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7

【廣島】廣島市現代美術館與朝日咖啡館,從長崎到廣島,跳脫原爆的藝術品



大家可能認為公共建築都要很高調的存在,跟大家招手說趕快進來,也同時跟世人宣示,我們已經進入現代化的國家。

但,這趟的旅程,無論在鄉間與城市,不乏大型的公共建築,圖書館、市場、寺廟、車站等,大抵上都是符合周邊的地形地物而興建,有時從不同角度,甚至看不到這麼大型的建築物,例如這棟現代美術館,位於比治山中間,從山下看不到他的蹤跡。

這樣形容好了,以台北為例,就好像把很大的美術館,蓋在象山的山中,當然從山下有電梯可以上山,要走上去也不是很辛苦,但是要流點汗,可以眺望四周的風景,然後進入博物館,雖然今天只看到三個展覽,但是每一個展覽都很札實。

刻意選擇假日來博物館,多是年輕夫婦帶小朋友來,有的帶著捕昆蟲的工具上山,也有的帶小朋友參與藝術活動,可以耗上一整天的時間,也讓小朋友接觸藝術。

當然以台灣的標準,這樣的觀光客數可能未達標準,但是藝術的培養是緩慢的,我們經常要求"速成",每次的展覽都是一場大拜拜,喧囂之後反而只留下了垃圾藝術品。或許大家也習慣出來吃吃喝喝,這間博物館也只有一家老的咖啡館,看著這張標價單的電話,總店的電話號碼是0001,前幾天經過沒有肚子可以進去,很慶幸這樣的遇見。

*從長崎到廣島,跳脫原爆的藝術品

1945.8.6 與 8.9 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丟在廣島與長崎,兩個城市都是港口,在戰爭中都是重要的位置,據說第二顆原子彈原本計畫丟在門司港附近的小倉港,但是因為天候不佳,飛行員無法投彈,最後要飛離開九州前,投彈到次要的目標--長崎。

這三個港口在戰爭時的命運大不相通,戰後也呈現在不同的樣貌,廣島至今來看整體建設是比較完整的,但是從美術館的展覽作品來看,廣島人似乎比較走不出這樣的陰影。

今天特別看了東松照明的攝影展,呈現的是以長崎縣各地戰後的樣貌,由於長崎是幕府時代鎖國政策下唯一開放的港口,受到西洋的影響比較多,而且小島嶼特多,又位於海洋迎風面,與朝鮮、中國、東南亞的交流緊密,與廣島瀨戶內海的風平浪靜,生活呈現十分艱困的樣貌,也因為這樣,東松照明的作品除了少部分用照片說原爆的作品外,宗教、節慶、討海、生活樣貌也十分的精彩。

在日本博物館看展覽,頭腦都會看到爆,無論是昨日的長谷川町子,或是今日的東松照明,作品多到看不完,要慢慢的消化。在書店書架上看到很多的現代作家,在博物館看到許多剛過世的藝術家作品,學習與傳承,尊重前輩的作品,任何工作都是一輩子的事情,這樣的精神,不知道現在年輕人可以接受嗎?

戰爭結束已經七十幾年,看了這兩地的博物館,雖然眾多的原爆印象藝術品,但看到新興的藝術展,似乎已經跳脫了這樣的陰影,在台灣的藝術創作,非常的多樣化,但相對的比較不成熟,但是日本的藝術品,除了有名的大師之外,新興的藝術家或是投稿的藝術家,顯得十分的保守,或許這跟"老師指導"與社會期待有很深的關係,從西洋藝術內化的日本藝術,非常謹慎的走著下一步的路。— 在 Hiroshima Cit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