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30

【台北】新加坡中學來訪



青田七六接到一新加坡某中學生來台灣參訪的導覽活動,三十分鐘同時分三組只要導覽半小時,所以我們要派三個導覽老師來。

我想一般古蹟的營運單位不會接這樣的活動,我們還是接了。

導覽前我就一直想,要給這些中學生留下甚麼印象,硬塞半小時的內容這些同學會不會有深刻的印象呢?

於是,我這組重點只放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農業研究,還有洋和混和的風格具體實現在自家的住宅。

或許新加坡學生比較乖,表現專心聽講。結束後送出大批學生,有同學說我很像藝術家!還好講話的同學不是我導覽的那一組。

【台北】自來水廠的現代主義涼亭與網美的蓄水池



自從去過伊斯坦堡的地下蓄水池久久不能忘懷,由君士坦丁時期創建的蓄水池,由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於公元527-565年統治時期擴建。而且,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宮殿還不只有這一座,現在還有其他座開放作為餐廳等用途。

每次到自來水博物館園區,都會有驚奇,這次除了進入蓄水池,看到蓄水、排水的開關,兩個蓄水區,而且蓄水池並非四四方方九十度的牆面,還有個傾斜角度,很多柱子,粗略的計算一下水量,水流動的時候的水壓很大,也難怪要那麼多柱子。蓄水池內有露出一些砌磚的牆面,看似英國的砌磚方式。

上山的混擬土的涼亭造型具有現代感,周邊的大樹與陽光篩灑之下,沒想到建築的原色能夠那麼漂亮。蓄水池有被油漆成朱紅色,但還好另一邊沒有被上色,近看是砂岩原色,希望有一天可以把油漆去除掉,露出原色。

目前自來水博物館園區有許多公共藝術品,我期待可以有更多原來園區的解密,與原廠設備的連結,或者與台灣各地自來水廠的連結性,補齊"現代化"設施的歷史。

當然,中軸線若可以還原最好,至少可以看到台大的傅園方尖碑。


PS. 感謝朱主任特別帶青田七六的導覽老師們鉅細靡遺的說明

主任親導— 在臺北自來水園區 Taipei Water Park 。
筆記:天元宮、碧潭、公館觀音山、岩盤

《國際橋牌社》第一季第一集試映



台灣少有以政治為主題的連續劇與電影,而且又是那麼活生生血淋淋的上場,1990年第一次總統直選,以及後來的軍系行政院長,加上十年後的第一次政黨輪替有間接的關係,這段台灣的歷史,非常精彩。

選舉又到了,我們若不能習慣政治人物的明爭暗鬥,或是合縱連橫,只有媒體口水的話,可能很難以繼續進步。

非常期待這部連續劇上映。

PS. 希望未來可以演到送15元的肥皂啊(2019.11.30 吳怡農)

2019/11/29

【台北】戲台酒館厲害的爵士表演



很感謝海豚在臉書上吆喝,想說也很久沒有去聽爵士,在昏暗微醺的酒吧放鬆一下。

原本以為是在戲台咖咖啡館表演,那邊有一個歌手面對一個客人在演奏,到了戲台小酒館,看到世代公司熟悉的夥伴,我們公司也曾經承租過音樂廳的場地,要能夠突破公務體系的上下班時間,要溝通不少時間吧?

在音樂廳、戲劇院觀看演出結束後,都少有地方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酒,跟朋友好好聊一下,明明就是可以很賺錢也互蒙其利,讓大家更接觸到文化活動啊?我想愛國東路與信義路這頭,應該可以有更好的連接性。

進場後看到表演者林煒盛,猛然想起以前在 bluenote 有聽過他拉低音大提琴,找出我部落格以前的日記,雖然是十一年前,可是彷彿昨日,今日多了更沉穩的音調。

今日的斯克斯風技巧很棒,轉音都不會走調,而且每曲結尾的搭配簡直是超完美,餘韻繞耳。— 與陳秀玉在戲台酒館 Theater Trattoria

【台北】參加城南工作坊


繪圖:詹益忠

每次參加這種工作坊都覺得非常燒腦,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促進地方的繁榮,但是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多面!

