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總覽
:
關於本站
、
水瓶子
、
外稿
、
演講
、
導覽
、
媒體
、
流水帳
、
年度計畫
、
綠逗冰
|
地圖
|
青田七六
|
野草
|
星球旅行
|
臉書專頁
|
首頁
水瓶子的書
:
臺北老屋三生事
|
台北慢步
|
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
|
阿曼
|
敘利亞
|
黎巴嫩
|
伊朗
|
高加索
:
亞美尼亞
|
印度
|
不丹
|
斯洛伐克
|
摩洛哥
|
北海道
|
祕魯
|
智利
北京
|
上海
|
東京
|
京都
|
奈良
|
神戶
|
吳哥
|
伊斯坦堡
|
巴黎
|
羅馬
|
威尼斯
|
佛羅倫斯
|
倫敦
:
國家畫廊
|
維也納
|
布拉格
|
柏林
|
德勒斯登
|
法蘭克福
|
馬德里
|
巴塞隆納
|
里斯本
|
紐約
|
波士頓
台北
:
大稻埕
、
大同區
、
大安區
、
平溪線
、
金瓜石
、
九份
|
台南
|
台東
|
金門
|
馬祖
:
食
台北咖啡館
|
老咖啡館
|
名曲喫茶
|
日本咖啡館
|
台北散步
|
鐵道
|
庭園
|
坑道
|
老街
|
古厝
|
懷舊
|
墓
|
書
|
書店
|
品牌
|
街頭藝人
|
旅人
|
公共藝術
|
宗教
|
明信片
|
秀
|
電影
:
伍迪艾倫
|
連續劇
|
觀光工廠
|
博物館
|
畫
|
威尼斯畫派
|
達文西
、
米開朗基羅
、
拉斐爾
、
卡拉瓦喬
、
魯本斯
、
米勒
、
馬奈
、
莫內
、
高更
、
梵谷
、
慕夏
、
夏卡爾
、
畢卡索
、
郭雪湖
、
陳澄波
、
龍瑛宗
2004/12/21
【北海道】大地的盡頭
這是在北海道東北部,瀕臨鄂霍次克海峽的知床半島海上拍到的畫面。
知床半島尖端的知床岬,愛奴族語「siruetoku」是大地盡頭的意思,這裡再過去就是俄羅斯的冰雪大地了,杜斯妥也夫司基筆下的雪國。
知床半島人跡罕見,大地保持原始面貌,因此被稱為「日本最後的秘境」,這裡一年有七八個月是冰封的季節,即使現在已經五月底了,地上還殘留著厚厚冰雪。
渡輪開離碼頭,成群的海鷗便蜂擁跟上,搶著吃遊客餵食的食物,無數的海鷗集結穿梭在海面上,十分壯麗。
2004/12/13
【台北】信義計畫區的繁華商圈
信義計畫區在我小時後是四四兵工廠,爸媽告誡經過這邊要快速走過,不然就會被旁邊的阿兵哥抓走,然後槍斃掉。
現在,我到這邊來逛街的時候,總會想到小時後在四四幼稚園上大班的那一年,是我最孤寂的一年,上午自己帶著鑰匙走出門,經過瑠公圳,走過一條大馬路來到學校,中午放學不准跟眷村的小朋友玩,一定要直接回家,我只記得那一年很不愉快。
然後長大點,兵工廠撤走了一部份,很多小朋友來挖子彈殼;信義路延伸道路開好了,一堆人在農田的中間放著遙控飛機,放風箏,練習騎S型的機車道,甚至練習開車,那是那個沒有公園的時代,所有人休閒的空間。
到了阿扁當上了市長,信義計畫區仍有三分之二的地區還沒有開發,很多荒地或者是被人強佔種菜的農地突然之間變成了公園,這塊地的繁華快速的轉換,至今變成了這個樣子,而這一轉變居然過了三十幾年,也算是我人生重要的回憶。
2004/12/10
【青藏】一生一次的旅行
如果你問我假如一生只有一次旅行的機會,你會去哪?
