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碎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碎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12/08

【台北】圖文不符的碎碎念

圖文不符的碎碎念

前一陣子在青田七六,看到同事在 DIY ,一個漂亮的玻璃瓶,自己調出香精倒入,貼上貼紙等雜務,雖然工作量也不算大,但是去太原街瓶瓶罐罐挑瓶罐,也要花不少時間。

要把一個活動搞起來,其實有講師、主辦方、場地方、售票平台,再來就是參加方,如何有效的下廣告,眾多的眉角要克服,小活動的費用也不高,報名的人不足,就要賠錢,不然就要取消。要如何降低成本,讓活動順利舉辦。

但是最近接觸到不少單位(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要開始合作的時候就列出一大堆的條件,有時候一看就覺得我是不是比較細漢,但中間只是小問題與對話技巧,彼此只要多做一些溝通,其實就可以讓事情完美。

最近的街區慢步收費較高,還要在室內演講,然後再走出去散步,經常要跟咖啡館做場地的合作,其實細節很多,我們的客人有時候很早就來了,店員覺得時間還沒到把客人趕走了,不但失去多賣一杯咖啡的機會,也把客人得罪了。

每次都聽到臺灣不是沒有好東西,但是,為什麼我們都推不出好東西,到底是在哪一個環節漏失了呢?

2020/08/28

【基隆】島內散步,礦業散步

這個行程好像是一天參加了三場導覽,一位是研究一輩子文史老師,一位是長期研究台灣第一個煤礦的研究生,一位是阿公畢生的心血傳承給孫女,台灣的生命力從這裡可以看的出來。

台灣存在多個平行時空,雖然我是一個念過地質系的人,也已經算是經常去基隆、八斗子、九份的人,熟知礦業的發展,但這樣的行程還是第一次參加,把許多點連結起來一次看得夠。

我們到底要參加怎樣的旅行呢?我想問了一百人會有一百多種答案,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定論,大家想要看的都不一樣,有人覺得我們這樣的旅行好像在上野外課,有人覺得要多一點職人感,有人只想要看漂亮的風景喝一杯咖啡,但花了那麼多時間到了各地,難道不會想知道在地的歷史嗎?歷經了甚麼事情?

我想的確很難!

我想著我到了廣島的小鎮尾道,展覽館的志工老師跟我介紹小津安二郎在這裡拍過的片子,或者到了一家商店,阿嬤跟我說這邊有海賊家族與林芙美子等等,為什麼我們到了一個小鎮,沒有辦法讓在地人琅琅上口當地的歷史與名人呢?

我們到九份只知道神隱少女,或許也知道悲情城市的梁朝偉,香港人飾演一個啞巴,說出:我是台灣人!

經過了基隆市區高架橋旁被遮到的林開郡洋樓,在地人只知道是鬼屋,而不知道是倪蔣懷居住過,經過了港邊一個角落的北白川宮紀念碑,或是海邊的銹染紋是世界攝影師必拍的場景,居然變成了馬路與海灘,海邊的沙還是從中國進口的。

種種的荒謬行徑,我想都怪我們不認識我們自己的土地吧?

很難得的一起來參加的是多年前的部落客好友,經過了那麼多年,我們仍然在線上各自生活著,很感謝島內散步串連了這些活動,雖然在不同地方做了不同的事情,居然可以如此連結起來。

攝影:@胖大星— 和Akiraken Chiu 、胖大星和廖思為。

2020/08/15

【台北】簡吉

遇到一個叫做簡吉的計程車司機,一上車他就說在草屯萬善祠有同樣都是叫簡吉的人名,剛好是我的故鄉。他談了很多的人生遇見,說服他媽媽樹葬,然後談到了玩股票炒股下一波要注意什麼事情,問他用了什麼軟體看盤,答案是轟天雷!

工作16年全部的青春都在這個軟體上。

2019/11/17

【台北】阿伯!母湯啦!



這位阿伯把 uBike 當成健身房使用,露天,可以看著街景運動,用手機看連續劇,還免費ㄌ!