後來,我完全在發想自己的夢想,只是我們內心經常跟現實拔河。

我們如何運用"科技"來解決目前的問題,讓世界更美好,真的需要很大的想像力。很高興詹建築師幫我插旗一棟老房子,有"水"的那一棟!

2019/11/28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不知道有誰去過了德國的拍攝小鎮呢?每看一次就想去,最吸引我的是導演的構圖,每一個畫面場景,都好像一張照片,左右對稱,顏色鮮明,故事性強烈。

我喜歡正面的構圖,無論用九十度的鏡頭搖動,或是用水平移動鏡頭的方法,可以了解導演的空間感並不是3D的,而是2D的,但是從強烈的人物性格,逼不得以的戰爭背景下,我們都必須選邊站的無奈,但飯店經理無論在甚麼環境下,都要求生活的優雅,這點,或許在我們的阿公阿嬤(九十歲以上)那一輩還可以看到一二。

二十世紀已經過了很久,或許這類的電影會越來越多?

2019/11/27

【台北】樂齡團體在青田七六的導覽


這張是前一陣子的照片,不是今天!

最近非常奇特,很多稍微年長的樂齡團體,都會來我們這邊走動出沒,今天就導覽到了一群平均年齡是七十歲的團體,帶隊的人是參與我之前有參與的導覽課程!

這算是一項進步嗎?我們終於開始關心位於我們身邊的小古蹟,這塊土地發生過的歷史,十年前的導覽,多半還是在於寺廟宗教民俗活動,或是大型公共建築的導覽,如今可以來到我們小小的庭院,小小的房子,然後聽我講一個小時的故事,其實相當不容易。

老人家團體,我刻意的講話比較慢,只在客廳開講,也沒有在室內移動,不過大家都非常捧場,非常專心,感恩!

2019/11/24

【台北】白色恐怖導覽@臺靜農最後的住所



這次是 建國電影院 辦的活動,整個導覽的路途中,把當年遭受到白色恐怖的人物住處,串連了起來,我們從古蹟的的指定,大多是單一地區,還有我們對某某人物,某某事件的認知,都是單一的。

其實,我們的社會都是眾多"單一"的總和,每一個"單一"都會受到別的"單一"互相影響,我們若不能把所有的人事時地物合起來看,地緣關係、人際關係與事情發生前後關係,那麼,就不會被目前選舉的新聞拉著鼻子走了。

從台北刑務所的圍牆邊,經過金華街彭孟緝曾經居住的寓所,在到許壽裳教授被殺的住宅,金溟若先生大嘆不如歸去溫州,馬廷英教授偷藏好友齊世英先生的禁書,洪炎秋任台中師範學校因二二八而去職,到後來殷海光被台大禁教,彭明敏逃亡的溫州街18巷,1983年在紫藤廬黨外編聯會討論成立處。

每走一趟,又連結了更多事情,台灣是否可以更接近公平正義呢?

《大叔之愛2》



先撇開劇情,這部日劇的剪接配樂配音與運鏡,已經出神入化,值得多學習。

2019/11/23

【台北】小學同學會



可憐的副班長,被逼迫不能躲到後面,班長最奸詐,躲在最後方— 和Ann Hung 、Eileen Hung 、張皓安、許勝永、 Cheng Sheng Huang、黃德種、鄭小蕙和 Jen Yi。

2019/11/22

《牛津解密》



牛津字典編輯過程,貢獻最大的居然是殺人的精神病患,看完了還不知道男主角居然是梅爾吉勃遜,有愛情也有親情,但最大的熱情,居然是找尋每一個英文字的緣起。

與日本電影《啟航吧!編舟計畫》相仿,是個很長期的出版計畫,會取名"解密",應該是因為"維基"解密吧?不過,這個"維基"跟維基百科沒有關係喔!但牛津字典跟大眾徵集的方法,倒是跟維基百科很類似啊!

2019/11/21

《盧安達飯店》



這是真人真事,當年感覺不可思議,就僅是國內的種族衝突,還會有一百萬人犧牲的大屠殺,而且,這兩個種族在外國人眼中根本分不出來。

人類似乎永遠無法從歷史得到教訓!

