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0

【台北】婚友聯誼咖啡館


終於踏入傳說中熱門的婚友聯誼中心,婚友社會員採季繳制,一季 3600元。

可能我太早踏入,裡面的客人有一個老杯杯,還有兩位資深熟女。外面好像有公司包場在開會。吃完後,座位就坐滿了,年輕夫婦帶小朋友,還有附近的銀行上班族,生意很好。

大量的液晶螢幕播放著美女風景照片,櫥窗有很多相機展示,書架上有不少攝影集,也賣些產品,蠻有城市特色的咖啡館

【台北】今天聊天的主題是帽子,還有苑裡的藺草


小 V 有個計劃,要研究帽子文化,我很喜歡這個主題,因為一直很好奇,1945年以前的台灣人,每個人外出都帶帽子,那時候流行甚麼樣式? 帽子的價格多少錢,政府是有規定出門要戴帽子嗎? 還是太陽太大? 可以防下雨? 好期待小 V 的演講。— ──和Gloria Wang 和 Littlev Fang,在 Bon Vivant 。

2013/06/18

【台北】青田街遇見,美麗的花,可愛的人,還有紫藤廬的光影




上午路過青田街12巷巷口,看到一個美眉在拍照,於是也一起把美女給拍進去。

後來我走過他前方,被叫了"水瓶子",我想慘了怎麼偷拍被發現,可能要被罵了,轉頭看原來是以前辦部落客參訪的公關公司,現在在鄉間小路上班,後來問起原來現在老闆是 詩人艾琳 ,哈哈!世界真的好小啊— ──和 CY Lin,在青田七六。




床之間的中華花藝

今天中午有日本記者來訪,這次的時間非常尷尬,而且中午客人又不少,來訪時間只有短短三十分鐘,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塞入我們的精神,又同時能夠講出足立仁、馬廷英教授的研究,非常的難。於是安排了水餃餐與蔗汁咖啡,馬廷英喜歡吃水餃,足立仁研究蔗糖改良,希望這樣可以有成為一個特色。

我把每一次來訪的記者都視為一個開始。

PS. 今天插花好多盆,庭院的工人也來來回回,希望明天雙周年慶順利




今天上午天氣非常熱,接了一個團體的導覽,從梁實秋故居走到殷海光故居,本來這樣的路程一小時慢走慢講,很適合,可是酷熱的天氣,蚊蟲超毒,所以躲到紫藤廬的展覽區去吹冷氣,感謝紫藤廬在我總是沒有告知的情況下帶人進去參觀(不好的示範)。

今天講了梁實秋先生的壞話,又講了殷海光老師與夏君璐的情書往返,談了周德偉先生一些事蹟,和學校都念一半的過往(當然是加強記憶,沒有惡意的),很快速的走過三個故居,流汗都流光了。

短暫的交換,很感謝來參加的朋友一直謝謝我,我其實也沒講到甚麼,希望大家有點收穫,結束後他們到"找到咖啡"用餐。— 在紫藤廬 Wistaria Tea House 。

2013/06/16

【台北】溫州街散步



今天散步的路線從溫州街頭(和平東路交叉口),從這段一直往南走,左側還有一些老舊的木造建築,我想這殘破的景象應該還快就會消失了。

看了 1932年的台北市都市計畫圖(高傳棋提供) http://www.urstaipei.net/archives/8736 整個溫州街以東是水田。然後再查了一下 1940年的實測圖,溫州街以東蓋起了一排的房舍,到了 1945年的美軍空照圖,溫州街以東已經蓋了好幾排的木造房舍。

用這些地圖推算,這些房舍大概蓋好的年代在1932-1945 中間,最準確的年代不詳,但用這些地圖來猜,大概是 1940年開始蓋的。 不過,也有可能是不是私人住宅,所以沒有被劃在地圖內?!

溫州街過了辛亥路,有個公園,還有水圳的露出點,波黑樓上新開了一家雜貨店,按了電鈴沒開,可能還沒有開始營業,一直不知道他們的營業時間,等等再回來看看。

天氣太悶熱,我本來要花點時間找新的咖啡館,然後希望下午人又可以少一點的咖啡館,想想到哪一家風險都很大,於是又走進了巴黎米

【台北】媒體採訪與紫藤廬



今天上午九點,日本的媒體來訪,是約的最早最早的一次,因為他們的行程好多,我偷偷了看了一下,周邊的日本時期蓋的建築,只要有開放的,他們都有約好採訪。

而且每個點都只安排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真的不容易深入了解的吧!? 我說了還有台灣油杉社區,他們說真的沒有時間去了。

從九點談到十點只有談一點點,接著我開始在青田七六導覽,來的人大部分是香港人,我一時不查,以為只有幾個客人是香港人,大部分是台灣人,所以用很快的速度講,而且大家還很專心聽(尤其是老人家),講了馬廷英教授的研究,講了國民黨來台,講了日本時代,這些人居然沒有反應,這真是對我很大的打擊,因為以往的這些老梗大家都會有點感覺,不是大笑就是會點頭。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大部分是香港人,聽北京話的能力沒那麼好(又或是我口齒不清),而且這段歷史老實來說,他們也不熟悉。

