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地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地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2/04

No.23【青田七六街區慢步】開春新路線- 3/15(六)文學之路II:穿梭時空的城東文學散步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23次

【青田七六街區慢步】開春新路線- 3/15(六)文學之路II:穿梭時空的城東文學散步

附圖:1939 台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 (來源:中研院 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台北城南的文學之路,是青田七六從2012年開始,持續至今的慢步路線。提到文學似乎便離不開城南,但學校林立的城東,也聚集了諸多文人身影,隱藏著許多文學故事。2025年開春,我們的文學之路終於是走往城東了,如果你也好奇城東的文學之路是怎樣的風景,那就跟著路那老師一起來看看吧!

2025年3月15日(六)上午9:30-12:00
文學之路II:穿梭時空的城東文學散步
集合時間: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上午9:20
集合地點:善導寺捷運站 1 號出口
講師:路 那
費用:600元 ( 含講師費、個人導覽機一台及保險 )

慢步路線:(講師可能依當天狀況更動) 捷運善導寺站1號出口→開南商工→成功高中→臺北商業大學→自立晚報舊址→台灣文學基地→齊東街→華山藝文中心→善導寺

日治時期,城東因都市規劃,形成「學校街」之區位,從小學校到專門學校、高等學校一應俱全,包括樺山小學校、臺北州立臺北第二高等女學校、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臺北商業學校、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與臺灣商工學校等多所知名學府均坐落於此,成為培育精英的重要搖籃。在此之中,自然也少不了文學菁英的身影。

戰前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在日獲獎而聞名的龍瑛宗、以〈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歌詞而深深滲入台灣人民記憶中的王昶雄,均出身於臺灣商工學校(現開南商工)。戰後,臺北第二中學校更名成功高中,更是迎來詩人紀弦為教師,並產出陳映真、古龍等知名作家。

本趟走讀將帶您穿越時光,在日治時期與戰後時光間穿梭,探索文學家們與「學校街」的互動,並深入了解他們如何透過創作表達那個時代的精神。不容錯過的文學之旅,期待您的加入,共同見證台灣文學史的光輝歲月!

任何問題星期一至五非假日10:00-17:30可來電02-89787499詢問。

報名:https://qingtian76.memberok.com/activity_stage.php?ayid=65

2025/02/02

No.22【花蓮】龍瑛宗花蓮的日常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22次

一直想寫規劃龍瑛宗的花蓮走讀,原本以為用AI可以很容易,沒想到錯誤蠻多的,大部分就用手動修改了

龍瑛宗花蓮的日常

1. 花蓮火車站:起點

從這裡出發,我們將沿著龍瑛宗的足跡,走訪他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龍瑛宗對橫光利一的作品有過許多的評論,在車站來解說《邂逅》,可以了解當時新感覺派的特色。

2. 花蓮神社:

建於日治時期的花蓮神社,是當時花蓮地區的信仰中心。 龍瑛宗的小說《薄暮の饗宴》中,曾描寫到神社的場景,可以實地走訪,感受小說中的氛圍。

3. 台灣銀行花蓮分行:

龍瑛宗在1941年至1942年間於此任職,我們將在此感受他作為銀行員的生活。附近的美崙山是龍瑛宗筆下經常描寫的地點,可以實地走訪,感受龍瑛宗筆下的花蓮風光。

4. 午餐:

品嚐龍瑛宗時代的花蓮美食,在地餐廳享用午餐,品嚐融合客家、原住民和日式風味的花蓮特色料理,例如客家小炒、阿美族野菜、日式料理等。

5. 松園別館:

建於日治時期的松園別館,是龍瑛宗時代的重要文化場所,可能也是當年文人雅士交流之地。在這裡,我們可以一邊欣賞日式庭園的幽靜,並分析龍瑛宗在戰爭時期閱讀橫光利一作品的心境。

6. 花蓮港:

花蓮港在1940年代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龍瑛宗在此見證了花蓮港的現代化。龍瑛宗曾將花蓮港比作19世紀的美國西部小鎮,體驗花蓮港的拓荒風情。

7. 吉野神社:

吉野神社是日治時期吉野村(今吉安鄉)的信仰中心,供奉著開拓三神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可以走訪吉野神社,了解日本移民在花蓮的生活和信仰。龍瑛宗的小說《新天長山斷崖》中,描寫了吉野村的風光和日本移民的生活。

