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6/20

【佐賀】美術館

佐賀美術館,每次到地方的美術館,第一是免費進入,第二是在地畫家的產量產能驚人,每次都看到頭腦爆炸,現在學乖了,下面有貼得獎作品再細看就好。 我把我個人心得短語貼在每張照片的文字,要點入照片才看到!看來要當日把心得寫下,記憶力也沒那麼強,也寫不出來了。
辰野金吾設計的兩棟建築,一是東京車站,二是武雄樓門,這兩棟建築內可以找到十二生肖。 上面有熱氣球,應該是這邊的特色。

這幅畫融合東西方的建築特色,畫在同一幅畫內,而人的傷痛的感受是一樣的。

森林內奇妙的空間,神秘與敬畏之心。

有大型建築的牆壁,但沒有屋頂嗎?

光與氣

雖然是中學生來寫作業,但許多老人一起來博物館美術館也是生活日常

環境議題?

甲斐仁代,有點像是陳植棋的觀音想要呈現的意義

岡田三郎助的裸女,我想應該是跟雷諾瓦致敬

山口亮一,這個光線,廖繼春、李梅樹也都有類似作品

這個展覽的畫作雖然不多但可以了解岡田三郎助在日本西洋畫中的地位。

地質學岩石的標本展

東京的鐵路建設,跟佐賀人有關

這個編竹編,台灣也都有類似的圖樣。

好想去看茶室茶屋的展

這個是模仿點描主義的秀拉吧?畫家的人生就是如花的開放,然後喝酒創作到死嗎? 另一種生老病死的點描。

背景是蒙娜麗莎嗎?有點點出了內心世界。

剛好看到一位年經妹妹跟這幅畫的人好像,該不會是模特兒來看畫吧?

故意掛的方向不對吧?玩著先賞的角度遊戲,甚麼方向掛都可以。

龍樹諒,我所看見的未來?

江口俊通《泥人森林》,我覺得是繩紋時代 這是立體的作品,還蠻有創意的

這個複合性媒材,許多大師也都有這樣的創作,但這位很有誠意。

馬諦斯的東方版本

老喫茶店的憤青,這個角度蠻有趣的

不知道為何最近很喜歡看綠色與水

畫中畫的觀看與被觀看

2025/04/04

【約旦】馬達巴|拜占庭鑲嵌藝術之都.約旦古城探索指南

 十幾年前去過約旦,然後拿回了一些看不懂文字的摺頁,現在有AI沒有十秒就翻譯完了,結果我都想不起來我有去過這些地方 

馬達巴|拜占庭鑲嵌藝術之都.約旦古城探索指南

馬達巴(Madaba)是約旦最具文化代表性的歷史城市之一,距離首都安曼僅三十分鐘車程。這座城市被譽為「鑲嵌之城」,以保存完整的拜占庭時期馬賽克藝術聞名於世,歷史可追溯至4500年前的摩押王國時期,並在公元106年納入羅馬帝國版圖,繁榮發展為阿拉伯行省的一部分。

🔹 馬賽克藝術的魅力

馬達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就是聖喬治希臘東正教教堂內那幅公元六世紀的聖地馬賽克地圖。這幅地圖描繪了耶路撒冷、死海、約旦河、尼羅河三角洲等地,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東地圖,反映出當時宗教與地理的緊密連結。

馬達巴的馬賽克多數由當地工匠製作,他們在「學校式」的工作坊中接受培訓,從拜占庭圖案書中取材,將花草、動物、神祇、幾何圖形等元素結合,創造出色彩鮮明、構圖細緻的地板藝術。由於製作繁複,馬賽克多出現在教堂與富豪宅第中。

📍 主要景點導覽

聖喬治教堂(Iglesia de San Jorge)

馬賽克地圖所在地。約製於公元560年,原本尺寸達16x6公尺,由逾兩百萬片鑲嵌石拼製。圖中可見耶路撒冷、約旦河、死海、尼羅河等。

馬達巴考古公園(Parque Arqueológico)

