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8

【新竹】照門休閒農業區與歷史步道

早年在新竹縣新埔鎮的照門,原來是平埔道卡斯族狩獵地,後來漢人來開墾,丘陵凹地就成為集水區,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埤塘、沼澤地,客家語慣稱為「湖窩」。這樣的池塘在農墾最為蓄水使用,也是現代自然生態最重要的資源。



埤塘,是客家聚落的人文景色,可以養魚與灌溉用水,現今變成休憩區,但也意外地變成自然生態教室,鳥類棲息,蝴蝶傳宗接代,水生植物等成長的環境。客家的諺語:「山管人丁,水管財,一家一口塘。」,這是傳統客家埤塘文化的寫照。「十畝農田一畝塘,村前村後好風光,誰說農村終日忙,塘畔垂釣伴夕陽」說明了除了農業用途,埤塘也提供了休閒場域,更是一個好風光。埤塘更有蓄水、灌溉、養殖、造景、防火等功能。

進到照門休閒農業區,看到很多大型昆蟲的裝置地景,不少農場都有一些活動,觀賞昆蟲獨角仙,或是找尋五色鳥、蝴蝶與蜻蜓,還有客家美食文化的 DIY,參加這類的活動,讓小朋友接觸大自然與了解先民文化,會有很大的助益。

若是你想自己放空,我覺得走入步道是最好的方式,走這些步道不喘也不累,很容易的就遁入陶淵明的桃花源。霽月步道全長約二公里,步道邊滿是多樣的花草,走過綠色隧道、相思樹林、九重葛、桐花等,俯瞰綠意田園,有時候坐下來吸口氣,在林間聽著山雞鳴叫聲,或有蟬鳴,也有鳥叫,有時候靜下來還可以看到草搖動互相交談的聲音。

九福步道進入點是「明池」,踏著旁石階而上,池上的鴨子一派悠閒,看著步道旁奇特的相思樹,走上「光風亭」是九芎湖最高點280公尺,平台可遠眺關西台地與新竹外海,清風襲來,走步道的疲累頓消。從鴛鴦池進入觀南步道,黃土小徑旁有桐花林,四、五月開滿在樹上的花,落滿地的小白花,在風中驚見飄下「雪」,彷彿置身雪國的錯覺。此外還有中坑、懷祖與飛鳳步道,每條步道都各有特色。

在步道上,總是看著有點年紀卻箭步如飛的夫婦,有的一前一後在比體力,有的是手牽著手很甜蜜的慢慢地走,很羨慕夫婦能有同樣的興趣,走出戶外親近山林步道,能夠相處那麼多年不吵架享受這樣的生活,我相信是大自然的力量吧!

想像原住民在竹林間奔跑狩獵,或烤山豬或抓山雞,山林間就是原住民的冰箱,享受最新鮮的美食。也想像客家先民在丘陵地開墾的辛勞,路邊農民自賣的番薯,醃製的醬料、蜜餞等農產品,吃在口中體會農家合作以物易物過生活的日子。如今這塊土地讓我們休閒放鬆,感謝這塊土地,在不同的時代提供各樣的功能,都該好好珍惜。

2012/04/27

【台北】何良正醫師在青田七六的導覽


我去參加高傳棋老師在艋舺的導覽活動,剛好認識了何醫師,他是台北文獻會的導覽志工老師,在保安宮、剝皮寮(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等地都有參與導覽的工作。可以用日語、英語、台語、國語導覽,實在很厲害。


何良正醫師在青田七六的導覽

何醫師是牙醫退休,他說當年很想早點退休,然後就到處去玩,可是因為病人一直來不讓他退休,於是他持續服務完這些老病人後,晚了幾年才退休,當時工作量比較少,就多參與導覽活動,沒事的時候就去考了日語、英語的導遊證照,並參加文獻會的導覽志工老師服務。何醫師說的一派輕鬆,不知道是不是醫師都特別謙虛,或者醫師本身就很聰明很會念書,不只是會讀書,何醫師還寫過一本台灣古蹟介紹的書,各式各樣的事情都做過了,不只是每天看著病人的牙齒,這樣精彩的人生應該讓很多人羨慕的。

何醫師在青田七六的導覽場次很多,導覽內容我想除了談談台北帝國大學的農業研究、足立仁教授、馬廷英教授外。或許,有機會也可以參加他在保安宮、剝皮寮的導覽,談談台灣民俗活動與台北盆地先民的發展歷史。

青田七六的預約導覽場次
http://www.geo76.tw/search/label/預約導覽

2012/04/26

【新竹】軟橋社區

路過軟橋社區,看到花花綠綠的鮮豔的圖畫,我駐足欣賞拍照,雖然大部分圖畫都是畫出客家農作風情,可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有個身材曼妙的女子兩腿暢開,胸部貼了切開一半的網球,上面打著 Welcome 的字樣,我心裡害羞了起來,於是走進那個巷子過去看,原來是練瑜珈的姿勢。



軟橋社區位於縣道122線上,社區大約有五百人,村內彩繪出自吳尊賢之手,他是軟橋的女婿,不是美術科班出身,約四年前跟里長建議,本來以為村民會反對,但後來村民都自動提供住家外牆讓他作畫創作。電線桿上的財神爺,廢棄的老屋牆上一畫上彩繪,整個風情就大不相同,開了六十幾年的老店軟橋商店彩繪後更有古早味,大部分經過的遊客都會來此拍照,順便買些零嘴,牆上寫著「童叟無欺、貨真價實」,看到小時候的熟悉的蜜餞,我口水都流了出來。

我走在大街上拍照,突然就冒出來一個阿哥,先是用客家話跟我說話,我完全聽沒有,後來他改用國語跟我說後面有個水力發電廠還有水圳道,於是就走進去逛,途中還看到兩隻可愛的大狗,兩隻狗相親相愛的幾乎黏在一起,這樣的客家庄,不但人情味濃厚,家庭觀念也深植在眷養的動物上。

