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2

【上海】茅盾寓所


2001/9/22 上海茅盾寓所

大約是在1934年5月間,茅盾到魯迅家,談及當前文壇因國民黨當局的圖書審查制度,寫東西比較困難。又談到《文學》連出兩期外國文學專號,激發了作家的翻譯熱情。

從魯迅故居走出來的附近就可以看到茅盾寓所,似乎所有的名人都在上海住過,跟所有的畫家都住過巴黎一樣的感覺。茅盾,原名沈雁冰,1896年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烏鎮。很多旅行的行程都會到烏鎮去看茅盾的出生地,我覺得到不如來逛上海多倫街的文學行腳比較實在。

茅盾早在新文學運動初期就積極提倡現實主義,他的作品為辛亥革命以後近半個世紀內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各個階層的生活動向及彼此之間的衝突,作了鮮明的反映。此外,茅盾還努力於文藝理論批評、譯介外國文學。1981年根據他的遺志創立了茅盾文學獎。

魯迅當年提議辦一個專門登載譯文的雜誌,茅盾當即表示贊同。而我,或許離那個世界太遙遠,那些人、那些事及那個年代,完全空白。

茅盾的介紹

2005/12/21

【金門】料羅灣@懷舊之旅


2005/8/9 15:00 料羅灣

對金門料羅灣的認識,是因為中學時讀了楊牧寫的「料羅灣的漁舟」,當年楊牧讚嘆料羅灣湛藍的海水如神秘的貓眼。

當年新訓中心抽籤後的兩三天,我簡直是行屍走肉,完全不知道未來的兩年要怎樣度過,坐船到了金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斗大的兩個字--料羅,做了七十二小時搖來晃去的船,只想踏到陸地上,天色很暗,心情猶如這昏暗的氣氛。

菜鳥日子,最喜歡出的公差就是倒垃圾,雖然整個卡車的臭味,但是可以出來兜兜風,到料羅灣看看印象中的貓眼,一整個下午也很愉快。印象中整個料羅灣都是臭氣沖天的垃圾,居然有老伯住在這裡,他們做資源回收,也負責焚燒垃圾,流浪狗狂吠也是這裡特有的特色。

今年到金門,料羅灣已經不同,大太陽下的湛藍海水反射出金黃色的光芒,垃圾場早已經遷移,有幾個阿兵哥出公差搬著沙包,不由得讓我想起退伍日在這裡集合,看著剛到金門當兵的阿兵哥下船的沉重面容,種種的對比下的心情,只能說這就是人生,唯有經歷過才是最真。

2005/12/20

【南投】歐洲花園@九族文化村


九族文化村 2005/11/27 15:30

公司旅遊去九族文化村,小時候來這裡好幾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個宮廷花園。

以前來的時候建設完成度不高,印象中都要走好遠的路,不然就是等不到遊園車,這次去人比當年多多了,可是做纜車玩遊戲排隊並不久,遊樂場多了很多,每個原住民部落的建設也很完整,有老阿伯穿著丁字褲在獨木舟旁走來走去,也有蠟像展示,烤肉味道超讚,雖排隊很長,但是吃了值回票價。

九族文化村在國人玩樂的回鍋比例算是很高的,前幾年也面臨到很多觀光區有刺激性遊樂設施的競爭壓力,所以擴建了很多遊樂設施來吸引青少年族群,在定位上會給人不清楚的感覺,但或許一個觀光區的經營就是要如此多元才能賺錢,對於那個歐洲花園原本我期待很高,這次去可能是太陽太大了,也或許是在整修,覺得並沒有以前來的浪漫亮麗,可以進步的空間很大。