2019/09/23

【台北】連續騎行,橋下快閃,從夜市到夜市



20191005 No.09

今天在市區騎來騎去,各大幹線的自行車道也都長期觀察過,目前來看新生南路應該算是數一數二,不過經常遇到地磚搖動的聲音。

剛開始到處騎河堤內的自行車道,要找到進出的水門,或藉著汽車走的橋進入河堤,或要跨越過呼嘯而過的機車道,都是不小的挑戰,要到河對岸也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幾年這些都有些改善,但是我覺得自行車還是"細漢"的,總是附屬在這些設施旁,其實很危險。

把都市的空間,改為以人為主,或以自行車為主,這樣的轉換真的不容易,每一個開車、騎機車的人,都是"人"!



No.08 20191004

從內江街與環河北路的水門騎出,騎出木柵高工河堤,正好一百分鐘,颱風過後的景美溪氣味並不好聞,很多水草被清理掉了,許多昆蟲都沒有了棲息的地方了。


No.07 20190924

深夜騎行在台北街頭,我進入伍迪艾倫午夜巴黎的時空旅行,從松菸旁的台北機廠出發,騎著水田旁的小道,往中崙前進,時而是現代的豪宅,時而是記憶中的水田,縱貫線火車緩慢的在旁調度等待,騎著騎著,有時路邊有水圳道,旁邊不是林安泰古厝嗎?頓時又混入清粥小菜人潮洶湧,代客趴車與機車族呼嘯而過,搞不清楚是現實還是虛幻!

按開手機的時間,回到現實,科技大樓站,趕上捷運的最後一班車!



20190923
興隆路三段騎到一段,全部是下坡,其實不需要怎麼用力,只是沒有自行車道,要非常小心,機車的速度很快,經常被白眼。

萬隆站進入河堤後,經過景美橋、景美溪橋、寶橋、一壽橋、恆光橋、道南橋、萬壽橋這七座橋,發現橋旁都有豪宅,橋旁經常也都是有歷史性的故事存在,騎行河堤非常輕鬆,河水溪水的路徑都是緩的。

河與橋的交會。


20190922
松山高中旁→RockyDoggyCoffee→舊兵工廠鐵道支線(現在是停車場)→寅樂屋→光復南路→基隆路→六張犁捷運站

要注意安全的路線,人行道石磚經常會有水雷



20190917
過了中秋,橋下烤肉的人群已經散去,突然發現一堆機車、腳踏車、老人們現身,每個人同時拿出兩三隻手機猛按,還有老人家還有專業架子,一陣快閃後,留下我張著嘴巴在橋下。

騎行過那麼多橋墩,還是川端橋最美。



20190916


20190914
從公館夜市出發

今夜騎行,往霧裡薛圳的源頭而去,沿著溪而騎,溪流的源頭到深坑、石碇、菁桐,腳踏車道希望有一天可以延伸到那邊去。

以前是船運的年代,這些小鎮都很熱鬧吧?


20190914

從一個夜市到另一個夜市,河堤橋下烤肉香不停

從捷運松山站旁的饒河街夜市出發,沿著河堤河岸邊騎行,繞台北市區大半圈,中秋月圓伴行,每經過一座橋,就有肉香清風拂面隨來。

百年前的台灣中元節,鬼月每日大魚大肉拜拜,夜晚親朋好友聚會流水席。從中元節祭拜好兄弟與神明,藉此大吃大喝,轉變為中秋節烤肉,都是吃喝這個轉變雖然不大,但是意義上大不相同,也說明了重視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時代來臨,而不只是透過酬神迎神來改善人際關係。

經常要騎uBike 租不到車,或者要還 uBike 卻滿樁還不了,這個中秋,竟然都讓我碰到了。若你是 uBike 老闆,除了加派人手之外,如何克服這樣的問題了?


