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1

【台中】不專心賣書的分享會@新手書店

這兩個書店的老闆都有點堅持,也都能安然度過許多難關。一家是觀光客最多的書店,一家是社區旁最會聊天的書店。


書店老闆的頭腦大概是水泥做的吧!但是這樣的硬梆梆的頭腦,都很能開自己的玩笑。— 與鄭宇庭和 Shareen Shao在新手書店




這是當天聽演講的紀錄

3.0 + 1567這兩個書店的老闆都有點堅持,也都能安然度過許多難關。一家是觀光客最多的書店,一家是社區旁最會聊天的書店。書店老闆的頭腦大概是水泥做的吧!但是這樣的硬梆梆的頭腦,居然都很能開自己的玩笑。

Posted by 水瓶子 on 2015年5月1日

林小風海外心得

【向地方學習行動】獨立書店絕不是行將就木的不合時宜!五月二日是美國國家獨立書店日!儘管有許多人認為獨立書店在大型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夾擊下,正在進行垂死的掙扎!儘管也仍有許多人覺得有圖書館就夠了,何必有書店!你理所當然的以為的這些「儘...

Posted by 林小風 on 2015年5月6日

【鹿港】霞光@書集喜室



在一樓挑了幾本書,文史類型居多的二手書,搭配一些老闆精選的歷史相關書籍,一般觀光客能夠踏入翻閱幾頁書,就算很好了。

我待的時間不久,聽到隔壁鄰居阿嬤的聊天聲,那種台語特別讓人懷念,雖然聊的內容是親戚的生活日常,但是阿嬤不與世爭凡是看開的態度,讓我讀下的每一個字都很感恩!

有阿公進來跟老闆聊,談的是國民政府來台時期,掩蓋日本時期歷史的所作所為......,我讀著川端町這篇散文,讀完了還是不知道文中所指的川端町在哪裡?但文末出現了一條以中國城市命名的街道名,是作者故意放下的線索吧!淡淡的甚麼都不用說明白,走過就會留下痕跡,於是我買下了這本散文。

很佩服這棟老房子的空間營造,離開前老闆一片片木板扎實的扣上,返鄉開一家書店,整理好一棟老房子,似乎是很多人的解決鄉愁的方式,但除了懷抱無數熱情,你還要放棄熟悉謀生的方式,更要花錢,最後甚至你會一無所有。



這樣,還會有誰投入這樣的事業呢?放掉了事業,但是賺到了生活,很多當事人這樣回答著!

PS.買了《走過川端町25號》妍音、《書房天地》三毛等


猜猜這是哪裡啊!跟周邊的工藝完全不搭。

2015/04/29

【淡水】重建街九崁二八的老人家快閃趴

一個人走在無人的重建街,想要走走戀愛巷,經過了香草街屋,準備要去九崁二八看看,前方來了一個蓄鬍大叔,原來是詩人 許赫,帶我進入了一個阿公、阿嬤的快閃趴。



許赫說這些鄰居老人家都很害羞,若提前約說要來下午茶聚會,一定每一個人都找藉口躲起來,於是重建街的店友就私下密謀,準備好了下午茶點心、綠豆湯等,就在街上抓老人家來聊天。

剛好我很高興的進來拍照,二樓的地板是很舊的水泥大紅磚地板,但是應該是用木頭做底,在這樣的老屋內有老人家大聲聊天,整個氣氛就是很高昂。

一個阿嬤說她從小七歲搬到這裡,目前八十歲,所以在重建街也住了七十幾年。問她為何沒有嫁到外地,她很不好意思的說她先生是入贅,從小她幫忙家裡賣冰,一個攤子手搖刨冰的機器,來來往往的人都叫她『刨冰鳳』(台語念音苦力鳳?),她描述那個景象歷歷在目,南來北往挑著農產品來買賣的小工,有時會點碗刨冰加紅豆、綠豆、糖水,生意很好,小朋友更是喜歡吃冰,每個人都很滿足。

阿嬤說那個攤子還在她們家三樓收著,這就請重建街街長去採訪做紀錄囉!

我短短不到十分鐘闖入了老街的聚會,一股溫馨上心頭,高低大小不規則的街道中,吐露平凡的生活日常味。

【淡水】紅樓咖啡館

好像伊斯坦堡的屋頂咖啡館,百年來的港口擁有不同時代的風情。



中年大叔宏亮的聊天聲音,伴隨著小野麗莎的輕快歌聲,還有背後年輕女生的細語,前方辣妹在滑手機。除了服務人員,似乎只有我一個人在工作。

中年大叔離開前說了一句話:這裡是觀光客來的!後來我發現我誤會人家了,人家只是身體很好的年輕人。

【淡水】大樹書房與周邊


本來以為會有很像樹屋的設計,沒想到是一個類似軍營的老屋改裝的,原來是中央廣播電台使用,因為旁邊有一顆大嘉苳樹,所以稱為大樹書房。

裏頭的書不太多,可能因為是時報文化經營的,所以都是時報出版社的書,平日這邊的風情是有點村上春樹,但假日恐怕就不是了。爐鍋咖啡提供的咖啡豆,還有技術轉移倒是很特別,我還以為爐鍋開了新分店,服務人員還蠻有爐鍋風格的。

我喜歡那間小房間,比較有樹屋的感覺,若可以的話,多隔幾間這樣的隱密空間,會比較像樹屋喔!

