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台北】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TTT IFA

今天在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TTT IFA ,分享1920年代大稻埕藝術家寫生的地點與其意義, ​很感謝李飛鵬醫師對於生老病死創作的分享、陳瑞玲老師能夠把我這個主題與飛鵬醫師的內容串聯起來,並且賦予意義,實在十分佩服。

從小到大住在北醫旁邊,與飛鵬醫師有很多可以聊,談論到吳興街的馬醫師,很神奇他記得這號人物。

而照片右上這兩位女生,是我哥的女兒,特地來捧場叔叔的分享,一直跟我說收穫很多,結束後說要去這些寫生點看看,尤其是大稻埕碼頭,然後我立馬潑了一桶冷水,說剛剛放的繪畫作品,完全都看不到了,但我還是帶她們去了台日畫家都會寫生的地方,目前小溪流已經變成馬路,台日畫家繪畫取材的角度,依據本身意識形態的不同,會有不同的重點,在這個地點,就可窺見一二。

結束後帶姪女去 1920s 書店買幾本書,又去 菸 花 ⟪Op.118.2⟫ 聊了一下, ​突然覺得我跟他們應該沒有世代隔閡吧?(我自己覺得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