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8

【羅馬】Maddalena 教堂


2006/2/17 14:30 Maddalena 教堂

或許是太陽大曬昏了,當時我在萬神殿的四處走來走去,找不到羅馬交易所,事後才知道在哈德連神廟的遺跡裡面,

經過了這個教堂前面好多次,但是她並沒有開放,這個教堂立面建於1735年,是洛可可式,表現巴洛克晚期的曲線,這個教堂長得很像四噴泉教堂--波洛米尼設計的作品,書上說裡面有描繪聖卡米洛(San Camillo)生平的作品。

聖卡米洛生於1550年,1614年死在隔壁的修道院中。1571年修道前,在奧古斯大(Augusta)的醫院工作,在那裡他的皈依漸趨成熟,決定獻身為受病苦煎熬的人服務。1586年,創立了靈醫會(Camillians),並與他的同會兄弟們遷往這個教堂,後來興建了總會院。今日仍可參觀這裡的醫務所和聖人住過的居室,目前他的居室改建為小堂,保存著遺骸。

這教堂的開放時間很特別,是7:30-12:00, 17:00-19:30,無緣進入一窺究近。

2006/04/26

【寮國】圍牆外都美好



在中南半島的寮國,古都龍坡邦的悠閒午後,忽然被一群孩子的嬉笑聲打破了寧靜,一顆顆小蘿蔔頭從學校圍牆上探出頭來。

圍牆外面的世界似乎總是比黑板上傳授的知識來得更吸引人,再加上圍牆外面擺放著棒棒糖、果汁、各式各樣小玩具的攤位,更是絕對比老師課堂上鼓勵人心的小獎品來得有趣。

這樣的場景令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那種彷彿圍牆外所有事物都是美好的想法,矮小身軀使勁撐在高大圍牆上,隔牆向商家買冰買零食,不僅滿足幼小心靈的冒險感,似乎也是不分國籍童年裡不可或缺的回憶。

【刊登於95.4.24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2006/04/25

【佬沃】維干風情



我刻意避開人潮,先鑽進在老街盡頭的聖保羅教堂,沒想到卻有一段美麗的相遇。

菲律賓是亞洲唯一的天主教國家,天主教的觀念與思想,是在西班牙人殖民的時期中,留給菲律賓最深刻的改變,至今依舊在亞洲國家中獨樹一格且影響深遠。天光從亮麗的彩繪玻璃透射進來,使教堂充滿既神聖又溫馨的感覺。聖壇前正好有對新人在進行結婚儀式,我就坐在椅子上看著這對新人互定終身,分享他們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教堂的聖潔感使得婚禮也格外令人感動。儀式結束後,新人在聖壇前與親朋好友合影留念,他們見到我,也十分的高興,除了歡迎我拍照,也對我向他們的祝福表示感謝。

在告別了這對新人後,我轉往人潮已漸散去的老街走去。老街的房子一致棕色搭配白色的色調,簡單卻透出沉穩與雅緻。有些房子外牆剝落,露出裡頭的紅磚,我就像分層考察的考古學者,也能深入讀出那隱藏在華美外表下的一頁頁的歷史痕跡。

維干不僅是亞洲保存得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市,也融合了此地理區域中包括菲律賓本地和中國的建築特徵。舉頭四望,拱型門框、典雅的貝殻窗櫺,揉和了菲律賓的特色,讓人駐足品味許久;許多中國人在航海貿易時期來到維干,也為這座城市帶來多元的文化衝擊。我在一幢洋房的屋簷下,發現了鐵定是來自中國的八卦鏡,沒想到全球化的概念在那樣的年代中就已經被實踐了。中國人確實也在這座城市中展露商業經營的手腕,造成此地的商業繁榮。

不但在宗教、建築受到西班牙影響,連吃的文化也看得到西班牙的影子。路邊攤販賣的西班牙小脆餅(Empanada),是一種內餡包著高麗菜絲,像是韭菜盒形狀的油炸食品。傳統的Empanada源自於西班牙南部的加利西亞(Galicia),是內餡爲肉或魚的一種餡餅,在中南美洲或是西班牙曾經殖民的國家中都能看到這道菜色,但就像義大利披薩移植到台灣,也發展出在地的口味一樣,這裡的脆餅也是西學為體,「菲」學為用。



