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宗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宗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6/26

第十天【島根】出雲大社與周邊,跟台灣神社有關嗎?

出雲大社周邊 #10

1. 出雲大社
2. 出雲大社神樂殿
3. 北島國造館出雲教,雖然是大中午裡面的天神社瀑布很舒服,大殿的圓圈圈也很有美感
4. 真名井的清水
5. 山神社
6. 八大荒神社
7. 出雲阿国 終焉地の碑,歌舞伎創始人,出雲阿国塔
8. 出雲手斧神社
9. 奉納山公園

去出雲大社,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從鳥居進入後的大殿兩側的側門走出去,發現了另一個北島國造館的出雲教,而另一個神樂殿的拜殿居然比出雲大社的拜殿還要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是佛教與神道教分離與政治與分派的結果,這一結果台灣神社成立也有所影響。

就請AI做個研究報告,答案請點入我的網頁 https://trip.writers.idv.tw/p/blog-page_26.html

舊大社車站 vs 出雲大社前車站(舊大社車站照片來源是維基百科)

舊大社車站是1912年啟用,站體是1924年興建,1990年隨著大社線廢線,但曾經是旅客拜訪出雲大社主要的進出點,如今車站建築在重修,是國家重要文化財。

在台灣這樣的車站多半就隨著廢線移除,即使後來改為捷運,還是沒有人想要留下來,例如:新北投車站等,但日本人還是會花錢維修,而且還是在原地。

而出雲大社前車站,1930年興建,有很多Art Deco 風格。

2025/06/18

第二天【博多】樂水園的人工瀑布

1. 樂水園剛好有抹茶體驗,太過簡單啦!庭院雖小,五臟俱全
2. 住吉神社,樹好大
3. Jazz Kissa JAB,老老闆不在,是不是改朝換代?喇叭很有看頭
4. 天神地下街,維持跟九年前一樣,更熱鬧了,不簡單
5. 福岡市赤煉瓦文化館,共享辦公室不少人,咖啡館沒人,二樓出租會議室生意也不錯。
6. 水鏡神社
7. 福岡縣美術館,民間生命力真強,看到很多模仿知名畫家的影子
8. ACROS FUKUOKA,建築與公園融合的案例
9. 福岡縣公會堂貴賓館,參觀費200圓,沒進入
10. Cafe Brasileiro 數十年如一日,最老的咖啡館
11. 川端通商店街
12. 櫛田神社 (Kushida Shrine),獻納物很厲害啊
13. 博多運河城 (Canal City Hakata)
14. 中州屋台夜市,有一點大阪道頓堀的感覺,若日本沒戰敗,西門町應該比這裡還漂亮

2023/12/29

《玫瑰的名字》

表面上是幾起連環凶殺案,也感覺還像是要映證啟示錄的預言,但其實是對於圖書館內藏書知識的誤解。像是波赫士的圖書館,裏頭充滿了各種迷宮,殺人的人害怕書內的知識被公開,會毀掉基督教的根基,但其實這些都是人的臆測。

2021/06/02

【台北】剝皮寮啟示錄

剝皮寮,從歷史來看,原本是一條古道必經之路,原本古地圖標示為"北皮寮",日本時代的都市改正計畫,這條小巷子雖然不顯眼,但卻是公學校的界線,許多弱勢族群落腳在此,指定古蹟後的復興,弱勢族群不見了。

這幾年變成了電影研討、地方創生、小型展覽的區域,四、五月分的展覽,我的一篇短文被選中在此展出,原本想要去看看到底還展出甚麼其他的內容,疫情就爆發了!

剝皮寮到底有沒有過剝樹皮的歷史?還有原本"北皮寮"怎麼變成"剝皮寮"的?好像沒有多少人在乎。

歷史總是弔詭的進行著,這裡居然因應疫情的需求變成了篩檢處,不同人在花花世界,對不同人有了各自的眼光,我只能說病毒並不分別任何人的身分地位,公平的傳染給接觸到的人。

我默默地幻想,會不會有人在篩檢過程等待時看到我的短文後,被通知陽性,然後就很快地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下,送到了隔離所呢?

