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No.19 【台北】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十九次

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今年的路線算是有點創新,從西本願寺走到大稻埕。以前讀到的歷史把本島人與日本人區分開來十分嚴重,導致解說這些史蹟的時候往往都會有第一句,這是日本人區域,然後最後一句的結論是殖民政府的態度。

可能是這樣的史觀,讓我們在規劃導覽路線的時候有點綁手綁腳。

其實查詢台北的職業明細地圖的時候,台北城中當然不是所有的店都是日本人開的,而大稻埕、艋舺地區所有的店也不全然是本島人開的,其中有合資、人頭,或者老闆是台灣人,辛勞是日本人的店,這樣的區分讓我們在解讀那個時代有了許多限制,例外的情況屢見不鮮。

古侖美亞唱片公司所出版的唱片,應該可以說明這一切,有關台灣的民謠,或者是唸歌、歌仔戲,中國傳來的南管、北管等小調,胡琴、三味線等等曲調全部融合一起,真得一點都不誇張,1930年帶真是多元文化大爆發的年代。

甚麼樣的建築與甚麼環境,可以造就這樣的人才呢?走趟這條路線,探訪古蹟,或是理解被拆除的建築,大概可以理解一二吧?

我改良的超長路線:西本願寺→心起町咖啡館→公會堂→古侖美亞辦公室→北門→天馬茶房舊址→蓬萊閣舊址→純純咖啡館舊址→江山樓舊址→李臨秋銅像公園→永樂座舊址→李臨秋故居→莊永明故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