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懷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懷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4/10

【苗栗】味道@苑裡的藺草生活用品

一踏入藺草展示館前,就看到一盆三角形藺草,拔了一根嚼嚼看,多汁但是草嚼不斷,是很堅硬的草科植物。一進入聞了草蓆的味道,竟然掉入了兒時的回憶。


我在苑裡買了一本筆記書,裡面的文字讓人追尋失落的生活與味道

因為小時候回到鄉下多一個人度過,夏日午後的大太陽把草椅搬到屋簷下,草椅墊著小草蓆,清風徐來陣陣涼爽的伴著我的就是藺草的味道,有時候讀小說,累了會躺在椅子上睡覺,醒來有時候已經在床上,聞到的也是這種氣味。

到了展示館內,藺草的生活用品大多用在帽子、草蓆、提包、抱枕,看到一本用藺草作的書衣讓我眼睛為之一亮,請服務人員幫我找,他到了倉庫東翻西翻終於找到了,我想大概銷量不好,其實也有點貴,但是想想這書衣可以用一輩子,那種氣味隨著書,會讓人深刻的記憶。

筆記書如此寫著:
如果你問草蓆的香味能持續多久?苑裡人會告訴你:一輩子...。

藺草文化鄉土教學

藺草會吸收空氣的潮濕,若有點霉味,可以用濕毛巾擦拭,然後在太陽下曬乾,然後又回復原來的味道。小時候不知道這樣的保養的道理,總以為枕頭壞了想要丟掉。阿嬤說補一補就好了,想到那枕頭不知道消失在何處?如今連想起來的只是藺草的味道。

老實說,小時候不覺得這個味道好聞,有點嗆鼻,但是卻讓我想起了躺在稻草堆的愜意,還有一朵朵白雲與一大片的藍天。

From 中中苗水保農村再生


台灣好的出版品,介紹苑裡的藺草生活用品

2010/02/05

【台北】中山北路走幾回@公寓咖啡館

上次不知道甚麼事情很早就到了中山地下街,書街還沒開、咖啡館也都還沒開,假日的早上果然大家都在沉睡,平常的人潮不在,蕭瑟的街景很適合攝影。



來來回回在這些巷弄穿梭,好多剪髮設計沙龍的店,好多創意精品或強調台灣原產設計的店,也有好多咖啡館。平常在這裡練舞的年輕人都還沒有開始,樹上的鳥兒也不見蹤跡。中山北路哪個大樓又拆了蓋起來,哪棟大樓拉了皮,或者名牌店又來這裡開了旗艦店?哪家餐廳排滿了人?這是假日午後的洶湧人潮所討論的話題,假日的早上,這一切都寂靜的有點孤單。

我一個人來到公寓咖啡館,才剛開門營業,就有兩個女生帶著各自的男友在這裡聊天,這兩個男生幾乎不交談,也沒有交集的自己看著雜誌書,但是嘰哩呱啦的兩個女生天南地北的聊。我看著地上的大理石地板,像極了我30年前小時候住家的地板,就像一般回到一個家庭公寓的感覺,來這各式各樣的人,聊著各自的心事。


公寓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44巷21-2號
電話:02-25710508

後來我去了附近的《磨菇》買了一個紫色的書包,把在書街買的戰利品都放進去,老闆細細的跟我講這個書包的設計理念,並給我一個小小的說明紙,像是這個書包的身分證。把商品貼上了標價,往往忽略生產者的用心,每樣產品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在我逛了《台灣好‧店》之後,更有了這樣的體認。但,喜歡上一個台灣製造的傳統工藝品,我還是免俗不了的會去看他的標價。

相關:
台灣好‧店
蘑菇

一個人在公寓咖啡館寫著部落格,悠閒地看書;兩個人在公寓咖啡館聊著人際關係,互道八卦。在咖啡館可以看到社會的縮影,可以很單純的談論盤算著自己的夢想,勾勒出美麗的未來藍圖,也可以只在乎過去的愛恨情仇,或很複雜的捲入無謂是非。這一切端看人的一念心情。

2010/01/28

老查的《愛上老相機》

參加各類活動,遇上老查總是話不多,知道他有在收集老相機,不過看了他的新書之後才知道,要玩老相機還真的不簡單,很多時候都要DIY自己想辦法修理這些老東西讓他可以RUN。



老查的部落格:我的新書《愛上老相機--與老查走進老相機的世界 》出版了

我喜歡收集某些東西,收集某些書、某些雜誌、明信片、某些導演的電影,一時興起會收集小丸子的公仔,但是總是五分鐘熱度。因為收集東西需要地方擺,還要花時間精力去維持維護,更何況是老東西,雖然老查說收藏老相機的人大有人在,藉由收藏老相機了解相機發展的歷史,並且愛上攝影,我想老查應該在其中獲得不少樂趣!

每每到一些咖啡館,都會有一些令人懷舊的老東西放在架上當擺飾品,感覺時光的流逝。我也是非常戀舊的人,我的第一台電腦 APPLE ][ 雖然是光華牌的,但是陪我好幾年的時光,放了好幾年不時的還會去開機打些字,但實在太佔空間,有天我依依不捨的丟到門口讓資源回收的阿桑去撿,我還一直打開窗望著是否已經被回收了,那樣的心情至今我仍沒有忘懷。

數位相機風行的現在,偶而拿起底片機回味拍照的感覺,不那麼速食,對洗出來的底片照片有些期待,令人懷念的老相機,有時抓回的不是拍出的照片,而是那種按下快門當下的感情。

More about 愛上老相機More about 竊取蒐藏家們的回憶 — 跨領域蒐藏家的故事More about 為台灣蒐藏回憶的人— 老台灣懷舊藏品大集合

2010/01/25

【台北】阿咧先生一個人歲歲唸展覽@Le Park Cafe

記得某日的下午提前到了客戶的公司附近,還有半小時,就趕快上 google maps 去搜尋咖啡館,去除了咖啡連鎖店,在這附近找到了三家咖啡館。前兩家都倒店沒有開門,甚至還找不到招牌,最後找到了這家 Le Park Cafe,旁邊有座小公園。