8. 玉里、安通:

若有辦法到比較遠得玉里鎮,可以閱讀《龍舌蘭和月亮》,體會在溫泉地與老朋友喝酒聊天,有種櫻花短暫的美,人生真是美得令人悲哀。

2024/11/10

No.21 【台北】走讀國家寶藏—台北城中區的黨產謎團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補) 第21次

走讀國家寶藏—台北城中區的黨產謎團

行程:LionCafe(公園管理處)→大倉台北支店(正中大樓)→菊元百貨(國泰)→裕台(天仁)→公會堂(中山堂)→陸軍偕行社(婦聯會)→西本願寺(文獻會)→飛地書店(香港)→稻禾神社(運動用品店)→真善美戲院(中影)→東本願寺(獅子林)→天后宮(弘法寺)→瓦斯公司(電影公園)→高橋豬之助宅(調查局本部、豪景大飯店)

走過這個地方,大部分變成私產,有的變成寺廟,少數仍是公家機構,很感謝黨產會辦這樣的走讀活動,最後在乖乖總部介紹現代化基礎建設與文化瓦斯機,有關不當黨產的後續,需要大家持續"現代化"的來公眾關注。

圖說:

1. 新公園內,感謝 汪純怡同學巧遇的拍照記錄
2. 1945年航照圖,可以清楚看到這些地方原來的大型建築
3. 大倉台北支店,後來變成正中出版社的正中大樓
4. 高橋豬之助宅,戰後變成調查局本部、豪景大飯店

2024/11/03

No.19 【台北】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十九次

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今年的路線算是有點創新,從西本願寺走到大稻埕。以前讀到的歷史把本島人與日本人區分開來十分嚴重,導致解說這些史蹟的時候往往都會有第一句,這是日本人區域,然後最後一句的結論是殖民政府的態度。

可能是這樣的史觀,讓我們在規劃導覽路線的時候有點綁手綁腳。

其實查詢台北的職業明細地圖的時候,台北城中當然不是所有的店都是日本人開的,而大稻埕、艋舺地區所有的店也不全然是本島人開的,其中有合資、人頭,或者老闆是台灣人,辛勞是日本人的店,這樣的區分讓我們在解讀那個時代有了許多限制,例外的情況屢見不鮮。

古侖美亞唱片公司所出版的唱片,應該可以說明這一切,有關台灣的民謠,或者是唸歌、歌仔戲,中國傳來的南管、北管等小調,胡琴、三味線等等曲調全部融合一起,真得一點都不誇張,1930年帶真是多元文化大爆發的年代。

甚麼樣的建築與甚麼環境,可以造就這樣的人才呢?走趟這條路線,探訪古蹟,或是理解被拆除的建築,大概可以理解一二吧?

我改良的超長路線:西本願寺→心起町咖啡館→公會堂→古侖美亞辦公室→北門→天馬茶房舊址→蓬萊閣舊址→純純咖啡館舊址→江山樓舊址→李臨秋銅像公園→永樂座舊址→李臨秋故居→莊永明故居

2024/11/02

No.18 【台北】鐵馬騎讀頂下郊拚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十八次(補)

鐵馬騎讀頂下郊拚

因為有同學去維也納參加了鐵馬導覽,一個人要45歐三小時,來建議我也可以試試看,其實之前我有想要從新店騎藍色河濱腳踏車道,來講一下瑠公圳開發之路,這對我的肺活量是很大的考驗,我想先規劃四個地方,只要騎車到定點可以緩慢步行用講的,對體力比較容易克服,也比較安全。

1. 板橋林家:漳州勢力

2. 艋舺:頂下郊拚
a. 龍山寺
b. 八甲庄的霞海城隍廟
c. 清水祖師廟

3. 大稻埕:
a. 霞海城隍廟
b. 第一排街屋
c. 李春生教會

4. 大龍峒:
a. 老師府
b. 保安宮
c. 太古巢

我相信台北比維也納故事多的多!

