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次之七,學弟婚宴



這個在大學時代就風靡話劇社的學弟,畢業後成立了劇團,年紀越大反而心境越年輕,永遠是個頑童,所謂酒是越陳越香,可以用來形容這個他,這位浪子導演,終於低調的結婚了。

或許在實驗劇場界待太久了,婚宴三教九流的親朋好友太多,到了現場發現我們大傳社只有兩個人參加,一個是臉很腫的奕成,一個是肚子很腫的肇成。

我們兩個好像詐騙集團,一下跟大學老師談劇團行銷,一下跟知名演員聊如何學台語,一下跟大老闆推銷老房子,一下跟新郎哥哥打哈哈,一下又跟夫人談如何喝咖啡,一下又問同桌美女是不是在哪裡見過面?一搭一唱,互相開玩笑,要不是同學有超級厲害的商業管理技術,我有老房子老故事可以講,真的四十歲的男人就剩下一支嘴了,拿掉頭銜,還有甚麼呢?只是一個會耍嘴皮子的大叔吧!

同學經常說他國中腿斷掉,我臉燒傷,兩個人體育課都待在教室發呆,沒想到三十幾年後這件事情還可以拿來當成笑話讓別人發笑,台北盆地那麼小,但人生際遇轉化成劇場的本事,一切都在導演的掌握中,那麼多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最後也只是『遊戲人間』的小故事而已!

以上,是我跟同學的『戲如人生』,但是導演學弟的婚禮,就真的是喜劇中『人生如戲』的精彩,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都可以變成不平凡的戲!

2016/04/29

【台北】散步雜感



街頭散步,經常會遇到莞爾一笑的貼紙,也經常遇到樹生長在圍牆上,抬頭看樹梢開花的時候很漂亮,落葉飄落也是美,根部成為一種風景。

但,這樣的生長畢竟不穩固,為何城市中的人們,會放任這樣的開始?大樹美的不好收拾慘局

2016/04/28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之六,萬華林宅,艋舺星巴克



萬華林宅,1932年興建,為林細保、林紅麻設計監工建造,當年在萬華火車站旁,因為符合周邊的馬路,所以為菱形的造型,而四樓上不同面向的公媽廳,不同角度看起來好像是個塔樓,林家經營工程與蔬果批發,能夠蓋起這樣的洋樓,有別於日商來台經營企業,算是白手起家本土企業成功的範例。

如今,由公部門出資補助維護,再由星巴克入主經營,目前似乎已經是古蹟再生的模式,看似是一個解決方案,但卻不是最好的方式。公部門也無力編列那麼多古蹟維修計畫,若能由大企業出資維修,由在地企業經營,最能夠講述在地的故事。

萬華本應在火車站周邊有繁華過往,但卻因為鐵路地下化沒落,這都市的脈絡在老城區都會留下風華足跡,相信艋舺不應該只有打架械鬥的故事,應該有台灣人努力打拼的激勵故事。

本來是進去感受一下紅磚屋的魅力,但是一出來手上提著一個林宅的馬克杯,還有一個紙膠帶,喝完了抹茶拿鐵,至於林家怎樣努力的過程呢?我還是不知道。

http://www.wanhualinhouse.com/


從來不買馬克杯的人,居然就失心買了一個限量的艋舺馬克杯,有沒有人要高價收購呢?

2016/04/27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之五,老夫子、 海豚飛、小魚



這幾個朋友來自不同的工作領域,卻透過部落格串連起來,雖然現在部落格式微,但友情一樣不變。

最近找了老夫子姐姐來 青田七六辦夜間旅行講座,意外的吸引到了另外的族群來青田七六,講完後又拉到 Fireweeds 野草居食屋 吃飯,聊了不少這幾年發生的事情。

林婉美 老夫子姐姐耳提面命,做生意一定要堅持,即使自己的目標還沒有達到,也不要輕易為了五斗米而改變,堅持到最後,成功就是自己的,這點說的容易,要做到不容易。

人生是一個圓,旅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們,自然而然都會成為互相幫助的朋友。— ──在野草居食屋。

2016/04/26

《白天的錢湯酒》



是不是昭和時代的錢湯(公共澡堂),都是一樣的設置方式?跟我去鐮倉的好幾家澡堂長的都一模一樣,更神奇的是日本的歐吉桑也長的一樣,我在露天澡堂也遇到過光頭男。

採用與《孤獨的美食家》《和歌子酒》一樣的模式,一個人碎碎念,加上各地方特色的建築、街道、歷史的導覽,日本編劇真的很喜歡把文化藏在戲劇裡面啊!

《東京下町古書店》東京風潮下町大家族



人物很多確實不好拍,每一集都有兩個事件以上,最後繞回主題,都是自己的問題,若我們都能用同理心去體認對方的難處,那麼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2016/04/25

《驚爆焦點》威權制度中的理所當然?



教會這個千年組織,爆發出了那麼大的性侵事件,當事人在官官相護之下,不覺得這是相當大條的事情,還覺得是威權制度中的理所當然。

我們生活、工作周遭,到底有多少的事情是這樣的情況呢?

今天我們的官僚制度,軍隊中的體系,還有傳統的選舉制度出來的民意代表,是否也多有這樣的現象。

更嚴重惡質的媒體播放出來的『態度』,都不是從『報導現象』、『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那麼我悲觀的認為台灣現在不可能有媒體去製作一個這樣的主題,一個是資源不足,一個是社會很難有更多同理心去揭發這樣的共犯結構。

可以問大家,目前有哪些類似的事情要來揭發呢?

1. 禽流感
2. 食物安全
3. 工業汙染
......