有人會歸咎西方殖民統治後,當政權回歸在地人,社會反智的後殖民現象,或者社會心理學中「群眾運動之集體行為」,甚至是媒體的影響,但近年網路社群媒體隨著手機普及影響力也很大,這點不得不納入考量。

我悲觀地認為,人類其實沒有甚麼反不反智,或者是倒退的現象,而是一種螺旋狀的重複發生我們觀察到的結果。

2019/11/20

【桃園】大溪老街的簡阿牛建成商行



在 天井逅書 Meet Books 買了一張大溪動物園的地圖,老闆說和平街的立面有很多動物,這條中山路則是很多植物。我希望未來可以出一張大溪植物園的地圖。

多年來經過這裡,隨著武德殿、警察宿舍修建完成,還有許多人來老房子修繕,似乎美學有點改善,只是我看了許多工藝展,好像並沒有把日常生活的用品展出販賣的想法!感覺有點可惜,多年來一直都玩木頭的卡榫啊!

在新南12的閣樓又是我一個人待了兩個鐘頭看書。

【台北】蘭室,青田七六經營分享



幾年前在不同的場合認識蘭室的經營者"們",今天很開心去分享青田七六這幾年的經營,來了在地的經營者、導覽老師、老房子愛好者等等。

這幾年去了幾次,每次都讓我驚豔,第一次去發現榻榻米的樣式被應用在窗花上。然後牆邊地板上特殊的瓦片,還有地板下特殊的材料為了防潮,又兼具百年前的建材使用。

這次去看到了淺雕,中庭天井的木雕涼亭,上面已經有鐵皮屋頂保護起來,在這漳泉、閩客的交會處,木雕上的細節還有這樣的對照與足跡。歐式建築的立面,裏頭卻是傳統閩南建築的樣式,又混入了一些日式文化,這樣經常得老房子,處處都是時代的軌跡,拆了就沒有了。

因為蘭室購買維修後機緣,本來隔壁的屋主"們"是不想要賣,但是看到目前整修後的樣貌,隔壁屋主也賣了,今天也有機會參觀,看到了現代材質與傳統材料的混搭,也看到建築師玩空間的創意,讓我們更容易看到歷史的軌跡,這非常的不容易,非常期待蘭室隔壁開放介紹給大眾。

有了這樣的典範,希望大家更有信心把老屋整理好,把負債真正轉化為資產。— 在蘭室。

2019/11/18

《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名畫紀行:回到1929的公會堂》《路上觀察學入門》《那霸散步紀行》《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台北慢步》《看見南萬華》



我接受好友 Bella O'Bella 的邀請, 我想在1天內,貼出7本喜歡的書本封面照.

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接棒, 請在7天內, 每天貼出喜歡的書本封面照, 不要有任何的評論或解釋, 並且每天提名一位他們的臉書好友, 以持續這個連結, 一起推廣閲讀.

#蒲公英閲讀分享計畫

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名畫紀行:回到1929的公會堂
路上觀察學入門
那霸散步紀行
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
台北慢步
看見南萬華

【台北】胡思二手書店南西店



三層樓+一個閣樓的書店,看照片大家會以為是展覽空間與咖啡館吧?

的確書架的數量,比起傳統的二手書店少了很多,以藝術、文學、歷史、英文、日文類居多的二手書,其實已經相當不容易,分類若再細下去,有可能會變成一家專門書店了,還是要兼顧大眾口味,這也是一家二手書店困難經營的原因吧?

這是一個小眾的世界,無遠弗界的網路讓小眾興趣得以實現,反過來看一家實體的書店,無論空間有多大,都有不足之處,我期待二手書店可以開發一些數位的系統,讓讀者在家裡或是店裡,就可以閱覽古董書、珍藏本,那麼很快的送貨到家、到店,就可以具體的實現了。

或許,未來已經沒有書店,但是仍然有這些空間,作為知識的討論與交流。— 在胡思二手書店。

2019/11/17

【新北】淡水紅樓,分享淡水古蹟慢步



這幾年淡水的古蹟修復非常緩慢,很多古蹟長年圍起來,沙洲與白鷺鷥消失的速度隨著我們與淡水河爭地,每次來淡水都覺得大不相同。

我很厚臉皮的請寶寧老師安排我的分享,我就淡水目前修復的多田榮吉與警察宿舍分析一下格局,還有1920-30年代的日式建築演變,來觀察淡水也在這樣的潮流中,而不只是官方的宿舍這樣的概念而已。

