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圖書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圖書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1/25

【台北】Boven 雜誌圖書館,逛書店翻雜誌雜想



大概幾個月會去一次,不是寫稿看雜誌找靈感,就是翻翻日本雜誌,耗上一整天都不覺得疲倦,閱讀編排舒適,適當的充填輕知識,是沒有甚麼壓力的。

雖然每次有資訊恐慌症的時候,到這裡就可以透過大量翻閱,在心裡上舒緩這個恐慌症,實際上也了解了一下各地的潮流。

今天寫了一篇京都相關的稿件,編輯跟我說書寫京都的人太多了,很難寫得出特色,果然京都書寫是一大紅海,多數的作者出版相關的書籍,就直接累癱在海灘上,出版後到底有多少人翻閱,還真的是一大問號,就連日本自家的雜誌,每年都會重新做京都主題,就連我書架上一堆京都的書,每年還是繼續出版京都的書,是否真的書名冠上"京都"兩個字,就會大賣呢?個人是有點懷疑的。

許久未逛誠品書店,這回一逛發現到了日本的錯覺,好多日本的雜誌,甚至是日本雜誌流行送小禮物、包包、環保袋、筆記本等,也都運送到台灣來了,只是價格還蠻貴的。轉頭看看台灣的雜誌不但很薄內容少的可憐,有些甚至在美編上刻意的重複照片或做切割,硬塞版面,這種好像後製藝術創作的美編,其實多少扭曲了原作者的想法,我每翻一頁就一直搖頭。

原以為台灣媒體的墮落只在新聞上,沒想到雜誌內容也全面棄守,廣告內容也不注重各階層各族群觀感,那麼閱聽人只好全面轉到日文雜誌,那也是理所當然的,或許日文雜誌也可以來個翻譯成中文的版本,那市場是不是又擴大了呢?

台灣是多元文化之處,出版自由,若不能靠出版來累積文化,歷史不夠久,做事情不夠細膩,出版從作者書寫到編輯校對的流程越來越不重視,那麼生產出那麼多內容也是枉然。

PS. 地球上第一隻眼是甚麼時代出生的呢?我用全景相機是前後兩個鏡頭,人也有兩隻眼睛,但總看不清楚事情的全貌。

2018/01/13

【岡山】高粱市蔦屋圖書館,Hanako 雜誌竹內涼真介紹台灣的寺廟



上次來高粱市,看到眾多的觀光客,今天來圖書館還是坐滿中學生之外,少了一點觀光客,一樣大呼小叫的小朋友之外,中學生讀書不是很專心,喜歡男女女串門子聊天打屁,可能是因為星期六放假,穿著制服的學生不多。

備中高粱市是連結山陽與山陰的重要景點,我想是天氣冷,大家都跑到大賣場去了,看著大賣場的停車場停滿了車子,而且賣場內還有各式各樣的餐廳,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來圖書館也變成只有中學生來讀書了。


備中高粱周邊的山很多,雖不高但矮房子在其中還有河川流過,從圖書館的落地窗望出去,簡直就是一幅畫,在此念書非常享受。

不知道為何?是因為剛好去逛了安藤忠雄設計的成羽美術館,一進到蔦屋書店全部是與安藤忠雄相關的雜誌、書籍,翻開所有案例都是這兩天接觸的建築,感覺有點得到了安藤忠雄倦怠症,講好處一大堆,但是壞處也不少,當你要上廁所,或是要進入該建築的時候,總是要走的大老遠,而且透通性太強,有時候展覽的動線規劃不是很容易,經常會走錯順路的方向。


當圖書館、書店、咖啡館結合在一起,在地要閱讀要讀書的人,如何與旅行的人互相結合,相依的存在,這是我觀察的重點,我們每次都希望政府多著重地方建設,但是建設之後有時卻不太歡迎外來者共用這些空間,這如同這圖書館內的星巴克,2018年的一個字:磨,是不是如同我的解讀一般,每一個人互相的尊重,永遠是我們難以學習的重要課題。





今年這本女性雜誌的封面,用男性竹內涼真,最近一年來日本的雜誌很多主題是神社,談神社之美學,也有談到茶道、建築之類的,這期一翻開,才知道台灣的寺廟也可以被拍的那麼美啊!