2019/07/05

【香川】高松市與小豆島的交通,Hello Cycing



這次到小豆島旅行,幾天前上網就預定不到租車,想說到時就坐巴士,或是租腳踏車就好了。

沒想到巴士班次很少,觀光巴士一天也只有一班次,我這種非常隨興的玩法也很難走透透,高山與海邊的景點,走路距離很遠,開車很快,騎腳踏車有上下坡。

第一天傍晚到了小豆島,問了服務中心的阿姨,是否可以租腳踏車,騎到二十四瞳映畫村,每一個阿姨都大笑,一個說快要下雨,一個說太遠,一個說騎到的時候已經關門打烊了,居然拒絕租腳踏車給我。

我事後想想的確是蠻遠的,難怪阿姨不租給我。

看到服務中心後面有電動腳踏車(hello cycing),掃描了 QRCode,居然因為手機國籍而不讓我下載,正在沮喪之餘,臨機一動用手機 WEB 版去註冊,果然讓我租到了電動腳踏車,雖然每三十分鐘就要一百日圓,但是從一個觀光景點騎到下一個景點通常不會超過半小時,而且有電動騎起來一點也不費力,真不愧為欣賞海景、山景,又可以悠閒觀光的好工具。

後來,到了高松市,又看到 HELLO CYCING,就捨棄了坐電車,直接騎電動腳踏車,市區內道路雖小,但是腳踏車道的標誌與路面比台北市好太多了,不會高高低低又突然噴出水,印象中兩年前來高松,好像腳踏車道還沒有那麼普及。

只是,電動腳踏車的停車點經常只有兩、三個停車位,有時要找到停車點還真不太容易呢!

2019/06/09

【台北】不只是圖書館,給各地蚊子館的再生啟發



到了地方鄉鎮,尤其是車站旁,一定都會有倉庫,這幾年的再生多半是委外經營咖啡館,不然就是委由在地文史工作室的志工來管理這些展覽室。

咖啡館不一定經營的下去,文史工作室也經常得靠熱情說唱俱佳才能維持,當展覽館的也需要有些經費才能經常更新,不然每次去都是同一檔展覽,設備也經常故障。或許能夠把這種閒置空間讓官方的圖書館來管理,也算是一個解決辦法吧?

松菸的這個圖書室,不但燈光打得好,挑高很適合閱覽工作,看出去窗外許多南洋植物,綠意盎然,即使是假日來,人數也不算太多,算是一方秘境。

許多設計、攝影、藝術相關大部頭的書籍,平常也買不起,就算買了家裡也不太容易放得下,在此花一天八十元,好好的翻閱,十分划算。

不只是圖書館,只是有一些人在沙發上睡著了,還有在座位上化妝的行為,不只是不太好,這是我今天大叔碎念病發作,下次周間平日再來體驗看看。

《出發》碎念



看似不斷重複跑步,練習、超馬上場反覆的過程,這樣的人生歷程,其實面對的不只是自己。

這輩子能夠反覆的執行夢想的人,應該不多吧?而透過跑步,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認識自己的內心,我想在跑步的途中,永遠都是與自己對話,也是不斷的突破。

陳彥博在最能得到冠軍的那場比賽途中昏倒了,剛好那場父母也來觀賽,或許是對於自己太有信心了,而忽略了身體承受不了,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

大部分的人很難承受孤獨,或者很難承受孤獨!

電影播放結束,燈光亮起,我看到了一半是小學生,不知道對於未來有甚麼樣的啟發呢?而想要重新出發的,是不是這些帶小朋友來看的父母呢?

人生到了半場,到底是要繼續堅持"夢想",還是要選擇怎樣的道路,其實看完了還蠻徬徨的。

PS. 旅行與各樣事情都可以結合呢?

