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去拜訪老夫子姊姊,喊了很久的書《高加索》(亞美尼亞、喬治亞與東土耳其)終於要交稿了,相信新書就要出來了。
從 2012 年出版我第一本散步書《台北小散步》六條路線,到現在也六年的時光,到現在《台北慢步》十條路線,台北有散步完的一天嗎?答案應該是永遠不會結束,散步的當下會有更多的主題出現,不同層次的散步串連這些點,讓台北呈現更多的樣貌。
右上的書架是 欒樹下書房 最近的主題:日本書展,這些相關的書,都是散步的各類主題,就用慢步的方法來認識我們居住的地方吧!— 和林婉美和洪丞。
受芬蘭頌(Finlandia Hymn)作者西貝流士(芬蘭語:Jean Sibelius,1865-1957)影響,2005年提前自公職退休,以演講、寫作、導覽和散步為樂。純為回饋社會的想法,先後以公益方式開辦大稻埕老街、台北雙連打鐵街、台北城和萬華史蹟巡禮,並擔任數百場導覽義工。為了提升演講或導覽內容暨技巧,閱讀外,經常騎腳踏車或和一群朋友在街頭找尋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的驕傲。
公益導覽的路線相近,導覽內容大同小異,卻因為參與巡禮的朋友不同,加上其中不乏臥虎藏龍、身懷絕技者,致每次都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以愉快的心情開始,再帶著喜悅的心回家,不僅提升生活品味,也豐富下次導覽的內涵。
語云:「一花一草一世界」,事實上,我們周邊的建築,因為機關屬性,或商業、公益機能,或進出其間的人物特色而呈現不同的故事及影響力,不論清領時代就有的萬華、大稻埕,日治時期的台北城,乃至晚近的知名商圈或建築,都有其令人著迷之處,值得細細品味,如果有朋友分享其參觀心得或照片,感動將由點、線、面,逐步向外擴散或發酵,讓台北成為文化之都。
水瓶子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認識他源自於大稻埕史蹟巡禮,對其負責的圓環文化工作室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結合熱心公益的部落格主們找尋街頭巷尾的特色,讓同行的朋友享受故事的台北,獲得不一樣的感動,透過文字和照片,發揮蝴蝶效應,傳播台北的美麗。2005年後,我在台北按月舉行的史蹟巡禮,常有朋友說其訊息來自圓環文化工作室,這份樂於分享的胸襟,令人佩服。
水瓶子完成新書,規劃每條都是值得一走再走的路線,憶2004年到德國旅行,見該國規劃有有文學之路、河流之路、城堡之路和集中營之路等旅遊路線,希望德國人或到德國旅遊的人前往探索,有股心嚮往之的想法。希望每位到台北的朋友,都應該走水瓶子為我們規劃的美麗動線。
推薦序/街道義工,為台北城走出一條條閒散之路/林婉美(老夫子姊姊)
如果有人說台北城越來越棒了,我想,應該是像水瓶子這樣的台北城居民越來越多了。
台北城建城128年了,身為真正的台北居民們,天天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時,試問,除了看到了硬體的更新進步,有多少人知道擦身而過的故事呢?
我認為,未來台北城市的魅力與重生,必備條件之一是需要更多像水瓶子這種居民,長時間付出,將台北城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累積為故事,融入文化、歷史、環保、生態與休閒趣味性,讓在地的柔性之美和現代化的科技與建築發展能並駕齊驅,有了這種觀念和實踐,才能真正讓台北城質變為具有內涵的國際大城市。
實際生活中的水瓶子,身材高大,聲調比一般人低沉,給人的印象是安靜靦腆,像個鄰家大男孩。工作背景是工程師,讓他內心洋溢的理想可以用文筆簡單、乾淨、快速、大量,用網路無遠弗界地表達產生共鳴,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網友,在網路上推動文化藝術導覽暢行無阻,現在水瓶子已是個無人不知又親切的網友。
我們都是圓環文化工作室的長期義工,一起主辦過許多台北城公益導覽活動,雖然只是水瓶子工作的一小部分,但他很投入,用心規畫執行,凡舉網路宣傳、招攬、連絡講師、處理報名事宜等繁瑣細節。更重要的是,這群感召而來的義工們,在不同行業不同角落裡,自願出錢出力,以共同思維,透過參與過程去傳達台北城街頭巷尾的左鄰右舍、大樹小樹、街道、表演等等。
水瓶子有無可取代的魅力與能力,以文化人自許,也以文化長自律,或許他本人不願意居功,認為導覽是一件義務,過程、參與比結果更重要。許多朋友都了解,他行事很低調,執行力強,生活非常簡約。這種人是台北城真正不可或缺的居民,若少了這種居民,城市中就少了一種生活底蘊的味道。
多年來穿梭在各個大街小巷的生活經驗,水瓶子將心得規劃出一條條的休閒主題之路,讓更多人共享這生活與文化的成果,當您的腳步踏著台北城這座土地時,《台北小散步》正是您閱讀這些故事最好的手伴,您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著這些綿延了一百多年來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