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派遣女王第二季》

通常日劇經過很多年要拍第二季,多半很難突破,我想阿部寬的《熟男不結婚》就是這樣!

既要勾起回憶,以前的梗一定要重用,但是要用的好又有新意,並且讓人回味無窮,除了看編劇的功力,還要加入演員歲月的痕跡,派遣女王第二季的前兩集,已經達到我的標準,但後面要超越,顯然十分困難。

日劇經常會 Kuso 同期其他的連續劇,例如這次拿人氣拉麵女神的拉麵店來嘲諷一下,原來大前春子也給拉麵店老闆很深的體會啊!

派遣/正式員工這兩個族群對立,但卻同時都在同一個辦公室上班,理論上有同樣的目標,用日本沉沒這本小說來說明日本大會社內的狀況,我很期待後面的劇情!

2020/06/25

【台北】飛米林老師帶姐姐來青田七六

很感謝飛米林老師帶姐姐來青田七六聽我導覽,之前周間的導覽也不少人,可能疫情之故,最近人數非常零散,也不太好意思請導覽老師跑一趟,所以大部分是公司同事來導覽,不過人數少互動比較好,而且我也可以多講個人感受。

飛米林是台博館紅牌導覽老師,可以導覽、演講的題目隨著源源不絕得展覽不斷的延伸,透過到處旅行去了解各地的歷史文化,整理十分完整的簡報資料,而且還有長期支持的粉絲,人生不斷的學習,真是佩服。

歡迎大家上午多來青田七六走動,也來聽聽不同導覽老師的導覽。

https://www.qingtian76.tw/%e8%a1%97%e5%8d%80%e6%85%a2%e6%ad%a5%e8%88%87%e8%80%81%e5%b1%8b%e5%b0%8e%e8%a6%bd/

【台北】松山社大,窗內的小世界

今天幫松山社大同學導覽,帶領老師是 Desiree Lu,久不見的 小飛, Tsai Po-Yu 也出現,我話太多結果講了兩個小時。

今天專攻建築,說明熱帶的迴廊、深陽台與寒帶的雨淋板在日本相遇之後,在脫亞入歐的口號下大量的帶入台灣。談了縮小版的床之間,京都的桃花源 miho 美術館,多福窗的來源與庭園枯山水的借景,也包含萬物的對唱。在青田七六遇到許多灣生與足立仁教授的學生等等。

同時間祝曉梅老師的茶道體驗改在洋式客廳,我還在擔心掛軸與插花會沒有地方放,沒想到放在凸窗還真搭。祝老師的掛軸與種種道具可以在不同季節、不同場地營造出適當的氣氛,她說她有一個倉庫來擺放這些器具!

十分佩服她的專業,讓我反思我的講義看板好像太陽春了,是否要來試試隨身投影設備呢?期待3D投影技術成熟,未來就不用帶A3大資料夾出門了。 — 在青田七六。

【台北】世界咖啡文化交流,行天宮社會大學

咖啡的故事可以講得很多,從政治、經濟到歷史地理,宗教之爭到醫療用途,無所不談。

我特地重新讀了三本書,大航海時代咖啡成為歐洲的經濟作物,阿拉伯的經濟支柱被西方學走,拿破崙鎖國禁止咖啡進口,還有美國獨立前的茶黨事件,都是與咖啡習習相關。

最後,我講了二次大戰終戰前,豐田村阿嬤炒樹薯(太白粉)偽裝成咖啡粉賣給日軍的事情。

https://www.facebook.com/e7968/posts/2480699418649375

咖啡、茶長期在貿易上都有詐騙事件,但賣給日軍安慰劑,或許是善意的謊言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咖啡代用品

【台北】DOTEL

來的時候整個空間只有另一位客人,原以為生意不太好,沒想到不到半小時就坐滿了,這裡離西門捷運站有點距離,在橋旁邊的空間,百年前應該是河邊。

康定路成都路口的西門國小內,有一個大石碑:

艋舺埋立地

這邊淹水嚴重,1914-1917年實施了填土工程,從中崙挖土搬過來填。建議西門國小更改一下圍牆,讓路過的人可以看到這個大石碑,不然很少人知道這邊曾是河岸邊。

參考資料:日治時期「艋舺埋立地」土地建物發展之研究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12/dotel.html
https://linchunsheng.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12.html

2020/06/24

【台北】Schumann's Bistro No. 6 舒曼六號餐館

20200624

Schumann's Bistro No. 6 舒曼六號餐館

今天導覽、廣播、演講,每個活動中間去一家咖啡館休息準備資料。

原以為是第六家分店,原來是舒曼六號交響曲,很想聽一下到底是哪一曲?是不是我熟悉的樂章,沒想到 Google 大神都是回答我德國豬腳,我得出下次應該點豬腳餐的結論,至於舒曼六號是甚麼就再說了!

2020/06/23

剪髮蔡 Salon

20200623 0143 


 之前每一個月就要去蔡那邊報到,自從開始留頭髮變成半年一年才去一次,這是去年留影,很佩服直言的蔡,希望她來生還是來創造美感的。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這本書的副標很吸引人!

先定義一下甚麼是台灣菜,不是我們去夜市吃的肉圓、米糕、臭豆腐,而是一道道本地風味的菜餚,例如:三鮮火鍋、塔鴨餅、東坡方肉等。

的確台灣菜由中國傳過來,但是擁有了台灣在地的風味,日人治台之初,可以吸引日人用餐,混入了會席一道道有如交響樂上菜的模式,正式的與支那料理分道揚鑣,至於"國家體現"到底是甚麼時候出現的,我想應該是二戰期間,台灣與中國是敵方,正好此時更強調台灣菜,也有別於長期被殖民的印象,應該是政治正確之事。

小時候看美國舉辦的遠東青、少棒的比賽,台灣經常拿到冠軍,但"遠東"是西方人的稱呼,我們經常搞不清楚自稱為"遠東",但若以台灣為主體,我們應該有個"自稱"的名字。

戰爭時期的江山樓、蓬萊閣兩位老闆不約而同說出台灣料理與支那料理並不相同,具有自身獨特性格。這兩個酒家老闆說出這樣的話,幫台灣料理下了定義,同時酒家也是台灣料理的催生者。

20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