2016/04/24

【台北】水瓶子到抱瓶庵報平安



在西門町以北的開封街,給人的感覺是接近環河路的五金、大型商用機具的批發區,但這裡還有一間陶藝工作室,電、瓦斯兩用的燒窯,老闆非常自豪可以燒出特殊釉色的作品,若對陶藝有興趣的,都可以來這邊工作,店內也可以協助陳列販賣。

周能安 舉辦一個月一次的市集,有植物性的豆奶品、手工餅乾、衣服、包包,還有剪髮服務。而我,是去霑卜秀,一抽就抽到了『測字』,今日我自己寫了『行』,果然解釋的還蠻符合我目前的心境的。

各式各樣的人開著有趣的店,每一家店都有值得學習的事情。— 和周能安。

【台北】北門周邊文化資產導覽:建築的表情與不可移動性



大部分我都只帶大安區的導覽,想當然而我又是一個救援的腳色,北門周邊突然在今年大紅,也算是一個歷史上非常諷刺的一件事情,所以,今天我就繞在從日本時代開始的古蹟遷移史與現代化的歷程。

以下是關鍵字:

1. 清代建城的位置與城牆轉向至今對都市計畫的影響
2. 台北工場是保留了清代的車站屋頂,是否可以作為捷運站的出入口,後來的台北機廠,鐵道部周邊當年景貌,我居然遺漏了那個戰爭的指揮部
3. 北門的貼皮照片,延伸到延平北路大千百貨的貼皮與假古蹟修復,貼皮文化影響至今,還有我們後來公共建築必有的必勝客屋頂。
4. 北門站下的考古遺址,說明了也不是原址
5. 北門高架橋與忠孝橋引道
6. 北門的甕城
7. 劉銘傳鐵路的開發與電燈引入的失敗
8. 火車站前的幾個高塔對望,還有一個有櫻花啤酒的高塔,騎樓延伸到三井倉庫。補充新北投火車站與原大稻埕火車站都是終點式的車站。還有新北投車站出口面對公園的中軸線。
9. 館前路的丁字路,鐵道旅館,吾妻旅館與梅敷屋的關係,還有孫逸仙來台北募款幾次的事情。
10. 台博館,台北新公園,直通南門,南昌街到台大的中軸線。
11. 菊元百貨,第一個紅綠燈,引用了朱點人來談台灣博覽會,並串聯被遷移的古蹟:欽差行臺
12.公會堂到中山堂,遷移了甚麼古蹟?欽差行臺,台灣民主國成立。黃土水與蒲添生在這裡留下了足跡。
13. 補充被移走的古蹟:林安泰古厝、松菸育嬰室、明石元二郎墓園的鳥居等等。

PS. 下次應該用龍瑛宗的作品:〈勁風與野草〉

台北城的黃昏,不知什麼時候飄著毛毛細雨,榮町溼漉漉的柏油路,輝映著橙黃和紫丁香花色的朦朧霓虹燈影。已經夜幕沉垂了。杜南遠與鶴丸五郎並肩行走於亭子腳。抬頭一看,對面的文明堂書店,明亮的燈光下擺滿著書籍,店內有不少台北高等學校的學生凝神看書。這些學生無論文科和理科,都喜歡看文學和哲學,他們愛讀夏目漱石、志賀直哉的作品和德國的哲學類,以備將來當指導者時,思想免於偏差而維持平衡感覺。

2016/04/23

【台北】高傳棋老師,北門口外街的時空風華



跟高傳棋老師的導覽,最大的收穫,就是在小巷子內穿梭,發現隱藏在巷道內的秘密。我喜歡穿梭在有歷史的古道老街,這部分在台北市算是萬華最多,今天來走了北門外,到大稻埕的這個區域,也有不少這類的滄桑地區。

今天導覽的範圍在市民大道、塔城街、延平北路、華陰街這小小的範圍,但是因為有地下街,也有路上的商店街,所以顯得多采多姿,一下好像進入電動玩具暗黑破壞神的遊戲中,一下好像愛麗絲夢遊仙境探出兔子洞。

混雜的建築,道出了不同的時代風華。

孫啟榕老師《建築與文化資產:麗水到青田的綠色迴廊》



孫老師花了不少時間串聯了青田街到麗水街的文化資產,我覺得身為一個建築師,同時也是大學的老師,他真的很努力把文化資產保留概念,用各種方式傳達給大家知道。

的確很多單位都努力的在自己的社區,自己經營的場域,去挖掘在地的故事,並且盡所有的可能讓更多人認同,這樣的熱情與熱心,在這次的導覽中大家都可以感受到。

前一陣子跟一個朋友餐敘,他也同樣的大約是五十歲,他說我們這輩年輕的時候都被教育的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大人的事小孩別管,也不要擋人家的財路,待人處事多留後路給別人,但等到我們已經變成大人了,有時還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的。

孫老師說太陽花學運後的這個時代,該說的就說,該做的就去做,身為一個老師,他就要給學生這樣的啟發。此外對於文化資產目前被財團承包、承接的現象,他直言若自己無法承接維修,就應該想辦法阻擋不適合的廠商接手。(我不知道有無曲解他的意思?)