於是後半段我放慢講話的速度,開始介紹日本時代的農業研究,大家才開始有點感覺吸收進去,我提到台灣從大航海時代西班牙、荷蘭、日本到國民黨來台,台灣人的處境很可憐,身為台灣人很悲哀。但我去澳門、香港的時候,看到高樓林立,沒有樹木,住在天台違建的人被趕走,感覺台灣還是比香港、澳門人好得多。講到這裡,稍長的長輩一直點頭,快要流出眼淚來了。

結束後,我就跑到紫藤廬,把剛剛的採訪結束掉。這是我遇到很敬業地日本媒體,只問他們想要深入了解的問題,其他的就不問了,這節奏我還真的跟不上,要怎樣只講對方可以吸收,並且有點能夠讓對方有收穫的主題,我還要學的真多。— 在紫藤廬 Wistaria Tea House 。

2013/06/15

【台北】卡瓦利義式咖啡館 Cavaralli


青田七六導覽結束,就是我在外短暫的慢步時光

今天停到了好車位,可以停一整天不用錢,所以打算走到東門捷運站,經過永康街就來一趟水圳之旅吧!大熱天走在永康街熱的直冒汗,店家慢慢地開門,從永康街的最南端往北走,一般是不會有觀光客來,但是居然一群香港朋友拿著相機走過來,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香港朋友知道了這個訊息,都會逛過來這邊。

往波士頓理髮廳往北走(我是沿著古水圳道)有一家茶館在裝潢,可能快要開業了,然後另一個巷子有設計師開的咖啡館,要12:00才開,然後對面有古琴店,再往北,有好好看公園,再往北,有個公寓被封起來,準備都更。所以水圳道還是可以觀察出一點遺跡的,路面稍稍高起,路面有排水溝的蓋子。

最後,到了卡瓦利咖啡館,剛好11:30剛開業,有烘焙機,莊園精品黑咖啡,只有麵包、蛋糕簡單的甜點。我對我的味蕾非常不好,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走進來了,觀察一條巷弄與一杯咖啡非常重要。看著巷道間人來人往的人,想像下午人潮眾多在這邊聊天的熱鬧景象,我能在此享受一個多小時獨自在窗邊欣賞城市景象,真是幸福。

一個短髮乾淨俐落的小女生走了出去,幾台名貴大型高級黑車出入,日本小女生來此自助旅行,但著草帽的阿公牽著鐵馬載著兩個孫子的溫馨,還有貴婦準備出門交際,夾腳拖內衣大叔抽著菸睡眼惺忪的出來覓食。還有對面是一個漫畫出租店,宅男宅女進出。更多時候是許多上游廠商來送貨收款。

而我,想像著我四十年前看著貓在水圳上抓魚玩樂的日子,背景是爵士鋼琴的音樂,一種隨興彈奏的心情。

2013/06/14

【台北】野草居食屋的被採訪



今天下午,日本的媒體,小學堂來採訪野草居食屋,這是第一個媒體說完全不需要拍食物,然後對我講述台灣古蹟的社會現象,還有同安街周邊的歷史故事,唯一十分有興趣的一個媒體。

這個日文翻譯有點辛苦,因為不是那麼好翻譯中間的歷史過程。當我開始講紀州庵"文學"森林的概念的時候,整個已經沒時間了。我後面還可以講螢橋、赤川、李師科、瑠公圳棄屍事件,就整個不需要講了。

所以只提到了石井家族,還有新店支線,再來一些烤香魚、河邊居酒屋紀州庵的過往。
****************************************
若要知道為何陳玉麟教授住在這個地方一直到1984年,要從台北帝國大學說起,當年負責農化研究室的主要是山本亮(1890-1983),1935-1940年負責農藝化學第二講座主要負責食品化學及熱帶農產品的開發、利用研究,山本亮的專長是除蟲菊精的合成及人工除蟲菊精的研究,被譽為「日本近代農藥學的鼻祖」,如今較為人所知是有關包種茶、烏龍茶等製茶的研究,山本亮教授他非常喜歡台灣,戰後還是經常來台灣。山本亮的孫女婿,也曾任職過日本著名的理化研究所(Riken)的副主席,家族在學術界有一定關係。

1940-1945年,大島康義接任山本亮的第二講座繼續研究,當時助教授為石井稔,1942年起,助手則為陳玉麟教授。1945年之前同安街28巷這附近有三排日式木造房舍,均為石井稔家族所有,現今強恕中學那塊地,原本是石井家所擁有的農園,種植蔬菜與實驗用途。— 在 Fireweeds 野草居食屋。