Le Park Cafe 是個三層樓老公寓的轉角,裡面的裝潢多以木頭家具搭配懷舊樂器、老收音機,還有小時候的木頭窗戶、玻璃,感覺上好像走入時光隧道回到30年前,看著天花板的旋轉電風扇,望著窗外街上的一角,這種老房子在台北市已經不多了,不是拆除改建,就是任其荒廢,年代不夠久遠又沒有名人故事不能列為古蹟,只有三層樓又不符合都市的土地利用,小時候熟悉的場景一再的拆除改建,我都開始懷疑台北是我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

阿咧先生在咖啡館二樓前面的一個角落有展覽只到2010年2月10日為止,還有一些活動,大家可以去看看。

阿咧先生的部落格
Le Park Cafe 的網站
地址:台北市遼寧街146號
電話:02-27198880

午後兩點多,我待在 Le Park Cafe 的一樓,太陽光剛好從木頭窗邊照進來,這彩色的城市頓時變成黃褐色的黑白照,店裡放著爵士樂或搖滾,總讓我想起我的舅舅,50年前的他收集了好多黑膠爵士唱片,又玩相機又寫的一手好毛筆字,出去外面玩總抹上黑亮的髮油,然後灑上時髦的古龍水,我想他應該都請女孩子上咖啡館吧!在這樣的咖啡館,我好像聞到小時候舅舅身上的古龍水味。

某日晚上,我又來到 Le Park Cafe,點了冰咖啡,卻有著濃郁的咖啡味,剛烤好的香蕉蛋糕,雖然剛吃飽飯,還是覺得十分可口,二樓的貓陪著我晃來晃去的胡亂拍照,一樓的貓躺在走道理都不想理人,雖然踩著木頭地板嘰哩呱啦的聲響,但我真的喜歡這股懷舊褐色的氣息,走入咖啡館,就好像變成黑白照的一部分。

2010/01/14

【台北】老咖啡館與老同學老朋友雜感

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人應該都清楚,這幾年這邊的變化很大,上班族沒地方吃午餐,公車班次少,捷運沒有到,交通很差每天上下班都塞車,但假日就是座死城。


LAVAZZA 老咖啡中文官方網站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80號
電話:02-27971169

回想這二十年前這塊地本來都是修車廠或廢五金回收地,提供基隆河氾濫的河道,大雨下來就讓此地淹水的地方,後來基隆河截彎取直,堤防加高了,周邊的科技企業總部也蓋了起來,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個完美的天際線夜景,無論是新加坡、香港、溫哥華、芝加哥、紐約,從河的另一邊看過來,這樣的台北的確繁華的不輸這些大城市。就好像上海的浦東一般的快速開發,但是,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這樣快速建設,蓋在廢河道的大樓,地基要填補多少水泥?要挖多深才能穩固,企業總部的派頭與大自然似乎無法有個完美的平衡點。

大學時代,跟一個很好的高中同學一起開車去玩,因為高速公路施工,不小心發生了車禍,所幸兩人都沒事。然後車子就被吊到內湖的這塊地方大修,從此,我跟那同學也就沒有那麼要好了。這幾年,我也想去找這位同學敘敘舊,每經過台大他家附近,總會想起這段往事。

前幾日,某雜誌的攝影來找我,我們就約到老咖啡館,然後隨手一翻開雜誌,看到蛙大的環島旅記,又翻到兩年前的數位時代雜誌,居然有我大學同學的照片,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信義房屋投入 Web 2.0 的成果。的確,我最近深受其害,一堆永慶房屋的仲介莫名其妙的一直不斷地來按我家的電鈴,問我是不是要賣房子,我問他們到底是誰提供的資訊,我根本沒有要賣房,他們都說在信義房屋的網站看到我要賣房子的訊息。姑且不論是不是仲介業的惡性競爭或栽贓,誰能說 Web 2.0 都是美好的呢?

回到我這個老同學,大學時代就有從高中就開始交往活潑大方的女友,然後一退伍就結婚,幾年前還在大安公園看到他們夫妻倆抱著小孩一起散步,他自己創業開漫畫出租店。可是理想終究敵不過現實,出租店收了起來,他去找了一份穩定的大公司工作,轉眼也過了十幾年,人生沒有永遠的幸福這回事。

後來又翻翻這本雜誌,許多老網友都在這本雜誌寫過稿,我開始想怎樣跟這些人認識,或是網聚或是只是部落格留言的點頭之交,或是工作上有些交集,或者都喜歡旅行,沒想到翻一本雜誌會那麼懷舊,我也沒想到我會厚著臉皮去問店長說這本過期雜誌可否送我,因為有我一些老同學老網友的回憶,然後承諾會再帶一本雜誌過來。

今天,另一個高中的老同學約在老咖啡館,我順便拿了一本數位時代雜誌去還,因為他又換工作了,新的工作就在內湖科學園區。這個老同學很喜歡看電影,幾乎每個月考結束,或是寒暑假,我們就一起去西門町看動作片、科幻片。我們談著高中時期的同學趣聞,老師與同學的政治傾向,也討論兒子的教育。但是,我們很少談論另一半,或許,男人很少談論感情吧!