跟著走了兩個小時,我的感慨很深,也很佩服孫老師的身體力行,而我內心堅定的感覺,只要能做就是幸福。我儘量的多做一些導覽,讓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多多知道即使力量微小,也要多做些事情。— 和孫啓榕。

2016/04/22

【台北】台灣文博會,CAFE SOLÉ 日出印象咖啡館



本來以為文博會跟我沒有甚麼關係,星期五去松菸走了一圈,才發現有這麼多朋友參與,居然碰到了我姪女也有參展。

在 CAFE SOLÉ 日出印象咖啡館 遇到了 咖啡大叔,遇到了展出的咖啡器具,還有學妹的Woo Collective 浪雲錫藝醇酒器,也遇到了 團圓大稻埕 的朋友,還有綠色的天線寶寶查理王,以及 好像公司很大有很多員工,但其實只有一個人的大隱陶集,也看到許多來自日本的朋友,把文博搞得很有趣,跟前幾年只談概念,有些不同了。今年也有大稻埕散步的活動,串聯店家。

個人建議,文博會的『文』指的是文化,但目前看起來的重點是『創意』與『產品』,要能真的賣得動的產品或服務,才是真正可以商業運作要推廣的事情,作為一個公部門所推動的博覽會,擔負著文化、創意、產品、店家、授權、博覽等眾多的任務,要做得好也不容易了。所以,是否可以稍微限縮一下目標,或許檢討一下今年有成效的項目,明年舉辦時比較會有成果。

仔細再想,我前幾年許多場次的演講、導覽,也都跟文博會有關,到今年才好像有點了解文博會是怎麼一回事啊!

【台北】甚麼都有的伊聖詩書店



我進入了伊聖詩書店,走到了最裡面最角落的位置,坐下來就看到《我的書店時光》放在書架的最旁邊,很感恩這家書店、咖啡館、麵包店、蔬菜、餐廳,無法定義這家店,進了那麼多本書,我悲哀想說,應該是一次進太多了,所以怎麼樣也賣不完吧?

伊聖詩書店所進的書,有店主獨選的個性,環保、小農、設計、永續發展類型的書比較多,而我這本書好像不列在這類主題內,真的很感謝。此外,還有許多獨立雜誌,此地也有專櫃。

我在書店內待了很久,吃完了健康的飲食餐點,外面有一桌年輕的女生聊天,我在最裏頭聽得一清二楚,討論的內容不外乎甚麼東西好吃,當然也討論了旅行,台灣島內的旅行在她們的印象中都是髒髒的,然後也討論了到全世界各地的旅行。的確,到台灣各地好吃的小吃,感覺都是髒髒的,但是,去台灣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咖啡館、車站這些地方,應該都沒有髒髒的問題,所以我想她們的記憶,還都只停留在"吃"吧!的確,要衛生、健康的吃很重要,這家店的許多菜,很多都有菜蟲咬過的痕跡,不知道這樣是不是髒髒的呢?還是因為沒有灑農藥,所以比較健康?

世界各地的景點在這群女生的眼中,除了"吃"的景點之外,好像真的就沒有了,這該是悲哀嗎?其實"吃"也可以講得很有文化性,看著書架前二魚文化所出版一系列焦桐老師所寫的台灣的吃,好像都是髒髒的啊?我偷聽的很仔細了,還真的沒有提到比較深刻的飲食文化啊!另外一個主題就是男人帥不帥,或者宅不宅這類的話題。

難得在假日的中午,在書店的角落吃到好吃的餐點,點了南投產的黑山烏龍,也翻閱了幾本有關書店、吃的書籍,許許多多的骨董打字機,每一個打字鍵都是不是在原位,可能被小朋友玩弄了,坐了一個下午,只有一個人來逛過這個書架一次,沒有拿起翻開一本書。

認真選書的店主,在這裡變成了陪襯,或許書籍比較少流動,經常來的客人有點沒有新鮮感了吧?給很認真經營的老闆加油,很多事情真的不容易。— 在伊聖詩私房書櫃*Escents Bookcase 。

2016/04/21

【台北】師大的分享,文化資產與商業模式




算是第二次去師大分享,第一句話就拍學生的馬屁:當年為了看美女去管理學院修學分,果然這堂課是美女都很專心聽講。

後來不經意的在簡報檔案說明了我們的"被採訪的策略"是甚麼?偷偷的講了一下我們如何解決不會發問的學生,這樣講下來,到最後許多同學或許在老師的規勸之下,提出了一些很關鍵性的問題。

感覺,台大的學生很聰明,也很一針見血的不留情面,也很主觀,雖然無法面面俱到,但可以發現很會問問題。但是師大的學生就想的比較多,各個角度都會自己想問一次自己,其實,我想他們都有答案了吧?

老師出來下了幾個結論,大抵上是說我們這群傻瓜做這一件事情,有點類似社會企業,我覺得真是一針見血,真不知道是不是下次也要自己下這個結論了?

看來,不同學校真的要用不同的簡報方式,觀察學生的反應,是我最大的收穫。

2016/04/19

【台北】感恩。小時光咖啡



原本芝山文化生態綠園裏頭有家咖啡館,我貪圖著買門票就可以停車,然後在園區內的咖啡館內有大樹有蟲鳴鳥叫,土地帶給我們的能量源源不絕,在這邊工作真是非常療育的。

沒想到,進入園區後咖啡館已經歇業,本想在生態池旁邊的涼亭就想把筆電拿出來工作,但還是考慮了可能會有蚊蟲的問題,也想過在上方的展示館裡面有桌椅、冷氣,也是很適合工作的地方,但畢竟是展示館,樓上有參加教學、DIY的學童,一個大叔、阿伯在這邊辦公,好像還是怪怪的。

於是,就散步到附近的雨聲街,經過熟悉的街道,小時光咖啡館的老闆就跟我揮手,於是,一整個下午在音樂聲中徜徉,落地窗外的人車隨著今日亮麗的陽光閃爍,美好的小時光在我身邊流逝。

看著隔壁幾乎一樣色系新開的咖啡館,想必小時光咖啡館的生意大受影響,城市的角落,可以容納很多不同的心靈空間,芝山岩地區本來就是非常多元的生態園區,不同文化層的考古都有很多成績,期望這邊的咖啡館也能更多元一些。