展示古代教堂與住宅遺址,如聖母教堂與希波吕托斯廳,內部馬賽克精緻保存良好。

鑲嵌學校(Escuela de Mosaicos)

唯一以教授馬賽克修復為主的專業學校,致力保存傳統工藝。

聖母教堂(Iglesia de la Virgen)

發現於1887年,內有描繪聖母瑪利亞的馬賽克,風格幾何,中心圖樣來自公元767年。

希波吕托斯廳(Vestíbulo de Hipólito)

馬賽克描繪古希臘神話人物,如阿芙蘿黛蒂與邱比特,搭配四季與動物花草圖案。

殉道者教堂(Iglesia de los Mártires)

建於公元6世紀,馬賽克結合動物與幾何裝飾,教堂結構保留羅馬式元素。

聖使徒教堂(Iglesia de los Apóstoles)

馬達巴南部教堂,建於578年,以「海之人格化」圖騰著名,描繪女性從海中升起,四周圍繞海洋生物與神祇。

馬達巴博物館(Museo de Madaba)

收藏古代馬賽克拼貼、陶器與傳統服飾等,部分來自其他遺址。

馬卡魯斯堡(Maqueronte)

位於馬達巴南32公里處,希律王的堡壘,傳說是施洗者約翰被斬首的地方。

🗺️ 快速導覽地圖(依照標號)

1️⃣ 聖喬治教堂

2️⃣ 考古公園

3️⃣ 鑲嵌學校

4️⃣ 馬達巴博物館

5️⃣ 聖使徒教堂

2025/03/18

【高雄】旗山車站- 糖廠故事館

旗山車站,當然已經沒有鐵軌與火車了,作為故事館用途。

Mercado do Bolhão 葡萄牙波多,這個攤位只是賣果汁,排得好漂亮。只要搜尋這個市場名稱,大多跳出來的都是這一攤果汁店

Mercado do Bolhão 每一個轉角的弧度都很美

旗山公學校

旗山紅糟肉,排隊人潮

上次去旗山老街,稍微逛了一下市場,並且在老市區晃了一下,發現了這棟小小的車站非常的漂亮,比對了鐵皮市場真的有天壤之別。

記得大約二十年前逛百貨公司周年慶,年輕的樓管非常的賣力叫賣,想要複製出傳統市場的熱鬧。

還有我也想到了葡萄牙波多的傳統市場 Mercado do Bolhão 重建後也是作為市場營運,如今是觀光客與當地人一起共用的狀況。

我覺得在傳統文化與具有美感的建築並無衝突,只是我們要如何設計規劃,既然花了那麼多心力修復好這樣美麗的老建築,是否可以對於老市場的景況有更多的介入,但同時又能保留一種"阿莎力"的氣息呢?

如何開始呢?

2025/02/06

No.47【台北】海倫咖啡 建築文化雜誌

#看五十次展覽 第十九次 「形色質美:漢寶德的建築」

很感謝這一趴一兼二顧,認識了新朋友,過了生日也看了展覽,又拿到了建築文化雜誌,又一朝聖了咖啡館,就只差肉桂捲了。

很感謝 沈孟穎,以前會認識這位研究者是因為出了一本台北咖啡館文化相關的書籍,後來發現做的事情跟文化資產保存相關,甚至幫我們青田七六的案例拿去國外展覽,後來在台南開了書店,現在在台博館基金會工作,只能說同溫層很厚,所有的朋友都交集在一起了!

即使如此,我們的領域對台灣這個大千世界來說,應該還是一小部分而已,對於文化資產再利用,還有建築界對於文化資產的想法,我們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很感謝參與展覽的朋友帶我看漢寶德的展,對於現代主義的建築,還有對於中國傳統建築元素融入,這個小小的利用廊道的展覽已經算是部分完整,也可以了解漢寶德與救國團建築的投入,普遍有把建築不只是作為一個容器,人與人的生活在其中的使用方式充分的設計,我非常驚訝地有一個案例,而大家也非常喜歡的是溪頭的小木屋,設計出非常和式的木構造,巨觀與微觀細節也是如此!