一本雜誌一家咖啡館,讓我串起了眾多的回憶,雖然討論網路創業走向的雜誌多是美好的遠景,兩年後來檢驗當年創業的網路公司往往失敗收起來的居多,裡面的評論家寫的多經不起考驗,但裡面有一篇談台灣新農人在網路上說故事賣農作,我好奇的檢查一下他們的部落格,都有持續在更新,是非常值得慶幸的。

源緣園自然農場
寶蓮園
仙豆有機咖啡
山野家
美濃兩代米家
穀東俱樂部

老咖啡館是家連鎖咖啡店,賣簡餐與三明治、蛋糕、點心等,聽說咖啡很好喝,但我在意的不是咖啡,而是剛好來這家店勾起了許多的回憶。在內科附近本來有三家老咖啡館,我猜想是因為菸害防制法通過,不能在室內抽菸,導致生意大受影響,另外兩家就關起來。

內湖科學園區這附近的停車場充滿了小蜜蜂式的午餐外帶,麥當勞、星巴克、西堤牛排等連鎖餐飲店也慢慢進駐,公車班次多了,也有捷運經過外圍,不過上下班時間人潮仍然擁塞,一個商區或社區的形成要搭配的軟硬體很多,我希望這裡能夠多一些藝文活動。

2009/11/27

【台北】會唱交響樂的小鳥在木造日式老房子@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二條通咖啡館位於市民大道、中山北路附近的巷子裡,一走到這老房子的門前,就會想拿起相機拍下老樹在木造建築的影象。



在二條通這個空間整個木頭的氣味讓人講話都輕聲了起來,二樓是建築設計事務所,店員每次看我拿著相機亂拍,都會邀請我上去二樓拍拍屋頂,原始木頭的樑經過修補保存了原始的架構,二樓外的陽台對著戶外的樹,另一側是天井,在這裡上班不知道感覺怎樣,地板的木頭應該會吱吱喳喳說話吧!

在一樓室內有棵大盆栽小樹,樹上掛著一個鳥籠,白天天井灑下陽光,放著莫札特的交響曲,鳥籠裡的小鳥會隨著音樂的節奏和音,音樂停止時小鳥會叫的更大聲,我原以為是CD音樂裡的鳥鳴,但是到廁所門口的鳥籠看,果真是一隻會與音樂交談的鳥,而且還中氣十足呢!

二條通一號是1925年(大正14年)日本攝影師佐佐木八二郎的住家,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台灣後,國民政府接收這棟房子,曾經被移撥給警政單位做宿舍用,這棟老房子以木造結構為主,部份木柱被白蟻啃蝕,2008年評估修復,保留老房子的舊風貌,營造出建築的新生命,一樓是咖啡館,二樓為建築師事務所。房子外的綠意,增添老房子更多的色彩。

兩個月前在噗浪看到米果工頭游董(游智惟)一起去二條通咖啡館,後來我就不斷地找機會去,沒想到去了兩次都撲空,看網站上說全年無休,可是去的時候門口都貼了公休的牌子。然後在一個周五的晚上,一進去後不久,就要打烊了,因為關門的時間是晚上九點,那時客人還不少,就硬生生把客人都趕走了,這真的讓我十分得驚訝,最近晚上已經延長營業到午夜12點了!希望他們生意會更好。

有次去的時候又遇上游董,我在他背後偷聽,他真是對老房子的改造案推廣的不餘遺力,無論在台南的謝宅,或是在這個會呼吸的木造屋內,整修後的老房子都透露出某些令人難解的生命力,那是時光的痕跡?還是人們的懷舊感?屋內的許多黑白照片,配合燈光,更加深了靜謐的氣氛。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部落格(建議要去前先上去確認有營業)
店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33巷1號
電話:02-25314594

這是今年新開的咖啡館,或許很多仍在調整中,我每次去的時候都幾乎滿座,這樣的成績應該不錯了,只是希望莊園咖啡的供應量能夠穩定點,不要 menu 單上的經常點不到,有供應的在 menu 單上都沒有。

2009/10/27

【台北】加爾第咖啡

朋友介紹加爾第咖啡的咖啡很好喝,有一家分店就在我小時候住的地方,台北醫學院的附近,到了這裡不但咖啡好喝,也勾起了我滿滿地回憶。


點圖進入加爾地咖啡網站

記得以前在這家咖啡館的樓下有個黑人賣炸雞的連鎖店,應該叫『歐陽叔叔炸雞』現在已經歇業,我問這裡的店員她說完全沒有印象,可是我感覺不久前應該還有開業啊?

我坐在咖啡館二樓往左邊看過去,可以看到以前吳興街露天菜市場,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像以前那樣熱鬧,人來人往整個吳興街都塞滿了買菜的人們。吳興街上還有姐姐讀過的曙英幼稚園,30年前在幼稚園對面有家文具店,來這裡上班的女店員很有生意頭腦,因為老闆年紀大了,她就把店頂下來變成女老闆,後來搬到莊敬路325巷17號的明明文具店。來這裡上班的男店員與女老闆就在一起經營,即使我很久很久沒有回去買東西,每次踏進去店門口,女老闆親切的叫出我的姓氏加上先生的稱謂,還真有回家的感覺。

明明文具店裡面有很多小孩,可是我印象中好像沒見過女老闆有懷孕過,據說那些都是她親戚的小孩,來台北念書就住在這裡,平常就幫忙店裡的工作,如今這些小孩應該也都長大獨立了。

坐在咖啡館的我思緒一直在這條街道,還有這些商店的過往歷史,雖然這些店都已經易主,或是更換店名,看著車子來來往往,路上的行人趕著上公車,彷彿就是以前的鄰居或是學校的同學,但仔細看又不是。

加爾第咖啡的裝潢是用原木深咖啡色系,因為菸害防制法的規定,陽台設計了一個戶外的吸菸室,有個年約六十的阿姨在此吸菸,應該是常客,店員特地幫她弄她習慣的餐點,一杯咖啡、一頓簡單的餐點,阿姨看著窗外的街燈,手裡拿著菸屁股,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語,這樣的度過晚餐時光。

我來加爾第咖啡都點黑咖啡,這次點了野生摩卡咖啡,剛喝下去有點苦但不澀,喝下去幾分鐘內整個舌根都是甘甜的味道。店內幾乎每個座位都可以插到電源,也可以無線上網,會幫客人量身訂做餐點讓我印象深刻,但是不是也或許只有這個店員有這樣的服務,我就不得而知了?

相關網址:
加爾地咖啡
明明文具店

2009/10/11

【台北】大安捷運站周邊散步@大安區

這兩天去資策會上課都在大安捷運站附近,下課後就在附近散步,讓我想起了周邊的種種回憶。


歐雷咖啡館的紙巾


早上有個老人在捷運車上喃喃自語,還問為什麼這個地方為什麼要叫"六張犁",我本來要回答她,可是看她喋喋不休,應該是沒有打算要聽我講話的樣子,於是我就在這裡回答吧!

