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6/24

第八天【島根】津和野町:國際化與在地化,小農與集團化生產



1. 永明寺,森林太郎最後安眠於此,遺囑說要當石見人,他父母已經把這裡的房產都賣掉全家遷到東京,而他過世前竟然要回到兒時成長的地方。
2. 安野光雅美術館,這次展莎士比亞的作品,他真的是旅行的畫家,看到了《台灣小景》這本繪本,剛好我大學畢業那個時代的台灣街道。
3. 津和野町站有老機關車陳列,假日應該都有老火車頭開出來展示,應該是鐵道迷會想來的地方吧?
4. 整個津和野町用百景圖來推廣觀光。
5. 鷺舞,津和野踊:感覺有點像是威尼斯的面具節,森鷗外有寫這段的故事
6. 津和野天主教堂
7. 殿町通的鯉魚與花
8. 太鼓谷稻成神社
9. 森鷗外紀念館,舊居

國際化與在地化,小農與集團化生產

到日本的旅館發現若是跟十年前相比,差異甚大,小時候習慣的觀光旅館,房間數目多,旅館是全方位的服務,甚麼都有甚麼都不奇怪。

目前旅館開始小型化的財團經營模式,也加入了在地食材與農產品等等在地特色。

由於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使用外籍工作人員,加上配合機器操作,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用機器,面對自動販賣機、電腦、鏡頭,或是很多很多頁的操作方法,還好目前我還沒有恐慌感,只要慢慢操作很快就解決。

在飯店也有販賣機可以喝單杯的清酒,也有咖啡機,取代了飯店內的酒吧!

了最近日本好像有米荒,有所謂令和米騷動,早餐能夠吃到米,感覺有點幸福感,米又釀出清酒,配合旅行中不斷地有賣在地的酒,這樣的洗腦,瞬間有了巨大的連結。

可以請 海尾寮 同學發表看法?

照片為津和野踊,像是威尼斯的面具節狂歡,戴上了面具好像在網路上匿名文化,想找誰跳舞就找誰,森鷗外小說《Vita Sexualis》可能是受到這個文化的影響而發表的。

以下是AI寫的:

《Vita Sexualis》(性慾的生活): 該作品於1909年發表,因描寫主角對性經驗的回憶與自省而受到當局禁售處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小說實際上「幾乎沒有直接的性描寫」,甚至「一點也沒有色情」 。森鷗外本人也曾解釋,這並非描寫他的人生,而是「為讀者而寫」,旨在批判當時日本文壇對西方自然主義文學思潮的盲目接受 。這種看似矛盾的描述,實際上揭示了森鷗外深層的文學策略和批判意圖。他以「私小說」的形式,反諷性地探討了性與人生的關係,挑戰了當時的道德觀念和文學界對西方思潮的簡單模仿,同時反映了他在公職高位上,仍能透過文學進行間接的社會批判,展現其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

2025/02/25

【基隆】正濱漁港彩色街屋,嶼我

#五十次肉桂捲 第二十四捲
自從上次跟 曹銘宗老師來吃,就十分難忘,因為當時希望每一道菜都能吃到,來得人比較多,所以每道菜只能吃到一口。 今晚終於如願點到喜歡的菜,每道菜都有創意的配料,菜剛端上來時候看似一般歐洲料理,但是仔細品嘗配醬其實非常有創意,混搭意想不到的在地風味。
正濱漁港有些外籍移工,看著塗著彩色的房子,夜裡燈光下跟白天大不相同,夜裡總是顯得孤寂,但看著好像百老匯歌舞劇的入口的車站亭,底下有一對情侶在聊天,看似是移工,自在的融入了浪漫的環境。
大吟釀炸雞:台灣雞腿、大吟釀清酒、糯米椒、自製沾醬、石蓴

水手在世界各地的闖蕩,也造就了各式各樣的飲食文化,我會想到日本宮崎的"南蠻雞",在基隆八尺門旁的漁港,台灣原住民與外籍移工在此生活的痕跡,我們一般人可能沒有接觸,但透過食物的交流,搞不好更容易理解?我喜歡這裡的"大吟釀炸雞",除了自製沾醬還有石蓴,是不是可以衍伸出甚麼故事呢?

鯷魚油漬鐵板牡蠣:瀨戶內海2L牡蠣、花椰菜、紅甜椒、鯷魚、迷迭香

豐厚的廣島牡蠣,比牛的睪丸還要大顆好多,吃了不知道晚上是否睡得著啊?

