馬場為二(馬場菌)、松本巍
馬廷英、陸志鴻、林朝棨、廖繼春
6. 旅人書店,稍微提了一點書店出版業,沒有時間提到書街歷史,不然可以串聯大安森林公園那邊的資源回收行業與二手字畫、書店,與牯嶺街、光華商場、重慶南路串起來。
7. 台北油杉社區
8. 明月堂
9. 台北刑務所北邊圍牆,提到一點華光社區的澡堂,還有武德殿,但沒時間提到鬼瓦的小故事
10. 河邊生活
11. 梁實秋故居,複習人間四月天。

其中穿插著講台北市的都市計畫,走了金山南路與師大路,希望大家有所體會與收穫,塞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因為我這是輸出勞力而已,我想最累的應該是來參加的民眾吧!下次我真的要講少一點,然後多重複重點,或著把來龍去脈多解釋清楚一點。

2014/12/11

【台北】鐵板懷石染乃井

這樣的餐廳在台北很多,裝潢加入一些日式的建築風格在裡面,這家餐廳雖然不在傳統的老房子內,而是在一般的大廈內,可是卻能營造出好似在木屋內的感覺。



庭院的枯山水,一進門就令人驚豔,室內的天花板,也仿出這樣的氣氛,落地窗上的木樑,好像置身傳統木屋內,雖然日式建築的標準尺寸是無法複製的,但是令我最神往的就是吧檯師傅後面的那個凹間了。

日本人比較講究的住家,一定會有一個凹間,作為一個展示的小地方,舉凡家中的藝術品,女主人的插花,或是能夠凸顯家中精神的東西,會隨著不同的客人來訪,悉心的將最好的東西擺出來放置。

而旅館或是餐廳,也一定會有這樣的凹間,在每一個小包廂,或是在大廣間,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空間,凹間中也有一跟木頭,是很珍貴的奇珍異木,松木、杉木、檜木等皆有之,這家餐廳也把凹間實作了出來,並且把珍貴的碗盤擺了出來。

吃了一頓很飽的懷石料理,每道料理的擺飾,還有使用這些餐具,感覺是一道道藝術的饗宴,飲食能夠在這樣的空間,每一個細節都很耗工,這是難以模仿的。

用餐結束,我們詢問了上方的小神社,廚師打開那個小神社的門給我們看,拿下每日要有人敬貢酒、米、鹽,裡面是從日本的稻禾神社請來的木符,雖不用燒香也不用人偶敬拜,但是跟我們拜祖先、神明,尊敬的態度是一樣的。

【台北】鴉咖啡,消失的X世代

今天來咖啡館,天花板多了一面旗幟。



我一直感覺,一座大城市或是小到一家咖啡館,書店,所有的東西都是逐年累積上去的,城市的發展永遠不會停止,永遠要有計畫,但很悲哀的,或許台北有都市計畫,但一般的民眾不是那麼清楚。

今天帶我的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來給鴉導(咖啡館老闆),他說他家本來住在大稻埕,搬到仁愛國小旁邊,然後在目前這個大同大學後面的鐵軌旁經營家具工廠,看他的眼神,小時候跟對面鐵路宿舍的小朋友玩得過往,就好像昨日一般。

老台北人,看我的書應該會有不少感受吧?跟一個朋友聊到四四兵工廠靶場旁,去挖彈殼換糖果,或在水圳旁邊抓魚玩水的過往,台北在 1980-90年代發展太快,我們留下的東西不多,一切都只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而跟我共鳴的,也是跟我年紀相仿的人。

目前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也開始警覺與反思,到底我們能夠做甚麼?能夠給後代留下甚麼驕傲的記憶,五年級(1961-1970年出生)這個世代在全世界的政經領袖人才,已經全面的接班,而在台灣只能說全面潰敗,政治界的領袖,多是老人,甚至公務部門的一級主管,難有比較年輕有清新的臉孔。

