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去參加木馬團,洄瀾日式遺蹟之旅,年初才去過花蓮一趟,沒想到交集只有林田山這個地方,透過木馬的解說,有些遺蹟雖然已經消失看不到,可是卻留下滿滿地回憶。

花蓮光復糖廠
【第一天】
台北莒光號→新城→新城天主堂→午餐(田村日式料理)→花蓮鐵道文化館→美崙山散步→北濱公園→菁華橋、菁華林苑→美崙溪畔日式宿舍(將軍)→松園別館→晚餐(欣綠農園)住宿(光復糖廠日式宿舍4人房)
【第二天】
早餐(光復特色早餐沒開,隨便找家早餐店老闆娘的手腳真快)→光復糖廠→林田山→午餐(滿妹豬腳)→豐田社區→慶修院→花蓮→台北
以上是這次旅程的行程,也曾經跟
木馬一起出遊過,這次是我們兩人睡一間,最近似乎跟導遊領隊特別有緣,去捷克跟
工頭同房,這次是跟木馬。除了可仔細觀察了他們辛勤工作之外,我想除了真的對旅行有濃厚的興趣,不然很難從事這樣一天24小時的服務工作。尤其是他們睡前都會看書,或者透過網路查詢大量資訊,當然,水瓶子我也不例外,昨天就把
《K一頓卡夫卡》讀了大半,會讀這本書當然還是想多了解捷克的猶太人思想。
旅行途中收到一個老朋友的簡訊,他說他又要上飛機出差了,這幾年的他好像就是這樣的日子,也只有在國外我們會想起彼此,互道一聲平安似乎是我們的習慣了,好朋友就是這樣淡淡地就好。
本週除了去趟花蓮之外,還看了不少片子,阿部寬的《自虐的詩》、《鐵線蕨的憂鬱》兩部是非常不同的片,唯一相同的是阿部寬對女主角的愛很類似,阿部寬的戲路很寬廣。另外因為在捷克看了浮士德的黑光劇,所以看了斯凡克梅耶的《浮士德》,用木偶與真人的結合,雖然是改編,捷克的表演似乎很喜歡用隱喻與對比,或者編劇導演也要跳入銀幕札一角的感覺,在捷克看的木偶劇《唐喬凡尼》(
唐璜),最後那個操作木偶的老師傅還要出來秀一段。捷克人真的很愛秀吧!
《布拉格練習曲》,這部片子目前在長春戲院上演,男主角與編劇是同一個人,主要描述一名布拉格老人面對生活上充滿了希望,到處散發他的愛心,他擔任老師的工作失去興趣後就申請退休,然後開始他從事不同行業的冒險之旅,充分發揮捷克悠久的文學歷史與素養,希望帶給所有人快樂,劇中當然還有男人的性幻想,這種小品式的電影沒有冷場,除了描述布拉格從年輕人到老年人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對未來沒有目標(老實講我覺得跟台灣有點像,又不那麼像),這個在共黨垮台後資本主義進入後的社會有很大的關係。或許電影演的不全然的正確,但是剛從捷克回來,雖然我在布拉格接觸的大部分是觀光客,這樣的片子多少有進一步的了解。
星期五晚上的敦南誠品講堂又開始了,我又再度去聽聞天祥課,或許是第一堂,座無虛席,
第34期誠品講堂【藝術實驗室】電影新經典,對於誠品講堂,我最喜歡聽的是高榮禧老師的藝術史,不過這一年來都沒有開課。每次聽完聞天祥的介紹,就會去買些老片子,但是沒什麼時間看,全部堆在書架,我真的要好好消化一下了。本週買了黑澤明《七武士》、奧森《大國民》等、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奇幻電影《羊男的迷宮》。有些老片大學時代在太陽系MTV看過了,不過自己又想看一起,或許會記憶起什麼事情也說不定,看來我真已經老了,老是在找回憶。
聽說溫德斯要來台,10/30星期四晚上在信義誠品有活動,
溫德斯看見一頁台北,網路都已經額滿,可能要去現場搶了。
最後,我不知道聽了幾次木馬的旅行與人生的關係,自助旅行與團體旅行的平衡等說明,好像聽不膩,這或許也是我的人生哲學吧!明年要去哪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