阿姑的擔擔麵:台灣本土黑毛豬、雞湯、豆漿、訂製手打麵、雞蛋、青菜、海苔絲

用黑毛豬的擔擔麵,不但有本土的特別氣味,加上豆漿,也好像鹹豆漿,又有點豆腐的感覺,絕配。

吉古拉櫛瓜胡麻沙拉:隔壁吉古拉、當季蔬菜、胡麻柚子醬汁

嶼我肉桂捲,當生日蛋糕,菜單上還有英文、泰文,真是貼心。

抹茶拿鐵,暖胃

我覺得每樣菜好像都有講不完的故事,也只有在此可以說得完整。最後,我期待台灣每一個港口,都有這樣的一家餐廳,訴說每一個在地的故事。 相關連結: 嶼我訂位與菜單:
https://inline.app/booking/-NTRYTAeCYQ1TBBaKSbx:inline-live-3/-NTRYTNg7keMPDUQ-4EF?language=zh-tw
曹老師臉書記錄: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jUyMQWrd3jWKtfSNdpbbKd6wX59RXvGZQbjrGbd8Qv1rjZ77ZtH465tZFoXgMadBl&id=1727161549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35bZ8XQwBtm4Lvvak8gMC5m8yEuem6Why2Mt4tGQLi5MpHD7kueRZWhEAsbUB7pg5l&id=1727161549

2025/02/13

No.50 【台北】最終回 草原風

感謝石原聰美學妹從美國回來就請吃生日餐,我本來想說已經吃過了,後來發現會選這家餐廳的人,多半長得很美。

這也是某種市場定位嗎?草原風吸引文學院的人。

結果點太多了,我想所有的人是我吃最多吧?一個吃素、一個不吃牛肉,一個免疫系統有問題,表面看起來我最健康,吃的比"馬"還多。

現在聚會都變成交換禮物,今天很開心收到了郭雪湖南街殷賑的義美禮盒,還有賣到一直排隊的大師兄銷魂麵,一盒巧克力,今年可以好好地窩在家裡不會餓著!生日趴終於結束,我鬆了一口氣,一直吃太多,胃腸有點受不了!

今天討論的除了命運與風水氣場之外,還是養生,我也發現了女生的反應比較快啊!為什麼?

2025/01/26

No.36【台北】呷米

#五十次生日趴 第三十六趴 呷米
這是一家素食餐廳,讓多趴食太多肉的胃腸有點喘息的機會,由於我遲到,所以聚會時間硬生生少了半小時,很感謝同學中午抽空接見。

六道輪迴,人生隨緣的態度越發明顯,我們說的容易,實際要做並不容易,而隨緣也需要兩造都同意,不只在人間,或許人死後也需要隨緣吧?很難的學習,或許要好幾輩子才能有所悟道。

2025/01/17

No.20【台北】草原風蒙古火鍋

很感謝真木陽子小姐請客,冬天吃火鍋就是很爽。自從去年在台大醫院巧遇陽子小姐,當時因為父親在台大而遇到,如今她的父親還在奮戰,當我們討論父母與小孩,我覺得我們能夠掌握的實在很少,擔心也沒甚麼用。

最近一年開始吃降血壓的中藥,本來一天吃三次,然後發現一天吃兩次就夠了,最近發現一天只要吃一包就好,中藥有那麼完美嗎?只要吃一點就好像有效,我擔心會不會有其他副作用啊?!

看來一日一餐控制體重很好,但也到了需要多運動的年紀了!

PS. 突然想到後部落格時代,一群格友有來吃過這家新開的餐廳,這些人如今何在呢?

2024/12/27

No.01 【台北】願望跟五有關!

願望跟五有關!

很感謝同學們不厭其煩的聽著走音的劉文正歌,然後一直出錢請客,我決定今年生日月從一個月延長為兩個月,一年有一半都在過生日,實在太幸福了!

2024/12/05

《虱目魚的身世:從台灣到世界,從產地到餐桌的完全考察》

要選擇一種魚類來代表台灣人的記憶,我覺得虱目魚當之無愧!從小到台南外婆家,總是會有虱目魚。

我的母親每次都非常自豪小時候每天都有新鮮的虱目魚可以吃,因為天未亮去養殖的魚塭工作的工人早餐前就會把魚帶來,而小時候每次颱風來或是寒流來襲,總會播報魚群受損的新聞,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吃魚不用害怕吃到魚刺了。

虱目魚也是別名很多的魚類,國姓魚、國聖魚、甚麼魚、殺目魚、塞目魚、牛奶魚等等,也有稱為開口魚,就是眼睛與嘴巴的外部特徵為主,也有念音雷同為名。

我對於虱目魚的魚腸念念不忘,到台南的小吃店,都會問有沒有,目前新鮮的魚腸應該也是非常難得吃到,不知道未來是否可以在超市買到呢?