小水瓶(我兒子)暑假就只宅在家玩電動,要他跟我出去趴趴走也不要,騙他跟我去看了一部電影《一千次晚安》,我想我也那個碎念一族的中年世代,突然驚覺,他目前打電動、看卡通,我的中學暑假也是這樣度過,並無二致。

有次我組了一台電腦,希望他能夠多了解電腦內部,也可以順便讓他知道電腦內的運作方式,怎樣的組合才適合動作型的電動?看來他完全沒有興趣,只是我自己 DIY 的很爽而已。去特力屋買了一堆層架,書房整個改造,把家裡所有的書全部集中到我書房,不要再堆滿全家各處,拉了小水瓶來當小幫手,沒想到我可能給他的挫折感太重,最後還是我獨立完成。

以上,是一個中年X世代的暑假,我從小到大都是在不同的DIY 度過,其實根本不是小水瓶這個世代的童年,父母強加太多自我的追求在小孩身上,也只教出了唯唯諾諾的一代。整個教育體制最混亂的,莫過於家長的意志。

台灣的X世代(約1965-1976年出生的人),是最悲情也是最自由的一代。悲情的是在企業界,往上有長者還沒有退休,往下的年輕人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於是夾在中間不上不下,要承受所有的工作與壓力,做所有的事情。自由的是在思想上,渡過了解嚴,社會思潮全面開放,勤奮念書中提升專業領域,從資本主義社會中追求財富,這兩項自由,隨著目前社會制度的不公不義,已經讓人變成絕望,讓年輕人無所追求。

世界各國的總理、首相、總統,還有企業界總裁,X世代已經全面接班,也只有台灣在檯面上的都是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思考模式當然不同,台灣已經過了那個 DIY的X世代,再也不需要堆積木搞架構,慢慢地從基礎做起。有錢的小孩可以一次買到最好的東西,一次到位;沒有錢的小孩,存錢存了老半天,為了只是一隻頂級的手機。兩者的條件不同,卻有著同樣的消費模式。

摩西出埃及後的四十年,在荒野經過了兩個世代,子孫得以進入迦南地,但上帝並沒有讓摩西進入,為什麼?為什麼需要四十年,這小故事應該給所有人一點啟發吧!

台灣該何去何從?從世代來看,似乎沒有任何交集,我是不是擔心太多,但太陽花學運後,我放下了,希望每個世代做好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就好,每個世代自然會走出一條路,或許我應該繼續DIY,我也應該繼續在電影中尋找答案,永遠活在自己建構的理想世界內。

所以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到了這個年紀,既然無法有領導的職位,大多轉身投入小事業的經營,這也是我看到這幾年的現象。有人說會覺得可惜,但我覺得行有餘力,有點影響力,集合起來也是很可觀的。期待這一波縣市長的變天,能夠有帶入新人新思維的契機,不要再搞老人政治了。

而我,算不算是個老人呢?

【台北】石元娜的廣播節目

今天上了石元娜的廣播節目,以前小時候就常聽石姊在中廣的節目。



幾個月前發現一個坐在輪椅的大姊跟著我們的文化導覽,很專心的聆聽,結束後詢問,原來就是石姊,今天能夠在央廣很快樂的聊聊我們所做的文化導覽,真的非常高興,多年來的主持功力,反而是我講話非常急促,但是只要她一接話,我就可以講更多,真是佩服這樣的功力。

她說在捷運上看到一個人專心的看著我的書,今天又很巧的我把這本書送給她,台北那麼大,搭捷運的人那麼多,偏偏就可以遇到一個認識我的人在看我的書,而石姊更厲害的是可以去打招呼,去聊聊為何這個女生要看這本書。

短短一個小時,天南地北談,多是談文化導覽,其實並不是打書,個人想要傳達的概念太多,未來真的要想好想清楚再講話的。

2014/12/10

《烘一杯好咖啡》咖啡大叔,型男的烘焙咖啡館日誌

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叫做《型男的烘焙咖啡館日誌》,裡面每張有人的照片都是型男,專注沖咖啡的神情,真的很帥。這本書應該是當前書市的大清新,以往都是正妹寫真當道,這本除了談咖啡、咖啡館,還有認真工作的型男,甚至還可以按書索驥去咖啡館品嘗學習,難怪一下子就上了新書的暢銷榜。