啟示錄第12章:一隻七頭十角大紅龍(代號666)與天使長米迦勒爭戰,世人都崇拜龍,並受牠的印記。

剝皮寮啟示錄

*地名的歷史

剝皮寮這個地名,從西元1799年(清嘉慶4年)的地契上,是「福皮寮」,後來到了1838年,地契上有「福地寮」的名稱,一直到日本時代的地圖與戶籍資料,此地為「北皮寮」,至於怎麼變成「剝皮寮」的,有眾多的說法,不過在當地耆老是以「土炭市」來稱呼這個曾經是煤炭販售散地。

「北皮寮」的台語唸音的確與「剝皮寮」一樣,1953年的台北文獻,正式有了這個說法,看古地圖的確龍山寺周邊有些埤塘水池,但池水範圍很小,距離淡水河港口邊又很遠,要如何剝樹皮呢?也有人有了剝牛皮、蛇皮,甚至青蛙皮之說了。

*都市改正與老松國小的校地

剝皮寮在清代是淡蘭古道必經之地,日本時代的都市改正計畫規劃了棋盤式筆直的道路,也同時留下了古道,如今的廣州街與康定路173巷剝皮寮的入口,這個歷史街區留下的Y字路就是具體的證據。

1907年(明治39年),原本在艋舺學海書院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遷移到剝皮寮、蓮花池旁,改為「艋舺公學校」,1922年(大正11年)改稱「老松公學校」。當然蓮花池現在已經不見蹤影,剝皮寮這條街道區域被劃為學校用地,就是今日的老松國小。

這也解釋了為何剝皮寮歷史街區,有一部分是老松國小的上級教育局所管理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而另一部分目前則是文化基金會進駐管理。

*變成古蹟後再利用

剝皮寮在日本時代因為被劃定為學校用地,但從清代以來久居在這裡的人一直覺得這裡是他們的家,老松國小學生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一千人,因此學校想要使用這塊地來蓋學生活動中心與游泳池,於是在1988年開始執行了徵收工作。

徵收的工作執行了很久,也沒有急著要把居民趕走,只是到了法訂徵收時間十年快到期前,1998年,居民組成了自救會,透過種種的方式,想要保存這條老街,也組織了「歷史風貌促進協會」,成立信託基金會,舉辦艋舺剝皮節,重新認識了在地的歷史。

1999年6月16日,事與願違,市政府執行了強制遷移了居民,部分老房子保留,但居民已經不在,原本街區裡面的印刷廠、旅社與茶桌店等,原本文化完全消失。

剝皮寮在鐵皮圍起來多年之後,2004年「剝皮寮老街修復再利用工程」終於完工,去除危險與漏水之處後,如今的剝皮寮,其實是想像中老街的樣貌被修復,許多原住民回到這邊都覺得他們的家原本不是長的這個樣子。

2009年,電影《艋舺》非常賣座,當時許多拍攝場景就在這個街區,電影殺青布景拆除後,文化局甚至希望保留這些布景來活化街區,作為觀光人潮活絡經濟用途。

這幾年剝皮寮文化基金會進駐經營,此地變成了電影研討、地方創生、小型展覽的區域。

有次經過拍攝了地上的人孔蓋貼在臉書上,被作家栖來光(Hikari Sumiki)老師看到了,剛好她是山口縣人,認出了這是故鄉的人孔蓋,是每年八月六日、七日的七夕燈籠節,在商店街舉辦的活動,為了表現傳統,那些燈籠是用蠟燭,所以當晚不時的會有燈籠或蠟燭燒掉下來的現象。室町時代的傳統習俗,至今每年在商店街舉辦這樣熱鬧的活動,非常具有文化意義。

為什麼山口縣的人孔蓋會在剝皮寮出現呢?原來是修復時便宜行事,抄襲了日本的人孔蓋,模擬了龍山寺每年點光明燈的盛況。後來有更多朋友發現,三峽、淡水老街也有同樣的人孔蓋。

龍山寺每年點光明燈的盛況,大概是這樣的街景沒有錯,但這個抄襲的也太瞎了,並不是學習,我只能說是丟臉吧!