深藍色的水杯刻著『感恩』兩字,能夠擁有這樣的午後,非常感恩的。

2016/04/16

【台北】瑠公圳水利開發與台北市的現代化



今天的路線頗長,因為天氣悶熱,參與的人真辛苦,不過好運的是沒有下大雨。

路程:

溫州街大學里的露出點→醉月湖→台大生態池→璣永吉紀念屋→羅斯福路基隆路口的台電研究所→寶藏巖→自來水博物館

內容:
1. 台北三大水圳開發的歷史:霧裡薛、郭錫瑠、瑠公圳、大坪林圳、玉山社出版的瑠公大圳、三大水圳不同的個性、埤塘、宗族、大圳、地主與佃農、青潭、筧(台語唸景)。
2. 台北開發的歷史,我居然忘了提北門三井倉庫與新北投火車站。
3. 台灣農業的現代化,璣永吉。
4. 森山松之助的建築,他的老師辰野金吾,台灣總督府興建時的小八卦
5. 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1911 年的大颱風,三角湧水力發電廠、日月潭、新店
6. 稍微提到了西洋藝術史中的巴比松(楓丹白露)畫派與印象派中對於現代化設施的描繪,陳澄波也學習了這招,所以把火力電廠也畫了下來。
7. 自來水博物館主要建築的中軸線對到了水源地車站,與台大校門口的軸線是相同的。

以上,今天的內容很雜,我經常會岔題,希望上面的紀錄,可以比較有結構些。

今天有提到我對瑠公圳重見天日的看法與作法

http://trip.writers.idv.tw/2015/12/blog-post_23.html— 在大學里。

2016/04/14

文化景點移動後的點線面建構


(照片為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1974年航照影像)

以下幾個文化資產點:

1.新北投車站
2.北門旁邊的三井倉庫
3.松菸園區內的育嬰房(現為閱樂書店)
4.鐵道部台北工場(鐵路局禮堂)
5.林安泰古厝
6.欽差行臺
7.明石元二郎墓園的鳥居

以上這幾個文化景點,知道現在存在哪裡、過去存在哪裡的人應該不多,完全知道這些古蹟過往的歷史與所在的位置,應該可以頒發文化資產勳章了。(不然,我們就是同屬同溫層的人)

新北投車站,正在做交通測試,目前還沒有文資身分的站體,一路命運乖桀,被移到彰化台灣民俗村,因為民俗村倒閉,站體將會搬回北投。原來文化局的計畫,是想要放在新北投車站旁的七星公園內,很多文史工作者希望能夠放置原址,不但面對著北投公園的軸線,也能了解當年來新北投觀光旅行的人,一出車站就可以看到秀麗的山水景色,還冒著白煙的溫泉味道,近景是公園,宛如走入京都寺廟裡的庭院,看到自然有層次的枯山水。

或許,大家會用影響交通的想法,但是為何那麼漂亮的公共建築要藏在公園內呢?漂亮的建築就是要讓每天經過的人車好好的欣賞不是嗎?

同樣的,在北門邊的三井倉庫,本來距離北門圓環的距離就很遠,但因為我們現在重新規劃了馬路的位置,所以市政府也計畫把這棟倉庫移走,一移走的話,也就失去了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的意義,當時的財團隨著日本政府的建設,在鐵路、三線路的前後設置倉庫,是從水運交通轉換為陸路交通的最佳證明。

到底,是古蹟文化資產影響了交通,影響了開發,還是我們後來的人對於歷史門面的不重視?讓文化變了調。

在舉一個例子就是松菸園區內的育嬰室,曾經被當成員工托兒所、福利社、檢查站,根據老員工的口述,當年在松菸工作的人,旁邊有運動跑道與運動場,下班前可以做運動,到福利社買東西,然後帶小孩回家,這樣一個工作與生活結合的地方,如今的運動場已經變成大巨蛋,而育嬰室移了位置,完全無法得知菸廠當年員工生活與工作的樣貌了。

鐵道部台北工場,目前位於捷運北門站二號出口,目前是被鐵皮圍住,當年因為北門站出口施工,而破壞了地下物,這個建築也曾經移動過,等捷運施工完成才搬回來,屋頂是清代劉銘傳洋務運動中採購的鋼材,後來日本時代鐵道部把屋頂拿來重用,搭蓋了美麗的立面,火車可以進入大拱門進場修理。

至於其他案例,都是因為開發移動了位置,讓現在的參觀者完全搞不清楚為何這些建築會放在這樣的地方,甚至對以前的歷史產生的許多誤解。

有些人可能覺得透過這些文化景點,可以帶來更多的人潮、商機,或者是讓人們更容易親近這些文化資產,這樣的決策,更是把餅做小了。

試想目前那麼多觀光景點,觀光客坐車到停車場,然後到達景點,在景點的公廁上完廁所,只在景點旁的商店停留一會,又再到下一個景點。這樣的模式你還寄望觀光客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並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嗎?