想要體驗西班牙風情,不必千里迢迢跑到歐洲,近在咫尺的菲律賓,便有揉合文化多樣性的文明遺產,等待你去欣賞。

http://red-pony.blogspot.com

2006/04/24

【上海】外灘夜景


2006/4/18 18:00 外灘夜景

之前不知道來上海幾趟,在浦西的外灘儘是人頭,這次經由高人指點,搭乘地鐵道陸家嘴,走到江邊一望浦西萬國建築,落入迷炫燈光夜色中。

浦東在十五年前不過是塊荒地,如今這裏滿滿的高樓,樓面不是被當作廣告跑馬燈,就是放置電視牆,但是觀察了很久,這些廣告大部分是大樓自家的企業形象訊息,鮮少有出租別人家的廣告。黃浦江上的觀光船燈光閃爍,在江上行走,配合二次戰前租界地異國建築為背景,有時空錯置的感覺。

浦東這側的步道寬廣,或許是人比較少的緣故,還有噴水池燈光秀(但沒看它噴水過),自從Star Bucks 在此開店成功後,這裡開了不少的餐廳,透明玻璃落地窗的店,一邊吃飯還可以一邊欣賞風景。走到最近頭有家放置很多兵馬俑的店,裝潢很日式,看到一些外國人在內用餐,陪兵馬俑用餐的感覺不知道怎樣?



臨走時在麥當勞的路邊攤位買了兩塊五人民幣的蛋捲冰淇淋,舔了兩口,走入百貨公司,彷彿自己在台北東區商圈的感覺。

2006/04/23

【上海】徐家匯的徐光啟


2006/4/18 17:30 徐光啟的衣冠塚

很久前就想去看看徐家匯的天主教堂,先經過這個突兀的公園,在大樓林立的上海,居然放置了三個小山,象徵徐光啟的墓園,棺木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十字架。

只知道徐光啟是民朝的大官,看這墓碑寫著徐光啟(1562-1633),上海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本來葬在北京,後來1641年改葬於徐家匯,本來這裡叫南丹公園,後來改稱光啟公園,這個石羊石馬牌仿等等的建設,都是近代依照當年的考據重建的。這跟我在金門看到的幾個墓長的都很類似,應該是明朝的官方式樣。

參觀完了墓園,除了知道徐光啟建設徐家匯之外,實在不知道他發明了什麼東西,查了一下資料,原來我小時候念的書都還給了老師。

徐光啟與傳教士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前六卷外,還有《測量全義》(1631),西方三角學及測量術傳入之始。1629年,徐光啟首次應用西方天文學正確推算日蝕。禮部開設曆局,由徐光啟組建,於是,一些西方傳教士如龍華尼(意大利人)、鄭玉函(瑞士人)、湯若望(德國人)、羅雅谷(意大利人)先後參與了中國的曆法改革工作。徐光啟完成了《崇禎曆書》137卷,主要介紹當時歐洲天文學的地心學說,數學方面則以平面幾何與球面三角據多。除了科學的書外,徐光起還注有《農政全書》。

有不少人在此地親親我我,朋友說:中國的傳統教育沒有教禮義廉恥。

2006/04/22

【上海】蔡元培故居


2006/4/14 14:00 蔡元培故居

從靜安寺過延安高架往南走不過五分鐘,就會看到蔡元培故居的牆壁,上面還有雕像及其生平的簡介。

進入一區磚造的二樓傳統建築,屋頂斜飛。這個小區在市中心,不准改建應該房價不低。買了票五元,門票設計的不錯,附上我最喜歡收藏的明信片,還有蔡先生的生平簡介,這比剛剛的靜安寺門票有品味多了,何況靜安寺的香火實在不旺。

蔡元培(1868-1940),少年時曾在紹興古越藏書樓工作,博覽群書。光緒15年(1889)舉人,後來考到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編修。甲午戰爭後,開始接觸西學,同情維新。遊歷日本後回國,在上海創立愛國女校等社團,以《晨報》為陣地,提倡民權,宣傳排滿革命,後來加入同盟會。

民國元年(1912)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採西方教育制度,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任北大校長,支持五四運動,因營救被捕學生被迫辭職,後擔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

維基百科蔡元培的介紹

以為會看到蔡元培已經住處使用的東西,可是並沒有,只有照片及來往公文手稿等,這裡應該稱為紀念館才對。參觀的人不多,可能一天也只有小貓兩三隻,我見到一個大叔在參觀的時候念念有詞,不知道在背誦什麼。

離開前買了一疊明信片,然後問問為什麼二樓沒有開放,售票員說蔡先生的女兒還住在這裡呢!