來回搭了兩次纜車,風景不俗,聽說要延伸到日月潭的德化社,期待這項工程的完工。

相關網站:http://www.nine.com.tw

2005/12/19

《台北》總覽


放大地圖

我,又即將搬家,但離不開這個城市。

這是或許是從小到大的宿命!在三重出生的我從四歲搬到了信義計畫區旁,似乎我從那時開始有記憶,而這三十年來,透過十幾次搬家的記憶,竟然是我對台北這個城市的所有熱愛。

喜歡爬上不高的象山頂眺望這個不美城市的大樓,飛機從松山機場起飛,然後從頭頂飛過,震耳欲聾的噴射引擎聲竟然成了每日的習慣,想望著小時候遊玩的消失臭水溝,取而代之的是高架道路,不知是在夢境看見來往橋上的汽車燈影,還是在黃昏繁忙的街景,這份情感無法形容。

兒時的印象與夢裡的影像,胡亂堆疊的記憶,拼湊出對台北的喜愛,怎樣搬家,也無法搬離開這個家。






2005/12/18

【羅騰堡】謝謝妳,陌生的旅伴



Hi!妳好嗎?

還記得2002年三月,寒風刺骨的夜晚,與妳相遇羅騰堡的青年旅館那個台灣女孩嗎?對了,就是那恍如童話世界的中世紀小鎮,連我們都以為在糖果屋裡下榻的那個地方。

妳是飛自英國的日本人,我是從義大利出境的台灣人;妳剛從慕尼黑北上,而我明日即將南下探訪;「一定要嚐嚐德國香腸和啤酒!」妳迫不及待地與我分享遊歷大城的喜悅,我則拋開了獨自旅行的疲憊與孤僻,於是說定明日的小鎮尋寶之旅。忘了告訴妳,也許是因為妳內斂的氣質令人安心吧,這是我第一次卸下防備的面具,與在異地相逢、交談不到兩小時的『外國人』相約同行。妳可能要睜大眼睛對我的恐懼表示不可思議,或抿著微笑點頭:「是啊,賠不起的不只是身外之物,還有信任與感情啊。」

溫暖色調的麵包店裡,我們分食了大圓球點心”Schneeballen”;還有人偶壁鐘、粉彩民宅、復古雕花的麥當勞招牌。凍僵的兩雙手持著相機在古城街上游移,「替妳拍張照片?」我說。妳搖搖頭:「我幫妳拍吧!」於是留下了羅騰堡街邊的我的身影,也在日記本留下了妳的形跡。火車站一別,我們終究沒留下重逢的線索。但,謝謝妳,讓我此後的旅程不再緊繃孤寂。

期待,我們將於世界另一個角落不期而遇。

妳陌生的旅伴

http://blog.yam.com/domenica

2005/12/17

【地球】明信片環球旅行夢



會寫這篇旅行夢的緣起是某個夜晚跟馬蹄、工頭、小六去吃燒肉,一邊喝酒一邊幻想要怎樣募款去旅行。不過,這真得只是個夢想,所以我打算寫完就把這件事情忘掉。

馬蹄--只是個企劃,你要支持!

我的企劃是做火車環遊世界,用照片記錄每天的遇見,用500字短文描述這張照片的發生,當然要帶的重要東西有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相片印表機,坐火車時或是晚上書寫,每天列印出來後投到當地的郵筒寄回台灣,如果可以上網,就把同樣的資料傳上部落格。

很簡單的計畫,但是要持續書寫,而且在不斷變動的環境紀錄眼睛所見,又要坐火車繞地球一周,可能要先定義一下這個企劃案的規模,用八十天完成,並且要走過二十四個重要城市,並且每天要留下二千字以上文字,就依照世界文學名著環遊世界八十天路線去走就行了。

要找誰贊助?我想目前那麼多3C產品的品牌都可以考慮,不過,誰真得會付這個旅費呢?廣告效益到底有多大呢?套上小六的行銷訴求做結語,讓我關閉這個夢想。

小六:「他們其中有人結過婚,有人沒結婚,有人想結婚,在人生的轉捩點上,他們決定先暫停趕路,去旅行。」

2005/12/15

【南怡島】《冬季戀歌》


2005/12/3 小魚寄

我得承認我開始混,最近陰雨綿延,不想外出,只好藉明信片來神遊。

今天收到來自韓國的明信片,是在我的脅迫下,小魚才勉為其難的抽空寄來。我只去過韓國的濟州島,那邊的環境很好,是很適合渡假的地方,冬天去的時候飄下來的雪花,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場景。

