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

【台北】浮光書店,啤酒



今日遇見店長,看到她為自己手沖了一杯咖啡,端到長桌前居然燙到,本來覺得這應該是咖啡館的日常,只要清理乾淨就好,但想想這裏是書店,果然還是要小心一點。

不一會兒黃湯姆現身,坐在長桌另一側,店長才說了最近許多衰事,湯姆一直大笑,頓時我覺得這個長桌好像一個蹺蹺板,上下擺盪的節奏很棒!而我或許是酒喝多了,要隨著湯姆大笑也不是,要附和店長的衰運也不是,只能拿著新活水猛啃"給明日的書店",不過也不好意思再捅一刀了,我在今日的書店,雜誌中沒有紀錄。

結帳的時候,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雜誌封面,刷不出條碼。


拆到一半的新婚洞房

【台北】森高砂東門店



點一杯咖啡,來了一大組,咖啡放置像是茶壺,冰鎮工具像是在作化學實驗,只能說台灣的咖啡豆,總有獨特又多元的風味,這樣的搭配,又有點像是品酒。

挑高的閣樓,可以聽到從一樓飄上來的聲音,我發現了一個可以偷聽別人故事的好地方,而且,樓下的客人完全不知道,這比隔牆有耳還要恐怖。

突然想起有家美式漢堡店,是否就是消失在這呢? Cozi Burger

2019/02/20

【台北】這張後面的雕像是兒玉源太郎嗎?


這張後面的雕像是兒玉源太郎嗎?位於台北新公園內

出處:https://www.archives.gov.tw/ALohas/ALohasColumn.aspx?c=1532#

凌宗魁 是的🙂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5106010663618


水瓶子:所以,這個基座被搬到南邊一點點,現在稱為介壽公園,放置林森的銅像?
凌宗魁:林森銅像的基座是戰後新作的
水瓶子:樺山變林森,移花接木的歷史真複雜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87%BA%E5%8C%97%E5%B8%82%E5%90%8D%E4%BA%BA%E9%8A%85%E5%83%8F%E5%88%97%E8%A1%A8
臺北市名人銅像列表 - 维基百科

凌宗魁:此篇內文有誤,陳納德是使用兒玉雕像基座 :)
https://www.facebook.com/PTStheflyingtigers/photos/a.761858330546122/777636895634932/

2019/02/19

【台北】孵珈啡洋行


標榜珈啡因為西洋貿易進入大稻埕這港口,也凸顯上海洋風,孵珈啡的名字,加了洋行兩個字,小小的店面,吧檯手有著兩個方向,要照顧裡外的客人。

台灣的老街,在日本時代規定了一定要有騎樓(亭仔腳)的設置,有圓拱走道,在多雨潮濕的氣候下,也不用撐傘就可以逛街購物買菜,在騎樓也可以喝茶喝咖啡,甚至台灣小吃,都在騎樓內就可以解決。

但,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變成停放汽機車,人們被趕到大街上與汽車一起行走,甚至廚房料理都是在騎樓,那麼吃飯桌椅都擺到街道上去了,每次到各地廟口老街,我都直搖頭。

最近幾年迪化街開始熱門起來,希望這些騎樓可以重新還給人們,孵珈啡老闆本著"孵"的特性,鼓勵其他咖啡人來這裡駐台,所以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咖啡人帶著自己烘焙的咖啡豆提供給客人,算是另類的咖啡館育成所吧?

【新北市】about cafe



久聞其名,但每次經過北濱公路,剛好都是休假日,前陣子去九份樂伯書店做最後巡禮,經過時有開,終於進入咖啡館看海。

外頭飄著細雨,不少情人從窗前經過,我卻只看到變電箱。

【台北】台大社科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該往何處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該往何處去?