台灣在荷蘭時代以開墾的面積大小來收稅,一張犁大約可開墾五甲之地,「六張犁」就是約三十甲了,台北縣市用幾張當地名的還有不少,我從小長大的三張犁四四南村,還有新店的二十張、十二張、七張等等。「大安」這個地名的由來也跟農墾有關,是灌溉用水的瑠公圳在此轉了一個大彎,所以此地就叫「大灣」,清光緒期間改名為「大安」。

小時候每年的書展是在國際學舍,就是現在的新生南路信義路口,現已經拆除,總是很期待到那邊去買書回家看。國小時經常跟媽媽到軍公教福利中心,復興南路與信義路口的水晶大廈去買東西。國中就讀在仁愛路圓環旁的仁愛國中,每天下課要走路到四維路老師家去補習,會經過很大的成功郵局,還有很熱鬧的四維夜市。高中的時候念延平中學,在師大附中旁邊,那時建國南北高架橋的車聲陪伴了我們三年的時光,下課也要補習要走路到成功國宅,或是要走到濟南路的城中圖書館念書。

到了大學時代,也在大安區邊陲活動,除了看看校門口的瑠公圳遺址碑,也經常在方蘭山跟蟾蜍山的山腳吃飯,然後跟同學到水晶大廈的地下室--太陽系MTV去看LD電影,有時會看到社團學妹在那邊與新交的男友約會,或是哪個系花跟學長的出沒,一群人去看大的放映室很高興,有時沒有字幕夾還要硬著頭皮學英文裝懂。那段青春已經逝去,再也找不到太陽系MTV的影子,一些盜版影帶也丟的差不多,是段喚不回的記憶。

而我這幾年上班一直在仁愛路復興南路口附近,有時會走到敦南誠品看書,或逛逛SOGO百貨的SONY專賣店,走走忠孝東路的地下街,或是沿著復興南路走到捷運大安站,看看附近還有那些改變!

大安區還有哪些地方?新疆省政府、蒙藏委員會、清真寺、摩門教聖殿、聖家堂、世界紅卍會已經改建了兩棟大樓,以前在敦化南路的林安泰古厝,還有愛國東路的郵政包裹大樓以前是台北監獄,許多違章建築的矮房子原址大安森林公園。原是穀倉的大灣,在你心中的回憶是甚麼?

我知道現在很少人在玩部落格串連了,不過我還是忍不住點了三個朋友,我知道你們對於大安區應該也很有感受才對。若有人有興趣寫的也請寫完來此留言,我將致贈大安區明信片一張(照片在哪裡?我都還沒有拍啊!)

念過師大附中的海豚飛
家住在大安捷運站附近的Tony
在那邊上班很久很久的frances

2009/08/26

【台北】funp部落客暑假作業,水瓶子出題:老照片

翻起一張張小時候的照片,或是親人家人的排排站的老照片,一篇篇的回憶故事湧上心頭,你有甚麼老照片,想起了甚麼故事,這個暑假讓我們懷舊一下吧!



這張照片約莫在1975年,那年我五歲,當時我家在莊敬路的四樓公寓,是在頂樓拍攝的,我很喜歡去頂樓玩,後面看過去就是四四兵工廠,也就是現在的信義計畫區。

印象是睡夢中被叫上樓拍照,手裡還拿這小玩具,我喜歡我那件格子衣服,那件短褲很小,我穿了很久,總覺得每件衣褲很快就變小,腳上的拖鞋也穿了很多年。每個人都很喜歡摸我肥肥的雙下巴,童年總是過得特別快,那段懵懂泛黃的午後時光,一台台飛機從天空飛過的日子,一下子就過去了。

那時我總望著台北的松山機場的飛機起降,飛起來就會往右轉彎,然後沖上天際,從我家上空飛過,看著機腹,我多麼幻想我也能像飛機般翱翔在天空,想去哪裡就飛到哪裡。

這個頂樓,一群小朋友在此度過多少暑假時光,跳房子、殺刀、踢毽子、跳繩,觀察蝸牛為何會往上爬,種種花草盆摘,記錄植物生長的軌跡,晚上到頂樓觀星,甚麼夏日大三角,還有銀河的位置。我原以為這樣的日子在每一個暑假都會重來,可是鄰居同學一年一年的變換,周邊的大樓不斷地蓋起來,本來有的草地可以抓蚱蜢釣青蛙,還有倒閉的玩具加工廠可以去撿玩具,無情的一下就消失,四四兵工廠牽走了,信義計畫區的百廢待舉好似還在眼前。

就是這張照片的這個角度的後方,蓋起了101大樓,金融百貨公司進駐,松山機場還在,但是航道改變了,我再也看不到飛機從上飛過的景像,多少的夢境中還有飛機飛過的聲音,泛黃的夏日時光,我從頂樓摔下來驚醒,抹去額頭的冷汗,我想起了童年那段時光,還有這張老照片。

如何參加:
小獎品:
  • 水瓶子選出的第一名可以得到 Kingston 8G 隨身碟
  • 水瓶子選出的第二名可以得到 Cheers 快樂工作人電子雜誌
  • 另有由 WD 硬碟以及 Corel 台灣提供的積分大獎!
  • 水瓶子選出一名特別獎,送出水瓶子拍攝的明信片一套18張


串連貼紙:
寬版:
部落客的暑假作業

窄版:
部落客的暑假作業

2009/08/03

【新北市】陳澄波與淡水紅樓

每次到淡水總要躲過壅擠的人潮,在小巷子爬幾步的階梯,走過重建街,繞過小巷子,一探紅樓究竟,拍張照片然後回家。


用LG Viewty Smart 手機拍攝,藝術照暖色與黑白模式,旅客拿著相機四處拍攝,出出入入,小孩或在庭院奔跑,百年歲月在各種顏色下見證了淡水的歷史。

紅樓起建於1895年,正是清朝正式把台灣讓與日本成為殖民地的時間,1899年完工,這樣的洋樓佇立在半山腰,望著出海口的景致,貿易與軍事的重地,紅樓看著日本人離開,身後的白樓荒廢,老街老建築拆除的過程,商船軍艦消失,觀光客船重新的開啟,人們的來來往往,紅樓依然在此。