參拜寺廟,進入山門的參道,是一種神聖空間的營造,傳統廟口前都是市集,也方便人民每日的衣食所需。日本時代公園的營造,把音樂會、節慶活動、消防、防災、造景、綠廊等用途,但我們目前對公園的想像只有運動與休閒。只能說對於公共空間的營造,非常的貧乏。

從小看到大的兜拉A夢有任意門,我們只要把所有的文化資產,想像成都是一個任意門,這個門的門面,就是精神象徵,這個門的前後中軸線,就是一個時代一個行業的精神象徵,透過這樣的想像,我們就不會想把文化資產貢起來放,而是親近的去使用他,凸顯他的意義。

解決方案:

重視文化資產原址原地的意義,將各個景"點"串聯起來建構"線"的意義,這部分說起來容易,但是以往公部門的不同局處單位各司其職,例如經濟部會有商圈的改善計畫,針對的只是商家,社區營造針對的只是在地的住民,根本無法串起一條完整的線。

以新北投車站為例,若有關單位可以從原址、北投公園、新北投捷運車站的廣場、七星公園、溫泉博物館這些地方,把所有的點做一個整體的規劃,無論是開放農民市集、文創市集、泡腳池、街頭藝人、鐵路便當販售、北投在地特色、那卡西、限時專送、電影場景等等,甚至是當年郁永河來台的故事,原住民生活樣貌,在北投這個區域在煙霧迷漫的異色裡,滿滿是創意發想的地方。

而北門周邊,有各式各樣的中軸線,當時已無戰略用途的甕城,是一個官與民的閘道,後來日本時代延伸出鐵路縱貫線的開發,財團的倉庫、商行,騎樓文化,演變出火車站前的現代化中軸線,商店街,城市博覽會的會場,台北的銀座,高塔間的對話,丁字路口建築的樣貌、到了國民政府來台後的中華商場,北門的牌樓貼皮文化,高架橋與人行地下道、天橋,延平北路攝影用品、各式招牌林立等。可以建構的"線"實在太多太多了。移動一個文化資產,消失的不是一個點,而是扭曲了一條直線,建構出不一樣的歷史面向。

想必是公部門公務人員怕麻煩,要整合各單位的事務太多,法規的限制,害怕被罵圖利他人,只要有這樣的想法就無法成功,所以經常便宜行事。以前在大公司,只要是有商機,老闆就會組成專案小組,把各部門的菁英抓來,商品成形後就獨立一個部門,但若開發失敗,這些人員就歸建。

為何市政府不能組成這樣的專案小組,跨不同的領域利用文化資產與各式各樣的資源,來創造多贏的局面呢?

《阿淺來了》礦業、銀行、大學的設立,也是台灣歷史一部分



除了女主角在那個時代的女性意識抬頭之外,劇中有關礦業、銀行與大學的設立,這部分在台灣也都一樣有了慘痛的經驗,有關商業的永續經營,有很多的描述。

我們一般對傳統商業的價值,都是要賺更多的錢,這個道理並沒有錯,但是為了賺錢,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失去了跟隨世界潮流的發展,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官商勾結與官商合作,其實並不是一線之隔,我們已經有很多的資訊可以查詢,媒體存在的目的,到底是甚麼?

對於煤礦的發展,金瓜石1890年發現金礦,開採了那麼多年,一直到 1978年才實施露天開採,當地人覺得那時候的開採破壞了整個生態,1980年代,台灣煤礦的災難頻傳,我覺得跟煤礦的並沒有要永續經營管理有很大的關係,面對很多現代化的煤礦開採,我們居然沒有進步,很多煤礦坑倒塌,應該是倒退了。

看了阿淺來了這部晨間劇,人家早年就已經引入了現代化管理的技術,看了十分的辛酸。

此外,對照銀行的開放設立,以及後來的貸款、保險等業務的發展,大稻埕在1920年代,也因這樣的風潮,由台灣人或是台日合資設立的銀行在那一波全球經濟崩盤的年代,也紛紛的倒閉。

雖然該部片以創立女子大學為主梗概,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還有媒體各式各樣的捕風捉影,還有嘲笑官方的輿論,還真的每個時代都有呢!

台灣人到底是一個失憶的族群,還是因為不讀歷史,很多事情一直重複的發生,島內的事情不關心,世界各地的熱潮也沒有報導,最近的媒體也只活在行車紀錄器的社會裡面。
貼相片標籤標示地點編輯

2016/04/13

《路邊野餐》



進電影院聽到了聲音,以為是一部懷舊的台灣片,場景好像是四十年前的台北,差異較大的是,背景的城市高樓,當年的台北興建的都是十層樓左右的高樓,目前中國的城市所蓋的樓應該更高了。

這部片在高樓、高山為背景下,用了一鏡到底的模式,主人翁在現實中又似在夢中,利用了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渡船、機車、汽車、火車等,串連了以前與現在,有一種沒有未來的滄桑感。

苗人的文化,在現實生活中完全消失,大家選擇了一種甚麼東西都很容易壞掉的生活方式,機車一直故障,汽車也一直修理,大樓沒有蓋好,水電也不方便,甚至是衣服的鈕扣,路邊隨便撿就一堆。

苗族的傳統服裝、音樂歌曲,已經凋零,聽的音樂都來自台灣,跟貴州完全沒有關係,甚至,公部門要求人民背誦當地的氣候、人口等資料,好像跟生活無關。

鏡頭的晃動,交通工具不斷的前進,除了錢的討論之外,所有事情都充滿了不安,我以為貴州是最接近天堂的香格里拉,但這部片卻把貴州的生活,拍攝的最接近地獄的樣貌。

【新北市】朋友聚餐五十次之四,老吳太太的羊毛氈課,原萃



老吳太太是以前公司的同事,當年負責網站資料庫等專案的主管,興趣廣泛能力又強,但前公司每年的部門整併之下,從之前是雅虎奇摩的子公司,併來併去,後來辦公室位置,居然在我前前公司的財務部。

有關前公司的事情說也說不完,那時認識這名同事後,意外發現她做的事情還真多。 Davis 玩生活 還有龐大貓迷的社團,更不定期舉辦化妝餐會,還有自己的網路公司,爸爸還幫忙管理,生活過得多采多姿,這樣的同事很難跟"媽媽"連結起來。

後來,老吳太太跟老吳先生還是結婚生子了,小孩叫做吳小貓,今天看著他們帶小孩的樣子,我們很難專心的好好聊天,一個話題總是被小孩打斷,只能說現在小朋友的控制慾望太強,未來吳小貓應該是企業大老闆,專門在尾牙餐會上打斷同事的聊天那位吧!