拿到《建築文化》雜誌,隨然網路上可以免費下載,但看到紙本與不同材質的紙,結合台博館的建築圖資料庫,這一期第六期討論的是戰前的建築,又以日本時代長官的住宅兼具招待所來討論,這部分的論述非常受用,簡直是愛不釋手啊!

看來從我十幾年前的一年五十次的發願,從咖啡館開始作為書寫的題材,還真得是非常好的達成目標的方法,當然最棒的是認識各式各樣的能人啊!

2024/11/20

【里斯本】的 Maat 博物館

#看五十次展覽 第十一次

上回到里斯本最令我難忘的博物館是這個在海邊的火力發電廠老建築再生,而旁邊又蓋了一個新的建築,從 google 地圖可以選擇 3D模式從空中鳥瞰,城市發展的軸線絲毫沒有被新的建築所掩蓋,行人動線與電車鐵道又可以互相隔開,實在非常厲害。

只是今年天氣炎熱,才走幾步路就熱的受不了,一直猛喝水。

一進到博物館內吹冷氣,舊的電廠區除了舊的展覽之外,也闢出了比較大的空間,可以做時裝走秀,做各類的活動使用,電雖然不再發電使用,但是舊設備仍然保存讓大家知道發電的原理與歷史。

這次新建築的展覽仍是強調環保、回收的材料,用"布"做出一座森林,鋪上木屑後要求大家一定要脫鞋才能進出,可以任意的敲擊回收的樂器,敲頌缽或是打鼓等,有種自由自在參與藝術表演的感覺,不過,由於樂器是回收的,音準有點不好。

離開後有一個年輕人把這裡當成表演場地,鼓聲大作持續了很久,於是趕快逃離這個空間。

另外一個展覽是藝術家在一個房間生活創造藝術品,多半用攝影拍攝當下,配合畫畫寫字,或是隨手取得的東西,每一幅都還蠻值得反思的,只是看到一半就覺得很累,有太多可能是在地的時事而看不懂,也或許根本沒有甚麼意義,看展變成一種個人心理的投射。

很可惜今年沒有遇到行動啤酒屋!

2024/09/16

第一天【伊斯坦堡】【里斯本】第四十九冰,機場的博物館

20240916

這輩子到伊斯坦堡轉機應該最多次,因為等待轉機時間有十二個小時,於是去體驗了土耳其浴,睡了一小覺覺得精神飽滿。

在土耳其要逛了很多世界文化遺產,也進入了不少博物館,這次在機場閒晃,被希臘式的雕像吸引,於是花了13歐踏入這個入口網站式的博物館看了很久,只有我一個人包場的博物館,若這裡有放上舒服的沙發,可以上演博物館驚魂夜。

這幾年去日本的機場、公共空間,都有把文物寶物放在這裡吸引大家,或者販賣紀念品的商店,台北其實也都有依樣畫葫蘆,但是感覺上並沒有收門票,或是轉化為觀光財,在桃園機場看到台灣文學館的一些文創品,讓我眼睛一亮,期待台灣的博物館們可以有更多積極的作為。

土耳其涵蓋的土地廣闊,我看著這些文化遺產,有亞歷山大的眾多雕像,還有羅馬帝國相關文物,加上了東邊的高加索地區有關基督宗教的修道院等等,這些跟土耳其的宗教文化信仰大不相同,但是卻把人家的文化文物修復展示,我不知道有沒有轉化為土耳其人的文化,但至少好好轉換為觀光財(應該有吧?)。

或者,是因為想要加入歐盟的努力呢?