兩個月前我看書稿沒有看照片,光看文字就覺得內容精彩,除了詳細記錄了自家烘焙老闆的理念,還有沖泡咖啡的訣竅,每一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配方,即使是同一種咖啡豆,味道也可以變化萬千,加上幾乎每家店都有咖啡大叔的品味紀錄,可以給讀者參考,是帶大家品嘗精品咖啡最佳的入門書。

以下是我用很簡短地的文字推薦:

◎不只是咖啡香
工業革命後,反思傳統手工業的溫度,從土地到桌子的這個咖啡農產品,烘焙師從幕後走進了咖啡館,拉近了人與土地的距離,走進自家烘焙的咖啡館,啜飲一杯主人的心血,喝到不只是咖啡香,而是濃厚的人情味。

【台北】北投 Solo Singer Life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旅社的關係,比較少人把這裡當成咖啡館,所以平日下午客人比較少?



Solo Singer 是一家老旅社改裝,位於北投的巷弄內,原本是賓城旅社,由幾個熱血的年輕人租下來後,把老東西儘量留存的模式,重新裝修,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房間。有人說到北投去住一間巷子裡面隔音不好,又沒有溫泉的旅社,有甚麼特色呢?

其實,能夠融入在地生活,才是旅人最珍貴的體驗。

在北投的巷弄內,感覺有點像是里斯本,上上下下的小巷子,黃貓慵懶地在牆上睡覺,有時看到是石屋,有時是木屋,更多老屋年紀大約是五、六十年,那個年代的公寓有一種風格,洗石子的外牆,天花板有圓弧的壓條,吊掛的電風扇或是電燈孔,也會有一些簡潔的裝飾,這種手工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製造的模具,雖然可以隨著客人的喜好挑選,可是年代一久,物件老舊後,與房子就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需要美學,日常生活的美學,以前的人並沒有比現代的人更有美感,但為何以前的房子都比較漂亮呢?

在這裡有一隻慵懶不怕小孩的貓,每次來都有鄰居小朋友在放學的時候會路過一下,摸摸貓跟牠打招呼,寧靜的午后,旅人已經出門晃蕩,有時會有不想出門的外國觀光客在此看書。傍晚,附近的住民開始煮食,生活的味道在我們眼前上演。

【台北】北投拾米屋 Sheme House

跟咖啡大叔來咖啡館的好處,就是桌上永遠有喝不完的咖啡,喝到都醉了,今晚應該會很好眠。



拾米屋的帶酒入味的巧克力也是很特別的點心,一直覺得這裡的蛋糕、甜點、巧克力等,應該是在高級精品店才會出現,而且都使用台灣出產的農產品,能夠在北投這間古蹟裡面,也算是一個特色。

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廚師、師傅能夠想通這點,若有能力的時候,也為台灣多留下一點老房子。看到藝術家幫拾米屋設計的咖啡杯墊,還有在這個空間的藝術作品,有童心不落俗套,用各式各樣的材質來表現,每次來都有不同的驚奇。

還看到客人對牆上的畫評頭論足,我喜歡這裡的燈光,白天晚上都有不同的氣氛,氣侯的變化,也給我深刻的感受,是城市人已經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嗎?在拾米屋,讓我找回了一點這樣的感動。

【摩洛哥】中正高中的演講

無緣考上的高中,很興奮可以來演講,題目是摩洛哥,很高興各位老師說有收穫,所以取得下次的門票,可以來跟學生演講囉!很感謝朋友給我這個機會。 — 在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2014/12/09

《歐洲宮廷畫史》電子書出版

http://puomo.tw/post/104655072068



今年的 KPI 提前達成了,出了三本書《我的書店時光》、《台北捷運散步手帖》、《歐洲宮廷畫史》,最後這本是電子書,其實是去年要出的一本實體書,因緣際會改出了電子版,因為平板可以隨意放大縮小,效果比在實體書好太多了,大家對於藝術畫作的書,有甚麼期待呢?總不能抱著一大本書去逛博物館吧?帶 iPAD 去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喔?