沒想到我們已經三年多沒見面,都已經離開前公司五年了,我們都沒有餓死,能夠開發出羊毛氈的課程,夫婦共用工作室,工作室有老吳的攝影暗房,還有路邊撿來的老家具,喜歡拍貓逛書店的老吳,還出版了許多攝影書,銷路都不錯。

人的個性要改變很難,老吳家雖然多了吳小貓,但我覺得幾年後吳小貓長大一點,兩人應該還是恢復原有的活力的。— 和Davis Liao 和 Wu Yi-Ping。

2016/04/12

【台北】新生國小三年級的科普導覽



我運氣又很好,帶到一班超級認真的老師,這位老師不但在青田街區介紹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還把青田七六前兩任的屋主先跟學生講了,為何我會覺得這個班級不一樣,是因為所體的學生特別安靜。

可能是在校內就告誡過學生,所以完全沒有暴衝的小朋友,雖然並非所有的同學都很專心,可是只要是專心的同學,所吸收到的事情特別特別多。

或許之前的經驗,一次講太多的概念,小朋友吸收到的不多,但今天我覺得我好像講太少了,出了青田七六門口,老師非常盡責補充了日式建築的特色,汗顏。

或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是依照成績分班的,所以同學彼此的同質性很高,學習效果也很好,但相對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甚麼同理心可言,唯一的工作就是讀書考試而已。今日的學習已經不是甚麼都為了成績而唸書的環境,除了培養我們較缺乏的創造力之外,同理心的培養是我認為比較困難的一環。

一般來說,好動的小孩或許創造力比較好,也比較會引人注意,但我們在管理秩序的同時,有時候壓抑了小孩的創造力,我不知道是否有直接的關係,每個時代的老師都很難為,但不變的應該是因材施教。

2016/04/11

【台北】竹傘架



一直以來,都要找尋適合放在青田七六的物品,其實剛開幕的時候在大門邊的老腳踏車,是一個古董鄰居牽來放,地質系老師放了許多岩石、生痕標本與老植物等,每一項器物在人類生活的歷史中,都可以講出故事來。

這個傘架,是張文委託老師傅做的,聽他說是雲林地方的老師傅,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以為他這樣的精神應該七十出頭,沒想到已經八十幾,他自己說:「機器都已經歹了了~」。

日本時代總督府曾經在竹山、關廟成立傳習所,帶動竹工藝的產業技術,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也曾經來訪指導。南投有許多國寶級的竹工藝大師,從小投入竹編作品,並且融入了地方特色,政府也有成立竹藝博物館等單位,也有人才傳承,具有歷史性的工藝美學。

不過,這位師傅並沒有去傳習所學習過,而是在地自學,台灣曾經有這樣創新產業的精神,如今,都已快凋零,感謝張文的協助,讓這個小小的故事在此地讓人了解。— 在青田七六。

2016/04/10

【台北】文房



很久前預約的文房參觀,終於可以進來了,聽完簡短的導覽,不知道以前曾經住過誰?

現在我坐在警衛室寫東西,剛剛在佣人進出的矮門口用點心喝咖啡,這邊現在轉變為用餐區,所以也不能閱讀,剛剛在用餐區被建議不要使用電腦這種3C產品。

文房的每個角落的裝飾美輪美奐,因為日式的空間比較狹小,大型書櫃與書桌顯然不容易擺放,但觀察到似乎整個空間被抬高了,提升了成為寺廟的高度,依然保存了原來的格局,保留了許多氣窗,大門入口的玄關處木作的雕刻,非常簡單大方,洋式的客廳地板,承襲了這樣的圖案,極為典雅。

洋式與和式空間區分,因為整個空間被抬高了,室內的家具多半是洋式規格,而區分不出來,工業風的大型燈罩,更呈現一種混搭的迷濛。我喜歡坐在緣側欣賞下雨,但目前看著後方的豪宅,這棟日式建築反而被包在裡面,旁邊有變電箱,或許是精華地段,這樣的空間重用,已經算是很好了吧?看著東西方的古物放置一堂,莞爾一笑,這就是人生,建築若有靈魂,不知道是否顯得孤寂?

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京都住過的那棟民宿,主人喜歡書,大量了放置書架與書,或許未來還可以再去多住幾天。

《一頁台北》



除了夜裡的台北很美之外,每個人都好笨,最聰明的是高凌風。

想想,一點也沒錯啊!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凌宗魁老師台北車站前表町通(館前路)的導覽



今天從北門郵局開場,在火車站周邊的舊地下道,這一批應該是最後一批了吧?

火車站周邊,從我國中每個星期到台大醫院看診結束走到中華商場,有時候會走這一些地下道,有時走上人行天橋,有時鑽入地下,完全不用等紅綠燈,有時地下道、天橋都有攤子,練就了左閃右閃,上上下下的好功夫。當時青春期經常夢到有輕功能夠飛簷走壁的場景,多半就在這些地方。

地下道有遊民街友乞討,或者就睡在底下,有時下大雨地下道也飄小雨,人行磚道沒走好會噴出大坨水,這些在你我成長的過程早已經見怪不怪,我們這個世代,根本不知道何謂美學吧?

北門郵局旁的大樓,因為新聞媒體轉貼楊燁的臉書,所以很醜的招牌很有效率的被拆除掉了,我看到瑪爾寇梁的招牌只剩下角落的一個,隨著這位英語老師的過世,一切都畫上了休止符。

走到了館前路,原來的台北火車站是面對著台灣博物館,象徵著台灣進入現代化,但如今台灣博物館面對著快速流動的汽車,還是單行道離開博物館呢!

