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紀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紀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7/04

【台北】早坂犀牛,林朝棨(1910年5月26日—1985年7月4日)

林朝棨(1910年5月26日—1985年7月4日)

今天是地質系教授的紀念日

大塚裕之教授和林朝棨教授在1984年將這隻犀牛化石命名為早坂中國犀牛(Rhinoceros sinensis hayasakai),以紀念在臺灣最早發現犀牛化石的早坂一郎教授。 這批犀牛的部份骨骼化石保存於博物館。(早坂犀維基百科)

不過,最近中國犀被重新分類了。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E%97%E6%9C%9D%E6%A3%A8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62410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A9%E5%9D%82%E7%8A%8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Sr5SWmLk

2021/03/13

《湯德章》臺文版

《湯德章》臺文版

湯德章(1907年1月6日-1947年3月13日)

目前湯德章故居透過募資被保留,我們是否要更加努力,對於我們的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呢?

看來臺文版很適合漫畫,邊看可以邊唸出來,是非常直覺,但我們長期的北京話漢字教育,這部分是不是有一個標準呢?

2020/10/08

【台北】林阿琴,1915年9月29日-2020年10月8日

林阿琴,1915年9月29日-2020年10月8日

林阿琴在1933年(18歲)正在創作《黃莢花》。(圖/郭雪湖基金會)

2019/05/31

1945.5.31【台北】大轟炸七十四年,疏開拆除的「瑞光」寫真館



1931年,彭瑞麟剛從日本內地留學回台,在亞細亞旅社的二樓(今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三號)開設了「アポロ寫場」,後來寫真館搬遷到附近一二樓有店面的街屋。

アポロ(Apollo)為太陽神的意思,是彭瑞麟的老師石川欽一郎幫他取的名字,希望這家寫真館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光發亮。攝影是完全依賴「光」的工作,取這樣的名字十分有意義。

後來美、日戰爭期間,不得使用英文譯名,改名為「亞圃廬」,是 Apollo 的音譯,也有紀念父親香圃與老師欽一盧的意義,可是後來又被迫改名,彭瑞麟就使用他的名字「瑞」,取名為瑞光寫真館。

1945年5月,瑞光寫真館的店址被劃為防火空地,彭瑞麟遷回新竹二重埔老家躲避空襲,店面拆除後大部分攝影作品被毀,專業攝影事業,只維持了14年。

彭瑞麟在開設寫真館,不斷的專研使用新技術,收費也較城中的寫真館高,所以被顧客批評,而當年經濟不景氣,在大稻埕本島人區開設商店不容易,他還在報紙寫稿,開設寫真研究所教授學生,這些學生在戰後紛紛開設照相館填補日人返回後的空缺。

戰爭因素,彭瑞麟的寫真館屢屢被迫改名,這樣窮困的環境也很難繼續經營。他除了有攝影專業,也會繪畫,持有醫師執照,加入日本東洋醫道會,並開設彭瑞麟中醫診所。1946年被國民政府以莫須有罪名強制拘留過,還好被朋友救出來。

2019/01/23

【新北】郭雪湖(1908-2012.1.23) 淡水泊舟



甚麼可以代表台灣呢?船、玉山、一零一大樓?

當時的畫家經常以觀音山為背景,舟已經不在,淡水河景也變了,只有觀音山還在。


2019/01/01

1988.1.1-2019.1.1 報禁開放31年



這三十一年來報紙張數變多,網路興起後許多媒體面臨數位化的浪潮,縮編裁員倒閉,今天有報紙漲價,媒體環境惡劣到這個程度,我們的鄰居大哥從文攻武嚇,到了介入媒體,如何期待未來呢?

新年第一天的心情就很低落。

2018/10/22

【伊斯坦堡】羅馬橢圓形競技場 Hippodrome 與方尖碑



以下是google 翻譯:
OBODISK OF THEOSOSIUS
方尖碑最初由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圖特摩斯三世於公元前1450年建立,並且在卡納克神廟的阿蒙 - 雷神廟前也有類似的方尖碑。

方尖碑上刻有埃及的象形文字劇本,仍然清晰可辨。劇本上寫道,托特莫斯在卡納克神廟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座紀念碑上豎立了方尖碑,這是他父親的榮幸。還展示了法老和阿蒙 - 雷的描述。

幾個方尖碑從埃及運到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為了裝飾他的新首都而取代了這一個,但由於不明原因,交付時間很長。正是在狄奧多西統治期間,方尖碑在當前的地方被重新豎立起來。

這塊石頭現在高19.59米,比原來的尺寸短,最可能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基地已經顯著平滑,最終在中間的一個像形文字上砸了一下。可能是紀念碑在處理過程中被破壞或故意損壞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負擔。

方尖碑放在大理石底座上。主要部分的兩面是古希臘和拉丁文的銘文。四面都有像形文字。

由於地面上升,基座的基座在奧斯曼帝國時代被及時埋葬,由英國研究員C.T.挖出並挖掘出底層。牛頓於1857年4月。從那時起,基座一直位於一個由鐵欄杆環繞的方形孔中。

當方尖碑在競技場重新豎立時,大理石底座就被建立起來,其中各種描繪都是重建的本身。基座上的場景描繪了與皇帝出席的戰車比賽。








【伊斯坦堡】世界的原點石碑 Million Stone

大約在西元第四世紀,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個拜占庭式的涼亭,是通往拜占庭帝國各大城市的原點,標示了各大城市的道路距離,1453年的奧圖曼土耳其帝國仍保留了這個建築,但是在十六世紀初就消失了,在 1960年代的考古挖掘中,在建築下發現了部分的碎片。