松菸百貨公司書店與咖啡館所見

為了衝早場電影,來了誠品電影院,看完了非常感動,很多大人帶小朋友看這部勵志片,而且觀影途中發現小朋友都有所感動,阿公阿嬤更是哭成一堆,感覺台灣有救了。

結束後去逛一下書店,發現有一位約莫三十歲男子獨自在逛書店,邊逛邊打電話聊天,聽口音是台灣人,整家書店都是他的聲音,而且還四處遊走。

本來想鼓起勇氣叫他到書店角落講電話,想說還是算了。

不久,遇到一對夫婦與一個小朋友,小朋友想要買書,但是父母不肯,僵持不下小朋友開始摔自己的東西。媽媽一邊划手機一邊很冷靜的,這是每天在上演的戲碼,本來不太在意!可是,這位媽媽居然靠坐在放滿書的書架上,屁股還把書折到了,還坐在那邊大概有五分鐘一直划手機。

本來想鼓起勇氣叫她不要坐在書上面,想說還是算了。

不一會,又看到了一對熱戀的情侶,女朋友一直翻看著書,說好可愛好可愛,然後這位男朋友只是陪在旁邊傻笑,也沒有打算要自己逛書翻些書的想法,每次看到這樣的情侶我都不知道要如何看待,只希望更各自培養自己的興趣。

本來想鼓起勇氣叫男朋友自己去找喜歡的書吧?想說還是算了。

進了咖啡館,遇到了熟悉的店員,點餐結帳坐定後發現隔壁一桌男女朋友佔了四個位置,陽傘、蛋糕、餅乾、包包全部雜亂的放在桌上,不一會把外帶的點心打開,並且說了好漂亮之類的話,準備要開始吃,我驚訝說不出話來,心想一般的店家應該都是禁吃外食的吧?

本來想鼓起勇氣去跟她說,這時正義的咖啡館店員出現在女孩前面:不好意思!我們這邊禁帶外食。

前幾天朋友才傳說台灣人搭捷運的素質很高,本來想要認同的時候,在外國觀光客很多的文化園區,出糗的都是台灣自己人啊!


2019/05/18

【台北】橋下的空間?



星期五晚上,從橋下的停車場駛出,對面橋下的空間,亮著燈,一堆人在跳舞。

早年橋下的空間,多半出租給弱勢組群開店,跟公有市場一樣的管理方式。可是很奇怪的,弱勢組群的物以類聚,經常讓橋下的空間難以讓人進入。

轟隆隆的車聲,從天花板從兩側傳入,我只要在橋下就整個人精神渙散,好像趕快逃離這個地方,也因此經常作為停車空間。

在日本,一些電車的橋下,也經常是居酒屋的聚集地。意外的在中目黑的橋下,居然有咖啡館、花店、服飾店的存在,意外的在咖啡館內幾分鐘一班電車從頭頂開過去,反而變成非常單純療癒的聲音。

橋下的空間,還有甚麼樣的用途呢?

2019/05/02

【台北】這幾天的青田七六導覽



發現許多單位都有點大心肝,時間只有半小時,人數很多,參加者的心情都有點浮躁,很難讓所有人融入。

我都覺得我只要開場白,就準備要結束了。

不過,我會了解一下主辦是那些單位,就只講一個重點深入探討就好了。

1. 20世紀,幾次的戰爭,滿州、日本內地、沖繩、台灣的關係。
2. 1920年代的在台灣的建築樣式變遷。
3. 榻榻米、凹間、多福窗等日式建築元素。
4. 航海時代到殖民時代的庭園
......

2019/04/27

【台中】野人小築咖啡,馬丘比丘與復活節島,還有地方創生


大甲散步與野人小築咖啡館的復活節島

傍晚來回走了最熱鬧的兩條街,其實巷弄裡面有一些算是蠻精彩的遺跡,老街街屋還在看顧著我們,照片右下的春聯貼法也算是一絕吧?

大甲,大家就想到媽祖吧!