我會毫不遲疑的告訴你︰「去西藏﹗」
如果你去過紐西蘭,深愛那壯闊的山脈、廣闊的草原
那麼去西藏,那兒的大山十倍於紐西蘭的偉碩
如果你著迷於耗盡天下所有藍色顏料的希臘
那麼去西藏,那兒天空的藍,讓你難以用言語描述
如果你訝異於英法古堡古意盎然、充滿歷史的重量
那麼去西藏,那兒千年的建築,讓你目瞪口呆
如果你覺得普羅旺斯的花田、北海道的湖泊已經美到不行
我很抱歉的說,你還沒真正見識何謂草原與湖泊
如果你覺得生命短促,希望一天經歷四季的變遷
收拾你的行囊,趕快去西藏
如果你還未能意識人類的渺小
不能對自然的鬼斧神工,升起敬畏的心
如果你還未能體會什麼是宇宙神奇的能量
不能理解何謂神聖與莊嚴,那麼,你該去一趟西藏
2004年,7月21日,我第二次啟程回到西藏
先飛到青海的省會西寧,再從西寧走青藏公路入藏
從海拔幾百公尺的平地,走到海拔5400公尺的唐古拉山
從七月攝氏30多度燠熱的氣溫,走到終年飄雪的雪域高原
15天跋涉四千多公里的路途
走過泥水流泛濫泥濘的山路,日行5百多公里
從頭疼欲裂到潸然落淚,從全身筋骨酸累到身心的放下安頓…….
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旅行
那麼,去西藏吧﹗
2004/12/05
【高山】藍花珈琲店。冷靜與熱情之旅遊日誌
2004/12/05/TakaYama/Japan
玉字旁的咖啡。白牆壁的倉庫建築。竹久夢二的女人畫。手拉陶的冰水杯。法國風的咖啡容器。古董味十足的小桌椅。桌上一盤帶殼的核桃和輾碎器,兩個100日圓,想吃的人自己拿。古風的洗手間,卻隨時有熱毛巾可以擦手。陽光從牆壁下半部的霧窗射進來,仍然耀眼。
我只能形容這麼多了,相機在這時候用電完畢。隔壁蠟燭店家的水池成為最後的證據,接下來的24個小時,逛了兩間神社,吃了一串醬油丸子,一盤冷掉了的章魚燒,又坐了兩次咖啡店,體驗自己動手烤仙貝,晚餐的電視冠軍拉麵……都留在未來的回憶中。
藍花珈琲店,是這一趟長途跋涉的重要目的,但還是稍稍輸給了西原珈琲店,也許下次該試試隔壁的「手風琴」。
收到明信片的請舉手。那是從藍花珈琲店寄出的。沒收到的,請告訴我你的聯絡地址。
2004120501100
【高山】朝市 。冷靜與熱情之旅遊日誌
TakaYama/Japan
山裡的人家,果然是比較早起。最晚的一班早飯,竟是七點半!
純日式和風的味噌醬菜配米飯,大約是被暖爐悶暈了,不覺之間吃了兩碗飯。時間還好多,只好頂著冷冷細雨,入境隨俗去逛市集。
手工製作的豆餅、任意調配的七味粉、縫到一半的飛驒娃娃、剛摘下來的花朵……沒有一樣不是「現場手工」。還有,沒有一攤店的老闆不是阿公和阿婆。真的來到遠離塵囂的地方了……
好不容易進入舊街道巷弄內,黑木古屋並排著,與灰白的天空強烈地對比。一如兩個興奮熱情的心情,對比著寂寥冷靜的這街道。
差不多又該坐下來喝咖啡了。
200412050930
【高山】古城古風
2004/12/05/TakaYama/Japan
你一直問我,高山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高山市,位於日本中部的岐阜縣。岐阜縣在愛知縣(今年萬國博覽會的舉辦地;名古屋在愛知縣中央)上方,長野縣(舉辦過冬季奧運地方)的右邊。總之,從名古屋進去最近了。特急列車兩個半小時左右。單程九千多日幣。
這個地方,古時候稱為飛驒國,所以大家習慣叫他飛驒高山。
高山市,留有日本很古老的遺跡,最遠可以推算到繩文時代(一萬三千年前~兩千四百年前),所以是個很老很老的古城市,
高山市,屬於盆地,四周的高山產出溫熱的水泉,所以也是個溫泉鄉。
高山市,小小的,騎腳踏車逛老街,一天就走完了。搭公車,可以去看合掌建築,可以上山去滑雪。
這就是高山,還是學學我,坐坐咖啡店,那裡的空氣絕對不浪費你大老遠走這一趟。
高山市觀光情報(附中文版):
http://www.hida.jp/
2004/12/04
【高山】溫泉。冷靜與熱情之旅遊日誌
2004/12/04/TakaYama/Japan
「好冷清,我們回去洗溫泉吧」
不是露天溫泉,牆上也沒有畫富士山。但晚餐前的這時間,卻得到免費的專屬湯屋。
日式澡堂的好處是,什麼清潔用品都不用帶。炭的洗臉皂、炭的洗髮精、炭的潤髮乳、炭的沐浴乳。先把自己洗成了炭灰,再浸到高山溫泉裡,就能變成美人嗎?
