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博物館(大教堂)



現存第三代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年表:
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興建。
537年,完工。
863年,佛希亞斯分裂。
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性情暴躁的樞機主教亨拜於7月14日進入聖索菲亞大教堂,將破門的判書放到祭台上,並對希臘教會賽魯拉留斯提出抗議後跺腳走出教堂,發誓說:「願我主臨鑑,評判我輩!」賽魯拉留斯不肯屈服,當眾把教皇送來的詔書燒毀。
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453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將大教堂變為清真寺,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加上了伊斯蘭建築,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樓。1935年,改為博物館。



Omphalion 地球的肚臍(地球的肚臍好多啊!)

地板的花崗石,來自是拜占庭帝國所屬的地方,剛好是 5.65公尺見方,不對稱的石塊,與希臘傳統建築不同,有人說是因為經過不同世代的整修,才變成這樣。有人推測是太陽與行星,也有說是希臘神話的星座,眾說紛紜。這種鑲崁不同寶石的風格,可以讓光線照下來後,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從歷史文字描述,是拜占庭皇帝加冕的地方,但至今還無法證實。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伊斯坦堡】世界的原點石碑 Million Stone

大約在西元第四世紀,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個拜占庭式的涼亭,是通往拜占庭帝國各大城市的原點,標示了各大城市的道路距離,1453年的奧圖曼土耳其帝國仍保留了這個建築,但是在十六世紀初就消失了,在 1960年代的考古挖掘中,在建築下發現了部分的碎片。




四面圓拱門,取自維基百科


而這個石碑上不的圓弧形,也說明了原來建築的樣子



【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

每次來這裡都會要排隊排很久,沒想到這次排不到十分鐘就進來了,裡面的迴音好像小了一點,原來,因為整修的關係,水抽乾了!










沒有水,有燈光,是怎樣的心態,會把地下水庫蓋得那麼漂亮啊?


流眼淚的孔雀圖騰,還是在流眼淚



20170524《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0:【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5/2017052410.html

維基百科:地下水宮殿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4%B8%8B%E6%B0%B4%E5%AE%AE%E6%AE%BF

2018/10/21

《和風老屋旅行散策》



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推薦

明治維新後全盤西化的日本,歷經大正浪漫,昭和時代的建築也有了許多創新,這些點滴細節,全部都顯露在本書中,近幾年的老屋再利用,更凸顯台灣多元文化的珍貴

【台北】裕仁皇太子到大甲?#女文青30



雖然經常不經意的在很多演講現場巧遇女文青,但這位女文青跟我說《時空旅人》那本台灣專輯的雜誌,可能內容有錯誤。

她說: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行啟,乘坐縱貫線的路線應該是山線不是海線,可是照片中卻出現了"大甲"的看板,這不是非常的奇怪嗎?然後在拿給我看"彰化"站的照片,那張有大甲二字的車站還真的非常神似。

有幾個可能:
1. 裕仁皇太子專車真的繞到海線去了
2. 那個"大甲"的看板是大甲人帶去的,表示大甲人很愛戴皇太子
3. 以前的"大甲"站,跟現在的"大甲"站不同地方
4. 照片可能不是1923年那次,或是其他事件的照片

對大部人來說這可能不重要,支持購買《台北慢步》比較重要

2018/10/20

【台北】誠品南西與R79



遊行結束後剛好在老夫子姐姐的公司附近,於是去把她叫起來帶去逛街:誠品南西與R79。

原來是住在台北那麼久的台北俗,居然不知道這邊是年輕人練習街舞的所在。

地下街除了原來是回頭書的集散地,如今是很文青的地方,中間有些親子區,小朋友坐在地上畫畫,照片女文青的背景中還有模仿亭仔腳的老街意象,感覺上使用這樣的裝置與圖片配合,應該也可以做一場台北這百年開發與改變的導覽(明年暑假來測試一下)。

百年前,這裡還是瑠公圳的儲水埤塘,仕紳還在討論是否要配合總督府的政策,把埤塘填平蓋房子呢!— 在誠品R79 Eslite Undergr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