*新冠疫情的快篩站

歷史總是弔詭的進行著,萬華區因為人潮眾多,平日龍山寺捷運站出口的廣場就坐滿了從各地來的老人,許多情色行業也隱藏在巷弄內,華西街觀光夜市美食小吃、眾多的按摩會館,多元異文化在此蓬勃的發展。

原本台灣把新冠肺炎阻隔在國境外,2021年5月在萬華地區大量爆發,剝皮寮立刻轉變成了快速篩檢站,很多人來此快篩,被通知陽性,很快地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下,下一秒就被救護車送到了隔離所、醫院。不同人在花花世界,對不同人有了各自的眼光,病毒並不分別任何人的身分地位,公平的傳染給接觸到的人。

啟示錄第12章:一隻七頭十角大紅龍(代號666)與天使長米迦勒爭戰,世人都崇拜龍,並受牠的印記。

圖說:

01-04-001:日治初期仍用「北皮寮」這個舊地名。中研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1897年。

01-04-002:剝皮寮這個街區有各行各業:旅館、印刷所、醫院、住宅等。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1935年。

01-04-003:這台老舊的印刷設備,目前放置在太陽製本所原址,說明剝皮寮周邊聚集許多鑄字行、印刷廠、裝釘廠等和行業,曾經是印刷業興盛的地方。

01-04-004:廣州街173巷的這個Y字路,說明日本時代都市改正計畫老街與新街道的路口,也是當年最熱鬧的街角。

01-04-005:剝皮寮最常見的就是不同時代的建築材料與樣式混搭在一起,也經常會有增建樓層、陽台外推的現象。

01-04-006:廣州街、昆明街路口,目前這一區是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由台北市教育局管理的展覽館,清末思想家章太炎(1869-1936)曾在1898年流亡到台北,曾經居住在廣州街123號。

01-04-007:廣州街的騎樓,在修復後呈現圓拱的騎樓,但房子座向有點歪斜,說明都市改正前原來房子的座向。

01-04-008與009:剝皮寮歷史街區的人孔蓋,與山口縣的人孔蓋類似,山口縣的人孔蓋是1987年設置,說明七夕燈籠節熱鬧的景象。

01-04-010:2021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在萬華大量的傳染,剝皮寮歷史街區馬上成立了快篩站。葉益青提供。

參考資料:

紀錄片:家在剝皮寮/古國威

2021/05/26

線上演講

20210526

疫情在家裡做什麼?除了做菜看電視罵政府,吃飯看電腦罵小孩之外,其實還可以看很多線上演講。

而且我覺得看演講 2倍速與往回頭拉的功能超好用,以前去大演講廳聽蔣勳老師的演講,我聽了兩個小時如癡如醉,沒想到快要結束前在還沒有鼓掌前,發現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睡覺。

一場好的演講其實厲害的講師只佔一部份的要素,主要是來參加的人有沒有進入講師的世界。

聽了很多李乾朗教授的導覽、演講,也翻閱了他眾多的書籍,每次聽的幾句關鍵句,就有豁然開朗,這一段談中國傳統建築從天圓地方,從圓形、八角形到正方形這樣建築型態。老師很婉轉的這個開場白,把中國傳統建築受到印度的影響說明得非常的清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XdHa7nilI

讓我想到了到柬埔寨看到的這個圖騰,中間圓形是濕婆神,八隻手的毗濕奴神,四顆頭的大梵天,建築與宗教,釋道儒與民間信仰都有很深刻的關係。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13.html

2021/05/24

《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與《林泉廟丘》

《林泉廟丘》村上無羅入選昭和7年(1932)第6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現藏臺北市立美術館。我特別喜歡找當年日本的畫家的角度來看台灣地方特色,我們可能自己不自知這些地點是很有特色之處。

這副作品被國島水馬諷刺到底是不是小朋友的勞作剪貼的作品,這種打破空間視角的概念,圓形、尖形的樹木引造童話故事插圖的景象。

村上無羅入選台展多幅作品,多半有這樣視角扭曲的現象,但卻又是在當地寫生的作品,這與台展中台灣畫家的表現的確有很大的不同,在地方色的政策下,村上無羅的作品的確非常符合潮流的。

這幅畫可能是基隆月眉山靈泉寺(今基隆市靈泉禪寺),來看看靈泉禪寺的歷史,與日本曹洞宗、基隆地方仕紳的關係緊密,可以看出基隆港開發歷史的重要性。


12
34
1. 維基百科:靈泉禪寺,1911年天王寺落成,仔細看大殿有日本軍人與地方仕紳
2. 維基百科:靈泉禪寺,今貌
3. 《林泉廟丘》村上無羅 1932
4. 《臺府展圖錄復刻別冊》是這次台中國美館的出版品 顯示較少內容

2021/05/17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歷史與信徒,朱瑞墉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歷史與信徒,朱瑞墉

這本是自費出版,有關三線路旁的濟南教會,圍繞這百年多以來的人與人的連結!