即使沒有成功加入,也完成了文化交流。

1. maat 博物館https://trip.writers.idv.tw/2024/11/maat.html 2. Time Out Market

2023/11/29

【台北】攝影文化中心的展:比喻.隱喻:逐光追影及它義

雖然這個展目前只剩下三樓的展區,但是看到這幅熟悉的作品,是致敬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從巴黎繪畫圈的落選沙龍,到印象派興起,這幅畫重新再詮釋,可以說出藝術史所有的事情。

剛好上週在文房帶走讀,也帶大家到周邊請藝術家來創作的牆面,我從塗鴉來分享,原本在牆面與廢置的廠房藝術家藉由創作來凸顯反社會活動,這種搖滾、革命、反政府的社會運動,一直以來一直存在,但是最近在拍賣會上自毀的作品《氣球女孩》塗鴉藝術家班克斯也造成了一些話題。

究竟,藝術是給人反思,還是只是仕紳化有錢人的玩意呢?

還好,我們隨時可以踏入攝影文化中心,可以用很便宜的門票進入博物館,在其中獲得藝術家的思考,有些可能不容易理解,但人與人之間有同理心,互相了解才是藝術創作的本意。

人類從穴居時代就開始創作了,我想每人都會有這樣的能力。

2022/06/19

【臺北】為什麼要養活病毒?為什麼要做愛?藝旦間酒樓踩點活動

同屆的同學,有源源不絕的人才可以來分享,畢業三十年,人生也進入了另一個境界,這次試辦這樣的分享活動,隨著新冠疫情的熱門,即使是販夫走卒,每一個人都變成了專家。

透過專家的研究,看了很多的分析曲線,內心糾葛了一下,即使科學實驗研究的數字那麼確定了,網路上還是很多事是而非的謠言,或是亂下標題的新聞,從小到大用A片來當成做愛的教材,要如何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身體呢?

很感謝來參加的同學是龍月堂經營者的親戚,請大家吃著 1932 年就創立的滋味,原來有歷經1935年城市博覽會的老店,可以那麼的雋永。

今天走讀從歸綏街起頭→江山樓→春風得意樓→花柳科醫院→維特酒家→蓬萊閣與東薈芳舊址,所有一切的關聯都是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

未來病毒會怎麼樣演變呢?

心有七七的藝旦間酒樓踩點活動

很感謝同學先許願說要去看看日本時代的酒家,但其實舊有的建築完全都拆除了,我們去看『江東春蓬』舊址。

要一個小時內踩大稻埕四大旗亭,實在不容易,一開始要走入歸綏街文萌樓,就走錯路了,所以多花了一點時間,不過總算是走了咖啡館、酒家、花柳科醫院,還講完了四家書店,還附送了順天外科醫院與第一唱片行,還講了郭雪湖的南街殷賑。

快走快閃與快講,到了目的地花了七十分鐘總算達成任務。

不過,我覺得我並沒有把大稻埕以前的烏貓與烏狗的文化講出來, 劉抒苑同學傳來了龍瑛宗寫的『黑妞』,搭配劉捷書寫的『大稻埕點畫』,這兩人還是好朋友,所以這兩人書寫的大稻埕可信度相當高,節錄『黑妞』部分如下:

黑妞

冬天的燈影寂寞地投射在濡濕柏油路上,我拖著木嘎啦嘎啦地走著,突然間,我想起了她一定是叫做阿燕的少女。

那兒是本島人街――大稻埕的一角,一片十字路口有點曖昧喫茶館。其艷俗氣的杏頭,有三個十四、五歲女招待站著等待顧客來臨。其中穿上綠色服和白色裙圓臉少女,是我所認識的,我想呼喚她 的名字,但端詳一下,竟是看錯人了。 在世間,面貌相似的人很多哩!不覺苦笑著,就要走過去。 但一味淘氣的少女們,賣弄風情地喊叫起來:「喂!來坐嘛!」 她們的濃粧艷抹,雖在傍晚仍然那么明顯,嘴唇紅得令人不忍,而且有點討厭,但討厭裡又覺得有些憐憫 之情。我不管那些終於走過去了。

......

我想好好研讀馬歇爾,便將他的「經濟學原理」帶來。

2022/02/04

【台北】台大植物標本館

台大植物標本館,好陣子沒有去,多了一些植物系的歷史,內容還蠻豐富的,全部拍回來給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