竹東圳是日治時期水利工程。1926年起由竹東二重埔仕紳林春秀集資興建,當時請日本技師規畫設計,興建期間曾經費短少停工,後來北埔人出資建好。竹東圳的水路經過軟橋社區,在社區後方有日治時期所建的隧道,可以清楚的看到『竹東圳』三個字,除了十三座隧道外,還有六座水橋、三座虹吸工程,在此聽到水流聲,伴著蟲鳴鳥叫,走在小路上簡直是無比的享受,還有很大的運動公園,很喜歡這樣沒有甚麼人工設施的公園,很自然的享受綠蔭、土地與藍天的空間。

這裡還有桂山水力發電廠的分廠,水車的社區意象,兩位大叔在此聊天,一派輕鬆愜意,旁邊有座頹廢的老宅,牆上寫著對聯『錢真好,閒更好』,這或許就是客家人的生活哲學吧!除此之外,軟橋社區有碾米廠,也生產有機農產品,在水圳道散步,看著農民整理水田,三合院變成餐廳,客家人好客熱情,漫步在田間時感受特別深,只要看到不是社區的客人來到,每個人都是笑臉迎人,或者教你去運動公園走走,要你去看小小的水力發電廠,軟橋社區真是個好輕鬆好健康的地方。

有趣味的彩繪說出了在地特色,看著看著都會莞爾一笑,加上自然環境優美、居民熱情,覺得這裡充滿了真善美。我跟那個阿哥揮手道別,他在屋內熱情的笑容,獨自來訪的我內心充滿了溫暖,來軟橋社區無論何時來,跟誰來訪,放開心胸都可以有很多收穫。

2012/04/24

【台北】無痛胃腸鏡健檢@梅約健康管理中心

有幾年沒有去作健康檢查,我最害怕的是我胃腸有問題,但是最害怕的也是做胃腸鏡的檢查,聽到『無痛』這兩個字本來還半信半疑,沒想到躺下去醒來就檢查完了,即使是醒來後也沒有任何疼痛感,感覺好像是被外星人抓去的電影情節。


好像來做 SPA 的健診中心

檢查完後聽醫師的解說,一邊看著電腦螢幕一邊說明我胃腸的狀況,這時我的心裡還在想,剛剛真的檢查過了嗎?不過躺下去一下,胃鏡從口中進入,腸鏡從屁股進入,拍了很多照片出來,由於前天晚上就吃了瀉藥劑,所以整個腸子非常乾淨,腸鏡還順便把息肉切除,拿出來做進一步的檢查。另外,看到照片中的胃腸鏡還可以做180度的反向拍攝,也是電影聯合縮小兵闖入人體探險的另一種科技表現,或許,以後外科手術都會用這樣的方式也說不定?

聽照過腸鏡的朋友說,事後都會肚子脹脹的一直打嗝,而我做完並沒有這樣的感覺,主要原因是照腸鏡要打入些空氣,方便腸鏡進入,而梅約健診中心打入的空氣是二氧化碳,結束後就不會打嗝,事後也不會不順暢。另外一個令人感到害怕的是要吃很難入口的瀉劑,前一天我混著沙士喝下去,就像喝加鹽的沙士一般,口感還不錯。只是,一直跑廁所把腸子裡面的東西清理掉不是很舒服,但腸子清乾淨反倒有一絲心理的快感。

幾年前去一家健診中心,效率非常的好,基本上只要一個早上或一個下午就可以做完檢查,做的項目也非常完整。但是非常有效率的作業,表示設備的使用率非常高,人像貨物一般隨著號碼一般快速的檢查完。到梅約就沒有這樣的感覺,一樣樣慢慢地檢查,沒有太多的等待,但是每一個項目確保是專業的醫師操作,沒有時間的壓力下所完成的檢查。

有點擔心,我會因為這次檢查太過美好,而愛上了照胃腸鏡這樣的健診,這個的想法還是不要有才好。這次的健檢,胃腸沒甚麼大毛病,去除我心裡的大石頭,還是長年的毛病,體重過重,這點還是要想辦法去除才是,別無他法,好像只有多多趴趴跑的運動了。

台北梅約健康管理中心
http://www.meiyoclinic.com.tw/tw/health-center01-checkup01.php

PS. 此為水瓶子參加梅約醫學健診中心的親身體驗,內文完全是個人心得分享。

2012/04/23

【台北】英維的好家網推廣健康在地農產品@草葉集書店

已經多次去參加英維的活動,從他成立好呷網之前就認識這個英俊有維的年輕人,他的部落格『我的小公主』一直就有再看,具有邏輯與論述能力的英維,後來成立公司義無反顧的投入農產品行銷推廣工作,非常佩服這樣的人,做每件事情,一定要從頭到尾想的很清楚,這個過程看他的簡報,就可以發現。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跟小公主結婚之故,好呷網改名變成好家網,而部落格也變成犀利人夫。

好家網
http://www.hocha.com.tw


英維示範如何調生菜沙拉的醬



這是上周在內湖草葉集書店所辦的吃早餐活動,請了三家農產品的廠商:

祥記的第三代:「最開始是爺爺覺得日本人都懂得吃梅子的道理,這麼好的東西應該也要推廣給台灣人知道。」,吃了一顆梅子,我整個胃都開了。祥記還有苦茶油拌飯當早餐,有梅子醬、梅精、梅子等產品。可以讓食物作酸鹼平衡的作用。

陳稼莊的第二代柏璋:「我們家用的水果都是我們自己種的」,因為水果都不噴灑農業,採用自然農法,所以含果皮都可以製作成果汁,製作過程也全都自己來,不會有代工問題。喝它們家的果汁,有種很奢侈的感覺。

綠藤生機的宜珊在台上說:「芽菜的蔬果維他命C含量比奇異果、柳丁、芭樂都還來得高。」,很難想像一群商學科系畢業的年輕人自創品牌,自行生產,來自台大林碧霞、鄭正勇博士的研究支持,這些還在生長的生芽菜夾在海苔內,加一點花生粉,既新鮮又好吃。

現在改成好家網,我覺得很好,原因是以前那個『呷』字,好像蟑螂藥的感覺。現在的『家』這個字,代表著台灣農業很多都是兩、三代家族的傳承,無論是不是同一家族,做這些農產品推廣的人,感情好的都好像一家人一樣,一起吃飯一起討論,雖說是到處吃吃喝喝,可是卻為在地農業努力留下很多足跡。