看到了帆布店就跑進去,十分的精采,各式各樣的包都有,再來就是芋頭相關的產品了。街上來回的車上播放著各式各樣音樂,地方生命力強盛,期待能夠用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上。

每次講復活節島,都會想到文明的倒退,西方殖民南美洲時代的悲情:廢棄的摩艾、被抓奴隸、回到穴居、傳染病、族群鬥爭、鳥人競技,悲情沒有下限,至今仍然沒有停歇。

今天才知道"野人"的由來,原來是我認識的虹吟前,在網路寫作的名號,聊了一會兒,從一個少女變成歐巴桑的歷史。— 在野人小築咖啡。

大甲野人小築,談南島語族與復活節島的悲情無下限


是時候來提"地方創生"了,這一年來這四個字成為熱門議題,但是大家似乎都自己解讀這四個字,從二十幾年前開始的社區營造,對地方人士來說:就是有預算下來了。

有預算的解讀,若跟復活節島的原住民的文明倒退與悲情來看其實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如何抗拒文明的誘惑,走一條自己的路,這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大甲用雙腿走了兩條熱鬧的街,與媽祖繞境的大甲完全不同,也住了一個晚上,從深夜到上午各式各樣的聲音從大馬路旁呼嘯而過,從垃圾車的音樂,深夜飆車少年的機車聲,一早的哈雷機車沉重的低音,到鋼管女郎跳舞配電音,在地補習班的廣告等等,我只能說十分的精彩,不知道有沒有人錄下台灣各地的聲音呢?

復活節到的人從製作崇拜祖先的摩艾像,到了族群互相攻訐,被抓奴隸重回穴居生活,與鳥人競技取得統治權,目前的台灣,活生生的如同復活節島的歷史重演。

無論從觀光、經濟、文化、設計、美學、活化等角度看"地方創生",倒不如回到根本的問題,是否要讓各族群可以安生立命的生活在同一塊土地,我們目前就是缺乏這樣的共識吧?— 與Allison Tsai 和 Hungyin Chen在野人小築咖啡


準備開始講 馬丘比丘與復活節島


北白川宮遺跡,大甲文昌祠


大甲公學校遺址


大甲的早餐店

2019/04/25

【台北】明倫高中的地景走讀,是走溫羅汀的書街



今天明倫高中的地景走讀,是走溫羅汀的書街,剛開始就發現,為什麼參加者多是女生,原來是學校圖書館的活動,自由報名,只有一枚男同學參加,國中生算是最難帶導覽的族群,第二難我覺得是高中生,但這群高中女生還蠻專心的。

(可能是不同班,同學彼此不認識不熟悉所致)

因為是女生,特別帶去了女書店,然後也進去欒樹下、台灣ㄟ店、茉莉書店,同學太乖了,於是多繞路帶去了舊香居,書店老闆與店員都十分的熱心介紹,經過伊聖斯私書房(伊日書屋 YIRI BOOKS),我以為已經倒閉,還好只是剛好周四休假沒開。

很感恩這些書店都提供很寬敞的閱讀空間,也都有開冷氣,炎炎夏日逛書店,是最好的活動吧!?



現在國中老師好辛苦,還要安排學生的校外教學,這幾天帶了幾組國中生導覽。這幾年感覺,學生秩序是乖了很多,不過,學習積極度還是差很多,可能還沒有找到方向吧?

我想想我國中在想甚麼?好像也是一堆空白。

2019/01/31

【台北】橋下的空間該如何使用?



台北市有許多公共空間,每次經過都覺得很可惜,這樣介於道路中央,又無法綠化,應該要做甚麼用途呢?

陳水扁當了短短四年的市長,這個改變還影響著我們,在市民大道高架橋的底下,設置了巨大的公共藝術品,後來似乎公共藝術品就在法規規定下,放置在大樓的門口了。

東京這個地鐵超多的城市,這樣的高架道路或鐵道下,設置了不少商店,或者居民的公共空間,那麼台北,可以怎樣使用呢?

2018/10/19

【台北】機車答案



最近比較少開車出門,因為發現騎 uBike 比較快,但是下雨的日子長,原本以為腿長的我走路會比別人快,沒想到全部卡在等候紅綠燈的時間,那麼這座城市還有哪種交通工具最有效率呢?

我想答案就是"機車"了!