我拿淡水與伊斯坦堡、廣島的尾道相比,反而這區漢人街區更為多元多樣化。

尾道上上下下的階梯,像是一個大廣場,連結了社區居民,甚至是神社每年神轎從山下衝上去,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資產,吸引眾多的觀光客前來朝聖。

伊斯坦堡舊稱新羅馬,與羅馬一樣擁有七個山丘,不同時代的伊斯坦堡有著不同的政權,不同的宗教,淡水不也是如此的更替嗎?我最喜歡伊斯坦堡山丘上的皮耶羅迪咖啡館,殖民與被殖民時代的文學故事,木下靜涯、鹽月桃甫、高更、陳澄波,這些故事,或者原達觀樓主人洪以南的故事,也可媲美伊斯坦堡啊!

從大漢溪、新店溪、景美溪、基隆河匯集的淡水河,最後到用觀音山總結,淡水區可是集大成啊!— 與 Paoning Yin 在淡水紅樓中餐廳 Red Castle 1899

【台北】阿伯!母湯啦!



這位阿伯把 uBike 當成健身房使用,露天,可以看著街景運動,用手機看連續劇,還免費ㄌ!

2019/11/16

【台北】去聽高傳棋老師講古




青山宮一年一度的夜巡,在西門町西門紅樓前有攤位,這類節慶活動,是萬華地方特色,一年做的比一年盛大,這就是文化。

我覺得只要做好文化,就不怕沒有觀光客吧!

2019/11/14

【台北】遇見足立仁教授的學生,星野先生



在青田七六遇到了一群地質系馬廷英教授的學生,也遇到了足立仁教授的兩位不同時期的學生。(先簡單做個紀錄)

收到了一些講義與筆記,還有足立仁教授親手寫的明信片,這幾年只是做文化導覽而已,沒想到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賴,願意把情感的記憶資料交付給我。

主因是今年有日本電視台某節目主持人池上彰來採訪,剛好是我帶他在青田街(昭和町一部分)導覽。星野先生的朋友看到電視後,通知了足立教授的學生星野先生,於是星野先生非常慎重的收集了他在學校的講義,還有他同學的筆記、明信片等資料來青田七六。

足立仁教授寄給秋田學生的明信片,主要是因為他即將從大阪大學調到玉川大學,想說打一下招呼通知一下,足立仁教授之後甚至還買了一張秋田的明信片寄給這位秋田同學,看到秋田同學上課的筆記,非常工整與認真,我想是他應該是足立教授心目中很重要的學生。

來訪的星野先生1958年就讀大阪大學,足立仁教授主要教授細菌微生物學,應用在酒類發酵、香料開發、優格、乳酸飲料等,畢業後在大洋香料公司上班。當時台灣味全公司需要果汁牛奶,於是星野先生把相關技術帶來,當時台灣不能進口果汁,直接把水果打成果汁加入牛奶會凝固,也不能保存,於是開發出了蘋果香料,這樣就可以從日本進口,並且混入牛奶後不會凝固,這讓我想到了小學時代學校最喜歡喝的就是青蘋果顏色的牛奶啊!

原來,台灣味全的蘋果牛奶創始人,就是眼前的星野先生,1970年左右來台灣,與台灣味全公司的范先生認識後,如今過了五十年,仍然是好朋友,我很好奇范先生雖出身在日本時代,但小學的時候已經終戰後,他的日語是怎麼學習的呢?原來是自學!1938年出生,現在頭腦還十分清楚。

范先生就讀中興大學,1955年五院校聯合招生,錄取為台灣省立台南工學院會統系(成大前身),同時台灣省立法商學院單獨招生也錄取.因家境困頓在台北就讀法商學院工商管理系(台北大學前身),或許人生機緣,就此進入味全認識星野先生。