2014/12/08

【台北】新月社,邱建一老師的藝術天地

來到新月社新的基地上課,看到整個教室三側的牆面,滿滿的書,我把這邊視為除了上課之外的秘密閱讀基地。

與邱建一老師認識,是因為《西洋美術小史》這本書結緣,當時這本書要再版,我很高興參與了插圖插畫的說明寫作,而邱建一老師補充了後面的當代藝術的章節,書出版的時候,我當時負責咖啡館的講座,就請了邱建一老師來演講,當時我坐在台下,好像中學生,很怕被老師抽問藝術史,答不出來或答錯,就要被處罰,整個場子有夠緊張的。

這幾年一有空就會去上邱建一老師的藝術史課程,活潑生動的講演方式,用現代語言帶大家回到過去歐洲繁華的年代,經常聲歷其境,對西洋藝術史會有不同的看法與想法。

新月社四周有不少咖啡館,後面還有一些餐廳,幾家雜貨店,一個新舊交融與交通交會的地點。很高興在這樣的地方有家滿是書架書本的教室、基地,藝術史不是多麼高雅難懂的歷史,從歐洲貴族以降,往下延伸到中產階級,一般庶民百姓都可以接觸。

希望大家多多來這裡,喝杯咖啡讀本書,我已經忘了當年為何會接觸藝術史?但閱讀越多畫家與畫作背後的故事,透過現在的網路科技找資料,越覺得有趣,歷史雖然不會改變,都可以補充各方觀點,挖掘出更多藝術家並反映當年社會現象。

2014/12/07

【高雄】半日散策,書寫人生,香蕉碼頭,還有一場豪華的歸寧

1. 中央公園,捷運出口的天台,好多鴿子,公園內看到年輕學生一起散步聊天,看到年輕父母帶著小孩,看到捷運上都是觀光客。

2. 1oz Cafe,極簡風



3. 高屏澎東分署/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書寫人生。



從選舉後至今,這一個星期來,看了不少評論。也因為出版了新書,然後下一本書又在截稿,接了一些演講,也接了一些比較不熟悉新路線的導覽,也上了幾個廣播,我只能說這世界改變的太快,能夠轉變是好的,只是我還抓不到一個節奏,可能是年底到了,這個流轉好像沒有要慢下來的意思。

我其實只是講述了從小到大的一些經歷分享,沒有很有結構性,希望年輕人可以有所啟發,可是後來發現受到啟發的都不是年輕人。年輕人本來就沒有包袱,來聽這個題目好像只是笑一笑就好了,還好年輕人都有笑,表示有聽就去囉?我想這樣就足夠了。年輕人要的就是鼓勵吧?也要提供舞台給他們發揮。

我一直想要說,文化,只是過去生活的經驗總和,只要去體驗,就可以了解,文化沒有好壞,他的存在怎樣去面對,去改變,那些需要保留、保存,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重點應該是『人』的尊重,『物』的愛惜。

我無法說出最近的感想,我需要沉澱,人生至此,做了一個小標註,我想我應該頭也不回的繼續囉說碎念下去。

4. 打狗鐵道故事館

5. 好市集-Le Bon Marche

6. 書店喫茶 一二三亭(ヒフミテイ)

7. 香蕉碼頭

2014/12/06

【台北】邱董的大稻埕

『我要導覽大稻埕一千場以上!』,邱董在葉倫會老師前面,發下如此的豪語!