濟南教會在日本時代的地緣關係,旁邊剛好是日本人居住的區域,教友多半是總督府的官員,寫了這些教友的歷史,可以知道台灣在日本時代大部分開發的歷史。

從大學畢業後,就很少閱讀比我枕頭高的書了,而且這本書可能是要節省成本,很多字超級小,閱讀起來頗為吃力,不過非常驚嘆的作者鉅細靡遺的矯正錯誤的歷史,並且把長老教會在台北城周邊原本許多的教堂位置點出來,這樣讓我多少連結了一些與李春生家族的關係。

另外,在台北帝大時期的地質學講座創辦人早坂一郎,後來擔任了帝大理農學部部長,與馬廷英都是仙台帝大矢部長克教授的學生。

我很喜歡翻閱這類型的書,嘴巴一直張大大的心裡想著:哇!原來如此啊!雖然有點像是流水帳,但看著作者把以前的人事物與現在的地點連結,非常佩服。

PS. 這是朋友轉送的,我還不知道如何買到?

2021/04/25

【台北】2021金車溫羅汀千人走讀,路線7:穿梭宗教聖地百景

#2021金車溫羅汀千人走讀

金車文教基金會主辦走讀活動越來越熟練,很開心回到溫羅汀街區,共有九條路線:

路線1:巷弄小舖獨立書街
路線2:日式老屋與新靈魂
路線3:奔向自由浪潮之路
路線4:學府漫遊潮派建築
路線5:尋訪河畔老派文學
路線6:歷史城南百年專賣
路線7:穿梭宗教聖地百景
路線8:那一年後眷村時代
路線9:城市藝旅的新映像

若要讓我選喜歡的帶的路線,真的就是依照路線排名,越前面的會帶得比較順手,不過路線7:宗教聖地也是很能跟國外旅行結合,起點安排了師大,這個偽紅磚+偽石柱的高等學校,有著濃濃的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有歌德式的風味,在文薈廳上的大衛之星圖騰,剛剛好可以與猶太教做些連結。

本來的想法是從上帝創世紀開始講,人類墮落的四部曲:亞當夏娃、該隱與亞伯、大洪水與諾亞、巴比倫通天塔。結果一開始經過文化清真寺(不是台北清真寺喔),就先談了伊斯蘭教的五功與五次的朝拜,創世紀的開場白剛好在路過台北清真寺後方的塔,看到了後面的一零一大樓,我們就從巴比倫通天塔開始了。

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都是亞伯拉罕宗教,摩西、大衛、耶穌、穆罕默德這幾個聖人(先知),這些宗教共用著很多共同的元素,即使翻譯不相同,故事的情節也十分雷同。從安息日、做禮拜、主麻日,從日落開始天黑是人類可以不用計時設備,就可以觀察到的天文現象,成為每一日的開始,而伊斯蘭教的主麻日星期五,想要有別於基督宗教超前部署的行為吧?!

.......

先知說:「在主麻日,天使們站在清真寺的門口依次記錄著來禮拜的人,最早來的人如同奉獻了一峰駱駝,其次者如同奉獻了一頭牛,再其次者如同奉獻了一隻羊,再其次者如同奉獻了一隻雞,再其次者如同奉獻了一個雞蛋;當伊瑪目到來時,天使們就合上各自的記錄本,聆聽演講。」

.......

這三大宗教,源自一個源頭,目前在世界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卻還十分劍拔弩張,讀過經典後,尤其是巴比倫之囚,猶太人被波斯帝國解放回耶路撒冷興建了聖殿,但如今以色列、伊朗還是部署飛彈相向,實在非常的諷刺。

宗教,就是說故事,走讀街區,是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2021/03/31

《正義聯盟導演版裏頭的聖經場景》

正義聯盟導演版裏頭的聖經場景

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一一的指出來?