四面圓拱門,取自維基百科


而這個石碑上不的圓弧形,也說明了原來建築的樣子



2018/08/27

楊南郡(1931年11月28日-2016年8月27日)

楊南郡(1931年11月28日-2016年8月27日),生於日治時期臺南州新豐郡龍崎庄(今臺南市龍崎區),作家、登山家、臺灣古道踏勘先驅、西拉雅原住民,致力於南島語族文化與史蹟遺址調查研究。(維基百科)


除了翻譯,還去印證,加上自己的著作,凸顯對台灣無限的愛。

2018/08/05

【台北】巴爾頓、蔣渭水紀念日

巴爾頓(英語: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1856年5月11日-1899年8月5日),英國人,蘇格蘭愛丁堡出身,應台灣總督府之邀擔任衛生工程顧問技師,進行台灣各地衛生工程調查與設計,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


照片背景現為自來水博物館



蔣渭水(1890年8月6日-1931年8月5日),字雪谷,臺灣宜蘭人。為臺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 #紀念日


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2018/07/31

1992.07.31 警備總部在台灣終於裁撤



1992.07.31 警備總部在台灣終於裁撤,1945年9月,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於重慶成立。

警備總部在台灣的所在地超多,不知道有沒有人收集這樣悲慘的景點呢?

圖為台北東本願寺,現在為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

2018/07/12

台灣首份報紙發行至今 133年(1885.7.12-2018.7.12)

(以下取自維基百科)



1885年7月12日(清光緒11年6月1日),巴克禮創辦《臺灣府城教會報》,因為19世紀末的台灣,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讀書寫字,使用書面語文言文,創刊時使用白話字(或稱「教會羅馬字」)出版(它是屬於廈門語羅馬字拼音),每月發行一期,1932年5月才改為如今之命名《台灣教會公報》。從1973年12月(1088期)起,改為週刊發行。

2018/07/03

1981.7.3,陳文成博士紀念日



為何我會放志鴻館的照片呢?(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1980年剛剛蓋好,隔年作為大學聯考的闈場,這些大學出題的教授們,要到七月三日的最後一堂考試開始,才能出闈場。

當年在闈場內的教授,有聽到重物墜樓的聲音,志鴻館就在研究生圖書館的旁邊。這是第一棟以名字命名的教室大樓,陸志鴻不但是台北帝大改制台大後的第二任校長,也是隔壁機械系教授,以前還有看到陸志鴻的胸像。(有沒有人好奇為何沒有第一任校長的大樓?)

目前志鴻館已經重建更高的樓,我不知道是否還是叫"志鴻館"?

陳文成是傳統寺廟厲害的匠師陳應彬之後,兒子繼承父業,孫子陳庭茂在日本時代在日商工作有成,但國民政府接收後離職,曾孫陳文成是個數學天才,這家族無論在甚麼政權下無論遭受怎樣的挫折,總能重新再站起來,其實非常符合猶太人在世界上的處事態度。

在台灣的第一所大學,椰林大道應該有很多和藹可親的師生故事,但悲情的是極權的事情居多。

https://youtu.be/K7GrPrS04l0

2018/06/14

台灣電力之父紀念日:松木幹一郎(まつき かんいちろう,1871年-1939年6月14日)


日月潭台電社長松木幹一郎胸像,2010年奇美許文龍先生捐贈重塑,照片取自維基百科,感謝林炳炎阿伯努力還原台電史,並且促成重塑松木幹一郎社長胸像。

以下取自維基百科:

松木幹一郎(まつき かんいちろう,1871年-1939年6月14日),日本愛媛縣人,台灣日治時期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被尊為「台灣電力之父」

1930年1月12日松木幹一郎就任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1934年10月完成日月潭第一發電所,1937年8月陸續完成日月潭第二發電所,並著手於北部火力發電所、霧社水力發電計劃,提出十年開發水力發電三十萬瓩計劃。日月潭水庫總發電量14萬3500瓩,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七大發電所。

1939年(昭和14年)6月14日,松木去世。

2018/06/09

【基隆】郵便局106年紀念日



上圖:
原址:三重県伊勢市豊川町
現址:明治村
明治42年(1909)完工

下圖:
原址:基隆石牌街
大正元年(1912.6.9)完工
民國51年(1962)拆除

2018/06/03

1934.6.3【南投】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完工84年


照片:維基百科

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完工84年,這個水力發電廠的計畫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關東大地震而延宕,也促成了集集鐵路支線。

台灣大學林鐘雄教授:「如果沒有日月潭水力,臺灣沒有現在」

2018/05/31

1945.5.31【台北】大轟炸七十三年


圖片
12
34

圖片1:1935年職業明細
圖片2:目前金義合行
圖片3:1945年6月美軍航照圖
圖片4:1957年航照圖

1945年,總督府應該已獲情報美軍要大轟炸台北,於是下令許多木造房子必須拆除,建立許多防火空間,若是美軍丟下燃燒彈,整個台北的房舍必然全部燒毀。

在萬華車站北邊的這一大片,看起來是沿著鐵路北側的房舍消失,是受到轟炸失火全部拆除,還是轟炸前就計劃性拆除?從《二戰時期臺北市之疎開空地帶》洪致文老師這篇論文中並沒有說明到這一片是所謂的疎開空地帶。

但有一些例外,就是金義合商行至今還存,有誰知道真正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