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總覽
:
關於本站
、
水瓶子
、
外稿
、
演講
、
導覽
、
媒體
、
流水帳
、
年度計畫
、
綠逗冰
|
地圖
|
青田七六
|
野草
|
星球旅行
|
臉書專頁
|
首頁
水瓶子的書
:
臺北老屋三生事
|
台北慢步
|
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
|
阿曼
|
敘利亞
|
黎巴嫩
|
伊朗
|
高加索
:
亞美尼亞
|
印度
|
不丹
|
斯洛伐克
|
摩洛哥
|
北海道
|
祕魯
|
智利
北京
|
上海
|
東京
|
京都
|
奈良
|
神戶
|
吳哥
|
伊斯坦堡
|
巴黎
|
羅馬
|
威尼斯
|
佛羅倫斯
|
倫敦
:
國家畫廊
|
維也納
|
布拉格
|
柏林
|
德勒斯登
|
法蘭克福
|
馬德里
|
巴塞隆納
|
里斯本
|
紐約
|
波士頓
台北
:
大稻埕
、
大同區
、
大安區
、
平溪線
、
金瓜石
、
九份
|
台南
|
台東
|
金門
|
馬祖
:
食
台北咖啡館
|
老咖啡館
|
名曲喫茶
|
日本咖啡館
|
台北散步
|
鐵道
|
庭園
|
坑道
|
老街
|
古厝
|
懷舊
|
墓
|
書
|
書店
|
品牌
|
街頭藝人
|
旅人
|
公共藝術
|
宗教
|
明信片
|
秀
|
電影
:
伍迪艾倫
|
連續劇
|
觀光工廠
|
博物館
|
畫
|
威尼斯畫派
|
達文西
、
米開朗基羅
、
拉斐爾
、
卡拉瓦喬
、
魯本斯
、
米勒
、
馬奈
、
莫內
、
高更
、
梵谷
、
慕夏
、
夏卡爾
、
畢卡索
、
郭雪湖
、
陳澄波
、
龍瑛宗
2019/12/13
【台北】海倫咖啡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重新裝潢的時候,安裝上厚重的門面,今日一訪果然名不虛傳,看著咖啡館內的各式家具,還有咖啡器材,空間擺設非常的講究。
在此享受了一個下午,或許是十三號星期五,感覺員工比客人還多。兩位中氣十足的歐吉桑一桌,兩位服裝時尚的歐巴桑一桌,還有我這位穿紅衣的怪大叔一桌,五顆乾燥樹陪我一個下午。
佩服老闆娘勇於嘗試,1996年開業至今,應該做了不少的改變,還有五指山的行動咖啡館,剛好開在台灣咖啡產業變化最劇烈的年代,在表町館前路這條台灣第一個近代化的道路,要保持變與不變都是很大的挑戰。
2019/12/11
【台北】學校咖啡館星期三午後
很久沒有來,一直以來學校咖啡館都會重新裝潢,雖然每次都是小更改,但是維持菜單的新穎,裝潢擺設也隨著時代推進。
我喜歡這樣的新鮮感。
有些老咖啡館的某些角落經常會長灰塵,陳設也一陳不變,我覺得每一段時間盤點整理一下,也可以讓老客人有點新鮮感。
我們的住家也是一樣的,堆放在倉庫或某個空間的東西,是否已經數年沒有使用,又捨不得丟掉,但放著也浪費空間,網路時代是很適合整理送給適當的朋友的。
星期三中午,隔壁的小學生下午不上課,媽媽帶著許多小朋友來咖啡館用餐,原本以為會很吵鬧,還好用餐結束一點鐘就離開了,下午還有社團活動嗎?
希望每一所小學的附近,都有一家可以停留的咖啡館,安親班也可以變成咖啡館啊!
2019/12/10
【彰化】員林,警察故事館與天際線
員林市區公所後方,一棟標準的日本時代官方宿舍,這樣的使用方式顯得有點呆板,不過,要如何活用才更好呢?
員林的天際線一瞥
左下的馬薩氏斜屋頂還蠻有趣的,其實在台灣的小鎮,只要把天際線的特色作出來,就很美麗了!