我知道這不是毒誓,雖然辛苦,但應該是美麗的負擔。邱董每次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戲謔的說是有長頭髮的邱翊。



剛認識邱董的時候,他還在旅行社上班,跟我說他想參與導覽工作,我本來以為只是說說而已,當時我還是很隨興隨緣的,遇到了甚麼機會,就請導覽老師偶爾假日辦一場導覽活動,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當成持續、例行而且國際化的活動。突然間邱董的老台北家鄉味部落格成為 Google 大神的出口。他成立了拾樂文創公司,舉辦了有別於迪化街年貨大街的時光市集,最近也有展覽,跟朋友一起發起大稻埕一百個微笑的活動,在地行動小旅行,還有紀錄片的拍攝與發表。

一貫的短褲低調打扮,這一年來在迪化街穿梭,把新舊店家集合起來,辦了這個有趣的在地生活市集,看到了很多新朋友在這個地方快樂的實踐自己的夢想,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新生命。

【台北】本周閱讀三本書,還有《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紅線的勘誤,抱歉!!!

本周閱讀都跟瑠公圳有關,我要來說聲抱歉,我的新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紅線,有一句話寫錯了,因為有關年代,我很在意這件事情!之後我會印一份勘誤表給大家,避免誤解,在此先說明。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6858

網路書店的內容簡介第三段:

大安站出口後方的瑞安街,很久以前有個夢幻的名字「霧裡薛圳」,原來是一條比瑠公圳還要早的水圳道,1736年才變成瑠公圳的支流之一。

應該改為

大安站出口後方的瑞安街,很久以前有個夢幻的名字「霧裡薛圳」,原來是一條比瑠公圳還要早的水圳道,日本時期水權收歸公有後才變成瑠公圳的支流之一。

書中內文勘誤:P.46 文字第五行:『1736年,郭錫瑠到此開發』,應該刪除修正為『日本時代』

清代台北已經有霧裡薛圳、大坪林圳、瑠公圳,水權並不屬於公家,多為私人合資收水租,有關水源的維護紛爭不少,日本人統治時期收歸公有,開始整治這些水圳,於是從新店到台北整個水圳通稱為瑠公圳,所以那個 1736年是郭錫瑠來台北準備開發的年代,並不是整併水圳的年代。

特此抱歉!


【台北】風聲樹葉聲,顯出寂靜

今天是逢甲土木系的老師帶同學來參訪,我講完準備要結束了,老師開始提醒我甚麼沒有講到,還有我們平常做的服務有哪些,一直做球給我補充,真是太感謝了,我通常不太講經營面的事情,因為會有太多的無奈,講太多好像在抱怨政府抱怨誰怎樣,而我覺得自己能做甚麼,在能力範圍下去做就對了。



另外,還提到了我們的創意飲品、餐點,這也是我比較少提的,以後應該多來補充這部分。

有關足立仁教授的研究與甘蔗,還有台灣糖業的發展。有關馬廷英教授喜歡在前面的玫瑰花旁看書,還有有關咖啡與綠茶與這棟建築洋和混合的建築的觀感,的確是我們的創意發想,這是不是文創我不知道,但至少是一個個小故事。

2014/12/05

【新北市】坪林圖書館,看的到深綠透藍清澈見底的小溪

窗外看出去是新店溪河景,深綠透藍清澈見底的小溪就在眼前緩緩地流動,還有幾隻白鷺鷥棲息,雖然前面是條馬路,平日行車往來並不多,候車亭總是有一些人在等公車,平日老人家居多,拉著菜籃車出來散步採買,對岸的茶園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景象,如同置身畫中。

圖書館的書很新,也很乾淨,我想平日來的客人應該是零,桌上還有插座可以充電,用筆電、平板查資料都很方便,簡直就是人間仙境了。

因為坪林產茶,圖書館的館藏特別有茶產業相關的書籍,以前總覺得坪林很遠,但是從台北開車過來,不到二十分鐘就到了,來往的公車班次也很多,我想無論平日或假日,圖書館都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平日偷閒來一趟坪林,在圖書館待一個下午,即使只是望著窗外發呆,都很棒。

