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同區古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同區古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6/07/31

【台北】二寫保安宮@大龍峒


2006/7/15

 這是正殿旁的畫作,1973年由國寶級畫師潘麗水所作,主題有韓信跨下受辱、虎牢關三戰呂布等七幅,是寺廟建築中難得的中國歷史故事的繪畫作品。

 潘麗水,1914-1995年,台南市人,從小就在父親潘春源的教導下,特色是肖像畫十分細膩。潘春源,1891-1972年,因拒習日文於公學校肄業,自學並拜師呂壁松,與陳玉峰為同門師兄弟,後傳子潘麗水、潘瀛洲。當時日人所舉辦之臺灣美術展覽會,在去迷信、重西化的風氣與政策下,以實際參展行動糾正對傳統水墨畫的不注重。後投身水墨創作與寺廟彩繪等為工作,致力於延續傳統文化,重要作品有府城隍廟前殿壁堵、五帝廟、台南元和宮、南鯤身代天府前殿等。

 保安宮開始有雛形是在清乾隆時期(約1742)就有保安宮的興建痕跡,如今的正殿前方有四根龍柱,若有興趣的可以觀察兩側的龍柱比較小隻,雕工也不若中央的兩支龍柱活潑生動,懷疑外側的龍柱是較早興建的龍柱,因嘉慶年間擴建的時候才把這兩隻龍柱外移,保安宮的完工大約到1830年才完成,依據這段歷史可以發現所有的廟宇建築時間通常都很長,慢慢興建,而擴建的過程,也盡量保存先前的遺跡。

 1917年由地方仕紳陳培根等人捐資,為了讓廟宇的建築能夠完美,採用傳統的"對場"模式,就是由兩大師傅組成團隊,以正殿的中軸為界,互相對拼技藝,一邊是板橋的名匠陳應彬,另一側是大稻埕的郭塔,如今在前殿的壁面仍有重修的碑記。

【台北】大龍峒文史解說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7/blog-post_16.html
【台北】保安宮@大龍峒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11/blog-post_13.html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因為大批的官兵沒有地方住宿,正殿的兩側屋簷下簡易的圍起了帆布,就成為臨時的住所,這段歷史或許隨著時光而讓大家從腦海消逝。看著地上的大磚紅磚有正向排列,也有斜向排列,磚塊的大小、排列說明了寺廟的種種禮儀,抬頭望著梁柱的木雕,很難想像這樣精益求精拼技術的場面,到底是怎樣的過往!

2006/05/05

【台北】昔日的圓環?

最近半年來去大稻埕的次數很多,總想追回逝去的繁華,台灣最早的國際化商港中心(艋舺與大稻埕),每次經過這座高貴又沒落的圓環,總讓我唏噓不已。



如今有座蓄水池古蹟,是日治時期因為防止美國盟軍轟炸引發火災,用來滅火用的存水設施,就在新蓋的圓環正中央。

記得小學六年級畢業要升國中的時候,曾經到這裡補習,可能是父親認識的朋友開設的,所以學費優惠。印象中就在一座外觀精美的洋樓內上課,教室裡面卻很簡陋,用木板往鐵架一放,就成了大家上課的桌子,幽暗閃爍的日光燈,老師嚴厲的教導下,就怕一上國中就跟不上別人,升學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讓大家都失去了童年。

唯一可以喘息的機會是在下課後,小心翼翼的跑過馬路,走到圓環裡面,拿著新台幣大頭五元的硬幣,挑一挑我要吃的台灣小吃,那就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無論晴天或是下雨,裡面總是人聲鼎沸,有時吃了一碗剉冰,有時一顆肉圓,或是拿著邊走邊吃的燒餅油條,好多好吃的東西。

這些都已經不在了,而今換上新式的玻璃帷幕,或許想學巴黎羅浮宮中央的金字塔入口。三月天還不熱的中午,因為玻璃吸熱,裡面就已經熱的受不了,我曾在裡面揮汗如雨的吃著素食,如今只有三家餐飲店慘澹經營,看著設計師的招牌,中央的蓄水池古蹟,即使是假日,也沒有一人駐足,圓環的中央變成了停車場。

台灣最有特色的小吃攤的聚集地,如今重新規劃後都漸漸地消失,例如艋舺龍山寺前面的噴水公園,以前是小吃的聚落,現在重建地下街,居然因為消防設備無法設立,所以不准廚房進駐,美食小吃攤全部消失,只能往夜市發展。而這個最為熱鬧的圓環雖然已經改建,但是人潮已經不在。

2005/11/14

【台北】孔廟@大龍峒


2005/11/12 13:30 台北孔廟大成殿

乍看孔廟的大成殿會覺得跟一般道教的廟大同小異,但是仔細觀察,這裡還是明顯地不同,主要是屋脊上有通天筒跟梟鳥。

就格局來看,孔廟跟道教的廟一樣是回字型的建築,但孔廟的裝飾樸實,既無神祇也無多餘的題聯字畫,顯示莊嚴的氣氛,不由得就安靜的欣賞這一切,屋脊上的通天筒聽說是朱熹修建孔廟的時,為表達對孔子道德的崇敬,只有孔子的思想才能上通天意。而旁邊有很多梟鳥則表示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即使是會吃母鳥的壞鳥也受到孔子的教化,靜靜地停在屋脊上聽訓。

台北孔廟建於日治中期(1925)由泉州名匠王益順設計,大成殿內的八角藻井非常具有特色,也是晚近台灣所建規模最大的閩南式木造建築,如今被列為三級古蹟。

一進來看到有一個老人坐在花園打吨,口水都流了下來,也有人在櫺星門內練習氣功,但是進入大成殿內卻空空無人,零星來的觀光客多是中年人夫婦進來走走,很少像我這樣帶著小孩跑進來,由於沒人,小水瓶開始把背包裡面的玩具都拿出來,然後排在地上開始對戰,我一直咐囑他要輕聲,配上這裡莊嚴的氣氛,我只好快速帶他離開。