館前路周邊的建築,目前很多是銀行,所以真正是管錢的地方,不同政權的商人紛紛來打卡,丁字型的路口,老建築面對這些路口的姿態,如今已經完全消失,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如何找回繁華,唯有認識這條路開發的過往,想想我們到底是要怎樣的台北市中心?

或許下一波,是要開大錢把汽車引入地下吧?讓人重新回到地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在北門郵局。

2016/04/09

【台北】幼稚園老師的文學故居導覽


今天上午在師大圖書館地下室分享青田七六挖掘故事的過程,下午帶大家走文學故居,不過也加了一點別的料。

1. 青田七六念了亮軒老師的一篇散文的前兩段:冷眼看瓶子
2. 殷海光故居:除了描述殷海光教學背景外,也講了一點哲學系事件,與胡適的關係,喜歡喝煉乳的小確幸,還有夏君璐小姐來台的心路歷程。
3. 由殷海光的老師金岳霖,轉而談到林徽音、梁思成、徐志摩,然後轉到梁實秋
4. 梁實秋故居:魯迅、程季淑、韓菁清,念了一些雅舍的來由,簡單描述梁氏散文語法,文白夾雜
5. 新店支線
6. 野草居食屋:陳玉麟教授、陳正宏教授父子
7. 長慶廟:鼓亭莊舊址
8. 紀州庵:念了一下王文興老師的家變前兩段

我想大家都累翻了,下次好像要在刪減一些內容,然後加入余光中的散文。

感謝 大海先生在施工中還幫我們拍照— 和大海。

《裸女》與《影響世界歷史的橋》



這兩本書雖然沒有全部看完,但是在咖啡館閱讀一個多小時,大致上都看完了一半以上。

本來想說上午演講結束,應該去找一家沒有去過的咖啡館工作,窩到下午,但是經過這家咖啡館,舒適沒有壓力的環境,而且該咖啡館書架上的書,我都蠻有興趣的,應該把想閱讀的書都看完。

運氣好的是,我最喜歡的座位已經有別的客人了,而我的筆電也忘記充電了,導致我無法工作,只好專心看書了。

就當我看書進入忘我的境界,邊看書口水邊要滴出來的同時,我居然發現我的臉部表情是在傻笑,左右看看周邊的客人,還好大家都沒有發現,而且,一反常態的,這家咖啡館大多數是男性,而且每一個男性都安靜的閱讀,只有一個女性使用筆電在工作。

難不成所有的男女性別全部都調換了。這家店的星期六上午,應該是反常吧?通常都是女性居多且聲音吵雜的咖啡館,也有這樣的靜寧時光。

ps. 一書的作者生日跟我同一天,另一書作者是喜歡開咖啡館書店與民宿的老友

【台北】青田七六熱情的導覽老師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這位導覽老師,是資訊公司的客服部處長,以前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根本不會知道他對於導覽志工很有興趣,是離開公司後才發現的。

在大公司或許同事間會有工作上的衝突,盡量不要跟同事很熟,很怕在部門溝通的時候會因為私人交情,而下了錯誤的判斷,人與人之間難免有這樣的情況,但我私以為這樣是最好的。但,抱持這樣想法的人究竟有多少呢?實際上能夠這樣做的,又有多少?

在軍中有學長學弟官官相護,在司法體系律師、檢察官、法官多是同學或師生情誼,在政府部門公務體系中,這樣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啊!

我很高興目前在青田七六做導覽工作,找導覽老師協助,都不需要擔心這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夠讓熱情發揮,今天來聽導覽的朋友都能夠聽到以前不知道的故事,在老房子內無論客人或導覽老師,收穫都很多。— 在青田七六。

2016/04/08

【台北】微光藝術空間



自從參加過一次 mina 的藝術咖啡館活動後,就覺得這個過動兒實在有用不完的精力,這次突然就開啟了這個藝術空間。

今天剛好經過,一進去,居然像是第一次去東京上野公園內西洋美術館的心情。很想仔細看完每幅畫,聽聽畫家為何要這樣紀錄他們眼中的世界,但時間不夠,也不好意思打擾畫家太多時間。今天跟當年去美術館一樣太匆忙,沒有多少時間,但卻一樣都給我非常驚嘆的感受,總有時間來慢慢欣賞的!

東京的西洋美術館,我後來真的再去了幾次,每次的感動,都不相同。

不知道為何,這裡拍的每張照片都很夢幻,是因為顏色,還是燈光,或者是這些畫作?或者,照片中人的心情呢?— 和高素寬。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次之三,野草居食屋



今晚我應該算是電燈泡,倪可與小魚是多年前(這個多,真的很多)媒體工作的好朋友,卻因為我經常上世新電台,重新把這兩個好朋友拉來一起吃飯敘舊。

回想十年前,在網路上經常把人東拉西拉,只要可能有點關聯,或是個性相近,我就會很雞婆的拉入 MSN 聊天室,或許有機緣爆發出甚麼火花也說不定。因此,後來很多網友,彼此之間成為好朋友,反而我好像成為電燈泡了。

很開心這兩位朋友重逢,也稍微重溫了一下網路泡沫這個過程。— 和倪可和蘇怡任。

【台北】發財車與簡體書店



以前在台灣販賣大陸簡體書是違法的行為,但是很多台大的老師、學生,當年為了多讀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想了解共產主義的社會結構等理論的圖書,經常到台大新生南路側門的發財車上去購買這些簡體書。

後來社會逐漸開放,有些簡體書店老闆乾脆明目張膽的賣簡體書,目前位於溫州街的明目書社,把當年在發財車放置的紙箱放在書店地上,告訴大家當年在貨車上賣書的記憶。另外當年賣簡體書,物以稀為貴,其實學生老師都要爭相在書店進貨趕快來搶購,經常新書難求。