到圖書館,我覺得最划算的是來閱讀期刊、雜誌,一本雜誌挑出有興趣的主題,花的時間並不多。希望雜誌社別介意我這樣推薦,若考慮到更多圖書館閱讀者的需求,多建立一些不同主題的索引方式,搞不好可以讓更多人搜尋到所需要的資料。

平日遊客不多,還是有幾台遊覽車經過,幼稚園學生的校外教學,大陸來的觀光客在外頭路過,但在圖書館室內是屬於自由工作者的社會觀察,還有一方透過書中閱讀所出現的小天地。

2014/12/04

【台北】歷史博物館,在植物園旁閱讀歷史

歷史博物館經常舉辦特展,貴鬆鬆的展覽,但卻很少人進去二、三樓的常設展,三樓旁側有「荷風閣」可以眺望植物園,也可以在這邊拿書靜靜地閱讀。

日本時代,南海路植物園原來是「台北苗圃」一部分,旁邊有建功神社、台灣工商品陳列館、台灣教育會館等,植物園裡面還有欽差行臺。從清末的台北城內,日本人把城牆打掉,這座都市像四面開展,在城南建了有農業研究、宗教神社、教育機構、商品展覽館等許多中、小型公共建築,到了1950年代後期,逐步規劃為「南海學園」,也就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科學教育館、公務機關的所在地,後來周邊衍生出的郵政博物館、楊英風美術館等。

以前的建功神社,目前是教育資料館,就在歷史博物館隔壁,本來是拜占庭圓頂的設計,鳥居、參道、石橋與庭院,充滿了漢、和、洋的混搭型態,建築設計者是井手薰。現在的水池與石欄桿是原物,最底端的建築物內的圓頂,也是原來的結構,但是已經重新彩繪,只是外頭看到是中國式的圓頂,與原本的拜占庭式大不相同。

有次去歷史博物館看西湖展,想起了幾年前去西湖一遊,新的雷峰塔還在建築中,大陸蘇杭的觀光建設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做民間故事的神話再現,白蛇傳只是一個傳奇故事,但是大陸人可以把許仙的古墳給找(造?)出來,也可以把白娘娘壓在雷峰塔底的遺跡給標示出來,我想也相當的不容易,我看著旁邊建功神社被改造的樣子,再想到西湖雷峰塔,格外的諷刺。

翻出了小時後全家出去玩的照片,總覺得要到植物園玩是很長的路途,搭公車要坐很久,假日要一早出門,然後太陽下山才回家,已經完完全全忘記了去參觀了什麼,只記得走路走了很久很酸,沒有椅子坐,擠公車很累頭暈,有時口渴吃冰淇淋又滴了滿身都是。因為留下來的照片不多,看這些照片讓我格外的懷念。

那是個冬天的下午,到了歷史博物館已經很累,我幾乎閉上了雙眼,博物館的門口有個小水池,現在還是一樣的景象,總是有很多魚在此鑽動,有時還會看到烏龜,我們總是坐在石頭上看魚。現在回去歷史博物館,那個水池變的好小,博物館前的兩尊石獅子還坐在那邊,那天很冷。


2008.2.24 沒有荷花的荷花池,即使很冷,水中的生物仍然盎然

我繼續翻著老照片,能找到與小時候一模一樣的背景照片已經不多,再喝口紅酒吧!很多事情在搖搖晃晃中就這樣度過一些日子。

20141204《國語日報社的中學生報》No.114 散步台中獨立小書店

2014/12/03

【台北】怡木庫房

今天運氣很好,一進門遇到工作忙碌的老闆。這兩年一直都沒有出版咖啡館相關的書,很沒有動力再踏入喜愛的咖啡館。



其實會知道這個地方也是朋友來買家具逛進來的,我會常來也是因為客人比較少,可以專心的在這個空間寫作,老闆是裝潢設計師,所以空間的規劃使用很徹底,閣樓小房間也兼具童趣,裏頭的空間非常哈利波特,利用挑高設計出許多的包廂,讓我覺得置身森林樹屋內。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木製家具,不要以為只是擺設品,這裡的家具大部分都可以買回家的。