No.17【台北】彭明敏教授在台北的自由之路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17次

彭明敏教授在台北的自由之路

A1 大稻埕建成圓環附近的旅社與印刷廠,台灣自救宣言印出來後被抓的地方
A2 艋舺剝皮寮附近的印刷廠,第一次被拒絕印刷的地方
B1. 西寧南路的警備總部保安處(日治時期的東本願寺),今日的獅子林
B2. 西本願寺,在地下室跟骨灰罈一起放置的區域審問
C. 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今喜來登飯店
D. 台大法學院,彭明敏上班教學的學校
E. 溫州街18巷的住家,門口有雜貨店與吉普車被監控

原以為標示這個很簡單,沒想到也搞了一個下午

2023/03/18

【台北】昭和町的日式家屋

20230318

很難得今天來的客人是有到過青田七六,可是並沒有聽過我的走讀或導覽的朋友,我想應該是參加過我們其他的活動。

兩個小時輕鬆的在一個町步行,徐風微微甚是輕鬆,我一直認為對於日本時代的一些學者教授沒有接觸的人,這場走讀可能會鴨子聽雷,這幾年試著從故事的角度切入,把這些教授與時代潮流連上線,加上台日籍教授以前都是念帝國大學、高等學校,而且也都是師生關係這樣的過往經歷,可能不需要記憶太多名字,其實有了關鍵字搜尋,要找尋正確答案應該很容易。

以下的紀錄一般人可能看不清晰,當日有來的朋友會有一些印象:

1. 在青田七六說明了洋和折衷的建築歷史,多提了一點漢洋和,並且與數寄屋(茶屋)的空間格局與和合青田稍作一點說明。
2. 馬廷英帶團的綠島蘭嶼調查團與隔壁鄰居山本由松的一些直接關係。
3. 到了馬場惟二教授家,介紹圍牆可能的來源與起因,我想這堵圍牆或許是二二八前一直延伸至今最早的白色恐怖。
4. 堀內次雄與他的同事、學生們:森鷗外、森於菟、杜聰明、蔣渭水、澤田平十郎、徐傍興。
5. 台電會社的招待所
6. 青田茶館,庄司萬太郎、洪耀勳、洪伯文
7. 師大美術館,談一下現代建築的傳承概念。
8. 昭和町市場,簡單說明一下水圳道的都市觀察學,今天只有稍微提到一點點瑠公圳的開發。
9. 師大路與師大夜市
10. 立石鐵臣的臺灣繪本
11. 日僑學校與最後一場昭和町會
12. 台大中文系主任,從許壽裳、喬大壯到臺靜農,龍坡雜文中的記波外翁
13. 彭明敏逃亡前的一夜。

圖說:
方框:昭和町市場、大院子
圓框:馬廷英宅(青田七六)、馬場惟二宅、臺靜農故居
藍線:水圳道

2023/03/06

【台北】華燈初上回到一百年前你會看到什麼?大正街的地圖

楊勝:建築年鑑 昭和2年度版上面寫的 但另外的資料他在屏東

第一次寫已經消失的建築與社區--大正街,就是大正町,還真的很難寫。

結果寫太多了,稿費只有一點,花了好多時間找資料與分析,也只能說未來若真的有帶走讀,這些資料非常有用。

還是要來寫消失的臺北慢步呢?

圖說:

1. 臺灣總督府營繕課課長井手薰自行設計洋和折衷自宅。(臺灣建築會誌)
2. 井手薰自宅應接室,充滿洋式風格。(臺灣建築會誌)
3. 日本神戶北野町充滿歐洲各國建築風格,魚鱗之家經過移築與擴建,原屋主是葡萄牙人。(水瓶子攝)
4. 1932年的都市改正圖,紅色為大馬路規劃,為目前林森北路與長安東路,箭頭所指是今天津街,街旁藍色為大排水溝規劃。(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5. 1932年的大正町內的公園與美國領事館已經消失,領事館遷移至今臺北光點,也就是地圖左上方,另有林熊徵、井手薰等名人住宅皆再此。(1932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
6. 1945年美軍航照圖:(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A.1916-1926年美國領事館原址。
B.原兒童公園的規劃,內有大正幼稚園與林熊徵宅,還包含目前的大正町教堂皆在這個區域內。
C.網球場
D.井手薰宅
E.大正莊,小套房出租
F.春風莊,小套房出租
G.今日的天津街,可看見兩邊樹蔭與水圳道。
***