虱目魚,作為一種思慕,知道牠們的身世,一定要閱讀這本書。

2024/09/14

原來《腰瘦好吃》是會出春夏秋冬四本啊!

我以為是原本曹老師的書賣得太好,所以改版新增內容再刷,後來發現原來內容不是重複的,而是以季節劃分。

看完後覺得台灣小吃在生活周遭出現,但我們卻沒有為了這些小吃好好的立傳,很感謝曹老師願意查出來源,並且身體力行用身體實驗品嘗味道,而我每天聽著母親講著小時候吃新鮮的虱目魚,還有清晨跟著外婆去撿竹筍的記憶,那是一種親情勞動與新鮮自己採集的味覺感動。

我想我們現代人已經很難有這樣體會!但至少還能保有這樣的味道

2023/06/04

【台北】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聚會,喝多種的啤酒

大概喝了有十種口味吧?後來都忘了拍照記錄,結束後叫不到車,頭腦卻變得異常清晰,本想騎 uBike 回家,但遇上了一台特斯拉載我回家,睡不著還看了一部電影。

喝酒過多有礙健康! 我的身體有甚麼毛病啊?越喝越清醒,是夢嗎?六月四日

2023/02/09

《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 》書畫中的跨時空之旅

當我翻閱著 Yoshitaka Watanabe 渡邊老師的書中的畫,介紹給 曹銘宗 老師認識他這十幾年所做的事情,同時也送了一本已經絕版的《台北慢步》給曹老師,再拿了一本也是絕版的《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 》的書給給曹老師簽名,這本書是曹老師寫曹永和老師。

上面這段真的有點繞口,不過驚奇的是書上有林衡道所畫的曹永和,這些不斷的拼圖,只能說我們生活的時空應該不是平行宇宙,而是眾人知識的彙總。

有趣的是曹老師冒出了「渡邊製藥」與渡邊老師有了一些連結,這些眾多的海鮮到底怎麼透過人類生活歷史的脈絡下去命名的,每天進入我們嘴巴的食物,到底是歷經了多少人智慧的結晶,這些在曹老師的書中可以得到許多的解答。

短短的午餐時間的交會,真是燒腦,我要好好的補一補,這也是考察的一部分。

2022/08/23

【台東】鹿野風景

除了紅烏龍、釋迦,這邊還有甚麼農產品,今天去了茶園、百香果果園。

雖然是罔市,但是還是會有蟻害、介殼蟲害,百香果稼接的苗,大概生存兩年,果農為了要無毒友善,不太敢噴藥除蟲,除了移除重種,還有甚麼方法呢?

看到有養蜜蜂來協助授粉!我覺得預防蟲害應該還有很多方法吧?

百香果伴隨著果肉旁白白膠質的一起吃下去,酸酸甜甜的口味真是好吃,比起單純的只吃果肉還要有層次感。

到了台東整個心就放慢了下來,當白雲飄過,時間也不小心溜走了!

2022/08/11

【台北】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心有七七

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有我喜歡吃的海鮮,人工養殖又有鮮味,聽了同學講才知道這樣的養殖業真是太先進了,想要了解的可以去餐廳去試試,我才吃一次就愛上了。

不過今天的主題是討論"二次創業",我們同學都習慣想 slogan,一群只剩下半張嘴的人還真會講:如何在廁所打出五千萬的業績、五十歲如何再來一次、離開舒適圈你還剩下甚麼、你縮回去了嗎?

而我最佩服的我身左手邊的兩位歐巴都維持良好的生活與體態,堅守養生原則,完全沒有肚子,還分享了許多減肥的好方法,還可以養出褐脂肪,實在是我要追隨的的目標啊!

我們手上拿的禮盒也設計的很精良,外觀是粉紅色,打開是橘色,以旅行、城市為主的主題,每一包小品都有故事,我最喜歡的 slogan 是:關於旅行,以咖啡為名獻上最好的時光,與盛夏的愛戀滋味,感受秋分的浪漫姿態......。真的每一句話都打動人心啊!