2006/04/21

【佬沃】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

通常觀光客來到維干,一定免不了會在聖保羅教堂(Cathedral of St. Paul)前的薩先度(Salcedo)廣場前搭乘馬車。



廣場旁的麥當勞,雖然是現代的企業,但也配合古城的風情,也是保留巴洛克建築形式,雖是古城卻有新意,也看出菲律賓人對於文化保存上的一番功夫。

在菲律賓稍具規模的城市,一定可以看到的三家食品連鎖店,只是像維干這樣連在一起拼場,倒是不多見:左為麥當勞,不用多介紹;中為超群,賣的是中式速食;右為佳樂比,賣的跟麥當勞大同小異,但是是菲資企業。

這些仿古的馬車會先在舊市區外圍繞上一圈,瀏覽一番,然後再帶你在一個轉彎後,倏地來到老街裡,全長約四百公尺的老街是行人徒步區,只有馬車能進來。而街道兩旁全都是西班牙式樓房,就像是進入時光隧道中,一下子把情緒抽離到過去的時空。待馬車叩叩叩的抵達街道尾端,便可下來以步行的方式細細品味老街的風采。

2006/04/20

【佬沃】維干古城



達達的馬蹄聲,一步步清楚敲印在古街的青石道路上,時光彷彿倒流,回到那個歐風初漸,古意盎然的大航海時代。

自從航海家麥哲倫在西元1521年率領西班牙艦隊在菲律賓宿霧登陸之後,當時各個航海強權國家便對這裡抱持高度興趣。從1565年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者佔領,到1898年脫離西班牙統治獨立,西班牙在菲律賓共有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歷史,也因為這樣的緣故,直到今天,菲律賓各地都能看見西班牙人遺留下來的的各式建築、城鎮,甚至生活習慣。

距離佬沃市約一個半小時車程,位在南伊洛克斯省(Ilocos Sur)的維干(Vigan)古城,就是這些歷史見證其中一個著名的代表。維干是西班牙統治時期北方最重要的城鎮,由於位在亞伯拉河(Abra River)河口,又濱臨南中國海的絕佳地理位置,使得維干成為當時興盛的海上絲路必經之地,維干盛產的木材、黃金及蜜臘,透過這條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與亞洲各國、阿拉伯甚至歐洲國家形成緊密的貿易往來。在西元1572年西班牙人Juan de Salcedo佔領維干之後,維干便成為呂宋島北方政治、經濟及宗教中心。

市區中也留下許多當時的住家與教堂,在1764年,維干更轄有21個行政區。也因為這些昔日的榮光,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爲世界文化遺産的景點。

2006/04/19

【上海】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


2006/4/14 12:30

愛丁堡公寓這名字聽起來很浪漫的地方,不知道何時改名成常德公寓,張愛玲1942-1947年住在這裡。

1943年冬天,與胡蘭成相識,便在此地談天說地,或在附近的靜安公園散步。張愛玲在此寫出不少小說,其中沉香屑最為有名,她不少散文紀錄著與她後母相處不愉快的經驗,就是搬到這棟公寓後寫出來的。那時的公寓七樓已經算是很高的,聽說在陽台就可以看到黃浦江,我想現在一定被大樓擋住。

這裡附近有個日本百貨公司,或許接近靜安寺、靜安公園,還有一些文人故居,地鐵站跟高架道路的出入口也只隔了兩個街道,交通方便。幾年前曾來走過一趟,還有鬧中取靜的感覺,但是至今已被醜露的大樓建築,吵雜的車聲所取代。

這次來上海買了一本張愛玲常去的地方說明,想走走這些我不曾到過的足跡,無奈已經沒時間了。

2006/04/17

【上海】靜安寺


2006/4/17 10:30 靜安寺

來到地鐵靜安寺站,發現一點都不安靜,車子很多,等了許久的紅綠燈才能過馬路。

我正在想這是我四年前來的靜安寺嗎?那時候來還在整修,所以只有留下一個舊廟,但是這次來已經全部建好,舊的全部沒有了,全部都好新,還好重建時候全部採用木頭建築,看起來不至於太醜。內殿雖然很大,可是好像只開放一部份,有些當作往生者的靈堂。側殿放了不是很胖的觀世音木雕,高兩層樓高,大殿放置摩勒大佛及十八羅漢,看到有些信徒很用力的在膜拜。進來這裡要門票十元,觀光客不多。

靜安寺的歷史要從三國時代孫權說起,西元247年創建,原址在蘇州河北岸,剛開始取名滬濤重元寺,在唐朝的時候改名永泰禪院,北宋1008年改名為靜安寺,南宋1216年因位置太接近江邊,所以遷址到現在上海市中心的位置。

拿了入門票當做紀念,正面是用繪圖軟體修剪合成的照片,一點都感受不到位與市中心的樣子,反面寫了一些字,重點是要人捐款,還特別用紅字強調。



靜安寺網址:http://www.shj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