我們把天橋、地下道拆了,以為人行道可以還給路人,但是又來了腳踏車搶空間。人行道連日下雨,不小心踩到沒有固定的地磚,好像踩到地雷,滿身都是水。

那麼,我們到底是退步,還是進步呢?

2018/08/30

市民大道的台北地下街與花蓮的將軍府,日本文化的想像



因為日本動漫深受台灣年輕人喜愛,這條地下街充滿了年輕學生,各式各樣日本來台的產品也在各個店鋪販賣,但是總有不少父母要帶小朋友來,所以就設立了各種裝飾,方便讓長輩拍照打卡。

我對這樣的打卡文化並不排斥,甚至本身就是愛好者,但是,我們陳設的圖騰、符號,背後有形成的原因與意義,是否可以做個簡單的看板,讓大眾了解,我覺得來此逛街扭蛋夾娃娃的年經人,可以說的故事都比我們還要深刻的多。

或者是在這個地理位置,放一些當年建築的照片,增加連結性呢?

地下街,我覺得可以當成"博物館"的概念來經營,把文化做的更深一點,或許每一條地下街、商店街都應該有一個策展人。

看到東南亞的商店,以台灣為中心,我們可以做的展覽還真的不少啊!

這九張照片夾雜了兩張花蓮將軍府,十幾年來的日式建築群,有一棟已經修復好了,或許沒有經費只能擺設這些日本圖騰,其實當時已經很洋化了,可以跟廣島的吳市做一點文化交流,展物就可以豐富起來啊?!

2018/07/21

【台北】捷運站碎念

每次到捷運站,看到不同族群的人:觀光客、上班族、學生、親子、老人等,我們的捷運系統,很難滿足各樣人100%的需求,但是實際上是否可以做的更好呢?

經常看到觀光客不知道怎麼搭車,非常猶豫要到哪裡轉車,跑馬燈跑著沒有用的訊息,或是上班族的擠壓到老人家,可以感受到只要做到六十分就好了,若要每個族群都滿意,那一定是不可能的吧?

答案真的是這樣嗎?

我覺得時間很好的答案,我們的尖峰與離峰時間的計算方式,大概是以上下班來計算,所以經常在假日,有一堆觀光客擠在大安站,因為這邊是區間車的分隔點,很多觀光客莫名其妙的被趕下車不知所以然,然後又搭錯車往其他方向離開。

或許觀光客的人數不好預估,但是捷運站的離峰時間,轉車換車都會增加很多的困擾,對上班族都要思考一下,那麼觀光客怎麼辦?要解釋甚麼是"區間"的概念,或許想出使用圖示或是一目瞭然的粗細、顏色的標示方法,我想我們捷運局有必要去東京學習,為何我一個外國人到東京去搭乘都無礙呢?

我們的捷運站行走的空間其實已經很大了,但是為何大家都擠在一起,強制大家行走的方向的動線這部分可以說非常自由,有時有快的需求,有時候是方便的需求,大家的需求不同,依據不同的時間調整的管理方法,提高滿意度,我覺得是目前捷運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2018/07/14

父親的潤滑油與我的萬能蜂膠



從小到大家裡有甚麼故障,只要經過父親的巧手總是能夠修理好,無論是電風扇,門鎖門閂,窗子的軌道,腳踏車,摩托車等大大小小東西,都可以修好。

父親會把東西拆開,然後擦拭乾淨後,使用大量的潤滑油,所以東西修理好了不久,地上總會出現油滯,潤滑油是我父親之所以偉大的必要工具之一。

不過,現代的電器產品,小小的電路板,或者是現代一體成形,大量的使用塑化薄膜等,使用潤滑油反而是把產品搞故障的元兇,潤滑油失效了,也宣告一個時代的過去吧?



而我現在身體出了任何問題,就是使用蜂膠,無論是感冒前後,或者有任何傷口,火氣大口腔破洞,牙周過敏,內服或外用,全部使用蜂膠。我在想若是房子漏水,可能可以用蜂膠來修補呢?