大家若要送禮,可以搜尋一下 BEMO CAFE 。

戴章皇同學,你的禮盒應該是拿反了!

2022/07/13

【新北市】胖胖蝦

胖胖蝦

一進來,全部的人都帶著口罩,這裡的服務人員居然認識我們,說我們這群人的聲音很熟悉。

不知道是真的還是想要拉近距離, Sung Yin 就開始自我介紹是療育部,海豚 江巧文 是校長, 張學蓓 是保險部,還有音樂老師,創意總監,我是文化部,每一個人都力馬有了新的職務。

很久沒有聚餐很高興,也吃得很飽,物價上漲後這邊沒有漲價,可是蝦子的數量有變少,可見餐廳經營還是非常艱鉅的。

2021/11/12

《醉好的時光》



年過四十體力開始下降,家庭、工作都開始走下坡,被老婆冷落,工作上也完全提不起勁,這群中年男子想要用喝酒來提振工作情緒,開始做實驗記錄下來。

沒想到,真的有用!

片子看到一半,開始覺得喝酒是十分美好的,難不成變成鼓勵喝酒醉茫茫的片子,突然壞事就發生了,但又太過悲情,北歐的片子總是緩慢的讓人椎心,片尾又拉回來活在當下,喝一點又如何呢?

2021/08/17

《臺味原來如此》

《臺味原來如此》

台灣常見的料理,每次去查維基百科,大多數說是源自唐宋,但是年代太久遠,到底如何傳到台灣,加入了那些在地食材,經過了哪些變革,就沒有細談了。

這本書以仔細去探尋、比較一下各地的料理,找出各地特色,一碗牛肉麵,各自表述,台灣的牛肉麵,已經不是四川的牛肉麵了,也沒有蘭州的風格,自己走出了一條路。

這本書圖文並茂,還有食譜,重點是會談"食物史",值得推薦。

2021/06/28

《舌尖上的外交》

《舌尖上的外交》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啟了宴會外交,極其使用歐洲各地的美食料理模式,在1880年代的鹿鳴館時代到達顛峰。

這本書內有熟悉的李鴻章,當時與伊藤博文在馬關(下關),到底是吃著甚麼樣的食物呢?兒玉源太郎打贏日俄戰爭後,用甚麼來慶祝呢?

2021/06/02

【台北】青田七六外帶外送

為了生存,我們也開始外帶外送了!

https://www.qingtian76.tw/

剛剛訂好了明天的午餐,看網站上的照片,肚子一直咕嚕咕嚕叫。

2021/05/20

《大人們的餐桌》中華篇,蔡子強

《大人們的餐桌》中華篇,蔡子強

因為這幾個月經常被扣去央廣錄音,主要是談台灣好滋味,我除了咖啡與咖啡館的歷史可以講之外,也只有畫作中的食物,我還是喜歡看歷史來古今對照,所以用這本書來談談國宴,大人們的餐桌到底有那些菜色呢?

點入聽廣播: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619/id/120522

下次來聊聊伊藤博文的河豚餐。

2021/04/18

【台北】還活著的台灣旅遊廚房

星期日的午後,在大稻埕周邊的咖啡館全部客滿,我在想我應該到哪裡去工作喝咖啡看人潮呢?

突然就走上了 台灣旅遊廚房 , 剛好育芯在教義大利麵醬的製作方式,聞到了這樣的味道,肚子突然好餓好餓,曾幾何時,我們好像都只能到餐廳吃這類的食物,不能在家裡煮好吃健康食材的食物嗎?

歡迎報名參加廚房教室的課程,點入上面的粉專留言即可。

大稻埕假日封街,行人可以慢慢地逛,最近的叫賣聲比較少了,但是人潮並沒有減少,很多人帶毛小孩出來散步,到城隍廟拜拜的人不減,但個人覺得來求姻緣的年輕人少了一點,反而是老人家來的比較多(不知道是不是幫兒女求姻緣?)

這一篇文章除了幫旅遊廚房廣告一下(沒錯,廚房在疫情一年後還活著),也可以到育芯新進駐的店吃義大利麵,@左轉有書 TouatBooks x 曬太陽洋食小館

照片上,還有寧夏街夜市著名的 豬肝榮仔 老闆,還有在溫州街開過 pub 的阿銘,地下街女王,市議員、里長、廣播人等等,台灣巷弄到處臥虎藏龍。 — 與簡余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