2019/02/18

《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對於台博館的創立,還有曾經努力收藏台灣文物的博物學家們,我想我們都不能達到『耳熟能詳』的地步,這些人與物脫節的歷史,長期的讓我們對自己文化缺乏自信心。

當我念書的時候知道岡本要八郎發現的北投石,但翻閱了書之後,才知道原來神保小虎教授發現北投石與日本秋田縣玉川溫泉採集之標本相同,而玉川溫泉的石頭又是另一個教授所發現。

透過這樣的認識臺灣,透過三名學者的努力,北投與玉川溫泉有了連結,為何會有一樣的礦石?明治時代四大新發現礦物有哪些?雖然維基百科都有答案,但,如何把這些個別的常識(或知識)連結起來變成有意義,我想這才是當今博物館存在的價值吧!

PS.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書封在不同的光線角度下,發現臺灣那幾個字呈現不同的色彩呢?

2019/02/17

美日美食 No.26-50


20190208 No.26 豬肝湯


20190213 No.27 干貝雞湯,口水都流出來了。


20190216 No.28 麻油雞+松露燉飯,兩種都是重口味,卻意外的對味


20190219 No.29 之前貼過滿漢大餐的泡麵,這次是單純用某牌的泡麵,不用內附的調味醬包,用自己做的干貝辣醬,再打一顆蛋把蛋黃蛋白隔開,少了點綠色蔬菜。


20190222 No.30 牛腩 咖哩 白巧克力,巧克哈客


20190226 No.31 辣味生鮭魚,已經快吃完才想要拍照,野草居食屋


20190304 No.32 滷(魯)肉飯— 在永樂春風茶館 Ing Lok Tshun Hong Formosa Tea 。


20190308 No.33 超大片鰻魚飯,青田七六


20190312 No.34 炸鹹酥雞攤,同樣的料,還是媽媽炸得好吃,兒子炸的不太對我胃口,問她原因,她說她會看人,然後決定怎麼炸!而且她說好吃的料,會持續要求上游廠商出貨。任何事業的上下游關係還是要搞好,最好是會看面相,若能"通靈",就會無往而不利。萬安街23號前攤子



20190313 No.35 原來當場捏地瓜,當場煮,好新鮮!PS. 為什麼吃外面的都覺得吃完後嘴巴怪怪的?台灣旅遊廚房


20190329 No.36 新竹肉圓


20190331 No.37 牛肉咖哩



20190404 No.38 外送的墨魚麵也有好吃的喔! #墨魚 No.05-06
雖然不是很OK,但是拍起來還蠻美的,尤其聚會的朋友更美


20190406 No.39 櫻花蝦米糕,甚麼是台菜?問了很多人大概就只有小吃:蚵仔煎、肉圓、大腸麵線、臭豆腐,都是只有單一的一道菜。台灣菜有沒有符合歐式料理的前菜、主餐、甜點等像是交響曲一般與味蕾搭配,日本有會席料理,台菜有這樣的節奏嗎?其實是有的,總鋪師辦桌,其實是有上菜的節奏的,那麼吃辦桌的料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米糕"了,大胃王如我在吃辦桌吃到一半,一般食量的人都吃不下去了,但是我總覺得前面的菜只能塞牙縫,這道菜的飯可以快速填滿我的胃,不太搶前面菜的風采,但香菇、櫻花蝦等配料,又有自己的特色。

我覺得台灣經典的是酒家菜,除了辦桌的節奏外,喜歡喝酒的人,如何要快速醒酒,又是另一段高潮了!