一群日本人在這裡聽完解說後,休息了十分鐘,匆匆地離開,除了鳥聲,松山機場飛機降落的聲音隆隆作響,我在想這裡除了每年的教師節慶典之外,應該還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賣紀念品的精品店阿婆應該可以賺的更多才是!

http://www.ct.taipei.gov.tw

2005/11/13

【台北】保安宮@大龍峒


2005/11/12 12:30 保安宮門

星期六中午到保安宮人潮並不多,可以讓我靜靜地看這裡的木雕彩繪,最近看廟宇建築太多,開始覺得所有的設計樣式都是固定的,但保安宮這裡的彩繪特別顯眼。

保安宮位於大龍峒(以前稱為大琅泵),相傳清乾隆七年(1742),同安先民把家鄉慈濟公保生大帝分靈過來,保生大帝生於宋朝太平興國4年(979)三月十五日,相傳博覽群籍,長於醫道。目前這裡除了保生大帝,還有供奉神農大帝、孔夫子、關公、玄天上帝、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1981年後進大樓落成,四樓設凌霄寶殿,後來三樓又增設大雄寶殿。目前保安宮列為二級古蹟。

大龍峒位於台北市的西北角,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匯處,開發晚於艋舺(萬華)而早於大稻埕,是以前凱達格蘭平埔族巴浪泵社(Pourapon)的舊居地。艋舺的龍山寺、清水巖與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台北三大廟門,與大稻埕地區佔地較小的廟宇有不同的感覺。

後進的大樓有圖書館,也經常辦理社區活動,旁邊的算命還要抽號碼牌掛號才能進入,服務處上斗大的LED號碼,可見有一定的盛況。應小水瓶的要求,我們點了兩根蠟燭祈求平安,他或許只是好玩而已,但有個歐巴桑因求籤放的位置太高,我幫她拿了張第七首的詩籤,看她的表情充滿了愉快。

保安宮網址:http://www.paoan.org.tw

2005/10/18

【台北】霞海城隍廟@大稻埕


2005/10/16 12:00 霞海城隍廟的屋頂

小學一年級,在父親任教的小學唸一年級,有時週末會來這附近吃飯,雖然印象已經模糊,但是對迪化街總有份逝去的情懷。

星期日大中午開車到歸綏街17號公園的地下停車場,開始我半日的大稻埕之旅,四處繞繞找停車位置時,我誤闖迪化街的人行步道,原先以為可能開出不來了,沒想到人行步道兩旁停滿了車,還未過午,蠻順利的在四處古風的迪化街中藥店開車徐行,或許時節不對,若是過農曆年前,這裡可是擠滿了買藥材年節零嘴的人們。

霞海城隍廟最早可以推到1821年,同安人渡海來台,在艋舺八甲庄安置。1853年在艋舺發生械鬥,打敗的人帶著這個城隍爺遷移到北邊的大稻埕。這裡所奉祀的神像有六百多尊,成為台灣神像密度最高的廟。來這邊拜拜的人多求月下老人牽紅線,與慈聖宮、法主公廟合稱大稻埕的三大廟宇。

我在此坐了良久,聽人用麥克風跟大家介紹這間廟的歷史,妙語如珠。也看到很多香港人喝著紅棗茶,可能代表早日牽成紅線或是早生貴子?這間小小的廟香火鼎盛。

每月第一、三週日上午八至十二時全程步行,報名專線:+886-2-25586146 陳文文。

2005/09/11

【台北】當代藝術館



坐捷運到台北車站,從中山地下街走出來,很快就可以到長安西路的當代藝術館,裡面冷氣夠冷,鮮豔的室內裝飾給這古蹟特別的冷酷色彩。

或許是我去的比較早,大廳顯得空盪,門票五十元,要把隨身背包放在寄物櫃,悠閒的進去逛,在炎熱的夏日特別舒服,我喜歡《寓所》《空中偵察員》這一個房間的作品,是日本藝術家澤拓的作品,在普通的的公寓內假想飛機在周圍飛來飛去的感覺,好像小時候躺在家裡的窗戶旁邊仰望天空的飛機,拿著玩具的想像空間。

《來自彼方》劉中興的作品是體驗看/被看,主體/客體強烈對比的多媒體藝術品,而我覺得其實比較像神/人的控制觀察,一樓是一個可以讓大家脫掉鞋子進入,也可讓小朋友滾來滾去的空間,二樓的投影機照下台北市的空照圖,到了二樓才知道那投影機是只要有人一接近,感應器就會讓投影的影像放大,人一離開就會縮小的機關,在二樓看底下的小朋友滾來滾去,這感覺有點像神,可以觀察人間的人們一舉一動,我發現小水瓶(我兒子)比較喜歡當人,而不喜歡當神。

這裡原是台北舊市府,2001年活化再利用後成立台北當代藝術館,1920年日本人近藤十郎設計,為一南北座向之兩層樓紅磚,木造結構。1934年完成U型校舍,現為古蹟。

我覺得這博物館以目前展覽作品的量收費尚稱合理,但是空間使用上有點浪費,希望能展出更多好的作品,或許需要更多時間的累積,總覺得現在的藝術品總要用影像聲音來搞怪,而不能單純的用一些概念呈現出來,反而讓人難懂,一個好的作品應該很簡單的就能讓人感應到藝術家想表達的概念。

http://www.mocataipe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