犀利人夫之我的小公主
http://www.wretch.cc/blog/wakint

2012/04/20

【台北】張文與他的新臺風時尚柑仔店

上次在小丸子的店(?甚麼藝文中心)巧遇到張文,一個長期在永康街、青田街、潮州街、麗水街這個區域參與社區營造很熱心的人,對這邊社區的參與超乎我的想像,2000年就投入文創公司開發各類產品,2005年在潮州街、金山南路二段口開設了新臺風時尚柑仔店。多年在附近散步一直看到這家小店,等我有緣踏入的第一天,老闆張文就說他要結束這個點,另外找別的地方,這是水瓶子魔咒嗎?經常開很久的店被我第一次踏過,不是收掉就會搬家。



今天是『穀雨』陽曆節氣,天空灑落下來磅礡大雨,張文今天與紀淑玲老師、從法國來的白小姐一起演奏合唱一些台語歌曲,這種異國合作有時頗有原住民風,用生日的數字轉換成音譜來即興對奏,大提琴與電子琴等樂器,紀老師還會各式各樣的樂器。我們在小小的五坪的空間內,聽著如癡如醉。

看著街上獨自下班的上班族女郎,或是剛見面約會的年輕男女,出來倒垃圾順便餵貓的太太,還有一隻黑貓冷冷的走過,更多時候是汽機車呼嘯而過,這個城市的景象在這樣豐富情感的音樂聲中,變成了背景。台灣歌曲擁有獨特的歲月感,雖然語調有點惆悵的氣氛,可是仔細品味歌詞,那是一個時代的象徵,雖然過得辛苦,可是重點還是要再努力再加油的面對明天。

我在這邊聽最後的一場表演,新臺風時尚柑仔店應可以找到更好的地點開店,在這樣大雨的晚間,與戶外的城市一景共鳴,還有認識了一些朋友,是最好的一個周末。

2012/04/19

【台北】AStar 咖啡

幾次到 AStar 咖啡館,人都很多,我其實是想要探究原因的,一直沒有答案。一家客人滿座的咖啡館,成功的因素很多,在這家吧檯很低,經常有正妹來訪坐在吧檯前打電腦,年輕的老闆會跟客人無距離的聊天話家常,45年的老公寓透露一種不拖泥帶水的人情味,可愛的店貓在店裡招搖的跟客人玩耍。即使是全部複製這些元素到別的地方,這樣的咖啡館也不一定每日滿座!

第一次到 AStar ,其實是到錦州街另一家咖啡館後到處散步,我拿著我破裂的虹吸壺上側走在巷子內,那種樣子應該很像壞人拿著破掉的啤酒玻璃瓶的感覺,周邊的人車看到不修邊幅未刮鬍子的臉都不敢靠近,我一直苦找不到可以買到同樣規格的咖啡壺,於是在街頭拿著到處碰運氣看有沒有賣咖啡壺的店。

一走進咖啡館內,老闆就很熱心的跟我說附近有一家咖啡用品專賣店,我拿著咖啡壺去比對,果然讓我買到同樣規格的壺,這就是第一次進入 AStar 碰到的好運。回到咖啡館內看著店貓挨罵,原來牠剛剛打破了一個杯子,看來我的壞運都傳染給了那隻貓,後來想想我的咖啡壺其實是我家貓故意打破的,聰明的貓是很會惹事生非的。

故事是這樣的,有天我看牠好奇的看著我煮咖啡,想要聞咖啡的味道,於是煮好後給貓聞,沒想到可能味道太濃,牠非常不喜歡的跑掉。但是,等我一回家,就發現那個裂掉的咖啡壺,還有那個賊賊的貓裝無辜的表情。

每一次到 AStar 咖啡館,都會碰到有趣的新、舊朋友,有著專門採訪小酒館想要生產內容的新創公司,也有專門採訪咖啡館的外包記者,也有專門把老闆的事情安排服服貼貼的老朋友。在咖啡館內或許裝潢很重要,看到老公寓被這樣的重新再生,老窗板變成吧檯上的裝飾品,很有美感也很貼心的各種設計,但是,咖啡館最重要的還是「人」,在咖啡館內,我感覺到了人的溫度。

2012/04/18

【台北】同安街散步

翻開1936年台北的地圖,同安街就已經存在,當時叫做川端町,顧名思義就是在河邊,有條新店支線鐵路(也稱萬新鐵路)通過,就是今日的汀洲路,每次在這邊散步,經常迷失在巷弄間,可是就是逃離不開同安街、汀州路,就這樣來來回回,不然就是在繞圈圈。



1764年(清乾隆29年)這個地區就叫做古亭莊。牯嶺街95巷與同安街口附近有長慶廟,旁邊有座鼓亭庄遺址石碑,傳說來台開墾的漢人為防禦住在新店溪上游屈尺的泰雅族出草獵首,建「守望亭」在廟旁,設置大鼓為哨站警戒,因此稱鼓亭。另一說當年來農夫設了穀倉古亭畚(今苗栗客家社區還可見),因此命名為古亭。

1920年代,這個地方稱為川端町,因為靠近新店溪與萬新鐵路(舊稱縱貫線新店支線)交通方便,日本人假日的休憩活動是乘船遊河,欣賞河岸風光,白天在上游碧潭戲水、釣香魚,黃昏時到下游河邊賞夕陽,然後晚上到居食屋飽餐一頓,或飲酒作樂,或有藝妓表演,靠近河邊有不少的餐廳,根據1928年的日本職業別明細(地)圖上,在今廈門街上有清涼亭、春花園、料理新茶屋、大正園、千花園、料理樂水、料理有馬支店等。不過,很奇怪的是沒有看到1917年就建好的紀州庵?