檜木的化妝間裡,有老闆娘親手調製的「酒的化妝水」,還沒乾杯,我已經醉了。
【高山】國分寺通。冷靜與熱情之旅遊日誌
TakaYama/Japan
舊街道就該有老舊的味道。然而,做作的日本人還是要極簡中的高格調。
在外面端看好久,「吃個牛肉可樂餅吧」。「好冷,我只想喝紅豆湯」。
「有時間嗎?進來坐一下。我烤個蔴薯給妳們。」老闆太熱情了。不過,我們就是時間太多。
現代木桌中,刻意設計了個炭爐,從天花板垂釣下來的鐵壺,正好用這炭火燒。炭火直烤的蔴薯,艾草綠和糯米白。真是貼心的老闆啊。感動之餘,當下決定買個手拉坏的小水杯,以示回報。
紅豆湯上桌。一綠一白的香烤薯,襯得多可口啊。再次感動。沒有要買的東西了,那就猛稱讚一下老闆的品味吧。暖胃暖了心,幸福原來這麼簡單。
………付了賬才想起來,紅豆湯本來就有放烤蔴薯啊……
【高山】國分寺。冷靜與熱情之旅遊日誌
2004/12/04/Takayama/Japan
陰雨的日子。國分寺顯得格外冷清。沒有楓葉,沒有雪,沒有觀光客。有點不知道為什麼選這種時候來的感覺。
不遠處,一對老夫婦挽著手,散步而去。總算給自己找到了理由,我們是來散步的。三個小時的飛機加上兩個半小時的電車……然後散步五分鐘……
整個寺院都是歷史,一千兩百年的銀杏樹,一千年的藥師如來,五百年的本堂建築,兩百年的三重塔。三十年的我。一年的愛情。
逛完了此地最重要的觀光景點,全身開始發冷,還是去逛商店街吧。
2004/11/30
【巴黎】賽納河畔埃及人
在羅浮宮地鐵站外的廣場,初遇『埃及人』
那是晴空湛藍逼人的早晨。
他一身金碧耀眼,一動不動站在木箱上
猛然一看像是街頭雕塑。
當有人丟銅板到他的盤子裡
他會緩緩鞠躬,表達對施予者的謝意。
第二次是在賽納河的橋上遇見他
參觀完奧賽美術館又在館外遇見『埃及人』。
同一個人不可能一天出現在那麼多地方吧?
那麼就是一個表演集團囉?
也許是某人腦中閃現出一個創意
便分享給許多需要援助的年輕藝術家。
我突然蒙發一個貧窮旅行的奇想:
準備一副跳加官的面具與行頭
到歐美國家旅行時,也可當個街頭藝人
賣藝募集換取麵包的盤纏吧!
對我們這種薄臉皮的人
戴個面具應該可以減輕一些靦腆與尷尬。
然而我真正好奇的是:
當『埃及人』一動不動站在那,心裡在想什麼?
他未完成的作品麼?結束一天好幾個小時的站立,他回到何處?
在連身衣罩後面,隱藏著什麼故事?年輕的藝術家理當貧窮麼?
這樣一天人間的修行,夠不夠換來一杯左岸咖啡與餬口的麵包?
這樣的演出,要到何時才能終結?下一個演出又是如何?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