蔦屋圖書館與書店的管理區域責任劃分說明


周邊的觀光地圖

2017/12/11

【台北】終於有年輕粉絲,青田七六小書房成立



一直以來在網路寫作,總是覺得像是大叔碎念,從年輕一直碎念到現在居然也快二十年了,從電子報、明日報到部落格大爆炸的年代,能夠在存活到現在的生物,應該算是蟑螂等級的古生物了。

之前流行用部落格行銷,假日部落客總是在出任務,當時部落客們有深厚的情誼,遊山玩水不計成本,投資相機鏡頭不遺餘力,曾經何時竟然變成死要錢的代名詞!

現在在臉書發文發的很心酸,想要吸引目光,不但要顏質,還要口才好不能吃螺絲,直播要有梗不能冷場,當個 Youtuber 還要會剪接拍攝影片上字幕。

以前的網路平台,只要活在虛擬世界就好,但是現在的平台還要派員工參與做客戶服務,而且一場也沒收多高的費用,這次導覽跟這家公司合作的穿著彩虹衣服的彩紅小姐不但負責任,還要了解開課的老師,真的十分辛苦啊!希望這個平台可以成功。

此外,也推廣一下我們的小書房,為了讓大家可以共享這樣的空間,所以我放了許多雅俗共賞的書,希望大家了解地球科學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活,還有昭和時代的與台灣人相關的書。

有小粉絲,那我就繼續碎念吧!— 在青田七六。



2017.11.3
今天去把青田七六小書房的書架塞滿了三分之二(不是這面牆),應該在幾天就可以塞滿了,原以為這邊塞滿了書之後,我家書房的書就可以全部露出書背給大家看,可是竟然還是有些書架塞兩排,書房真是一個哈利波特的密室啊!可以藏那麼多書!— 在青田七六。

2017.10.29
一旁的書櫃!大概只放了五分之一滿,還不好意思拍給大家看,搬書分門別類上架的工作很不容易!先放一些有"地圖"兩個字的書名,沒想到跟地質學的關係都沒很深,不過跨學科多元文化是我想呈現的(好像很不負責任,隨便搬書來放就是多元文化)

2017/10/22

【高雄】台鋁書店?還是圖書館?



一進去乍看之下,原以為是誠品,但是仔細一看,空間並沒有誠品規劃的那麼細緻,不知道是"書"填不滿?還是刻意保留多一點留白,可以坐下來閱讀。

總之,擺設方面是不會讓讀者太衝動一下買太多書,但是會讓人願意坐下來翻翻書。我這個結論,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啊?

很感恩大賣場願意做賠錢的生意,書店內的咖啡館怎麼一個客人都沒有,有阿公阿嬤在閱讀區聊天,還有阿嬤跟孫子玩躲貓貓,許多老人家坐在漂亮的沙發上划手機"閱讀",好吧,這就是在書店內的現實世界。— 在 MLD台鋁。

【屏東】竹田車站與池上一郎博士文庫


文庫內超多圖書

我是被網路上的大和咖啡館的文章吸引而來的,到了竹田驛,發現是 1919年所蓋的車站,稍微看了一下車站的歷史,原來是河陸交通轉運點,到了旁邊的文庫,然後再走進好像倉庫的書架,這才是我夢想中拍照打卡的亮點,但可惜的是很多書都沒有整理,從日本各地捐過來的書籍,還是綑綁好好的堆在書架上。

這裡好像已經變成旅客服務中心,書架與客人彷彿沒有任何交集,由於全部都是日文書籍,所以也沒有人翻閱,在竹田車站內有個小書箱,書背都是朝內,根本不知道是甚麼書,我想應該也沒有人會翻閱,我老毛病又犯了,隨手在這邊整理了一下書架。

日本人可能很喜歡設置"文庫"吧!搜尋看了一些資料,原來這邊的圖書都是靠日本來的義工定期的坐飛機來整理的,分類分得很好,每本書都有編號,方便歸位,書籍的內容大多是台日相關的書籍,也有日本名作家:夏目漱石、森鷗外、司馬遼太郎等人的作品,台籍作家陳舜臣也不少,描述李登輝相關的書籍倒是不少。

書架的後面藏了許多客家人寫的書,在這邊翻閱了一下,我想這邊旁邊的倉庫,若能騰出一個空間給二手書店經營,應該也是非常好的再生方式吧?不過到底有誰會買書?

許多坐火車來的觀光客,在導遊的催促下進入高架的新月台,濃厚的客家風情,車站前臨時的市集,旁邊的攝影展,除了對面的大和咖啡館之外,我還蠻擔憂這裡的未來。

不過這就是客家(勤儉)風情吧!— 在池上一郎博士文庫。


李秀雲的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