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上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上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5/12/23

【上海】多倫街歷史人文行腳


2001/9/22 16:00 上海多倫街魯迅的腳印?!

上海多倫街有個歷史文學步道,假日去逛時人蠻多的,有一些日本觀光客來這裡,或許是內山書店的創辦人是個日本人。

內山書店是晚年魯迅最重要的去處,創辦人內山完造是魯迅親密的朋友,經常溜達到此,他去得頻繁而毫無拘束,以至常常被人誤解為是內山書店的老闆,魯迅也幾乎把內山書店當成了自己的會客廳,白色恐怖時期,魯迅與郭沫若曾到此店避難。

1917年設立在虹口的書店,主要銷售日文書籍,1981年在內山書店原址立石紀念,石碑上寫著:此店為日本友好人士內山完造所設,魯迅先生常來店買書、會客,曾一度在此避難,特勒石留念。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內山書局甚至當時魯迅一些好友的聚會地方都在多倫街附近。

魯迅是浙江紹興人,卻以上海為家,他是白話文學的啟蒙者,我在魯迅紀念館買了一套線裝的阿Q正傳,在這紀念館內還有留存他的頭髮,看得時候,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2005/12/22

【上海】茅盾寓所


2001/9/22 上海茅盾寓所

大約是在1934年5月間,茅盾到魯迅家,談及當前文壇因國民黨當局的圖書審查制度,寫東西比較困難。又談到《文學》連出兩期外國文學專號,激發了作家的翻譯熱情。

從魯迅故居走出來的附近就可以看到茅盾寓所,似乎所有的名人都在上海住過,跟所有的畫家都住過巴黎一樣的感覺。茅盾,原名沈雁冰,1896年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烏鎮。很多旅行的行程都會到烏鎮去看茅盾的出生地,我覺得到不如來逛上海多倫街的文學行腳比較實在。

茅盾早在新文學運動初期就積極提倡現實主義,他的作品為辛亥革命以後近半個世紀內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各個階層的生活動向及彼此之間的衝突,作了鮮明的反映。此外,茅盾還努力於文藝理論批評、譯介外國文學。1981年根據他的遺志創立了茅盾文學獎。

魯迅當年提議辦一個專門登載譯文的雜誌,茅盾當即表示贊同。而我,或許離那個世界太遙遠,那些人、那些事及那個年代,完全空白。

茅盾的介紹

2005/12/10

【上海】外灘觀光隧道



我去上海前後不過四次,卻總共瀏覽了四次的外灘觀光隧道。

外灘觀光隧道,全長646.7公尺橫越上海著名黃浦江,連接外灘與浦東兩地。隧道內提供雙軌單節車廂,乘客可購票後搭乘手扶梯下至隧道口,搭乘我覺得挺三八的觀光車廂過江,一路上隧道壁面不斷閃爍各樣光亮圖案,搭配上轟隆音效使人有深入其境的幻覺。

可惜觀光隧道有點短,第一次乘坐不免有些揣揣,等到習慣黑暗與光線之後開始覺得有趣,就接近終點準備下車。如此的加值服務,可為觀光客帶來奇妙的經驗,較之單純步行或車行運輸交通有趣多了。

儘管我因為多次率領朋友旅遊上海景點之故,來回通行了八次這觀光隧道,但每一次車廂要出發前都不免期待接下來五分鐘的聲光體驗。

http://takol.tw

2005/06/12

【上海】黃浦江外灘



整個上海的發展,是在外國人進入長江後於外灘這個地方搶灘登陸,設立商社與貿易處所延伸發展而成。因此頂頂有名的外灘才會有這麼多的西洋建築矗立在中國的土地上,沿著南京東路才會有這麼多的舶來品與中西商家。

外灘的美有兩個時段,黃昏與夜晚。黃昏時從浦東朝西瞭望,看到的外灘風光會叫人深深著迷;夜晚時搭船游黃浦江,從江心晃著手上的啤酒杯與友人或情人共看外灘建築的燈光秀,較之法國塞納河夜遊更令人癡癡如醉。

記得要看外灘,可千萬別在市區這頭擠在觀光客人群裡閃人頭拍照。花個人民幣40元搭乘很三八的【外灘觀光隧道】到浦東這頭,或是花費人民幣150搭乘一個小時的遊船,都會讓你不枉上海此行。

2004/02/27

【上海】火車站



在二二八前夕,我在上海的火車站,螞蟻般的人潮淹沒了火車站前的廣場。

或許是春天到了,從內地來上海市區的農民要趕著回鄉播種,這幾個月的寒冷,他們四處為家,我不知道回鄉後有沒有幸福溫暖的感覺,或是多少人就永遠在這個城市住了下來。

上海的四季就是人潮來來往往,台灣有二二八,跟他們沒有關係。

2001/12/25

【上海】和平飯店爵士樂



第一次在上海過聖誕節,沒有預期的在街上流浪,一群在台灣不認識的人碰在一起,去和平飯店聽爵士樂。

基本上我覺得音樂還不錯,現場有一點吵雜,可能是因為客人太多了,服務生感覺很崇洋,服務態度不好,或許也是太忙碌,還是他們的服務本來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