1999年,就在紅樓誕生百年後,被整修改建為咖啡館。傳統台灣的貿易組織是郊行,但是台灣被各國列強開港後,慢慢地轉變成洋行,而改用洋樓的建築。

淡水紅樓咖啡館


這張陳澄波的《淡水》1935年,右上方就是紅樓,右下方是已經拆除的白樓

陳澄波與紅樓同時誕生在1895年,1933年他從上海返台後在嘉義寫生,1935年在淡水畫了不少作品,也是這幾年在拍賣會上拍得許多高價的作品,有《嘉義公園》、《淡水》、《淡水夕照》等畫作。陳澄波經過艱苦的幾年,不斷地參展,而小有名氣,在中日戰爭中仍不斷創作,1947年因為二二八事件而死於嘉義。

在陳澄波畫作中,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淡水的紅樓、淡水中學與長老教會等,但是他畫中佔據這個畫布的閩南式屋頂已經不多了。或許下次去嘉義,可以去探訪他寫生之地是否依舊。

PS. 這篇文章是水瓶子個人遊覽心得,利用新款手機LG Viewty Smart 隨手拍攝影像。

2009/08/01

【澳門】博物館的老照片展

大三巴牌坊再往上走,右邊是砲台公園,也是澳門博物館。不知道是不是澳門最大的博物館?比台北市立級的許多博物館的空間都要小,但是展出內容很面面俱到。


博物館的入門票不但有簡介,有一面還可以當明信片寄出。

從博物館入口搭手扶梯上樓,博物館沿著山邊蓋,入門後一樓展出中西古文名發展的歷史,然後殖民時代中西文化交流澳門所處的位置。在海洋帝國時代,台灣的位置比澳門、香港的位置更重要,但在這邊的古地圖的表現上不知道是刻意抹除,還是以澳門博物館來說覺得並不重要就不得而知。

二樓展的是澳門傳統行業,生活文化,中式與葡式的客廳擺設,還有木偶戲與粵劇,傳統的中醫等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各種街頭的叫賣聲,跟台灣早期街頭的叫賣聲有很大的不同,可是萬能的行動攤販,可是一直都很類似的。

三樓目前展出的是《凝光擷影》中國澳門老照片特展,雖然我對澳門這個地方很不熟悉,可是一進到老照片特展,就覺得特別有趣味,簡介攝影術發明的過程與原理,我看得津津有味,而有些老照片透過帶上3D眼鏡的呈現,更讓人深入其境。就我得感覺是拿老照片來分圖層後製出來的,應該不是用雙鏡頭視差的原理拍出,不知道目前有沒有這樣的軟體來把照片弄成3D立體的呢?



澳門博物館
凝光擷影特展

反省台灣做為一個海洋國家,我們的歷史闡述還是多以中國歷史為主,幾年前公視拍的打拼台灣人民的歷史,是以國際化的角度來自省台灣的歷史,在澳門做為一個港口經貿的出入口,又長期被殖民來看,澳門對自身的定位清楚,而台灣的定位在哪裡?似乎沒有人知道!

2009/07/24

【澳門】福隆新街的繁華雲煙

一講到福隆新街,應該就是拍攝電影《2046》與《伊莎貝拉》的地方,這條街上有新華大旅社,其實這旅社一點都不舒適,可是卻住滿了來此體驗電影的外國朋友。


LG Viewty Smart 手機拍攝,藝術照暖色系模式拍攝,閃爍的霓虹好像聽到歌紅酒綠的喧鬧聲。

福隆新街昔日是男人尋歡作樂嫖妓的地方,這裡酒家、煙室還有賭館林立,整個入夜就好像不夜城,想想當時搔首弄姿,濃妝豔抹的女性,會讓我想到大稻埕的歸綏街,找了找我居然沒有書寫過台北的這條街。

澳門在二次戰後禁菸禁娼,此地繁華煙消雲散,經過街道改造,目前變成餐館與小吃店,也有經營旅社的,留存著一股懷舊的氣氛。而台北歸綏街,是不是也可以有經營類似旅館的模式,或許有人可以嘗試看看!


LG Viewty Smart 手機拍攝,藝術照標準模式拍攝,老街的身影與旅社老伯的聲音,好似到了另一個時空。

日本有藝妓,澳門有濃妝豔抹的琵琶仔,在台灣有吃檳榔的藝妲。這裡有幸轉型,也同時保留了街道的完整,台灣的艋舺,還有大稻埕的歸綏街,不知道是否能有所轉型與保留呢?

米果:《台灣藝妲風華》解讀
【台北】歸綏公園

PS. 這篇文章是水瓶子個人遊覽心得,利用新款手機LG Viewty Smart 隨手拍攝影像。

2009/07/11

【台北】牯嶺街的舊書店散步

我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座落在牯嶺街與南海路附近,每日從家裡騎機車來,騎過最後的一條路就是牯嶺街。而今,我經常到這裡開會,每次開會結束就會慢慢地散步在牯嶺街頭,已經與十幾年前有很大的差別了。


LG Viewty Smart 用藝術照暖色調拍攝,夏日炎熱的午後走在路上彷彿就要融化了,滿出來的舊書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寒暑。拍照要趁老闆不在,不然他可是會不高興的。

我是很喜歡書店的,可是這裡的書店很難進去翻翻逛逛,因為舊書已經擺滿了整個屋子,要買甚麼舊雜誌或是舊書要跟老闆講,他會去裡面幫你找出來,只是要來隨便逛逛的話,當老闆費了九牛二虎之類找出來之後,當然也不好意思不買那些書了!所以,我雖然很想去挖寶,總是在門口就放棄了。