哪一幕是聖經中拿一個章節,誰是施洗者約翰,誰是啟示錄中的彌賽亞,誰又是聖母瑪利亞呢?一個世界可以有兩個瑪麗亞嗎?希臘神話與聖經可以並存?代罪羔羊是誰?撒旦與惡魔有出現嗎?

2021/03/18

【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世界宗教博物館

一直想要去看看這個博物館,終於一圓夢想,每一個宗教都有共同點,也有相異點,造就了這些展覽,也是讓人卻步的主因。

世界何其大,各地的歷史地理大不相同,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宗教,你我從小到大都會有自己的認同,自己的信仰,要讓大家主動進入宗教博物館,的確非常困難。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顆互相認同的同理心!

當我走到世界各大宗教建築的模型前,深深地被吸引了,走到了各大宗教的文物那一區,每一個文物的細節也非常值得一看,好像就是旅遊到當地的感覺。

原來,透過教育,可以多讓我們培養同理心,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到這裡可能也沒有答案,人到底從哪裡來?我們該往何處去?每一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答案。 — 在世界宗教博物館。

2020/12/23

【台南】鹽水天主堂,天主教宣教的本色化

20201223 鹽水天主堂,天主教宣教的本色化

久聞這裡的壁畫十分是道教風格,建築是中國宮殿樣式,果然一進門兩側來此宣教的神父就擔任門神的角色。可惜運氣不好,祭天殿並沒有開放,只能到聖母亭朝聖,看著涼亭頂手繪聖經的故事,都以為到了寺廟看著忠孝節義的故事,耶穌十二個門徒是中東人吧?卻留著中國長者的鬍子,身材也都是彌勒佛型態,果然東西文化大不相同,聖經中的悲苦故事,到了台灣變成西方極樂世界,說不出的詭異感。

不過這樣的對照,也要佩服這樣的創意。

2020/12/12

【台北】亞伯拉罕諸教的街區慢步,金車文教基金會的跨文化走讀 - 東門.世界多元宗教與信仰

20201212

亞伯拉罕諸教的街區慢步,金車文教基金會的跨文化走讀 - 東門.世界多元宗教與信仰

每次帶金車的導覽,報名的人都很多,今天這樣的主題我自定義為亞伯拉罕諸教,也就是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為重點,開始從摩門教出發,我大致上從三個方向來看這些宗教場域。

1. 為何臺北這些地方戰後有空地可以興建大型建築

2. 這些教堂在建築發展中為何要會有這些建築元素

3. 從挪亞方舟、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王、所羅門王、第一聖殿到第二聖殿,耶路撒冷、伊斯坦堡這些聖經故事的聖地,最後到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三大宗教同樣一個來源,卻有長久以來的衝突。

剛好從台北刑務所的圍牆,對應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也築起了高牆,以巴長期的衝突,反過頭來看這些宗教,是不是有互相的歷史情結呢?

2020/11/14

【台北】金車的國際化宗教導覽

20201114

摩門教聖殿→師大美術館→耶穌孝女會(剛拆除)→蒙藏文化館→和平教會→聖家堂→清真寺

短短的這條路,就有那麼多教堂,今天特別把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基督教(後來分裂成三支)、伊斯蘭教在走路的途中講出來,想當然爾不是那麼好講得清楚,所以直接從上帝創世用七天、亞當夏娃、挪亞方舟、摩西、亞伯拉罕、大衛、所羅門王建立第一聖殿,然後有了十二個族群,到了耶穌是否是彌賽亞的這個問題,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從耶路撒冷瞬間移動到麥加,並且與阿拉定了一日五拜。

第一次把應該在室內用簡報講的內容,在戶外走讀,看到圓頂可以講圓頂的故事,看到高塔可以講巴別塔與啟示錄,這些聖殿還可以談建築,可以延伸的很多,但其實我一直岔題,希望下次自我克制一點,集中在這個一神教的異同上即可。