2013/06/11

【台北】壞人



最近要收斂點不要太熱情,因為經常被當成壞人,進去店裡跟小妹妹打招呼,出來後聽到有人說要把門鎖好。剛走在路上,不經意的走在一個太太後面,她一直回頭看我,好像我要偷他的包包,我只好停下來休息一下再繼續走,偏偏她又走得很慢,又跟我路線一樣,我又在她的後面,我看著她好像受到驚嚇偏離道路。哈哈!應該是我真的太像壞人了

【台北】咖啡館晃蕩:巴哈、彰藝坊、早秋、道南館


短暫停留,只有肯亞AA,巴哈咖啡館。


感謝 宗萍 姐的杯墊、花布書籤,彰藝坊偶相與花樣工作室。


在早秋咖啡 debug 老台北慢步地圖,辛苦的 黃新雅 昨夜熬夜弄完,上午上完課又被我抓來改稿,就等印出來了,可是,看了印刷報價,真貴!!! 希望賣得掉。— 在早秋咖啡 CAFE Macho 。


每次到這裡都覺得很溫暖熱情,除了環境以外,還有老闆與老闆娘烘焙、煮咖啡豆的細心。最重點的是有年輕人。— 在道南館。

2013/06/10

【台北】慢步,做為城市人與人之間的介質



散步、設計、書店、咖啡館、藝廊、雜貨店,翻閱了最近的雜誌,都是這類的話題,雖然很高興都是用導覽的方式來介紹這些地方,用生活的態度來報導。但這一切缺少了歷史,就少了根。沒有過去,也就沒有現在,甚至沒有未來!

推廣街道散步與導覽,至少是一種進步,回顧以往公部門花了大筆經費建菜市場,但沒有人要進菜市場買東西,還是在路邊買菜。花了大筆錢整修公園,停車場不夠,又把公園、校園操場挖開蓋停車場,覆土不深讓高大樹木長不成,公園變成很熱的烤箱,現在連下棋的歐吉桑都沒有了。

城市的進步,除了公共基礎建設:排水、汙水、馬路、廣場、公園、市場等之外,還有介於硬體建設與軟性生活之間的介質,這個介質是甚麼?目前並沒有共同一致的共同標準。例如公部門施放煙花,補助藝文展演活動,或者花更多錢辦城市博覽會等等,都些都可以稱為『介質』。

大拜拜的活動,一哄而散沒有效果,不能持續的政策,究竟能夠帶來多少觀光客,或是引進多少財源,甚至對地方來講還變成環境的破壞。從媽祖遶境進香等民間慶典來看,民眾自發性的掏腰包提供吃住給前來朝聖的信眾,每年舉辦越辦越大越熱鬧,甚至可以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慶典也是一種『介質』。

還有哪些硬軟體的『介質』呢?例如小型的社區導覽活動,一家特色咖啡館,一間小的文化展覽館,甚至只是小小的餐飲店,都可以做好這中間的工作。

以往這類『介質』隱身在鄰里間的雜貨店,或者在社區大榕樹下下棋的歐吉桑,公園跳舞運動的歐巴桑,甚至是公司的福委會、社團之中。漸漸地雜貨店已經被 7-11 取代,這中間的介質變成生冷的錢幣,人情的溫暖變成了制式的『歡迎光臨』。

這個『介質』還有包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轉化成手機、電腦網路的臉書,於是人們不再重視現實世界中的美學,只要手機、電腦螢幕夠大,隨時都可以換上喜歡的背景,而建築也是一樣的,四四方方的現代建築,怎麼看都沒有以前日本時代所蓋的有美感。

這城市的人們漸漸發現,唯有靠自己走出去,從自己家裡做起,變成一家家的特色小商店,不一定要開放給所有人,只要開放給朋友、同好,有彼此共通的語言,即使剛開始並不認識,很快的也可以變成好朋友,多利用網路分享彼此的所有,共榮生命的美好。

這幾個月,我看到這座城市有大大小小不少的活動,歷史街區的導覽散步,或者是用藝術家的角度、設計師的說法來晃蕩於這座城市,也有文化創意的導覽,品咖啡的教學,生活雜貨的店家巡禮,這就是我認為的介質,是一個生活的文化運動。

我們不用再背負起歷史的重量,四百年前航海時代鄭芝龍所處的海賊王年代,至今台灣人出海捕魚還是非常艱困;一卡皮箱就可以出國做生意闖盪的年輕人。這些過往,我不知道是否某個程度代表著台灣人冒險的精神,而慢步運動也算是一種小冒險,但這種小冒險,沒有風險。

慢步,慢慢地散步,可以找尋自我定位,用心參與體會,可以從這些介質發酵而改變這座城市,而我覺得透過慢步,期望在這座城市,留下比瑠公圳還要堅強的種子,雖然這些水圳都已經加蓋埋藏在地下,但透過雙腳慢步去發現,我們可以創造這座城市的下一個文明奇蹟,透過這些『介質』的發酵,讓我們有『根』。

舊約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人類蓋了巴別塔,祂們說就讓人類瘋狂吧!這座城市已經太多的建設好像這類通天的高塔建築,人與人之間好像說著不同的語言不能溝通,慢步運動不也正是一個溝通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