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6/12/20
《再見瓦城》
緬甸到泰國打工,好像進入無間地獄,重一開始充滿了希望,還有一絲絲的笑容,但是開始打工後,一直到電影結束,除了潑水節的一幕,男女主角全是滿面愁容。
看似平鋪直敘的電影,劇中加入了男主角一直一直不斷加班工作,一直把木柴加入火焰,歇斯底里無意識的工作,好像佛教經典中的無間地獄;女主角去當妓女接客,男客用蜥蜴來表現,這樣的手法稍微有跳離平鋪直敘的方式,再把那種愁苦無奈更下一城。
騎機車壓抑的心情,汗水、淚水在雨水中釋放,只釋放了一點點,就隨著雨水淡化。
原先的目標,女主角是希望拿到身分後,再到台灣打工,這樣的夢想無法實現就被男主角的貪嗔癡給毀滅了。
再見瓦城,到底是一個脫離地獄到達天堂的夢想,還是一個進入地獄的不歸路。佛國中的六道輪迴,在這裡,似乎完全的不旋轉了,或者,死才是唯一跳離的方式?但人生終究脫離不了這六道輪迴吧!
2016/12/19
【台北】李乾朗老師,台灣的日本寺廟
筆記在此
日本留下來的建築,飲食文化:吃生魚片
進家門要脫鞋,也是日本文化
有日本寺廟,演變成台灣DNA的一部分
除了感情上的排日外,還有木頭建材保存不易
畫了台北善導寺
老師好厲害,不需要投影機
側面看有S型的小屋頂,很像蝦子,海老虹樑
不是兩個屋頂的結構,還有北投的普濟寺
樑的作法的演變:舟肘木......
另外,人字捕間
屋頂下的懸魚
屋頂上的裝飾,好像武士帽
千木,陰陽,男女,五行
千木切衡的跟切直的是不同的
唐朝傳過去日本後,變得更細緻
禪儒,去塔,真言宗,曹洞宗,淨土宗,華嚴宗
粗樑細柱
法隆寺
唐招提寺
有關移民政策:
老師有提到了日本當年,花東一代鼓勵移民政策,所以規劃了很多移民村,後面有同學大笑,但我有點想要哭出來,或許是老師的語調與口氣的關係。
大家對於歷史的不瞭解,後來這些移民來花東的日本人,因為日本戰敗的關係回到日本也是二等公民,來台灣生活已經很辛苦了,又被趕回日本,又再辛苦一次。
中國目前的新疆、西藏的政策,不也是移民政策嗎?大量的漢人去稀釋原住民,台灣自古以來不也是如此,但是我們應該可以長出自己的 DNA,這樣的性格,應該加強尊重與包容。
2016/12/18
1977年,伍迪艾倫《安妮霍爾》(Annie Hall),自大狂跨越時空
伍迪艾倫這部電影是1977年出品,不依照時間序的剪接手法,任意的跟不同時帶的自己,或是不同時代的女友對話,以現在用電腦剪接的手法應該很容易,可是當年要這樣的拍攝技術,應該花了不少氣力。
這部片中的伍迪艾倫除了碎念是每部片相同的手法之外,這部片非常有自信與自大,不像其他片中的唯唯諾諾,也奠定了之後紐約客的流行風格,相當的不習慣那麼年輕的男女主角,不可否認的可以看出從劇場到電影中間誇張表情的脈絡。伍迪艾倫的片子,有固定的人物對比模式,經典的歌劇、舞台劇,好像非常講求如此的結構性。
此外,劇中人物不時的在演出的過程中跳脫出來與銀幕前的觀眾對話,表面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獲得認同,而在排隊的那一幕,不相干對話的兩人,竟然同時跳脫排隊,後面那個人,是知名的媒體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十分創新的經典。
劇中許多的演員,後來也都十分有名氣。
荒野電影社《太陽的孩子》,土地正義與溫柔的力量
我想這部片看過的人應該都會深受感動的催淚,但我比較用冷冷的第三者視角,看待著這部電影記錄著這樣的矛盾,頓時感覺到內心的冷血。
先不討論片中重要的論述,土地正義與弱勢族群的血淚,原住民小朋友到了國中,就要被迫離開家鄉到了鄰近鄉鎮去讀國中,缺乏對土地的認識,從語言弱勢、失去的母語,小孩在缺乏自信心下成長。
而到底金錢到底等不等於富裕,稻米可不可以當飯吃,土地、水圳、稻穗與人的關係到底是甚麼?這不是原住民族群的問題,也不是只是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問題,是全世界以資本主義運作之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所以這部影片拿到世界各地去放映,應該都會獲得相當的共鳴。
由於今晚有電影社的夥伴參與了花東地區的土地運動,從美麗灣、大埔事件之後,更多的人投入了這樣的社運,如何與部落、鄉村的老人家『陪伴』,然後組織起來據理力爭自己的權益,這是基金會、社運團體長期蹲點與政府、財團對話的模式。
剛好這位年輕的社運者回到故鄉花東去蹲點,父母雖然是花東人,但是從小就在台北工作生活,已經是道地的台北人了。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顯,當年輕人為了自己的故鄉要投入努力對抗不公不義的時候,這時候的父母就非常不捨,到底是要放手,還是逼迫小孩留在台北工作呢?
