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1/01/04
【巴黎】奧賽美術館
原為1900年興建,從巴黎往返奧爾良鐵路的奧賽車站,後改為美術館,收藏 1848-1914年的繪畫、雕塑等作品。剛好是工業革命興起後鐵路大量興建,位於河邊工廠林立的年代,而1914年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點。重要的收藏有
米勒《拾穗》描繪窮苦的人民、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諷刺學院派學者道貌岸然、
莫內《聖拉札爾火車站》以蒸汽煙霧與旅人來表現文明進步、
梵谷《隆河上的星夜》等,收藏的藝術品反映出那個年代的社會縮影。
線上看展: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musee-dorsay-paris
2020/11/14
《臺北老屋三生事》新書分享,找了老朋友 楊燁來站台分享,同場加演新北投車站回家秘辛 No.01
〔淡水,北投老屋散步〕:水瓶子《臺北老屋三生事》讀友分享會
#臺北老屋三生事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380號1樓
時間:2020/11/14 星期六 14:00-16:00
公開 · 由有河書店、欒樹下書房和典藏文創主辦
主講人:水瓶子、楊燁
※活動免費,無須報名,歡迎參加
這算是《臺北老屋三生事》的第一場分享活動,上一場只是拋磚引玉,請老友來讚聲分享對於"老"事物的迷戀。
我又拉了一位老友來分享北投的老房子再生運動的故事,這些在文化恐怖份子的參與運動的過程中都會有氣噗噗的心情,雖然有些建築保留了,有些建築消失了。生活還是要過,我們是否可以在保存後吸取經驗呢?
來賓簡介:北投達人及文史插畫工作者。1970年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20多年插畫及文史工作,臺灣各縣市委任繪製鳥瞰圖作品,是國內導覽地圖繪製專家,並專注在文獻及史料的收集與整理。
免費喔!兩位"老"人分享"老"屋,歡迎大家周六午後來參與實體的獨立書店活動。
******************
內容簡介: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繼《台北慢步》之後又一老屋力作。
水瓶子說,我的日子,盡在追尋這些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這次,他不只帶大家漫步,更要鑽進老屋的老故事裡,
看看這屋子是誰起造的?曾經住過什麼人?
房子為何建成這樣?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功能需求?
從清代、日治到戰後,老屋的主人更替,
或安穩地代代傳承,或歷盡滄桑而數度易主。
循著這些故事,便來到了那古老的台北城。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這些老屋大多數都已開放參觀,本書並邀請插畫家橘枳為每一幢老屋繪製精美水彩插圖;加上作者拍攝的老屋現況,編輯團隊繪製的老屋地圖,很適合循著書本的引導,在大台北地區安排幾次老屋之旅,一一探訪。
20201114 《#臺北老屋三生事》新書分享,找了老朋友 楊燁來站台分享,同場加演新北投車站回家秘辛
這年頭出新書都要自己發動粉絲來支持,而我是完全沒有粉絲的人,所以每次這種獨立書店場次,一是很怕完全沒有人來,二是怕來的人沒有買書,害老闆賠錢。更慘的是有些老闆很怕沒人沒面子,還到處烙親朋好友來參加。
以上是現有獨立書店的慘狀!還好,今天我的策略奏效,請比較有名氣的老友來站台,來了些老友的粉絲,而除了 有河書店 有發訊息之外, 欒樹下書房 的書友也有來,以前來參加過其他演講的朋友也有來,雖然整體看起來人不多,但也只能透過這樣的人際網絡一個個來支持獨立書店,還有出版社與作者了。
我想這是紙本出版最冷的時刻,但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內容"重整的年代,擁有內容才擁有一切。
聽了老友描述天狗庵的創立年代的說明,這樣非常仔細的推敲,隨著更多的歷史資料出土,或重新發現,我們對於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也有了重新的認識,這也是我輩人對於事實的執著,還有對於歷史場域空間詮釋的堅持。
會後,跑到了新北投車站再晃一圈,又有了不同的體會,剛好看到車站內的螢幕又有了楊燁的錄影說明,我們真的失去的太多了。
感謝老友沒有任何車馬費就來站台,也感謝出版社、書店老闆都出動了,也只有謝天了。
2020/10/30
2020/10/17
【台北】捷運的地下街
忠孝復興與忠孝敦化的地下街,很多攤位租不出去閒置,原本覺得臨時性短租的攤子都會很醜很雜,沒想到這家賣書的擺設還算不錯。
捷運公司是否可以把閒置的攤位用比較便宜的價格租給藝術家作展覽,或是做為小型表演空間,或是相關的活動,我覺得地下街賣場應該也有復興的一天啊!
而不是出租給誠品或星巴克就解決問題了。
2018/09/21
2018/02/17
【新北市】台灣觀光地的平行時空
我喜歡到平溪線的小車站,不但平日沒人,假日人潮也不會到這邊來。
那麼假日人潮都怎麼出現的呢?