每一個人的人生中,應該都有一樣萬用物,真想知道我兒子以後會用甚麼東西來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呢?

2018/07/10

【台北】原廣慈博愛院全部拆光了


20180413 的照片,原廣慈博愛院

前一陣子過去,還留有一棟,其實就只是清理乾淨並沒有整修,就很漂亮,光影打下來,多少時代的痕跡。

現在,已經僅剩下一棟已經拆除了。我們還是學不會記取教訓,這些教訓有兩點:

1. 老建築留下來,就可以說故事,使用現代材質做一些改變,讓大家更容易親近,或者適當的包覆,漏水的問題也可以解決,那個時代的公宅,搞不好品質比現在更好,適當的修整根本不會滲水。

2. 公宅在各大城市,演變成弱勢族群聚集處,即使我們規劃的再美好,規則規定限制一堆,我家附近的公宅,在樓梯間還是可以看到酒瓶,始終脫離不了貧窮。

為什麼?

物以類聚,所以很多政府對公宅的規劃,是開始分族群分年齡並讓承租戶投入社區服務,每個弱勢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應該讓他成為一個族群,應該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我們好像還是這樣的思考模式。

我知道講道理容易,執行起來很難,目前的選舉文化又是靠數字,數字的迷思就在這裡,要比公宅的數字。這跟 TNR 有點像,好像是解決方法,但是為何街貓的還是沒有減少呢?很抱歉我用人與貓來對比。

我們期待更多樣更多元的政策,而不是集權式的管理模式。


2018/06/24

【台北】東洋醫道會,陳君愷,樂花園。大稻埕的亭仔腳



宋代有國醫制度,可是失敗
傷寒論,皇帝內經,本草綱目
醫藥分業
日本有巫術
唐代 copy 周禮,到處抄襲
蘭醫
醫生,漢醫,醫師,西醫
封建體系與明治維新,世襲
1920年的議會設置情願運動,文化協會成立,1927年分裂,1928年醫道會成立
這個運動跟文化協會,民主運動有何重疊?
萬金油
歷來衛生人員數目
與日本團體合作的運動
漢醫子弟才支持,西醫教育下成長的人不支持
西醫的研究併入漢藥
杜聰明
漢醫藥價便宜
鼠疫
漢醫有效
杜聰明女兒嫁到陳茂通家?
杜聰明 漢醫研究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黃玉階
祖傳秘方 VS 公開討論
這批人也蓋孔廟
人生的信仰與修行



我喜歡星期日傍晚的迪化街,因為店家都把騎樓清空,可以暢行無阻,我愛看立面就看立面,還走在亭仔腳就大方的走在裡面。

圓拱造型無限延伸的走廊,散步很舒服自在,只是店家都已經收攤,沒辦法購物了。

很希望再推廣走廊淨空的運動,反正每棟街屋都很深,有兩三進,以前可能全家大小都住在樓上,裏頭還要煎藥,還要曬藥,還有庫存,現在迪化街裏頭我相信都只是堆放陳年舊物,把客人引入,欣賞洗石子裝飾,而不是走馬看花,生意應該會更好才對。

圓拱上的招牌也可以清理掉,大家回頭看看日本時代的招牌設計都很漂亮,不一定要統一一致,搭配立面與店家特色,大家也很能發揮才是。

2018/06/15

【台北】電動車主人失蹤記



每天騎 uBike 經過這個地方,總會好奇,這台車的主人呢?

電動車顯然是新買的,有些塑膠套還沒有拆封,但是已經放了有些時日,無論晴雨都在這裡,前面的置物箱已經放了一些垃圾,顯然是根深蒂固的台灣文化,要改正十分困難。

以下是我的想像:

上個月,年約八十的老先生,很開心有了新車,終於可以到公園走走,可是開車到了路邊,被疾駛而來的腳踏車撞倒,救護車送到醫院,就無法來把電動車開回家了。

***

希望只是我的想像,每天經過還是會看到這台電動車,不知道何時會消失?每天經過都編了一套故事。


20180626 1824


20180627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