可是很奇怪的,不是很喜歡韓國人,所以也沒有想去韓國的慾望。在google maps 找不到這個南怡島,冬季戀歌演的是什麼?我也不清楚,希望有人能告訴我一二,追回我逝去的浪漫情懷。

喜歡寒冷雪花片片灑下來,小時候曾經夢想在山上練習書法,想過「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日子。

南怡島的觀光網址:http://big5.chinese.tour2korea.com/02Culture/TVMiniseries/back_wintersonata.asp

2005/12/14

【紐約】電影片廠


2005/3/15 11:00 紐約市拍片現場

整個紐約就像是一個大的片場,那天中午經過,春天還沒有到來,片廠卻熱烘烘的。

拍片所需要人員器材全部都可放置在大型拖車內,而路邊的大型卡車大概綿延三個街道區,數不清楚有幾台車了,路邊還有給工作人員免費吃的餐點,拍這樣一部電影,預算看起來真是可觀,就這一個場景可能就拍一整天,我待在那邊一直想看主角到底是誰,等了半小時,也只是工作人員在那邊彩排測光試拍,主角是誰?還是不知道!

造訪紐約兩次,無非想多看看電影的場景,去帝國大廈找《金玉盟》,到洛克斐勒中心想著《美國情緣》,河濱公園的《電子情書》,布魯克林橋上《穿越時空愛上你》,而著名的《慾望城市》影集也是以紐約為背景,科幻電影《明日世界》《明天過後》《大金剛》《酷斯拉》等等也都把曼哈頓特有的地標建築搬上大銀幕。

今年全世界最大最高的聖誕樹在台北市產生了,何時我們對台北才能有那麼多的電影浪漫回憶?

2005/12/13

阿鏗的《220天環球旅記》



老實講,我是跳著看這本書的!有很多國家我看了好多次還意猶未盡。

我很喜歡看旅遊的散文雜記,在旅行中的驚奇都會慢慢地發現,這種馬拉松式的旅行方式,讓我對阿鏗異常的佩服,我只要離家大約兩個星期,就會開始厭倦流浪的日子,看了太多跟自己生活不同的體驗,會開始接收不良,躲在旅館裡睡大頭覺,看完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的了解如何克服這個難題,幸好有網際網路,即使在移動中,也可以互相聯繫。

另一個難題是遇上剪頭髮,要怎樣跟美髮師溝通?阿鏗可以在馬賽這個古老的城市剪頭髮,真是羨慕死我了。曾經做過許多夢,夢想著改變現在的人生,過另一個自己,夢想到沒有一個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開始,而這種真實的體驗,我想透過220天的旅行,一定可以變得不同。就像電影阿甘正傳的其中一幕,阿甘跑遍了全世界,然後突然停下腳步,這個夢想我永遠無法體會,看完了書仍然想著自己的夢想。

經常看到阿鏗在兩個月前認識的旅人,在別的國家別的城市又遇到,我開始懷疑這樣湊巧的事情發生機率到底會多高?或許這就是環遊世界的驚奇。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2188

2005/12/12

【斯洛伐克】農業生活



1993年之前,斯洛伐克和捷克還是同一個國家,當時各司其職,扮演不同角色:捷克以發展重工業為主,而斯洛伐克則是以農業為主,且長久以來都是捷克的糧倉。

獨立之後,斯洛伐克也不免俗發展了工業,但在鄉間,農人們依舊保有農業生活,延續重農傳統。在這裡小條法國麵包不用台幣一塊錢,真應該要感謝這些扛著農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不放棄農事的耕作吧!

在斯洛伐克買日常蔬果,除了到像TESCO之類的大型賣場之外,在城市的廣場週邊,也常會有農人將自家收成的作物,定時擺攤販售,形成一個小小的臨時市集。

不管是鮮紅欲滴的蕃茄、飽滿多汁的水蜜桃,還是其他種類繁多的蔬果,都以極便宜的價格賣出,不僅滿足了採買者全家人的胃,也同時滿足了這些農人的天職與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