1970年代,牯嶺街一路上有20幾家舊書攤,加上機動性的木箱擺在榕樹下,或是帆布下就開始流通,這裡因為是軍方眷舍,還有一些將軍的宅第,有軍旅藏書家,還有穿著馬掛的文人,都投入古書的收藏與買賣。曾幾何時,這個市集被移到了光華商場,留在這裡的舊書店也慢慢地歇業,這家松林書店是我難得看到還有開業的老書店。

除了松林書店之外,每次經過易林書店總會想拍下著個景象,但總是沒有開店,我想應該是只剩下招牌讓人懷念而已。位於家園小吃店旁沒有店名,好像是在一個小小的通道內,也有一家書店,門口只掛著"舊書"的小小招牌,其實店名是人文書舍,而今那個招牌已經風化的幾乎無法辨認是那兩個字,書店沒有門永遠開著迎接大家,據說老闆還到"雷震"家裡去收購自由中國。

而位於靠近和平西路與牯嶺街口也有兩家舊書店,叫做新舊書屋與書香城,這裡我就比較少前往,或許下次去開會在去探訪了。

松林書局:牯嶺街17號
易林書局:牯嶺街57號(已經歇業)
人文書舍:牯嶺街61-6號(已經消失(2010.3.20更新))
新舊書屋:牯嶺街62-1號
書香城:牯嶺街64號


1. 牯嶺街小劇場總有年輕人在此練舞,可以到此看看藝文訊息。
2. 泉州街35號的黑糖剉冰,是走累了消暑的好地方。
3. 在牯嶺街與寧波西路交叉的紅綠燈是有布穀鳥、鳥叫與蟋蟀的聲音,來辨識是南北或東西向的車行,不知道對盲人朋友有沒有幫助
4. 沒有開的易林書局

【台北】《牯嶺街少年》與舊書店
【台北】郵政博物館

PS. 這篇文章是水瓶子個人遊覽心得,僅利用新款手機LG Viewty Smart 隨手拍攝影像。

2009/06/19

【金門】陽宅風情

很抱歉!今天又要來談當兵的事情了。我們營區在陽宅旁邊,所以這小小的地方也令我懷舊最深。



陽宅有兩間文具行,是我們行政最長跑去的地方,不管任何大小東西,五金木材、灑掃用具、軍用文具,真是應有盡有,我只要在櫃台指來指去,不一會店員小姐就批價完成,然後回到營區的時候東西就送到門口,真是非常有效率。

這兩家文具行也算有競爭,靠近大馬路那家的店的小姐比較會做生意,聲音很嗲,還擺了一台打字機接阿兵哥打字的案子,不過我也經常看到阿兵哥在幫她打字。裡面那家建興文具行的小姐比較酷,講話直來直往,哈她的阿兵哥也不少,文具店總是門庭若市,後來聽說她去台灣念書,那家店的生意就一落千丈。

再往裡面走,有家大姐頭的店,裡面有大型的洗衣機,懶得洗衣的阿兵哥可以把衣服拿來洗,大姐頭還會幫你燙好,印象中她總是背著小孩做這些事情。後來,大姐頭還買了一台發財車做起小蜜蜂與火鍋飲料外送的服務,我那時執勤總機,發現她的訂單真的不少。

大姐頭的小蜜蜂晚上會開到營區門口,賣起烤肉串,一陣陣香味傳入營區。她順便會把火鍋湯料包好送來,有次同事在火鍋料裡面發現菸蒂,又有人發現烤肉串有發霉的肉,消息傳開,她的生意是有點影響,不過還是繼續經營,最後沒有繼續做下去,我覺得主因是阿兵哥漸漸地變少,並不是東西不衛生。

陽宅的街上還有幾家浴室,不過我去當兵初期還有營業,後來就經營不下去,我想原因是營區內的水已經充足,阿兵哥也沒有操練累到假日要來泡三溫暖的需求。

陽宅吃飯看電影的地方並不多,有個老闆娘本來在山外當員工,後來自己跑來陽宅自己租房子請阿姨煮飯開起午餐店來,天氣炎熱的中午,我們就泡在那邊吃飯看電影,後來好像也倒了,這些店來來去去,招牌換新頻繁,看著這些舊招牌,總會想起當年的時光。

2009/06/10

【南投】懷舊的紅磚古厝

小時候寒暑假,總會有幾個星期住在這裡,是阿公的家,爸爸是家中老大,從大學就離家到台北念書,家中有七個兄弟姐妹,每次到這裡過年過節,就會有姑姑、叔叔陪我們,堂弟妹也會聚集在此玩耍,我在這裡的回憶也真的很多。


紅磚古厝已經在921大地震傾倒

印象最深刻的是照片右邊那台三輪車,每次回去除了堂弟妹有來之外,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一個人,我會在三輪車上做白日夢,幻想是部飛天車,上天下海,而這個幻想時刻居然是我一天最嚮往的時刻。我可以在此看到農夫牽著水牛下田耕作,中午時會把水牛牽到池塘泡水,來來往往的人走在路前的泥土便道,有時會有腳踏車叮叮噹噹的騎過,是伯公來串門子,或是姑婆去菜市場回家經過這裡。

下午或許會拿著阿公幫我挖的蚯蚓去釣青蛙,慢慢地青蛙放在臉盆,貓咪就會圍過來亂抓亂玩,光著腳丫在田埂間奔跑,或者自己做風箏到處亂放,看到遠處燒磚瓦窯的煙囪裊裊的煙在夕陽紅色雲端互相輝映,這時的蚊子從樹叢飛了出來,燕子低飛在空中,是時候回去吃晚飯了。吃完晚餐,長輩會拿板凳到院子泡茶聊天,這是仲夏夜看星星的好時節,有時躺在院子上就會閉上眼睛睡去,姑姑會講有趣的故事。