台灣第一個高級社區,如今只看到條通的大正街

文/水瓶子

大正街位置在今日台北市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市民大道圍起來的位置。大正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町」,日治初期所有的町名以街名命名,方便台灣民眾溝通。1922年重劃町名,大正町部分改為御成町,是以天津街旁的排水圳道為界。目前這是台北夜生活密集區,也稱為條通商圈。

*大正街的規劃

大正街的開發主要是1911年8月26日的颱風帶來了洪水氾濫,總督府構思要打造一個不淹水的住宅區,本町、表町與榮町的商業區街道就是這樣規劃出來的,但住宅區的規劃與興建也採取了官商合作的方式,並由「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統合收購土地、興建房屋、甚至採用租賃、貸款模式方便民眾居住,也已經有了公共住宅的規劃。

大正街以棋盤式街道規劃,仿照京都,東西向道路稱為「通」,南北向稱為「筋」,社區內有排水圳道(今天津街),街道兩旁有排水溝,家家戶戶有自來水、電力。淡水線鐵道有設立大正站(長安西路19號)與公共汽車的站牌。

據說當年「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社長想要種植櫻花道,可惜氣候不適合而失敗,1923年東京大地震後,上北澤的開發案,資金也有來自於臺灣,下北澤目前的櫻花道,就是來自於社長的構想。

每一戶的庭院的五分之一是建築面積,大致是田園城市社區的概念,雖然屬於私人住宅,但大致上是甲種官舍的規模,庭院100坪內含建物23坪,房屋採用洋和折衷的方式,有洋式的客廳、壁爐,和式榻榻米的居家空間。

大正街內還有美國領事館(1916-1926年)、網球場、射箭場、大正幼稚園,社區內設立公園是臺灣第一個兒童遊戲場,聖公會大正町教會。甚至到了戰爭末期(1943年),還有兩棟出租小套房的建物:大正莊、春風莊。

*神戶北野町的開發與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學習開發方式

日人治臺十幾年,日本內地人移居來臺的人越來越多,既然臺北是經濟政治中心,在周邊興建西方現代化的社區,創造田園城市適合居住的高級住宅區並不只是統治者的責任,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投資,政商合作。

先觀察神戶,目前保留的北野町異人館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其實是幕末時期,在 1858(安政5)年簽訂《五國通商條約》開港後外國人在神戶港邊規劃外國人居住的社區,有了地下排水道、人車分道等公共設施,1899(明治32)年更開放了本國人與外國人可以「混居」,這也是神戶與其他開放的港口不太一樣的地方。

若從這樣的角度回頭來看大正街的規劃,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這家公司原先成立的目標是開發基隆港街市的發展,透過商人購買土地,或是合資的方式,然後蓋房子,我們早期對於殖民政府的認識多半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來了解那段歷史,當年的土地擁有人應該是臺灣的地方仕紳,透過在地商人的合資,可以更穩固開發案的成功,也可以來臺灣居住的「移民」者用租賃模式就安居樂業。

大正街居住者有板橋林家的林熊徵,也是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董事之一。若我們看到更多居住在此的臺灣人杜聰明、林松壽。日人井手薰 、佐佐木八二郎、岡部珍寶、小林惣次郎等,多是會社老闆,也身兼多種要職。

戰後更有更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也居住在此,但非常可惜的目前僅有條通的巷道紋理還在,這些知名人物的建物全部拆除蓋公寓大樓,水圳道消失、路邊樹木沒有了特色,只剩下了兩條大馬路長安東路、林森北路穿越原本的社區,公園也消失無蹤,目前只留下一棟哥德式的大正町教會建築。

參考資料:

木村泰治--一位緣牽臺日的實業家軌跡/片倉佳史

神戶《日本.城市力:從30座城市解讀日本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20世紀初臺灣公益性住宅公司的誕生,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之性格考察/陳正哲

2022/10/12

《植民地時代の古本屋たち樺太‧朝鮮‧台湾‧満洲‧中華民国:空白の庶民史》

台灣的書店街,可能大家都認為是城中的重慶南路,的確沒錯,但依據這張地圖來看,日本時代應該是在西門町清水祖師廟那邊可能聚集的更多二手書店。

目前,也只剩下 鴻儒堂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還存在。

昭明社,應該也是日本時代的出版社,不知道有沒有甚麼連帶的關係呢?

2022/05/31

【台北】19450531-20220531 臺北大轟炸 77年

19450617/1977/1979

牯嶺街的南段,到底是何時出現的啊?