1921年,從萬華到新店的萬新鐵路建好,主要是要運煤、木材、茶葉等貨運用途,軌距約一公尺,採單一票價。但後來台北帝國大學成立,加上新店地區也居住更多的人,除了貨運外,變成了平日上下班,假日觀光休閒的鐵路線。1965年萬新鐵路拆除,為今日的汀洲路。

詢問過不少長者,對萬新鐵路的印象眾多,因為火車開得非常慢,若是沒有買票就上車,遇到查票的車長,會跳下火車繞一圈躲過查票之後再跳上火車。住在木造房子的長輩說,小時候晚上要等到最後一班火車經過才能安然入睡,從新店開過來最後一站是萬華火車站,因為載了大量的煤,經過古亭站的時候周邊的木頭房子彷彿搖籃一般震動,搖來搖去的,那時大約是晚上十一點半鐘。

1937年,川端橋水泥橋完工,就是今日中正橋,原本連結到廈門街,所以廈門街是個熱鬧的商店街,當時最熱門的是訂做皮鞋店,還有一些居食屋料理店。建橋據說是楊仲佐(台灣畫家楊三郎之父)很會種菊花,1923年裕仁皇太子(昭和天皇)要到永和賞菊,因為台北過去永和沒有橋,所以才建這座橋。後來重慶南路改接到中正橋,廈門街因而沒落,如今多為二手電器、家具的商家。

1940年代,石井家族在今同安街28巷有三排木造房子,今日強恕中學那塊土地就是他們家族的農園,石井稔曾任職台北帝國大學的農化研究室助理教授,戰後石井家族離開台灣,那邊就整個改建為公寓,如今只剩下一間木造房舍是台大管理。

1945年戰後,同安街附近的房舍,作為公務人員眷舍。在同安街、水源路、金門街、廈門街這塊區域,聚集不少文人,例如:王文興、余光中、林海音等人就住在此地。也有文學社團、期刊,藍星詩社、文學雜誌等。1970年代起,純文學、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在此成立。主要因素當年的電信網路並不發達,文人寫稿、編輯與出版業若能聚集在同一區,可以省不少交通往返時間,溝通也比較容易。

1982年,台灣發生第一起銀行搶案,李師科拿著兩年前在金華街教廷大使館所搶的警槍,戴假髮、鴨舌帽、口罩,蒙面闖入台灣土地銀行古亭分行,得手後進入複雜的防火巷道內逃逸。該區在金門街、晉江街一帶,當年水圳還未加蓋,裡面違建叢生,逃入裡面就很難抓到人。

在同安街28巷旁是牯嶺街95巷,原本是一條小溪流,在1990年代初才加蓋變成馬路,該小溪的上游原本是瑠公圳的林口支線,流入今牯嶺街95巷、三元街、西藏路,然後流入新店溪,在下游地段日本時代稱赤川,據說是清澈有魚的溪流,四、五月晚上可以看到很多螢火蟲發光,所以有座木橋稱為螢橋。可是到了戰後因為周邊違建不少,人口增多,家庭廢水都排入這條溪流,當地人戲稱為黑龍江。

自從紀州庵文學森林開幕以來,經常跑到這座公園,看著還沒有修復日漸凋零的老屋,周邊許許多多的老屋隨著時代逐漸消失,而今有一些奇怪又有趣的建築裝飾在這個區域,老實說,談不上美感。有座公園的角落放置一座凱旋門。還有個懷舊餐館,卻有文藝復興的拱門裝飾,非常歐風。路邊突出的一棵大榕樹,走幾步路就有一間小廟,上上下下的樓梯與斜坡,還有巷道比馬路還要大的現象。

以下是紀州庵文學森林的自我介紹:

「紀州庵」建於1917年,日治時代由平松家族所經營,為聞名遐邇的河畔料理亭;1950年代戰後,被作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並以此場景寫出《家變》。由蜿蜒的同安街輻射出去,水源路、金門街、廈門街的臺北城南,在50、60年代,聚攏不少文學人、文學社團、期刊,藍星詩社、《文學雜誌》、中國文藝協會……多少文學人與書寫在此間逗留與蔓生。1970年代起,純文學、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不約而同以城南為據點,帶起另一波文學脈流,巷弄間文字的聲息共響。

......

很難想像,以前曾經有火車在這個區域呼嘯緩慢而過,到處都是水圳道,一座座小橋跨過水道,下大雨颱風過後門口水位大漲,小朋友特別喜歡玩水,這些光景應該都不可能再出現了。王文興的小說《家變》,那些竹籬笆木造房子,也很難在今日的同安街看到。高聳的河堤水泥牆,要過去看河,還要爬走一段不短的路。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把《阿Q正傳》與《家變》聯想在一起,故事背景與書寫方式大不相同,但小說中給我們很多當年的景象,除了代表著一個時代小人物的故事外,看著小說甚至還有氣味跑出來。

我試著在這裡想像1930年代的味道,或許是酒味、粉味,人們在居酒屋內飲酒作樂,望著河水吟詩作對。1947年二二八事件,讓這個地方產生了莫大的緊張感,靠近河邊有人的屍體,到處傳出槍聲,很多人躲在家裡不敢出來,躲了好幾天稍微平靜一點,就跑出來跟鄰居借米找吃的東西。到了1960年代,外省/本省家庭融合的第二代,父親年邁的記憶消失,每個人的心理產生莫大的變化,那可能是成長吧?從小說中人心的變化來看同安街街廓的變化,其實最恰當也不過了。

2012/04/16

【台北】許壽裳在台灣的日子 1946.6.25~1948.2.18

會開始研究許壽裳教授,是因為有次訪談金恆煒老師提及,而馬國光老師在馬廷英故居(青田七六)導覽時,偶而也會提到,不過以我看現場人的反應,幾乎沒有一個人認識。我很好奇買了幾本書,包括台大出版中心有出版《許壽裳日記》、《許壽裳台灣時代文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光復初期赴台知識分子初探》等,這幾本書描述很多許壽裳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資質太差,讀這些書像是讀天書一般,讀一句就要查好多資料,人名很多,《光復初期赴台知識分子初探》這本學術詞彙過多,全部融會貫通大概我這輩子是不容易。

我不打算把許壽裳仔細寫完,只想還原一下他來台灣當時所住周遭的生活環境、天氣、住所等,所以從日記中把有相關資料抽離出來,加上一點想像簡單描述出來,若覺得不太對的,請大家指正,這篇文章我會陸續編修,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定稿。若對許壽裳先生不熟悉的,還請先看一下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E%B8%E5%AF%BF%E8%A3%B3


