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5/03/16
【台北】溫羅汀曬書節
遇到老闆,說了自己最近對於書店活動與書店經營的感想,有種一切隨風而逝的感覺,不過這邊擺放的書,還是以社會科學為主
— 與唐山書店/唐山出版社
第一次去方圓書房是2017年3月,剛好滿八年,這兩位老闆原本只是男女朋友關係,如今小孩已經五歲了。
剛好在這邊看到一本想要買的書 張典婉的《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因為昨天一場大雨,這本書有點變胖了,乍看之下會以為是二手書,圓小姐算我很便宜,真感恩!— 與方圓書房。
真的要感謝欒樹下書房出版我寫的書,而且這幾年持續在出版界、書店、餐廳、咖啡館與相關走讀、演講活動發光發熱。
說一個小故事,我上次經過書店,結果發現海報有錯字,我只是小小的提醒,結果搞得出版部門雞飛狗跳真是不好意思,這次看所有的出版物都已經為了那一個字而重印。
江老闆還跟我講了一個小小的過往,也不方便公開,每家書店都有一些秘辛啊!
— 與欒樹下書房
怎麼會在 現流冊店 hiān-lâu tsheh-tiàm 的攤位遇到出版社的廖可樂呢?我正在迷惑的同時,他就跟我解答了,真的要找一天在去書店吃好吃的咖哩飯。
結果,書店也搬家了啊!真是世事多變,但基本上都算是同溫層。
— 與現流冊店 hiān-lâu tsheh-tiàm
薄霧書店已經改成預約制很久,每次看到型男老闆出來擺攤就覺得好酷,設計類的出版物永遠會存在吧?
我是覺得會的。— 與薄霧書店
雅博客二手書店的攤位沒人,擺了一些QRCode說明,請讀者進巷子內的書店,就好像閱讀一本書可以進入一個世界的感覺啊!
— 與雅博客二手書店台大店。
這一攤是古今書廊,看到絕版書上面熟悉的小書籤,激發購買的慾望。
竹風書苑的特色應該是堆疊最多的書架與書本吧?
— 與竹風書苑
木也建築學堂的徐先生,每次旁邊的這位女主人都這樣稱呼他。
這次終於要出新的地圖了,這次選擇"基隆",每次細看或是重看這些地圖,都覺得到底是要多少年的功力才能完成呢?
我提了一個昭和町的老房子地圖,或者台大內的建築,就可以從文藝復興、現代主義到當代建築的有機建築都涵蓋了,並且充滿了不同時代的軸線發展,而且文學院的新大樓也剛剛蓋好,為什麼不出"台大"的地圖呢?
— 與木也建築學堂。
木也建築學堂有用五十元就可以玩戳戳樂,我抽到了甚麼呢?
到了永樂座買了一件T。老闆真會賣書,說他的貨比隔壁的好,而且又便宜。
用市場差異化來推銷產品,我真得有種小時候去逛夜市看到媽媽花了半小時殺價的感覺。
— 與永樂座 Eirakuza Books
新生南路原來日本時代是堀川,這幾年在這裡舉辦曬書節的市集,前幾次我都覺得不是很適合,但或許辦多了動線也有調整了,希望未來可以解決發電機吵雜惡臭的問題,旁邊有那麼多店家與機構,是否有比較省電的模式,或是做到不插電呢?— 與書林書店 Bookman Bookstore
這家應該是允晨出版社來擺攤?放了超級爺爺,來台四十年的日本人木下諄一的書,另外還有陳以文的陰影下的陽光。
— 與允晨文化
很感謝玉山社,除了繪本也放置我的書,有一位年輕媽媽聽張聰明繪本的介紹說是第一個環遊世界的台灣女性,感覺很有興趣,我在旁邊幫腔說張聰明的女婿與外孫就讀了對面的帝大與台大,結果那位媽媽沒有買。
— 與玉山社出版公司
電影資料館說只要掃瞄就送東西,我掃描之後發現只要瀏覽不用按讚就可以啊?!
原來是台灣影視數位博物館的線上展覽,這一檔是林摶秋導演的專題,看來一定要找一天去實體看展,也可以順便去看老電影喔!
掃描QR Code 進入看資訊https://tfai.openmuseum.tw/muse/exhibition/55a190ce56a5e7cb050505139f263cb3
2020/12/12
【台北】新舊書屋、牯嶺街市集
20201212
又來牯嶺街逛二手書店,下圖這家"新舊書屋",最吸引我的是面向外面的書架,等於在屋外逛書店,後來想想以前的牯嶺街,書架設置在圍牆邊,客人就在人行道上逛書架,街頭的攤販,不也都是用戶外的空間嗎?
最近幾年流行的手搖飲,店面佔坪小,客人也在騎樓下等待,完全不佔室內空間。
遠遠的看著每年一次的牯嶺街市集,這個假日好像到處都是市集,播放著聖誕節應景歌曲,是否能更有特色呢?
2020/07/26
【台北】龍山文創基地,一卡皮箱
* 苦茶,人間書話
看到這攤幾乎都是絕版書,最厲害的是偵探小說系列,路過的人(如我)沒有興趣,但我覺得是最有價值的一攤。
說起藏書人的癡迷,苦茶應該非常典型,同樣的書會重複買入,而我的書架也經常在整理的時候才發現,購買的時候遲疑良久,想說不下手下次就沒有機會了。
我知道這些擺攤都不是為了討口飯,應該都只是以書會友而已。
*老派購物學
我最喜歡這個攤位的擺飾,但沒遇到店主 劉盈伶 ,真的是我那個年代會喜歡的相關書籍啊!