目前溫羅汀區域,有不少簡體書店,因為中國大陸的新書出版量很多,新書若賣不出去,書架上的書更替非常快速,若有適合的書本,建議看到時就要買下來,不然可能永遠也買不到那本書了。

也因為簡體書出版品很多,簡體書店的運作成本提高很多,只要一個月內沒有賣掉,可能就要往倉庫移動,或者要退貨處理,這樣移動的成本很高,加上淘寶網上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書籍,曾經到北京、上海去看書店的營運狀況,所有員工從早到晚在包書,請快遞送貨,一車車的書進貨,然後一車車寫好地址包裝的書出貨,他們說是淘寶網拯救了書店的生意。

這個弔詭的情況,只能說簡體書的生態,在網路與送貨體系的改變下,有了重大的改變,同樣是發財車的革命,卻有著不同的結果。

2016/04/05

碎念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埃及館


最近看到一些論調,說台灣的歷史太短,沒有甚麼好挖掘的,應該學習美國的方式來發展文化。

有關這點,我有點想巴那個人一巴掌!

的確,台灣漢人的歷史很短,但台灣有人住的時間很長很長,或許沒有留下甚麼文字紀錄,但是透過考古,透過動植物、古氣候研究,這些都是台灣的特色。更何況,從荷蘭人、西班牙人來那一段,更不用說對日本人統治的那五十年,甚至是國民黨白色恐怖怎麼來的,目前都還不清不楚的狀態下,我們真的有基礎可以學習美國嗎?

我們可以學習美國在十九世紀末快速的崛起,如何利用戰爭擴大影響力嗎?爵士樂、藍調、普普藝術、布雜建築,的確在美國發光發熱,但考慮其原由,都是先了解別的地方的文化,然後發揚光大的。

日本的明治維新,清國末年洋務運動,中國的五四運動,台灣蔣渭水文化運動等等,無論成功或是失敗,一再的說明這樣的過程,失根的社會,不可能建立可長可久的文化。

2016/04/03

【台北】香色,老公寓的法國鄉村風



假日來餐廳咖啡館的風險,就是遇上人很多,這時若選擇一家餐廳,而且含下午茶的時段,而且大約兩點鐘左右到達,就可以避開人潮最多的時段,趁著這個時光,可以享受到特別的寧靜的時段。

當然,那時的服務人員是比較忙碌的,有時候就耐心等候一下。

我是只要看到朋友打卡就會記錄下來的人,等到有空的時候就利用地圖的地標功能找尋最近的咖啡館,假日的咖啡館,跟一般日一樣還是女性聊天居多,但是假日多了一些年輕男生,像我這種來工作(偷偷觀察客人)的大叔,可以說完全是異類。

庭院是高聳的圍牆,圍牆內有一個大樹,樹上掛了一些燈泡,垂在一個沒有鳥的鐵鳥籠,庭院還有暖爐,下雨的時候還可以把遮雨棚拉開,目前雖然沒有蚊蟲,但我不知道夏天來臨,是否會有很多蚊蟲侵襲?

很舒服的木桌椅、木製品,木地板,附近鄰近總統官邸,外頭有一種白色恐怖的氣息,但圍牆內就是另一個世界。

服務人員都需要幫客人拍照,學習攝影與使用手機,已經成為應徵的必備技能吧?

若不能避開高牆,我們還有甚麼樣的方法減低恐怖的氣氛呢?我想這家餐廳咖啡館做了很好的示範,使用綠樹、音樂,還有年節的裝飾品、公共藝術品效果非常好。— 在香色 xiang Se 。

2016/04/02

《海上鋼琴師》



1900年到二次世界戰後,是全世界政經文化思潮交流最頻繁的時代,鋼琴師選擇了與這艘船共生死。

剛開始也不理解,為何鋼琴師要執著留在船上,後來想想地球有七成是海洋,鋼琴師在海上的生活靈感,比我們在陸地上生活的人要多得多,即使遇上了心儀的對象,他依然留在船上繼續他多采多姿的人生。

最後,他選擇了不留下任何紀錄的方式走完他的人生,義大利從羅馬時代開始,一直不斷的透過戰爭擴張,但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立場丕變。這一部義大利片對於傳統人生與美國夢的追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最近,所有西方國家要聯手打擊IS,義大利人不同調,有時候會覺得義大利人都在搞笑,但這部片的確給最近的社會事件,找出了解答。

2016/04/01

【台北】閱樂書店,1954年公賣局蓋的育嬰室


照片為中研院人文社科所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之 1967 年航照影像

我們看了官方的文件,可能會以為松菸整個就是日本時代 1937年的建築,但這個育嬰室,後來作為員工托兒所、福利社,也曾經當過員工上下班的檢查室使用,其實是 1954 年蓋在松菸廠房的南邊。

後來因為要讓大巨蛋興建,我們政府就編了預算把育嬰室搬移到了目前的位置,不過是短短這十年多發生的事情,除了去看口述歷史的資料之外,在松菸園區好像讀不到這一段過程。

初看伊東豊雄設計的台北文創大樓,與松菸原來的廠房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在市民大道看到台北文創的屋頂,再從地圖上欣賞這棟大樓的弧度,與原來的台北機廠搭配得很好,或許是台北文創的量體太大,在地面上難以看到屋頂所致。

在今天的閱樂書店,看到了文化人張鐵志的選書,除了社會運動、文化思索之外,也有關死刑的討論,這是這家書店開幕後至今,再開幕後,我感覺這家書店終於有了靈魂。

期待,能有更多與閱讀相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