20190409 No.40 黑色貝狗,中午踏入四四南村的好丘,居然已經快坐滿人,小時候住在旁邊的四樓公寓,經常在頂樓看著四四南村的廣場播放的電影。我看的電影是相反方向的,字幕也是反過來的,林青霞與秦漢在海邊奔跑互相擁抱的方向也是相反的。經常誤解導演的意思,喜劇當成悲劇來看。後來四四南村拆掉一部分,主要是靠近莊敬路這一側,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拆掉一部分後,裏頭又復活有人居住,長大後才知道是蟑螂,可能要領補償金。

後來以台灣第一座眷村之名指定為歷史建築。

我的印象是要去四四幼稚園上學,不敢走眷村廣場,經常會有黑狗出沒,不然就是看到赤膊上身的老人,在廣場無所事事的發呆。或許是這樣,我長大的很快,一瞬間狗就不敢咬我了。


20190414 No.41 松菸小賣所品墨良行紅豆餅,這也是三個月快閃店,小富很厲害,一直以來都是做設計,但是站在烤盤前,烤一個下午也沒問題,從我到場坐了一個多小時,小富完全沒有休息過,就是一直在製作紅豆餅,而且餅皮超級好吃。照片是隱藏版的餅,真正日曬的喔!


20190425 No.42 地瓜圓:地瓜,地瓜粉,粿母,自己搓,滾,起鍋,冰糖,桂花釀,好好吃


20190502 No.43 生魚片— 和 Camille Chen


20190505 No.44 蒸蝦粉粿


20190511 No.45 意麵王


20190519 No.46 富。四季割烹,跟我同年的朋友,得了一種退化的疾病,為此病痛已經忍耐了快兩年的時光,聽起來很恐怖,能夠不開刀徹底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來戰勝退化病魔,還是要開刀解決這個問題呢?割包、豬血糕的外型都出現了


20190615 No.47 味道非常奇特有趣的咖哩飯,酸甜辣都有,我想苦味應該也在,只是我感覺不到


20190703 No.48 #墨魚 No.07 小豆島闇月拉麵


20190716 No.49 半熟鴨蛋咖哩飯



20190729 No.50 #墨魚 No.08 墨魚義大利麵,這家不錯,鄰居餐廚



2019/02/15

《新聞大解讀》建成町圓環從埤塘、鐵支路,到了公園、小吃攤、蓄水池與戰後攤商的長環、玻璃屋這段歷史


李火增的照片上色後,還原 1930 年代台灣熱鬧繁榮的景況。


我主要談建成町圓環從埤塘、鐵支路,到了公園、小吃攤、蓄水池與戰後攤商的長環、玻璃屋這段歷史。

今晚民視台灣台152,歡迎收看!— 和王佐榮和胡忠信。

【台北】2019 書展見聞


真榮幸今天 2/13 的書展被安排在"文學沙龍"講座,場次在法師的下一個,我應該是很有福報吧!情人節的前一天開講,明天要講"台北書街",要先講1920年代,已經消失的本島人文青書店。歡迎有空翹班的人來聽喔!不一樣的"台北書街"


感謝 Luke 的紀錄


這個圖檔非常不好閱讀,每年書展都有超多活動,但是資訊都很難被找到,委外的廠商明年是否可以換一家。


在玉山社攤位,遇到要買《在台灣尋找Y字路》的日本客人,原來是沖繩出版社來書展,突然想到出版社找我推薦過一本《那霸散步紀行》,沒想到就是作者本人,很高興居然在非然偶然就遇到了新城和博老師啊!— 在 2019台北國際書展。


今天是書展第二天,在暖暖的攤位遇到了 黃湯姆,這種大本的書就是要等到遇到作者才下手,詢問一下寫書幕後的內心世界,果然才一問,就如同江水從天上川流下來,一下子就停不了,十分可惜我買了書拍了照就趕一下下一個行程。

看完書,等待下次遇到作者在把心中的謎團問清楚。

到書展遇到作者,可以問東問西的還真不錯,可能是我第一個買書,今天《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銷售量不錯。

黃湯姆說在書展演講的好處,就是可以接觸到非同溫層人的想法,也算是不錯的建議,那麼我還是要多找機會演講才是。


書展捕獲高中同學,與《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合照

在玉山社攤位簽書時突然有一個熟悉的臉出現,本來還以為同學對我那麼好,特地百忙抽空來找我簽名,沒想到只是因為中午休息時間來買他想買的一本書而已。

PS. 同學父親余玉賢對台灣農業貢獻良多,可惜英年早逝,抓了這本《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合照,也算是感謝與感恩!



