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4

【台北】土地銀行展示館,日本勸業銀行舊廈‎,恐龍標本

1933年,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完工,有人說像馬雅神廟,也有人說像埃及神廟,這棟建築跟台南的土地銀行可以說是長得一模一樣,鋼骨鋼筋混凝土造樑柱構架系統,並以大型桁架屋頂,建構出挑高大跨距的營業大廳空間。

[缺照片]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網址:http://www.ntm.gov.tw

這棟建築的建築元素多是以古典為基礎,厚重的的壁柱與牆面,就像是西方神廟式建築,牆上獸頭浮雕:老鷹、鳳凰,還有植物紋樣的裝飾,給人厚重又神秘的印象。室內天花板上的圖騰有原住民風格,代表太陽的圓形,高山的三角形,一波波如海浪拍打的波浪,這樣的石膏飾板,訴說這塊土地環海的生活模式。

我喜歡涼廊下新置入的公共藝術品「豐盛富足」,在老建築中注入了生命力,又搭配著這棟建築背後的歷史,有傳承的意味。

每回進入這座展示館,看到這樣的裝飾,會對背後代表的意義充滿了想像。1930年代是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年代,日本用一些現代工法很快的蓋出這棟建築,還兼具防火、防盜,用模板快速製作圖騰,在當年都是創舉。一家跨國的銀行,用最新的技術去蓋出像神廟的辦公室,不知道背後是怎樣的想法?

如今,土銀展示館展出的多是當年總督府博物館以自然史為主,人類、地質、植物、動物這幾類的收藏,顯現不出金融業相關的展覽有點可惜,不過台灣博物館的專長本來就不在這方面,或許未來在台灣銀行的古蹟內做這類展示更有意義也說不定。

2011/12/03

【台北】台北賓館,神秘的權力象徵

1901年,台灣總督官邸完工,當年總督兒玉源太郎排除萬難,利用台灣神社的工程餘款興建了這棟象徵意義重大的建築,就是今年台北賓館的前身。1911-1913年,森山松之助改造了這棟官邸的受白蟻蛀壞的木造部份,木樑改為鋼骨,華麗的馬薩式屋頂,原本樸直簡單的外型加上了仿巴洛克裝飾。



很多人是以殖民空間的解釋台北賓館,就概念來說,大正年間(1912-1926年)是日本帝國最輝煌也最揮霍的年代,整修總督官邸象徵著帝國延伸治權到台灣最好的方式,無論是日本的天皇或是世界各地的貴賓來訪,能夠居住在這個距離權力中心最近的官邸,外部是華麗的歐式建築與裝飾,內部裝潢採用英國維多利亞風格,大量的採用英國進口的建材,有點與英國大航海時代較勁的意味。

2002年,外交部封閉修繕台北賓館,2006年起開放給大眾參觀,這棟華麗繁複的建築,住過多多少少的重要賓客,從日治時期建築完成,歷經多少總督,然後國民政府時期,政黨輪替,台灣政治民主化,這棟建築所代表的意義,會不會有所不同?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1號
網址:http://tgh.mofa.gov.tw/

【台北】台大醫院舊館

1921年,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設計的台北醫院完工,也就是台大醫院的前身,如今台大醫院已經蓋了新大樓,這棟舊館的門診持續在此服務民眾。近藤十郎在台北也設計了西門町紅樓、建國中學紅樓,因此這些建築立面也都有相似之處。



紅磚建築,抬高的地基,牆面上白色飾帶,山牆圓形玻璃窗、牛眼窗,兩側的衛塔、尖塔,愛奧尼克圓柱,還有凸出的陽台,光在戶外欣賞這一切目不暇給的裝飾,就可以駐足良久。一進到室內挑高的大廳,四四方方格子狀的天花板,配合圓拱圈造型,牆上的瓷磚與鑄銅燈具,形成一個舒適的空間。

長年做為醫療院所,廳內到處聞到消毒水味。我國中一年級時,因為被火燒傷,轉診到台大治療,後來動了整形植皮手術,每個星期的回診,都是在這棟大樓內來來回回,中央有座小公園,地下室有員工福利社等等,都有很深的回憶。有幸跟這棟華麗的醫院相識,到後來念台大,或許就是當年這段看診的結緣。

又忍不住看了幾年前的文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4/blog-post_09.html

【台北】海事博物館與蔣經國先生展示館

海事博物館的前身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中間隔著景福門(東門)與總統府遙遙相望。1899年,日本赤十字社在此設立台灣分社,日治後期,為海軍武官府。1994年拆除舊建物改建目前的大樓,後來國民黨將黨部賣給長榮集團,目前部分樓層做為海事博物館。