足立仁教授(1897-1978),回到日本後曾在大阪大學教書,後來轉到長野玉川大學任教,神奇的是有位玉川大學的白柳先生在戶外用餐,剛好片倉先生在,所以我請他協助訪談翻譯。

白柳先生雖然沒有直接被足立仁教授教過,但是在玉川大學也是相關科系,最近轉任教育博物館,需要把玉川大學的校史補足,於是到了台灣了解足立仁教授的足跡,他說大阪大學可能校地不夠大,足立教授調到玉川大學有很多實驗農田,可以做更多的研究,後來與林哲吾教授,一起做了更多有關酒類發酵的研究。

短短兩個小時的紀錄,有空在把講義與手稿數位化,大家看一下照片中的講義,足立教授還標出了紹興酒、米酒的產地。

星野先生現在雖然已經80歲,目前是老人長照會會長,在奈良帶領老人家做活動,帶來了一包奈良發酵醬菜給我,配飯吃酸甜鹹滋味俱足,真是學以致用,一棟老房子內人與人的交會十分感恩!

關鍵字:足立仁、林哲吾、酒、發酵、牛奶、可爾必思、優格— 與Takeshi Gonda 、佳史片倉和 Lydia Fan在青田七六

2019/11/13

【台北】大安社大的導覽,白色恐怖之路




原本導覽這條路線都會很難過,今天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克服了,可以很輕鬆的描述這段歷史,而且我都會用比較 KUSO 的模式把難過的事件輕鬆帶過。

今天談到彭明敏教授的時候,我心中突然激動了起來,大家可能沒有發現我這段草草結束,直接跳到立石鐵臣去了,但是又談到灣生的時候,又想到了這些老人家的鄉愁,立馬又被我帶入殷海光故居內,我的心理素質要再提升一下,不然總是講不清楚。

下周還有一場白色恐怖的導覽,歡迎大家來報名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21492111977244/— 和張珍貞。

2019/11/12

【台北】彎曲街巷:隆昌街


圖片是 1914 年台北市街圖

前幾天走進城南的崁頂行,我才發現我已經走了不少在日本時代都市改正前就存在街道巷弄,這個比台北老街還要老的巷弄,應該會有更多的故事才是。

隆昌街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這是還未有都市計畫的自然生出的道路,可能與地勢、水溝、沼澤等紋理相關。

如今,行走在這樣的小街,看到清代閩南式磚房"火庫起出簷"的形式,也看到日式雨淋板,更多是沒有電梯的公寓,還有無人居住的廢墟、牆邊長出的榕樹,不同時代的鐵窗、鐵門,或是已經拆了老房子的小停車場,隆昌街還有一個公園,公園的入口是一條小小的巷子,公園入口還有很大的門柱,可見以前是豪宅。

隆昌街有幾家小咖啡館,傍晚時機車在街內穿梭,是不會塞車的小路。小路上許多國術館的舊招牌,與家庭裁縫、繡學號的小看板,增添了許多的樂趣,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冬天或夏天,這樣的小路,老人互道吃飽了沒,有種溫暖的人情感。

— 在八坪大。





Jin Liu:現在放在長沙公園是很有問題的,應該是在貴陽街靠環河南路才對。
Edward Chiang:文獻會原來想法是把這塊碑立在貴陽街上,被居民認為外觀太像墓碑因此作罷,改立在福德府後方長沙公園。

【台北】男人真命苦的電影場景@迪化青鳥



我怕我忘記了,先做個紀錄,去大稻埕的青鳥居所參加川本三郎老師的新書分享,老師問大家台灣是否有男人在鏡頭前大哭的電影、電視劇,我想了很久。

只有男性的政治人物有這樣的舉動吧!

2019/11/11

【台北】賣麵炎仔



得到米其林之後第一次踏入,從小學一年級被爸爸帶來後,至今已經過了四十幾年了,已經無法記得兒時舌尖的滋味,但是從庶民美食變成觀光客排隊名店,店家使用台語的傳統仍然不變。— 在賣麵炎仔 金泉小吃店。

【台北】今日是老友日


同事跟我說是包小姐預約導覽,我一直想不到到底是誰?原來是多年前在日本認識老友,所以只記得英文名字。

包小姐帶了一堆日本朋友來,我反而開始打結了,到底怎麼樣的內容對日本朋友來說比較有興趣呢?一直在講稻米、甘蔗與酒精燃料的開發,顯然平常人比較無感,談到了灣生在台灣兒時生活,戰後在日本生活到老了回台的種種,這種一般人很難體會的事情,不知道是否有傳達到這些日本人的內心呢?