可能是許壽裳所住的地方,紅色框。(1945年美軍空拍照片)

*住所:

1946.6.25,許壽裳準備了好些時日終於搭到飛機到台灣,在飄雨的日子到台北,到達後馬不停蹄的拜訪許多學者、專家等,入住勵志社16號(還要查在哪裡),並且購買生活用品特別是需要蚊帳,可見當時室內蚊蟲很多,有時若蚊帳內有臭蟲,可能當晚就睡不著,或者被咬的滿身包,屋內多有老鼠。夏天的台北氣候忽陰忽晴,顯然午後會有雷陣雨,晚上熱的睡不著覺,也或許是濕熱的氣候水土不服所致。

1946.7.4,搬到昭和町大學宿舍二條通(今青田街9巷2號),寄居李季谷先生家。

1946.7.6星期六,到龍安坡462號(今青田街7巷6號)聽音樂,日本足立仁教授留下黑膠唱片據說當時非常稀有,吃西瓜、檸檬茶解熱消暑。

1946.7.13星期六,與馬廷英至錦町59號(潮州街?號)看房子,原為海洋所用宿舍,讓給許壽裳使用。地攤買生活用品,我推測應該在今牯嶺街賣舊物的地方。

1946.8.11,正式遷入錦町59號(潮州街?號)

1947.3.29 搬家到龍安坡475號(青田街6號,因為青田街的門牌有更換過,或許是今日的8號)

*辦公所:

編譯館籌備處在龍口町教育會館,原臺灣教育會館(現南海路),後來1946.10.31館舍遷到表町(襄陽街、懷寧街口)。在編譯館籌辦的過程中會面的人很多,有些是原來就在台灣的知識份子,不乏名人之後,例如進士陳維英後代陳紹馨,還有黃得時、林茂生、杜聰明等人。

1947.5.17 編譯館廢止,廢止前台大就發給聘書。

*飲食娛樂:

許多朋友乘坐汽車到北投南方會館聚餐,當時日本留下來的旅館,仍然非常豪華。而聚會的場所還有大稻埕的蓬萊閣、第一劇場、草山(陽明山)泡溫泉、中山堂看表演,台北火車站前的鐵路飯店也還在,可見戰後初期的生活娛樂、用餐地點與日本時代是相同的。

*醫藥衛生:

當時應該還有一些日本醫師留在台灣看診,許做了假牙。使用瘧疾、霍亂、肺病等預防藥物,還有DDT等,也因為喝了些冷飲、啤酒等,許壽裳因此拉肚子腹瀉。可見當年環境衛生條件很差。女佣人得淋病,還有一個周家風的人很不檢點,居然跟一女工姦私生子。

2012/04/13

【不丹】小巧的祈楚寺(Kyichu Lhakhang)@巴羅

到達不丹的第一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一片藍,中午太陽大的睜不開眼睛,我在車上忙著按快門,拍攝著當地在路上走的婦女,背著比自己還要大的枯木,有時也會看到全家老小在路上走,從祈楚寺出來才知道通常全家出來都是到廟裡拜拜祈福。



據說西元 659年吐蕃王朝西藏王松贊干與文成公主考量整個西藏的風水,要鎮壓躺臥在西藏的魔女,蓋了108座寺廟,目前有兩座寺廟在不丹境內,祈楚寺就是其中一座。

維基百科:祈楚寺(Kyichu Lhakha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Kyichu_Lhakhang

這座小寺廟,供奉著頂果欽哲法王(1910-1991)的佛像,1992年法王火化時有舍利子。這座寺廟旁還有另一座廟,該地雙廟的建築,現任國王的祖母 Jigme Dorji Wangchuck 在1971年所建,據說有時皇家的一些慶典會在此舉行。

寺廟內有兩顆橘子樹,樹高大約到屋頂,長年會長出橘子,悠閒的貓、狗,還有全家來參拜的人坐在地上聊天。風很大,太陽很烈,吹著經幡旗陣陣作響,我轉著經輪看這小小的寺廟,去年九月的地震雖然震壞了一些設施,但很快的壞掉的地方又會重修好,108座的小廟在高山上,宣揚著佛教並撫慰人心一千多年的時光。

2012/04/12

【提比里斯】薩美巴聖三一大教堂(Sameba Cathedral)

今天才開始寫去年去高加索(喬治亞、亞美尼亞、東土耳其)的旅記,不知道會不會太遲了,不過我看著照片,閱讀該國發展的歷史與我寫過的流水帳,應該還能記起一些。



進入喬治亞首都提比里斯的第一天,我趕快拿起相機拍著街頭的人們,盡是金髮美女,路上老太太體型稍胖,男人比較消瘦,這是個基督教的國家吧?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因為盜火而被鎖在高加索山上,所在地便是喬治亞北邊的卡茲貝山。而奪取金羊毛的故事中,保存金羊毛的王國便在喬治亞的東部科爾喀斯。

另外一個神話是上帝要分配土地給各個民族,喬治亞人因為喝酒遲到,所以上帝就把私藏的後花園送給了喬治亞。當我進入了這個神話中的國度,第一眼其實是許多廢棄的老房子、俄國統治時期的大型工廠廢墟。1991年脫離俄羅斯獨立的喬治亞共和國,因為大部分是信奉東正教,土耳其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關係微妙,其實這樣的小國家夾在周邊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是戰爭不斷,各國都會來占領,看喬治亞的歷史,能夠在大國統治下保留文化,實在難得。

喬治亞是羅馬帝國的一個戰士,當我們進入聖三一大教堂的時候,看到不少聖喬治屠龍的畫作,大部分的畫作是聖喬治屠龍,亦有些畫作救了少女,這些神話故事隨著時代演進,經常會被加油添醋。比較可靠的說法,約西元260年生於巴勒斯坦的喬治,是羅馬帝國的騎兵軍官,因試圖阻止羅馬皇帝對基督徒的迫害,於303年被殺。後來十字軍東征期間,聖喬治的十字圖騰成為重要的一個標誌。