某一年的農曆年初三,老夫子姐姐舉辦了一次「台北絲路十帖」第一帖的導覽活動,是以總統府中軸線為起點,帶大家參觀附近的博物館。本以為大家都回鄉過年了,飄雨的台北會冷冷清清,但沒想到海事博物館滿滿參觀的人潮,眾多的導覽解說員讓館內眾多的模型船隻有了生命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艘運茶帆船的畫作,在大稻埕的老照片中可以看見這種帆船的身影,沒有動力,靠著風帆與船員划槳,就可以來往世界各地。光想到這樣的場景,就會覺得當年海上的交通雖然危險,但是真的是十分環保,而且比陸上交通成本低的多,當年海上絲路的熱鬧景象,還有大航海時代海上權力競賽的種種,引發了我眾多的想像空間。這幅畫作前面還有龍舟比賽,這樣的民間傳統節慶,在港口碼頭,經常會見到。

博物館內還有收藏小船大經濟的柯克船、豪華客船鐵達尼號、日本海軍大和號、英國客貨輪往來印度的大東方號等等,每艘船都有其歷史的意義。台灣四周環海,我們從小的教育多以陸地思考模式,若加上台灣四周的海洋資源,其實台灣在世界上不是一個小國家。


某天剛好來到這棟大樓開會,發現裡面還有經國先生的展覽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
電話:02-23516699
網址:http://www.evergreenmuseum.org.tw

2011/12/01

【台北】大稻埕散步

時光倒流到百年前,大稻埕碼頭大型帆船雲集,一箱箱出口的茶葉上船,顯現一片繁榮的景象,不遠處的大稻埕車站,往淡水的最後一班火車出站了,在河邊聽到『切嚓!切嚓!』的聲音,蒸汽灰煙冒的半透天,汽笛聲響起。



許多工人跟工頭領了一個星期的工資,坐在岸邊休息,看著這些有錢人所蓋的洋樓,欣賞河畔著夕陽,討論著晚上準備到附近的哪家酒店喝酒狂歡!人力車在碼頭與火車站間出入,撿茶葉的婦女走路回家,準備節慶迎神的陣頭,也在河邊練習著。

1851年,林藍田從基隆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是大稻埕最早的店舖。1853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拼」械鬥事件,下郊打敗後先去投靠大龍峒的鄉親,後來再轉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畔建街屋,這些街屋不但兼具進出口原料倉儲、加工、商店、居住的型態,也重建廟宇,形成以同安人為主的河港聚落。

1885年,劉銘傳除了舖設鐵路以外,也在大稻埕設茶釐局、軍裝機器局等機構,形成「官府建製區」。也鼓勵富紳蓋洋樓店鋪與外國人做生意,並設立各國領事館,當時大稻埕可說是洋風鼎盛。

1895年,日本入台北城統治後,日商勢力進入,洋行的生意大不如前,有些洋行易主或者離開。除了傳統的茶葉之外,南北乾貨、中藥材、布行隨著鐵路的發展更加繁榮。日治中期後,因為日本人的商店多在清朝所建的台北城中,意外地大稻埕的繁榮多是台灣本島人聚集的街市,保留了這樣的生活樣貌。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地有各種新興思潮,在大稻埕地區有社會改革運動的「台灣文化協會」,並在今貴德街舉辦「港町文化講座」,「永樂座」戲院是個多元化的戲劇表演的舞台,都在大稻埕地區。

2011/11/29

【台北】訪談陳正宏老師

陳正宏老師,1946年出生於台南,曾任國科會副主委、台大副校長、理學院院長等。我在台大地質系就學期間,陳正宏老師擔任台大地質系系主任。今天上午老師出現在同安街28巷1號,戴著墨鏡很帥氣,訪談期間看著老師的眼神,彷彿回到兒時,這棟他在此長大的房舍內,談著陳玉麟教授的研究與生活,其實老房子承載的不只是歲月與記憶,還有先人研究改善生活的種種努力。

*帝大時期

陳玉麟教授(1921-1996),1942年獲得日本熊本大學藥學士,然後就在台北帝國大學的服務,1959年獲得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1942年起,陳玉麟教授在台北帝國大學時期,就一直在台大服務,退休後仍積極參與農藥相關工作,並在雜草學會擔任理事長十年的時間。