相信包小姐的翻譯功力,有些人穿裙子,雙腳多了蚊子的痕跡,在青田七六難忘的記憶。— 與李錫成和 Cecilia Pao在青田七六

2019/11/10

【台北】台灣各處都有崁頂,今天參加崁頂的導覽到底在哪裡呢?



這是 走進城南 的活動之一,由 李宛諭 帶大家在崁頂四周散步,原來城南的崁頂在三元街與新店溪中間,在泉州街以西的小小高起的地方。

導覽是最好拍照的機會!

走著百年前的古道,看著今日的變化,以前的竹林、沼澤又浮現出我的眼前。這裡一旁有河川,又有鐵道,生活機能方便,也就這樣戰後中國來台灣的移民就在此搭蓋違建混亂的居住起來。

聽到永昌公園成立的原因,感覺有點乞丐趕廟公的悲情,還有善化堂私廟為人民的服務精神,真是人間處處有溫情啊!

2019/11/09

《東京人》2019年11月號的封面



最近城南的導覽突然多了起來,也都有機會帶大家經過這個令人驚嘆的Y字路口,對於我來說,這個路口充滿了各種時代的印記,也有台灣人對於"雨淋板"特殊的使用模式,陽台與雨淋板這種殖民風格,在熱帶與寒帶國家使用,在日本交會,然後就被帶到台灣來,而台灣有自然衍生出自己一套的使用模式。

今天是 The Urbanists Collaborative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所主辦的 走進城南 活動之一,我們從南門出發,一探古亭庄從農業演變為日本人居住社區,由兒玉源太郎的南菜園別墅,轉變為南昌公園。水道課課長官舍最後變成陸聯廳這段歷史。還介紹了沖繩醫師與基層建築師的住宅。

我們在長慶廟旁的野草居食屋結束,後來我才發現漏講了台灣電力發展史,從三郎次郎到一郎的成功之路,最後只提到了明石元二郎制定了日月潭水力發電的計畫,延滯多年,最後由松木幹一郎蓋好了,也讓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併購壯大成為哥吉拉的大怪獸。

城南的空間區域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範圍,你認為的城南是哪裡呢?— 和 Noriko Tanaka 。

2019/11/08

《咖啡賞味誌》x《設計咖啡館開店學》



開咖啡館是非常科學的事情,開店也要精打細算,但是開咖啡館成為眾人的夢想,我想是受到了味覺、香氣的影響,變成了一件浪漫的事情。

重讀這兩本書,可以讓咖啡館的客人醒一醒。

2019/11/03

從《珈琲時光》到《妙台灣》



我應該算是一青妙姊妹的大粉絲了吧?看過無數次侯孝賢的《珈琲時光》,還跑去東京找拍攝的咖啡館,看過了一青妙小姐所有的書,還有電影、舞台劇。

閱讀一青妙小姐的書,看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二二八之後,台灣社會的景況如何?她的電影或舞台劇會突然跳出一位老人家,出來導覽或是說明這段過往。

我想我大概能理解這樣的心情,在每本書與每個作品不厭其煩的說明,應該是那種無根尋根的過程中,一種非常無奈的心情吧?

我就讀台大地質系的老學長--葉雪淳(1930-2011),1950年6月在學校教室被抓走,然後在綠島度過了十幾年的時光,更早之前一青妙的父親顏惠民(1928-1985),原本在日本念書,1947年回到台灣也是就讀台大地質系,但因為父親顏欽賢(1902-1983)被捕,於是顏惠民就跑回日本去了。

此外曾就讀台北帝國大學農化講座的顏滄波(1914-1994),後轉系到地質學古生物講座,為何這些人拼命的要念地質學呢?跟我是因為分數太差想要念台大,只好進入地質學應該有很大的不同吧?