晚上最怕的是出去尿尿,所以房間都會擺著尿桶,不過大便就沒辦法了,還要走到後面的茅坑,我最害怕的就是萬一跌下去,可能就臭昏在那邊了。直到凌晨四點,廚房又會有煮菜的聲音,天色微亮,農家又要開始辛勤的一日。

之前買這台掃瞄機就是要來掃描負片與幻燈片,還有老照片,可是買來了4年,這些老照片還是沒掃瞄幾次,要不是這次做夢夢到,還真的不會想到我要把老照片陸續掃描成電子檔分享給親朋好友。


2009/05/29

【台北】老巷弄中的日星鑄字行

這是台灣最後一家僅存的鑄字行,只要下游的印刷行仍需要鉛字印刷,張老闆就要持續經營下去。


張老闆的名片,刻意用比較重的印刷方式,來突顯是用鉛字印刷

記得小時候去印刷廠,都有很多油墨的味道,來到日星鑄字行卻沒有這樣的氣味,原來鑄字行是提供這些印刷行的上游工作,鑄造鉛字,然後再郵寄給印刷廠,一般印刷檢字都會重複利用,而目前電腦印刷設備的大量使用,這個行業也慢慢地逼迫轉型或關閉,最上游的鉛字需求也慢慢地不需要了,而這個產業鏈也即將消失。

數位相機出現讓膠卷軟片急速的減少,而電腦印刷曬版後,這些檢字也不再需要了,目前的使用大部分在燙金與喜帖、白帖等。

我們去參觀張老闆的鑄字機,當年也要一百多萬才買的到,這些機器也經過了不少的改良,鑄字機是用瓦斯融化鉛液,鉛液透過字模壓印成正方體大小的鉛字,出來是長條狀,整個鉛液加熱是200-300度。鑄字過程溫度很高,若要換一個字又要再換模板,中文常用二、三千字,要一個一個做出鉛字還真的很辛苦。

兩年前去參觀迪化街的老中藥店,看到裡面的一些蒸藥製藥的器材,都堆在倉庫沒在使用,而鑄字行這些器材目前還在使用,若能藉由導覽轉型成博物館,讓大家了解印刷的過程,應該也是不錯的。

日星鑄字行活版字體復刻計畫

2009/05/20

【府城】草祭二手書店

一到了二手書店,我是一整個黏在那邊的,繼上次坐高鐵去高雄逛書店的一天旅行後,這次經過孔廟旁的草祭二手書店,說甚麼都要進去逛逛。



我對這個地方的許多名詞存著許多的疑惑,既然是草祭二手書店,為什麼會有草祭水又中心?又有隱意商號的小牌子,讓我一時搞不清楚,問了店員原來『艸祭』合起來是『蔡』字,『水又』合起來是『漢』字,而『中心』合起來就是『忠』字,老闆的名字正是蔡漢忠,所以這個地方又叫做草祭水又中心,也是草祭二手書店。不過,這個隱意商號不知道是誰封的?

我在裡面晃了大約一個小時,只看到店員一直很用心的擦拭著書的封面,書架上很多書看起來就像是新書,這裡的書甚麼類型的都有,我是比較喜歡藝術與小說類在後面,而旅遊類的書比較少,起初不知道怎麼要跳到後面的書架去取書,以為是老闆的祕密書架,後來才知道是要走到地下室然後在走上樓梯到後方。

地下室與一樓的鋼筋外露,有個書架從地下室往上延伸六公尺高,一角放著老闆珍藏的古書,有個小門鎖著,一般客人進不去,不知道是還沒整理好,還是老闆的珍藏品。浴缸的彈珠、以前印刷中文字元組成的鉛版,小時候存在的空間元素意象,一直在這間店裡環繞,不複雜的古老感,又具現代感。

覺得在這裡辦新書發表、討論會、讀書會之類的應該很有 fu 吧!讓我不知不覺想到在羅馬的一個傍晚,應該是星期五,有家書店的二樓擠得水洩不通,可能是新書簽書會吧!人不多,約莫20人,可是就讓這家有四層樓的書店幾乎不太能營業了,而草祭這個地下室空間應該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吧?

我想著我父親也曾經有很多書,可是至今沒有留下來,總在搬家的過程被犧牲掉,前陣子他還拿了僅有的幾本書給我,說要給他孫子看,我看了一下竟然是我小時候最愛看的畫刊,現在藏在我書櫃的深處,我想哪天拿出來又要落入無境的回憶裡。

這裡的空間與藏書每每讓人驚奇,黃色的燈光打在書架上,打在書上,看著這些書,有股說不出的古味,不是氣味,而是那種氣氛,若是能夠坐在躺椅上看上幾本書,休閒的午后,凝結的時光,那該有多好?



中午有人問我未來想書寫的題材有哪些?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博物館、老房子、小學、古蹟,而我居然忘了書店這檔事情了,補一篇書店的文來懺悔一下。

草祭二手書店部落格
「新台風」台南人│草祭二手書店,蔡漢忠(為什麼黃小黛小姐可以拍照啊?)

2009/05/16

【台北】瓊瑤的昨夜之燈

前幾天公司的同事給我看她整理房間時,發現了不少小時候收集明星的簽名照片,她說她小時候聽多了收音機,只要寫明信片過去索取,就會有一堆簽名照寄到家裡來。


昨夜之燈劇照

昨夜之燈好像是瓊瑤小說最後一部搬上大銀幕的作品,後來好像不是很賣座,從此瓊瑤的小說就沒有再拍成電影了,這部片的卡司蠻強的,有鄭少秋、陳玉蓮、費翔,在當時應該都是最紅的偶像明星。不過,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回頭看看這種片都很想笑,電影的節奏雖然緊湊,可是運鏡與電影分鏡跟拍電視很像啊!