若要知道為何陳玉麟教授可以住在這個地方一直到1982年(?)左右,要從台北帝國大學說起,當年負責農化研究室的主要是山本亮(1890-1983),1935-1940年負責農藝化學第二講座主要負責食品化學及熱帶農產品的開發、利用研究,山本亮的專長是除蟲菊精的合成及人工除蟲菊精的研究,被譽為「日本近代農藥學的鼻祖」,如今較為人所知是有關包種茶、烏龍茶等製茶的研究,山本亮教授他非常喜歡台灣,戰後還是經常來台灣。山本亮的孫女婿,也曾任職過日本理化研究所,家族在學術界有一定關係。

1940-1945年,大島康義接任山本亮的第二講座繼續研究,當時助教授為石井稔,1942年起,助手則為陳玉麟教授。1945年之前同安街28巷這附近有三排日式木造房舍,為石井稔家族所有,在今強恕中學那塊地,原本是石井家所擁有的農園,種植花卉、菜園與實驗用途。

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石井家族離開台灣,將目前同安街28巷1號的房舍交由同在農化研究室的陳玉麟教授住宿,後來陳玉麟教授交由台灣大學管理。1982年,陳玉麟夫婦要打掃整理維持老房子並不容易,於是將房舍交還台大處理,搬至金華街的宿舍,後來公衛系吳宗賢教授入住。陳玉麟教授為人老實,並沒有把這棟房舍當成私產,而是由台大處理。

*家庭生活

陳玉麟教授的太太,是當年在台南高等學校(台南一中前身)同學的妹妹,1923年生,兩人都是台南人。撫育四個兒女全都台大畢業,長子陳正宏,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除陳正宏老師念地質學系,其他人都念農業相關的科系,可見都受到陳玉麟教授的影響。一家六口加上一個叔叔,住在這棟小小的房子內,有四個房間。陳正宏老師居住到三十歲結婚成家搬離,弟弟結婚還跟父母同住一陣子,最後才留下陳玉麟夫婦兩人住在此。

老房子外本來庭院很大,旁邊是瑠公圳林口支線的下游,目前已經加蓋變成大馬路,就是牯嶺街95巷。因為以前的水圳並沒有很寬,大概不到三米,所以後院至少有六米寬,現在整個已經變成道路用地,因為水圳道的關係,到對面的長慶廟必須繞道同安街口的小木橋才能過去。

陳正宏老師小時候可以在庭院騎腳踏車在庭院繞行整棟房子,庭院有種植芭蕉樹、苦苓、葡萄等植物,煮飯燒熱水都是用柴火,經常要把庭院的樹枝留下來綁好放置,他經常負責燒熱水的工作,有次因為頑皮而被開水的蒸氣燒傷,才學會要怎樣打開鍋蓋的方法。後來改用媒油,最後才改為桶裝瓦斯。日本房舍用水燒柴火的空間都在屋子的同一側,本來在浴室與廚房之間還有一間三疊的小房間,推測應該是女佣所住的空間,陳玉麟教授居住期間曾經被改為餐廳使用。回想當年煮飯的竈爐要起火,洗澡要燒熱水的過往,陳正宏老師的回憶彷彿如同昨日一般歷歷在目。

陳正宏老師小時候要做的房舍維護工作不少,颱風過後竹籬笆傾倒,去買一些竹子,綁好後要固定在水泥樁上。家裡的庭院有養雞,所以這些竹籬笆、綁雞籠等特別重要,不然雞就到處跑。有時候紙門損壞,還要自己修護,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要糊紙門前要將紙用些熱水燙過,糊上去後因為冷之後紙門就不會有皺紋。有時颱風來襲,就要注意淹水,印象中有兩、三次曾經淹水到榻榻米,後續的清掃工作就非常辛苦。

*研究與興趣

陳玉麟教授在日本熊本大學念的是藥學系,但是在台北帝大時期做的是農業研究,他是台灣化學肥料的開創者,把藥學與農業研究合一。當時不少調查局的法醫鑑識人員還經常來拜訪,因為當年有不少人喝農藥自殺,或是用農藥下毒加害別人,都會來找陳玉麟教授協助調查,找出是哪些農藥成分。

陳玉麟教授除了教學與研究之外,平日最大的喜好興趣就是集郵,他收集世界各地的郵票,還有原文的介紹書籍,日文的郵票寫做『切手』,陳玉麟教授故意騙小孩不要去碰他的收藏,碰到手會被切掉。他的收藏最專精的是四方連的郵票,一定要有中央印製廠的字樣,原來也有收藏首日封的信封,後來因為太占位置,也太麻煩,就沒有繼續收藏。這部分我還真的很期待一睹陳玉麟教授的收藏,這些郵票或多或少也可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