而這座大教堂在興建的時候,鄰國亞美尼亞曾經有抗議過,據說是這個地點曾經有眾多的亞美尼亞人的墳墓,後來喬治亞還是堅定的把這座大教堂蓋起來,有濃厚的三位一體的建築形式,到處可以看到三這個數字的意象。除了紀念耶穌誕生2000年,也紀念東正教創教1500年。

我看著金色的圓頂,也看著美女導遊的金髮,這個金色的國度雖然如今不怎麼富裕,看到的甚至是貧窮,但是創造出來的精神,有如喬治亞母親這個矗立在山上的大雕像一般,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史達林也是出身喬治亞,或許可以略知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意志力。

2012/04/10

【台北】永康街散步

講到永康街,大家想到的應該是鼎泰豐與異國美食,今天我要介紹的不是這類的店,而是在這一區的老地方,或許不是老建築,而是有很多老味道的地方。



從1945 年美軍的空照圖可以發現,今永康街的西邊是台北行務所(台北監獄)的勞動農場,而永康公園那塊三角形土地,也不知道為何沒有蓋木造的房舍。比對下方的地圖,可以發現水圳道跟現今的巷道走向,有很直接的關係。看這老地圖,回到1930年代,彷彿可以嗅到勞動農場內牧草的香氣,還有牛的叫聲。在永康公園的大榕樹下,則有人力車伕乘涼,人力車可能載日本官員到總督府上班,腳程快的車伕,可能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到達東門口。


1936年台北街道改正地圖

永康街南端有個轉彎,目前是一家專剪男士頭髮的波士頓理髮店,公園旁有幾棟木造的老厝,來自雙連的小吃店,幾家畫廊、茶館、咖啡館、燒肉店、義大利餐館、雜貨店,最重要的是圖書館一樓是昭和町文物市集,這裡的氣氛,氣派的豪宅,樸實的老公寓,加上古味的木造房,各種行業在此,新與舊交融的違和感,我喜歡這樣的衝突。

1950年代初期,當地人自行募款,將原本為石子路的永康街鋪設柏油,並籌設兒童公園。1959年,勞動農場土地釋出,蓋了一些四樓公寓,金華國小、教廷大使館、教堂、加油站、淡江大學城區部就在那塊土地上。

1960年代開始公部門開始將日式木造房舍改建公寓,並賣給公務人員,這裡的房子土地大量私人化。

1970年代這些房舍可以自由買賣後,加上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的事件,大量的移民潮導致永康街的住民結構產生巨大的變化。

1995年,永康公園要規畫為道路,要砍除公園內五十幾顆的榕樹,引起居民抗議,社區協會成立強力保存這座原本就是人民自建的兒童公園。

如今,走在永康街與永康公園旁,已經嗅不到這些歷史的痕跡。的確,這十幾年來永康街的餐飲業輪替的非常快速,往往看著新的店面裝修後幾個月,又換了另一家店,當然不好吃的餐飲輪替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我覺得還不錯吃的店,有時也抵不過高漲的房租,這一切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然現象。

但是,人們的記憶總是在這樣的輪替下無法生根,這些記憶是一座城市成長的基本要素,老態龍鍾容易漏水發霉的老公寓,面對寡情寡義新建大樓,時代潮流的交會,大抵上以金華街為交界點,由北往南走的永康街,過了金華街目前又有不同的風情。一些苟延殘喘的木造房舍還在這裡呼吸,賣咖啡豆店面前的昭和町文物市集骨董攤商有群慢活的大叔,偶有背著相機的觀光客散步到這裡挖寶,這是目前賣的是台灣人特有的回憶,一般觀光客很難體會。我看著房屋仲介業務員在此等待客人,或許這裡這樣的光景這幾年就會消失。

街道整理變美,大樓翻新,人情味卻不見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台灣‧台北‧永康街小散步

1. 環浪商號的老東西、老公寓
http://trip.writers.idv.tw/2012/02/blog-post_25.html
環浪商號 Across The Ocean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2段181巷3號
電話:02-2396-5965

環浪商號的大門,是幾個門板拼起來的大門,經常門外刮著大風下著大雨,屋內安靜溫暖地只有音樂聲陪伴著客人,來此的客人都很年輕,不是大學生就是剛畢業要去當兵的帥哥,女朋友一起來度過放假的假日下午,或是一群同學聊著未來的夢想。大門一推開轟隆隆的聲音讓大家知道有客人來了,經過洗石子牆面,伴隨著從各處收取來的老窗戶、舊門板、木箱、老沙發、舊玻璃牛奶瓶等拼湊而成的咖啡館,庭院還有大樹,小小的招牌經常會走過去而不自覺。環浪商號所處的老公寓在台北市中比比皆是,能夠這樣的新生,經營者是兩名年輕的七年級生。

2. 秋惠文庫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01/blog-post_26.html
地址:信義路二段178號3樓
電話:02-23931958
網址:http://timand2002.pixnet.net/blog

從電梯打開那一刻起,就好像踏入了一個繁華的過往,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的年代,但也看到那個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白色恐怖、黑金政治的一面。其實,這些不過只是這一百年發生在台灣的歷史。秋惠文庫是林于昉醫師為紀念父親林秋江與母親陳淑惠所成立,收藏台灣相關文獻資料,以紀念父母生前對於出生地摯愛的情感,目前這展覽館是以簡單的咖啡與茶來營運。

3. 民豐家飾
地址:台北市永康街12-4號
電話:02-2351-7760

經營長達40餘年,原是做裝潢起家,傳承至第二代改為歐氏精緻家具飾品店,代理老品牌。在永康公園內還有該店面老照片。

4. 冶堂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31巷20-2號

5. 等閑琴館(私人練琴學琴)
地址:台北市麗水街9巷8號

6. 彰藝坊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07/blog-post_825.html
地址:台北市永康街47巷27號
電話:02-33937330
網址:http://www.cyf-bodehi.com.tw

「彰藝坊」源自彰化市彰藝園掌中劇團,由第三代陳羿錫成立。成立時工作室就在家裡,廈門有戲偶製作中心,並不是代工廠,都是自己的團隊生產,台灣傳統布袋戲偶與戲服等製作,並不再單純的在戲臺上的表演,是可以進入每一個人的家裡,除了裝飾,代表一種傳統,而且可以拿在手裡把玩。

