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

《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 一張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台越歷史,作者:洪德青

感謝德青從外交的角度寫了越南、美國與台灣關係的書,切入的角度都十分有趣,多年前,我以旅行部落客有幸掛名推薦了《南向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這本書,目前紙本書改版中暫時買不到,但有電子書可以購買。

《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這本書讓我對台灣在1928年後的重新認識,原來台灣才是當時日本帝國的中心點,各股勢力在台角力,或者赴日念書取得商人資助,或者潛回東南亞各國,越南王子在臺北成為廣播網紅,聲音往南支南洋放送,期待越南要脫離法國獨立,王子懷抱著無限的希望。

若這樣來看這段歷史,日俄戰爭後日本有了自信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包含當時下毒、刺殺、被炸等等發生在亞洲各地的新聞事件,台灣的知識分子也置身博弈局中。反觀今天台灣媒體的封閉,我們應該跟我們的阿公阿嬤致敬,他們才是真正的國際化。

這本書爬梳得這樣的過往,而彭瑞麟則是利用攝影紀錄了那個年代,甚至是參與其中,是重新認識自己這塊土地的好書。

關鍵字:南洋放送局、南支南洋放送、彭瑞麟

2023/09/17

《武士道》 新渡戶稻造 里見八犬傳 台灣糖業與足立仁

《武士道》這本書是新渡戶稻造在美國養病,用英文寫給美國老婆及朋友讓歐美人了解日本武士的一本書。

這本書是矢內原忠雄把英文翻譯成日文,然後從日文再翻譯成中文的版本,感覺上繞了一圈,從東方的思想卻用西方思想來論述,不過讀完後倒是也讓我自省,我們有沒有信仰呢?

最近知道了足立仁(青田七六興建者)教授的父親足立元太郎喜歡里見八犬傳的故事,這其實也是武士道精神的故事: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也剛好是故事中的八犬,最後犬江親兵衛(真田廣之)獨活,「仁」珠持有者救了大家。

林林總總,原來台灣糖業與武士道有很深的關係啊!

2023/09/12

【台北】彭明敏的逃亡路

我相信在這個 1965年的街角有著白色恐怖的氣息,因為住在這的彭明敏教授因為台灣自救宣言被抓,被特赦出來了!

今天的走讀是從東門站出發,經過台北刑務所的圍牆,原本從拆除的台北城牆石,一轉變成監獄高牆,我們喜歡用"牆"來形容專政極權,強勢與弱勢,柏林圍牆或是以色列耶路薩冷與巴勒斯坦的高牆,戰爭中當然關押敵軍的監獄,這座比中華民國還要長命的監獄,很輕易地可以把中間的歷史寫出來。

我們還要繼續過著有受害人無加害人的歷史嗎?

又重新看了《自由的滋味》,彭明敏雖是高雄人,但他是大甲出生,我就突然想到了去大甲的 野人讀冊店 ,詢問了一下大甲有甚麼名人可以講的,老闆馬上帶我去樓上看這個展,二二八後許多追求民主自由的都是大甲這一帶的人啊!

走讀結束後到了 欒樹下書房 ,老闆也長年製作彭明敏基金會的年曆,所有的緣分在這幾年的累積全部串接在一起,房子會拆除重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還在。

照片

上:1967年的航照圖,中研院台北歷史百年地圖

下:白色恐怖的大甲人展覽,野人讀冊

PS. 很感謝每一場的走讀都來了很多老師,事後私下給我指正意見,看來每場走讀前都還是要複習一下人名與細節。

2023/09/09

《本日公休》類似是枝裕和小品電影

我們到底還有沒有甚麼商店是老客人的概念呢?去傳統市場你會加LINE 嗎?

父母與子女、客戶與老闆的關係,到底多深刻,還是非常一般呢?淡淡的關係中,後座力還蠻強的,每一段的遇見,都非常深刻而令人反思。

我們現在還有這樣的關係嗎?

Yawen Sung:想了一下,好像有吔! 媽媽一星期會固定去二次美容院,家中的魚貨都是美容院老客戶請老闆娘統一團購! 我跟我的髮型設計師也合作了十五年以上,在國外遇到剪髮問題,他也會跨洋相助!在此順道一謝 🙏 黃煜琅 這些情誼早已超過每二三月一遇的主顧關係 😊 PS 我也有看 #本日公休 😁

2023/09/05

【台北】清明時節

清明時節:綠光劇團@國家戲劇院

原來以為是談親人過世與祭祖的舞台劇,沒想到一開始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場景,結束是在山上墓園,路上行人欲斷魂!其他場景與故事完全與清明時節沒有關係。

是談男人外遇,三位主角加上小三的父親(3+1)這四個人的心路歷程。通常舞台劇都是兩人一組,兩組四個角色互相對比(2+2),仔細想想好像沒有脫離這個架構。

{以下會有劇透}

***

這四個角色一路走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而小三父親同時作為這對夫妻的老師兼證婚人,如何面對自己也是外遇過來人,妻子因為他外遇而自殺,獨立撫養女兒長大,而這樣的故事一直不斷地上演,他要如何去撫平他證婚夫妻的傷口呢?

最後一幕,揭開所有的謎題,男人無法解決面對人生的難題,保了金額很高的意外險後化身為山道猴子騎車去撞卡車,讓妻子小孩有後續的生活費,而他寫下最後一封信給小三,結果竟然裡面的所有字句都是對原配的依戀。

其中一幕最為揪心的場景是原配直接跑到小三家裏去鬧,還講出了許多好像事不關己的風涼話,這樣把自己故事內抽離的行為,或許你我遇到壓力大的時候都有可能發生,為什麼我們自己會變成那個討厭的人呢?

***

這是綠光劇團十三年前第一部將台灣文學作家的作品改編成舞台劇,鄭清文的清明時節,我這幾年算是綠光的粉絲了,每次聽到這樣的台語,雖不用看字幕就可以看懂,但是要我講出用字那麼精準的台語文是不可能。

結果,每次看戲中場都遇到 王師 ,每次都問他同樣的問題:聽得懂嗎?他說還好,這樣就讓我覺得我們台語劇場應該是很有市場性的才對,希望牽猴子公司可以多行銷一些純台語電影。

現在看電影總要選擇很多劇情與彩蛋,劇情誇張或懸疑,但看這部舞台劇回歸人性單純的本質,雖整場笑聲不斷,但笑中帶淚,旁邊的大媽整場啜泣,一直用手帕拭淚。

最後幾場應該還有少數的票,還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買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