從這些航照圖與地圖的比對下,1945年疏開,是有牯嶺街南段的,但是戰後房子立馬蓋回來,一直到了1979年的地圖,牯嶺街南段才被規劃出來。

下一次看看你家附近的道路,是不是有疏開的痕跡呢?

2020/12/09

【台北】下雨與大太陽線

在信義區某社團有討論最近下雨與不下雨的分水嶺在光復南北路,以前也有這樣的經驗,出了松菸跨過光復南路就沒有雨了,在市民大道高架上開車,對於下雨的感知也很明顯。

於是把 1895年的台灣堡圖拿出來看,原來這邊的地形有陡坡,旁邊就有大池,很大的差異,古地名車層,還告訴我們這邊有魚網呢!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daan-district/

厲害的學者可以帶你我穿梭古今,至於古地名來源之謎,可能要觀落陰才能得到解答

https://vocus.cc/@freeleaf/5f804a68fd8978000136e933

2020/04/29

《大稻埕查某人地圖》



婦女的活動空間,在日本時代的大稻埕有快速的改變,其中蓬萊小學與第三女中讓台灣女性從小有了受教權,大稻埕有許多女醫生,地位不比男性要低,那麼結婚對象會選擇甚麼樣職業的男人呢?

答案很簡單,也是醫生就好了。

2020/02/21

【台北】大安區龍安坡散步,朱昭陽為何會居住在這裡?



12
34
圖一:1945年美軍航照圖,這個街區大部分是水田,昭和町小學校與一些房舍
圖二:1957年航照圖,已經蓋滿了各式住宅
圖三:李安的《飲食男女》,位於和平東路二段18巷5號,今日已經變成豪宅
圖四:目前的 google 衛星圖

今天介紹的範圍,在建國南路、辛亥路、新生南路、和平東路這個小小的街區,有龍安國小與一些住宅,保留了幾棟日式建築,還有戰後二層樓建築將軍之家。

有些人稱這個區域是院長之家,毛治國、張俊雄、陳履安、許水德、王雲五、黃君璧等,我就讀的延平中學校長創辦人朱昭陽,也居住在此,李安的《飲食男女》也是在此日式建築取景,儘管目前已經改建成豪宅,我反覆看著 1994年這部電影,李安取景不會因為光線與美不美,而去改變整個演員的動線與走位,是很好的紀錄。

根據《朱昭陽回憶錄》P.84,朱昭陽從日本大藏省當官回到台灣,居住在顏欽賢船公司的日籍員工宿舍內,後來從顏欽賢購入後居住五十幾年,二二八後的白色恐怖期間有人通知朱昭陽可能會被抓,因他剛好辦完母親後事,躲在板橋妹妹家中。

朱昭陽在1949年九月被抓了,運氣很好只關了九十九天,他自稱為百日黑牢,可是他的朋友運氣就沒有那麼好,有的送去了綠島,有的甚至就人間蒸發。

情治人員後來還是繼續盯著朱昭陽,也曾經被情治人員勒索,因此他從事的休閒活動就是一個人去釣魚,這樣比較不會害到親朋好友。

朱昭陽出身窮苦人家,可以念到東京帝國大學,進入政府部門的官僚系統,戰後回到故鄉努力打拼,大同中學教職,創辦了延平學院,二二八後被停課,千辛萬苦從補校翻身改為中學校(不是大學),又在合庫上班,自傳提及了很多人,其中也有謝東閔。

朱昭陽的女兒朱秋月,1947年返台,也是居住在新生南路這邊的住家,房子在1980年代改建時,屋內的格局考慮採光通風,與一般公寓大樓大不相同。朱秋月後來嫁給了洪祖培。

這個街區很奇特的幾點,因為建國南路、辛亥路高架橋在此轉彎九十度,所以有時候方向感不好的人會在裡面迷路。水田的田埂路有一些還有保持著神秘的巷弄。

建國南路這頭有個客家水餃店,據說是當時的將軍宅邸供貨,將軍娶了客家人當太太。這個街區靠近和平東路那一側有一個廣播電台,屋頂上的發射電塔有點顯眼,讓我想起了大安森林公園內曾經也有這樣的設施。