7. ?甚麼藝文空間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03/blog-post_16.html
地址:台北市永康街53號
電話:02-23931958
網址:http://shiami53.blogspot.com/

老闆小玩子說:現代的設計過度花俏,為了設計而設計,應該回到古時候的生活去體驗真正設計。於是在這個藝術空間,小玩子舉辦了各式各樣的講座分享,也辦了各種型態的藝術展覽。每次到這裡都會有不同的體驗與享受,只要你願意走進來了解,台灣的圖像會強烈的刻印在你的腦袋裡。

8. 波士頓理髮廳
住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42-4號,
電話:02-2393-5345。

9. 品墨良行(這家應該不算有老東西的店)
住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10號
電話:02-2396-8366
http://www.pinmo.com.tw

原為品墨設計公司,旁邊為日式風格的雜貨小賣店,地下室將成為展演空間。

10. 青康藏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9/09/blog-post.html
地址:台北市永康街75巷19號
電話:02-23937770
網址:http://www.qksalon.com.tw

這裡的書類型大部分是社會、人文、小說,1980年代開始的社會運動論述相關書籍也不少,特色是真的都是舊的書,大部分都是1990年以前出版的書,甚至更早遠的年代。老闆何新興說:書房畢竟是有些懷舊的,可是希望自己能在這個瘋狂的時代,為那些有同樣鄉愁的人點一盞小燈,在精神上,就像一個朦朧的家。

11. 火金姑工作室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11/blog-post_26.html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21-1號
電話:0916397432 楊老闆
營業:每日17:00起(時間不定,詳細請洽店家)

跟楊老闆一聊,才發現對於哪類的房子放置怎樣形狀的燈飾,非常有研究,老闆像極了藝術家的長髮造型,說起話了來不急不徐,他特別對燈光明暗與人際關係有精闢的分析,或許一個簡簡單單的骨董燈,就可以讓一個沒有華麗裝潢的店面充滿了故事性。

12. 昭和町文物市集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11/blog-post_27.html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60號
營業:約中午過後店家會陸續開業

聽說昭和町文物市集的店家老闆,以前專門去收集日本老房子遺留下來的家具、裝飾品,這幾年來以骨董買賣為主,有不少小東西、老照片,這類裝飾品對沒有用的人來說是垃圾,但個人回憶紀念價值很高的物品,則是無價之寶,有空也可以來挖挖寶,落入兒時的回憶中。

2012/04/08

石芳瑜的《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

台灣史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寫?以往讀歷史總是很習慣的從年代循序漸進的談發生了甚麼戰爭?訂了甚麼合約?誰又侵占了誰?國際關係與族群間的關係來分析。但是,寶兒(石芳瑜)這本柔性的台灣史從愛情切入,更可以發現台灣獨特的歷史。



大航海時代,台灣就躍昇在國際舞台上,平埔族的母系社會,鄭芝龍的台日戀曲,清朝羅漢腳的男子隻身來台,日本人統治下的藝旦、藝妓,一直到間諜匪諜的冷戰時代,女性在戀愛中的地位一直都是主角,男性沒有甚麼能力可言。我對『主角』的定義並不是她擁有權力,而是這齣歷史大劇,女性的戲份真的很多。或許中外古今就是這樣,基於此我很想寫一寫從男性的角度來看愛情這個玩意。(說了就要算數了,希望有人找我寫這個題目)



我無法回到1930年代的台灣,不知道夜夜笙歌的酒館藝妓有怎樣吟詩作對的能力,也開始羨慕起那些文人,風月場所居然市場大到可以出版報紙、專刊介紹發生的趣聞。那麼,我要是活在當年,應該是個八卦雜誌的記者吧!

買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9613

2012/04/07

【台北】5 senses 與大學生活

每次來 5 senses cafe 都是剛開門的時刻,我挑了內側角落的座位,剛開始面對著空蕩蕩的大桌子,然後慢慢地一個個學生滿座,打開各自的大螢幕電腦。本來服務人員還建議我可以坐那邊,但我實在很難想像,一個怪大叔置身在一群大學生中間,縮在大桌子的角落打著最小的電腦,聽著同學討論作業或者閒聊跟父母生活衝突的畫面,應該是非常尷尬的場景吧!

長興街與基隆路口,是我從家裡騎車到學校的必經之路,只要是稍遲出門,塞在基隆路口有時會等到10分鐘,大批的學生從男生宿舍騎腳踏車出來,有的穿著藍白夾腳拖或是內衣就衝出來,頭髮亂衝衣衫不整,滿臉青春痘。而今,看著現在的大學生,各個有型乾淨整齊,來咖啡館念書溫恭有禮,跟我們那個年代,真是進步多了。

唯一沒有變的,就是腳踏車還是一樣多,考上台大後腳踏車對我的記憶來說佔了很大的份量,國中買的18段變速車終於派上用場,可是上課第一天就被偷了,可能是跟我的緣分未了,有天在校園散步發現了它的蹤跡,當時輪胎與鐵鍊都壞了,或許如此才被丟棄,我好像做賊似的把腳踏車牽去大修,又伴了我一些時日。但是終究脫離不了被偷的命運。我騎過很厚重的骨董腳踏車,也載過一些男、女同學,那段在椰林大道擠車、超車與摔車的年少歲月,只要進入台大這個區域,就會一再再地被我想起。

前些日子,約了大學同學與朋友一起到 5 senses 咖啡館聊些事情,雖然聊的是電影產業,但我腦中不斷宣洩而出大學時代的畫面,當時電影《悲情城市》大紅,我們社團邀請編劇、導演來演講。那時對台灣電影業充滿了一些想像,後來這二十年來台灣電影業走過了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直到《海角七號》之後,人人開始談電影、看電影、投資電影,這個同學非常有眼光的投資各類的電影,他也很低調的再從事各類的文化投資,這點是我非常佩服的,從《悲情城市》到《海角七號》,再過二十年,我們會創造出怎樣的電影事業嗎?看著現在的大學生在 5 senses 努力的學業的討論,我想應該更可以期待。