父母教導小孩,不就是公平義理,但是當小孩要為了公平義理作為一個工作的時候,面對國家機器,面對財團這樣的巨大怪獸,我們要退縮,還是要抗爭?要是我兒子去做這件事情,恐怕我內心也會交戰吧?
同理這樣的隔代生活,也發生在鄉村、部落,青壯年在城市工作,早就遺忘了土地的價值。
但我的冷血,在這充滿了熱淚盈眶的故事中,觀察了出這樣的矛盾,我們通常用自己的既有認知,城市是富裕的,鄉村部落是貧窮的,我們這樣富裕的人,為何要到貧窮的地方去幫助弱勢族群呢?但回頭想想,其實鄉村才是富裕的,隨時隨地有水果、蔬菜可以吃,生活在海天一色,綠樹山廕旁,晚上在材火旁烤的心理都溫暖了起來,更別提人與人之間自然的交流了。
所以,其實到了鄉村、部落生活,內心才是真正的富裕吧!
這部電影中的細膩,對於土地開發,道出了不是零與一的對錯問題,世界也不是只有好人與壞人,失根的不只是原住民部落,沒有自信心的是全台灣人的共業,小朋友看到流星許下了阿公的病永遠不要好的願望,看起來十分荒謬,但是我們這件事情投射到土地開發上,其實也是同樣的荒謬啊!
台灣電影通常細膩程度不夠,枝微末節的事情或許因為經費的問題而無法做更多的呈現,這部非常貼近事實的電影拍攝時偶遇了太陽花事件,而導演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尊重部落、尊重地方的基本心態,我覺得是成功的關鍵點。
若真的還有更多的餘力,我覺得有關歷史的脈絡,無論是透過不經意的鋪陳,或者是利用五分鐘的短片說明,這部分就不會只有阿公只會碎念有關清代的事情,有關日本的治理政策,或是國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等等,會有更紮實的內容。
2016/12/17
2016/12/15
《動物方城市》
2016/12/14
跟兩位百合碰面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59-臺灣的國民住宅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五十九集,主題談「臺灣的國民住宅」。首先,補充上集《臺北.原來如此》提到的文化走道,十字型文化軸線:東西橫向市民大道沿線,保留古早台北城市邊緣的工廠群,例如華山、松菸、南港瓶蓋工廠等;南北縱向中山南北路沿線的博物館群,串連中正紀念堂二廳院、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故宮博物院,其實呢,可以再往南延伸到台灣大學內小博物館群。回到主題「國民住宅」,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規劃蓋的住宅在台北城三個區:中山北路長春路、中正紀念堂對面以及萬華龍山寺附近,早期是洋和混合式的住宅,二戰開始,改為榻榻米純和式的公共住宅,是對日本式房舍以及天皇的尊重,衛生、廁所區隔仍是很講究的,而戰時財政困難,原本只租不賣的住宅,便開放給日籍公務人員購買,房價大致是低階公務人員一個月的工資。戰後美國援助時期,鼓勵自立蓋屋,以方便耐用的土磚為材質,經建築師審核後可自行建造,此為50年代台灣公共住宅的演變,水瓶子建議,政府應該調整思維,利用城市中的閒置空間,規劃小型公共住宅,住宅擁有生活空間,而不是度量化一人八坪二人十四坪的僵固思考。
本集節目參考資料: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論文--《台灣公共(國民)住宅空間治理(1910s ~2000s) 》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103NCKU5222057%22.&searchmode=basic(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12/12
是枝裕和《比海還深》,一個硯台的價值
看到這幕,讓我想到羅馬浴場
今天剛好是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的生日、也是忌日,是枝裕和的作品,多少有小津的影子,也有不少候孝賢、楊德昌的影子,很難說誰學了誰,但第二幕阿部寬坐著電車來找母親,最後又坐了電車離開,像極了小津的風格。
第二是攝影機很多是定住不動,但視角明顯的跟小津大不相同,是枝裕和跟小津一樣,演員的表演表面上是緩慢情感的流動,但是其實沒有一個贅字。等我整個看完電影後,再回頭重看一下開頭,其實所有要表達的爸爸過世的訊息,在媽媽與姊姊輕鬆的談話中,就已經完全演完了,也表達了對於這個問題老爸,似乎離開是比較好的。
阿部寬的兒子在打棒球的那一幕,等待著被保送的機會,但是終究被三振,跟媽媽(真木陽子)的男朋友有著不同的人生觀,也說明了遺傳性格。
從鄧麗君的歌曲別離的預感中的歌詞:比大海還深,比天空還藍,這樣深刻的感情,負荷太多難以承受。而阿部寬的媽媽說著我好像還沒有這樣的情感,道盡了平凡生活的可貴。
阿部寬演出的角色就代表著他的父親,喜歡賭博到處借錢,最後他找到一個硯台,沒想到這個硯台真的是骨董。
這部片沒有勵志,沒有啟發,阿部寬仍然過著他好賭,等待成名的一天,但是這個硯台是否會改變他這一生,沒有人知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