搭乘擠死人的平溪線火車,大家都在大站十分、平溪站下車,雖然菁桐站是終點站,人潮也只在車站附近,其實若能多走幾步路,到菁桐站一旁的皇宮茶坊,或是山上的石底大斜坑,嶺腳站一旁有蔡家古厝,望古站山上有滴水觀音,大華站旁還有瀑布,三貂嶺站旁有夢幻寺。
過年很多人去寺廟參拜,大家都直接把車開到廟前,下車走進去拜拜完就離開,可是一座大廟周邊還有小廟,或是其他的景點,非常可惜的全家大小都沒有去走走,也沒有登高望遠,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
每次到日本都覺得去神社很有趣,參拜路線兩側有逛不完的商店,每個轉角都會有小神社,或是石碑,看板提示這個地方的故事,或是美景。停車場與車站到神社大殿都有相當的距離, 一座山又是一個神社的概念,自古從印度的宗教而來,但我們都習慣太"方便"的生活,而失去了更多"體會"。
看到一個節目請了一個俄羅斯人上節目,她嫁給了台灣人,可以說是台灣媳婦,當主持人問她台灣的特色,她講了很多句:非常很方便的話,尤其是開車、騎車都很方便的時候,真的覺得太"方便",遺忘了我們所擁有的小地方。
若是你覺得過年沒處去,到處都是人潮,其實只要想想許多小車站,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2018/01/08
【奈良】相親場所?舊奈良車站,旅客中心與星巴克共存
星期日晚上,很多來此念書的中學生穿插一些中國留學生,還有幾位大嬸在這裡用手機看連續劇,只要三位女人在一起聊天,整個建築內就都是她們的聲音了,旅客中心人多的原因應該是有星巴克咖啡,但聲音來源則只有女人與小孩。
旅客中心還有含圖書室,坐下來看書也不一定要點飲料,但有四個穿著傳統服裝的人,本來是不怎麼奇特,但是一對是父子,一對是母女,打直著身體坐三分之一板凳的年輕男子對面坐的是眼神銳利的大嬸,大嬸旁邊是滿臉汗水的女兒,專注的看著對面的大叔講話,為何這四人會雪則在星巴克相親啊?還是旅客中心相親,或者換個角度想,在舊奈良車站相親呢?
我好奇的在四周晃了一下,是因為訂好的餐廳出了問題,或是吃飯結束了大叔大嬸一見如故,只好就近隨便找地方聊聊嗎?這樣折騰這對年輕人嗎?
總之,星巴克除了容納年輕人讀書,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此交會,還可以相親!— 在奈良站。
車站有移築過,新的車站在照片左後方,前面布置宮燈,車站感覺好像是神社
這是藥師寺的塔,屋頂真的很像
這是法隆寺的建築之一,屋頂也很像
但是屋頂下,就全部是現代主義建築的語彙
溝面磚,仿照土磚的顏色
車站內改為旅客服務中心與星巴克咖啡座
裏頭還有仿木作構件
2017/10/22
【屏東】竹田車站與池上一郎博士文庫
文庫內超多圖書
我是被網路上的大和咖啡館的文章吸引而來的,到了竹田驛,發現是 1919年所蓋的車站,稍微看了一下車站的歷史,原來是河陸交通轉運點,到了旁邊的文庫,然後再走進好像倉庫的書架,這才是我夢想中拍照打卡的亮點,但可惜的是很多書都沒有整理,從日本各地捐過來的書籍,還是綑綁好好的堆在書架上。
這裡好像已經變成旅客服務中心,書架與客人彷彿沒有任何交集,由於全部都是日文書籍,所以也沒有人翻閱,在竹田車站內有個小書箱,書背都是朝內,根本不知道是甚麼書,我想應該也沒有人會翻閱,我老毛病又犯了,隨手在這邊整理了一下書架。
日本人可能很喜歡設置"文庫"吧!搜尋看了一些資料,原來這邊的圖書都是靠日本來的義工定期的坐飛機來整理的,分類分得很好,每本書都有編號,方便歸位,書籍的內容大多是台日相關的書籍,也有日本名作家:夏目漱石、森鷗外、司馬遼太郎等人的作品,台籍作家陳舜臣也不少,描述李登輝相關的書籍倒是不少。
書架的後面藏了許多客家人寫的書,在這邊翻閱了一下,我想這邊旁邊的倉庫,若能騰出一個空間給二手書店經營,應該也是非常好的再生方式吧?不過到底有誰會買書?
許多坐火車來的觀光客,在導遊的催促下進入高架的新月台,濃厚的客家風情,車站前臨時的市集,旁邊的攝影展,除了對面的大和咖啡館之外,我還蠻擔憂這裡的未來。
不過這就是客家(勤儉)風情吧!— 在池上一郎博士文庫。
李秀雲的攝影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