龍安國小的前身是昭和町小學校,更早之前是錦小學校,校內還有一棟紅樓也是日本時代興建的教室。

如今,有一個王雲五紀念館,一家咖啡館,一家老房子餐廳沾美藝術庭院,陳文成基金會也設立在此,這個街區有許多高聳的椰子樹,充滿了各時代的建築,想必故事也非常多。

參考:
原來以前在延平學院教學師資陣容強大,應該是另一個台灣大學吧!賴永祥訪談紀錄
http://www.laijohn.com/interview/Gou,SLian.htm
大同中學歷任校長
http://www.ttsh.tp.edu.tw/content.php?c=514
二二八事件的善後與賠款--以延平學院復校為例
http://ir.lib.nchu.edu.tw/bitstream/11455/73284/1/%E4%BA%8C%E4%BA%8C%E5%85%AB%E4%BA%8B%E4%BB%B6%E7%9A%84%E5%96%84%E5%BE%8C%E8%88%87%E8%B3%A0%E5%84%9F%E2%94%80%E4%BB%A5%E3%80%8C%E5%BB%B6%E5%B9%B3%E5%AD%B8%E9%99%A2%E5%BE%A9%E6%A0%A1%E3%80%8D%E7%82%BA%E4%BE%8B.pdf

2019/10/27

【台北】城南水岸文化協會主辦的導覽活動【從兒玉町到昭和町──尋訪城南日式家屋】



因應南昌家具街的活動,我們集合地點選擇在南昌公園,看到家具街封街舉辦拍賣活動,還有一些攤位,可能難得舉辦一次,搞得非常熱鬧,我倒希望可以每個月或每季舉辦一次,從陸聯廳到南昌公園這一段,其實可以辦一些骨董家具或跳蚤市場都非常適合,也可以跟牯嶺街市集有所區隔,回想在倫敦「Portebello Market」波多貝羅市集,綿延不斷的市集,台北市除了夜市與小農市集之外,應該可以做出更多特色,不過大家都想做,餅就越做越小,還是要有區隔才是。

這張截圖是城南水岸協會製作的地圖,第一版看到覺得十分的精彩,把這百年南門口的變遷都含鈉了,小小的插圖被我要求把南菜園(兒玉別墅)的房子修改成圓窗,所以大家拿到的版本,應該是已經修改過的。

可以到台北騷人的粉絲專頁去看看,到底要到哪裡索取呢?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southerner/

每年眾多的導覽地圖,用不同角度去欣賞、認識台北,我覺得真的要多用心,許多創意都可以呈現在小小的地圖中。

2019/04/18

【台北】貳房苑,路口


照片上來源:Google 街景

老公寓的外觀重不重要?隨著老公寓跨越了不同的時光,鐵皮、鐵窗、冷氣、木窗、鋁窗等,城市的建築在層層疊疊留下了各式各樣的痕跡。

屋子不一定要蓋的高才是有價值,隨著這樣的改作,能夠在轉角放光芒,不但路人可以欣賞,坐在屋內也可以觀察這個路口往來的人。

這個路口有五條路,而不是一般路口的十字路,拿出百年前的都市改正地圖出來看,原來是規劃一條四十五度角的道路,可以直通到南菜園,就是今日的南昌公園,但後來不知道為何沒有實施,那麼,這棟房子今日就不會存在了。


1927地圖

2019/01/24

【台北】萬事問臉友,答案是巴會館


キリンビール × エビスビール(麒麟啤酒×恵比寿啤酒)
圖下是從台北公會堂拍出去,右邊是北白川宮紀念碑,目前是孫文雕像,左邊是台北南警察署,目前是台北市警察局。(來源:意象‧台灣,1939李火增)

我關心的是遠方有個蒙馬特紅磨坊的風車樣子,是哪一家店呢?


對了好久,終於把李火增的位置定位了,地圖、航照圖是非常有用的


紀州庵的エビスビール恵比寿啤酒


再來一張,頂樓是模仿巴黎鐵塔,我的巴黎咖啡屋,在今日西門町,出處: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

2018/07/31

1992.07.31 警備總部在台灣終於裁撤



1992.07.31 警備總部在台灣終於裁撤,1945年9月,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於重慶成立。

警備總部在台灣的所在地超多,不知道有沒有人收集這樣悲慘的景點呢?

圖為台北東本願寺,現在為獅子林新光商業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