翻了一下簽名照,有狄鶯、葉青、林青霞、王芷蕾、麥偉林、余小魚、麥瑋婷、江玲、沈雁等等,看了讓我的心都帶回到童年。是個太陽很大又熱的午後,我跟姐姐兩個在家裡,因為只有廚房的通風最好,我們把桌子搬到廚房做功課,用紅色的酸梅泡酸梅汁加上冰塊,打開收音機聽著流行歌曲,看著門窗外松山機場的飛機緩緩地起飛,飛機轉彎後會經過上空,我們看著飛機上的標誌,想像就坐在飛機上到處旅行。喝完酸梅汁用鐵槌打破梅子裡面的核,再吃掉,實在是個很開心的午後。

點這裡可以看:昨夜之燈
露天拍賣的懷舊簽名照

從此之後,收音機裡面的流行音樂歌聲就伴著我的童年生活了。

2009/05/10

【府城】大菜市布料批發市場裡的老房子謝宅

到台南大家多半會想到小吃,然後就是很有歷史的古蹟,對我來說,想看到的倒是老房子。



小時候到外婆家的雜貨店,窄窄小小的店面,可是縱身很長,上了二樓還別有洞天,日本式的老房子,房子兩側用紅磚築牆,樓層的樓板都是用木頭建成的,在二樓跑來跑去好像就是會搖動,總被大人罵不要跳來跳去。

二樓的前面是外婆一個小小的剪髮燙髮的工作室,偶而會有客人來電頭髮。除此之外,外婆還會做旗袍,還要在這小小的空間裡面做衣服,這樣的一家雜貨店在外公早逝後撐起了一家人的生計,也是我小時候滿滿地回憶,總在店裡面數著在街上走過的馬車牛車有幾輛。小小的屋子裡還有許多秘密的閣樓,還有秘密的窗戶可以往外看,這就是我對老房子喜愛的原因。

昨天中午,到了位於西門路與正華路口的布料市場,據說這裡以前是最大的布料批發集中地,比台北迪化街的永樂市場那附近還要大。原以為大菜市應該是菜市場,沒想到是賣布的地方,隔壁才是菜市場。在這裡散步,很多人抱著笑容跟我打招呼,頓時感受到很多溫暖,熟悉的閩南語口音讓我有點回到小時候的錯覺,我拿出相機說我只是來拍照的。

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木頭屋頂,令人懷念的木門,拉開門軌道上拉動厚實的聲音,或是鐵門拉開鐵皮摩擦的聲音,這是在高興西服老闆開店的一剎那,此時此景就好像時光凍結了30年,瞬間眼淚都要掉了下來,我在布店周邊亂逛,老實講,無法細看這一磚一瓦,或是店裡面的東西,只能拿著相機亂按快門,因為,我實在無法整理這裡看到的一切。

不一會,游智惟一拉開位於西門路商場1號旁邊的鐵門,這鐵門沒注意很難知道樓上還別有洞天,宛如吳哥窟寺廟坡度80度的階梯出現,一群人一階階旁上去後,只聽到幾聲『哇』的聲音,二樓是書房,有鋼琴還有一個小閣樓,小閣樓只能坐著或躺著看書,我很喜歡這樣的空間,很像當兵時住在金門的坑洞裡面,彈藥的木箱到處放來搶空間的感覺,窩在這裡看書,居高臨下,可以很安靜的看著書,也可以躺著睡覺休息,而這種設計也是日本式閣樓的意象延伸。

三樓是客廳兼餐廳,裡面的空間是舊式的,擺設著舊時的木頭家具,外面有個廚房,這個廚房是重建的明亮廚房,屋頂是透明的,然後搭上竹子來遮光,那排廚房的工作台是洗石子,老師傅慢慢磨出來的,一看到原以為是以前留下來的東西整理的,沒想到是設計的廚房,以前廚房燈光都很差,這個設計讓陽光灑下來讓人很喜歡在廚房做菜。另一邊有天台,放了些花草植物,很適合一群人坐在這裡聊天喝酒,這個空間很特別。

四樓是榻榻米大通鋪,最多可以睡六個人甚至更多,有很大的蚊帳,這也是小時候的重要回憶。五樓是很大的浴室,若是以前,我想浴室一定沒那麼大,通常會擺上大神桌敬拜神佛祖先。

我在留言本留下了到此一遊,許多藝文界雅士都有留筆,如:吳念真、賴明珠、舒國治、王浩一等等,想想真與有榮焉,昨天只是匆匆來去,真希望未來有機會到此體驗住在這裡的感覺,或許不只一天,可以住上一兩個月,那應該很幸福吧!

帶我們參觀的老房子改造推手游智惟說:這是第一個嘗試,在京都已經有十幾間這樣的改造成功的案例,他會持續的做下去的。

相關網址:
黃小黛:「新台風」台南│老房子事務所 大菜市‧台南謝宅Ⅰ,之老房子就是我家
倫敦男孩 台南‧生活采風:西門路 大菜市 謝宅
老房子事務所←要體驗可以點入

2009/05/09

【金門】金城戲院

以前當兵的時候,看電影是不可或缺的娛樂之一,放假很少的阿兵哥,每個星期四晚上放風出來看電影。


2006.8

當兵的第一年還安排不少軍教片國片欣賞,由於劇情主題太過八股,我通常都是去戲院睡覺的。不知道怎樣的政策,第二年,很多軍管的戲院都關門了,可能阿兵哥放假都到山外的餐廳去看用投影機投出來免錢的電影,邊吃飯邊看片子打發時間,港片、洋片等片源充足,只剩下山外那家戲院比較大,偶而放了比較熱門的電影會比較多人去看而已。

而我幾乎每周到金城的戲院報到,是一對老夫婦在經營,放的是二輪洋片,看的人不多,坐在木頭的椅座上,吹著很冷的冷氣,樓上的窗戶還透著光進來,有時候片子還看不太清楚,我還依稀記得有部片是『豹女』,在黑夜裡執行著行俠仗義的故事。

看完電影,我走了出去,穿著白色內衣的阿伯拿出很長的梯子不知道要收甚麼東西,在門口的阿嬤跟我說明天戲院就要拆除了!而我,意外地成為金城戲院的最後一個看電影的人,那年,1994年。

看著老夫婦的背影,我在電影院下呆站了許久,義大利電影『新天堂樂園』的影像一幕幕閃過!

金門戲院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