我今天頗機車,看到雲門那一大棟現代建築,以為到了清水休息站,恍然到了朱銘美術館,也看到許多小朋友來參加校外教學,這一區的面貌整個翻轉了,砲台→古戰場→神社→忠烈祠→高爾夫球場→一滴水→雲門,這一區的歷史地理演進,中間的關聯性在哪裡?似乎沒有脈絡,但是不是甚麼事情要有甚麼意義呢?

【台北】天使墜落的城市與威尼斯畫派@雅痞書店

2015/04/28

【台北】福州街的校長故居

每次經過老房子前,看看高聳的樹木,還有南洋的樹種,麵包樹是馬來半島的樹種,可是為何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呢?



都會想到屋內、庭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過往?

【深採作品】老房子、活房子—校長、古蹟、YOUTHFUL DAYS(尹智剛)

《深夜食堂》人情味蓋過淡淡的愁

看了日劇後,本來只對食物的記憶很有感覺,但是這部電影,把日常生活空間的記憶也喚回來,雖然看電影是聞不到氣味的,可是這樣的拍攝方式,除了食物的味道之外,把街頭巷尾的味道也拍出來了,甚至是很久沒有洗澡的臭味,都聞得到。



生活的記憶看起來很容易,但是你曾想過前幾天吃了甚麼食物,可能過一個月就忘記了,更何況建築的更新太頻繁,食物推陳出新,基因改造與食物原料的大量生產。還有人心的變化,這些要停留、保持、記憶都很困難。

若你看過《東京下町職人生活》,從偏鄉的生活到大都市討生活,這一切都是那麼不容易,要離開一個很難割捨的人到遠方去生活,要放下一個過世的親人,甚至是要暗暗的喜歡一個人一輩子,這都是不容易的。於是,就透過味覺來記取懷念這一切吧!

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和食』於2013年12月4日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無形文化遺產」的登錄。

另,這部片中的小小的警察局,在台灣已經不多見了,讓我不斷的想到阿兩的烏龍派出所,可以看看《懷古日式建築剖析圖鑑》這本書的其中一頁,這點我們可以做得到嗎?萬華有好多這樣的特色啊!

【台北】尾辻國吉宅→劉真校長故居,福州街11號

其他詳細資料可見林小昇的紀錄
http://linchunsheng.blogspot.tw/2011/03/blog-post_19.html


黑白照片取自台灣建築會志 1930年,看了老照片,感覺非常洋風的地方,新舊比較還蠻有趣

很感恩坐在裏頭消費不高,而且可以自由參觀,我喜歡隱密的空間,於是就挑了以前的女中部屋,很舒服的沙發。不過,目前的女中部屋跟廚房是打通的。有許多來工作的自由工作者在大桌子趕案子,也有年輕男女來討論作業。

觀察了一下以前的格局,跟青田七六頗像,入門的右側都是用水的空間,廁所位於門口,接著是女中、廚房、浴室,入門的左手邊是洋式的應接室,而能看到後方庭院的則是接待客人的客室,看了這樣的小巧的格局,接待客人一應俱全,二樓則是家人的空間。


又去小南風,隔壁樓上有人企圖開瓦斯自殺,樓下一堆消防車消防隊員與警察

2015/04/26

【台北】濃縮文青日,黃威融

黃威融是文青界的長老,也是生活風格類型的總編輯,雖然至今已經是人稱大叔級的人,還是保有那種出口成章,有點像海角七號第一幕:去他媽的!台北!


微光,生活,風格,咖啡館,阿寬,挪威森林,海邊的卡夫卡,麥當勞等等都是回憶。

沒錯!一些的憤世忌俗,一些在生活中的理所當然,年紀稍長的李宗盛用歌詞撫慰著我們,而黃威融則是用一本本雜誌來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城市樣貌,一樣是撫慰著年輕人的心。

我想我要是一退伍就跑去雜誌社或出版社工作,應該至今就是一個乖乖的編輯,隨著大家的步調做出四平八穩的雜誌,可能至今要死不活的一直換工作吧?但我那時跑去寫程式開發系統,完全不知道黃威融在搞雜誌的風光年代,今天,隨著他的腳步,走入了溫州街、師大路周邊的巷弄,雖然是我熟悉不過的街道,但是補足了 1990 年代周邊改變的歷史記憶。

走入了誠品台大店,這是我出版第一本散文札記的書,跑到書店來檢查是否有上架,一如預期的只會被塞在地下室的某一個書架的小角落,大概過一個星期就被下架,這就是第一本書悲慘的下場。

黃威融的導覽好像在看一部紀錄片,邊走邊聽他的旁白,像是追思會,那個在我心中無憂無慮的大學生好像活了起來,而那個對時代充滿了批判、研究、冒險的年輕人,活生生的上身,我踏著輕快的步伐,丟去這一個臭皮曩,新鮮的看著城市的演進。

在台大誠品地下室憑弔著韓良露老師後,黃威融在大中午很特別的時間,人潮還不是很多,帶大家在台大周邊晃蕩,講述那段文青歲月,特別的是去憑弔在泰順街巷內的幾家咖啡館,鹹花生、多鬆與小哲食堂。

電影、音樂、咖啡、雜誌,還有更多,在台北這座多樣的城市發酵,我們擁有相同的空間、時間,卻可以擁有不一樣的想法、概念與生活。



PS. 特別感謝威融在途中一直有提到水瓶子的書與導覽活動,還有請另一個大叔來幫我拍照,實在汗顏!— 與Ken Worker 和邱翊。