這間很有設計感的咖啡館,時時刻刻都坐滿了來此作業的年輕學子,進入藏在牆壁的諾大廁所,整個設計的風格跟咖啡館有很大的差異,就好像進入了一個時光隧道的秘道,這一面大鏡子,就好像看到年輕的自己。離開 5 senses 前,再回頭看著書架上有關咖啡館的雜誌,很汗顏的有介紹水瓶子的身影,這幾年來晃蕩咖啡館的寫作經驗,幸得一些雜誌的採訪,前一次來被服務人員認出來,我很不好意思,以後還是要低調的來品咖啡館。

2012/04/04

【台北】聖誕節、兒童節,快閃族集體力量

今天是兒童節,也是我參加第二次快閃活動,或許有些人覺得只是個有趣的活動,玩完快樂一下就結束,但實際去參與,才知道分工合作、鼓勵正向行為會產生極大的力量,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鏈結,透過快閃活動,可以更加緊密。


新光三越的天橋上拍的


三立新聞的報導

在日本的綜藝節目,看到安排好的快閃族活動,經常發人省思。為何日本人特別喜歡玩這樣的群眾遊戲,熱衷參與競賽。我認為個人意識很小化的日本人,透過這類的活動,不但傳達各行各業都有達人,也傳達了團體合作的重要。在台灣,我們從小的教育似乎沒有這一塊,習慣上只為了自己的權益,想到的只是利用特權,普遍的不信任別人,更嚴重的是不尊重他人。

我知道這樣講或許很多人不贊同,我也希望我是錯的!

其實,人的角色可以非常多樣化,端看自己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有時候可以當螺絲釘,有時候可以當領導者,參加不同活動,或是到不同的地方,我不斷地在轉換自己的角色,這個轉換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體驗,也或許視野就大了起來。今天很高興擔任了拍攝大景的攝影工作,看到每個參與快閃活動的人,為了讓兒童節更快樂的心念,用力的吹著泡泡,這氣氛的感染力很強。誰會想到,這個廣場以前到處可以挖到子彈殼,三十年前,還是嚴肅的四四兵工廠,坦克車在裡面開來開去的景況。我的童年沒有吹泡泡,只有偷跑進來這裡挖子彈殼。


2011.12.24 捷運車上的禮讓孕婦快閃活動

快閃活動經過多次的開會討論,以鼓勵正面思考的力量,活動中儘量會把傷害人的能量降低,有興趣來參加的朋友可以加入我臉書,下一次活動會再邀請大家參加。另,快閃不光只是年輕人的活動,今天,我看到玩得最開心的,是一位白髮留鬍子的阿公。


2012.4.4 華視新聞的報導

2012/04/03

《小日子》享生活誌 Life Design Magazine

大學時代一起編輯刊物的同學、學弟,最近創辦了這本雜誌。還記得當年他曾經說要開出版社,出版一些講述台灣特色的書。這個夢想不難,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執行。畢業後的這二十年來的工作經歷,我們驗證了大學時代就知道的事實,出書搞雜誌的都是慈善家。



一本雜誌要賺錢就會有很多廣告與置入性行銷方式,看著架上一本本的雜誌,美女帥哥照片,琳瑯滿目不同大小粗細字體佔滿了封面,吸引人的標題,翻開內文只有兩百字,甚至一百字,速食的好像到麥當勞只看到兒童餐的玩具,還沒有點餐就結束的感覺,而且通篇只要換上不同的店名、地址、電話等資訊,就可以變成另一家店的介紹。於是,一本本的雜誌就像一本本旅遊觀光指南,講的都是別人的故事,忘卻了我們還有生活過日子的能力,小日子要走不同的路。

《小日子》傳達的是生活不在他方,就在這裡,待在我們的城,過自己的小日子吧!



希望《小日子》可以永遠這樣的乾淨,我們需要台灣人的觀點,還有我們說自己的小日子,說自己的好生活,在第一期已經有這樣的發現,希望繼續堅持下去。

2012/04/02

【新北市】竹圍看排練,身聲劇場的《樂鬧人生》

星期五晚上,從竹圍捷運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到身聲劇場竹圍工作室,中間的路途一邊是高樓大廈,另一邊是昆蟲鳥藏的矮林,兩個世界都很熱鬧,但中間這條小路在夜裡路燈相伴下顯得孤寂冷清。



一到身聲劇場內,就看到許許多多樂器組合起來的樹,團長說有樹屋的概念,想要一邊爬樹就可以一邊敲打樂器。團長說明下,很快的認識了身聲劇場這個團體,本來都是在淡水地區從在地出發做社區的藝術表演,今年轉做《樂鬧人生》這個比較城市人的主題。我看了一下身聲劇場的部落格,我猜想或許是文建會補助減少,才想要進入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表演?很佩服這樣的劇團,不但肩負在地藝術表演的啟蒙,還要投身這麼多樣的演出,像是打不死的蟑螂。

在看排練的時候,整個流程內容非常順暢,用『人生』這個不容易表演的好的主題,讓我頻頻思考,熱鬧的節奏有時幾乎讓我喘不過氣;有時遇到相同的遭遇會心一笑。快樂、憂傷、無奈、動物學人的姿態、盲目的跟隨,這不就是大部分人忙碌的人生嗎?有人用算命、有人投身宗教,這些人生的種種出口,都在這個劇中表演了出來。劇中表演龜、鳥,不但用各種樂器,連動物的聲音都模仿很像。

我喜歡這些演員藉由樂器、肢體的投入,那是發自內心的演出,每次看著氣喘如牛的表演,在台灣,需要多大的熱情才能支撐這樣的劇團演出,希望大家多多到實驗劇場,在短短的一個小時中,暫時跳離人生看自己淹沒在人海的模樣,會獲得更多的啟發。

身聲劇場《樂鬧人生》4/13-15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http://www.sunsontheatre.com/

2012/04/01

《愛男人前先愛自己》水瓶子的推薦序

今天愚人節整個不想趴趴走,整理書櫃時發現這本書2005年出版的書,打開看居然有我寫的推薦序,我想我現在可能寫不出這樣犀利的文字了吧?掃描下來弔祭一下過去的自己。







上博客來應該還買的到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