有客人問:這些桌椅真的可以買回家嗎?答案是肯定的。

小時候喜歡畫畫的題目就是畫自己理想的家,我不是畫機器人裡面是住家,就是畫大樹上有樹屋,可能是小叮噹(兜拉A夢)看多了,只規劃功能性的房間,而缺乏實際執行的可行性,到了怡木庫房,感覺老闆就是一個夢想的實踐者。

在這裡適合舉辦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活動,人少一點可以在小包廂,人多一點可以將桌椅搬開,我想這就是設計師的魔法,跟一般的咖啡館、茶館設計不同,要進門的人需要按門鈴,或許第一次客人不敢進來,但習慣後,反而覺得這邊像家一樣有安全感,

難得的一個午後,我安靜地讀完了《東京圖書館紀行》這本書,自己沖了幾杯阿里山高山茶,滿室的木香味,雖然置身都市水泥大廈內,卻如同在森林迷宮中。

老闆帶我去參加附近一家藝廊咖啡館的社區活動,讓小朋友利用傳統菜市場的鐵門鐵皮圍牆上作畫,整個下午大家玩得很愉快,讓社區參與美化的工作,在台北市讓社區能夠參與的活動就不多,一直覺得台北市民都是冷漠的,但這個活動我看到了大家的笑容。

牆上打著 1968,讓大家猜猜有甚麼意義呢?老闆說她要出去接案賺錢才能養這家店,所以很難得遇到她,就算遇到了,也是絕對猜不出老闆的年紀的。

2014/12/02

【台北】王貫英紀念圖書館,過於喧囂的孤獨

每次到圖書館,一坐下來就想到高中時代,每天到圖書館念書的過往。

我高中念延平中學,是個每天除了念書、考試外,就沒有其他的目標,當然同學間會互相挖苦、搞怪、打球運動等,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學後或假日去圖書館念書的時光。跟女同學傳紙條,請圖書館的管理員佔位置,除了高中生還有大學生,要準備考試的社會人士,共處在諾大的圖書館,年輕男女打情罵俏,女同學被男人盯著看覺得是色狼,或者誰有跟誰有了怎麼樣的過節,感覺跟學校是一個不太相同的環境。

來到王貫英紀念圖書館,在一樓的展覽室,看到好多獎狀與書信往返,了解到王貫英透過拾荒積蓄,捐了好多書到海外,一輩子忠黨愛國,只有小學學歷,但毛筆字確寫的非常漂亮。

王貫英,1906-1998年,1949年來台,一生有大半的時間都在台北度過,1976年起跟里長、出版社朋友合作在中華路附近租了地下室來當圖書室,幾經波折後來在中華路二段301號的地下室,租下了公部門的地方開設圖書館,但這個地下圖書館經常積水,到了晚年即使他臥病在床,還是心繫著書本與圖書館。

1999年,為紀念王貫英,在汀州路的市圖改名王貫英紀念圖書館,不能在原來的地址附近開設圖書館,是有點遺憾!如今也無法了解每天騎著三輪車出去拾荒,又要讓大家來念書的心情到底是如何?

我總會想到《過於喧囂的孤獨》這本小說的主人翁憤世忌俗的在地下室努力的做資源回收,卻同時飽讀詩書,與王貫英一樣有著熱血沸騰的精神,看著他八股的革命精神,雖然今日來看不合時宜,但用於閱讀這件事情,卻是令人感佩的。

王貫英紀念圖書館館藏的主題是以旅遊為主,這邊有整套的寂寞星球,自助旅行非常實用,每個月來這邊看一下新進的旅遊雜誌、國家地理雜誌等,安靜享受這樣的閱讀空間,很有幸福感,即使不能出國玩,看完書就好像出國旅行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