我想最理想的答案,就是因為地質學與礦業開發有極大的關係,基隆顏家以礦業起家,那麼要維繫家族企業的永續經營,應該還是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可惜,白色恐怖之後,這些人才都不能持續研究。這個中斷,除了產業之外,可能連親情都斷送掉了。

看完了妙台灣,這個踏遍台灣各地的顏家後代,正在努力做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除了尋根,還要挖掘台灣特色,實在佩服。


妙台灣新書分享會,遇到好多朋友— 在暢銷作家一青妙《妙台灣-溫柔聯繫台日的觀察者》新書分享會台北場。

《小丑》



善惡通常並存,世界不可能永遠是善,這部電影細膩的刻畫出轉為惡的過程,表面上看小丑是精神病患,但從他眼中看我們,才是不正常。

2019/11/02

《台北建築觀察》x《東京街道散步圖鑑》



兩本都是圖畫書,可是編輯的方向與目的大不相同,同樣是透過散步觀察城市,日本人顯露出歷史、結構的嚴謹,而台灣人對於居住空間的無感,甚至作者畫出了不存在的街景,都沒有任何違和感。

每次都想說要帶一本書去一座城市,專心的走過看過對照書裡的風景,那下回去東京就選擇這本吧!

【台北】國中同學會@荒漠甘泉



感謝國中同學訂了這家餐廳,這個同學會是一連串的偶遇,而且還有在同學會前幾分鐘在路上遇到了同學,世界很細小。

有同學是因為跟太太一起來聽水瓶子的演講、導覽,所以重逢;有同學是我在逛咖啡館茶館無意中翻閱到他寫的書;有的同學是去逛獨立書店遇到的;最不想要的是去醫院掛號看診找同學。

或許走在路上都會覺得這個迎面而來的阿伯是誰?但轉眼我們已經禿肚、白髮,身體毛病一堆的年紀了。

留言處有一段影片,今天也當成是咖啡會好了。— 與高承裕、林原立、蔡盛全、張光林、林中強和李啟彰在荒漠甘泉音樂主題沙龍 Stream Music Salon

【台北】宜和食品行→宜和餅店→宜德和志



老店重新裝潢後踏入,總算讓我了解老店舖的遷移歷史,只是 1945 年會選擇在信義路與永康街口,應該有甚麼特殊情感吧?

看著巷弄美食,原來茉莉書店也是,精神食糧吧?

我買了一塊素食綠豆椪,老老闆說就要漲價了

2019/11/01

【台北】屋子WUTZ,還有翻閱的書



今天終於了解了這家咖啡館的多重品牌,咖啡是美好生活,而甜點是慢爐,而屋子就是屋子。

坐在落地窗前,對面是廢置的房子,有太子樓,遠方的還有圓窗,google 地圖標示著女童軍會,種種神秘的房舍,有些 MV 喜歡在這裡取景,也慢慢的推平為空地,在台北除了寶藏巖、陽明山美軍宿舍之外,就難得有一片聚落的保存區了。

不知道怎麼悼念,就喝一杯咖啡來盤甜食吧!



無論在日本或在台灣的咖啡館,隨手隨處一翻,總會翻到台灣熟悉的角落,今天在咖啡館取得這本免費雜誌,看到蔡璧名老師的專訪,在我最喜歡的廣緣拍攝,無論近景或遠景,散景或清晰的玻璃窗,原來空間的營造需要層次,這些美學,還真的需要文化的累積才有辦法達成。— 在青田七六。

【台北】昭和町(青田街)帝大組合、高商組合到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群



今天是宜蘭某中學的老師來訪,很簡短的帶了看了昭和町(青田街)帝大組合、高商組合這些教授自行貸款設計興建的日式住宅,洋和混合,外表日式內裝卻是洋式的住宅,最後在總督府山林課員工宿舍群結束,在樸質的雙併雙玄關的基層公務人員住宅結束,雖然簡單,但一棟房子有兩個玄關,兩家子住在八個房間裡面,其實室內空間一家有四個房間算是很大的住家了。

雖然時間很簡短,透過這樣的導覽,希望老師們有收穫,進而也讓學生對於我們這塊土地多一點感情。

PS. 突然想到羅東叫做老懂ㄟ,我真的是班門弄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