今年金車的活動強調要國際化,所以使用了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清真寺?)來說明這個羅馬聖殿變成基督教堂然後改成清真寺與博物館,這些轉變的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最清楚看這兩個宗教的衝突,而聖地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與哭牆,也很明顯一張照片就可以說明一切。

2020/09/30

2016年,《新居風暴》鄉愿、道德、男女不平等的種種社會壓迫

2016年,《新居風暴》鄉愿、道德、男女不平等的種種社會壓迫

每次看伊朗的電影,那種不得不的劇情走向,會讓觀影者越來越痛苦,有些橋段會覺得莫名其妙,可是把這些人物放入伊朗這個國家的框架內,好像真的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劇中劇是演出《推銷員之死》,有個女演員穿著厚重的大衣演出穿著暴露的妓女,因為對手演員的笑場,這個女演員覺得被歧視。或許來自於伊斯蘭世界的傳統,只要是女演員,就是不正經的工作,也難怪去伊斯蘭世界看到壁畫上的女舞者,多半是基督教世界的女性。

對於非我族類的女性就可以侵犯的思考模式,我們很難理解。

但反過來說,一個家庭似乎美滿的阿公,因為身體的需求長期資助妓女,但是誤入了搬入新居的女演員家裡,甚至進入了浴室求歡......。而女演員的老公想要私了,運用高度的道德毀滅這位阿公美滿的家庭。

阿斯哈·法哈蒂(波斯語:اصغر فرهادی‎,英語:Asghar Farhadi,1972年1月1日-)拍了許多電影,每次看了都很揪心,道德鄉愿與正義,到底甚麼比較重要?

2020/09/08

【台北】本期行天宮社會大學的古文明慢步又開始囉!

四個月每周一的分享,期中都是安排世界各地的古文明或世界文化遺產,只有第一堂是與最後一堂,是我講台北的古蹟慢步,第一場來分享五棟日本時代興建的招待所與住家,每一棟房子背後都有配合了當時的政策、潮流,加上屋主的設計理念,只要建築留著,故事都會一直不斷的傳頌。

感謝行天宮社大!也感謝一起搭配的講師 飛米林 蔡業聖 (Johnny Chai)

#行天宮社大 #水瓶子 #演講

2020/09/01

【新北市】《李梅樹》清水祖師廟緣起

大家或許對於寺廟都是很傳統,寺廟上的藝術豪不在意,但是眾人捐獻的寺廟,不應該只是高大上,全部買了石頭模型貼上去嗎?

寺廟匠師從上游到下游,應該怎樣培養人才,我覺得李梅樹當時已經想清楚了!

期待後續會有更多的作品

2020/07/15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 《公園地景百年流轉》

《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公園地景百年流轉》

對於這種一生懸命的研究者,要致上最高敬意!

晚上來找一個交集,公園裡面的神社,有誰能先舉例嗎?

會有神社裡面的公園呢?

https://www.facebook.com/tripwriter/posts/10221928020017208

廣告:

在今日台北植物園境內,我們或許稱為南海學園,建國中學得校門口對面,有建功神社,在金子展也先生的書中台北市的日本神社(非寺廟)有台灣神宮、護國神社、建功神社、稻荷神社、大安稻荷社、北投社、久須乃木社、南木社、松尾神社、山砲兵營內神社、芝山巖祠、清瀧神社、圓山水神社。

我想建功神社、芝山巖祠應該都算在公園內吧!而劍潭山上的台灣神宮不知道算不算呢?這些神社或許都不存在了,但所在地大部分還都算是公共空間。 廣告一下,有興趣可以來參加這個活動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http://travelers.tw/trip/4527

2020/07/05

《霞海城隍老爺渡台二百年》《漫步大稻埕》

《霞海城隍老爺渡台二百年》《漫步大稻埕》

這雖然是一本書,翻閱後發現是兩本書合起來,若是一間廟宇都可以出一本這樣的書,那麼在地傳統就可以被保留下來。

2019/11/16

【台北】去聽高傳棋老師講古




青山宮一年一度的夜巡,在西門町西門紅樓前有攤位,這類節慶活動,是萬華地方特色,一年做的比一年盛大,這就是文化。

我覺得只要做好文化,就不怕沒有觀光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