除此之外,陳玉麟教授應老一輩的藥界邀請,也負責一些藥學雜誌的編寫。

*同安街的庶民生活

陳正宏老師結束後帶我經過小小的同安街,經過南昌街,這附近的大馬路很多,但是走在同安街內彷彿又回到50年前,這邊有家米店已經不在、那邊的順安青草店還在,教堂、廟宇都還在,只是都擴大了不少。同安街這條路在日本時代是碎石子路,本來就不大,巷弄間雞犬相聞,戰後因為有水圳,政府默許一些違建存在,讓同安街的環境變得比較髒亂,但如今,很值得大家來散散步,回想往昔學者風範。

2011/11/27

【台北】昭和町文物市集,挖寶落入兒時的回憶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60號
營業:約中午過後店家會陸續開業

聽說昭和町文物市集的店家老闆,以前專門去收集日本老房子遺留下來的家具、裝飾品,這幾年來以骨董買賣為主,有不少小東西、老照片,這類裝飾品對沒有用的人來說是垃圾,但個人回憶紀念價值很高的物品,則是無價之寶,有空也可以來挖挖寶,落入兒時的回憶中。

2011/11/26

【台北】火金姑工作室,讓一個空間充滿了故事性

一進入火金姑工作室,看著牆上、天花板、地上滿滿地骨董燈飾,日式簡樸風格,沒有複雜的圖案與線條,一看到造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21-1號
電話:0916397432 楊老闆
營業:每日17:00起(時間不定,詳細請洽店家)

跟楊老闆一聊,才發現對於哪類的房子放置怎樣形狀的燈飾,非常有研究,老闆像極了藝術家的長髮造型,說起話了來不急不徐,他特別對燈光明暗與人際關係有精闢的分析,或許一個簡簡單單的骨董燈,就可以讓一個沒有華麗裝潢的店面充滿了故事性。

2011/11/25

【台北】永遠的醫學院二號館

這幾年開始覺得台北的博物館、展覽館越來越多,可是參觀的民眾好像還是像大拜拜的模式去參觀,一些用心的小博物館每日參觀人數寥寥可數,實在非常可惜。



醫學院二號館在台大醫院建築群的一個小角落,經常會被忽略,1990年代是被荒廢在蔓草中,有些婚紗公司會偷偷跑進去取景。1913年,陸續增建的醫學院二號館大廳完成,在1930年曾經發生大火屋頂被毀,而台大醫院在興建過程中拆除了講堂,所以一面講台原本是在室內的空間,目前是暴露在外面的,1995年起台大跟校友募款修復這棟具有歷史象徵的建築,如今是「醫學人文博物館」。

走一趟博物館,可以發現很多展覽室經費都是校友捐贈,具有知識性的內容非常豐富,但是沒有導覽的情況下,看的非常吃力。我對「台灣人哪裡來?」常設展中的「南島語系」特別有興趣,從醫學解剖的角度,加上語言學、考古學、細菌學等,目前的「出台灣」模型論點,推論南島語族非常是有可能從台灣擴散出去的。

另外,「航向福爾摩沙」特展,對西方醫學進入台灣的歷史,有詳細的介紹,雖然沒有很炫的多媒體說明,但是透過圖文看板加上用聲音說故事,也很容易讓人了解。我想若有導覽人員帶領,或許收穫會更多吧?

網址:http://mmh.mc.ntu.edu.tw

2006年寫的→【台北】台大醫學院二號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2/blog-post_02.html

【台北】剪髮街,中山雙連捷運站中間的店面

這條捷運線以前是台北到淡水的鐵路支線,1988年結束營運,1997年捷運淡水線在地下通車,這樣的改變,讓這附近的人潮重新的聚集,地下化後多出的公園綠帶,除了傳統鐵路線旁的小吃、市場外,目前更演進為流行的剪髮街。



從傳統的家庭美容院開始,連鎖美容院大行其道,原先都是婦女、菜籃族洗髮聊天話家常的地方,傳統男士的剃頭店越來越少,美容院開始走向男女平等,不再把重心只放在婦女的剪、燙、染、吹髮身上,對男士也同等的對待。小時候被媽媽帶去美容院剪髮感覺有點怪怪的,如今走入連鎖的美容院,男性經常還比女性還要多人,目前來看是女男平等的行業,雖然從業人員還是女性居多,可是來剪髮的客人男女一樣多。

或許產業就是要聚集才會擴大,這條街數不清的剪髮店不斷更替,最近還衍生出美甲店,應該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