*到這種書友擺攤會的好處就是可以請他們簽自己的書
一個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娓娓道來的基隆大小事情,我翻閱了他寫的書《戰火記痕:1945年前後基隆地區居民的生活記憶》看他底下的參考資料眾多,每讀一頁都好像回到那個時空背景。
在基隆博物館志仁兄的攤位,隨手一翻這本《情治檔案》裏頭有彭明敏教授逃亡的揭密,看起來跟《自由的滋味》書中描述的類似。
看了《戰火記痕》第一章日治時期沖繩人在基隆,也突然想到了《到美麗島》這本書,一個沖繩人到俄羅斯然後到台灣行醫的故事,這位"與那原惠"小姐的阿公"南風原朝保"醫師,顯示了台灣在日本時代,帝國內各地區的人交流的全面性。— 和王志仁。
*逛了龍山文創基地的擺攤後,看到了這區有卜卦塔羅牌的服務,一時眼盲,覺得怎麼有點眼熟這位書友,但從我的書友資料庫搜尋找不到這位帥氣的大叔。
我看了一下招牌,原來是熊大,我應該是要搜尋咖啡資料才對。一直想要去北道南找他,沒想到北道南都收起來很久了,一直都是在不是他家的咖啡館相遇。許久不見,原來是到了一個生產咖啡設備的廠商去服務了-- iDrip 智能手沖咖啡機。
看過咖啡 Youtuber 的開箱文,只是價格不斐沒有下手,熊大說今年有機會出新版本而且價格也會下降,看來荷包要小心點。
從愛樂壓到 Nomad,不插電具有義式濃縮風格的咖啡機好像是貼在熊大連上的標籤。不過,我有時會分不清楚熊大與巢咖啡老闆,一位是愛樂壓,一位是甜點。— 和 Jonathan Sunbear Chao 。
【台北】苦茶,人間書話
苦茶,人間書話
#龍山文創基地 #一卡皮箱
看到這攤幾乎都是絕版書,最厲害的是偵探小說系列,路過的人(如我)沒有興趣,但我覺得是最有價值的一攤。
說起藏書人的癡迷,苦茶應該非常典型,同樣的書會重複買入,而我的書架也經常在整理的時候才發現,購買的時候遲疑良久,想說不下手下次就沒有機會了。
我知道這些擺攤都不是為了討口飯,應該都只是以書會友而已。
2018/10/23
2018/09/23
【東京】六本木,檜町公園,大草原,市集,公園內的露天咖啡屋

此時我在公園內戶外,拂來微風,打開電腦,坐在大樹下的一個木頭圓桌,剛剛躺在草地曬太陽,周邊有市集,許多新創微產品,想想這到底是以前人的生活方式,還是未來人的生活方式,只能說一切都活在當下。
這個桌子的檯燈是仿木材質,本以為是用隔壁大樹的兄弟做成的,午後四點中的陽光有點斜,有點刺眼,但是很暖和,陣陣風吹響了樹葉,露天咖啡館播放著輕音樂,周邊人聊天的笑聲,一切都那麼的和諧快樂。
公園內的整體設計與大樓內的美術館,公益社團的空間,流水環繞在四周,安藤忠雄設計的展覽館,連著下雨的東京,在星期日難得露出了大太陽,只有假日難得看到東京人緩慢的表情。
在市集買到右下角的咖啡包,直接沖熱水手沖,直接可以喝,真是野餐良品啊!320日圓
PS. 黃昏,還是會有蚊子的。— 在檜町公園。
2018/09/22
【東京】上野公園 TaiwanPlus 攤位:新竹的厚食聚落

上圖為1913 年大阪明治紀念拓殖博覽會,臺灣喫茶亭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藏號 2008.004.0062
下圖為 2018年9.22,東京上野公園的 TaiwanPlus,厚食聚落攤位
台灣產品出國參與各式各樣的博覽會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經驚豔世界,每每在旅行中看到各式屬於台灣圖騰,總是異常感動,要讓世界知道這些品牌,其實必須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加入獨特方便性。
以這次攤位厚食聚落為例,搬來了所有的食材,然後在小小的攤位開了廚藝教室,雖然容納的人不多,但可以發現報名的日本人想要多學習各地飲食文化。透過吃的味覺感受"在地"生活的樣貌,是直接可以接觸異地的方式。
周邊的餐車:滷肉飯、珍珠奶茶、炒米粉等等都大排長龍,其實還有更多台灣小吃,都很適合做廚藝教室,若可以製作成真空包,可以保存運送,方便料理的佐料,這部分的商機很大,但首先還是要能把文化(歷史+生活)說明清楚才對。
許多攤位已經在東京設立門市,印花樂、Domo Cafe 等,若品質穩定,其實也是可以把故事說完整的DM,找店面寄售也不錯,或許成立一個台灣商品館可以協助這方面的事宜。
看到以前的新聞,日本時代很多原住民到東京、大阪參訪,反過來說或許是讓各多人看到異地文化才對,這次原住民的樂團表演中,融合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這種解構後重新在建構台灣文化的現象,很值得多多投入資源,建立品牌,期待— 和陳昭恩和厚食聚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