【台中】十三號咖啡
很久前就知道這裡,但是卻一直到今天才造訪,陶鍋、手工、長時間的烘焙法,十三哥的咖啡充滿了溫暖手作感,連這棟屋子也是手作,全部是撿來的建材,組合出一個夢幻屋,每人三百喝到飽的無菜單咖啡,好像是去拜訪一位老朋友。
看似容易,卻是大不容易,印度神有千千萬,咖啡人也非常眾多,能夠獨一無二堅持這樣的服務模式,我想也只有這一處。
【彰化】員林,右舍咖啡
舊公寓遺留了洗石子地板,加上超大的落地窗,牆上的壁畫,三樓的景觀窗,整個外牆的植栽,透過現代建材,老屋充滿了陽光綠意,在木桌上工作,整個放鬆的時間。
台灣應該不缺老公寓,但都缺乏美感,不然就廢置成為堆放陳年老物的所在,若能夠以保留特色建材,這類的裝潢設計師,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無論是自宅或咖啡館、餐廳、商店等,都可以改造。
雖然這幾年有官方的老屋新生獎,或者外牆美容等補助,但我覺得是否有甚麼更多的獎勵政策,可以讓老空間再生,這城市會更有風味。
2019/12/09
【台中】益品書屋
跟台北一樣是一百元入場,一樓是料理美食類的圖書,二樓是繪本、攝影、百科類的圖書,這種大部頭的圖書,一般人家裡不會花錢購置,而且感覺仔細翻完一次之後就不會再看了。
這也算是一種獨特的圖書館吧?
我在一樓翻閱了許多歐洲博物館、美術館的超厚重大開本的書籍,好像去逛了一趟博物館,雖然這些照片網路都可以找的到,但有系統的收集整理,我只要翻書就盡收眼底,這樣的紙本書應該永遠都不退流行。
很是不是很清楚益品書屋的收入,是否可以支撐這樣的營運模式呢?
【台中】樂樂書屋
宛如置身森林的小書屋之中,外頭有一隻貓頭鷹,書屋的書架採用木紋清水模,加上大木桌的木紋,森林系設計配合燈光,在柔合的音樂下有著閱讀的心情。
星期一的下午,居然有那麼多人願意花門票進來閱讀或工作。
PS. 只是為何四間廁所都是女性可以使用,而男性只能使用一間,等了好久才可以尿尿。
【苗栗】通霄,秋茂園
不知道為何秋茂園的照片轉為黑白,有種說不出的魔幻感,是一個與現實脫節的場域,尤其是黃昏時刻造訪,斑駁的水泥、油漆,勸世濟人、忠孝節義、民間神話樣樣都充滿了高度的反差。
標示"觀音塚"的地方,最大的神像酷似佛陀(其實也是觀音之一),參道有眾多石獅子、宮燈,還有關公,當然釋迦佛陀,整個混搭,我已經無法說出這到底是宗教信仰還是民間信仰,或是神話故事,整個"像"散落在公園空地,一個沒有壞人,沒有對立的香格里拉,猶如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
我不知道如何下結論,秋茂園是我人生的一個奇幻的遇見。
2019/12/08
【台北】「都市歷史建物活化與創生」ICOM DEMHIST主席訪臺演講與座談
經常帶導覽經過小白宮,都是我們休息上洗手間,還有參觀內部結構,看到屋頂的洋式木結構,承重磚牆與奇哩岸石作為外部面磚,我們經常稱為鴉片倉庫,日本時代稱為製藥工廠的倉庫。
這是台灣進入現代化的第一站,校外教學會來參觀發電設備,也是台灣被殖民生產高附加價值的商品的所在,如今是古蹟也是博物館,百年來的文化資產的價值觀,其實有莫大的改變,林一宏博士的短講,道出台灣文資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時代的政治正確。
這是直播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videos/887970128271357/
照片為講座的部分簡報檔內容
上: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發文保護台灣寺廟與文物,為台灣文資法濫觴
中:台北城牆在當時不算是文化資產,城牆石再利用成為公共建設的基礎,但城門變成古蹟道路圓環的中心點。
下:1871年熱蘭遮城舊照,1624年荷蘭人建城,台灣文明的起點在哪裡呢?
PS. 很開心能在古蹟中分享青田七六的經營,希望可以多到各地古蹟做分享!
2019/12/06
【台北】Sugar Cafe Bar
本來以為只有咖啡飲料可喝,沒想到居然有蛋炒飯。
二樓的咖啡館,除了常客,難得有許多外國觀光過路客。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