一次就遇到好多任理事長,又發現開了不少獨立書店,今年要勤快一點多跑一跑。PS. 看大家忙得臉色蒼白但都充滿笑容,希望獨立書店老闆們要對自己身體好一點— 和詹正德。


陳耀昌《魁儡花》

取自書介:
1867年發生於墾丁海邊的「羅妹號事件」,是近代台灣史蝶翅的第一次拍動,拍出了1874年日本人的「出兵台灣」(牡丹社事件),又接續拍出了1875年沈葆楨的「開山撫番」,拍出了1885年「台灣建省」,更拍出了1895至1945,五十年的「日治時代」。

*************
原來,台灣也有黑船來襲,那時日本有明治維新,經過這一連串的事件後,我真心希望有台灣維新的一天。

PS. 遇到 C.J. Anderson-Wu Hsiang Hsiao 姊妹,我還是分不出誰是誰?


書展中台灣博物館的攤位,這些老窗框是鐵道部周邊的老房子拆下來的,書展攤位小姐跟我說明了之後,我特別有感,這厚厚的油漆層,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

覺得要看懂這樣的歷史意義,進入門檻好高!

回想那一區的歷史,這些窗框看盡了百年來的演變。但,要對老東西有感,不僅只是要撥開油漆才能聞到木頭的芬芳,還要了解鐵道部這區的歷史原由。劉銘傳搞洋務運動,到底對台灣懷抱了多大的想像,後來日本來建設鐵路,又是勾勒了多少的藍圖?

請大家一定要去逛台博館的小展間,最重要的是攤位小姐長得非常細緻美麗!— 在世貿一館。


每次去玉山社的攤位,都有許多好處。

雖然沒有碰到偶像部長,但是碰到了總編輯,自動幫我給很大的折扣,於是,又多搬了幾本書回家。《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隨興單飛葡萄牙:一個女子的說走就走之旅》、《台北慢步》

重點在總編輯手上那一本喔!


@tibe/《臺灣日式建築紀行》新書分享會暨簽書會

《臺灣日式建築紀行》渡邊義孝x凌宗魁對談+厲害的翻譯高小姐

短短一個小時的講座,道出了渡邊老師如何在短短的幾年內,踏查了台灣眾多的日式建築,無論是洋式、洋和式,或是漢洋式,屋頂架構的洋小屋或和小屋分類,台灣建築有著與日本本土不同的系譜,最後凌宗魁老師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問題,多少也讓台灣在日本時代的建築,更有了獨特的個性,無論以前或是現在。

我覺得渡邊老師能的書能夠那麼快速的讓人有感,除了快速的點出重點外,也紀錄了在台灣各地遇到的人們,演講到一半突然看到螢幕上有我的臉,也點到我名字,嚇一跳!

其實,台灣有更多建築師都有這樣論述的功力,我想渡邊老師能夠直言站在持平的角度說出自己的話,在台灣各行各界的圈圈很小,若要接各種建築案,建築師必定不敢得罪建築圈,在保存舊建築 vs 蓋新建築中,我們經常會拉扯引發衝突,也是我們要持續學習進步的。

各行各業都有努力的人,但看到一個外國人那麼熱忱努力的付出紀錄臺灣,想到這裡,我就想要更努力才是。

PS. 左上照片,我很奸詐的跑到中間,終於達成了小臉的小小願望。— 參加 TiBE/《臺灣日式建築紀行》新書分享會暨簽書會──和凌宗魁。


很奇怪,手機普及後照相習以為常,但是還是很八股的排排站,不是比 Ya,就是想像西瓜很甜,這幾年就是很沒有創意的拿書拿東西合照。

應該來學習上面這張台灣民報批發處的"水牛"精神!— 和倪可。


不明白書展為何要放這個看板?有賣小丸子相關的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